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黄河洛水一带真的有会说台湾话(河洛话)的村落吗?

2024-05-09 14:06

1. 河南的黄河洛水一带真的有会说台湾话(河洛话)的村落吗?

唐朝以前官话是闽南语(台湾话)
客家话是皇城长安京畿人士讲的官话
闽南话又叫河洛话
顾名思义是黄河跟洛水流域中原百姓的普通话
唐朝后由於北方蛮族侵华
很多中原士族南迁到江南
北方就讲硬梆梆的北京话

很多古文
文言文
现代人之所以看不懂觉得生涩
是因为古人写文章的时候不是用北京话发音写的
如果用闽南语念这些古文
很多意思就明白了
你可以请懂闽南语的人念唐诗
绝对比现在的普通话北京话好听
诗句的押韵更清楚明显

台湾的闽南语是清国泉州漳州移民日常用语
汉人起源於黄河落水这也是古时候中原所在
所以汉人正统的官话是闽南语
台湾某些学校中文系老师教训诂学
会用闽南语念古文

河南的黄河洛水一带真的有会说台湾话(河洛话)的村落吗?

2. 为何台湾话又叫河洛话?是河南的黄河洛水一带吗?

据初步统计,海内外操这种方言的人将近6000万人 
闽南话又称河洛话,我只知有两个版本的说法: 
一:河洛话原本是商朝时的官话,商传至纣王为西方狄族(即周族)所灭,留在河洛一带的商民 上阶层者被迫迁至洛邑当奴工,营建新都成周,下阶层者被分配至卫、鲁、齐国当农奴,在东方尚存的几支顽强商族只好退回江南,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工商业,而居东南沿海者则形成越族后裔,河洛语之口音即源于商代 读书音源自古代汉语,故河洛语应称为「商汉语」或「古汉语」此种语言乃最具汉人本色之语言。 
二:闽南语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洛水流域,俗称“河洛话”,这是因为西晋时中原一带的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大姓为避战乱南下,在无名江边定居,并把这条江定名为“晋江”,以示不忘自己是晋朝人。这样也把河洛话带到福建,并演变为闽北、闽中和闽南三种方言语系。在闽南人移民台湾后,把闽南话带到台湾。令人预想不到的是,原先说河洛话的地方早已不说河洛话了 

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它分为五个次方言: 
厦门话区:厦门、金门、同安。 
泉州话区:泉州、石狮、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安溪等八个县市。 
漳州话区:漳州、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华安、长泰、平和、南靖等十个县市。 
龙岩话区:龙岩市、漳平县。 
大田话区:大田县、尤溪县的一部份。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近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据初步调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闽南人移居台湾据说开始于元代,大规模迁移是在17世纪中叶,大量闽南人随郑成功渡海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回台湾。300多年来,闽南人和其它地区东渡的汉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开发祖国的这个宝岛,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闽南方言始终作为主要交际工具,保留在台湾人民的口中。特别是今天,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台湾的父老兄弟不断到大陆寻根、探亲、访友,闽南话显得更加重要。

3. 台湾话是不是闽南语?

  是的。
  除了台湾省以外,广东省的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岛,江苏,浙江的温州,台州等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据初步统计,海内外操这种方言的人将近6000万人
  闽南话又称河洛话,我只知有两个版本的说法:
  一:河洛话原本是商朝时的官话,商传至纣王为西方狄族(即周族)所灭,留在河洛一带的商民 上阶层者被迫迁至洛邑当奴工,营建新都成周,下阶层者被分配至卫、鲁、齐国当农奴,在东方尚存的几支顽强商族只好退回江南,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工商业,而居东南沿海者则形成越族后裔,河洛语之口音即源于商代 读书音源自古代汉语,故河洛语应称为「商汉语」或「古汉语」此种语言乃最具汉人本色之语言。
  二:闽南语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洛水流域,俗称“河洛话”,这是因为西晋时中原一带的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大姓为避战乱南下,在无名江边定居,并把这条江定名为“晋江”,以示不忘自己是晋朝人。这样也把河洛话带到福建,并演变为闽北、闽中和闽南三种方言语系。在闽南人移民台湾后,把闽南话带到台湾。令人预想不到的是,原先说河洛话的地方早已不说河洛话了

  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它分为五个次方言:
  厦门话区:厦门、金门、同安。
  泉州话区:泉州、石狮、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安溪等八个县市。
  漳州话区:漳州、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华安、长泰、平和、南靖等十个县市。
  龙岩话区:龙岩市、漳平县。
  大田话区:大田县、尤溪县的一部份。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近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据初步调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闽南人移居台湾据说开始于元代,大规模迁移是在17世纪中叶,大量闽南人随郑成功渡海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回台湾。300多年来,闽南人和其它地区东渡的汉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开发祖国的这个宝岛,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闽南方言始终作为主要交际工具,保留在台湾人民的口中。特别是今天,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台湾的父老兄弟不断到大陆寻根、探亲、访友,闽南话显得更加重要。

台湾话是不是闽南语?

