艾灸多次都没效果,你觉得是因为什么?

2024-05-18 19:15

1. 艾灸多次都没效果,你觉得是因为什么?

随着艾灸知识的普及,许多朋友都学到了艾灸,他们觉得艾灸是神奇的,它们非常适合用艾灸来调节身体,因此他们开始艾灸。
但有些朋友觉得几次后不会有理想,因为他们没有艾灸在艾灸,我认为身体有任何变化。我认为艾灸没有影响。
上周我们推动了一篇关于“艾灸”的文章,许多粉丝也问了背景:“为什么你有几次艾灸,没有艾灸,是艾灸?”为我? “我只想说这类问题,我只是想说:艾灸很好,但我需要坚持下去!

除了持久性外,艾灸还需要遵守规则。
艾灸的基本要求:
1.关闭空调,拆下风扇头,不坐在空中出口;
2,艾灸不是太满或饥饿,你不能在饭后立即艾灸,一顿饭后1小时;
3,坐在最舒适,最轻松的方式或躺着,不要自由行走;
4,情绪非常悲伤,愤怒不是艾灸,艾灸需要平静舒缓,保持和平与舒缓;

5,我不能在艾灸后使用冷水。我不能洗澡,浸透。艾灸完成后,全身可以打开,很容易接受寒冷,需要半小时才能淋浴或浸泡。
6,艾灸,如果疲劳弱,它是正常的。这时,身体要休息,休息一下,不必累。
你为什么不觉得艾灸?
为什么有任何艾灸在一个或两个月内没有艾灸,但有些人在一两次或两次有艾灸?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1,人群差异。青年和男人非常适合,艾灸的数量以及童年的艾灸的数量。
2,个人身体健康的差异。艾灸的艾灸缓慢,而且他的身体健康,子午线相关,身体越好,经络越多,艾灸越快,艾灸效果也更好。

3,身体问题相对受到影响。艾灸的感受和问题存在问题和某种关系。问题是灯光,艾灸快速;问题很重,各种艾灸的感受自然会缓慢和减弱。
4.环境的影响。在一个温暖而安静的环境中,人们感到轻松,想法,更有可能感知艾灸的发生,效果更好。相反,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人们倾向于刺激情绪,并且不应集中思想,艾灸太慢或难以感知。
5.穴位的影响。根据多年的经验,艾灸脚凳和次要观点,更容易发生艾灸,大多数人可以杀死这两个穴位,会觉得腹部和膀胱一起热,到达脚的底部。
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体格,神经敏感性都不一样,所以特定的艾灸也会因人的人而异,你可以找到一个安静的时间来体验它。最后,它强调没有艾灸没有影响。应变,疏浚气和血化工。

艾灸多次都没效果,你觉得是因为什么?

2. 为什么艾灸效果的快慢差别那么?

一、病的深浅不一样。病在浅层,容易治;病在深层,难治

从皮毛、肌肉、筋髓、骨髓,越往里,越难治。病在浅层,温和灸的艾热和药力容易到达,病自然好得快。

病在深层,温和灸的艾热和药力难于到达,或者说到达深层病灶部位的艾热和药力很少了。

人体一般承受的温度一般在20-47度左右,每层都会吸收一定艾热和药力,到深层的当然就少得多了,病当然也就好得慢。

二、病在经络上,易治;病在六腑,难治;病在五脏,更难治

有的络络堵塞,疏通经络就好了。有的看起来很严重,估计要几个月才能治好的,但是几个疗程就大有好转了,有的不到一个月就好得差不多了。其实她们的病还是病在经络层面上。

三、形质未变的病,容易治;形质已发生变化的病,难治

3. 艾灸没效果?问题出在这7个方面上

最近总有一些灸友微信上咨询关于艾灸效果的问题:
  
 都说艾灸那么神,为什么我灸了1个月2个月,甚至半年都没有效果呢?
  
