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溪坐车到渠县要多少小时

2024-05-16 14:51

1. 土溪坐车到渠县要多少小时

你好:班车1小时,出租车20到30分钟

土溪坐车到渠县要多少小时

2. 安岳县至渠县土溪镇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269.9公里
起点:安岳县
1.资阳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70米,右转进入顺城街
2) 沿顺城街行驶200米,右转进入建设街
3) 沿建设街行驶230米,过常名桥,左转进入沱街
4) 沿沱街行驶30米,过常名桥约200米后,进入上府街
5) 沿上府街行驶330米,过左侧的南洋家电约50米后,左前方转弯进入解放街
6) 沿解放街行驶17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柠都大道
7) 沿柠都大道行驶160米,直行进入东大街
8) 沿东大街行驶460米,直行进入柠都大道
9) 沿柠都大道行驶5.9公里,左转
10) 行驶620米,朝遂宁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安岳互通式立交
2.沿安岳互通式立交行驶33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遂内高速
3.沿遂内高速行驶42.2公里,朝绵阳/G9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成渝环线高速
4.沿成渝环线高速行驶31.4公里,朝成都/南充/回遂/巴中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吉祥互通
5.沿吉祥互通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沪蓉高速
6.沿沪蓉高速行驶66.7公里,朝蓬安/营山/渠县/G551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7.沿匝道行驶980米,直行进入沪蓉高速
8.沿沪蓉高速行驶270米,直行进入南大梁高速
9.沿南大梁高速行驶92.4公里,在渠县/S204/青龙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
11.渠县内驾车方案
1) 行驶1.8公里,
2) 行驶1.8公里,右转
3) 行驶2.1公里,右前方转弯
4) 行驶8.2公里,右前方转弯
5) 行驶630米,左前方转弯
6) 行驶4.5公里,左前方转弯
7) 行驶1.4公里,右前方转弯
8) 行驶3.9公里,右转进入铁桥路
9) 沿铁桥路行驶300米,右转进入商贸街
10) 沿商贸街行驶19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双桥街
11) 沿双桥街行驶110米,直行进入姜四街
12) 沿姜四街行驶70米,到达终点
终点:土溪镇

3. 重庆石柱到渠县土溪有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279.2公里
起点:重庆市石柱县
1.重庆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行驶20米,左转进入新开路
2) 沿新开路行驶70米,右转进入大安巷
3) 沿大安巷行驶110米,右转进入滨河中街
4) 沿滨河中街行驶3.0公里,左转
5) 行驶4.5公里,朝沪蓉高速方向,右前方转弯
6) 行驶110米,在第2个出口,左转上匝道
7) 沿匝道行驶1.1公里,过石柱互通,直行进入石柱互通
2.沿石柱互通行驶190米,过石柱互通,直行进入沪渝高速公路
3.沿沪渝高速公路行驶101.2公里,朝邻水/G42/广安/南充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沪蓉高速公路
4.沿沪蓉高速公路行驶540米,过太平互通,直行进入沪蓉高速公路
5.沿沪蓉高速公路行驶40.4公里,朝达州/G6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71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7.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56.9公里,在大竹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63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迎宾路
9.沿迎宾路行驶250米,朝渠县方向,直行进入G318
10.沿G318行驶38.5公里,直行进入东大街
11.沿东大街行驶990米,过左侧的文峰村约100米后,稍向右转
12.渠县内驾车方案
1) 行驶790米,过左侧的渠县财政大厦约180米后,直行进入石子岗隧道
2) 沿石子岗隧道行驶190米,右转进入营渠路
3) 沿营渠路行驶60米,过右侧的同心百货约190米后,直行进入X167
4) 沿X167行驶290米,左前方转弯
5) 行驶410米,右转进入S204
6) 沿S204行驶910米,直行进入S204
7) 沿S204行驶3.2公里,
8) 行驶1.8公里,右转进入X167
9) 沿X167行驶15.1公里,左前方转弯
10) 行驶5.3公里,右转
11) 行驶300米,右转
12) 行驶190米,左前方转弯
13) 行驶190米,到达终点
终点:土溪镇

重庆石柱到渠县土溪有多少公里

4. 奚氏的辈分表?

