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地方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

2024-05-05 09:52

1. 如何理解地方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

一、新公共管理与政府角色定位政府角色是将人格化来定位其功能作用。政府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或者政府的角色是什么,一直是公共管理的热门话题。而在新公共管理中,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论,种类繁多,但总的来说,新公共管理对政府决策的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从其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来讲,有所谓“统治者”与“治理者”之分;从作用的大小来看,有所谓“全能政府”和“守夜人政府”或“小政府大社会”之分;从作用的方式来看,有所谓“划桨者”和“掌舵者”之分,或“运动员”与“裁判员”之别;从政府在改革中的地位来讲,政府既是改革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同时又是改革的对象;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来讲,政府既是制度的供给者,又是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推动者。如此种种,都是对政府角色定位的形象描绘。政府角色与政府的作用和政府的职能有很大的联系,但是又不完全等同。具体说来,政府角色与政府的性质、地位、权力、功能、职能和任务紧密相关,涉及政府的权力界限、功能范围和行为方式等。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在中央几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的带动下,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改革中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政府自身角色定位日趋科学与合理,但是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还不够十分准确,以至于造成了政府职能和行为存在越位、错位和缺位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政府还没有完全从经济活动中“跳”出来,包揽了许多不该由政府而本该由市场或社会承担的职能,管了一些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以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的损失,不但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反而有损政府的形象,这严重的造成了政府角色的错位与越位;另一方面,许多本该由政府履行的职能而没有履行好,如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不到位,没有为社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样就造成了政府角色的缺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政府角色定位的内涵。 
    二、对地方政府角色定位的几点再认识新公共管理中对政府的角色定位有一些已经为大家所熟知,但政府角色定位的一些观点与我国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实际行政环境还有很大差别。因此,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新公共管理中的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角色定位进行再认识。
    1、 “划桨”,还是“掌舵”?
    如前所述,政府的角色定位从作用的方式来看,有所谓“划桨者”和“掌舵者”之分,而新公共管理则提出政府是“掌舵”,而不是“划桨”。这在奥斯本与盖布勒的和其他相关书籍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在《改革政府》一书中明确指出: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组织摆脱既有的政策选择,在他们的社区中作为一种催化剂,来引发交替的行动过程。他们选择掌舵(因为认识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并在资源与需求之间寻求平衡),而不是划桨(专注于单一的目标)。掌舵的人界定未来,与那些仅仅依靠传统假设的划桨人恰恰相反。这种由“划桨”向“掌舵”的理论转变,使各级政府由此而兴起了一股政府职能转变的浪潮,并且已为众多学者所接受。
    但是从我国的政治体制来看,政府是人大的执行机关。如果套用“划桨”与“掌舵”的模式的话,那么人大就是“掌舵”(决策),政府就是“划桨”(执行);从党政关系看,党委就是“掌舵”,政府就是“划桨”。而从公共组织的角度来审视,地方政府的各部门,各层级既有掌舵,又有划桨,只是他们的侧重点不一样罢了。西方国家有政务官与事务官之分,而我国则没有,因此领导者既要决策,又要执行。而在政府中的非领导者则基本属于“划桨者”,因此,我国现阶段的地方政府既要“掌舵”,又要“划桨”。其实,就是在西方,这种观念也受到置疑与批判。美国学者珍妮特.V登哈特与罗伯特.B. 登哈特明确指出:服务,而不是掌舵:对于公务员来说越来越重要的是要利用基于价值的共同领导来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和满足他们的共同利益,而不是试图控制或掌握社会新的发展方向。因此,我国地方政府一定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与行政环境,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定位。应该看到,在我国地方政府不但要“掌舵”,还要“划桨”。如果把立法比作“掌舵”,把执法比作“划桨”;把制定政策比作“掌舵”,把落实政策比作“划桨”,那么政府角色就不难定位了。
    2、 “权力型政府”,还是“责任型政府”?
    新公共管理由于高度提倡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革政府公营部门,因此,它强调政府从 “权力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转变。霍姆斯(Holmes)和尚德(Shand)把新公共管理视作范示,并指出有以下特点:……(4)关注权威与责任的对应,以此作为提高绩效的关键环节,这包括强调明确的绩效合同的机制。……(7)通过要求提供有关结果和全面成本的报告来提高责任度和透明度。在思考“权力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转变之前,有必要了解权力与政府的关系,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在尽责时需不需要权力?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政府是拥有法定权力的权威组织,如决策权、财政权、人事权等。政府的权力是完成责任的保证。政府职能包括职权与职责,管理国家、治理社会,权力与责任缺一不可。如果有责无权,无法尽责;有权无责就会“寻租”,过去错在过分集权或滥用权力,而不是权力本身。因此,没有权力的政府肯定不能承担起责任,权力是人民给的,没有人民赋予的权力就不可能对人民负责。政府在自身角色定位时,不是简单的转化问题,而要处理好权与责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正确运用权力,做到权力与责任相统一。
