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是一个什么机构

2024-05-09 23:08

1.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是一个什么机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英文: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缩写MAS;马来文:Penguasa Kewangan Singapura)是为新加坡之中央银行,成立于1971年,纵观其职能组合了银行至财金等诸多金融机能。自其成立之后,金融业务由政府部门执行并专业管理。
随着新加坡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复杂的银行业务与金融环境的需求迫使国家改革其金融机能,使其能有更多的发展动力与一致性的金融政策。因此,国会于1970年通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案(MAS法案)”,导致MAS成立于1971年一月一日。该法案付予MAS有权管理所有新加坡的金融、银行体系与财金方面有关的事务。
MAS也被付予制订有关于银行家乃至于政府财政部门的法令,它也被委托提升金融的稳定度;订定信用与汇兑政策并促使经济的成长。
然而,不像其它许多中央银行,诸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或是英格兰银行,MAS并不透过控制利率升降进而影响市场的流动来控管金融。相反地,它是利用外币汇兑机制,在新加坡元市场中间进行控管。
在1977年四月,政府决定引进“工业保险”管理,将其并列于MAS的同级架构。其管理功能依据“工业安全法(1973)”,并于1984年九月转入MAS体系。MAS现在掌管许多规则,包括货币、银行体系、保险、安全与每一个财金部门。之后于2002年十月一日,合并了货币专员委员会,MAS也承担有发行货币的权责。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是一个什么机构

2.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简介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英文: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缩写MAS;马来文:Penguasa Kewangan Singapura)是为新加坡之中央银行,成立于1971年,纵观其职能组合了银行至财金等诸多金融机能。自其成立之后,金融业务由政府部门执行并专业管理。随着新加坡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复杂的银行业务与金融环境的需求迫使国家改革其金融机能,使其能有更多的发展动力与一致性的金融政策。因此,国会于1970年通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案(MAS法案)”,导致MAS成立于1971年一月一日。该法案付予MAS有权管理所有新加坡的金融、银行体系与财金方面有关的事务。MAS也被付予制订有关于银行家乃至于政府财政部门的法令,它也被委托提升金融的稳定度;订定信用与汇兑政策并促使经济的成长。然而,不像其它许多中央银行,诸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或是英格兰银行,MAS并不透过控制利率升降进而影响市场的流动来控管金融。相反地,它是利用外币汇兑机制,在新加坡元市场中间进行控管。在1977年四月,政府决定引进“工业保险”管理,将其并列于MAS的同级架构。其管理功能依据“工业安全法(1973)”,并于1984年九月转入MAS体系。MAS现在掌管许多规则,包括货币、银行体系、保险、安全与每一个财金部门。之后于2002年十月一日,合并了货币专员委员会,MAS也承担有发行货币的权责。

3.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介绍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英文: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缩写MAS;马来文:Penguasa Kewangan Singapura)是为新加坡之中央银行,成立于1971年,纵观其职能组合了银行至财金等诸多金融机能。自其成立之后,金融业务由政府部门执行并专业管理。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介绍

4.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目标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目标是维持货币稳定,保持经济的加速增长,并促进金融机构的设立,以帮助金融结构的现代化。金融管理局实现上述目标的工具主要有对国库券和贸易票据的再贴现、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定流动资产比率和最低现金储备率。

5.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流程

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成立之前,新加坡的央行职责是由众多政府部门和机构代为执行的。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银行和货币体系越发复杂,新加坡越来越需要成立央行来制订金融和货币方面的政策。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还承担着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艰巨任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早期架构根据1970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1971年1月1日正式运作。其董事局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财政部部长为董事局主席。建立伊始,除了执行总监办公室外,还有三个职能部门:银行和金融机构部门、投资和汇率控制部门、银行营运和管理部门。员工总数为112人。当年晚些时候,秘书处,经济研究部门和伦敦办公室正式成立。1977年4月1日,保险行业被并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管辖范围。1984年9月21日,证券行业也交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监管。使命和监管事项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执行除货币发行(由新加坡货币局,简称BCCS执行)外几乎所有的央行职责。工作目标:制订货币和汇率政策,保证经济稳定发展,避免通货膨胀;维持适合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环境;促进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产业;建立具有向心力卓越组织,吸引激励人才;与其他央行、世界金融机构和新加坡私营机构建立起良好的业务关系。组织架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由财政部长胡赐道领衔的董事局管理。Lee Ek Tieng先生为执行总监,负责相关政策的日常管理。由2名副执行总监和8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管理团队为其服务,提供支持。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现在由执行总监办公室、银行和金融机构组(包括2个部门、4个处室)、经济、金融、信息服务、保险业专署、内审、国际、人事和行政管理部门组成。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纽约设有办公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现有员工519人。货币政策新加坡货币政策旨在保持低通货膨胀,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政策的中心是一揽子交易货币的汇率管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过去25年的货币政策记录非常优秀。自1971年来,新加坡年均通货膨胀率为4.1%,如果不考虑2场石油危机影响,新加坡年均通货膨胀率仅为2.1%,为世界最低之一。与此同时,年均实际GDP增长率为8.3%,同时也为世界最高增长率之一。金融业的发展历程新加坡过去25年的金融业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彰显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健全管理架构和打造有利于金融业发展环境的努力。1971年,金融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9%;如今,金融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1%。主要的增长点来自于离岸银行业。1971年的规模为10亿美金,到1995年,整个亚洲美金市场价值增长到4480亿美元。新加坡如今是世界上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同时也是亚洲少数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外汇、金融期货市场之一。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流程

