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气质》有感

2024-05-03 22:46

1. 阅读《气质》有感

《气质》这本书是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奥里森•斯威特•马登的著作。马登从人类个性中的25个基本方面入手,深刻剖析了人性、人格、成功三者之间的关系,又通过生动的事例告诉读者,如何成为一个拥有优秀气质的人,并教你挖掘出自己生命中独特、美好的一面。在人身上,有种东西超越外表,是照相机无法捕捉到的,只能靠人与人之间的感觉传递。这种每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生命力量,就是“气质”,它微妙如同空气,虽然无形,却真实存在,每个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保持好的气质重点可以从如下培养:
  
 一:保持健康的事情,分别为:
  
  
 第一:保持心情的愉悦。
  
 第二:饮食规律,少吃快餐,细嚼慢咽。
  
 第三: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
  
 第四:保持良好的睡眠
  
 二:​要在年轻时找到真正的自我,要确定你的发现是正确的。
  
  
 ​第一:通过教育与学习。如果你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里自学。可以肯定的是,教育是通往自我发现之旅的必经之路。
  
 第二:通过阅读。一本励志的、催人向上的、给人以鼓励的书籍是自我发现的另一个有效手段。阅读世界名著,如《圣经》、莎士比亚巨著、名人传记,以及那些伟大的发明家、文学家、科学家的生平故事,感受他们高贵的灵魂,都有助于人们不断发现新的自我。
  
 第三:听伟人们的演讲。或者将那些征服者、胜利者、成功者的照片挂在自己家的墙上,并在旁边附上激励人的座右铭,以后每次看到都会起到自我警醒、自我发现的目的。
  
 第四:利用环境来发现自我。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必须要将自己置于一个有利于孕育理想的环境之中,这种环境会不断督促并激发我们的潜在能力。
  
 三、谈吐高雅是一门艺术
  
  
 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推动人的事业和社交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谈话艺术能帮助你叩开人们的心扉,软化人们的意志,让你在各种场合中都成为人们感兴趣的对象,让你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为你带来客户,拥有固定的合作伙伴。
  
 ​快速充实自己的思想呢:美国诗人朗费罗曾提出:“每天看一些好图片,听一曲优美的音乐,或读一首名诗。每天抽出半小时或一小时读书,就这样坚持一年,你会发现你的脑海里时刻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平时的积累已经成为一笔宝藏,就连你自己都会大吃一惊。”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通过艺术和书籍的熏陶,来充实我们的思想。
  
 ​避免的谈话内容
  
 第一:在谈话中,尽量避免谈论自己,也不要谈论自己的职业和社交圈。
  
 第二:不要随便谈论自己痛苦哀伤,能少说尽量少说,没人会对你的痛苦感兴趣,人们只会对你频繁的抱怨感到不耐烦。
  
 第三:尽量避免谈论的话题是家庭琐事,以及和佣人之间的关系。
  
 第四:不要在公共社交场合谈论严肃的宗教话题。
  
 第五:在谈话中,不要有太强的“自我意识”,所谓的自我意识,就是处处彰显自己,一味的炫耀、谬托知己、夸夸其谈最另人反感。
  
 除了会聊天之外,聆听也是一门深奥的艺术。最能够取悦他人的事情莫过于让他知道你在很认真、很有兴致地听他说。而做一名好的聆听者的重要性仅次于成为一名好的谈话艺术家。所以在学会谈话的艺术同时,也要学会倾听。
  
 ​亨利•德拉蒙德说:“耐心、和善、慷慨、谦逊、礼貌、不自私、脾气好、淳朴、真诚——这些品质都是人类至上的礼物,是一个完美的人所必备的要素。”所以,想要成为一个被人喜欢的人,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就朝着这些美好的品德去努力!