4. 台湾话的不同称谓

台湾话主要有下列几个名称:1,“台湾话”:台湾社会的传统习称;但有人也认为“台湾话”应该指广义的台湾话。2,台湾语:日本统治时期日本人对台湾话的称呼。3,hok-lo话(客语发音):客家人早期称闽南人为“hok-lo 人”,而闽南语即为“hok-lo 话”。有人认为此称原有贬义,于是出现中性字辞“河洛”。4,河洛话:闽客族群都能接受。例如台湾闽南人亦自称为“河洛人”,称自己语言为“河洛语”。 “有学者认为这与台湾话来自古代中原河洛地区相关。河洛”为“Hō-ló”的音译之一,5,台湾闽南语:由部分学者所提出,由于符合语言学实情,是争议较少的称呼。综上所述,台湾话=“台湾语”=河洛话=台湾闽语;河洛话=闽南语。不是任何地区的官方语言,但在台湾“教育部”及一些非官方组织扮演重要角色,其语言代码为:ISO 639-1zhISO 639-2(B)chi (B) / zho (T)ISO/DIS 639-3nanSILCFR   

5. 为何很多中国古代的诗词都要用闽南话(台湾话,河洛话)读,才能押韵?

因为汉语是一直在变化的,现在的普通话跟古汉语就差很多了,而闽南语是保留古代汉语语音最多的语言,闽南语的文读音(读书音)很接近唐朝的汉语(因为我们的祖先唐朝是从北方迁来)
所以读古诗特别是唐诗会比较顺

为何很多中国古代的诗词都要用闽南话(台湾话,河洛话)读,才能押韵?

6. 为何很多日文的汉字发音和台湾话(河洛话)相同或相似,有的只有音调上的不同?

  文化交流形成的,日本与我们中华民族有多少渊源:

  说是秦始皇的人发现了日本岛,定居了。
  无考

  秦朝时期,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去日本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结果一去不回,留在了日本 而日本也有过一些原始居民,但是还没有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

  有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日本人的先祖应该是东亚大陆的蒙古人种鲜卑语系族群、日本列岛的原生远古人类、由菲律宾及印尼北上的马来小黑人种三大类混合而成的人
  历史上又经过多次变迁,尤其是中国大陆、韩半岛的移民迁入,再次使日本人的血统发生变化
  现代日本人血统中又加入了欧美人种的成分,尤其欧亚、美亚混血儿越来越多。


  研究表明日本人祖先可能来自朝鲜半岛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教授德永胜士日前表示:“最近我们以基因组研究为基础,把东亚多个民族的人体6号染色体内的HLA遗传基因进行相互的比较,得出结论是与日本人最接近的集团为朝鲜半岛居民和居住在中国的朝鲜族人。”该项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活在日本本土的日本人的祖先是经由朝鲜半岛移居至此的舶来人。

  这一研究内容将被收录到东京某出版社拟于7月出版的《公开讲座总览》中。德永胜士表示,以HLA类型为准,将日本人、韩国人、汉族人、满族人、朝鲜族人、蒙古族人等东亚12个民族(集团)比较分析的结果,日本本土人比起冲绳人或北海道阿伊努民族,更接近于生活在朝鲜半岛的居民和中国的朝鲜族居民。

  此项研究结果是对流行说法的有力证明:在日本弥生时代日本人口的形成中,从朝鲜半岛移居的祖先所占比重最大。

  利用遗物或人骨、血型分布等进行的研究一直被认为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所以利用最近基因组研究结果的此项研究被评价为“起源学说”的终结版本。


  从历史上讲解一下:

  -- 朝鲜古代历史
  公元前1050年,周武王灭商,纣王的叔叔箕子逃到朝鲜,击败当地诸韩土著的各部落首领, 当上了朝鲜国王,这是朝鲜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不过这个王朝是汉族建立的不是朝鲜族建立的。不知道箕 子
  为什么没有把甲骨文汉字带到朝鲜?
  前194年,中国西汉时期,燕国贵族卫满反汉,东逃到朝鲜,推翻箕 子第40代孙,建立卫氏朝鲜。这是朝鲜历史上的第二个汉族政权。
  前108年汉武帝吞并卫氏朝鲜,设立了乐 浪(平壤)、带方、真蕃、临屯四郡,史称汉四郡(听说郡首都是当地的土著而根本不是来自长安-洛阳的汉族 流官),统治着朝鲜半岛中北部。
  南部的诸韩民族仍然处于部落时代。汉字开始传入朝鲜半岛,自此中国文言 文长期是朝鲜唯一的书写文字。
  勿吉人(??族的祖先)是挹娄人的后代,以强悍著称,向西驱逐扶余,扶 余只得苟延残喘。
  扶余金蛙王(其王宫据说就是现在的君安证券吉林营业部)喜欢义子邹蒙,而不喜欢太子 大索,大索联合其他六个王子合伙谋杀邹蒙,邹蒙逃到今吉林集安,建立高句丽王国(后来迁都平壤)。
  邹蒙 的儿子是琉璃,琉璃的儿子大武神王继承高句丽王位,击败扶余王大索,灭掉扶余。
  邹蒙建立高句丽后不 久占有了真蕃、临屯,前82年,汉昭帝刘弗陵废弃真蕃、临屯两郡。
  同时,朝鲜半岛南端出现三个小国 ——马韩、辰韩、弁韩,史称三韩(朝鲜族的祖先)。
  “han”在古朝鲜语中是“大”的意思,当时三韩还 没有汉字,后来汉字传入朝鲜,朝鲜人就将“han”写作“韩”字。
  除三韩外,朝鲜半岛上还存在伽椰等国 家政权。
  北部的则乐浪、带方一直稳定地属于中国的汉、魏、晋管辖。
  中国东汉末年,辽东太守公孙度割 据称侯,控制乐浪郡,乐浪成为东北亚各族的交通中心。
  204年,度子公孙康割乐浪郡南部设立带方郡,统 辖中日朝交往事宜。
  238年,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自称燕王,联络孙权反魏,阻断各族交通。
  238年魏国司马 懿灭公孙渊,魏国控制朝鲜半岛中北部,乐浪和带方重新成为交通枢纽。
  239年,日本邪马台国派使者到带 方郡,要求向魏国“朝献”。
  此后,中日两国多次通过带方等郡来往,形成密切关系。
  285年中国西晋时 期,朝鲜人王仁将中国的《论语》、《千字文》赠给倭人,可见朝鲜半岛在中日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当时邪 马台国军事力量较强,多次对朝鲜南部用兵。朝鲜往往成为日本的侵略对象。

  二、三足鼎立时期的朝鲜半 岛 313年,高句丽趁西晋的混乱和衰落,吞并了带方、乐浪,成为朝鲜半岛最强大的国家。
  过了三年,西晋灭亡。
  337年,慕容光在辽宁建立前燕,首都义县,352年灭掉汉族冉魏政权,370年被前秦灭亡。
  384年,慕 容垂在定州建立后燕,398年慕容宝被北魏战败,逃到老家义县,407年,后燕高句丽族大将高云处死慕容熙 建立北燕,
  后来汉族人冯跋成了北燕皇帝,统治着整个辽宁省。
  就这么一个小政权,高句丽居然怕他,大概 是仰慕汉族文化,高句丽对北燕称臣。
  346年和356年,马韩中的一个小部落统一马韩诸部,建立了百济国, 国王姓扶馀,系从北方南迁的高句丽人;
  另一弁韩中的小部落则统一了弁韩、辰韩诸部,建立了新罗国,国王姓金,系本地人士。
  朝鲜半岛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300年,日本大和国(倭)建立。
  随着日本的统一和 强大,加强了对朝鲜半岛的侵略。
  366年倭派使者到百济。而百济为了对抗高句丽,和中国东晋-南朝通好, 又和倭结盟。
  而高句丽与中国北方政权关系密切。
  369年,倭侵占弁韩(今韩国庆尚南道釜山),建立任那 地方,设“ 日本府”统治之。
  百济也成为倭的朝贡国。
  384年,佛教由东晋僧侣传入百济。
  391年,倭渡海大 破百济、新罗。
  396年高句丽好太王征伐百济,百济臣服。
  但是,399年,百济又勾结倭,进攻新罗,倭军一 时遍布新罗。
  400年高句丽派兵支援新罗,追至任那和加罗。
  404年,倭军侵入带方,又被高句丽打败。
  413 年,倭改变策略,主动和中国南朝汉族政权修好,想借中国南朝的权威加强在朝鲜半岛的剩余势力。
  438 年,倭王要求南朝宋武帝封他为“使持节、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 军、倭国王”,
  妄图取得在朝鲜半岛的霸主地位,被宋武帝拒绝。
  420年,南朝宋顺帝为了牵制强大的高句 丽,将百济王封为“镇东大将军”,但新罗与南朝宋没有联系。
  出于同样目的,封倭王为“使持节、都督 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
  439年,鲜卑族的北魏灭掉汉族 的北燕,统一中国北方。
  亡国的北燕皇帝冯弘跑到高句丽居然继续在高句丽国王面前作威作福,被高句丽干 掉。
  五世纪下半叶,倭在朝鲜半岛势力衰退,而以平壤为中心的高句丽势力逐步强大。
  后来甚至乘北魏内 乱,占领北魏领土(今辽宁省和河北北部)。
  这就是现在的韩国人声称辽宁和河北省都是韩国领土的历史渊 源。
  436年,475年,高句丽攻破百济首都汉城, 百济迁都熊津,力求在南方扩大疆土。
  479年,倭出兵新 罗,虾夷族士兵起义,不战自乱。
  512年,百济要求倭割让任那四郡,倭被迫答应。
  562年,任那政权被新罗 所灭亡。这对倭是沉重的打击。
  589年 隋朝统一中国,新罗也逐步强大起来。
  600年,倭为恢复在任那的统治,远征新罗,虽然取胜,但没有达到目的。隋朝也多次进攻高句丽。
  618年,高句丽派使者到倭联络通 好。同年,唐朝建立。
  645年 ,唐太宗也派兵进攻高句丽,同时与新罗保持良好关系。
  660年,百济受新罗 和唐朝的夹攻,首都陷落,国王被俘,百济遗臣鬼室福信向倭求救,倭乘机出兵朝鲜。
  663年,新罗和唐朝 在白江村(今朝鲜锦江)大败倭军队,灭了百济。