奚氏   起源:   起源主要有二:①源于夏代,黄帝后裔,出自任姓,始祖为禺阳。禺阳为黄帝二十五子之一,受封于任地(山东济宁),故为任姓。禺阳裔孙名仲,食采于夏王朝管辖区的奚地(河北承德一带),史称奚仲,官任夏朝的车正(管理和制作车舆的官)。奚仲原居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后迁于邳(今山东微山西北)。奚仲的后代就用“奚”作为自己的姓氏。《古今姓氏书辨证》载:“奚姓出自任姓,夏车正奚仲之后,以王父子字为氏。”②出自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据《路史》载: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有奚氏。又据《魏书·官氏志》载:“薄奚氏、达奚氏均为改奚氏。”
  始祖:奚仲。 迁徙:   奚姓起源于夏朝,历商周一千七百多年的发展,奚姓大多依旧留居山东,并北迁至今山东昌乐、寿光一带,亦有奚姓迁入今河南、安徽等地,如春秋时孔子有奚姓弟子,乃卫国(都今河南淇县)人。汉初有奚涓、奚意、奚类见诸史册,他们追随刘邦征战天下,后来功封列侯,显赫一时,其中厌次侯奚类其六世孙名世,七世孙名万,奚万被诏赐为关内侯(秦汉时爵名,二十等爵的第十九级。有侯号而居京畿,无封土,而有封户,据此享受征收租税之权),子孙遂落籍今陕西西安。这时,繁衍于山东昌乐、安徽亳州一带的奚姓人丁兴旺,家族庞大,昌大为奚姓北海郡望、谯郡郡望,后以此为中心,逐渐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各省。奚姓南迁较早,汉末三国时已有奚姓落籍于今江苏、湖南省境,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加剧了北方奚姓南迁的脚步,今安徽、湖北、浙江等地均有奚姓入迁。此际,北魏代北人汉化而来的奚姓或留居故都——今山西大同,或随国都之迁移而入居今河南之洛阳、禹州等地,经时光飞逝,逐渐与汉人相融合。唐代,奚陟之祖由安徽亳州迁居京兆(今陕西西安),五代时,河北易水的奚超家族初徙安徽歙州,再迁江西。宋元两代,奚姓逐渐扩展至今四川、福建、广东等南方省份。明初,山西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地。清中叶以后奚姓有入居台湾以及东北之地者,后随长江三角洲的开发,大上海的崛起,江苏、浙江等地奚姓的涌入,上海成为奚姓新的发展中心。如今,奚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上海、江苏、甘肃、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四地之奚姓约占全国汉族奚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目前奚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二十八位。 郡望:   谯 郡 东汉末析沛国之一部置郡,治谯县,治今安徽毫州。隋唐为毫州谯郡。
  北海郡 汉置,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隋唐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 堂号:   ①郡望堂号:谯郡、北海。②自立堂号:礼耕、楚善等。 字辈:   安徽芜湖陶辛奚氏字辈:首中居正,邦家之友。
  河南社旗桥头镇奚姓字辈:德国兴太中,文芳春林庭,富贵庆荣华,永祥万世融。
  江苏大丰奚姓字辈:全莱公正臣,一万乔如文,春延茂盛广,怀仁道友德,礼义宏财宽。 名人:   奚仲,夏王朝车正(车辆总管)。薛(山东滕州西南)部落人。最早的车轮是没有轮辐的圆木,汉唐著作中称它为“辁”。他则“绕曲为轮,因直为辕”,创造有辐车轮。由辁发展到轮,使车辆的行走部件发生了一次大变革,为殷代的车奠定了基础。
  奚荣蒧,孔子弟子之一。字子皙,春秋末年卫国人。《史记正义》谓为卫国人。唐开元封“下邳伯”,宋封“济阳侯”。
  奚拔,北魏臣。太武帝时任侍中,从始光元年至始光三年(424-426),凡三年。拔代人。昭王奚斤子。明元帝拓跋嗣时,内侍左右。太武帝拓跋焘即位,迁侍中、选部尚书、镇南将军,赐爵乐陵公。后从征蠕蠕,战死。
  奚斤(360-448),北朝北魏将领。代(今山西代县)人。少机敏有识,善于谈论。道武初统禁兵,后为侍郎。累从征有功,出为晋兵将军、幽州刺史,赐爵山阳侯。太武帝为太子临朝听政,以奚斤为佐辅,行扬州刺史,都督前锋诸军事,率军南征,克兖、豫诸郡。太武帝即位,进爵宜城王,率军袭蒲坂,西据长安。后改弘农王,进万骑大将军,平决狱讼,咨访朝政。终年八十九岁。
  奚箪,北魏臣。代郡人,世典马牧,有宠于昭成皇帝。时国有良马曰“騧骝”,一夜忽失,求之不得。后知南部大人刘库仁所盗,养于窟室。奚箪闻而驰往取马,库仁以国甥恃宠,惭而逆击奚箪,奚箪捽其发落,伤其一乳。及符坚使库仁与卫辰分领国部,箪惧,遂奔卫辰。及道武灭卫辰,奚箪晚乃得归,故名位后于旧臣。
  奚陟(745-799),唐臣。字殷卿,亳州(今属安徽)人。少笃志,通群书。唐朝代宗大历末,擢进士、文辞清丽科,授弘文馆校书郎。德宗立,谏议大夫崔河图持节使吐蕃,表陟自副,以亲老辞不拜。杨炎辅政,召授左拾遗。居亲丧,毁瘠过礼。朱泚反,走间道及车驾于兴元,拜起居郎、翰林学士,不就职。贼平,改太子司议郎,历金部、吏部员外。会左右丞缺,转左司郎中。
  奚鼐,唐造墨专家。易县(属河北)人。所造墨有光气,时享有盛名,人视为宝。所制墨有“奚鼐墨”及“庚申”印文,以供识别。传至子超,迁居歙州(安徽歙县)。南唐时赐姓李。超子廷珪,亦精制墨,名誉天下。
  奚超,徽墨创始人。易水(今河北易州)奚氏制墨世家奚鼐之后,因避战乱携全家南逃至歙州,见这里松林茂密、溪水清澈,便定居下来,重操制墨旧业。他造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南唐后主李煜令其子奚廷珪为“墨务官”,并赐国姓李,奚氏一家从此更姓李。歙州李墨遂名扬天下,世有“黄金易得,李墨难获”之誉,全国制墨中心也南移到歙州。
  奚廷珪,五代造墨家。祖籍易县(属河北),后迁居歙州(安徽歙县)。本姓奚,南唐赐姓李。承父祖业造墨,技艺尤精。所制墨,坚如玉,文如犀,时称“廷珪墨”。与“澄心堂纸”、“龙尾砚”并称文房三宝。弟廷璋、子文用皆袭其业。
  奚世亮,明代官员。字明仲,一字汝寅。黄冈人。嘉靖进士。授南京户部郎中,以清廉著称于时。任延平府同知时,倭寇常侵犯福建沿海一带。他致力于防倭的准备。后权代兴化府事,倭寇至,围兴化城逾月;他亲冒矢石,率士卒抵抗。后城南被倭寇攻陷,他率兵向城西迎战,伤重而死。
  奚冈(1746-1803),清诗画家、篆刻家。初名钢,字铁生、纯章,别号蒙道士、鹤渚生等,钱塘(浙江杭州)人。诗词超隽,画山水潇洒,篆刻秀丽。与丁敬、黄易、庄仁斋号称“西泠四大家”,加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称“西泠八家”。为浙派印刻杰出者。兼工隶书行草。有《冬花庵烬余稿》。
  奚音(约1836年前后在世),清诗人。字伯琴。太仓(今属江苏省)人。高声振妻。夫妇感情甚深,夫卒,音曾自尽被救,后终因哀恸而亡。博涉经史,娴雅能诗。著有《梦香诗草》行于世。
  奚颖文,清诗人、画家。字蕴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奚冈侄女,诸生程豫妻。善画山水,又工诗,诗格高古,不类闺阁语。著有《簪花阁诗》行于世。
  其他奚姓名人有还有西汉鲁侯奚涓、成汤侯奚意;北魏大臣奚兠、奚眷、奚牧;唐女将奚夫人,诗人奚贾;宋奚士逊;明大臣奚铭;清诗画家奚涛,画家奚阙等。近当代奚姓名人有空军中将奚让,材料科学专家奚同庚,行为决策专家奚恺元,医学家奚复一、奚九一,遗传学家奚元龄,农学家奚康敏、奚元令,外语教授奚宝芬,作家奚青,京剧演员奚啸伯等。

5. 奚姓的满族姓氏(最正确和正统的)

