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成功案例分享(3)

2024-05-07 10:41

1. 7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成功案例分享(3)

7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成功案例分享
                   
 
   
      马云勇猛的性格从小就已显端倪。童年恰逢文革,由于爷爷曾当过保长而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他在学校一直被同学认为是坏家庭出身。在受到侮辱时,跟姐弟们的默不做声不同,马云一定会回击,因而成了小学和中学老师眼里打架最多的学生。后来,马云还练过8年散打,并坚持打太极拳,喜欢武侠小说的习惯也因此养成。
   
      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学校当英语老师,马云也一直尝试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他每天骑车40分钟去西湖边上的香格里拉酒店,做国外游客的导游,练习英语。后来,马云碰到了一个澳大利亚的游客,还邀请他去澳大利亚度假。这次出国彻底改变了马云的思维,“我意识到世界和我之前被教导的差异巨大,我不再跟随别人的意见,发展出了自己的思考方式。”
   
      后来,马云辞职后换了几份工作,包括做过一个新开张的肯德基店的店长助理。1995年他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因为帮助杭州市政府和美国一家公司谈合作,马云在去美国时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1995年4月,马云垫付7,000元,联合家人亲朋凑了2万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并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
   
      那时的马云与其说是总经理,不如说是个推销员。一位曾在大排档里见过马云的老乡这样描述他:喝得微醺、手舞足蹈,跟一大帮人神侃瞎聊。那时大家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很多人将马云视为到处推销中国黄页的“骗子”,而他还是一遍遍地“对牛弹琴”。到了1997年年底,网站的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元!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升温,中国黄页在一夜之间冒出许多竞争者,当时最强大的当属本地的杭州电信。实力悬殊的竞争使得马云最终向对方出让了70%的股份,但双方合作并不愉快――失去决策权的马云完全施展不开手脚。
   
      1997年,当时的外经贸部向马云伸出了橄榄枝,他将自己所持的中国黄页剩余股份贱卖,带着几个创业伙伴远走北京,继续开发网上贸易站点。在租来的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埋头苦干15个月后,不仅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而且将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
   
      然而,外经贸部此前对马云团队许诺的股份因种种原因迟迟没有落实。他决定再度重新创业。1999年2月,在杭州湖畔花园的马云家中,以50万元起步的阿里巴巴诞生了,打造出惊人财富的18人创业团队也合作至今。
   
      美国东部时间9月19日上午9点30分,北京时间的晚间,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BABA ,223岁的纽交所迎来了史上最大的一单IPO——阿里巴巴IPO。马云以288亿美元跻身中国新首富。    ;

7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成功案例分享(3)