阅读《气质》有感

2. 《气质论》读后感600字

《气质论》读后感
    
            初闻《气质论》,以为这是一本讲述人的“性格、修为”的书。再读《气质论》,才发觉并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这是一本理论性很强,但是又包含了实验与调查实践的研究性书籍。
             本书作者斯泰拉·切斯与亚历山大·托马斯做了一项开创性的“纽约纵向研究”,旨在对气质概念进行系统性的调查研究。这项研究发现,婴儿、儿童、青少年与成人的气质特征对应着独特的个人行为特征。这项发现已经被广为接受,被视为行为表现心理机制的基础。
            本书带领读者从概念,包括气质的定义及支持并扩展这项定义的研究入手,逐步深入到对气质及其对于各类相关实践与特殊群体影响的具体探索之中。
             本书各章涵盖了了解气质的临床访谈和拟合优度在气质上的概念,还有父母指引,父母与儿童教育,学生行为表现,儿科实践,护理实践,儿童、青少年与成人心理治疗,生理学研究,文化影响,以及其他一些内容。本书结尾对成长心理学将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非常有启发意义的展望。
           初读这本书有一种云里雾里的迷茫感,听线上书吧姚老师的分享又渐渐清晰。印象最深的是对“拟合优度”概念的讲解。姚老师通过两个生动形象的现实中发生的实例,对拟合度优和拟合度差分别做了说明介绍。
            通过这部分内容,唤起了我的思考。当面对“随和型、棘手型、慢热型”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时,我们不应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儿童必须怎样,儿童有儿童独特的、很难改变的气质。如果我们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给他提供一种适合其成长的环境,让其拟合度是优,渐渐的等孩子长大了,再去告诉孩子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当孩子能意识到的时候,他是会试着改变自己,从来变的更优秀的。
             生活中孩子不可能完全一样,一定是千差万别的,但是,我们最好提供一种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达到“拟合优度”,这样是非常利于孩子发展的。而且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这些特有的不同的独特性有目的地进行因材施教。
            此外,面对“棘手儿童”我们不能太过着急,要从心理上接受孩子的各种表现,并能够理解他,然后对她进行适当的说教,我们要做到“温柔又坚持”,温柔地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帮他变的更优秀,又要坚持拒绝其各种不合理的要求。
           当然,这本书让我学到的不仅仅这些,更重要的是点燃了我的“研究”思维,让我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让我对不同孩子的不同表现,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让我对以后的教育教学有了更为理性的思考。
    分享:

3. 《气质论》读后感800字

《气质论》读后感
    
      《气质论》中的桑德拉天生不容易照顾,入园,入一年级,入初中,反应都很激烈,幸亏桑德拉的父亲是位发展心理学家,判定桑德拉属于“棘手型气质”,然后应付自如。
      桑达拉的父亲还知道自己这种“棘手型气质”孩子在高兴时很热忱,充满了活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松紧结合,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有时灵活宽松,有时又非常坚定。
      我觉得桑德拉的父亲不仅是心理学家,简直就是位教育专家。
      而我们的身边,也不缺乏像桑德拉这样的孩子,可是,家长碰到这种孩子,大部分都束手无策,稍有不慎,有可能会毁了孩子,而我在这届的一年级,就遇到和桑德拉非常相似的孩子,他就是我班的“韩国花美男”。
      2014级,当时我看韩剧正热,遇到一个像韩剧的花美男,小脸不大不小,非常标致,就是拒绝入学,每次家长送到班级,各种劝说哄他,可是家长前脚还没离开,孩子就追出去了,恨不能抱大腿地跟着家长回去的样子,有一次,我实在忍无可忍,在孩子和家长“生死离别”之时,我一把握住了花美男,俺地个天哪,如果我知道我差点让他讹死了,就不会仗义伸手。
      我拉着花美男的小手边哄边围着学校溜了一圈,还不行,我牵着他的小手手看老师正在进行的乒乓球双打,当时的打球的体育老师询问完情况之后纷纷献计献策,要让校长开除花美男,我一听,赶紧抓住时机把花美男领回了教室,借机让他表现乖一点儿,要不真开除了。
      经过这一次之后,好像花美男好多了,当然,陆续也有过一两次不上学的情况,但都是很轻的情绪。
      后来,花美男乖了,但让人受不了的时候又来了,就是:酸。
      我忽悠着孩子写字,学生都上套了,积极比赛好好写字,看谁写得好,但最关键的时候,花美男就会泼冷水,人家不但不写,我点他的名字的时候,他总是不紧不慢地撒娇一样地说:“我没有铅笔。”那语气之娇娇,那神态,简直是像喝了五瓶子醋那么酸歪,让听者直接吐的节奏。
      于是,我直接拆穿他:“上幼儿园去,叫阿姨抱抱。”然后再学说一遍他的话,比他还会酸,观众都笑得肚子疼,他直接无语,但仍然是死性不改。
      不知什么时候,现在五年级了,花美男变成了正常人,作业完成,上课认真多了,各方面都很好。
      如果没遇见《气质论》,我还不知道我曾经遇到的这种孩子是“棘手型气质”,并且自己就这样无形地给化解了,如果早遇到这本书呢,可能处理起来就更轻松了。
      真是相见恨晚,并且这次是还没见上。
      上个月买了三本书,结果感觉收获不大,于是这个月既忙得喘不过气来,又懒得买,在交读后感的时候搜了一下,试读了促卖的第十一章,才发现本书不错,于是一口气买了四本书,就是为了省运费而凑书,结果凑着凑着,书多了,可是先前选定的书又舍不得了,就花了129块几,我对自己也无语了。

