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神话是什么

2024-05-12 11:47

1. 大禹治水的神话是什么

~以下内容转自知乎~
这种远古洪荒时代的历史,信史不多,似乎对那种脑洞大开,猎奇向的答案特别感兴趣,灵感来这一问题夏朝记录的缺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前方高能预警,准备好开脑洞了吗?关键词:大禹,治水,应龙,飞天制九鼎1 先从禹开始说起
禹,虫也。——说文解字卷十二
禹为什么是虫呢?根据神话传说中还有一位与鲧禹共工齐名的水神共工,他有一个儿子,叫句龙,又叫后土。(祭祀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皇天后土,就是这个后土)
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据有的学者考证,这个被后世历朝历代祭祀的“后土”句龙和禹实为一,都是古人对神祗的崇拜,而这个神祗的形象就是龙。句龙之句,据说有龙卷之意。蔽也。识如此古老文字之意,还得从甲骨文或金文入手。很巧,大禹,句龙,后土都有甲骨文和金文之形状留世。金文“禹”字



乍一看,一个三角的脑袋还有一个长长的尾巴,禹不是蛇(或虫)还能是什么?但蹊跷的是,还有一横,或是一个叉,何解呢?先不急,再看“句”。
甲骨文

金文


到这里,还是不能联系起句龙到底何解,再往下看甲骨文“后”字
甲骨文


金文

其实到这里,后土的意思其实可以解释了,就是“司土”,下图是“司”的甲骨文形象。

后土之意就是司土,也就是能治理土地的人。这种人在古代就是共工阶层,共工与鲧禹都属此类。更进一步,”句“与”司“或”后“是不是也有点相似呢?句龙是不是司龙?因为司龙之能不同凡响,遂将司字异化为句,专门表示司龙之”司“,即句也。如果我们解句龙为司龙之意,那么”禹“字金文里那一横也好解释了,那就是司龙之人用来驯龙的工具(或是一个人骑着一条飞升的龙)。禹字不是单单的象形文字了,是一个会意字。2 应龙龙这种生物,不止我们的古代文明有这样的意象,古老的玛雅文明也有,世界各地有如此多得古老文明都对这种神秘生物有过记载,我觉得这不是一种巧合

上图是玛雅国王Pacal the great(23 March 603 - 28 August 683)时期修建的神殿顶盖上的石刻。此图一出立刻引来好奇,因为图上分明是一个年轻人(铭文中记载是太阳之子)骑着一个会飞的摩托车,尾部还喷着火。如果仔细端瞧,我们会发现这个年轻人把着的“摩托车”头实际上是个十分对称的图案,左右各弯曲伸出,突出末端左右各有一个类似红山玉龙的图形,而且这个“摩托车”身有鳞片化的图案。“摩托车”的尾部则是回折弯曲的。这明明是对一种动物栩栩如生的描绘,是不是很像一条龙呢?

应龙图在这里补充一点,什么是应龙呢?
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述异记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广雅“乘雷车,服驾应龙。”(高诱注:“应龙,有翼之龙也;--淮南子·览冥训可见应龙还是属于比较高级的龙种,有翅膀,可以飞,并且有人驾驭。为什么那时候的大江大河会有龙呢??查有关龙之种种传说,龙常见于海中。为何当时身处河南腹地的大禹能遇?问题就在于当时地球气候的大环境导致的大规模海侵。也就是说大禹治水的时候,洪水不单是由黄河泛滥引起的,还有一部分海侵所致。这也可以解释为何现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或是疑似夏墓的故墟中往往会有贝壳出现(而且是身份的象征)。贝壳一部分有可能是从靠海的东夷部落交换来的,也有一部分可能就是由于海侵,河水逆流带来的。

