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费用核算内容

2024-05-16 02:51

1. 管理费用核算内容

管理费用包括的具体项目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绿化费、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等。

管理费用核算内容

2. 计入管理费用科目的税金有哪些

1、需要计入管理费用的税金有:\x0d\x0a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矿产资源补偿费等。\x0d\x0a\x0d\x0a2、那些税金需要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x0d\x0a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等。\x0d\x0a3、那些不需要计入应交税金科目?\x0d\x0a契税、关税等直接计入采购成本或在建工程或相关资产,不使用应交税费账户核算。\x0d\x0a其他税金不论本期缴纳还是计提后缴纳,都要在应交税费账户核算。这也是会计核算要保证轨迹清晰的需要。

3. 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与方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集团公司所属企业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及核算工作,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结合深化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企事业)和集团公司控股的工业企业(含股份制企业),以及分公司和分公司性质的分支机构。 第三条 企业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必须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基本任务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本工作要点是:(一)遵守财经纪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二)加强和完善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三)正确掌握成本和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合理划分产品成本界限; (四)进行成本预测,参予生产经营决策,实行主要产品的目标成本管理; (五)编制先进可行的成本计划和增产节约计划,组织制订降低成本的措施; (六)分解成本和费用指标,控制生产耗费,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实行分级归口管理; (七)准确、及时核算产品成本,控制和监督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成本和费用分析; (八)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第四条 企业要结合经营责任,贯彻成本管理责任制。企业负责人要组织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总工程师等各级领导,依靠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和财务会计人员,组成成本管理体系。同时也要注意学习借鉴国内外成本管理的先进经验,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 第五条 各级成本管理的责任承担者,都必须作到责任内容清楚,职权范围明确,考核奖惩分明,贯彻责、权、利三结合。成本管理责任承担者对所承担的经济责任,要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一)能了解所分管成本费用指标的要求和资料来源; (二)能了解所分管成本费用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和计算依据; (三)能调节、控制所分管成本费用指标的耗费数。 第二章 成本和费用管理基础工作 第六条 企业应在企业负责人和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组织各职能部门,认真作好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内部价格体系、内部经济核算制。 第七条 企业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八条 各项定额的制订,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在统一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进行。在定额制订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考虑企业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先进又可行。 (二)要保持定额相对稳定,以利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础上。但随着企业生产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已不适应的定额应适时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三)要注意各种定额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相互脱节,彼此矛盾的情况出现。 (四)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定期检查分析,保证定额的贯彻执行。第九条 企业应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一)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包括:材料、物资验收入库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委托加工材料单、委托加工入库单、超定额领料单、退料单、材料切割单、材料物资盘点报告单、工具请领单等,并作好工具借交登记簿和材料仓库台帐的记帐工作。 (二)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基金、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三)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项的记录,如产品设计修改通知单、工艺路线变动通知单,定额变动通知单等。 (四)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从毛坯投入至验收入库的过程,如工作命令单、加工路线单、毛坯投料单、半成品领用单、转工单、废品通知单、零件短缺报告单,以及零部件和产成品交库单等,并作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管理和工时统计工作。 (五)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如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验收单等,并作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的登记工作。 (六)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根据各计量仪表所显示的水、电、汽、风的实际耗用量,并作好能源消耗统计报表。企业应指定专职管理原始记录的机构和人员,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十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并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对材料、工具、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都必须进行计量、点数和质量验收。 (一)对于购入材料的计量验收分下列两种方式: 1.提货验收。在提货时进行现场验收,发现短缺、不足或破损等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其应由运输机构负责的,要填写物资破损清单,由运输机构签证,明确交接双方的经济责任。 2.入库验收。材料运达仓库后,由仓库管理人员根据发票所列的品名、规格和数量,分别采取点数、过磅、检尺、量方等适用的计量折算方法,准确计算数量,经检验部门质量检定后,按实际合格数量入库。属于材料的定额损耗,可在规定允许的损耗范围内点收入库。对于数量和质量不符,以及破损等情况,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要求有关方面赔偿或扣付货款。 (二)对于在产品、半成品在车间之间或车间内部的转移,应根据工艺流程记录的凭证,经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点数、交接。在产品报废或短缺,应及时查清数量和原因,填制有关的原始凭证,以保证投入、产出数量记录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三)对于外发加工的半成品,在拨出和完工入库时,都应进行合格数量的计量和交接,如发生外部责任的报废或短缺,应及时办理索赔。 (四)对于车间完工的零部件和产成品,应由车间填制入库单,经检验合格签证后,送交仓库点收入库。 第十一条 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互相提供产品、材料或劳务等经济事项,如生产部门之间转移半成品,辅助生产部门为基本生产部门提供劳务,管理部门为生产部门提供服务等。因此,为了正确评价各单位的工作业绩,分清各自的经济责任,企业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内部价格体系,实行以货币形式进行等价交换的内部结算。 第十二条 内部结算价格的制订 (一)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等,由物资供应部门以当时市场价格为基础,制订内部计划价格,编制价格目录,经财务部门审核后,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二)企业辅助部门劳务供应,可以市场价为基础,由企业主管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成本情况审定结算价格。 (三)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在内部转移时,可采用定额成本作为转移价格。企业应当编制全部产品的零部件及整机的定额成本。鉴于产品零件定额成本的制订是一项较大而浩繁的工作,牵涉到各个方面,根据若干企业的经验,特制订以下规定:1.此项工作应由企业主要领导牵头,直接监督检查有关职能部门按要求提供下列资料:1-1 产品机件明细表,包括组装件、借用件、随机备件、标准件、电气件等明细表。1-2 产品零件加工及装配工艺路线表,加工工时定额明细表,材料定额明细表,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油漆材料等。1-3 产品零件外协加工费明细表。1-4 各种材料、外购件的以市场价为基础的计划价格。1-5 以实际成本结合预测成本为基础的工缴定额单位成本。2.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将数据及资料输入电算机,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信息维护及负责填发信息变动通知单。 (四)其他内部结算价格,应本着公平合理、利益兼顾、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在企业领导下由各有关部门协作制订,经批准后施行。 第十三条 内部结算的方式和组织。 (一)内部结算的方式,本着既满足往来结算的要求,又简化手续的原则,选择使用,一般以厂内支票较为适宜,也可由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二)内部结算的组织,一般有两种形式:1.在财务部门设立结算中心,主要负责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往来结算,核算工作较简单。 2.是厂内银行具有结算、信贷、控制等职能,但核算工作较复杂,企业可根据管理需要选定适当的组织形式。 第十四条 各种内部结算价格,以每年修订一次为宜,但如客观情况发生较大变动,影响成本的准确性,可在企业领导下,由有关部门协作研究修订,经批准后施行。各单位不得擅自改变价格标准。 