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是不是炒股发家?

2024-04-30 16:25

1. 巴菲特是不是炒股发家?

——巴菲特

究竟要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才能成为巴菲特这样的人物?

这么说吧,要成为巴菲特,首先你得有一对“逆天”的父母。

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在1929年大萧条发生后,开了家股票交易行。要知道,那时人们刚刚经历股市的大崩盘,无数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股市不知是多少人夜夜惊醒的噩梦。在那个“谈股色变”的环境里,开了家股票交易行,这种反向操作可以说是非常需要勇气了。霍华德知道这样的生活很可能有上顿没下顿,什么时候生意失败就得去捡破烂。于是,他让巴菲特的母亲利拉回娘家去,别跟着他挨饿。利拉也是很硬气,果断拒绝了这个提议,并开始节衣缩食。她脱离了教会圈子,因为轮到她提供咖啡的时候,她无力支付那29美分;无论多远的距离,她都用步行替代坐电车,节省电车费;甚至,为了确保霍华德有吃的,她宁愿自己不吃饭。不仅如此,利拉还是个数学天才。她的大脑犹如一台计算器,能够双手离开纸笔完成复杂计算。当利拉宣布退学和霍华德结婚时,利拉的微积分教授“啪”的一声撂下了手中的书本,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这一能力让她帮助霍华德拓展业务,更让巴菲特有了一个天生对数字异常敏感的大脑。

而霍华德在爱的鼓励下,屡败屡战,人们害怕股市,他就推销安全的股票和债券,一步步的把业务做了起来。巴菲特一家的生活终于日渐改善,给巴菲特的童年提供了一个美满富足的成长环境。霍华德是巴菲特心目中最完美的父亲,谦和、善良、正直,永远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这也是后来巴菲特“内部计分卡”的由来,按照自己内心的做事标准和原则作出决策,不理会外界的评头论足。这个从父亲“遗传”来的特质,将在巴菲特未来的诸多决策中,帮助他保持清醒和坚定。然而事无完美。巴菲特父母以缺乏温情出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政治、金钱、哲学,吃完饭后霍华德便会独自一人去看报纸,一连看几个小时,完全不理会其他事。后来巴菲特也原封不动地继承了这一点。而利拉,这个总是对外人嘘寒问暖,被外人看成“完美妻子和母亲”的人,却有着家族遗传的精神病,常常会莫名地责骂她的孩子,说他们“自私自利,不知感恩,一无是处”,同样的话甚至会说上2小时,直到把他们骂哭为止。以至于在未来的人生里,巴菲特十分恐惧见到自己的母亲,甚至面对面走来,巴菲特都会刻意躲避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即便在股神家中也同样适用。

1941年,11岁的巴菲特看到了一本书——《赚1000美元的1000招》。这很关键,因为这本书告诉他,如果以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长10%,5年内会变成1600多美元,10年会变成2600美元,25年内将超过10800美元。就像雪球滚过雪道而逐渐变大的道理一样,这是巴菲特与复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复利把现在嫁给了未来,而11岁的巴菲特宣布,自己要在35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和一般孩童妄语后不同的是,巴菲特言出必行。他从5岁时开始摆地摊兜售口香糖,11岁跃身股海,他鼓动姐姐与自己共同购买股票,他们合资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他满怀信心地等待出手赚钱。然而,该股不断下跌,姐姐很气愤,不断埋怨他选错了股。值得庆幸的是,该股价格很快反弹,上涨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气了,将股票全部出手,赚了6美元。正当他得意的时候,该股价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卖早了。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赚得不多,收获了教训:在股市中一定要不为震荡所动,相信自己的判断,持之以恒。巴菲特不断地在股市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加上父母的指点,小获成果。

初中刚毕业,14岁他就用炒股赚的1200美元在拉斯维加斯州购置了一块40亩的农场,成为一个“小地主”。正因为小时候的炒股经验,锻造出巴菲特决定长线投资的心态。巴菲特选择投资标的物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市场分析师去预测,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经营者。巴菲特非常反对短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巴菲特曾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并且告诫投资人,任何一档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 10 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 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16岁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五万美元。

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1950年,被哈佛大学拒绝的巴菲特,只身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在那,他见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就像巴菲特的舍友说的那样,“他好像找到了上帝”。巴菲特从此成为格雷厄姆的骨灰级粉丝。

大学生活中的巴菲特,让周围的同学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股票和债券的课堂上,格雷厄姆喜欢和学生互动,用问答形式激发学生思考。然而大部分时候,格雷厄姆问题说完,全班就只有巴菲特举手回答,整堂课变成格雷厄姆和巴菲的“二人转”表演。不仅在学习上,在生活上他也给周围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巴菲特每天早上洗漱总会把浴室弄的一团糟,牙刷毛巾丢一地。他的舍友屡次提醒巴菲特用完浴室要收拾好,每次巴菲特都十分谦虚地道歉并承诺不再犯,然后第二天照旧。舍友愤怒之下把巴菲特丢在地上的毛巾牙刷全扔垃圾桶,以此警示巴菲特。而巴菲特什么也没说,买了一套新的,然后照旧。后来,当舍友再次谈及这段经历,他反问记者,“你经历过绝望吗?”