2. 白手起家的创业成功案例

 白手起家的创业成功案例
                      创业征途上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坚持到最后,成为真正的人生大赢家,下面是我整理推荐的白手起家的创业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白手起家的创业成功案例1     一、丁磊:免费邮件的奇迹 
    年龄:38岁
    创业时间:1997年创立网易
     第一桶金:电子邮件系统 
    动作可以慢,但战略一定要正确,看准了再跟上去。
    163.net是丁磊在网易创办之前申请的域名。1997年5月,丁磊决定创办网易。网易从丁磊创办起,没有向银行或朋友借一分钱,所有的创业基金都是他当年写软件时慢慢积攒下来的。走这样一条路,丁磊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困难。
    丁磊的第一桶金是和陈磊华一起赚到的。1997年,两人相识于网易BBS,陈磊华当时还是华南理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丁磊邀请他到网易兼职,合作之前两人说好陈磊华拿20%,一起开发“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1998年3月,163.net正式运行,它是国内第一个全中文界面的电子邮件系统。网易开始售卖这一软件,但是处处碰壁,以至于最困难的时候只有2万元资金可以利用。
    这时,微软斥巨资收购了免费电子邮件服务商Hotmail,这一案例的示范效应拯救了丁磊和网易。广州电信从中得到了某种启发,想到了丁磊曾推销过的“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提出收购要求,而丁磊的想法是合作提供邮件服务,最后以20万元成交,丁磊还搭上了163.net域名。后来,163.net被5,000万元转卖给了新飞网,再后来又被TOM集团以3.7亿港元收购。不过这都与丁磊无关了。
    网易利用广州电信这一交易的影响,又成功地把免费邮件系统卖给了其他用户,例如188.net、990.net、371.net等等,这其中就有很多曾让丁磊碰钉子的公司。这一年,丁磊既是老板,又是销售员,四处出差,走遍了大江南北。一时间丁磊的“孩子”满天下。到1998年年底,只有8个人的网易竟然有了500万元的利润。国内外一些投资商开始纷纷找他谈判,愿意注入资金。此时,网易还只是作坊式的小公司。后来,丁磊开始转型门户,再后来主攻网络游戏,现在据说又要办个养猪的网站。
     二、蒋锡培:落榜的修表匠 
    年龄:46岁
    创业时间:1990年创办范道电工塑料厂(远东集团前身)
     第一桶金:照明电线 
    无论如何,你自己要有梦想要有理想,第二你要有激情,第三要有智慧、比较聪明,第四非常勤奋,没有什么天上掉下来的东西,第五要真诚、实在,第六要跟得上形势,就是善于创新和变化。
    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出生于江苏宜兴市范道乡洋埝村。高考落榜让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父母再三劝说,也没能让他回心转意去复读,执意要自己赚钱。
    17岁的蒋锡培跟随二哥到杭州学修表,他给自己定下了一生中“宏伟”的财富目标――挣够5万元,后来他回忆说:“这5万元钱,我当时是这样考虑的:回家造两间房子,剩余的放在银行里面存定期,每年吃利息,一年花销就差不多了,用不着再去努力奋斗了。”不过一年,他就实现了这个理想,到了第二年,他已经有了十几万元的积累。创业之初获得的成功使这个年轻人热血沸腾。
    1986年,蒋锡培创办了一家为大钟表厂生产零配件的仪器仪表厂。然而一年后,企业因管理不善亏损100多万元,蒋锡培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就在此时,在一家电缆厂工作的大哥告诉他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上海和江苏的电线电缆市场需求量巨大且销售价格日益上涨。已负债30多万元的蒋锡培又向朋友借了10万元在宜兴开设了一家经销部,开始试水电线电缆领域。
    1990年,在积累了3年销售电线电缆的经验后,蒋锡培设立了范道电工塑料厂,便是如今远东集团的前身。这个主要生产照明用电线的小作坊,成立当年即实现销售收入462万元,第二年达到1,800多万元,1992年做到了5,000万元。
    回首创业之路,蒋锡培说,失去上大学、参军的机会,也没有可能进入政府机关做公务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惟一的目的也只能是对金钱的积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如今早已成功的蒋锡培还是颇为活跃的天使投资人,致力于帮助更多新创业者取得成功。
     三、杨国强:赤脚包工头 
    年龄:55岁
    创业时间:1980年开始做建筑包工头
    第一桶金:建筑承包