 下面我总结了部分艾灸的要点,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对照一下是否存在下边的问题。
                                          
 ​
  
 一,辩证不准
  
 中医治疗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辨证施治,同样的病症,不同的人,可能调理方法不同,所以辩证准确是治疗出效果的关键。
  
 艾灸本属于中医理疗范畴,也是需要辩证诊治的,如果是阴虚火旺的人,还一味的补阳可能就会加重病情,更别说起到治疗效果了。
  
 很多人艾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和辩证不准的关系很大。大部分灸友缺乏系统的中医知识,望、闻、问、切的诊疗知识更是陌生,即便通过网络学过一些,难免会有偏差,所以艾灸效果自然就不甚理想。
                                          
 ​
  
 二、施灸时间有讲究
  
 很多灸友在这一点上缺乏认知。
  
 初次接触艾灸,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施灸时间和穴位都应该从少到多,不能一开始就盲目的长时间施灸,一灸就是几个小时,穴位 多大十几个,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极易产生身体的整健反应(各种不舒服的症状)。
  
 艾灸的时间灵活,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需避忌。
  
 但是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可以在临睡前施灸,并且晚上不要灸一些升阳的穴位,比如大椎、百会等。出血性疾病随时灸之,止血后还应继续施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平时身体没有病痛的话,一周灸2-3次保健穴即可,每穴位15-20钟左右。如果有伤风感冒等病痛,或身体寒症较重,可以艾灸相应的穴位,时间可以长一点,每个穴位20-30分钟都可以。无病痛的情况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
                                          
 ​
  
 三、施灸顺序莫乱来
  
 《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这里说的是施灸的程序。
  
 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
  
 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四、注意灸量
  
 1、儿童、妇女、瘦人、体弱者、初次灸者、功能减退之疾患:宜艾炷小、艾条细、壮数少、穴位少。
  
 2、成人、肥胖者、体壮者、感觉迟钝者、功能亢进进之疾患:宜艾炷大、艾条粗、壮数多。
  
 3、体弱或老幼:不耐多灸,可用小炷分次施灸。
  
 4、 敏感者:宜艾炷小、艾条细、时间短。
  
 另外腰背腹部、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阳气欲脱,必须大炷多壮,可大可多。
  
 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不宜过度,宜小宜少。
                                          
 ​
  
 五、配穴的准确性
  
 和前边讲的辩证一样,配穴至关重要。
  
 艾灸不配穴,等于关灯走夜路。
  
 1、单一病症或有明显的病灶反应点的病症
  
 主要选择阿是穴(也就是病灶的位置或对应的反应点),如局部的疼痛、局部的皮炎或湿疹、网球肘、关节炎等。
  
 2、判断是否全身性疾病
  
 如果是全身性的疾病,一般都会和提高免疫机能的穴位搭配,如:大椎、曲池、气海、关元、足三里等,若和血液有关的疾病还需要加灸膈腧、血海等,以达到根除的效果。如荨麻疹,除了灸治疹子发作明显的局部阿是穴,还要配合大椎、曲池、膈腧、气海、关元、血海,足三里等穴位。
  
 3、判断是不是慢性病
  
 慢性疾病由于病程较长,往往会造成身体元气受损,脏腑失调,所以往往加灸扶阳保元的关元和调理脏腑的足三里。
  
 4、判断是不是跟脏腑有关的疾病
  
 如果和脏腑有关,除了在相应脏腑的附近取穴,再搭配背上的相应俞穴,另外配合下肢的足三里。如胃炎,可以选取附近的上脘、中脘或下脘(根据病症反应的位置选取),再配上背后的胃俞穴,然后加上足三里。同样如果是肝病,就可以选择肝部附近的期门,加背上的肝腧,配合下肢的足三里。
  
 5、有没有经验穴
  
 如疝气用大墩,眼病加曲池;痔疮用孔最;便秘泄泻取天枢;牙疼合谷;崩漏隐白;神经系统或下陷病症选百会等。
                                          
 ​
  
 六、艾灸的火候
  
 艾灸的火候极其重要,有的时候直接影响艾灸疗效。
  
 通常,虚、寒之症需要“补”,“补”是受纳,常用手法是悬灸、艾盒温灸,小火慢攻,功到自然成。
  
 而实、热之症要用“泻”法,常用手法是雀啄灸,将体内多余的湿气、寒气、内热等引出体外,从而达到排疾去病的目的。
  
 然而,实症易治,虚症难调。因此,久虚之人一定要做好长期艾灸的准备。
  
 七、善用隔物灸,功效加倍
  
 1、隔姜灸可适应一切虚寒病症。
  
 具体来说,隔姜灸适合治疗阳气不足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两大类疾病:一类是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孩冬天感冒;另一类是与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病、关节炎、虚寒头痛、结肠炎。
  