第十五条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经济核算制,在企业统一计划、统一核算的前提下,建立企业各单位(成本中心)分级归口管理的经济核算网络,形成纵向为厂部、车间(分厂)、小组(个人)核算;横向为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物资供应、生产计划、经营销售及财务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全面经济核算制。各核算单位都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明确分工职责,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和成本管理责任制考核,开展内部经济核算。 第三章 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第十六条 企业必须通过成本计划管理和控制经济活动,以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管理工作,达到有效地降低成本的目的。 企业应结合市场和用户调查,掌握市场信息,包括资源、价格、科技发展、产品品种、质量、销量等各种数据信息,并结合价值工程决定产品结构的优化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成本预测,确定目标成本。 第十七条 成本预测应在生产预测和选择最佳经济效益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并以目标成本控制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和生产的耗费,实现产品的最低成本。 第十八条 成本预测应包括:制订计划阶段的成本预测和计划实施阶段的成本预测。 (一)制订计划阶段成本预测的基本内容是,根据生产经营目标确定成本预测对象,收集整理成本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成本水平的社会因素,按照技术经济分析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案,根据目标利润、生产发展及消耗水平,测算目标成本。 (二)计划实施阶段成本预测的基本内容是,分析上一阶段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制订下一阶段生产技术经济措施,调查市场物价等社会因素,预计计划期内生产发展水平和降低成本计划的实施效果,预测企业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第十九条 预测目标成本的方法(一)根据市场调查制订销售价格,在预测销售收入、应交税金和目标利润的基础上,确定目标成本,计算公式是: 1.按全部产品进行目标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预计应交税金-目标利润对企业的目标利润,可根据企业计划销售利润率或资金利润率,结合期间费用水平计算确定,也可按企业的方针目标测算。 2.按单项产品进行目标成本预测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计单位产品销售价格-预计单位产品税金-单位产品目标利润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计单位产品销售价格*(1-产品税率)-目标利润/预计销售量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实际成本 (二)预测销售价格有困难的,可以参照企业类似产品或系列产品的成本,或本企业历史先进成本水平作为目标成本。也可按照平均先进定额制订的定额成本或本企业上年实际成本,按企业的成本降低计划测算目标成本。 (三)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测算保本点,结合产量计划预测在一定生产量条件下的目标成本和一定销售量条件下的目标利润。第二十条 为了保证产品目标成本和企业经营目标的落实,企业必须在制订降低成本措施,综合编制企业各专业计划的前提下,编制成本计划,开展经济核算,组织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 第二十一条 编制成本计划应进行反复试算综合平衡,使其具有可行性、先进性与完整性,避免随意估计,产生保守或冒进偏差。 第二十二条 成本计划中成本项目的内容、费用的分摊、产品成本的计算,必须和计划期内实际成本核算的方法口径一致,以便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计划期成本项目内容如有变动和上年实际成本不一致时,要调整上年实际成本的成本项目,以统一核算的口径和内容。 第二十三条 企业的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由下列内容组成: (一)商品产品成本计划 (二)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三)生产费用及期间费用预算; (四)机械加工小时成本费计划; (五)铸铁件成本计划。上述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的格式,除财政或主管部门统一 规定外,其余的由企业自行制订。企业根据成本管理的需要,应编制车间(分厂) 产品成本计划或生产费用预算。 第二十四条 成本计划应根据下列依据进行编制: (一)成本降低指标; (二)计划期内企业的生产、劳动工资、物资供应、技术组织措施等计划; (三)计划期内原料及主要材料、工艺性辅料、燃料、工具等现行消耗定额和劳动 工时定额; (四)计划期内各生产部门的费用预算以及外包、外协加工费计划; (五)内部计划价格目录以及价格差异水平的预计; (六)上期成本水平和成本分析资料。 第二十五条 成本计划一般按下列步骤编制: (一)作好准备工作。包括:收集整理各项基础资料和历史资料,掌握计划期内原材料、工时定额、外包外协、工艺技术改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 (二)进行试算平衡。编制成本计划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进行生产、供应、销售、外包外协、资金、费用等方面计划的综合平衡。这些平衡关系包括:1.产品生产计划,劳动工时计划与成本之间的关系;2.物资供应计划与产品材料成本计划之间的关系;3.工资计划或核定工资总额基数与产品工资成本计划之间的关系;4.各项费用预算与成本计划之间的关系;5.外包外协计划与成本计划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成本核算规程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严格执行下列成本核算原则: (一)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产品成本核算,必须贯彻正确计算实际成本的原则。在成本计算过程中,由于核算程序的需要,对材料、能源、劳务、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等,按计划成本、计划价格或定额成本进行核算的,必须在成本计算期内,最终根据成本耗费的实际资料,调整为实际成本。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估计成本、定额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二)分期核算原则。企业生产费用和成本核算,采用公历历月制。成本计算期内的完工产品,要根据实际的统计资料或完工凭证,实际的耗费量和价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成本核算。 (三)合法性原则。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下列支出不得列入 成本和费用: 1.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买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在财务处理上不能与收益性支出混淆,应将其先作为资产,按照规定的期限和标准进行分配摊销,不得直接一次性列入成本和费用。 2.对外投资的支出。 3.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以及捐赠、赞助支出,在会计处理上,只能列入营业外支出或在交纳所得税后的利润中支付。 4.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以及支付的优先股股利和普通股股利,在会计处理上,应作为利润分配处理。 5.资本的利息,基本建设期间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可计入工程成本,作为固定资产原价组成部分;清算期间发生的利息可计入清算费用;企业开办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可作为开办费待开业后分期摊销。 6.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滥摊派、滥罚款等各种付费,各企业要积极抵制,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 7.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和费用的其他支出。 (四)一贯性原则。与成本核算有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应保持前后期一致,使前后期的核算资料衔接,便于比较。不得通过任意改变会计处理方法调节各期成本和利润。 (五)费用确认配比原则。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可按下列三种方式确认: 1.按因果关系确认。对于费用的发生与某种收入存在明显因果关系的支出,应在该项收入实现时,确认为生产成本,并与之配比,而在该项收入未实现时,先作为计入存货的成本确认,例如制造产品的材料耗费和人工耗费,应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随着产品的销售转为销售成本,并与相关的销售收入配比。 2.按受益期分配确认。对于支出的效益涉及若干会计年度的资本性支出,应在与支出效益相关的各受益期,按合理的方式分配确认为费用,分别与各受益期的收入配比,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3.按发生的时期立即确认。对于既无明显因果关系,又难以按受益原则进行分配的支出,在发生的当期立即确认,即作为期间费用与发生当期的收入配比。 (六)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成本核算时,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其基本内容是,凡是应计入本期的收入或支出,不论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算作本期的收支;凡是不应计入本期的收入或支出,即使款项已经收到或付出,也不能算作本期的收入或支出 。在成本核算中运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是指确认本期费用的问题。即应正确处理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予提费用等。在成本核算时,对于已经发生的支出,如果其受益期不仅包括本期,而且还包括以后各期,就应按其受益期分摊,不能全部列于本期;对于虽未发出的费用,但却应由本期负担,则应先行予提计入本期费用中,待支出时,就不再列入费用。企业不能利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予提费用人为地调节成本,使成本计算失去真实性。 第二十七条 为了正确核算产品成本和经营成果,企业应当严格划清以下成本费用的界限: (一)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企业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成本费用的归属,通过待摊费用和予提费用核算,及采用估价入帐、余料退库等办法,划分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 (二)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企业必须加强车间生产的投入产出管理,结合定期盘存,确保期末在产品数量准确,并按规定方法正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成本和产成品实际成本,不得任意压低或提高在产品的成本。 (三)各种产品之间成本费用的界限,凡是能够直接计入有关产品的各项直接费用,都要直接计入;凡是与几种产品共同有关的不能直接确认的费用,要根据合理的分配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企业不得在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之间,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之间互相转移生产费用,以掩盖成本超支或盈利补亏。 (四)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由于这两种费用与收入配比的时间不同,所以混淆两者也会影响成本和利润的真实性。