    假如有一天我死去,在我的'墓志铭里就写:这里躺着一个很努力为这个社会的繁荣进步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人。
    杨国强是广东顺德北?镇广教村人。在改革开放前,由于家贫,杨国强直到十七、八岁没穿过鞋子,没吃过糖果,“没试过自己亲手花两分钱”,衣裤都是兄长穿旧的和香港亲戚穿旧寄来的。
    2007年,全世界似乎都在寻找一位26岁名叫杨惠妍的女士。当年4月,家族企业碧桂园在港上市,市值最高时候突破2,200亿港元,名不见经传的第一大股东杨惠妍成为“中国首富”。这一切的缔造者是碧桂园的创始人及实际操盘者杨国强――杨惠妍之父。
    当年10月,杨国强来到北京,分别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捐赠3,000万元,设立“国华杰出学者奖”基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当过放牛娃、农民、船工、水泥匠和建筑工的杨国强,谈起过去的苦日子,“只是微笑,而没有嗟叹和怨艾”。
    杨国强是广东顺德北?镇广教村人。在改革开放前,由于家贫,杨国强直到十七、八岁没穿过鞋子,没吃过糖果,“没试过自己亲手花两分钱”,衣裤都是兄长穿旧的和香港亲戚穿旧寄来的。念书时,为省7分钱饭钱,中午放学要走一个小时回家吃。尽管如此,高中时由于交不起7块钱学费,杨国强还退学一年。后来学校免了学费,并给了他2块钱助学金,才又复学。杨国强说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2块钱“。
    哥哥杨国华成为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1978年时,杨国华是顺德县第二建筑公司负责人,在他的帮助下,杨国强进了北?公社房管所当施工员,干泥瓦匠,后来又到二建公司,1984年升为建筑队队长。
    1986年,杨国强担任了北?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当包工头的日子里,倍受艰辛。他说:“你们不知道做建筑多难,到处打听哪家公司要建房,然后跑到人家门口问,是不是可以给个工程做?我在建筑公司当了十年经理,画图、预算、买材料,什么活都干,一天假都没放过,最后终于打败了镇上另一家老牌的建筑公司。他们说我是一只老虎带着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带着一群老虎。”就是在此任期内,杨国强迅速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3年,杨国强等人出资3,395万元,收购了北?建筑工程公司,正式开始了私营化运作。
    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杨国强说自己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读了一辈子书,每天闲下来都会读书,名人传记、天文、地理、哲学都读。曾有人问他“为什么能成功”,杨国强回答:“可能因为我对人好,对社会好吧。”他说自己比较欣赏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很多人说他是“经营之神”,但他更推崇松下幸之助80多年为社会服务的人生理念,推崇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推崇他的个人努力和奋斗。
     四、王传福:“半自动半人工”树优势 
    年龄:43岁
    创业时间:1995年创立比亚迪
     第一桶金:镍镉电池 
    发展企业与人生成长都像爬大山,找山寻路是种学习过程,从中学习笃定、冷静,及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身家亿万的集团公司总裁,从26岁的国家级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到“电池大王”。王传福仍在寻找着改写历史的可能性,几年前进入了汽车领域。
    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一户再寻常不过的农民家庭,然而读初中时家里发生的变故,让他经受了心灵的创伤并从此沉默寡言。为了忘掉痛苦,年纪尚小的王传福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形成了坚强忍耐的性格。他坚信,只要灵魂不屈,自己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后,21岁的王传福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研究生,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电池研究中去。5年后,王传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一职。此时,一个促使他从专家向企业家转变的机遇从天而降。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因为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他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