  三、统一的古代朝鲜半岛
  665年,高句丽发生内乱,668 年,高句丽被唐朝灭亡。
  但高句丽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对今天的朝鲜族的形成 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句丽在迁都后改称,国亡后,其国民扶余人貊貉人主要流入唐朝和渤海,融 入汉族和满族,进入朝鲜半岛的只是极少数;
  今天的朝鲜族的主体来源於半岛的土著三韩族;
  因此之对 於朝鲜族的影响主要是在精神上而不是在血缘上,这与拓跋鲜卑人对汉族的影响只是精神而不是血缘颇有些 类似之处]。
  唐朝在平壤建立安东都护府。
  朝鲜半岛仅剩下新罗和唐朝势力。
  倭又很快和新罗恢复了国家关 系。
  907年,唐朝灭亡。
  935年,王建推翻新罗王朝,建立王朝(王氏朝鲜)。
  936年,乘中国的分裂, 统一朝鲜半岛。英语中korea就是“”的译音。
  和倭的官方关系不好。
  977年,海盗还大 举进攻日本。
  1216年,中国北方的契丹大举进攻。相继臣服契丹和金。
  1259年,蒙古征服。
  1274年,元朝镇压了的一切反抗力量以后,强征25000人进攻日本,但是失败了。
  13世纪上半叶, 倭寇第一次兴起,他们侵略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沿海地区。
  1223年,倭寇大举侵入金州。
  1323年—1422 年,倭寇共计侵略382次,不仅蹂躏沿海各处,而且深入内地,成为的心腹大患。
  同时倭寇不断抢 掠中国沿海。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
  1392年,李成桂推翻王朝建立李氏朝鲜,明太祖朱元璋同意 “朝鲜”作为李氏政权的国号,这是“朝鲜” 作为国号的开始。
  李氏朝鲜尊明朝为永世的父国和天朝,直到 甲午战争后朝鲜“独立”为止。
  李成桂一方面加强防倭,一方面谋求与倭官方发展关系。
  倭满足了朝鲜 的要求,命令禁绝贼船。
  1401年,倭派使者到朝鲜。
  但是倭寇没有得到根治。
  于是朝鲜决定以武力解决倭寇 问题。
  1419年,朝鲜发动已亥东征,大举进攻日本的对马,清剿倭寇。
  倭国朝野震动。但朝倭关系仍然保持 友好。
  1433年倭接见朝鲜使者。
  1481年,倭向朝鲜求《大藏经》。
  十五世纪中叶,朝鲜出现了拼音式的谚 文,从此汉、韩两种文字并存。
  1593年,丰臣秀吉重新统一日本,进而梦想统治朝鲜和中国。
  早在1595 年,他就写信给朝鲜国王,声称准备统治明朝疆土,要求朝鲜臣服,遭到拒绝。
  1592年,丰臣秀吉派军入 侵朝鲜,史称“壬辰倭乱”。倭陆军节节进逼。1592年,倭将小西行长攻陷朝鲜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