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急!

2024-05-14 05:33

1.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急!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因诗《命运》、《幸福》、《眼睛》等散文;《论艺术》、《诗句的断想》等著作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士人桂南因创立国际红十字会、法国人帕西因创立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而共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洛伦兹因创立电子理论、荷兰科学家塞曼因发现磁力对光的塞曼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斯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士人戈巴特因创建国际和平局、桂科蒙因宣传和平、反对战争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德国历史学家塞道尔·蒙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3年12月10日第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因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居里夫妇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因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获诺贝尔化学奖。

丹麦科学家芬森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挪威作家比昂松因《罗马史》、《罗马国家法》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人克里默因仲裁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和平运动,领导国际工人协会获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急!

2. 请问,可以凭这个发现拿诺贝尔奖吗?

很遗憾,不知道你听说过“量子纠缠”没有,早在爱因斯坦在世的时候就被发现的一种现象,类似于传说中的超距作用,信息的传递不需要时间,也有人认为并非真的不需要时间,只是需要的时间比较少,初步估计至少是光速的1万倍,而“量子纠缠”现象已经被实验证实。
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变理论是一个共设,是狭义相对论的共设,他没有说这一定是个事实。即便光速不是速度的上限(我也倾向于认为不是上限),也不影响狭义相对论的成立,就像牛顿力学依然有意义一样。
光与引力同向的问题也早已被发现,比如我们可能会观察并推算出一颗朝向我们运动的天体的速度会超过光速,但是这是错误地使用了狭义相对论的结果。
总之,你的发现本身是有问题的,而且也是前人早已发现的。“超光速”问题在国际上很火,不少人在研究,出成绩是很有可能的,但现在的物理学靠轻易的想一想就出成绩已经不可能了。建议你多读书读前沿期刊,了解物理学的最新动态,希望你能早日发现“超光速”的奥秘!为国家拿一个分量足的诺奖!

3. 诺贝尔奖享负盛名,却有很多得过奖的“可怕”发明,都有哪些?

一、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
这款杀虫剂,化学名字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作为杀虫剂,杀虫效果非常的高效,对当时农业发展有大的保护作用。这款杀虫剂是由瑞士化学家Paul Hermann Müller提炼而出,他也因为DDT而获得诺贝尔奖,DDT用途非常的广泛,可以用于治疗疾病、防范疾病、杀虫、以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DDT的副作用危害非常巨大。

首先DDT会导致人体中毒,中毒严重者还会丧命,其次还会导致人体生病和致癌,它的毒性还会留在农作物里面,食用这种农作物的人依然会出现中毒的症状。

二、核裂变
核裂变又被称之为核分裂,说的直接点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就是核裂变。核裂变是由德国化学家Otto Hahn发现,另一位化学家Lise Meitner用文字很好的诠释了Otto Hahn发现的核裂变,Otto Hahn也因为核裂变获取诺贝尔奖。

但是,二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合力得出的核裂变,最终导致原子弹的产生,原子弹的杀伤力极强,一旦把原子弹当作武器用于战争,不仅会导致死伤无数,而且还会导致核辐射的产生,这将是全人类的灾难,但是当时他们看不到这点。

诺贝尔奖享负盛名,却有很多得过奖的“可怕”发明,都有哪些?

4. 亚洲有哪些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最好不要粘贴

物理学奖 
  1930 
  C.V.拉曼 
  印度 
  研究光的散射并发现拉曼效应 
  1949 
  汤川秀树 
  日本 
  用数学方法预见介子的存在 
  1957 
  李政道 杨振宁 
  否定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定律,使基本粒子研究获重大发现 
  1958 
  P.A.切连柯夫 
  前苏联 
  I.M.弗兰克 
  前苏联 
  I.Y.塔姆 
  前苏联 
  发现并解释切连柯夫效应(高速带电粒子在透明物质中传递时放出蓝光的现象) 
  1962 
  L.D.朗道 
  前苏联 
  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理论,特别是液氦的研究 
  1964 
  N.G.巴索夫 
  前苏联 
  用于产生激光光束的振荡器和放大器的研究工作 
  A.M.普洛霍罗夫 
  前苏联 
  在量子电子学中的研究工作导致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制作 
  1965 
  朝永振一郎 
  日本 
  量子电动力学的研究,包括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意义深远的结果 
  1973 
  江崎岭于奈 
  日本 
  从实验上发现半导体中的隧道效应 
  1976 
  丁肇中 
  独立地发现了新粒子J/Ψ,其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三倍,寿命比共振态的寿命长上万倍 
  1978 
  P.L.卡皮查 
  前苏联 
  建成液化氮的新装置,证实氮亚超流低温物理学 
  1979 
  A.L.萨拉姆 
  巴基斯坦 
  建立弱电统一理论,特别是预言弱电流的存在 
  1997 
  朱棣文 
  中国美籍 
  激光冷却和陷俘原子 
  1998 
  崔琦 
  中国美籍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 
  2000年 
  泽罗斯·阿尔费罗夫 
  俄罗斯 
  通过发明快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和集成电路 
  2002年 
  小柴昌俊 
  日本 
  鉴于在“探索宇宙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绩 
  2003年 
  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 
  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 
  维塔利·金茨堡 
  俄罗斯 
  表彰他们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生理学医学奖 
  1908年 
  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 
  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化学奖 
  1956 
  N.N. 谢苗诺夫(俄国人) 
  提出气相反应的化学动力学理论(特别是支链反应) 
  1986 
  李远哲(中国台湾人) 
  研究化学反应体系在位能面运动过程的动力学 
  2000年 
  白川英树 
  日本 
  鉴于在导电聚合物领域的开创性贡献 
  2001年 
  野依良治 
  日本 
  表彰其在不对称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2002年 
  田中耕一 
  日本 
  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2004年 
  阿龙-西查诺瓦 
  以色列 
  阿弗拉姆-赫尔什科 
  以色列 
  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 
  经济学奖 
  1973年 
  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苏联人 
  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98年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 
  印度人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 
  2005年 
  罗伯特·奥曼(Robert J. Aumann) 
  以色列 
  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世人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 
  文学奖 
  1913年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 
  《吉檀枷利—饥饿石头》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1933年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 
  俄国作家 
  《米佳的爱》 
  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 
  1958年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苏联俄罗斯诗人、小说家 
  《日瓦戈医生》 
  在当代抒情诗和俄国的史诗传统上,他都获得了极为重大的成就 
  1965年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 
  苏联作家 
  《静静的顿河》 
  由于这位作家在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史诗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与艺术热忱——他籍这两者在那部小说里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活之某一历史层面 
  1966年 
  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 
  以色列作家 
  《行为之书》 
  他的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从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题 
  1968年 
  川端康成 
  日本小说家 
  《雪国·千羽鹤·古都》 
  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质 
  1970年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苏联作家 
  《癌病房》 
  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 
  1987年 
  约瑟夫·布罗茨基 
  苏裔美籍诗人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1994年 
  大江健三郎 
  日本小说家 
  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2000年 
  高行健,法籍华人 
  剧作家、小说家 
  《灵山》 
  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2001年 
  维·苏·奈保尔 
  印度裔英国作家 
  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和平奖 
  1994年 
  阿拉法特 巴勒斯坦 
  佩雷斯 以色列 
  拉宾 以色列 
  2000年 
  金大中 
  韩国 
  鉴于在促进朝鲜半岛和平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2003年 
  希林·艾巴迪 
  伊朗 
  2006年 
  穆罕默德·尤努斯 
  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农村银行创始人