(营口龙骨照片)古书中也有那个时候江水逆流的记载(孟子中就有)。肯定了海侵说,那么龙这种与海密切相关的生物来到中原腹地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还想再推测一下龙这种生物的生长发育周期。首先龙的生长发育周期特别长。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其次龙的整个周期不都是在海里,而是似乎要经过一个陆地产卵—>土中缓慢发育—>山洪冲下大江在大江中迅速发育(这是关键,能不能成龙在此一举)—>复归大海 这么样一个循环。所以当时的大禹或是共工因为海侵有幸能遇到复归大海的已经发育成熟了的龙——应龙。没有发育好的可能就成了各种各样的“类龙”。所谓龙生九子各不同也就是从此而来的吧。接着回到正题,由于治水的缘故,很可能,在距今10000~4000年前的时代,大江大河中往往有龙这种巨兽。共工与其打交道久之,熟悉了其秉性,竟能驯化或甚至饲养龙(史记夏本纪中有孔甲豢龙的记载。但孔甲之豢龙似乎未得先祖真谛。)。司龙用来干嘛呢?治水。
河海应龙,何画何历?鮌何所营?禹何所存?——楚辞·天问
传说应龙以尾扫地,为大禹疏导洪水。为何是以尾呢?屈原表示不解。我在这里妄解一下,从前面西欧,玛雅以及中国应龙的传说中,都有鳞虫类的力量是来自于尾部的传说(Pacal the great的壁画中更是有意让那”摩托车“的尾部喷出了火焰)。龙(鳞虫)的尾部有力量,这也许就是各个神话故事传说中为我们保存的一个比较真实的关于龙的细节。而且龙似乎具有惊人的吸水的能力。
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山海经·大荒北经
尾巴可以犁地,身体可以蓄水。这实在是上天赐给人类的优秀的治水”工具“。也许大禹正是靠了这个应龙,治水时省了不少的工夫呢。也有人说应龙可能是个人名。但有如此大功却名不见史书实在是没有道理。因此应龙似乎又真的是龙了。因为按照我的想象,应龙还帮助了大禹一件天大的事情。
3 飞天制九鼎
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左传·宣公三年
传说大禹在治水成功之后,聚九州之鉄铸成九鼎。这九鼎上详细绘制了当时所知的九州地理以及风土物产。盖大禹铸此鼎的目的一当然是大彰治水之工,二更重要的是把多年得到的地理知识整理成图,铸在不易毁损的金属鼎上以教化后世。有多少?足足铸了九个大鼎才将其铸完。这里我们又不得不惊讶一下以当时的生产力条件,居然能在大禹一代完成治水与堪画九州地图两大工程。如前所说,如果真的有应龙这种上古神兽的话,那么似乎确实可以大大加快工程进度。除了治水,制图也是如此。应龙除了尾有力,能蓄水之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有翼能飞。能飞多高?想象一下下面的场景:
在一个万里无云的日子里,经过多次的驯练,大禹跨上应龙乘风直上云霄。越升越高,越升越高,风声在耳旁呼哨。大禹往下看时,地面的人群越变越小,巨川大山也变得如小沟土丘一般。再往上,人群已不见了踪影,地貌也变得模糊不清。不知高飞了多久,大禹看到了一副终生难忘的壮观:在天的尽头,有一条天与地的界线!好奇心驱使大禹乘龙向那边飞去。
但无论应龙如何用力的飞,始终都不能靠近那条线!多么奇怪!此时应龙已精疲力尽,大禹只好按落云头,回到地面。
如此反复多次,大禹渐渐悟出一个道理,也许大地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一个平面,而是有些弯曲。又想起治水时听东夷部落中出海打渔人的经历,说回来时家人往往先看到的是高高的桅杆,后看见船头。仿佛海也是个弯的。我在高空看到的那条界线也许并不存在,只是曲面的边缘罢了。想通了这一点,大禹决定要把从高空看到的大地大海的真相铸在有相似曲度的面上,而不是平面上。鼎,就是有一定曲面的器物。
4 夏桀食龙
再开大一点,禹还真有可能驯服过龙这种生物,并且一直把龙和神权结合在一起,稳固自己的统治。但是随着时间久远,代代相传,驯龙的能力逐渐退化,甚至连辨别龙的能力都没有了,这种言论的传出,对当时天命之子神权加持的统治影响是巨大的,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孔甲衰土,扰(驯)龙,食龙,夏桀亡国。
原文传送门

大禹治水的神话是什么

2. 大禹治水的神话是什么?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内容简介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

3. 大禹治水是神话传说吗

不论是民间故事还是神话故事,都源自历史。
禹这个人物,是历史上确有记载的,而治水之事,也是凭空杜撰。但毕竟这个历史源自尚未有文字确考的年代,其主要流传至今,也是靠人民群众的口舌相传。传到最后,故事多少都会有一些夸张和神化。传得久了,也就成为了民间故事。而民间故事相传到最后最离谱的时候,就变成神话了。

大禹治水是神话传说吗

4. 大禹治水神话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他就偷了天上的土叫息灢能自生自长,天帝知道了,大怒,命令火神将鲧处死,鲧临死前嘱咐儿子“一定要把水治好”。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   禹到了30多岁还没结婚,在涂山(今浙江绍兴县西北)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两人相互十分爱慕,便成了亲。   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四川)。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5. 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吗

  大禹治水是历史还是神话?