    3、“管理型政府”,还是“服务型政府”?
    目前,构建服务型政府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地方政府也纷纷加入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行列。笔者对此并无非议,但是认为还是有思考的必要。政府诚然要为民众服务,但主要还是要管理好整个社会,政府毕竟是一个行政组织,而非服务性组织。新公共管理认为:公共组织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政策组织(如计划委员会)、规制组织(如证券管理委员会)、服务提供组织(如就业服务局)和服从型组织。其中,政策组织应当完全属于政府意义上的组织,规制组织部分是政府的也可能部分是政府外的组织,而服务提供组织和服从型组织基本上是可作为政府外公共管理组织而存在。政府严守公共政策制定的职能,运用公共政策的引导来保证政府外公共组织有效承担公共管理的职能就属于政府公共政策化,即将政策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从中不难看出,政府肩负着制定政策、管理国家的事务,而把某些服务性的工作交由“服务提供组织”和“服从型组织”去做。也就是说,只有加强和改善地方政府的管理,特别是政府内部自身管理以及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党和国家的一切方针政策才能落到实处。一个国家重要的任务就是管理,而政府又是国家管理的核心,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管理”,所以,地方政府必须挑起管理的重担。因此,政府职能决不是简单的管理与服务的转化问题,如果非要说是服务型政府的话,那也是包含了以管理为核心的新公共服务。所以,地方政府一定要坚持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树立以民心为导向的管理,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服务的价值理念,从而才能正确定位自身角色。
    4、“法治政府”,还是“弹性政府”?
    我们知道,依据法律、法规对行政行为的规范程度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划分为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可以说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着对立的。所谓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条件、程序、范围等做了比较明确、详细和具体的规定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主体只能严格的按照这些规定来实施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不享有自行斟酌、选择、裁量的权利,行政主体不能加入自己的意见。所谓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法规、规章等对于如何实施行政行为只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也就是说,行政主体在作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的时候,行政主体除了遵守法律、法规所限定的条件之外,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依靠自己的权衡和判断来具体选择实施什么样的行政行为,也就是在行政行为实施的过程中,加入了行政主体的自身意志。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羁束行政行为侧重于违法与否的问题,而轻于适当与否的问题;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则侧重于是否适当的问题,而轻于是否合法的问题。如果政府行政行为以严格的法律、法规指导下的羁束行政行为为主导,那么这就是“法治政府”的取向,如果政府行为以灵活性、弹性指导下的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为主导,那么这就是“弹性政府”的取向。这就带来了一个“法治政府”与“弹性政府”的困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地方政府在定位时是选择“法治政府”,还是“弹性政府”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二选一的问题。
    毫无疑问,新公共管理也要求建立法治政府,讲求依法行政。并且是一种“法无依据即违法”的严格法治,即行政机关行使权力遵循法定原则,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行政权力才能行使,法无明文规定授权则不得为之,违反这一原则办事,就构成越权。在西方国家,法制比较健全,这种法治政府一般就可以不必依赖政府的弹性去解决某些问题,基本上大多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而只有极少数的问题才需要政府用弹性的方式来解决,美国学者查尔斯.T.古德塞尔指出:政府应该是灵活的、富有创造性的,但同时也必须具有公共责任心。因此,我国目前的地方政府在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和基础之上就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弹性行政来保证政府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但是必须指出的一点就是,这种弹性必须要具有公共责任心,才能保证这种由弹性带来的自由裁量权为经济服务,为社会服务,避免现实中因随意扩大弹性带来的自由裁量权不以公共责任心为价值取向,造成对经济与社会的危害,这一点是地方政府在角色定位时所不得不考虑的。只有这样,地方政府才能把“法治”与“弹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准确定位自身角色。
参考文献:
[1]孙金平. 东北振兴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定位[J]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 2004.7
[2]李鹏 新公共管理及应用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版社,2004. 2.P154、158、172
[3]罗伯特.B.登哈特. 公共组织理论(第三版)[M]扶松茂  丁力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P157
[4]珍妮特.V.登哈特 罗伯特.B.登哈特 新公共服务[M]丁煌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134
[5]帅学名. 现代公共管理学[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2
[6]张世信、周帆.行政法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P148.149