即使成家立业,巴菲特的“不拘小节”也从未变过。巴菲特连自家的墙纸是什么颜色都不知道,很难想象他还会对生活的其他细节有所留意。因此,不管是照顾三个孩子,洗衣做饭,还是修理灯泡,所有的家庭生活都由他的妻子苏珊来打理。而巴菲特在家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吃完饭就回房间读报。巴菲特深知自己融入家庭生活太少,给孩子们的关怀也太少,他痛恨自己这一点,却无法做出改善。他很愿意听孩子们讲发生在学校的故事,但没听一会儿就会走神,转而开始思考某个公司的合理估值。巴菲特就是这么一个人,他高速运转的神奇大脑决定了他注定无法融入这人间的烟火之中。幸运的是,他的妻子苏珊,近乎完美地照料了整个家庭,让巴菲特不用操心家庭的琐事,能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生活不能自理”的巴菲特说,“我一生最大的幸运有两个,一个是抽到卵巢彩票,一个是娶了苏珊。”

毕业后,格雷厄姆将这位得意门生招揽至自己的公司,巴菲特蹦蹦跳跳地踏上了去往纽约的火车。没过几年,26岁的巴菲特就赚到了174000美元,并拒绝了格雷厄姆发给他的“普通合伙人”的邀请,回到了故乡奥马哈,开始为家里的亲戚朋友打理资产。他仔细研究《股市导向》杂志,以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寻找那些被格兰姆称作“烟蒂股”的股票,所谓“烟蒂股”即股价十分低廉,花很少钱就可以买到的股票(就是我们经常称谓的“垃圾股”)。当他确定下股票后,会向格兰姆请教,然后,就力所能及地购买。4年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因此,有人认定巴菲特只买绩优股,不买垃圾股与事实不符,事实上,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恰恰是在“烟蒂股”上赚取的。 巴菲特大学毕业,跟着格兰姆教授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已经能够独立行事了,他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谢绝了格兰姆教授挽留,辞职后开了一家“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资产是炒股得来的4万美元,股东是他们夫妻俩。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创办实体,开了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积累,但是没有富起来。一段时间后,他果断地回到股市中,因为他的天才与兴趣是金融投资。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垃圾”股,同时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巴菲特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炒作的题材。 当时,美国的传播业处于低潮,许多报刊与广播公司亏损,绝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状况将继续低迷,股价会不断走低。而巴菲特认为,它们是成长性企业,后期看好,其股市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在股市上人家抛出,他偏吃进,巴菲特尽一切可能大量吃进包括《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在内的多种传媒业的股票。很快,这些企业因业绩前景好而止跌上涨,巴菲特再度高价位出手,赚到上百万美元。巴菲特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勤奋耕作,创业2年后,他的投资公司市值达到 2200万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来是一家不错的投资公司,规模不大,但有较好的声誉,1965年,因经营不善,该公司濒临破产,每股价格仅12美元。通过反复调查比较后,巴菲特力排众议,甚至对亲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购下该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巴菲特作出了人生转折中最重要的选择,他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以此进入证券市场,如鱼得水,赚尽天下财富。伯克希尔公司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全盘收购或部分收购多家纺织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一些股票评论家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巴菲特做法保守,尽吃“垃圾”股。巴菲特不为世人的讥笑而动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奉行的是企业的实际价值。后来人们逐渐看到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值不断上涨,股票从无人问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股票。朋友们也惊奇地观察到巴菲特的财富如神话般地增长,巴菲特成为了纽约以投资证券致富的新贵族。

巴菲特的合伙公司成立后的12年,年平均回报超过31%,而在那期间道琼斯指数的年均回报只有9%。依靠着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巴菲特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奥马哈,成为当地的明星。然而明星也是人,也会遭遇失败。这个失败就是我们都知道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巴菲特整个商业帝国的母公司。伯克希尔纺织厂当时正在以低于资产价格的折扣代售,这非常符合巴菲特的“烟蒂”投资理念--购买那些别人不要的,极度便宜,拥有安全边际的公司,然后从中榨取最后一点利润。仿佛捡起别人抽剩丢掉的烟蒂,点上吸净最后几口。然而这个纺织厂的业务实在难以扩大,面对外国布料的低成本竞争,以及日益陈旧的设备,纺织厂经营状况不断恶化,巴菲特几次想将它卖了,都没能脱手成功。

巴菲特是不是炒股发家?