5. 被嘲讽出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提起维克多·格林尼亚教授,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试剂。无论哪一本有机化学课本或化学史里,都有关于格林尼亚的名字和格氏试剂的论述。但是,你可知道这位伟大的发明者曾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1871年5月6日,维克多·格林尼亚出生在法国瑟尔堡的一个有名望的资本家家庭。他的父亲经营一家船舶制造厂,有着万贯资财。在格林尼亚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境的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和娇生惯养,使他在瑟尔堡整天游荡,盛气凌人。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根本不把学业放在心上,整天梦想能当上一位王公贵人。由于他长相英俊,瑟尔堡年轻美貌的`姑娘都愿意和他谈情说爱。也就在这时,他受到了沉重的一击。
  
 一次午宴,刚从巴黎来瑟尔堡的波多丽女伯爵竟然毫不客气地对他说:“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被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我的视线!”这句话,如同针尖一般刺着了他的心。他猛然醒悟了,开始悔恨过去,自我反省,产生了羞愧和苦涩之感。从此,他发奋学习,发誓要追回过去浪费掉的时间。当他21岁时,他离开了曾使他堕落的家庭,并留下一封信,上面写道:“请不要探寻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就来的。”
  
 他来到里昂,拜路易·波韦尔为师,经过两年刻苦学习,终于补上了过去所开设的全部课程,进入里昂大学插班就读。
  
 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的态度赢得了有机化学的权威菲利普·巴尔的器重。在巴尔的指导下,他把老师所有著名的化学实验重新做了一遍,并准确地纠正了巴尔的一些错误和疏忽之处。终于,在这些大量的平凡实验中,格氏试剂诞生了。
  
 格林尼亚一旦打开了科学的大门,他的科学成果就像泉水般地涌出来。基于他的伟大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1912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此时,他突然收到波多丽女伯爵的贺信,信中只有寥寥一语:“我永远敬爱你!”

被嘲讽出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6. 奇葩的诺贝尔奖得主是怎样的?


7. 诺贝尔在最初设立诺贝尔奖项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为什么现在却风靡全球?

诺贝尔奖普遍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因为那是有很多在社会发展阶段不断创新,不断实验的科学家们,他们或许有钱,或许并不富裕,又因为每次的实验总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物力,所以为了鼓励并支持他们的发展,诺贝尔奖的颁发不但给予奖牌还颁发的奖金以供他们实验之用,所以,大多数人当时的科学家们,为了让自己的科学之路走的更久,就会去努力得到诺贝尔奖。

还有在世界大战时,全球都陷入了战火之中,科学的发展就进入了缓慢的行进状态,人们都在努力活下去,诺贝尔奖的关注度也就此降低。而如今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人们安居乐业,发展稳步向强,诺贝尔奖项也成为了一个证明自己实力的奖项,人们争着抢着去用这个奖项来证明自己,又因为历史悠久久远,更能让科学家和公众们放心。自然就被全是接人民所熟知。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语:Alfred Nobel,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是一位瑞典化学家,同时也是发明者。由于诺贝尔终生主张和平主义,也因此他对于自己改良的炸药作为破坏及战争的用途始终感到痛心。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创立了,分别奖励5个领域: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


1969年,瑞典出资增设瑞典银行经济学奖,通称“诺贝尔经济学奖”。尽管与前述5种奖项“合称诺贝尔奖”,但实际上不是诺贝尔遗嘱中捐助的奖项。

诺贝尔在最初设立诺贝尔奖项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为什么现在却风靡全球?

8. 这是什么 诺贝尔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全称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Nobel economics prize),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
1969年(瑞典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扬·廷贝亨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