《气质论》读后感800字

4. 《气质论》读后感600字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气质论》读后感6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闻《气质论》,以为这是一本讲述人的“性格、修为”的书。再读《气质论》,才发觉并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这是一本理论性很强,但是又包含了实验与调查实践的研究性书籍。
  
   本书作者斯泰拉·切斯与亚历山大·托马斯做了一项开创性的“纽约纵向研究”,旨在对气质概念进行系统性的调查研究。这项研究发现,婴儿、儿童、青少年与成人的气质特征对应着独特的个人行为特征。这项发现已经被广为接受,被视为行为表现心理机制的基础。
  
   本书带领读者从概念,包括气质的定义及支持并扩展这项定义的研究入手,逐步深入到对气质及其对于各类相关实践与特殊群体影响的具体探索之中。
  
   本书各章涵盖了了解气质的临床访谈和拟合优度在气质上的概念,还有父母指引,父母与儿童教育,学生行为表现,儿科实践,护理实践,儿童、青少年与成人心理治疗,生理学研究,文化影响,以及其他一些内容。本书结尾对成长心理学将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非常有启发意义的展望。
  
   初读这本书有一种云里雾里的迷茫感,听线上书吧姚老师的分享又渐渐清晰。印象最深的是对“拟合优度”概念的讲解。姚老师通过两个生动形象的现实中发生的实例,对拟合度优和拟合度差分别做了说明介绍。
  
   通过这部分内容,唤起了我的思考。当面对“随和型、棘手型、慢热型”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时,我们不应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儿童必须怎样,儿童有儿童独特的、很难改变的气质。如果我们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给他提供一种适合其成长的环境,让其拟合度是优,渐渐的`等孩子长大了,再去告诉孩子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当孩子能意识到的时候,他是会试着改变自己,从来变的更优秀的。
  
   生活中孩子不可能完全一样,一定是千差万别的,但是,我们最好提供一种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达到“拟合优度”,这样是非常利于孩子发展的。而且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这些特有的不同的独特性有目的地进行因材施教。
  
   此外,面对“棘手儿童”我们不能太过着急,要从心理上接受孩子的各种表现,并能够理解他,然后对她进行适当的说教,我们要做到“温柔又坚持”,温柔地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帮他变的更优秀,又要坚持拒绝其各种不合理的要求。
  
   当然,这本书让我学到的不仅仅这些,更重要的是点燃了我的“研究”思维,让我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让我对不同孩子的不同表现,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让我对以后的教育教学有了更为理性的思考。