起源主要有二:①源于夏代,黄帝后裔,出自任姓,始祖为禺阳。禺阳为黄帝二十五子之一,受封于任地(山东济宁),故为任姓。禺阳裔孙名仲,食采于夏王朝管辖区的奚地(河北承德一带),史称奚仲,官任夏朝的车正(管理和制作车舆的官)。奚仲原居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后迁于邳(今山东微山西北)。奚仲的后代就用“奚”作为自己的姓氏。《古今姓氏书辨证》载:“奚姓出自任姓,夏车正奚仲之后,以王父子字为氏。”②出自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据《路史》载: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有奚氏。又据《魏书·官氏志》载:“薄奚氏、达奚氏均为改奚氏。”
  始祖:奚仲。 迁徙:  奚姓起源于夏朝,历商周一千七百多年的发展,奚姓大多依旧留居山东,并北迁至今山东昌乐、寿光一带,亦有奚姓迁入今河南、安徽等地,如春秋时孔子有奚姓弟子,乃卫国(都今河南淇县)人。汉初有奚涓、奚意、奚类见诸史册,他们追随刘邦征战天下,后来功封列侯,显赫一时,其中厌次侯奚类其六世孙名世,七世孙名万,奚万被诏赐为关内侯(秦汉时爵名,二十等爵的第十九级。有侯号而居京畿,无封土,而有封户,据此享受征收租税之权),子孙遂落籍今陕西西安。这时,繁衍于山东昌乐、安徽亳州一带的奚姓人丁兴旺,家族庞大,昌大为奚姓北海郡望、谯郡郡望,后以此为中心,逐渐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各省。奚姓南迁较早,汉末三国时已有奚姓落籍于今江苏、湖南省境,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加剧了北方奚姓南迁的脚步,今安徽、湖北、浙江等地均有奚姓入迁。此际,北魏代北人汉化而来的奚姓或留居故都——今山西大同,或随国都之迁移而入居今河南之洛阳、禹州等地,经时光飞逝,逐渐与汉人相融合。唐代,奚陟之祖由安徽亳州迁居京兆(今陕西西安),五代时,河北易水的奚超家族初徙安徽歙州,再迁江西。宋元两代,奚姓逐渐扩展至今四川、福建、广东等南方省份。明初,山西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地。清中叶以后奚姓有入居台湾以及东北之地者,后随长江三角洲的开发,大上海的崛起,江苏、浙江等地奚姓的涌入,上海成为奚姓新的发展中心。如今,奚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上海、江苏、甘肃、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四地之奚姓约占全国汉族奚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目前奚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二十八位。 郡望:  谯 郡 东汉末析沛国之一部置郡,治谯县,治今安徽毫州。隋唐为毫州谯郡。
  北海郡 汉置,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隋唐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 堂号:  ①郡望堂号:谯郡、北海。②自立堂号:礼耕、楚善等。 字辈:  安徽芜湖陶辛奚氏字辈:首中居正,邦家之友。
  河南社旗桥头镇奚姓字辈:德国兴太中,文芳春林庭,富贵庆荣华,永祥万世融。
  江苏大丰奚姓字辈:全莱公正臣,一万乔如文,春延茂盛广,怀仁道友德,礼义宏财宽。 名人:  奚仲,夏王朝车正(车辆总管)。薛(山东滕州西南)部落人。最早的车轮是没有轮辐的圆木,汉唐著作中称它为“辁”。他则“绕曲为轮,因直为辕”,创造有辐车轮。由辁发展到轮,使车辆的行走部件发生了一次大变革,为殷代的车奠定了基础。
  奚荣蒧,孔子弟子之一。字子皙,春秋末年卫国人。《史记正义》谓为卫国人。唐开元封“下邳伯”,宋封“济阳侯”。
  奚拔,北魏臣。太武帝时任侍中,从始光元年至始光三年(424-426),凡三年。拔代人。昭王奚斤子。明元帝拓跋嗣时,内侍左右。太武帝拓跋焘即位,迁侍中、选部尚书、镇南将军,赐爵乐陵公。后从征蠕蠕,战死。
  奚斤(360-448),北朝北魏将领。代(今山西代县)人。少机敏有识,善于谈论。道武初统禁兵,后为侍郎。累从征有功,出为晋兵将军、幽州刺史,赐爵山阳侯。太武帝为太子临朝听政,以奚斤为佐辅,行扬州刺史,都督前锋诸军事,率军南征,克兖、豫诸郡。太武帝即位,进爵宜城王,率军袭蒲坂,西据长安。后改弘农王,进万骑大将军,平决狱讼,咨访朝政。终年八十九岁。
  奚箪,北魏臣。代郡人,世典马牧,有宠于昭成皇帝。时国有良马曰“騧骝”,一夜忽失,求之不得。后知南部大人刘库仁所盗,养于窟室。奚箪闻而驰往取马,库仁以国甥恃宠,惭而逆击奚箪,奚箪捽其发落,伤其一乳。及符坚使库仁与卫辰分领国部,箪惧,遂奔卫辰。及道武灭卫辰,奚箪晚乃得归,故名位后于旧臣。
  奚陟(745-799),唐臣。字殷卿,亳州(今属安徽)人。少笃志,通群书。唐朝代宗大历末,擢进士、文辞清丽科,授弘文馆校书郎。德宗立,谏议大夫崔河图持节使吐蕃,表陟自副,以亲老辞不拜。杨炎辅政,召授左拾遗。居亲丧,毁瘠过礼。朱泚反,走间道及车驾于兴元,拜起居郎、翰林学士,不就职。贼平,改太子司议郎,历金部、吏部员外。会左右丞缺,转左司郎中。
  奚鼐,唐造墨专家。易县(属河北)人。所造墨有光气,时享有盛名,人视为宝。所制墨有“奚鼐墨”及“庚申”印文,以供识别。传至子超,迁居歙州(安徽歙县)。南唐时赐姓李。超子廷珪,亦精制墨,名誉天下。
  奚超,徽墨创始人。易水(今河北易州)奚氏制墨世家奚鼐之后,因避战乱携全家南逃至歙州,见这里松林茂密、溪水清澈,便定居下来,重操制墨旧业。他造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南唐后主李煜令其子奚廷珪为“墨务官”,并赐国姓李,奚氏一家从此更姓李。歙州李墨遂名扬天下,世有“黄金易得,李墨难获”之誉,全国制墨中心也南移到歙州。
  奚廷珪,五代造墨家。祖籍易县(属河北),后迁居歙州(安徽歙县)。本姓奚,南唐赐姓李。承父祖业造墨,技艺尤精。所制墨,坚如玉,文如犀,时称“廷珪墨”。与“澄心堂纸”、“龙尾砚”并称文房三宝。弟廷璋、子文用皆袭其业。
  奚世亮,明代官员。字明仲,一字汝寅。黄冈人。嘉靖进士。授南京户部郎中,以清廉著称于时。任延平府同知时,倭寇常侵犯福建沿海一带。他致力于防倭的准备。后权代兴化府事,倭寇至,围兴化城逾月;他亲冒矢石,率士卒抵抗。后城南被倭寇攻陷,他率兵向城西迎战,伤重而死。
  奚冈(1746-1803),清诗画家、篆刻家。初名钢,字铁生、纯章,别号蒙道士、鹤渚生等,钱塘(浙江杭州)人。诗词超隽,画山水潇洒,篆刻秀丽。与丁敬、黄易、庄仁斋号称“西泠四大家”,加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称“西泠八家”。为浙派印刻杰出者。兼工隶书行草。有《冬花庵烬余稿》。
  奚音(约1836年前后在世),清诗人。字伯琴。太仓(今属江苏省)人。高声振妻。夫妇感情甚深,夫卒,音曾自尽被救,后终因哀恸而亡。博涉经史,娴雅能诗。著有《梦香诗草》行于世。
  奚颖文,清诗人、画家。字蕴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奚冈侄女,诸生程豫妻。善画山水,又工诗,诗格高古,不类闺阁语。著有《簪花阁诗》行于世。
  其他奚姓名人有还有西汉鲁侯奚涓、成汤侯奚意;北魏大臣奚兠、奚眷、奚牧;唐女将奚夫人,诗人奚贾;宋奚士逊;明大臣奚铭;清诗画家奚涛,画家奚阙等。近当代奚姓名人有空军中将奚让,材料科学专家奚同庚,行为决策专家奚恺元,医学家奚复一、奚九一,遗传学家奚元龄,农学家奚康敏、奚元令,外语教授奚宝芬,作家奚青,京剧演员奚啸伯等。

奚姓的满族姓氏(最正确和正统的)

