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接班的他,为什么会被称为可能是中国最惨的富二代?

2024-05-10 13:58

1. 22岁接班的他,为什么会被称为可能是中国最惨的富二代?

2003年1月22日,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枪案——李海仓被人开枪射杀,而杀害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兄弟,随后,凶手也吞弹自杀,在事故发生后,连政府都出动了,联系了李海仓远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儿子李兆会,李兆会收到消息后也在第一时间回国。他的父亲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海鑫钢铁集团董事长,因为手中经营着海鑫钢铁,这个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以及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当时是闻喜县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是9000多人的工作,更承担着县政府的主要税收,突然失去了核心人物,整个企业无人掌管,于是李兆会放弃了在外国的事业,承担起了家里的责任,他说,"公司是父亲生前最大的遗嘱,我一定要将他越做越大,决不能败在我的手里。" 
李兆会曾经正在澳大利亚留学,读营销和企业管理。是被父亲安排的,从小李兆会不算聪明,总逃课,于是被父亲训斥,他和父亲争吵,认为父亲很少管自己,总之不算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可是在父亲去世后,经过并不容易的当选后,李兆会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改往日贪玩的习气,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想要担起这份重任,22岁,初出茅庐,没有任何工作经历,自然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但是李兆会在接下去的时间里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在接手集团的第一年,海鑫集团的发展不仅没有受阻,反而突飞猛进。在众人的帮助下,又碰上了有利的时机,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钢铁企业正遇上了发展的好时机,海鑫集团抓住了这个时机,将企业的产品推广到世界各地,将企业经营得风生水起。于是,短短的时间内,他成为了山西新一代的年少有为的首富,后来,又迎娶了影视明星车晓,可谓事业爱情双丰收。
但毕竟是22岁的小伙子,又没有任何工作经历,于是他将目光放在了资本市场上,不顾家业,刚开始也尝到了甜头,身价不断上涨,好景不长,随后的几次投资中,李兆会都是血本无归。祸不单行,李兆会的婚姻也出现了问题,仅仅维持了一年的婚姻也宣告结束,两年后,家里的海鑫集团也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炼铁炉停产等问题,很多员工也开始罢工,很多公司投资的项目没有盈利,面临着负债和亏损,但是李兆会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等到意识到的时候为时已晚。
在无人管理下的海鑫集团在李兆会上任十余年后便宣布破产,这也抹去了李兆会"最年轻的富二代"名号的光辉。海鑫集团宣布破产后,李兆会面临着巨额的债务,在山西省公布的失信人名单中也出现了李兆会的名字。不少人评价李兆会是道德有亏的"纨绔子弟",不仅将父亲的事业败光,也被曝光李兆会的生活非常奢侈,不务正业的他在接触炒股投资后,海鑫集团的倒闭似乎也成了定局。李兆会也从"最年轻的富二代"变成了"最惨的富二代",10余年就输光了曾经的百亿家产,身败名裂的李兆会也退出了大众的目光。

22岁接班的他,为什么会被称为可能是中国最惨的富二代?

2. 为什么外国的富二代们比起国内的富二代们来,能够成为较为优秀的人?

观念不一样,在外国人的观念里面: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你想用没关系找我要。但是等到你过了被抚养的年龄你就必须自己干。而且外国人没有什么带孩子的传统,孩子很小就会被送到幼儿园或者是学校,锻炼独立能力。而且许多商业巨头的子女从小就得到这些教育,并且有很强的自主性。就好比日本人,他们的家庭教育的确很好:你在外面的每一分钱都要记在账单上让财会部门的人核对这些钱该不该花,不该花的下月扣钱,该花的奖励,这也就养成了日本的富二代能够不花天酒地,家庭感强。
而在国人眼里一家就一个独苗,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轮番宠爱,从小就泡在蜜罐里。有吃有喝,要什么给什么,到最后没有独立判断力,没有独立性动力。这个无关教育程度,人们的价值观不一样。
而且,外国的商业巨头的江山都是自己打拼出来的,从不给孩子。在米国有一条法律,子女过继公司等财产理所当然,但是继承不动产和地产必须要缴纳高昂的手续费,不亚于自己买的钱。
所以说很多外国人富过了四五代都不曾没落的原因就在这,每一代人都是自己打江山,自己坐江山,品尝过竞争和胜利的滋味。

3. 中国的富二代如何才能接班?