 2、用隔葱灸治疗腹部术后腹胀和产后癃闭非常有效。
  
 前者取天枢、上巨虚两穴,后者取神阙,一般每次须灸7~10炷。每日或隔日1次,7~10日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就能见到很好的效果,如需巩固,还可以施灸一个疗程。
  
 3、在现代中医上,隔盐灸可以用于治疗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
  
 如痢疾、淋病、脱症等。因为隔盐灸具有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作用,对亡阳脱证,四肢厥冷,急性腹痛、吐泻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写在后面
  
 初识艾灸的人都担心艾灸有没有副作用?艾灸是一种纯天然自然疗法,艾灸本身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
  
 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方法,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可是,艾灸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发热、牙痛、耳鸣、流鼻血、咽喉发干发痒,有的女性出现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的,中医称之为“瞑眩反应”,是疾病将愈的前兆,疾病如果想治愈,必须要有瞑眩反应!当然,如果这些现象反复出现,或者情况比较严重,可以减慢艾灸的频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状减轻后,改为保健灸。

艾灸没效果?问题出在这7个方面上

4. 听说艾灸对身体好,为啥我艾灸了一段时间没有什么效果?

如今,艾灸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加之在疫情期间,艾灸的出现频率极高,使得人们对艾灸越来越相信。但是有一部分人使用艾灸调理一段时间后,却感到毫无用处,没有效果。艾灸无效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几个主要原因,今天灸哥就给大家说一说,避免以后做无用功。
艾灸无效的原因太多了,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取穴不对,艾灸要对症穴位,这是前提,如果穴位没有找对,没有效果也是必然的。在取穴方面,没有谁一开始就那么精准,都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实现准确取穴。

在取穴准确无误的前提下,保证艾灸的效果,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集中精力,体会艾灸过程中的气感
艾灸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体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心神合一,体会艾灸的气感。很多人在艾灸的时候选择艾灸器,这里并不是说艾灸器不好,艾灸器很便捷,是艾灸的最佳搭档,可以节省人力,节省时间。但艾灸器是随身灸,而不是随意灸。当人们使用艾灸器的时候,可能会同时看手机、看电视、做家务等等,有的甚至一遍洗衣服、打麻将,这样就无法体会艾灸带来的感觉,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没有气感的艾灸是没有灵魂的。艾灸可以通过器具的利用变得简便,但绝不能随便。我们艾灸的时候,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不要坐在风口,不沾水。以最舒服,最放松的方式坐好或者躺好,不要随意走动,心平气和,注意力专注于被灸穴位,体会气感

2.灸量要足,时间要够
《扁鹊心书》记载的一些病例有说,灸关元300壮,能从白天灸到半夜三更去,是连续一次灸300壮!很多人都感到惊诧,哪有那么多时间艾灸?如果想治病的话,温和灸3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只能用来保健。曾经一位灸友连续温灸关元9小时,没有任何不适。灸的过程中说是脚踝以下一直非常凉,用杯子包起来还是凉,这种凉在骨头里,包起来也没用,在第8个小时的时候脚踝终于转热,非常舒服。晚上睡觉时候全身暖和,都说热的快盖不住被子了!
艾灸的灸量还得因人而异,重病重灸,小病小灸,养生则轻灸。灸量的选择可以身体能够承受的上限为标准,一般腰腹部位不超过1小时为宜,肢体部位还可更少,但如果你身体没什么感觉,也没有什么特殊反应的话,也许你就可以选择循序渐进的加大灸量。
3.会选艾,用好艾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艾灸爱好者,大部分都是新手,所以在选艾的时候,需要注意如何选择。艾灸的原材料,也就是艾条,以三年陈艾为佳。那为什么市面上还有很多五年、七年甚至九年的陈艾呢?这只能说是夸大其词。三年以上的陈艾草,药力已经有所消退,所以不必考虑。它们唯一的好处就是外表光鲜,感觉很细腻,其实别无是处。

好的艾绒呈土黄色,夹极少量的绿色,黑色茎秆细小颗粒。而劣质的艾绒呈青色,青黑色,茎秆颗粒很大,很多。品质好的艾绒气味芳香且清淡,不刺鼻,品质差的艾绒味道很浓且刺鼻,更差的艾绒还有霉味。好艾条火力柔和不烈,渗透力强。差的艾条火刚烈,渗透力不强,易有灼痛感。品质好的艾条燃烧后的灰烬是灰白色的,摸起来细腻柔滑,不容易散落,而品质差的艾条燃烧后的灰烬是黑灰色,四处散落,摸起来粗糙有颗粒。
了解了以上几个方面,以后艾灸的时候注意下,相信不久就会有效果了!