5. 求一篇中国人气质读后感

对于中国人讲,面子是个问题;而对于将面子赋予“伪善”内涵的中国人,面子更是大问题。 敬酒不喝没面子、招呼不应没面子、口出不善没面子、当众扫兴没面子;孩子成绩差、老婆不漂亮、手头紧巴巴、工作一般般也是没面子;当然有面子的时候也比较多,当官只上不下、领导邀请吃喝、开会排正中、走路被簇拥,很有面子;姑娘出嫁坐大奔、工厂整垮了不叫倒闭叫重组、工人失业了不叫失业叫下岗,如此处心积虑,可见中国人将面子摆在了何等重要的位置。 美国人史密斯写过《中国人气质》。他说,“在中国,面子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集合名词,其中包含的意义,比我们所能描述或所能领悟的含义要多得多”。 但事情往往又令人费解。 此次托公司之福,漫行丽江大理,在玉龙雪山的索道旁,我却再次领教了游客的生猛和国人的悲哀。 大家依次排队,突然从门口冲进几位60-70岁的太婆,也许嫌多走几步路麻烦,或觉得自己身板还可以,几位抓住齐腰高的铁栏杆,双脚往上一缩,身子朝上一跃,齐刷刷地翻了过来,身手甚是了得……现场游客一片唏嘘! 游大理蝴蝶泉,天下大雨,一位带孩子的女同事,好大工夫才挤了上去,正摆姿势时,一中年夫妻斜刺里跳出来,不顾淋雨哭闹着的孩子,举相机就照,一下惹得大家群起而攻之,幸好老家伙跑得快。 上前年去三亚,在天涯海角几块比人高不了多少的“巨石”旁,人满为患,留影的人潮象抢打折商品,里三层外三层,看到这景象,啥子好心情都没有了。 读大学时,好不容易凑了钱去登峨眉山,为避人多,找了一青山翠竹小道,自鸣得意时,发现这里大到碗口粗、小到拇指细的竹子身上,全是“某某到此一游”、“我爱某某”、“百年好合”的刀刻,只要够得着,竹身完全是一片班驳。 我敢说,全世界精神文明建设没有比中国开展得更深的,宣传队伍规模也没有比中国更大的,人生观、世界观改造工程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甚至党员有党纪党章,市民有文明公约,农民有乡规条例,数以万计的新闻媒体,每天都在宣传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可多年来,包括我们自己,连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甚至随地便溺的老德行都改不了,更不要说自觉排队和谦虚礼让了。 某批中国人在参观法国卢浮宫时,非要抱着一座价值连城的雕塑照相,还有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奔驰汽车博物馆,一位同胞毫不客气,见到一辆高级奔驰,拉开车门一屁股就坐上去,摆姿势拍照。结果是大家受连累,整个团全被轰了出来。 有时也在感慨,一个自称的“礼仪之邦”,很多人其实没多少礼仪;一个标榜“文明古国”的国度,文明之火也燃得不是太旺;一个最好“面子”的民族,许多时候言谈举止根本没面子可言。 突然想起毛主席生前的教导: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 是不是在出团前先办个学习班?把吐痰问题、吵闹问题、随地大小便问题、不走人行道的问题、喝宾馆可乐不结账的问题、对珍贵展品动手动脚的问题等,先由导游耳提面命一番,大家表表决心,喊喊口号,写个保证书什么的再走。 办法虽说陈旧了点儿,但兴许还能管点儿用,总比人家捂着嘴笑我们是野蛮人、下等人好得多。 凡此诸多不文明行为,让人怎么想怎么不舒服。我想,虽然大家腰包鼓了,但却没赢得别人的尊重,也没换回多少尊严,这真是莫大悲哀。 鲁迅先生详细分析了“面子”一词的由来,他说,面子一词以表面的掩饰为主,其中包含着伪善的意思,因而可以说,面子的重要内涵就是一个人的伪善。 话题显得有点重,但此言确是一针见血!我们说,面子是什么东西?一张皮而已,至于什么皮质,因人而异。其不同于脸,不要面子可以理解,但说某人不要脸就麻烦大了。当然,如果一定要去做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情,那是个人的喜好,与大家无关。 繁忙岁月,几曾欢笑?让我们把月子过成日子,日子过成段子,在段子中笑一笑,乐一乐,何尝不可呢,但最好是不带色儿的。还有,既然大自然创造了山川、鲜花和蝴蝶,为什么我们要拒绝蝶追花舞呢?生活水平提高了,腰包鼓起来了,名山大川尽管去,在个人素养上,稍注意点就行,深究起来,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

求一篇中国人气质读后感

6. 《气质论》读后感700字

《气质论》读后感
    
           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孩子,他们有的对新环境的适应很费劲,难以接受新的事物,在融入集体方面有着很大的困难;有的对一些刺激性事情的反应很大,若是难以接受这类事物的变化,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来,不只是无休无止的哭闹,甚至对别人的安慰和劝解都打心底抵触;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合理的作息时间,本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到他们这儿就非常随性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生活使他们乐在其中……这些都让我们很是头疼。
    