2. 巴菲特在股市每年挣20%,但是很多人还是赔得多,是不是投资需要谨慎?

投资当然需要谨慎,毕竟高收益高风险。虽然巴菲特每年可以在股市赚钱,但毕竟只有一个巴菲特,有人赚就会有人亏,这本来就是一场高风险的博弈。
很多人只看到巴菲特每年都可以在股市赚钱,但是却不知道他亏钱的时候,是损失非常大的资金的,是以亿来作单位,股票赚钱的时候巴菲特投入的资金也非常多,那么自然有很高的回报。巴菲特之所以可以在股市赚钱,不仅是对股市的了解,也可以获得很多企业的信息,在综合行业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最主要的是他们占股多,所以他们的可操控能力也相应大了很多,这是普通人所比不了的。
普通的股民一般选择投资的公司,大多是别人分析出来的,但是往往这种被分析出来的结果是很有风险的,这只是一个人的一家之言,仅仅是个人观点,但是股民自己并没有很好的分辨能力就去投资了,长期投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就怕涨了之后等,然后降的时候忍不住抛出去,贪婪和恐惧让普通彩民成为输家。
想要在股票中得到很好的收益,有两个方式,第一种是长期投资不管风险,看准这家公司的潜力就投,然后不要去理会,公司经营好了,盈利了,你自然也赚钱了。第二种大多都是通过曲线图,或者这个公司的经营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短期的低买进高抛出的玩法,这种风险很大,一不小心容易翻车,很大程度是有赌博心态的,而且计划做的不好的话,自己把持不住也会亏损。
投资本来就是一场高收益高风险的事情,掌握信息越多的人,投资成功的概率就会越高,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盲目投资,不懂克制那么亏的概率是蛮高的。

3. 巴菲特长期持有股票,他是靠股利盈利的吗

1.   公司如果盈利,股东赚的钱就是相应的百分数,例如:公司有200个股东,每个人持股 1  股,公司盈利200万。相当于每个人赚1万,这个数字就会反应在股价上。
2.   这就要求持股的公司会赚钱。
3.   巴菲特持股的可口可乐,IBM 都是盈利大户,巴菲特靠:公司盈利,公司市值就变大,自己的股份就增值,这样赚钱
4.  我们现在:有的公司不赚钱,靠炒作股票。股价短时间是上去了,然后长时间下跌,让投资人赔钱。

巴菲特长期持有股票,他是靠股利盈利的吗

4. 巴菲特来炒A股,他会不会赔得血本无归呢?

巴菲特是全世界公认的股神,既然巴菲特能成为股神,他炒股必然有自己的杀手锏,所以尽管巴菲特来炒A股,也会是成功的,绝对不会赔的血本无归,下面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巴菲特投资炒股最基本的三条规定: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时刻牢记前两条
巴菲特炒股已经给自己制定了三条规定,说明巴菲特已经知道股市的风险有多大,已经知道投资股市保住本金的重要性,已经做好了炒股风控。

从这里可以进行推测,既然巴菲特炒股做好了风控,知道怎么去保住炒股的本金,相信巴菲特在股市绝不会走到血本无归的地步,只是投资股市赚多赚少的差别而已。
2、巴菲特炒股的风格是价值投资,A股也是还有价值投资的
巴菲特的炒股风格是价值投资,也就是挖掘一些有潜力,处于被低估,成长性好,股价能涨起来的股票逢低持有,放长线钓大鱼。
如果按照这个巴菲特在A股市场走价值投资,巴菲特在A股走价值投资,最终结果要么就是暴赚几十倍,几百倍收益,赚的盘满钵满,类似持有白马股,白马股就是非常符合巴菲特的价值投资。

另外一种结果就是亏的血本无归,类似中石油这种股票,毫无价值可言,没有最低点,只有更低点。
相信巴菲特在A股走价值投资,也看不上中石油这种股票,只会长久持有茅台这样的成长股,所以巴菲特进来A股炒股也不至于会血本无归。
3、A股是投机市场,巴菲特有资金优势,必然会入乡随俗,投机A股
巴菲特当真正了解A股内幕之后,得知A股市场是投机性特别强的时候,只要在A股有资金就是老大,有说话权的时候。
巴菲特在A股不会走价值投资,肯定会选择做庄,利用资金的资金优势,像A股里面游资一样,资金抱团取暖,进行炒作股票获利。