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与方法?

4. 商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商业企业成本核算有两种方法:
1、售价核算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商品繁杂的零售商业,但前提是售价统一(个别变价也要履行相关手续),销售成本每期按售价结转,月末时计算出进销差价率,求得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然后据以调整成本。
2、进价核算法 日常销售要有商品销售记录,每日(或定期)汇总,月末根据已销商品的实际进价结转成本。这种方法适合于销售单位价值大的大宗商品。缺点是比较麻烦。

扩展资料成本核算主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
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做好计算成本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建立并严格执行材料的计量、检验、领发料、盘点、退库等制度;建立健全原材料、燃料、动力、工时等消耗定额;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成本核算的组织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核算

5. 如何加强粮食企业的财务管理

一、严格控制商品流通费用开支

……要狠抓粮食企业商品流通费的管理,督促企业严格按照财政部(84)财商字第112号文《国营商业、外贸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执行,并把平、议价粮油费用的合理分摊和修理费、保管费及其他费用的管理,作为工作重点来抓。

二、加强对粮油价差补贴支出的管理

要严格控制粮油价差补贴的范围,除按统销价格销售的粮油外,凡按其他价格销售的粮油,都不能给予补贴;要严格掌握补贴标准,坚持以原粮的价差为基础,换算成品粮的价差补贴;并要坚持补在零售环节,防止重复补贴;国务院国发〔1987〕37号文件规定的粮食销量和开支

数额,是留有一定余地的,各地要合理安排和控制粮油销量,尽量控制和节约开支:对于粮食企业的附营业务和自营食品,要加强管理,特别要防止拿生米生面生油搞联营或销售,把国家财政开支的加价款和粮油价差补贴化为企业利润。

三、加强对粮油加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要加强对粮食企业内部粮油作价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粮油加工的工缴费标准,不能随意提高,防止乘“代加工”改为“价拨加工”的机会,变相提高工缴费标准;并要加强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健全工商之间检斤计量手续。粮油加工企业,应该从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挖掘企业内部

潜力、提高出品率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四、加强对粮食企业留利的管理

近年来,粮食企业的留利增长很快,但一部分企业使用很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有些地区留利中用于发展生产的比例较低,而用于职工福利和奖励的比例较高,这不利于企业的改造和生产、经营的发展。因此,一定要认真监督粮食企业留利的提取、分配和使用,保

证把企业留利的大部分用于发展生产和经营。

五、加强对地方粮油价外补贴的管理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中央规定的>策之外,又自行采取了一些价外补贴的措施,但是各地对其在预算列支上比较乱,有的在“粮油加价款”列支,有的在“粮油价差补贴”列支,有的在“粮食企业亏损补贴”退库等等。为了加强管理,便于分析,从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起,各地自定的