    当时,国内电池产业随着移动电话的“井喷”方兴未艾,一部普通“大哥大”动辄数万,一块电池卖到数百元。南下“主政”的王传福很兴奋,准备大干一场。试水两年但成效甚微的王传福在1995年决定辞职单干,向表哥吕向阳借了250万元后,领着20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敲敲打打,成立了比亚迪。
    对于动辄千万元的生产线,王传福只能望而兴叹,他干脆凭借技术,自己动手做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这种“半自动化半人工”生产线所具备的成本优势成为他日后商战中无往不利的“尚方宝剑”。比亚迪很快打开了低端市场,成立当年就成功卖出了3,000万块镍镉电池。
     五、周成建:“错误”的成就 
    年龄:44岁
    创业时间:1982年创立服装纽扣厂
     第一桶金:衣服加工 
    钱不是目标,不是结果,也不是消费品,而是成就事业的工具。
    周成建的创富故事实际上是众多成功的温州商人的寻常版本。
    1982年,初中毕业的周成建就在家乡浙江青田县创办了服装纽扣厂。到全国各地推销产品时,他结识了江西景德镇的一家外贸公司,并接下了高达30万元的大额服装定单。周成建回到家乡后,从当地信用社贷款30多万元,立即召集周边100多名裁缝到工厂工作。日夜辛劳换回的却是对方以面料不合格为由全部退货。
    由此身负巨债的周成建带着9,000元翻本钱,来到了当时商业气息已经非常浓厚的温州。通过舅舅、表兄弟的介绍,结识了众多朋友、打通各种人脉关系后,9,000元也差不多花完了,还好周成建也拿到了定单。他做的依然是服装生意,还是从老家找裁缝,还是从事服装的裁剪、排样、缝纫机修理等,十几个人吃喝住全在车间,日夜加班。周成建得以偿还了所有债务。
    手艺好,信誉好,周成建的加工厂不断接到妙果寺服装批发市场的定单。依然是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终于有一天,一个错误改变了他的命运。因为劳累操作他将一批西服的袖子全都裁短了一截,于是干脆将错就错,把裁短的袖子接上别的布料,再将衣服的下摆也裁去一截,补上别的布料。就这样,一批早期的休闲风格的服装诞生了。没想到这些“错误”的休闲服装很快就销售一空,周成建因此也名声大震。
    此时的周成建开始不满足现状了:代加工服装,每件最多挣8毛钱,利润绝大多数都被批发商赚走,如果自己做批发就有了议价的能力。有一定资金积累的周成建于89年拥有了自己的“前店后厂”。再后来,周建成意识到西服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了,自己实力较差,必须找到一个别人没有介入的领域。1994年,周成建投资400万元成立了温州美特斯邦威公司,做起了品牌休闲服饰。
     六、马云:黄页“骗子” 
    年龄:45岁
     创业时间:1995年创立翻译社 
    第一桶金:中国黄页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得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困难不是不能躲避,但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抗,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
    “我就像一个骑在盲虎身上的盲人。”2008年,在亚洲协会于旧金山举办的午餐会上,马云以带点武侠色彩的开场白讲述自己如何取得成功。
    “我就像一个骑在盲虎身上的盲人。”2008年,在亚洲协会(AsiaSociety)于旧金山举办的午餐会上,马云以带点武侠色彩的开场白讲述自己如何取得成功。他并不是要贬低自己,“马云是一个勇猛而强大的对手。”杨致远曾做出如此评价。
    马云勇猛的性格从小就已显端倪。童年恰逢文革,由于爷爷曾当过保长而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他在学校一直被同学认为是坏家庭出身。在受到侮辱时,跟姐弟们的默不做声不同,马云一定会回击,因而成了小学和中学老师眼里打架最多的学生。后来,马云还练过8年散打,并坚持打太极拳,喜欢武侠小说的习惯也因此养成。
    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学校当英语老师,马云也一直尝试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他每天骑车40分钟去西湖边上的香格里拉酒店,做国外游客的导游,练习英语。后来,马云碰到了一个澳大利亚的游客,还邀请他去澳大利亚度假。这次出国彻底改变了马云的思维,“我意识到世界和我之前被教导的差异巨大,我不再跟随别人的意见,发展出了自己的思考方式。”