  大禹像

  “大禹治水”无疑是千百年来华夏大地流传最广的故事,其影响可谓历久弥深。

  爬梳卷帙浩繁的史书典籍,无论是《史记》、《尚书》、《诗经》,还是《水经注》、《山海经》、《淮南子》等,均对大禹治水有具体记载与描述。人们熟悉的“三过家门而不入”、“鲤鱼跃龙门”等,也典出大禹。还有神州大地数以十计的禹迹,似乎都在印证着禹的存在与那场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治水运动的曾经发生。禹的功绩实在太大,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前冠以“大”——天大,地大,禹大!

  那么,大禹治水究竟是历史事实还是神话传说?

  历史上是否有大禹其人?

  大禹究竟治理过哪条河?

  …………

  千古传说仍有千古疑云谜团有待揭开!

  本篇试图根据各类史书典籍的相关记载,结合有关方家的考据成果,对此作若干探寻。其倾向性之推论,或幸而言中,或纯属妄断,偏颇疏谬在所难免,还望方家同好,予以赐正,不胜铭感。


  历史上是否有大禹其人?


  关于大禹是否真有其人,古史辨派曾提出过怀疑。近世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疑古派学者认为,历史上并无大禹其人,禹是由神人格化为人,其本源实为一条虫。其主要根据是《说文解字》中解释禹为虫,又释“禹”之下半部分为“兽足蹂地”,合此二字的含义,很像蜥蝎。而传世青铜器上“螭”的纹饰,正作蜥蜴形状,因此禹有出于九鼎纹饰的可能。

  禹的父亲是鲧(音:滚),《说文解字》释鲧为大鱼,《国语》说鲧化为黄熊入于水,是一种水物。《淮南子》说禹化为黄熊,因而禹与鲧相类,也是一种水物。《天问》、《山海经》等说鲧殛死三岁不腐,后用刀剖腹生出禹。由此,禹应该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一例“剖腹产”,而且是由鲧这位大男人所生。另有说有鸱、龟、应龙等水族动物曾帮助禹治水。既然治水神话中水族动物极多,说禹与它们同类,也就不足为怪。

  因此,也有方家根据神话学原理加以推论,认为大禹既非神,又不是具体“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以“虫”为图腾的部落。

  窃以为,历史上应该有禹其人。依据有三:

  其一,记载大禹治水事迹的古籍最早可推见《尚书》、《诗经》。在青铜器《齐侯钟》铭文中,则有“咸有九州,处琙之堵”;在《秦公簋》和《秦公钟》铭文中,也都出现过禹的名字。据此,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夏“禹是古帝中最被崇拜的一人”。似乎对禹有其人是肯定的。

  其二,《史记·夏本纪第二》对禹从出生、治水经历,一直写到“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其间固然大量引用了先秦古籍中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但司马迁作为一个治学严谨的史学家,在《夏本纪》中专门化笔墨写到禹死后的所葬之处,并对其地名加以诠释,“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可见,太史公对禹死于“会诸侯江南计功”,并下葬于会稽(今绍兴)一地是持肯定态度的。若禹原本只是子虚乌有,何须太史公如此详尽地叙述其下葬之地。

  其三,无论是《吴越春秋》、《史记》,还是《竹书纪年》、《越绝书》等,都认定越王世家是禹守陵人之后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则有载“禹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让人颇感兴趣的是,今绍兴大禹陵一带仍存有姒姓的村落,应该是当年守陵人之后裔。倘若历史上本无禹,为一座空冢守几千年,似乎于理难通。


  大禹究竟治理过哪条河?