传承与接班人:300万民企的现实焦虑
占中国民营企业90%的中国家族企业正面临这个问题。《2009胡润百富榜》统计,中国有825000个千万富豪,他们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接班”日程。
“黄埔富二代培育学院”的设想
“接班人”问题正搅得民营企业家思虑重重,比如林任福。
林任福是广东天润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其公司旗下的商业地产遍及广州、沈阳、湛江。产业蒸蒸日上的同时,林任福打算建“黄埔培育学院”的想法如影随形。他坦言,建“黄埔培育学院”就是希望对自己,以及其他企业家的子女接班进行“淬火”。
持有与林任福相同想法的还有陈光标。陈是江苏省第十届政协常委、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聊起“富二代”成长话题,陈光标表示出担忧。他说,自己去年曾经对200多位企业家的第二代进行了一个调查,发现至少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富二代”过着奢华、高消费的生活,他们依托上辈人的财力,仅仅满足于开好车、住豪宅、痴迷奢侈品的消费,与生俱来的富足,使他们不懂宽容和感恩。
陈光标透露,他同样有建立一座“中国黄埔富二代培育学院”的想法,专门对富二代进行品行和行为的纠正。因为“富二代”大多数将成为占中国民营企业90%的中国家族企业掌舵人,所以培训“富二代”,不仅是企业家自己的“家务事”,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在社会学者袁岳的眼里,中国的“富二代”们有五种表现:明显不成器,缺乏危机感与对压力的心理反应机制;缺乏对父辈事业所在社会环境的认知;具有在优越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消费能力,极端缺乏对自我、社会关系与团队的管理期待与能力;缺乏自我节制与妥协能力,个性比较张扬;物质至上思想突出,极度缺少公德修养与道义感召力。
中国到底有多少“富二代”?据《2009胡润百富榜》统计,全国有825000个千万富豪,光北京就有14.3万名千万富豪,由此可见,“富二代”的人数的确不少。
无论是“林任福”的计划,还是陈光标的担忧,都直面一个现实问题: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对许多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已经显得十分急迫的问题。
长江商学院组织的一次调研发现,第一代的创业家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所掌管的企业多数有30年的历史。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历史比较长的民营企业,都进入到逐渐需要交班的时候,可能5年、最多10年都要交班。
“拥有好的教育背景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有教育背景和能马上管好一个企业,这个区别还是很大的”,长江商学院教授腾斌圣认为,一个真正的人才是要在社会上培养的,不是在家族企业的小环境中培养的,但是现在多数都是选择后者,如企业内轮岗。很少见到富二代能在领先公司有足够的经验,比如跨国公司、咨询公司,这些几乎没有。在小环境中培养,不可能吸收更加优秀的企业的有益营养。
这和国外的家族企业有巨大的差距。国外家族企业的孩子前10年、20年,先在外面的优秀企业做,成功做到高管,不仅是对自己的证明,而且是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得到历练、成长,价值很大,然后再回到家族企业来做,就得心应手,这样的锻炼是不一样的。不是说家族内的锻炼就不算锻炼,这是两种锻炼。
丰田章男毕业于庆应大学。同样,和大多数日本家族企业的传人一样,章男也是大学毕业后没有立即进入自己家的企业,而是在外面漂了几年。27岁回到丰田公司以前,他一直在一家美国投资企业工作。从1984年进入丰田,到2000年开始任董事,16年内,丰田章男从零开始,做过生产管理,推销过汽车。在熟悉了丰田国内业务后,丰田章男去美国工作数年,2000年当董事,2002年晋升为常务董事,一年后再升为专务董事,2005年未满50岁,已经成为丰田副总裁。
接班需要前瞻性长远规划
丰田家族传承企业的做法,是国外很多家族企业当家人一上台就会开始着手培养下一代的继承计划的案例之一。
企业接班人的传承不仅仅是位子的传递问题,也是企业文化及管理模式的传递。因此,接班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如,欧洲很多家族企业有家族宪法,用家族宪法管理企业,还有家庭委员会、家族议会,他们来选出人选组成董事会。
国外通过一两百年甚至几百年历史的积淀,已经有一个真正的系统存在,而中国家族企业正在用三十年的时间经历着西方家族企业的百年历程,显然,在很多制度安排上,还没有准备好。
国内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国内著名软件杀毒公司——— 江民公司创始人王江民因病于年初逝世,引发业界对江民公司的担忧。有网友评价说,王江民走后,江民公司的下一个掌舵人是否会坚持王江民的发展思路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问号。在安全软件市场近年来风生水起的现状下,任何一位王江民的继任者估计都不大可能像王江民那样任凭江湖的风吹雨打,更何况职业经理人的介入管理会让企业的发展更加倾向于市场的主流思维。
像江民这样的家族企业在IT界不少,在民营企业也很多,而现在对不少富有家族企业来说,必须直面一句反复被提及的财富魔咒———“富不过三代”的挑战。
“如果不去系统地有计划地安排“接班”这件事情,而是像以前封建社会这种皇权交接等待最后一刻才揭晓的话,一定会出现悲剧性的结果。所以必须要用具前瞻性的眼光去考虑这个问题。”腾斌圣表示。