    后来,马云辞职后换了几份工作,包括做过一个新开张的肯德基店的店长助理。1995年他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因为帮助杭州市政府和美国一家公司谈合作,马云在去美国时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1995年4月,马云垫付7,000元,联合家人亲朋凑了2万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并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
    那时的马云与其说是总经理,不如说是个推销员。一位曾在大排档里见过马云的老乡这样描述他:喝得微醺、手舞足蹈,跟一大帮人神侃瞎聊。那时大家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很多人将马云视为到处推销中国黄页的“骗子”,而他还是一遍遍地“对牛弹琴”。到了1997年年底,网站的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元!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升温,中国黄页在一夜之间冒出许多竞争者,当时最强大的当属本地的杭州电信。实力悬殊的竞争使得马云最终向对方出让了70%的股份,但双方合作并不愉快――失去决策权的马云完全施展不开手脚。
    1997年,当时的外经贸部向马云伸出了橄榄枝,他将自己所持的中国黄页剩余股份贱卖,带着几个创业伙伴远走北京,继续开发网上贸易站点。在租来的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埋头苦干15个月后,不仅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而且将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
    然而,外经贸部此前对马云团队许诺的股份因种种原因迟迟没有落实。他决定再度重新创业。1999年2月,在杭州湖畔花园的马云家中,以50万元起步的阿里巴巴诞生了,打造出惊人财富的18人创业团队也合作至今。
    美国东部时间9月19日上午9点30分,北京时间的晚间,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BABA ,223岁的纽交所迎来了史上最大的一单IPO——阿里巴巴IPO。马云以288亿美元跻身中国新首富。
    白手起家的创业成功案例2     第一种类型:逼上梁山型 
    典型代表:连续数年位居中国富豪排行榜前列的李晓华。
    李晓华出身贫寒,只有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后下放北大荒,返城后在外经贸部出口大楼食堂做炊事员,因贩卖电子表被劳动教养3年,继而被单位除名。李在走投无路之际,为养家糊口而开始捣腾一些小生意,成为中国第一批个体户。李晓华真正暴发是后来东渡日本,当时他以拥有中国内地第一辆法拉利跑车闻名,时间为1993年。
    第一桶金由来:靠在北戴河贩卖所谓"美国冷饮"掘得,投入资金是3500元,这是当时李晓华的全部家当,收获达10万元人民币,时间只有一个夏天。
     第二种类型:应激争气型 
    典型代表:重庆小天鹅集团董事长廖长光。
    小天鹅集团以酒店业和饮食业为主要经营对象,风靡大江南北的重庆鸳鸯火锅即为廖长光首创。廖家境普通,曾下乡做过8年"知青",回城后在重庆城建局当电工,娶何氏七妹何永智。何氏七姊妹,六个嫁得如意郎君,只有廖身份"低微",而何永智却为七姊妹中最靓丽者,廖因此备受众人挤兑,境况难堪。廖受此刺激,发誓创业,以出人头地。廖辞职下海后,以出卖住房所得3000元为本金,租得16平米店面经营火锅,开始生意颇为不顺,不赚反亏。在妻子的理解与帮助下,廖坚持不懈,专力创新,终于由小店做到企业集团。
    第一桶金由来:始开发迥异于传统麻辣味的荔枝味火锅,继而又开发出后来风靡大江南北的重庆鸳鸯火锅。第一桶金价值5万元,事业开始独上层楼。
     第三种类型:风险弄潮型 
    典型代表:有"中国鸡王"之称的大连韩伟企业集团创始人韩伟。
    1956年,韩伟出生于大连一户农民家庭。韩初中毕业,略懂畜牧知识,在上世纪70年代被招聘为畜牧助理员。1984年韩辞职下海,一举成为大连最大的饲养专业户,同时也成为大连负债最多的个体户。韩倾力一搏,毅然贷款集资208万元,建起一座占地44亩、建筑面积8000平米、饲养8万只鸡的现代化养鸡场。
    第一桶金由来:创业本金是从亲友处借得的3000元,饲养蛋鸡50只。同年底,韩伟从银行贷得15万元,开始兴办养鸡场,第一年产值便达210万元。
     第四种类型:无心插柳型 
    典型代表:2003年中国富豪榜排名第63位的张果喜。
    1972年,张果喜受在江西余江下放的上海"知青"的影响,怀揣200元,到上海找生路。偶然的机会,张在上海四川北路的上海雕刻艺术厂发现,一个雕刻樟木箱竟可卖二百多块钱,便立刻返回老家"依葫芦画瓢"做出张氏第一只雕刻樟木箱。张的创业资本,为变卖家产所得1400元以及江西余江当地盛产的樟木原料。
  ;