  既然禹确有其人,那么禹是否治过水,究竟治理过哪条河?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统说法见诸于各类古籍,按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论,大多不可证信。如按《禹贡》记载禹所治理江河的水利工程量,即使能使用当今的先进设备,大舜帝又能从国库中拿出这样一笔巨款,而且发出一张通行证,让禹在大舜管辖不了的东夷、西戎、南蛮通行无阻,则十三年中也绝对难以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

  新近的说法是,大禹治水治的并非滔滔江河,而是海浸。禹时代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至陆地,世界范围内都有被海水所淹的传说。海水退后,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所治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有学者认为,这与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是大致符合的。而《孟子》等古籍中所说的:“水横流”、“水逆行”等,也只有在大规模海浸时才能发生的现象。

  笔者赞同徐旭生先生关于大禹曾治理过共水之说。

  徐旭生认为,在《禹贡》、《国语》、《水经注》等古籍中频繁出现的“共工”、“共县” 、“洚水”等,实际指的是位于今河南辉县境内的一条小河共水,相当于现在的卫河,它与淇水一起流入黄河。此地正当黄河转折地方的北岸,黄河在此处还接纳了不少支流,水量丰沛,又是初入平原,所以容易为患,黄河历代水患几乎全发生在这一地域之内。

  大禹在历史上所治理的河流正是这条叫“共水”的小河。而“洪水”原为专用名字,指“共水为患”,后来才成为一个公名。《说文解字·水部》解:“洪,洚水也。”洚水,即共水。

  据考古发掘证明,辉县孟庄遗址的龙山文化城址存有大洪水的遗迹。孟庄龙山城毁于一次洪水,证据是西墙的中段有一大的缺口。在西城墙的这段缺口处,二里头时期的人们清除了这里的大部分淤土,然后用夹板筑夯成二里头时期的西城墙。

  辉县大洪水发生在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之前,这正是4000年前舜禹时期。黄河在此时间改道,在豫东折而北向。辉县是北流黄河水患之重,大禹治水也自当从共工故地开始。这段的治水基本就是泄洪,沿黄河北上,决通九河进行分流。所以《史记·河渠书》等中所说“身执耒锸,以民为先,抑洪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出现了“九州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实际上可能是指禹率治水大军决通九河进行分流,解决了共地的水患。

  新砦期对应夏王朝建立时段约100余年间。新砦遗址(根据文献记载,该遗址应是夏代早期都城夏邑所在)的新砦期大冲沟以及基本同时发生的辉县大洪水,还让人们有理由推测:夏王朝的建立与大禹治水相关。


  一次最成功的造神运动


  禹成功治理共水,世人便把他敬为神人,尊为“大禹”,将他与天地相齐名,所谓天大、地大、禹大。当时人们甚至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从而把治理江河、战胜洪灾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几乎成为无所不能的天神,“大禹治水”便演变成中国古代最成功的一次造神运动。

  《诗经》赞美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尚书》曰:“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云:“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史记》中也说:“大禹平活水土,功齐天地”。

  而无论是《史记》、《左传》、《尚书》、《诗经》、《孟子》、《墨子》、《庄子》,还是《水经注》、《山海经》、《淮南子》、《太平广记》、《楚辞》等,几乎所有的古籍都成为这场造神运动的“鼓吹者”与传承者。禹被彻底地神化,治水也成为玄之又玄的神话故事。

  在神州大地几乎到处都有关于大禹的遗迹和传说。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陕西韩城县有禹门;山西河津县城有禹门口;山西夏县中条山麓有禹王城址;河南开封市郊有禹王台;禹县城内有禹王锁蛟井;武汉龟山东端有禹功矶;湖南长沙岳麓山巅有禹王碑;甚至远在西南的四川南江县还建有禹王宫;而河南洛阳更有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这些遍布中国的大禹遗迹,既寄托着民间对大禹的崇敬,也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那场空前绝后的造神运动的具体见证。

  但无论大禹治水是历史还是神话,大禹治水的故事,永远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大禹为民造福的品德,永远值得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值得弘扬。

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吗

6. 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吗

是的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7. 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么

  是的。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么

8. 《大禹治水》为什么是神话?

大禹治水之所以被称为神话故事的原因如下:
1,因为历史太过久远,缺少强有历史证据。
2,因为大禹治水有功,被人们代代相传,为歌颂功绩,被人们追认为神明,而演化出了很多治水期间发生的神话故事。
3,不相信以当时的人力物力可以对抗洪水,为表达治理洪水的愿望,而塑造出来的神话人物。
但不管怎么说,我个人相信他是真的,历朝历代治理黄河水不断,只有前车之鉴,后世才有计可施,才能把洪水猛兽变成造福一方的水神。

历史意义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手执工具,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