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光的学术成果

2024-05-18 06:27

1. 李曙光的学术成果

李曙光在变质同位素年代学理论研究方面最早发现超高压榴辉岩的白云母含大量过剩氩;证明了超高压变质与退变质矿物之间存在同位素不平衡;较早发现在低级变质条件下稀土元素可活动,且Sm-Nd体系可被重置;首次精确测定了榴辉岩中金红石的U-Pb年龄。最早通过测定大别山榴辉岩年龄获得华北与华南陆块在三叠纪碰撞的结论;系统测定了北、南秦岭一系列蛇绿岩及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为秦岭造山带多陆块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次测定出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二次快速冷却曲线,并通过同位素示踪对其多阶段快速折返机制提出较完整模型。李曙光教授在以下领域做出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1.他在超高压变质作用中同位素体系及变质年代学理论做出许多开拓性工作:较早发现并证明造山带榴辉岩中的白云母含大量过剩氩;证明了超高压变质矿物与退变质矿物之间存在Nd,Sr同位素不平衡;计算了绿片岩相及叠加兰片岩相变质作用各自的Sr同位素均一化尺度;在世界上首次精确地测定了榴辉岩中金红石的U-Pb年龄。这些工作为正确进行超高压变质定年作出了决定性贡献。2.他对华北和华南陆块的碰撞过程及秦岭-大别造山带演化进行了长期系统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最早测定出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的Sm-Nd年龄为三叠纪,并证明它们是陆壳俯冲成因,从而获得华北与华南陆块在三叠纪最终碰撞的结论;系统测定了北,南秦岭一系列蛇绿岩及岛弧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为秦岭造山带两条地缝合线的厘定及多陆块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还首次在大别山北侧发现古生代岩浆弧和洋壳俯冲成因榴辉岩,系统测定了大别山其它榴辉岩岩,岩浆岩年龄,研究了碰撞后壳幔相互作用及岩石圈拆离过程。3.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机制是大陆深俯冲研究的著名科学问题。他首次测定出大别山超高压岩石具有二次快速冷却的曲线,对多阶段快速抬升历史给出重要制约。结合测定南秦岭同碰撞花岗岩的年龄,查明俯冲陆壳不同构造单元的U-Pb同位素特征,他提出了一较完整的超高压变质岩多阶段折返模型。4.寻找富铁矿曾是我国七十年代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他应用趋势面分析成功预测出鞍本弓长岭矿床深部富矿体,并钻探验证成功;应用C同位素证明弓长岭富磁铁矿石中的石墨为菱铁矿变质分解成因,据此提出该富铁矿床成因的新模型,为查明黑富矿成因及扩大富矿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二等奖。

李曙光的学术成果

2. 李曙光的简介

2009年《龙骨》新加坡季节画廊·新加坡2009年《龙骨》北京季节画廊·北京2007年《动物视角》新加坡季节画廊·新加坡2006年《桃花源与乌托邦》世纪翰墨画廊·中国北京1993年《月之东升》万盛文化出版机构·中国台北2011年《季节十周年特展》 新加坡季节画廊·新加坡2011年《醉心于画》北京798圣之空间·中国北京2011年《超现实波普》北京798悦-美术馆·中国北京2010年《生化——虚实之间》北京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2009年《动漫美学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馆·中国上海2009年《白兔中国当代美术馆收藏首展》澳大利亚悉尼2009年《动漫美学百象》北京林大画廊·印尼国家美术馆·北京·雅   加达2009年《artHK》中国香港2008年《源》北京月亮河当代艺术馆·中国北京2008年《北京国际画廊博览会》中国北京2007年《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中国上海展览馆2007年《台北艺术博览会》中国台北2007年《科隆艺术博览会》德国科隆2007年《中日艺术联展》美国明尼苏达 Rourke美术馆2007年  新加坡艺术博览会2007年《 Art·Zurich》瑞士苏黎士2006年《art Beijing》中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北京2006年《上海艺术博览会》中国上海展览馆2006年《中美艺术家作品联展》Rourke美术馆·美国明尼苏达2006年《传承不断线》shine艺术空间·中国上海1998年《中国视角展》美国芝加哥1997年《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1997年《北京市美展》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中国北京1989年《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公共收藏澳大利亚白兔艺术基金会台北万盛文化出版机构美国Rourke美术馆