5. 艾灸真的有用吗,说说我的亲身经历

艾灸真的有用。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都是以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重要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的疗法。用中医的话来说,它具有温阳补虚、温通经络、等作用。具体功效如下:
1、艾灸通过回阳固脱,温补阳气,来调理脾肾两虚引起的脾气不足,可解郁散肝气达到身体平衡,可改善内分泌失调,让子宫卵巢神经活跃达到有效的改善。
2、灸,散寒祛湿提升阳气,改善血块排不出,子宫痰湿太重造成月经不畅,艾有通经络调气血,祛湿活血之效。
3、艾灸可以增加身体免疫力,让子宫环境变好,免受细菌危害,加快子宫的分泌物代谢,不残留,为人体补充元气,帮助人体自身来修复及代谢。
4、艾灸可以有效缓解情绪,放松神经通过艾灸温热子宫,激活子宫收缩,内膜才会有节律性脱落,肌瘤大部分是由于子宫内月经排不干净导致长期堆积,长期艾灸可有效改善子宫内的垃圾恶露清除。
5、艾灸能够增加肠胃的蠕动功能,能有效改善便秘,排除肠道内的浊气,有的人做艾灸时,肚子咕咕响就是艾灸促进肠胃蠕动的表现,做完艾灸要大量喝水,有利经络排毒及肠道排便。胃寒湿重就会胃胀胃酸胃溃疡,艾灸有消炎杀菌,驱寒,修复胃部不适的功效。

艾灸真的有用吗,说说我的亲身经历

6. 艾灸几个月不如别人艾灸几天效果好? 这11个因素是关键

 有一个亲戚坐月子受凉后,一直怕冷,别人已经秋衣了,她还不敢脱棉衣。冬天更甚,帽子、围巾、手套从来不敢摘。
  我给她做过几次艾灸后,她渐渐没那么怕冷了。
  这次的经历,让她对艾灸深信不疑,孩子感冒了,或者老人有什么不舒服,也会找我看看。
  记得有一次,她的母亲感冒了一周还没好,加上多年的鼻炎又犯了。来找我,给她艾灸,这次效果却很慢,而且效果没有上次好。
  朋友很纳闷,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解释一下。
  接触过艾灸的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病艾灸几次就有很大的好转,有的灸几个疗程就痊愈了,但是有的病,却要灸上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才能好。
  原因在于:
  1.形质未变的病易治,形质已变的难治
  形质已变,意思很简单,如长瘤了、内膜异位、胃溃疡了等等。如果身体上长瘤子了,就不要奢望灸几次就能好。据我的临床经验,至少得灸上几个月方能见效。
  另外,还有的人器官已萎缩,甚至老化了,这种情况也要做好长期艾灸的打算,因为内外都病,形质已变,元气中气大伤的病是最为难治的。
  2.病灶部位不一样
  病在经络上容易治,病在六腑要难治些,病在五脏最难治。
  络络堵塞的人,一般用艾灸疏通经络就好。即使外表看起来很严重,一般艾灸几个疗程就有很大好转,有的不到一个月就好得差不多了。
  当然,如果正气虚弱,病到了六腑,也就是膀胱、胃、胆、大肠、小肠、三焦,就难治多了,因为既要给他疏通经络,还得调理六腑。 
   

7. 艾灸的6大要诀!艾灸总是没效果的人,看完你就明白为什么了

总有人问:艾灸这么好,为什么我灸了一个多月了还没看到效果?这是因为,你没掌握好艾灸要点!
  
 以下这些,可针对自己的情况一一比对,看自己是否做到!
  