所以只要巴菲特在A股进行投机,进行做庄的话,同样在股市风生水起,一只股票就可以获得几倍收益,这样只会不断壮大资金,根本不会亏到血本无归,A股里面做庄的都是赚的盘满钵满。
总之巴菲特能成为股市,有自己的炒股能力,有资金的炒股优势,不管投资哪个国家的股市都是同样可以赚的盘满钵满,绝不会出现血本无归的现象。
因为人是活的,股市规定是死的,虽然每个国家股市制度不同,但可以换一些方式方法去炒股,相信炒股战绩也不会太差,毕竟股神这个称号不是虚的。

5. 巴菲特买入黄金,我们要不要这么做呢?


巴菲特买入黄金,我们要不要这么做呢?

6. 巴菲特哪里来有不断买入的资金?

很多投资者都试图复制巴菲特的成功模式,巴菲特模式除了要找到可以长期持有几十年的好公司,还要有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对于巴菲特来说,这笔长期资金无疑就是伯克希尔的保险浮存金.
      保险业务的浮存金是指客户缴纳的保费,这笔资金不属于保险公司但是会体现在报表中。在伯克希尔历年的年报和巴菲特相关书籍中,都曾多次提到保险浮存金,并认为获得零成本甚至是负成本的保险浮存金是伯克希尔核心竞争力之一.
近几年,伯克希尔保险浮存金规模都在600多亿美元。显然零成本的浮存金的使用,放大了投资杠杆,有益于提高投资收益,另一方面浮存金毕竟是负债,杠杆是双刃剑,使用的不好也可能加大亏损。
    也有不少投资者质疑,在剔除了浮存金因素之后,巴菲特年化投资收益率只有13%多,而事实上,即使能连续四十多年保持13%多的年化收益也已经是明星级的水平了。
    国内保险公司不能如此运用浮存金一个重要原因是保险资金投资受法规限制,国内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不能超过该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其次,巨大的保险浮存金如果使用不当,完全可能造成保险公司巨亏甚至倒闭。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我们这个市场上,大规模资金的长期投资确实很难。

7. 巴菲特多少钱起手炒股的?

巴菲特第一次买股票,是11岁时,他和姐姐多瑞斯(Doris)凑钱以每股38美元购买了3张城市服务公司(Cities Service)的优先股。
巴菲特开始大展拳脚是1956年5月1日,沃伦·巴菲特召集了他的姐姐多瑞斯和婶婶爱丽丝在内的七个合伙人,建立了一个105000美元的投资基金。沃伦本人投了100美元,正式建立了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企业(the Buffett Associates, Ltd)。

巴菲特多少钱起手炒股的?

8. 为什么巴菲特在投资股票上这么成功,请求一起探讨。

巴菲特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从两方面我聊一聊我自己的理解吧。
1、从投资理念上来说,巴菲特坚持买入那些经营状态良好、具有可观发展前景以及全心全意为股东着想的企业。巴菲特认为,买入股票就是买入企业,而不是买入一纸凭证那么简单。他说,你不能梦想着今天买入一只股票,下周就能立刻涨起来。要靠企业的成长和盈利带来收益,而不是股票价格的上涨。所以巴菲特坚持“买入并持有”策略,这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比如可口可乐)。但是巴菲特这一理念是基于其出色的企业分析能力和长远的眼光的,不是一般人都能够靠这一理念获得收益,如果不小心买入一只经营情况差的股票,放几年后不但没有任何收益,还有可能会被退市,血本无归。
2、从经营模式上来说,巴菲特通过“金融-实业-金融”互相循环、互相支撑的模式获得稳定、长久的收益。他收购保险企业,购买银行,从而获得稳定和丰富的现金流,从而能够不断扩大对实业的投资;又从实业企业中获得大量的回报,以支撑其金融帝国。如此良性循环,终而复始,没有终点。唯一的变化就是其资产的不断发展和膨胀。可以说,这样的经营模式是无法复制的,除了巴菲特鲜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
总体上而言,巴菲特的成功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其投资理念,以及其坚韧的性格。想想一个人捂住一个股票达到30年之久,看着股票涨了不骄不躁,看着股票跌了不慌不忙,但是却坚信自己的判断。这样的人能有几个?
有人说,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适合于中国。这显然是不对的。刘元生从1991年买入400万的万科股票,到现在没有卖过,市值已经超过12亿元,回报达到300倍。总之,学习巴菲特不能空谈,首先要从控制自己的人性开始,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