如何理解地方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

2. 目前我国政府的角色定位中存在哪些问题?详细点

最重要的是政府人员自古以来定位是人民的公仆,而现在确实人民是公仆。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都想当官掌权的原因。贪污横行,即使那么多的反腐运动,你说他们能自己打自己人吗?胡主席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吗,温总理能吗?不管是谁,在中国的体制上政府人员确实在全面财富分配上做得不厚道,贫富差距越来越多。
其次是中国政府人员对中国本身就没有自信。当官的有钱的哪个不把自己的子女送出国外,即使回来的,大部分人是经商而不是科研,可能他们觉得好赚钱,人民好忽悠。国家的领导集体都对自己的教育失去信心,那未来还指望谁。
还有就是中国体制确实还处于低水平,这不是一两天的事,也不是一两年的事。经济可以升上去,可社会稳定,体制完善就难得多。
希望中国能出一位百年难求的人,可以从根本解决问题,真正不为权势所诱,为百姓谋福。

3. 政府职能的地方政府

自1994年起,各级地方政府机构相继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合理划分职权,理顺各种关系;大力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效率。 (1)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行政机关的决议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2)领导和监督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3)执行经济计划和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经济文化建设、民政和公安等工作;(4)依法任免和奖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5)保护公共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6)监督所属各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7)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l)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2)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3)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4)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5)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6)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7)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政府职能的地方政府

4. 我国政府的地位和性质和主要职能是?

①我国政府的地位: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②我国政府的性质:是我国的行政机关,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③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分为对外职能与对内职能.
有: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府职能也就是国家职能

⑴对内职能:
第一,政治职能,即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
第二,经济职能,即国家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它与经济学所学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是一致的,其目的都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

第三,文化职能,即国家组织和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职能,也就是组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一方面,加强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第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国家必须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搞好社会治安,保护公共财物;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完善各种公共设施。二是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等。

⑵对外职能:
第一,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国家行使保卫职能的方式,除武装自卫外,还包括外交手段,经济手段等。

第二,发展国际的交流和合作,调整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第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5.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整体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侧面反映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理念和正当性基础。地方治理经验的外化与国家整体治理原则的内化相互交织,成为当下治理现代化理论重要论域【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提问】
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整体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侧面反映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理念和正当性基础。地方治理经验的外化与国家整体治理原则的内化相互交织,成为当下治理现代化理论重要论域【回答】
地方治理现代化概念重新厘定了地方政府在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即地方政府不是地方公共治理事务的垄断者,还包含非政府组织等多元利益相关方。具体来说,地方治理现代化概念在其结构、过程和分析架构等方面包含如下特征:【回答】
(1)治理结构多元性。地方治理并非自发行动的产物,而是具有某种先在的结构约束,即预先假定地方治理的各种制度规范以约束组织化的集体行为,如禁止某些失当的治理行为等。地方治理过程中的科层制等,既可以解决地方治理的某些结构性问题(政策连续稳定性等),但也引发新的治理问题(有效性不足等)。地方治理现代化的结构多元性破除传统地方治理结构中政府一家独大的局面,引入一些非政府组织,可有效制约和平衡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受约束的状况。(2)治理过程多变性。地方治理是社会和政府双向互动的产物,治理过程侧重于动态的治理效果,而较不注重静态的制度设计,这是因为地方治理往往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经济和社会问题,较少关注宏观的制度层面的问题。地方治理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导致治理过程中的相关利益冲突和博弈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从而形成多变的互动模式或关系。【回答】
以本土化的治理理念树立为前提。立足现实政治语境,准确、全面地理解“治理”话语,树立现代化治理理念,是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得以实现的根本前提。首先,治理代表着不同于统治的公共事务管理模式。正如俞可平所言,“相较于统治,治理的权威来源更多地来自于共同利益和相互认同基础上的合作网络,多元与相互是治理权力向度的核心象征”。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最终来源,也是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相较于政府的统一性规划,基于多元协商所形成的共识往往在科学性和可接受性方面更具优势。其次,治理必须立足本土政治语境有序展开。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治理”,并不是对于西方治理(governance)理论的简单翻译与移植,而是汲取中西所长,在中国现实政治语境中生发而成的新型公共事务管理模式。简要地看,治理蕴含着双重的内涵特征,其中,多元化合作网络是治理最明显的外在特征,而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则是治理最核心的目的所在。治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权力的运行机制而非产生机制,它是国家与市场等社会公共权威的补充。因此,地方政府在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确保其在多元合作网络中的主体地位,贯彻“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回答】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6. 政府的职能有哪些定位?