 
  
 
  
  
 灸者一定要懂的艾灸要点
  
 1.施灸时间有讲究
  
 每次施灸时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时间。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艾灸的时间灵活,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需避忌。
  
 但是有些病症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随时灸之,止血后还应继续施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平时身体没有病痛的话,每隔5-7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15-20钟左右。如果有伤风感冒等病痛,或身体寒症较重,可以艾灸相应的穴位,时间可以长一点,每个穴位20-30分钟都可以。无病痛的情况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
  
 2.施灸顺序莫乱来
  
 施灸的程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
  
 这里说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
  
 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3.注意灸量
  
 (1)儿童、妇女、瘦人、体弱者、初次灸者、功能减退之疾患:宜艾炷小、艾条细、壮数少。
  
 (2)成人、肥胖者、体壮者、感觉迟钝者、功能充进之疾患:宜艾炷大、艾条粗、壮数多。
  
 (3) 体弱或年老:不耐多灸,可用小炷分次施灸。
  
 (4) 敏感者:宜艾炷小、艾条细、反复更换、不可燃近皮肤。
  
 另外腰背腹部、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阳气欲脱,必须大炷多壮;可大可多。
  
 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不宜过度;宜小宜少。
  
 4.配穴的准确性
  
 (1)单一病症或有明显的病灶反应点的病症:主要选择阿是穴(也就是病灶的位置或对应的反应点),如局部的疼痛、局部的皮炎或湿疹、网球肘、关节炎等。
  
 (2)判断是否全身性疾病:如果是全身性的疾病,一般都会和提高免疫机能的穴位搭配,如:大椎、曲池、气海、关元、足三里等,若和血液有关的疾病还需要加灸膈腧、血海等,以达到断根的效果。如荨麻疹,除了灸调疹子发作明显的局部阿是穴,还要配合大椎、曲池、膈腧、气海、关元、血海,足三里等穴位。
  
 (3)判断是不是慢性病:慢性疾病由于病程较长,往往会造成身体元气受损,脏腑失调,所以往往加灸扶阳保元的关元和调理脏腑的足三里。
  
 (4) 判断是不是跟脏腑有关的疾病:如果和脏腑有关,除了在相应脏腑的附近取穴,再搭配背上的相应俞穴,另外配合下肢的足三里。如胃炎,可以选取附近的上脘、中脘或下脘(根据病症反应的位置选取),再配上背后的胃俞穴,然后加上足三里。同样如果是肝病,就可以选择肝部附近的期门,加背上的肝腧,配合下肢的足三里。
  
 (5) 有没有经验穴:如疝气用大墩,眼病加曲池;痔疮用孔最;便秘泄泻取天枢;牙疼合谷;崩漏隐白;神经系统或下陷病症选百会等。
  
 
  
 
  
  
 5.艾灸的火候
  
 艾灸的火候极其重要,有的时候直接影响艾灸疗效。
  
 通常,虚、寒之症需要“补”,“补”是受纳,常用手法是悬灸、艾盒温灸,小火慢攻,功到自然成。
  
 而实、热之症要用“泻”法,常用手法是雀啄灸,将体内多余的湿气、寒气、内热等引出体外,从而达到排疾去病的目的。
  
 然而,实症易治,虚症难调。因此,久虚之人一定要做好长期艾灸的准备。
  
 6.善用隔物灸,功效加倍
  
 (1)隔姜灸可用于虚寒病症。具体来说,隔姜灸适合调理阳气不足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两大类疾病:一类是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孩冬天感冒;另一类是与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病、关节炎、虚寒头痛、结肠炎。
  
 (2)用隔葱灸调理腹部术后腹胀和产后癃闭非常有效,前者取天枢、上巨虚两穴,后者取神阙,一般每次须灸7~10炷。每日或隔日1次,7~10日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就能见到很好的效果,如需巩固,还可以施灸一个疗程。
  
 (3)在现代中医上,隔盐灸可以用于调理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如痢疾、淋病、脱症等。因为隔盐灸具有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作用,对亡阳脱证,四肢厥冷,急性腹痛、吐泻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初识艾灸的人都担心艾灸有没有副作用,可以确切地说,艾灸是一种自然疗法,艾灸本身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
  
 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么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方法,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可是,艾灸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发热、牙痛、耳鸣、流鼻血、咽喉发干发痒,有的女性出现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的,中医称之为“瞑眩反应”,是疾病将愈的前兆,疾病如果想治愈,必须要有瞑眩反应!

艾灸的6大要诀!艾灸总是没效果的人,看完你就明白为什么了

8. 为何艾灸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