           最近读了这本《气质论》,从中了解到一些非常有用的知识。《气质论》这本书介绍了九种气质类别:1.活跃水平;2.节奏性(规律性);3.趋避性(接触或排斥);4.适应性;5.反应阈;6.反应强度。7.情绪质量;8.注意力分散度;9.专注度与耐力。每个孩子也有不同的气质特点,这些概念的提出对研究每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对有着不同气质的孩子,我们应该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使他们获得成长。
    
           原本平时内向腼腆的小薛,自从写日记以来,也在自己的日记中展现了一番“真性情”:“吃吃吃,胖子的命根;跑跑跑,减肥的法宝!”竟然在日记中称自己“胖子”,看来他还有原本很难被发现的幽默乐观啊,这一句减肥口号真是让他在我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又饱满了好几分。不善于说话,却可以用书面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成长得倒是挺快的。
    
           小怡,一个不是很爱说话的女孩子,对学习也不是很上心,经常性地不写作业更是让人头疼不已。看似因为懒惰,实则或许又不是这样,毕竟那一次,她主动帮助值日生扫了地,还会用小扇子帮人扇风。若是懒惰,不该有这些举动才对。若是以后能将生活中的这份热心肠、这种勤快劲儿扩展到学习上,想必会更让人欣慰。
    
           小周,一个教室里过于活蹦乱跳的孩子,一个常常出现在我笔端的名字,依稀记得那时候他调皮捣蛋的模样,总是嬉皮笑脸的面容,着实是让我相当头疼的存在,那是一段时而哭笑不得的曾经。偶然间,我发现他很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在写作文一方面。偶然的偶然,学校有那么一场作文大赛,我推荐了他参加。发生了后来的一些故事,他凭着“周选人”的名字,成了班里小有名气的人物。再后来,他成了语文课代表,虽然脸上依然时常挂着那“不羁”的笑,但一步一步,坚定不移,看到的是他踏实的脚印。
    
           再忆起那把小洁递来的小红伞,让我不再为寒冷无情的雨滴而心烦,相反的,雨天倒是让我有了一丝丝期盼。每当下雨时,若是我带着雨伞,一定会找寻队伍中没有带伞的孩子,为他遮蔽一路风雨。我也把小洁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渐渐的,他们也会将手中的伞儿主动伸向没有带伞的孩子。这一把把小小的雨伞,遮挡的是风雨,增进的不是彼此的感情吗?
    
           …………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如何让自身的气质散发出沁人的芳香来,这才是我们该思索探究的。

7. 气质论读后感600字

《气质论》读后感
    
    《气质论》中的桑德拉天生气质与众不同,是属于“棘手型气质”,她不容易照顾,入园,入一年级,入初中,反应都很激烈,幸亏桑德拉的父亲是以为优秀的心理学家,深知孩子的心理状态,也明白特殊的孩子应当怎么对待,深知还能在需要的时候指导孩子的老师,给予帮助。 桑达拉的父亲还知道自己这种“棘手型气质”孩子在高兴时很热忱,充满了活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松紧结合,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有时灵活宽松,有时又非常坚持。
    而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像桑德拉这样的孩子,可是,家长碰到这种孩子,大部分都束手无策,他们作为家长,却十分无奈。我作为老师经常听到的话就是:老师,我们家的孩子我的话一句都听不进去,脾气大得很,你帮我说说他吧。这样的家长面对孩子时候的退缩,稍有不慎,有可能会毁了孩子。
    我所带的班级里有一个小姑娘,在班级里几乎不怎么和别人家交流,动辄就说大家都不喜欢她,不想活在这个世界上,稍微批评一下,立即哭得不成人样,就这样一个看似内向脆弱的孩子。有一天,她的水杯被人摔了,她哭了一下午,怎么劝也没有用,同学答应给她买个新的一样的,也要哭,总之仿佛为了哭而哭,放学哭出校门,见到她的奶奶,把书包往地上一扔,哭得更加响亮了,一边哭一边打她奶奶,还说要去死。她奶奶一再做各种保证,保证买鸡腿,保证今天给看电视,保证今天去买裙子,保证买个更好的杯子。然后无奈离去。女孩子是一路哭回去的,而她奶奶就一路揽着她。
    还有一次,这个孩子因为别人在聊天的时候看了她一眼,她觉得对方对她不怀好意,于是回家对家人说自己要去死,在学校活不下去了,大家都敌视她,在家里闹着要自杀。她的奶奶立即给我打电话,说让我安慰她,家里人的话她不听。于是我经过了解各种情况,明白了这个孩子的敏感所在。她经常会把内心的想法放大,而且热衷于把自己当成受害者。而她的父母对她的内心从不深究,遇到情况也只是训斥两句便不再有交流。这样反而让她更加受伤,“受害者”的形象更加严重了。长此以往就完成了她这样的性格气质。
    我仅仅几句话就知道这个孩子只是因为需要用这样的行为去凸显自己而已,她在学校里是一个内向不起眼的存在,自己又不敢表现自己,但是又想要表现,于是就开始另辟蹊径,动辄要死要活,这样,就能够在班里和家里都得到些许关注。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且由于社会整体育儿方式趋向的问题,很多这样的孩子并不能得到家长充分的关注与帮助,反而很多家长会把他们看做是累赘和麻烦。