6. 奚秀兰的主要作品

唱片(LP黑胶唱片) 这是她的首张个人专辑,1969年出品 香港丽风唱片有限公司出品 编号:LSP9006曲目:第一面:1、偷心的人 2、难为了我 3、我有谁来爱 4、因为你 5、送我一枝玫瑰花6、我真心爱你第二面:1、东山一把青 2、好家庭 3、情人的黄衬衫 4、要不要爱 5、会情郎 6、爱就在你的身边 (又叫《奚秀兰民歌小调》)风行唱片有限公司出品 1975年 编号:FHLP800曲目:第一面:1、保镖 2、四季花开3、三个闺女 4、杨乃武与小白菜5、门边一树碧桃花 6、愿嫁汉家郎第二面:1、爱的一望 2、谁不爱好姑娘 3、想你 4、喜相逢 5、 你曾经爱过我 6、王昭君 风行唱片有限公司出品 1975(1984)年 编号:FHLP800曲目:第一面:1、愿嫁汉家郎 2、三个闺女 3、杨乃武4、门边一树碧桃花 5、四季花开 6、哑子背疯 7、保镖第二面:1、谁不爱好姑娘 2、喜相逢 3、你曾经爱过我 4、爱的一望 5、想你 6、王昭君 风行唱片有限公司出品 1979年 编号:FHLP811曲目:第一面:1、花伞舞 2、凤凰于飞 3、秦淮河畔 4、百鸟朝凤 5、五哥放羊 6、琵琶怨第二面:1、洪湖水浪打浪 2、绿岛小夜曲3、探情郎 4、一朵小花 5、四季歌 6、待嫁女儿心 风行唱片有限公司出品 1979年 编号:FHLP813曲目:第一面:1、何日君再来 2、五月的风3、月圆花好 4、疯狂世界 5、天涯歌女 6、天女散花 7、珊瑚颂第二面:1、不许他回家 2、郊道 3、秋水伊人 4、小小洞房 5、渔家女 6、香格里拉《奚秀兰小调歌集第三辑·兰花花·苏州河边》 风行唱片有限公司出品 1980年 编号:FHLP-814曲目:第一面:1.苏州河边 2.十七八的姑娘 3.绣荷包 4.可爱的早晨 5.三年 6.岷江夜曲 7.回想曲第二面:1.兰花花 2.明月千里寄相思 3.银花飞 4.星心相印 5.交换 6.恨不相逢未嫁时 7.远山含笑 风行唱片有限公司出品 1980年 编号:FHLP-815曲目:第一面:1.黄叶舞秋风 2.秋夜 3.九九艳阳天 4.永远的微笑 5.拷红 6.采槟榔 7.送君第二面:1.花莲舞曲 2.知道不知道3.阿里山之歌 4.情人的眼泪 5.三朵花 6.相思河畔 7.站在山岗上 风行唱片有限公司出品 1981年 编号:FHLP816曲目:第一面:1、莫负青春 2、花开等郎来 3、秋词 4、百花齐放 5、月儿弯弯照九州岛 6、梦中人 7、情人桥第二面: 1、春之晨 2、夜来香3、苏三采茶 4、秋的怀念 5、康定情歌 6、叹十声 7、山前山后百花开《奚秀兰小调第六辑·想郎·梦里相思》 风行唱片有限公司出品 1981年 编号:FHLP-818曲目:第一面:1、想郎 2、断肠红3、送郎一朵牵牛花 4、三更相思 5、上山岗 6、梦里相思 7、绣金匾第二面: 1、碧兰村的姑娘 2、桃李争春 3、百花歌 4、在那遥远的地方5、回娘家 6、晚霞 7、小放牛 风行唱片有限公司出品 1981年 编号:FHLP820曲目:第一面:1、怀念 2、九个郎 3、不了情 4、绣鸳鸯 5、兰闺寂寂 6、山歌 7、遥远寄相思第二面:1、神州万里遍春晖 2、春来人不来 3、恋之火 4、妈妈!祝福我吧 5、小时候 6、四季相思 风行唱片有限公司出品 1982年 编号:FHLP823曲目:第一面:1、我的祖国 2、谁不说俺家乡好3、草原之夜 4、蝴蝶泉边 5、送别 6、九九艳阳天》第二面:1、妹妹找哥泪花流2、珊瑚颂 3、兰花花 4、洪湖水浪打浪 5、花伞舞 6、五哥放羊 7、绣金匾 风行唱片有限公司出品 1982年 编号:FHLP-825曲目:第一面: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人说山西好风光3、红豆词 4、小河淌水 5、送我一枝玫瑰花 6、雁南飞 7、月光光第二面:1、缅桂花开十里香 2、雨不洒花花不开 3、送郎 4、南泥湾 5、茉莉花6、敖包相会 风行唱片有限公司出品 1982年 编号:FHLP831曲目:第一面:1、美丽的香港 2、漓江谣 3、夏日的黄昏 4、楼台会 5、礼貌歌 6、三年离别又相逢第二面:1、不要离开我 2、侬本痴情 3、海棠 4、我要为你歌唱 5、何必相逢 6、第二春 风行唱片有限公司出品 1984年 编号:FHLP835曲目:第一面:1、我的中国心2、船歌 