各种价外补贴支出,如自行提高加价比例和收购粮油价外补贴,自行议转平及在中央规定的议转平收购价(即在合同定购比例价基础上每斤加6分4厘)之外增加补贴的部分,全部由地方自有财力解决。为了便于核算,一九八七年国家预算支出科目新增第244款“地方粮油价外补贴”科目。今年以来,凡已在其他收支科目列支或退库了的,请按本通知的规定尽快调整过来。 

以上内容由财会管理理臣教育给你整理

如何加强粮食企业的财务管理

6. 外贸企业如何有效控制成本

【编者按】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每一个企业家都非常明白,在财富创造和财富积累的过程中,控制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每一个企业家都非常明白,在财富创造和财富积累的过程中,控制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家都能够成功地把成本控制在最低和最合理的范围内。所以,我们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些有效控制成本的方法。| 按资本运动规律控制成本 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构成是C+V+M,C是不变资本,V是可变资本,M是价值增值部分,可称爲盈利。 按照投入産出的概念,C+V是投入部分,M是産出部分,C+V可作爲分母,M是分子,分子越大,分母越小,投入産出效益就越好,反之,投入産出效益就越差。因此,如何控制成本,就成爲投入産出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C+V中,C是指购买生産资料机器设备的不变资本,是商品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控制成本中,应特别注意购买同类生産资料,机器设备的价格,注意有无物美价廉的産品,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竞争机制作用下,如果采购时货比三家,购买到同质优价原料、机器设备,不仅能使自己的産品获得竞争力,而且也能有效地控制成本,这也是许多工厂都把精兵强将放在原料采购部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爲这样才能有效地把好商品生産的第一关───进料价格。V是支付给劳动者的价格。劳动者本身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维持劳动者本人的费用,二是保持劳动者家庭的费用,三是对劳动者技能培养的费用。 在不同的国家,由於经济水平的差异,劳动力价格有不同的水平。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在劳动力价值中,劳动者技能培养费用所占的比重也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简单劳动被复杂劳动所代替,以至於在西方许多国家中,如果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都无法从事许多工作。 在控制成本中,V是一个重要的因素,V的高低直接与成本高低有关。
但是,V是不可能无止尽降低的,也就是说,V是有下限的,这个下限是在同类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方与劳动力需求方都能接受的价格,低於这个价格,企业无法找到合格的劳动者。 另外,应该以动态的观点而不是以静态的观点来看待劳动力成本。 以动态观点,在支付劳动力成本时,不仅仅看到支出的货币,更要看到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要用投入産出法来分析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是否合理。创造价值越高,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也应越高,这才符合劳动力市场的客观规律,如果违反了这一规律,即使一时得到高质低廉的劳动力,但由於市场的流动性,最终还是无法长期在企业中保留高质量的劳动力,最终也会因爲高质量劳动力的离去而影响企业资産价值量的增加。 因此,任何一个企业控制成本是必要的,但任何成本都有一个下限,这个下限就是它的合理水平,保持在这个水平上,企业能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産出,低於这个水平是违反客观规律的,但高於这个水平,又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外贸企业控制成本的特点 外贸企业处於商业流通领域,使用的资本金是商业资本。商业资本运作的特点与産业资本、货币资本不一样,而商业资本在外贸领域的运作与内贸领域的运作也不一样,有着它独特的特点: 从单个资本回圈看,外贸企业收购工厂的出口商品。对工厂来说,该商品被收购後,得到了报酬,它的价值已被实现,可以视爲商品在国内市场实现了价值,但是对外贸企业来说,收购的出口商品的价值要在国际市场上实现,才算真正最终实现。 因此,当出口商品被外贸企业收购後,它的价值增值过程并没有结束,只不过价值增值的空间和劳动过程的空间从工厂的生産领域转移到外贸的流通领域。 从外贸企业运作成本看,它是由两部分组成,即外贸企业的固定资本和部分流动资本投资。固定资本投资包括购买办公大楼、办公设备、运输工具、仓库等,这部分投资的特点是一次性投入,多次分批收回,并且是可以折旧的。还有一部分包括办公费用,即进出口业务需要支出的经营费用,如出差费、验货费、样品费、通讯费等等,这些费用属於流动资本投资,它的特点是一次性投入,时间短,周转快,3到6个月可以收回。流动资本的价值转移也是一次性地全部加入到商品价值中去。 还有一部分流动资本,是用於支付给业务员的工资和奖金。外贸公司的业务员绝大多数是大学毕业生,主要来源於外贸专业、外语专业和财务专业的大专院校,对於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各个公司有不同的规定,但总体水平差不多。 而奖金部分的差异却很大,经济体制改革後,每个进出口公司都制定了对职工的激励机制,奖励创造价值多的业务员,并把奖金的高低作爲拉开收入档次的主要手段。因此,外贸企业的成本中,支付给业务员的工资与奖金也是成本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总资本构成看,外贸企业资本构成存在“三多三少”,即负债多、权益资本少,流动资本多、固定资本少,短期贷款多、长期贷款少。这样的总资本构成,使外贸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更具有行业特色。 正是由於具有以上几个特点,外贸企业降低成本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控制出口商品收购价格,是控制企业成本的重要环节。 目前大多数外贸企业对工厂的出口商品仍然采用收购制,那麽收购价格的高低就成爲控制成本的关键点。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内的竞争机制正在形成,这种竞争机制爲外贸企业挑选优质低价的出口商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爲企业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提供了机会。 因此,各个出口企业应充分重视货源采购工作,坚持同类商品优质低价优先收购原则,并有意识地培养一批优质出口商品的货源工厂,应用经济利益机制使这批货源工厂爲外贸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出口商品。 同时外贸企业还可以用叁股、控股的方式,将资本渗透到工业企业中,用资産纽带关系把外贸企业与工业企业的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利益机制来控制成本,有利於使工贸双方都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産出。 (二)通过有效控制库存和应收账款,加快流动资本的回圈与周转。 在外贸企业的流动资本中,有相当大部分用於收购出口商品,由於出口商品的时间性、季节性很强,许多商品收购後,或多或少都要在仓库存一段时间,形成库存商品。当然,库存有合理库存与不合理库存之分。 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高,说明存货速度快,占有流动资本少。同量的流动资本,由於周转速度的快慢,能带来不同的经济效益,因此,每个企业都力求加快存货的周转速度。但是,存货周转率太高,则反映企业库存不足,如果库存太少,不足以满足出口需要,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存货周转率适中比较合适。至於什麽样的存货周转率比较合适,根据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销售物件而有所不同,每个外贸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业务状况和商品特点来制定。 应收账款也是外贸企业流动资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分爲对国内工厂企业的放账和对国外客户的放账,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可推动进出口业务的发展,但是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又是造成外贸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 总之,由於外贸公司的流动资本大部分是从银行货款而来,因此,银行的利息负担将要计算在出口成本中,所以,加快流动资本的回圈与周转,将是外贸企业控制成本、增加收益的重要手段。 (三)盘活固定资本投资,可间接降低企业的成本。 外贸企业的固定资本投资主要表现在购买办公大楼、职工宿舍、交通工具、通讯设备、仓库等方面,而购买的物业──办公大楼、职工宿舍、仓库占用的资金量最大,构成固定资本投资的重要内容。 按照传统观点,这些固定资本一旦投入,只有通过折旧的方法,过若干年後收回。但如果我们树立了资産经营价值观,那麽以这些固定资本投资的物业,在折旧完成以前,也能爲公司带来一定的收益。 例如,自己投资建好办公大楼、职工宿舍、仓库,办好産权证明和相关的法律手续後,将它们抵押给银行,可以得到优惠利率货款,货款作爲流动资本,投入进出口贸易当中,由於利率的优惠,能爲出口公司带一定的收益。 又例如,在産权市场上,公司的物业资産也可以进行交易。公司可用叁股、控股等形式,将物业作爲对其他企业的一种投资方式,使形态固定的物业资産在价值形态上流动起来,也能爲公司带来收益。 (四)降低办公经营费用,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环节。 外贸公司经营费用支出,是构成外贸企业成本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计划经济体制时,由於吃“大锅饭”,这部分费用未被重视起来,经济体制改革以後,尤其是从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後,办公经营费用作爲成本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职工创造的利润,以及完成任务後的资金分配都牢牢挂起鈎来。 有些进出口公司将费用支出指标、利润指标和奖励指标落实到个人(如上海基地进出口公司的陆长生管理法),这种用投入産出法将支出费用和创造利润联系起来的制度,无疑对最大限度降低办公费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有的进出口公司采用此方法,仅电话费用,就节省了几万元人民币,而且对每个业务员来说,这种机制使他们的头脑中都上紧了节约费用开支这根弦,於是能写传真联系业务就不用电话,能坐火车就不乘飞机。 办公费用的节省,不仅爲公司节约了经营费用,也爲业务员本身带来了经济效益。 在投入産出公式中,办公费作爲投入部分,是分母,産出部分是分子,当分母缩小时,即使分子不变,收益仍然会增加。 (五)适当制定业务员工资与奖金的比例,也能有效控制成本。 在外贸公司,业务员的经营活动直接爲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因此,业务员的经营能力、外语水平、对市场的了解程度、对商品特点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国内工厂和国外客户网路的掌握程度等等,都成爲他们爲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因素。在掌握等量流动资本後,素质高的业务员可以比一般素质的业务员多创造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 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外贸公司尤爲重要,这也是外贸企业留住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支付业务员的工资与奖金中,两者的比例的制定对控制成本有重要意义,如果两者关系是3:7,那麽业务员只在创造一定量利润後,才能得到相应的奖金,这样在投入産出比例中,由於産出的加大,会使企业成本相对降低。 当然,工资与资金的适当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企业要根据业务发展情况不断修改。 总之,有效地控制企业的成本,对企业家来说就像一门“永远做不完的家庭作业”。这门作业做好了,企业的成本就会降低,利润就会提高,企业家在创造财富的速度就会加快。 文章来源:

7. 外贸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请详细回答!答得好加分。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每一个企业家都非常明白,在财富创造和财富积累的过程中,控制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家都能够成功地把成本控制在最低和最合理的范围内。所以,我们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些有效控制成本的方法。|

  按资本运动规律控制成本

  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构成是C+V+M,C是不变资本,V是可变资本,M是价值增值部分,可称为盈利。

  按照投入产出的概念,C+V是投入部分,M是产出部分,C+V可作为分母,M是分子,分子越大,分母越小,投入产出效益就越好,反之,投入产出效益就越差。因此,如何控制成本,就成为投入产出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C+V中,C是指购买生产资料机器设备的不变资本,是商品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控制成本中,应特别注意购买同类生产资料,机器设备的价格,注意有无物美价廉的产品,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竞争机制作用下,如果采购时货比三家,购买到同质优价原料、机器设备,不仅能使自己的产品获得竞争力,而且也能有效地控制成本,这也是许多工厂都把精兵强将放在原料采购部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这样才能有效地把好商品生产的第一关———进料价格。

  V是支付给劳动者的价格。劳动者本身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维持劳动者本人的费用,二是保持劳动者家庭的费用,三是对劳动者技能培养的费用。

  在不同的国家,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劳动力价格有不同的水平。
  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在劳动力价值中,劳动者技能培养费用所占的比重也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简单劳动被复杂劳动所代替,以至于在西方许多国家中,如果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都无法从事许多工作。

  在控制成本中,V是一个重要的因素,V的高低直接与成本高低有关。
  但是,V是不可能无止尽降低的,也就是说,V是有下限的,这个下限是在同类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方与劳动力需求方都能接受的价格,低于这个价格,企业无法找到合格的劳动者。

  另外,应该以动态的观点而不是以静态的观点来看待劳动力成本。

  以动态观点,在支付劳动力成本时,不仅仅看到支出的货币,更要看到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要用投入产出法来分析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是否合理。创造价值越高,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也应越高,这才符合劳动力市场的客观规律,如果违反了这一规律,即使一时得到高质低廉的劳动力,但由于市场的流动性,最终还是无法长期在企业中保留高质量的劳动力,最终也会因为高质量劳动力的离去而影响企业资产价值量的增加。