气质论读后感600字

8. 《气场》读后感

最近阅读了《气场》这本书,从中学习到了不少东西,也很受启发。它让我想起了一本名叫《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它是通过一则看似简单的寓言故事,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但又简单的人生哲理——理念的更新是解决一切困惑的起点。你的“改变”将决定你的未来!一切取决于你的心态。

  本书的作者皮克·菲尔是美国的一位心灵励志大师,被人亲切的称为菲尔博士。他倡议并主持推广的魅力训练课程已经使无数人从中受益,人们甚至把这一现象称之为:“由1个人1本书1项运动改变全球1600万人命运的超级蝴蝶效益。
这本书不是高谈阔论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细微生动的故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它涵盖的不仅仅是一些大的人生方面的东西,更可贵的是它还探讨了一些具体到家庭、教育、与人交往等方面的事情,可以说为我们开启的不是一扇门,而是一扇扇门。想找到自己的人,停一停,好好看一看,最后想一想,你会有不错的收获。

   从拉丁语到德语的aura、马克思的aureole,到印度的prana和犹太人的nefish,再到中国哲学中的“气”,无不向人们讲述着“气场”的悠远历史。乍一看来似乎很神秘,然而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气场。作者菲尔博士认为“强大的气场是一个人的存在感和吸引力之所在,是他身上无与伦比的光环。”气场其实并不神秘, 我理解它是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感知,是一个人在人群中的魅力、吸引力、号召力、领导力、影响力、凝聚力、征服力。气场是每个人都有的光环,只是大小和强度不一样。气场强就人气儿旺,气场是一个人独一无二的精神名片。
  菲尔博士在书中除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气场之外,关键是告诉我们怎样聚敛自己良好的气场。他认为“一个人的信念、能量是可以改变气场的”,通过分析气场的重要性、平庸者之所以平庸的原因平庸者没有“像渴望空气一样渴望成功”的激情,增强自己的主角意识,提升自己的意志力以及通过微笑聚敛人气提升自信心,从而使自己有一个“大心脏”,进而达到拥有非同寻常的气场,使自己变得气宇轩昂,非同凡响,从而打通自己的人脉。在此过程中,菲尔博士没有刻板的说教,而是通过如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等案例来让我们意识到气场的形成过程简单而平常,甚至生活中的色调、香料都能成为你形成气场的元素。

    当然,看完本书不等于你就能拥有迷人、令人羡慕的“气场”, 改变气场并非仅靠意念就可以一蹴而就的简单事,而是需要时间、经历去历练,去提升的,只要能真正用心去实践并持之以恒的人,最后才能拥有它,掌控它。我认为,塑造气场的根本,还是在于塑造自己的内心,要从每件事物中发现美好的一面。因为,改变自我最重要的是塑造内心,而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很重要。每件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此时要看你怎么选,你选择坏的一面,加重自我惩罚,选好的一面,你将会弥补损失,事态也会向好的一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