3. 李曙光的介绍

李曙光,笔名松江、小江。1949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1968年赴内蒙古大兴安岭日报社知青点当工人。

李曙光的介绍

4. 李曙光的介绍

李曙光,男,1963年生,江西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1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学、公司法学、破产法学、法经济学。

5. 李曙光的介绍

李曙光(1975—),男,安徽潜山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安徽巢湖学院教育系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社会性发展研究,网络心理研究。

李曙光的介绍

6. 李曙的研究方向

特殊工况(高温、高速、腐蚀、冲蚀)下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工程材料及表面技术应用的摩擦学行为评价方法专用热控设施的材料和器件从事材料摩擦学和金属磨蚀与防护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对材料在特殊条件下的摩擦学行为、摩擦磨损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做了较系统深入的工作,对膜/基结合强度、涂层内聚结合、动态力学性能、复合材料耐磨特性等的评价研究取得很有意义的结果;进行工程领域与应用物理相关的材料和工艺项目研究;开展金属材料的磨蚀机理,腐蚀、磨损及交互作用规律和定量评估方法研究;开发合金镀、复合镀、新型耐磨耐蚀合金和化学镀镍磷工艺的工业性应用;承担所内外新型特种材料、发动机封严涂层、耐磨件、机械装置对摩副等的材料和工程表面摩擦学实验研究等。

7. 李曙光的化学家

李曙光,地球化学家,1941年出生于陕西咸阳, 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地球化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3-198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访问进修。回国后在科大继续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任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痕量元素地球化学教学及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1994-2003年曾4次赴德国马普化学所宇宙化学研究室和地球化学研究室,1次赴香港大学地质系做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 200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北京大学“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委员。李曙光早年曾从事富铁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寻找富铁矿曾是我国当时(1976-1080年)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李曙光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鞍(山)-本(溪)队黑富矿研究组长。弓长岭矿床是我国最大的富磁铁矿床,矿山急需要在该区寻找深部矿体扩大储量。李曙光应用“趋势面分析”多元统计方法成功预测出鞍本弓长岭矿床的深部富矿体,并被钻探验证成功,在预定深度打到厚层富矿。此外,李曙光等应用C同位素证明弓长岭富磁铁矿石中的石墨为菱铁矿变质分解成因,据此提出该富铁矿床成因的新模型。由于该工作为查明黑富矿成因及扩大富矿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获得1978年科技大会重大成果奖和1982年中国科学院科技二等奖。1983-1986年李曙光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访问时师从S. R. Hart教授,系统进修了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并利用MIT的实验条件测定了一批中国秦岭-大别造山带和华北太古代岩石的同位素年龄。回国后的20年里,他将自己的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变质(尤其超高压变质)同位素年代学和大陆深俯冲化学地球动力学领域,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李曙光的化学家

8. 刘曙光的研究领域

八十年代,致力于全球性经济问题的研究;九十年代前半期,专注于非洲尤其是尼日利亚问题的研究;撰写了《从新财政预算看1991年尼日利亚经济政策走向》、《尼日利亚货币持续贬值及其影响》、《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初析》等多篇外交调研报告。九十年代以后,致力于汇率问题、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的研究;发表了《试论美元汇率的走势与影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分析与展望》、《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的国际挑战与政策取向》、《对泰国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思考》、《东亚货币合作的前景与中国的作用》、《亚太金融合作前瞻》《中国——欧盟经济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前景》等论文。著有《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一书(合写)。翻译《国际谈判》、《AGAINST CAPITALISM》(合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