3、太湖美 4、龙的传人5、何必旁人来说媒 6、湖光山影 7、马兰山歌第二面:1、望郎归 2、世上哪有树缠藤 3、杏花溪之恋 4、巴利岛 5、祝福 6、酒干倘卖无 风行唱片有限公司出品 1984年 编号:FHLP834曲目:第一面:1、阿里山之歌 2、天女散花 3、知道不知道 4、谁不说俺家乡好 5、草原之夜 6、远山含笑第二面: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我的祖国 3、花伞舞 4、回娘家 5、郊道 6、小时候 (又叫《奚秀兰第十二辑·中国流行歌曲集》)风行唱片有限公司出品 1985年 编号:FHLP837曲目:第一面:1、八仙过海 2、熊猫咪咪 3、美丽的归宿 4、小村之恋5、送你一把泥土 6、默默祝福你 7、甜蜜蜜第二面:1、又见柳叶青 2、雪山盟 3、含苞欲放的花 4、访英台 5、如果 6、原乡情浓 7、卖花歌 奚秀兰监制 谢氏公司出品 1985年 编号:TSLP8523曲目:第一面:1、大地回春 2、迎春花 3、恭喜恭喜 4、今宵多珍重5、我有一段情 6、一支秧歌一只秧 7、江南好第二面:1、故乡情 2、总有一天等到你3、月光小夜曲 4、风从哪里来5 、万水千山总是情6、美丽的姑娘 奚秀兰监制 1985年谢氏公司出品,EMI总代理发行 编号:OCW1075曲目:第一面:1、浪迹天涯 2、乌苏里船歌 3、笑笑笑 4、娘心 5、我的家乡日喀则6、红玫瑰紫玫瑰第二面:1、四季美人 2、玛依拉 3、唱出新希望 4、我爱祖国 5、王昭君 香港演艺圣乐协会出品 1986年 编号:AGLP867曲目:第一面:1、再给我一个机会 2、爱的真谛 3、你照亮我生命 4、他的爱(是爱) 5、主爱有多少 6、感谢神第二面:1、奇异恩典 2、幸福家庭 3、不叫人小看你年青 4、你若不压橄榄成渣 5、给我你的手 6、白白得来白白失去 奚秀兰策划 1988年,Zettex Deluxe Styles Ltd出品 香港艺视唱片发行 编号:SLP888曲目:第一面:1、情未变(粤语) 2、哭泣的彩虹(粤语) 3、爱情的烙印(粤语) 4、鸢之恋(粤语) 5、午夜陌生人的电话(粤语) 6、榕树下(国语)第二面:1、爱不用多说(国语) 2、爱的回忆(国语) 3、情困(国语)4、两岸情(国语) 5、留恋(国语) 6、爱的真谛(国语) 香港丽风唱片有限公司荣誉出品 编号:LSR 4003太阳神乐队伴奏《奚秀兰之歌·爱你一万倍》香港丽风唱片有限公司荣誉出品 编号:LSR 1002 太阳神乐队伴奏曲目:第一面:1、爱你一万倍 2、陪我去买菜 3、小雨 4、梦醒不了情 5、雨中恋情 6、何日回到梦中 7、天涯海角要找你第二面:1、句句声声都是泪 2、送君情泪 3、脸蛋发红心里烧 4、谁来同情我 5、活着就是为了你 6、你是魔鬼 7、怀春曲《奚秀兰·爱你,想你,恨你·爱花的人·忘也忘不了》丽风唱片荣誉出品 编号:LSP9019第一面:1、爱你,想你,恨你 2、忘也忘不了 3、小时候 4、喜相逢 5、去见我爹妈 6、卖相思第二面:1、风雨季节 2、何处是归程 3、恋爱的人儿多幸福 4、爱花的人 5、叹十声 6、什么事儿教你愁 香港丽风唱片有限公司荣誉出品 编号:LSP 9029 太阳神乐队伴奏曲目:第一面:1、梨山痴情花 2、阿里郎山坡 3、泪与同情 4、乡下姑娘 5、只要为你活一天6、只有我爱你第二面:1、亲切的呼唤 2、落叶季节 3、我问白云 4、往事只能回味5、花花公子 6、不凋谢的花 7英寸EP黑胶唱片 台湾版幸福唱片 编号:LREP 1005曲目:第一面:1、偷心的人,2、难为了我第二面:1、东山一把青,2、好家庭 台湾版 四海唱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FRR-3001 1979年出品曲目:A面:1、花伞舞,2、门前一树碧桃花,3、三个闺女,4、百鸟朝凤,5、五哥放羊,6、琵琶怨B面:1、愿嫁汉家郎,2、绿岛小夜曲,3、四季花开,4、一朵小花,5、四季歌,6、待嫁女儿心 台湾版,松竹唱片,编号:SAL-9004。1969年出品曲目:第一面:1、偷心的人,2、水长流,3、负心的人,4、梭罗河畔,5、蓝色的忧郁 6、葡萄仙子第二面:1、一吻定情,2、问白云,3、阿里山的姑娘,4、难忘的一吻,5、会情郎,6、爱你入骨