中国的富二代如何才能接班?

4. 传承的烦恼:中国的富二代如何才能接班?


5. 做实业的海归富二代

 10年前,从新加坡的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姚道锡一回国就被父亲拉进工厂,几年后,父亲宣布退居二线。
     
   身兼新远辉化纤纺织 科技 有限公司、远辉线带织染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道锡陷到实业的“坑”里,一晃十年。
     
   这十年真的很苦,几乎是睁开眼睛就在工作,身边的企业二代一个个挣扎着”爬上岸“,他一边羡慕地看着,一边继续泡在“苦海”里。
     
   为什么能坚持十年?他的回答是:因为脱不了手!父辈创下这些实业得有人守着;工厂那么多号员工,人人要生活要养家,不能说散就散;更重要的是,在国外生活过的他,心中藏着一个“实业兴国”的梦想。
     
       
    机器缝里抠利润,富二代做不到啊 
     
   ——非要7块5吗?7块4拿不到吗?
   ——真拿不到?7块4毛五呢?
   ——还不行?你看看,可以的话,我马上要一车。
   ——真的不行?那再等等吧。
     
   这不是大妈在菜市场讲价,是一个富二代要进材料的讲价翻车现场,这样的失败,姚道锡每天都要经历很多次,都是几毛几分地讲,就是通过这种不厌其烦的追踪,在材料价格低点进货,抠出点利润。
     
   很多时候,一车几十吨的材料,讲了几天价,省下不到100块。
     
   回想十年前,他在新加坡留学时,读书、旅行、消费,常常动辄几千上万的消费。
     
   这比较之下,更觉实业太难了。
     
        
   然而,实业就是这样,每一分钱都是抠出来的,他是如此,父辈更是如此。
     
   2010年回国,在工厂做了半年杂工后,他父亲----远辉董事长姚志远便让他接手一个车间,独立管理。
     
   车间做染色纱,团队没有核心骨干,技术力量不够,想要赚钱,管理者就得盯住每一个流程,要保证产品品质,保证材料不浪费,保证生产效率,可以说每一分都要从机器缝里抠出来。
     