  因此,任何一个企业控制成本是必要的,但任何成本都有一个下限,这个下限就是它的合理水平,保持在这个水平上,企业能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低于这个水平是违反客观规律的,但高于这个水平,又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外贸企业控制成本的特点

  外贸企业处于商业流通领域,使用的资本金是商业资本。商业资本运作的特点与产业资本、货币资本不一样,而商业资本在外贸领域的运作与内贸领域的运作也不一样,有着它独特的特点:

  从单个资本循环看,外贸企业收购工厂的出口商品。对工厂来说,该商品被收购后,得到了报酬,它的价值已被实现,可以视为商品在国内市场实现了价值,但是对外贸企业来说,收购的出口商品的价值要在国际市场上实现,才算真正最终实现。

  因此,当出口商品被外贸企业收购后,它的价值增值过程并没有结束,只不过价值增值的空间和劳动过程的空间从工厂的生产领域转移到外贸的流通领域。

  从外贸企业运作成本看,它是由两部分组成,即外贸企业的固定资本和部分流动资本投资。固定资本投资包括购买办公大楼、办公设备、运输工具、仓库等,这部分投资的特点是一次性投入,多次分批收回,并且是可以折旧的。还有一部分包括办公费用,即进出口业务需要支出的经营费用,如出差费、验货费、样品费、通讯费等等,这些费用属于流动资本投资,它的特点是一次性投入,时间短,周转快,3到6个月可以收回。流动资本的价值转移也是一次性地全部加入到商品价值中去。

  还有一部分流动资本,是用于支付给业务员的工资和奖金。外贸公司的业务员绝大多数是大学毕业生,主要来源于外贸专业、外语专业和财务专业的大专院校,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各个公司有不同的规定,但总体水平差不多。

  而奖金部分的差异却很大,经济体制改革后,每个进出口公司都制定了对职工的激励机制,奖励创造价值多的业务员,并把奖金的高低作为拉开收入档次的主要手段。因此,外贸企业的成本中,支付给业务员的工资与奖金也是成本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总资本构成看,外贸企业资本构成存在“三多三少”,即负债多、权益资本少,流动资本多、固定资本少,短期贷款多、长期贷款少。这样的总资本构成,使外贸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更具有行业特色。

  正是由于具有以上几个特点,外贸企业降低成本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控制出口商品收购价格,是控制企业成本的重要环节。

  目前大多数外贸企业对工厂的出口商品仍然采用收购制,那么收购价格的高低就成为控制成本的关键点。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内的竞争机制正在形成,这种竞争机制为外贸企业挑选优质低价的出口商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企业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提供了机会。

  因此,各个出口企业应充分重视货源采购工作,坚持同类商品优质低价优先收购原则,并有意识地培养一批优质出口商品的货源工厂,应用经济利益机制使这批货源工厂为外贸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出口商品。

  同时外贸企业还可以用参股、控股的方式,将资本渗透到工业企业中,用资产纽带关系把外贸企业与工业企业的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利益机制来控制成本,有利于使工贸双方都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
  外贸企业如何有效控制成本 来自: 免费论文网www.paper800.com

  (二)通过有效控制库存和应收账款,加快流动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在外贸企业的流动资本中,有相当大部分用于收购出口商品,由于出口商品的时间性、季节性很强,许多商品收购后,或多或少都要在仓库存一段时间,形成库存商品。当然,库存有合理库存与不合理库存之分。

  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高,说明存货速度快,占有流动资本少。同量的流动资本,由于周转速度的快慢,能带来不同的经济效益,因此,每个企业都力求加快存货的周转速度。但是,存货周转率太高,则反映企业库存不足,如果库存太少,不足以满足出口需要,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存货周转率适中比较合适。至于什么样的存货周转率比较合适,根据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销售对象而有所不同,每个外贸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业务状况和商品特点来制定。

  应收账款也是外贸企业流动资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分为对国内工厂企业的放账和对国外客户的放账,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可推动进出口业务的发展,但是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又是造成外贸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

  总之,由于外贸公司的流动资本大部分是从银行货款而来,因此,银行的利息负担将要计算在出口成本中,所以,加快流动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将是外贸企业控制成本、增加收益的重要手段。

  (三)盘活固定资本投资,可间接降低企业的成本。

  外贸企业的固定资本投资主要表现在购买办公大楼、职工宿舍、交通工具、通讯设备、仓库等方面,而购买的物业——办公大楼、职工宿舍、仓库占用的资金量最大,构成固定资本投资的重要内容。

  按照传统观点,这些固定资本一旦投入,只有通过折旧的方法,过若干年后收回。但如果我们树立了资产经营价值观,那么以这些固定资本投资的物业,在折旧完成以前,也能为公司带来一定的收益。

  例如,自己投资建好办公大楼、职工宿舍、仓库,办好产权证明和相关的法律手续后,将它们抵押给银行,可以得到优惠利率货款,货款作为流动资本,投入进出口贸易当中,由于利率的优惠,能为出口公司带一定的收益。

  又例如,在产权市场上,公司的物业资产也可以进行交易。公司可用参股、控股等形式,将物业作为对其他企业的一种投资方式,使形态固定的物业资产在价值形态上流动起来,也能为公司带来收益。

  (四)降低办公经营费用,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环节。

  外贸公司经营费用支出,是构成外贸企业成本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计划经济体制时,由于吃“大锅饭”,这部分费用未被重视起来,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尤其是从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后,办公经营费用作为成本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职工创造的利润,以及完成任务后的资金分配都牢牢挂起钩来。