7. 亦思巴奚战乱的过程

这场战乱分两个阶段:⑴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波斯人、义兵万户赛甫丁与同为波斯人、可能也是义兵万户的阿迷里丁,在泉州发动兵乱。⑵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掌握泉州市舶的那兀纳勾结蒲寿庚(参见《泉州人名录·蒲寿庚》)的后代,在泉州发动第二次兵乱。 战乱的第一阶段是以赛甫丁、阿迷里丁为主导的亦思巴奚军占据泉州、攻占福州以及参与兴化、惠安一带宗族的内战,时间为1357年至1362年间。占领福州1359年(至正十九年)正月,安童和三旦八将原兴化路自立为兴化分省,下辖莆田县、仙游县、兴化县一共三县,由安童任参政、三旦八任平章,扩军备战。二月,赛甫丁也率亦思巴奚军北进福州,经过兴化时与三旦八的部队会合,两军共计数千人共同北上。赛甫丁还留下一支小股部队驻守兴化,与镇守兴化的安童部队协同防守。此时,亦思巴奚军和兴化的安童、三旦八仍是同盟的关系。北上的泉州、兴化联军顺利的攻下福州,扶持普化帖木儿控制了省城福州的大权。而赛甫丁则率这一部的亦思巴奚军长期驻守在福州。阿迷里丁进攻兴化1359年亦思巴奚军北上取福州的同时,留守兴化的那支亦思巴奚军却与安童的兴化部队发生了矛盾,起因是安童麾下的兴化兵对亦思巴奚军表示不服并常常进行挑衅。留在泉州的阿迷里丁得知情况之后,就佯称北上支援福州,在至正十九年(1359年)三月率泉州的亦思巴奚军主力北进,在经过兴化路城的时候准备趁机将其占领。安童了解到阿迷里丁的企图,便采纳漳州总管陈君用等人的计策,关闭兴化城门并在城头驻兵、在西门外聚集乌合之众佯作军队,试图以此阻吓亦思巴奚军。当时尚在福州的三旦八连忙赶回兴化,在城外劝阿迷里丁退兵,但反被拘禁。随后,阿迷里丁开始强行攻城,纵火焚烧城门,而安童守军则在城上用水灭火,双方用弓箭互射,僵持了一天不分胜败。第二日,亦思巴奚军从城西发动进攻,先用弓箭手射退靠近山丘较矮的城墙上的守军,再由数百名士兵攀墙而上,一举攻陷了兴化路治莆田城,并纵兵屠杀抢掠莆田县近一个月,其间兴化各地乡族纷纷组织武装以进行防御。莆田城破之时安童成功逃到仙游,但他的妻子和财产都被亦思巴奚军获得。不久,安童又在兴化县龙纪寺重新组织部队进行反攻,而亦思巴奚军也因为莆田当地民众反抗而缺少支持,到了四月,阿迷里丁就带领俘获的三旦八、安童的妻子和强掳来的兴化男性人口回到泉州。还有一种说法称莆田民众不堪亦思巴奚军骚扰而群起反抗,阿迷里丁只得在夜间逃回泉州。亦思巴奚军撤走后,原兴化路同知惠安人柳伯祥进入莆田城安置百姓。兴化内战亦思巴奚军退出兴化后,兴化即陷入内战,各政要和豪强家族相互攻伐。1360年(至正二十年)正月,兴化路推官、莆田县莆禧人林德隆率乡兵从黄石出发,攻占了路城莆田,将时任府判的柳伯祥驱逐,而与柳伯祥同为惠安人且有联姻关系的豪族陈从仁则率其乡兵从另一个方向进入莆田。由于两派势力都很强大,兴化分省长官苫思丁就将二人都授与官职,陈从仁在当年秋季被任命为兴化路同知,而林德隆则在冬季被任命为兴化路总管,二者手中都有军队。林、陈二人矛盾日益加深,到了1361年,陈从仁和他的弟弟陈同(一说为其侄儿)与苫思丁联手对林德隆发动袭击,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并暗中用沙袋压死,对外宣称林德隆是病死的,还将他的尸体焚毁,并派兵把林德隆的财产瓜分。林德隆的长子林珙(也做林琪)逃往福州、求援于赛甫丁,次子林许瑛(也作林瑛)则逃到泉州求援于阿迷里丁,两人都答应帮助林家,于是数次派使者到兴化,要求苫思丁惩办陈从仁。得到亦思巴奚军支持后,1361年(至正二十一年)四月,林珙率其乡族民兵进驻湖头等地,阿迷里丁又派兵进攻惠安一带的陈同部队,二者一南一北形成夹击。苫思丁慑于亦思巴奚军的强大,只好与之密谋,在兴化分省的后堂诱杀陈从仁,并以图谋不轨的罪名肢解了陈从仁的尸体。此时阿迷里丁的部队已经到达仙游县枫亭镇,而林珙部队也进抵黄石,苫思丁就将陈从仁的首级和手臂分别送至两军,二者方才退兵。而驰援来救陈从仁的陈同在莆田城南门外听闻陈从仁的死讯后,便逃往漳州投奔漳州总管罗良。亦思巴奚军随后护送林珙到兴化继任其父的兴化路总管职务。不久后苫思丁调回福州,元朝政府派遣参政忽都沙、元帅忽先管理兴化分省。陈同在漳州得到罗良的支援,后又潜回惠安联系姑父柳伯顺(柳伯祥之弟)。1361年六月,陈同带领漳州援兵乘船由海路抵达家乡惠安,并攻下惠安县城,在杀死县吏后,强迫惠安县民众入伍,并和柳伯顺的民兵部队联手出兵兴化,为陈从仁复仇。陈、柳联军不久就在仙游枫亭击败了刘希良、林子敬、陈县尉等人率领的林珙军,并由柳伯顺及其麾下的杨九、黄国辅一路追击到莆田吴山、下林等地,沿路多有烧杀行为发生。为了顺利攻下莆田城,陈、柳方面利用了兴化路掌握军权的忽先和掌管政务的忽都沙之间的矛盾,暗通忽先,在七月时里应外合攻陷莆田城,由杜武惠、胡庆甫、林全、李德正等部将带兵由莆田西门进城,胁迫忽都沙交出政权、并下令莆田军民讨伐林珙。随后,林许瑛再度逃往泉州求援,阿迷里丁派扶信率领亦思巴奚军于八月猛攻莆田,驱走了柳伯顺。九月,亦思巴奚军进城并迎林珙回城,扶信自称元帅,林珙自称总管(也有说以林瑛为总管的)。而柳伯顺则逃往兴化县、忽先逃回福州。另一路亦思巴奚军在麻哈谋带领下攻占仙游,胡兴祖、上官惟大则进兵兴化县进攻柳伯顺,至此,战火烧至兴化路全境。 战乱的第二阶段是那兀纳通过兵变取代阿迷里丁而占领泉州,并割据泉州直至被陈友定的军队消灭。那兀纳兵变扶信率亦思巴奚军主力北上进攻兴化之后,泉州城防守变得空虚,到了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二月,原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的孙婿、逊尼派穆斯林那兀纳趁机发动兵变,袭击并杀死了阿迷里丁,并在泉州大肆搜捕阿迷里丁的亲信党羽,将亦思巴奚军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成为了泉州的统治者。而当时带兵在兴化的扶信只得到福州投靠赛甫丁,而赛甫丁仍然扶持林珙为兴化总管。到了1362年4月,元朝委任燕只不花接替调往江浙的普化帖木儿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但驻守福州的赛甫丁却紧闭城门、拒绝让燕只不花进入。燕只不花于是调集包括陈友定的部队在内的福建各路兵马合攻福州,林珙的兴化军队也在征召之列,但林珙借故推脱,燕只不花就调江西行省左丞余阿里到兴化负责防御事宜。屡败赛甫丁,并将福州城围困长达三个月,赛甫丁最终接受调停,率军登船从海路离开福州回到泉州,而福建行省参政观音奴还在赛甫丁和扶信上船之后袭击尚未登船的亦思巴奚军士兵数百名,赛甫丁从此失势。