3.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_白手起家创业案例五篇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问到这个问题的人很多,但是给出答案的却很少。没有本钱的创业,做生意最不能缺的就是资金,如果啥也没有的时候,你是怎么来做的。如果没有本钱的创业,你首先会想到的  方法  是干什么?没有本钱的创业,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创业的技巧,来看一下吧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1
 
 在宜春,一位残疾人一手创办起了一所自闭症康复  教育  中心,为许多自闭症的  儿童  开创了一片温馨的天地。近日,记者走进其中,看到校长黄宜萍正带着数十名自闭症儿童在这里生活,践行着“为特殊孩子搭起幸福桥梁”的承诺。
 
 记者面前的黄宜萍,开朗、干练而又健谈。当记者问及这一路的历程时,黄宜萍娓娓地向我们讲起她曲折的  创业     故事   。
 
 下岗前,她曾任下浦粮管所助理会计。舒适的工作、稳定的收入虽给予了她安稳的生活,但始终按捺不住她那想出去闯一闯的决心,只因为她比别人更清楚自己内心的想法:安逸的生活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相反,时间长了反而会磨灭自己的创业激情。虽然一个残疾人创业要付出比平常人更多的艰辛,但她相信,只要永不言弃,成功就在前方。黄宜萍于是怀揣着梦想,坚定地踏上了  创业之路  ,用不屈不挠的姿态向世人证明残疾人也能在创业上取得成功。她用坚实的脚印踏平了崎岖坎坷,用勇敢的心劈开了重重荆棘,终让创业之花沿着脚印悄然绽放。
 
 初次创业:打消顾虑开办私立幼儿园
 
 1992年,黄宜萍从单位下岗。刚下岗的时候,她觉得自己的生活一下失去了方向,很迷茫,不知做什么好。那时,在南昌工作的同学梅珍回家,建议她去开家幼儿园。听到这个建议,黄宜萍很吃惊,原来她认为幼儿园只有政府才能开,难道私人也能开?带着顾虑,黄宜萍来到南昌参观了梅珍介绍的一所幼儿园。参观完之后,她感触很深,觉得办幼儿园是个很有前景的事业,并特别感激梅珍给她提供了这么好的创业信息。
 
 1994年8月,黄宜萍决定利用父母在东浦建的一栋三层楼房开办一所幼儿园。但她丈夫坚决反对这个决定,毕竟开幼儿园安全责任大太,孩子太小,万一有个闪失可不得了。黄宜萍的父母也反对她的这个决定。正愁没有启动资金,大伯的支持让黄宜萍备受鼓舞,看到女儿的决心,黄宜萍父母最终也转而表示支持。
 
 那时东浦是刚开发的小区,到处在建房,路也不好走,为不影响招生,她便挨家挨户去调查,到开学时,幼儿园招终于收到了16名孩子,并请了一个能吃苦又好学的女孩当老师。刚开始,因为残疾人的缘故,黄宜萍受到很多冷言冷语,但这些冷言冷语没有挫伤她的积极性,反而激励着她继续前进。16个孩子被分成了两个班,黄宜萍带的班上有个男孩叫毕辉,其爷爷是一名退休老师,每次放学,毕辉都由爷爷来接。有一天,毕老师对黄宜萍说:“黄老师,我这两天都很早来接人,但我都站在门外听你讲课,你确实不错,以后一定会是个出色的老师。”毕老师的话让黄宜萍备受鼓舞,于是她暗下决定:一定要做得更好。
 
 经过一年努力后,幼儿园有了60多名幼儿。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黄宜萍虚心向幼教老前辈学习,还参加了市里举办的第一届幼师培训班,于是在那个七月,她天天顶着炎炎烈日,骑着自行车从东浦赶到二中,单趟便是五公里路,外加四十个台阶。对于黄宜萍而言,那还是个灾难的七月:父亲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她每天上课前都要去看望一下;母亲要同时照顾老伴和外孙女,为了让母亲多休息一会,她和弟弟晚上轮流看护父亲。但在这种情况下,黄宜萍还是没有放弃学习,并顺利拿到了幼师合格证、园长合格证。
 
 遭遇变故:家长孩子的支持成精神安慰
 
 幼儿园在黄宜萍的精心管理下,逐渐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入园幼儿达到300名,她于是又租了一栋楼。但成功的喜悦并没维持多久,黄宜萍便感到事业不光要做大,还要做优,她决定减少生源,退掉租的一栋楼,把自家房重新装修一下;每个班按国家标准的人数招生,以求精致。
 
 不久,黄宜萍又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打击——和丈夫离婚。虽然当时事业还不是很成功,但她仍然争取到女儿的抚养权,并背负上了几万元的债务。当时的她想法变得很简单,好好经营幼儿园、抚养女儿长大成人并还清债务。
 
 在这段最痛苦、最绝望的日子里,黄宜萍总是看一些励志方面的  文章  ,听听音乐,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也给予了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幼儿园发展很稳定,很多孩子  毕业  了还和我们保持着联系。”这一点让她感到很欣慰。
 