  有些进出口公司将费用支出指标、利润指标和奖励指标落实到个人(如上海基地进出口公司的陆长生管理法),这种用投入产出法将支出费用和创造利润联系起来的制度,无疑对最大限度降低办公费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有的进出口公司采用此方法,仅电话费用,就节省了几万元人民币,而且对每个业务员来说,这种机制使他们的头脑中都上紧了节约费用开支这根弦,于是能写传真联系业务就不用电话,能坐火车就不乘飞机。

  办公费用的节省,不仅为公司节约了经营费用,也为业务员本身带来了经济效益。

  在投入产出公式中,办公费作为投入部分,是分母,产出部分是分子,当分母缩小时,即使分子不变,收益仍然会增加。

  (五)适当制定业务员工资与奖金的比例,也能有效控制成本。

  在外贸公司,业务员的经营活动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因此,业务员的经营能力、外语水平、对市场的了解程度、对商品特点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国内工厂和国外客户网络的掌握程度等等,都成为他们为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因素。在掌握等量流动资本后,素质高的业务员可以比一般素质的业务员多创造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

  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外贸公司尤为重要,这也是外贸企业留住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支付业务员的工资与奖金中,两者的比例的制定对控制成本有重要意义,如果两者关系是3:7,那么业务员只在创造一定量利润后,才能得到相应的奖金,这样在投入产出比例中,由于产出的加大,会使企业成本相对降低。

  当然,工资与资金的适当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企业要根据业务发展情况不断修改。

  总之,有效地控制企业的成本,对企业家来说就像一门“永远做不完的家庭作业”。这门作业做好了,企业的成本就会降低,利润就会提高,企业家在创造财富的速度就会加快。

  --------------------------------------------------------------------------------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大量外资之所以能不断进入我国进行投资和从事各种经营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的成本优势所带来的竞争力,得益于我国的投资环境和企业经营环 境 所创造的条件,使企业能够把各种成本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利润。我国的 商品出口在过去二十多年间之所以能够持续迅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我国出口商品 的成本优势,得益于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所具备的条件,使得外贸企业能够把成本控制在较 低的水平。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经营环境的 变化,影响成本控制的不利因素在增多,控制成本遇到的压力在增大。对于这些影响因素 ,企业应有足够的重视,否则企业将失去不可或缺的竞争优势。

  一、成本控制面临的挑战之一:人力(工)成本增长过快

  人力(工)成本既是产品及劳务供应成本构成的主要因素,也是企业营运成本构成的主要因 素。过去二十多年间之所以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集中了一大批外商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 的企业,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力成本相对偏低,以及20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日本、韩国、港 、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经济起飞,劳动力成本上涨,加之适逢我国改革开放,大量吸收 国外投资办厂而产生的产业转移带来的结果。然而,也就在过去二十多年间,我国经济的迅 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也使得企业所使用的人力成本普 遍上涨。尤其是最近几年,人力成本增长过快以及未来这一过快的增长趋势不可逆转已成为 企业成本控制必须应对的挑战。

  人力成本过快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首先来源于人力资源的激烈竞争方面。大家知道,市场 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公平经济、比较经济。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谁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谁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主动权。为了获得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企业除了给予劳动者必要的尊重、信任和爱护外,从长远来看高工资、高报酬是不可缺少 的。这样人力成本的上涨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而且,市场对人力资源竞争的程度越激 烈,人力成本上涨越快。事实上,随着世贸组织成员国逐渐进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竞争只 会越大,不会越小。人力成本上涨只会越快,不可能放慢。

  第二,工资的比较差异与劳动力价值的自我认识也是诱发人力成本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 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职工工资偏低是不争的事实。就在我国境内,同样素质的职工 ,外企工资明显高于内资企业职工工资,股票上市企业职工的工资明显高于非上市企业职工 的 工资,私企、民营企业的工资也高于国营企业职工的工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我 国低工资既是个历史问题,更是个经济发展问题,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个过程和 时间。但由于工资的比较差异和劳动力价值的自我认识所诱发出的人们追求高工资、高报酬 的迫切性,与给予社会解决这个问题的合理时间有很大距离,这就使得企业使用人力成本在 时间上出现不合理地过快增长。

  第三,人工成本过快增长的需求还来自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过去几年,我国为了克服亚洲 金融危机以及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以至于衰退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和长期影响,政府采取了 一系 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其中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吸引外资、扩大 投资和鼓励消费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但也须看到 ,这些措施的实施也促使了人力成本的过快增长。在过去十多年中,我国政府为了扩大就业 和增加消费,把过去我国传统的周工作日六天减少到五天半,后又把五天半减少到现在的周 工 作日为五天时间,尤其是2000年开始增加了一年中的法定节假日,经调整每年有两周的休息 时间,虽然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但对于企业来说,劳动时 间的减少,在劳动效率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必然意味着人力成本的增加。根据国外发达国家 的情况如每周工作日四天半,带薪休假等,我国职工劳动时间还会缩小,人工成本必然增加 .加之过去两年以及未来,我国政府大幅度提高公务员工资。这种具有政策导向的调资行为 ,使得企业不得不大幅提高工人工资,使得企业使用人力成本会超常增长,并在短时间内不 会改变。

  第四,教育市场供不应求,学费增长过快,合格劳动力培训成本急剧上涨,未来企业使用 人力成本会普遍增长。过去我国的教育体制,对受教育者来说,从幼儿、小学到中学毕业, 可以说是全义务教育,大学教育基本上是供给制。这种教育体制适应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 .但这种体制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教育普及程度低,教育资源不能有效利用。随着我国市 场经济的实行,教育必须满足市场对各类不同层次人才接受教育的需求。但要国家把对绝大 多 数适龄人口接受各种层次的教育费用全部包起来,国家也负担不起。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 下,我国教育的基本情况是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把教育看成是一种产业。高等院校自 1997实行招生并轨后,全面实行收费教育。由于教育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 高校学费迅速上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不要说大学前的学费开支,就是四年制 大学的学费开支个人负担,少则几万元,多则上十万元。随着接受教育者成本费用高涨,这 就预示着未来企业使用人力成本会有惊人的增长。因为正常情况下,劳动力形成过程中的成 本愈高,表明凝结在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愈大,未来劳动者的回报应当越高。企业使用人工的 成本就越高。