那兀纳对泉州的统治那兀纳在泉州用残忍的方法统治和搜刮人民,甚至用强夺的方式敛财,并将许多抗拒的民众杀死,借此得以聚敛大量财富,他把泉州所有的非蒙古人的官员全部驱逐,还从民间遴选了大批女子作为他的妻妾,以观看这些女子捡取他撒于楼下的金豆为乐。他还兴建了极为华丽的清真寺,将搜到的财物积存于寺中,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那兀纳一开始与福州的燕只不花有着一定的默契,以此对抗其他势力,甚至抵触元朝中央政府。1364年至1365年,元朝政府设置兴化分省、兴泉分省和泉州分省的计划都被那兀纳和燕只不花破坏,1365年(至正二十五年)十月,那兀纳甚至直接和奉元朝皇太子之命从大都来福建设置兴化、泉州分省的福建行省左丞观孙发生冲突,阳奉阴违,拒绝服从元朝中央政府的命令,最后逼迫观孙离职。兴化内战渐息在兴化的问题上,那兀纳延续了阿迷里丁对抗陈同、柳伯顺家族武装的政策。泉州那兀纳兵变发生之后,柳伯顺和陈同又于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三月伺机发动反攻,分别攻克兴化县和仙游县,柳伯顺又强迫兴化县民众入伍,准备和陈同夹攻莆田城,但陈同爽约,柳伯顺部队只得单独进攻莆田城宁真门,守城的林珙方面军心畏惧、陷入困境。这时恰逢亦思巴奚军的两个骑兵从泉州抵达莆田,林珙就利用这两位番军骑兵打头阵,率领莆田军队出城迎战,谎称是泉州亦思巴奚大军来援。柳伯顺的部队信以为真,准备不足,因而大败而归,士兵阵亡上千人。当年六月,柳伯顺再次驱遣兴化县民兵进攻莆田县,但再次惨败,损兵上千。由于两次进攻莆田的企图都告破灭,柳伯顺便领兵盘踞在兴化县,不轻易出击燕只不花占领福州后,委任余阿里到莆田城管理兴化分省,不久,又由参政郑旻接替余阿里。郑旻着手调解林、陈两家的世仇,终于让林珙离开莆田城,返回其家乡莆田县莆禧,并让陈同、柳伯顺停止军事行动。虽然停火,但兴化路依然形成了四分的局面,柳伯顺割据兴化县、陈同盘踞在仙游县、林珙和林许瑛则拥有莆田县的新安里、合浦里等十几个里,而郑旻所管辖的兴化分省实际上只控制着莆田城及附近几个里的很小的范围。虽然林、陈两家族停火,但在仙游县却又有新的家族武装冲突发生。1362年五月,在陈同和柳伯顺发动对林珙的反攻之后,又率领一千多士兵进攻仙游谢岩的豪族谢必恭家族,以报复当初谢氏家族拒绝兵败的陈、柳二人借兵借粮的请求。陈、柳军队顺利攻下谢岩,并劫掠了谢家的人口、财产,焚毁其房屋。为了报仇,谢必恭于1362年十一月从尤溪县招募一百多名亡命之徒进攻陈同辖下的仙游县,但在龙华寺被镇抚詹伯颜所击败。一年之后的1363年十二月,谢必恭又联合土官郑深甫、钱鉴等率领两百多名尤溪民兵从九座山间道进攻仙游县,柳伯顺亲自率领部队在廉洁里击败谢氏军队,并追击到柘山、俘获了谢必恭,最后在龙华寺将谢必恭毒死那兀纳进攻兴化1363年十一月,那兀纳派遣部将博拜(又作白牌)、大阔先攻陷陈同据守的惠安县,然后又攻陷了仙游县以搜捕陈同,并将军队驻扎于枫亭,之后继续向兴化县的柳伯顺进攻,兵临龙纪寺,在搜索柳伯顺无果之后返回,驻扎在枫亭。1364年正月,那兀纳指责兴化分省长官郑旻串通陈同、柳伯顺,因而引兵进逼兴化路城莆田,在撤换官员、杀死柳伯顺所派的官吏之后,才在福建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德安的要求下于二月撤军。1365年三月,福建行省左丞贴木儿不花被委任主持兴化行省,前摄分省事郎中德安作为他的参赞,这一安排再次引发那兀纳的不满,他以追取军储为借口派泉州官员和其麾下的湖州左副奕军三百人进入莆田城,横行内外,最后逼帖木儿不花回到福州,而德安则以郎中之职留在兴化,这时那兀纳方才撤军。十一月,元朝皇太子再度派前左丞观孙前往兴化、泉州负责分省事宜,但福建行省平章燕只不花为阻止元朝中央政府的插手,暗地里命令兴化的德安想方设法拒开观孙。于是德安召集了大量民兵,连同福建行省派来的孟孙两同佥兵合力据守兴化。为了增强实力,德安又向泉州那兀纳求兵,于是那兀纳就派通事哈散、惠安县尹黄希善带领正规军和民兵部队进抵莆田城下,这时哈散又想赶走两同佥兵,于是双方爆发冲突,同佥兵击溃了泉州部队。因为害怕亦思巴奚军的报复,莆田全城百姓连夜逃走,连德安也在次日离开。不久,哈散、黄希善、马合谋、白牌就带领亦思巴奚大军入城,又还纵兵抢劫涵江、江口、新岭,甚至把战火烧到了福清的蒜岭、渔溪、宏路一带,所到之处烧掠一空,这些行为引发了兴化人对亦思巴奚军的强烈仇恨。同时,陈同和柳伯顺开始转向福建行省政府寻求支持,行省派兵进驻常思岭,并派左丞郑旻、郎中易里雅思劝白牌等将军退兵,但白牌等拒绝服从行省命令,直到那兀纳下令撤军,才率部返回泉州。1366年正月,白牌、金阿里等又率领亦思巴奚军攻陷兴化县、仙游县进行杀掠。此时,连林珙也开始与陈同、柳伯顺和解,决定共同对抗那兀纳,1366年二月,林珙、柳伯顺联兵,派李佛保、许应元突袭并攻占了亦思巴奚军哈散、黄希善占据的莆田城,杀死数十名番兵、俘获哈散并押往林珙所在的莆禧处决,又派杜武惠胁迫一千名民工修筑涵头寨。仙游的白牌、马合谋在听说路城失守后就撤回泉州。那兀纳随后出兵反击,于三月由枫亭经沿海一线北上,亦思巴奚军在博拜、麻哈谋、金阿里等率领下再度占领兴化、仙游两县,并在吴山向林珙发动进攻。林珙据守蛎前寨,而林许瑛则由海路增援,但白牌、马合谋、金阿里在海上大败林许瑛部队,并进兵攻陷莆禧,缴获了林许瑛的妻子和财产,并将林氏的祖坟、房产、营寨全部毁掉,还在笏石以南两半岛的新安、武盛、奉国、醴泉、合浦一带烧杀抢掠。孤立无援的林珙只得撤退。 亦思巴奚军发动内乱、对抗福建行省的行为迫使行省官员决定完全消灭那兀纳势力。1366年三月,白牌、马合谋、金阿里转攻柳伯顺镇守的莆田城,进兵熙宁桥,包围了莆田东南西北四门,只有宁真门没有遭到进攻,莆田形势危急。早先曾在闽西与红巾军作战的陈友定的精锐部队接到福建行省的命令,被调往兴化增援柳伯顺部。陈友定派遣其子陈宗海率军于1366年四月连夜从宁真门潜入莆田城,并在次日从西门、南门出城对围城的亦思巴奚军发动进攻,这批训练有素的正规军迅速击溃了亦思巴奚军,在这场战斗中,亦思巴奚军有数千名士兵阵亡,白牌、马合谋、金阿里也被俘杀,剩余的士兵疲于奔命,却在沿途不断受到对其恨之入骨的兴化农民的袭击,最终仅有4名骑兵回到泉州。莆田之战获胜后,陈宗海立即着手组织对泉州的总攻。五月,陈宗海调发元朝水陆两路军队,水路部队由林珙带领,而陆军在柳伯顺部队配合下由北面向那兀纳的大本营泉州发动进攻,而那兀纳则强征民众入伍,以抵抗元朝军队。陈宗海军的监军陈铉原是泉州洵美场司丞,他暗中联络晋江县尉龚名安、千户金吉等人做接应。金吉也是色目人,属于什叶派穆斯林,因而对逊尼派的那兀纳有不满。在泉州之战开始后由龚名安率水军进入东山渡,并引导陈宗海的水军进攻泉州城,而金吉则在城内打开城门迎接。在里应外合之下,那兀纳最终兵败被擒,并被押往大都(也有说押往福州的)。亦思巴奚兵乱以元朝政府军成功镇压亦思巴奚军,平息兴化、泉州一带的战乱并重新控制泉州而结束。