6. 新加坡金融中心的国际总部

新加坡向来是美国、欧洲与日本公司设立亚洲总部的首选地点。近年来,许多亚洲公司将新加坡选为进军全球市场的平台。在新加坡,跨国企业可以相互交流、进行交易,并建立伙伴关系。正当新加坡吸引更多新进跨国企业在这里设立区域总部,已经进驻新加坡的跨国公司正在拓展业务,进行更高增值的实质商业活动,包括:区域与环球商业企划、人才培训、财务与融资活动、研发、知识产权管理和物流管理。在经济发展局的总部计划下,欲进行区域与国际总部商业活动并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请优惠政策。目前,一共有2万6000家国际公司立足新加坡。新加坡是外派企业人员眼中,生活素质最佳的亚洲国家。根据全球人力资源研究机构ECA国际的调查,绝佳的基础设施、低犯罪率、社会政治稳定,使新加坡成为最佳的生活地点。三分之一的“财富500”公司选择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新加坡签署了50个避免双重课税协定和30项投资保证协议,使选择在新加坡进行跨国业务的总部公司,享有税务优势。作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签署国,新加坡为企业提供额外保障,以实现最大的知识产权潜能。新加坡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市场之一,拥有完善的金融体制,吸引许多区域财务中心在此落户。新加坡是极少数拥有标准普尔AAA信贷评级的国家。

7. 新加坡金融中心的介绍

新加坡不仅在国际金融、贸易融资、海事金融、保险、财务运作方面拥有领先地位、在资产及财富管理方面也趋于的佼佼者。此外,新加坡也是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

新加坡金融中心的介绍

8. 新加坡为何成为金融中心

金融服务业是新加坡经济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附加值最高的服务产业、国家税收的最大来源,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已从70年代的6%增至2001年的13%。目前,新加坡拥有600多家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业对新加坡经济和确立亚洲金融中心地位贡献很大。然而就全球而言,仅在外汇交易(交易量居全球第4位)、跨国界贷款(第10位)、柜面市场衍生交易(第13位)等三项排名较为靠前;随着行业技术含量不断增加,新加坡在上述领域的地位也正遭遇严峻挑战。此外,亚太区域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摩根士丹利全球国际资本指数中的亚洲份额大为降低,亦使得新加坡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活动较为被动。
 
就地区而言,虽然新加坡的安全港地位已促进培育了理财产业的成长,但由于国内市场狭窄、企业文化衰落、区域经济和金融产业前景黯淡等多种因素,使资金市场受到阻碍;同时,来自其他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香港成为亚洲金融中心时日已久,悉尼在押汇业务和电子化领域正形成自身独特的小生境,而上海依托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其金融中心的地位正逐渐获得认可。
一、金融服务业面临的挑战-传统板块衰落区域内南北分隔 产业抓手匮乏
曾经驱使新加坡成为金融中心的传统产业均已走向成熟,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业早已翻天覆地,目前工作组提出不应再追求以增强国内竞争力的方式重整金融业,而应把目光放长放远,寻求更多外部合作机遇。
 
1、传统金融产业衰落
外汇交易和资本市场活动等传统金融服务板块在数量和地位上均呈下跌趋势。根据国际结算银行每三年一次的调查结果显示,2001年4月传统外汇交易市场的日周转量与1998年4月相比,已下跌了19%。欧元诞生、银行业整合、电子经纪人功能不断增强、国内市场过于狭小等多种因素导致了这种大幅下跌。由此可见,新加坡有必要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外翼,力争在朝阳板块中重新开发特色竞争项目。
 