外贸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请详细回答!答得好加分。

8.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商业企业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商业企业实施细则 
1992年8月10日,商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城镇集体所有制商业(以下简称集体商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城镇集体所有制商业(包括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和具有集体商业性质的其他业)企业。
第三条 集体商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它和国营商业共同构成商品流通的主体。按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要积极扶持、大力发展集体商业。
第四条 集体商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财产属于本企业劳动群众共同所有,共同劳动,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按股分红为辅的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组织。
第五条 国家保护集体商业企业的财产和合法权益。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以任何手段侵害企业的财产和合法权益。
第六条 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建立自我管理的体制。可以通过集体商业联合经济组织或集体商业企业联合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第七条 企业实行合股经营。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八条 企业的任务是:根据市场需要,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从事合法的经营活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

第二章 企业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九条 企业的设立必须向当地商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具备《条例》第十二条所规定的条件,按照《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取得法人资格,方可进行经营活动。
第十条 企业的合并、分立、终止等事宜,须经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有关变更登记。
第十一条 企业终止,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法人代表向职工(代表)大会提出报告。
(二)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形成决议,报主管部门批准。
(三)企业对清算后的剩余财产享有处分的权利,按照职工(包括退休职工)股金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在本企业工龄的长短,一次性处理完毕,并办理公证手续。
(四)向工商、税务和银行办理注销原企业登记、纳税和开户事宜。

第三章 企业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 企业对其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有权出租、有偿转让或购置、租赁固定资产,新建和改造经营网点和设施;有权拒绝、抵制任何形式的侵吞、平调、占有企业财产的行为;有权追回被侵吞、平调、占有的企业财产,直至诉诸法律。
第十三条 企业有权抵制各种摊派,直至诉诸法律。
第十四条 在城市建设中被拆除的集体商业网点,坚持谁拆谁建、拆一还一的原则,就近复建。有条件的要先建后拆。新建网点超过应还面积部分,应优惠作价。因拆除网点造成停业或效益下降的,拆迁人应提供周转网点和此间所造成经济损失的补偿。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无偿拆除集体商业网点。
第十五条 企业享有经营、服务、生产自主权,根据社会需要和市场变化,自主确定经营、服务、生产项目和调整经营结构,选择商品购销渠道和经营方式。
第十六条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可以自行确定商品销售价格和劳务价格。
第十七条 企业可以自行确定内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劳动组织形式,依照法规录用、辞退职工;有权抵制单位和个人随意向企业安排人员。
第十八条 企业有权确定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经营责任制,自行确定分配办法和依照法规奖励、处罚本企业职工。
第十九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国际贸易和与外商签订经济合同,并按规定提取和使用留成的外汇收入。
第二十条 企业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各种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和享受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优惠政策。
第二十一条 经营政策性亏损商品、微利小商品和人民生活日用必需品的企业,有权享受有关部门规定的优惠政策。
第二十二条 经批准,企业可在税前按营业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网点建设基金、商品削价准备金和企业风险基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接受国家计划指导,依法缴纳税金,依法履行经济合同。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准确、及时地向统计和主管部门报送财务、经营情况等统计报表。
第二十五条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明码实价、买卖公平、文明经商,不得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切实保障和维护消费者利益。

第四章 企业职工和民主管理
第二十六条 凡本人提出申请,承认并遵守企业章程,被企业招收,按企业的规定缴纳股金,即可成为企业职工。
第二十七条 企业职工有权享受和承担《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所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八条 职工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经教育没有悔改表现的,可以辞退;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影响极坏的,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可以除名或开除。
第二十九条 企业必须实行民主管理。按照《条例》第四章的规定,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的权力机构,依法行使《条例》第二十八条所规定的各项职责。
第三十条 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产生,应当以商品服务柜(班)组或商品、服务部(车间)为单位,由职工直接选举。
第三十一条 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任期三至五年,可以连选连任。职工代表对选举单位职工负责。选举单位职工有权监督或者撤换本选举单位职工代表。职工代表行使民主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和阻挠。
第三十二条 经职工(代表)大会三分之一以上人数的提议或经理(厂长,下同)的建议,职工(代表)大会可以提前或延期召开。
第三十三条 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设立常设机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第三十四条 企业的经理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或招聘产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并采取具体有效措施组织实施。职工(代表)大会应支持经理按《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行使职权。
经理按企业章程的规定向职工(代表)大会定期报告工作,由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审议。
经理对职工(代表)大会决议有不同意见时,有权向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复议。职工(代表)大会经过复议重新作出决议后,经理必须执行。
职工(代表)大会所作决议如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经理有权向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复议,复议后仍有争议,应由企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裁决后执行。
第三十五条 企业实行经理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任期审计制。经理每届三至五年,可以连选连任。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也可罢免或解聘。

第五章 企业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
第三十六条 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及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审计监督。
第三十七条 企业应按《条例》规定,进行清产核资,明确产权归属。
第三十八条 国家扶持企业的减免税款,作为企业积累。
第三十九条 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遵循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税后利润由企业自主分配。
第四十条 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分配形式和办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四十一条 职工股金,归职工个人所有。企业的股金分红同企业盈亏相结合。

第六章 企业与管理部门的关系
第四十二条 商业行业管理部门要把发展集体商业纳入商业行业的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行业指导和管理,协调有关部门在集体商业发展中的关系。
第四十三条 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指导、监督、检查国家发展集体经济法规、政策执行情况,协调关系,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第四十四条 商业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要尊重和保护企业的财产所有权、经营自主权和民主管理权,支持企业抵制各种平调和摊派。
第四十五条 企业要自觉地接受商业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管理。
第四十六条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企业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得干预企业的经营和民主管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本细则原则上适用于集体所有制商办工业企业。
第四十八条 本细则由商业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