亦思巴奚战乱的过程

8. 库莫奚族的外界关系

730年,可突于胁奚众附突厥,鲁苏不能制,走投榆关(今河北省抚宁县榆关镇,或说山海关)。传至延宠为奚酋,唐又拜其为饶乐府都督、怀信王,以宗室女宜芳公主妻之。政治上的紧密关系,促进了奚族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717年唐玄宗复置营州都督府后,都督宋庆礼在任期间,在奚和契丹地区“开屯田八十余所”,把中原的农作物、先进工具和耕作技术传播到奚地;他“又集胡商立邪肆”,发展经济交流。这样,几年后,在奚族一带地区出现了“仓唐充,居人蕃辑”的繁荣景象。另方面,在频繁的政治交往中,奚族的名马等土特产品以贡物形式进入中原地区,而中原地区的金帛等物以回赐名义传入奚族社会。据载,奚族在与唐关系紧密时期,“每岁朝贡不绝,或岁中二三至”,每次常派出数百人至幽州,进入长安的酋渠也有几十人;而唐王朝的回赐,每次或“帛十万”段,或“赐物一千五百疋”③。可见属于这类形式的经济交流,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正是由于上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联系,推动和加速了这一时期奚族社会的发展。9世纪中叶以后,奚族由鼎盛转入衰落和与它族融合时期。这里所说的衰落,是指它作为一个族体独立性的丧失和解体,若就奚人的生产和生活而言,则仍在持续发展。奚族衰落的转折点,在唐咸通年间(860—874)。原来“好与契丹战争”的奚族,在847年反唐事件中受到严重打击,而契丹却因在842年由附回鹘转归唐朝后,至减通中“部落寝强”,契丹人此时便乘①《后汉书》卷九○,第2986页。②近有人认为,夏朝车正奚仲所建奚国,约在商代初期有一部分奚人往东北迁徙,到达今河北省东部、辽宁省西部及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这部分奚人就是奚族的祖先”。作者虽作了详细考证(见《民族研究》1989年第5期,第77—81页),但与史书本传不合,也未得到学术界认同,故不取。③《魏书》卷一○○,第2222、2223页;《周书》卷四九,第899页;《隋书》卷八四,第1881页。机开始了对奚族的掠夺。钦德为契丹酋后,在唐光启中(885—888)“乘中原多故,北边无备,遂蚕食诸部,达靼、奚、室韦之属,咸被驱役”④。契丹役属奚后,施行“苛虐”政策,奚人怨愤,其酋去诸率数千帐奚人西徒妫州(州治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北山奚遂分为东奚、西奚。⑤此后,奚人不断起来反抗契丹的民族压迫,契丹贵族为此多次出兵征讨,阿保机任挞马狱沙里后就曾几次讨伐奚人。他为可汗后,鉴于奚族叛服不常,于911年又亲率大军对奚族进行大规模镇压,先攻克西奚地,接着分兵讨东奚,“亦平之”。经过这次沉重打击,奚族“不敢复抗”,只得举族臣服,从此奚族完全丧失了独立地位,变成契丹贵族统治下的一个部族。在这以后,契丹贵族对他采取“抚其帐部,拟于国族”;将奚王府所统奚众与契丹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同列为四大部;允许奚五王族“世与辽人为昏(婚),因附姓述律氏中”①。在这一政策下,奚族开始了被契丹同化的过程。在有辽一代,奚人的地位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们是被契丹人征服的被统治民族,另一方面其地位仅次于契丹人,被契丹贵族利用作为对内镇压其它被统治民族的反抗和对外与北宋等抗衡的工具。奚族在由一个独立民族转变为被统治民族的过程中及其从此以后,社会组织变化很大。尽管部的组织至辽末还存在,然而不仅名称、成员与前不同,而且契丹贵族又将在历次征讨中的奚降俘户另组编8个新部。五代史书记奚五部为阿苔部、嚼米部、粤质部、奴皆部、黑讫支部,《辽史》作遥里、伯德、奥里、梅只、楚里部。②据近人研究,他们与唐时五部的对应关系为,阿荟、伯德部即阿会部,啜米、楚里即处和部,粤质、奥里部即奥失部,奴皆、遥里即度稽部,黑讫支、梅只部即元俟折部。③新组编8部的情况是:923年阿保机镇压了胡损领导的奚人起义后,以奚府给役户、诸部隐丁及流散,置堕瑰部。该部与奚原五部在辽被称为奚王府六部五帐分,由奚王领导,隶辽北府。994年(统和十二年)辽圣宗对六部进行改组,将梅只、堕瑰二部并入奥里部,另以奚王府二克的长官、士兵及其家属分置南克、北克二部,合为六部,另七部为:迭刺迭达部、乙室奥隗部、楮特奥隗部、撤里葛部、窈爪部、耨怨爪部、讹仆括部,他们皆不归奚王府节制,隶辽南府。前3部系阿保机以俘获奚户置,后4部为辽圣宗以阿保机伐奚时“籍入宫分”的乞降奚户分置。①由于契丹建国后迅速封建化,历代契丹贵族重视发展农业,奚人在这一潮流中虽然尚未完全脱离畜牧生活,但经营农业的越来越多,而且将土地租给汉人耕种。早在唐末,西奚已“颇知耕种,岁借边民荒地种穄”②。到了辽圣宗时,北宋王曾出使契丹,进入奚境看到“居人草庵板壁,亦务耕④《旧唐书》卷一九九下,第5354页;《新唐书》卷二一九,第6173—6175页;《北方文物》1987年第1期,第60页。⑤《魏书》卷一○○,第2223页;《隋书》卷八四,第1881页。①以上未注者,均据《旧唐书》卷一九九下,第5354—5356页。《新唐书》卷二一九,第6173—6175页;卷一三○,第4494页。②《新唐书》卷二一九,第6172页;《旧五代史》卷一三七,第1827页。③《新五代史》卷七四,第909页。①《辽史》卷四五,第711页;卷四六,第726页。《金史》卷六七,第1587页。②《新五代史》卷七四,第909页;《辽史》卷三三,第387页。种”,且“善耕种”③。60年后苏颂出使契丹将途中所见作诗描述:“农夫耕作遍奚疆,部落连山复枕岗。种粟一收饶地力,开门东向杂夷方。田畴高下如棋希,牛马纵横似谷量。”又在诗下注说,“间之皆汉人佃奚土”④。手工业也有相当发展,所制大车闻名于世,誉称“奚车”;时“契丹之车,皆资于奚”⑤。可见,奚族在辽代部落组织虽被契丹贵族分割得七零八落,但其社会生产却比前有了很大发展。12世纪初,女真首领阿骨打起兵反辽,奚人站在契丹人一边维护辽朝统治。在辽行将覆灭之际,奚王回离保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等于1122年(辽保大二年)在南京(今北京市)拥立耶律淳为帝,建立北辽,妄图挽救辽朝的灭亡。当女真人入居庸关后,北辽上下北逃,回离保走保箭笴山,收集奚、渤海、汉三族丁壮为兵,建国称帝,自号奚国皇帝。这是奚族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政权,也是最后一个政权。它只存在了数月,在金兵围剿下溃败,回离保被下属所杀。女真贵族在灭辽过程中,对奚人采取先是把攻克地区的奚人降为奴隶,编入猛安谋克;后对归附的奚人,各置猛安谋克领之。⑥这样,奚各部组织在金初就被打乱了。由于金国军事进攻接连取得胜利,九猛安奚军被“徙于山西,后分迁河东”。接着在金太宗、熙宗两朝将大批女真人南迁时,不少奚人同时被迁居中原地区,使奚人分散各地。所以到了金世宗大定年间,奚五部部名已变成了姓氏,即遥里氏、伯德氏、奥里氏、梅知氏、揣氏。⑦奚人在金代的地位比辽时低下,激起广大奚人不满。1160年契丹撒八、移刺窝斡等率众反金,不少奚人加入反金队伍。1162年金世宗在镇压这次起义时,对坚持反抗的奚人采取了极其野蛮的办法,“尽杀其男子,以其妇女童孺分给诸军”。面对这种残暴的民族灭绝政策,有的继续坚持斗争,有的亡人北宋境内或北逃。⑧金世宗为防止奚人再次聚集反叛,又将六猛安奚人分迁到咸平、临潢、泰州等地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将一部分女真人移居奚地,①实行分隔统治。本来,一部分奚人在辽代与契丹人通婚过程中已被契丹人同化,其它大多数也在与汉和渤海等族人杂居过程中民族特色越来越少,女真贵族强迫奚人分散迁徙,使他们在更大的范围内与汉和女真等族错居杂处,所以到了12世纪后期,奚人迅速被女真人同化和与汉族融合。金代以后,再不见历史上有奚人活动的记载。综观奚人去向,一部分被女真同化,大部分与汉人融合;而早先被契丹和后来被女真同化的,多数在金亡后也加入了汉族共同体;在金末居住东北地区的,又有相当一部分加入了蒙古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