2、区域内南北分隔
亚洲金融危机后,由于投资者较为中意,商业发展机遇充裕,北亚地区已逐渐崛起。随着大中华市场的成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韩国企业重整浪潮的到来,进一步确立了投资者对该地区的信心。本地区原有的金融中心—香港、东京,以及未来可能的金融中心—上海,都将从北亚地区不断增长的商业活动中获益。相对而言,东南亚一直受到大批问题资产和坏帐等造成的后金融危机的困扰,近期的反恐战争进一步延迟了经济复苏,这又对投资者投资北亚地区形成一定障碍。
 
新加坡金融业应利用北亚和东南亚两地区出现的不同发展机遇,而各金融机构可在国外商业机构对大中华区域投资、对中国企业斥资,以及管理中国企业离岸资金等领域提供相关服务,还可为印度企业提供法律、技术和金融等领域的高效率基础设施,协助其进行资金筹措和海外扩张。
 
3、挖掘独具特色的产业抓手和小生境
面对上述挑战,新加坡更需开拓新颖的产业抓手,减弱其地理依赖性,转向依托技术和知识型经济。长远来看,正如瑞士业已成形的理财板块和卢森堡的零售资金管理板块,新加坡的新型产业抓手应能推动本地形成金融行业内地区或全球的小生境。新加坡国内的狭小市场也促进了以外部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小生境政策,这应是一项更为妥当的长期战略。由于金融服务业是信息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加坡在IT和市场基础设施上的强势条件增强了产业竞争力,可促进新加坡在金融服务领域在新兴经济板块内的竞争,提升知识为本的价值链。
二、金融服务业的远景规划-成为亚洲地区/全球小生境集结的卓越金融中心
在亚洲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大背景下,加上新加坡作为商业和金融枢纽的竞争优势,金融服务产业工作组为新加坡制定了下一阶段的金融中心发展规划:将新加坡定位于亚洲地区/全球小生境集结的卓越金融中心,具体目标为:开发金融服务产业,并形成地区和全球小生境,加大挖深其在金融产业活动中的产业深度和国际市场占有份额;成为金融和辅助专才的学习、研究、工作和生活中心。
三、四大战略驱动力
1、战略驱动力之一:成为区域理财中心
 
理财服务是新加坡金融板块保持良好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为了促使本地长期葆有作为个人理财中心的竞争力,必须在政治强势、经济稳定和产业管理规划上开足马力。同时,具前瞻性的立法和规章制度、反馈速度较快的政策框架、完备的辅助服务、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投资专家等对新加坡建设理财中心均十分重要。
 
建议1、巩固政府在发展资产管理产业进程中的功能
建议2、增强新加坡作为知名资产管理中心的竞争力
建议3、重点关注资产集群的发展
建议4、发展辅助服务
 
2、战略驱动力之二:成为区域/全球押汇处理中心
 
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出现金融产业的押汇处理中心,但由于金融机构面临削减成本和重返核心产业活动的与日俱增压力,为此,他们盼望把押汇业务集中到商务成本低的地方,或外发委托。这将导致未来1-2年内新加坡流失大量后台工作岗位。虽然新加坡生产成本较高,但作为押汇业务中心,它仍拥有许多坚实的优势,诸如世界级的电信与硬件基础设施、众多全球银行的地区总部、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而又不断优化的法规框架、坚实的高效押汇业务文化、受过良好英语教育的劳动力,以及蓬勃发展的IT产业等一系列因素可协助本地成为押汇处理枢纽。考虑到上述条件,新加坡应保留与追求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押汇业务,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建议5、成立区域/全球综合押汇业务中心
 
3、战略驱动力之三:成为亚太区风险管理中心
 
传统保险业市场中,在解决突发风险和专业风险上仍十分欠缺,传统的应急手段并不能对某些恐怖主义相关的风险事故做出积极应对。过去十年中,贷款交易、证券投资及其他风险转移延伸产品带来的新技术和新市场的额外风险接踵而至。新加坡应主要依托于资本市场日益成熟和国际金融机构集结的良好条件,将自身定位于成为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风险管理中心。
建议6、创设亚太区风险管理制度
 
4、  战略驱动力之四:营造倍具吸引力的商业环境
 
建议7、强化政府部门和民间领域之间的合作往来
建议8、增强新加坡金融板块中的国际份额
建议9、关注并提升教育培训的驱动政策
建议10、增加新加坡本地教育培训环境中的国际含量
建议11、进一步巩固新加坡的税收环境
建议12、为金融板块提供一流置业环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