政府职能定位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1.有效治理市场。在市场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有两个方面:纠正市场失灵和超越市场、引导市场。一般地讲,对于市场经济自身运用的相当完善的地方,政府无须干预。在这些方面,政府的职能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无事可做了。恰恰相反,政府的作用在市场条件下是相当重要的。首先,政府的作用是纠正市场的固有缺陷。市场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为了弥补市场的这些缺陷,政府就需要担负起相应的经济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经济的消极面。其次,政府的作用是超越市场、引导市场。政府干预市场不仅仅是为了纠正市场缺陷,更重要的是超越市场。超越市场就是要求政府能够站在市场之上,控制市场的总体运行,防止其自发发展造成的危害。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开支,提高效率。因此,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并且善于治理的政府。
2.正确干预市场。市场失灵的存在,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由,但政府干预应确定在什么样的规模和范围之内,却无法准确地作出回答。这是因为一个社会对于政府作用的“需求”程度是有弹性的。它不仅取决于市场一方的缺陷,而且取决于这个社会的政治结构、价值观、公众意识及各种利益集团的选择。这种政府职能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其在现实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政府干预形式,并在理论上成为现代政治经济学关注的一个焦点。
3.培育和完善市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具有培育和完善市场的职能。而政府培育和完善市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政府转变职能的过程。如果政府职能不转变,那么无论是市场主体,还是市场客体,都无法快速和健康地发展起来。所以,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发育的第一推动力。
政府培育和完善市场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应退出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经营领域,即放弃其经营职能;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社会职能,特别是社会保障职能。
在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方面,当前我国政府面临四个方面的协调问题:一是商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的协调。二是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协调。三是区域市场与全国市场的协调。四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协调。
4.转变政府职能。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利益和机遇,同时也可能带来冲击和风险。入世后中国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方面将面临新挑战,在收入分配、地区差距、劳动就业等方面也会出现一系列新问题。政府化解经济和社会矛盾、维护经济与社会稳定的作用与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在WTO背景下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一方面是现实权力的削弱,另一方面是服务功能的加强。所以,根据WTO对政府的要求,我国政府职能还需进一步调整和转变。为此,在明确政府作用的方向、重点和方式的基础上,我国应加快推进政府改革,以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7. 地方政府职能有哪些特点?

  地方政府职能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地方政府职能具有广泛性特点。
  由于城市公共事务复杂多样,分工细致,加之我国城市社会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尚在发育之中,所以,从邻里关系、社区卫生、居民福利、商业网点、公共设施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事务,都要纳入政府的管辖范围,从而使城市政府职能比其他地方政府职能更加广泛多样。
  第二、地方政府职能具有服务性特点。
  在乡村社会,农民是具有自主生活能力的人,农民的基本生活大都能够自给自足,农村的公共事务也大多是自助性的;而在城市社会则完全不同,市民的衣、食、住、行等,样样都离不开政府所提供的支持及援助,离不开政府或公营机构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服务职能体现了城市政府的本质,服务是城市政府的天职。
  第三、地方政府职能具有规范性特点。
  法治政府起源于近代以来的城市,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政府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就是法制化和科学化,而法制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城市政府的职能范围、权责关系和政府职能实现方式纳入法制的轨道,保证各种城市事务间的相互协调和整合,调整和发展各项政府职能,从而确保城市政府职能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第四、地方政府政府在其职能范围内享有较大的自治权,具有自主性特点。
  在现代社会,城市是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在国家行政体制中发挥着独到的作用,其职能的实现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城市社会自成一体,城市社会关系和城市事务也有其特殊性,无论从时间上、经济上,还是从效果上看,城市事务中的环境、能源、规划、建设、住宅、交通、福利、卫生、治安、消费等都自成体系,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适合由城市政府自主地实施管理。
  第五、地方政府职能的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特点。
  现代城市政府职能范围广、跨度大,城市公共事务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加之行政环境的剧烈变动和行政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至政府在管理这些公共事务、实现其各项职能时,不得不采用多种手段、途径和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保证城市政府的各项职能和管理决策得到顺利实施。
  广义的地方政府政职能包括国家在该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事务,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功能,在市政管理过程中体现为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决定的执行;而狭义的地方政府职能主要是制成市政府在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服务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和功能,同时也包括组织本辖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管理地方公共事务,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职能有哪些特点?

8. 现代政府职能如何定位

一、个人的讨论提纲 
1、确定题目: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的职能定位 
2、简单阐述现代城市管理的职能定位 
3、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二、联系实际的例子 
简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 
1、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价值定位 
城市管理的首要价值在于它是城市现代化的根本动力。通过管理,充分调动城市主体——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最活跃的人的因素和其他各种物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城市各个系统实施现代化的有效运行。城市管理的另一个价值在于它是城市这一庞大系统工程的必要条件和组织保障。 
2、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原则定位 
a、最大限度满足人民需要的原则 b、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 
c、追求综合效益的原则d、实行因市制宜的原则e、保护生态平衡,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原则 
3、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管理的方式定位 
a、管理职能的转换b、管理重点的转换c、管理行为的转换d、管理体制的转换 
三、小组讨论形成的提纲 
1、题目: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 
2、确定观点:城市管理的重大价值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国家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中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定位 
3、联系实际的例子:简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 
4、总结中国发展新阶段中的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的三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