   ”我做了三四年,把那个车间做倒了。“姚道锡说起那个项目,哈哈大笑。他接管后,车间生产效率降低,次品率上升,订单和利润都在下降。他向父亲提出关掉那个车间,给出的理由是:染色纱是老产品,市场需求不断下降,当下订单都是小额的,但产品对于技术、人工、操作经验要求都很高,各种限制决定了这种产品没办法做大,利润也会不断减少。
     
   父亲没有反对,只是问他,关掉这个车间,他要做什么。姚道锡说,要转型,做新产品,开发原色丝、复合丝、新型环保面料。姚志远听了,决定把工厂运营及新项目交给儿子,自己退居二线。正是有了父亲的敢于放手,才有了目前远辉从原料生产-织造-染整-成品面料完整产业链的局势。
    
     敢于砸钱 做有竞争力的实业  
    
   2015年接手远辉,2017年成立新远辉,姚道锡逐步把两个工厂业务明确区分,染整等后加工业务放在远辉,新远辉更多地承担了加弹涤纶丝、复合丝、高档织物织带生产、新面料开发等业务,两个工厂形成上下游关系,业务上做到相互补充。
     
   他不再像老一辈那样做生产,客户下什么单就生产什么。他接单生产是有选择的,要优质客户,能合作又能相互促进成长的。除此之外,他还下大力气做研发,根据市场最新流行趋势,研发最新原材料。
     
        
   姚道锡很清楚环保在未来实业中的地位,他把环保定为产品研发的大方向。新远辉生产的一款面料,是利用塑料瓶、废旧衣服等再生原料制作的,这款面料是新远辉目前主推的产品。
     
   这款面料的基础功能和传统面料差不多,从消费者感受来说,区别并不大,但对厂家来说,环保面料的成本要高出很多。这么”亏本“的事,姚道锡不仅做了,还划为未来要主做的事。
     
   实业的钱这么难赚,姚道锡为什么还敢于为环保大砸钱。他说, 科技 和环保就是企业的未来,未来的企业不仅要生产产品,而且要环保地生产,要生产环保的产品,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尽管是在赔钱阶段,但姚道锡对环保产品的未来自信满满,他认为,现在推广环保产品,可以呼唤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则以企业的力量推动行业把这块蛋糕做大,只要整个市场需求大了,再随着工艺的成熟,环保面料的成本就会大大下降,到时环保产品就是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
    
    添砖民族制造 做受人尊重的实业 
     
   做实业的十年,姚道锡最大的感受就是:年年难过年年过,今年熬过去了,明年还是难过。
     
    “每年一开春,我就跟自己说,今年做不好,你就要破产了。”姚道锡说,这些年来,他养成很深的危机感,不断在心里告诫自己,不努力离破产会很近。
     
        
   很累的时候也有过逃避的想法,但始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做实业确实是赚辛苦钱,但这是一条正道。”他说,他不做实业,生活也不会很差,但不敢放弃,因为企业要传承,员工要生活,更重要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更需要大家去添砖加瓦。
     
   ”我在新加坡留学的时候,华为还没现在这么出名,我都没听说过。“姚道锡说,那时候在国外,周围的人推崇的都是德国制造,日本制造,外国人对中国制造的认可度不高。
     
     
      
   “出过国的人会更爱国。”姚道锡深刻明白,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走出去才能让别人看得起。实业能兴国,这也正是姚道锡卯足劲坚守实业的最深沉的情怀。

做实业的海归富二代

6. 穷二代富二代的介绍

本书不仅展现了“穷二代”——钱图最初的辛酸生活、与“富二代”——任远的真挚友谊,更展现了钱图在任远的帮助下,不断改变,并最终跻身城市中产阶级的过程;不仅给予广大“穷二代”思想和行为上的参照和指导,也让大家对“富二代”在父辈的影响下所具有的卓越领导力、号召力,与生俱来的生意头脑、理财思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为广大的“年轻中产者”、“城市平民”树立一个可供参考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