 当时,幼儿园有一名叫笑笑的小朋友,因为父母工作忙便想把她送到奶奶家附近的幼儿园就读,可是笑笑在奶奶家天天哭闹,吵着说非要上黄老师的幼儿园不可。奶奶年龄大,身体也不好,不能接送,笑笑父母便找到黄宜萍商量对策,黄宜萍当即决定接送笑笑上学。“那时我刚买了一辆女式小摩托车,有一天,在去接笑笑上学的路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为了不淋湿笑笑,我把雨衣给了她。当时5岁的笑笑说,‘老师,长大了我要送架飞机给你。飞机快,雨没下你就到家了!’”那一刹那,黄宜萍感受到,付出再多也值得。
 
 学习充电:一语言障碍孩子的康复让她充满信心
 
 后来的一件事情让黄宜萍感悟更深。一天上午,一个阿姨领着一名5岁的男孩来找她,“你是园长吗?”话还没说完,阿姨的眼泪就掉下来了,黄宜萍赶紧扶对方坐下,“阿姨,有什么事你慢慢说,别急。”原来这位阿姨的孙子叫刘聪安,5岁了还不会说话,大家都怀疑他是聋哑人,送了几个幼儿园都不收。听人说黄宜萍人好,幼儿园也好,阿姨便来求她收下这可怜的孩子。“阿姨,你放心,我一定收下你的孙子。”黄宜萍斩钉截铁的回答让阿姨瞬间热泪盈眶。随即,黄宜萍向阿姨详细了解了刘聪安的情况,并把他安排到已在幼儿园工作了四年的何老师班上。可刘聪安刚入园,就有两名家长提出要让孩子转学,因为他们怕刘聪安会影响到自己孩子的成长。黄宜萍于是找到两名家长,与他们沟通,晓之有理,动之以情,打消顾虑,并坚决表示,即使他们的孩子转了学,也不会放弃这个孩子。最终,家长们也表示了支持。
 
 为此,黄宜萍和何老师特别为刘聪安制订了一套教学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刘聪安开口讲话了,只是语言还缺乏连贯性。这样的进步让他们对刘聪安的康复都更有信心,在园里每年的“六一”汇报演出上,老师们让刘聪安参加了两个节目,一个舞蹈,一个  唱歌  。全园的家长对这孩子一年来的变化都备感惊讶,刘聪安的奶奶在台下边看边抹着开心的泪水。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2
 
 黄光裕总算明白了这个理儿。22岁的广东汕头小伙子还没大摸清流水的门道。他是做家电批发的,老家那地方商行林立、竞争剧烈,他觉得生存余地大小,一口气向北,直跑到内蒙古。内蒙古很大,黄光裕转悠了一年,没做成多少生意,却从内蒙人的厚诚人格中学到了流水的窍门。1987年  春节  前,他从内蒙古转道北京回汕头的家里过年,因为春运车票紧张滞留了几天,闷着没事,就在北京城里逛电器行,遇到和气的店员,老板,就试着联系点业务。
 
 凭着厚诚人格,黄光裕不“黑”不该赚的钱,把利润最大限度地让给客户。没有本钱的创业,连黄光裕自己也没料到,三天逛下来,竟然得到了多万元的订货单。真是喜从天降。黄光裕感到自己摸到了生意的窍门,也摸到了创收的大门。人间正途须奋勇。转过年来,黄光裕说干就干,与北京人合资在牛街创办国美电器商行。虽然谈不上多大的实力,黄光裕却端得出真正的大家风度,他进最好、最俏的货,卖的却是全市最低的价,没过多久,京津一带的同行们都知道了牛街有个不“黑”人的黄光裕。黄光裕凭的是厚诚,博得是信誉,做的是买卖。他的批发业务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一年之后,他又干起了零售,零售业比批发琐细。竞争也更加激烈,各家电器商行老板挖空心思、招徕顾客,各有各的高招儿。没有本钱的创业,黄光裕任凭商海变幻,仍然抱定自己的老主意,扎扎实实地傅信誉。而且这一回,他是比先前更厚诚了,居然自己设起了“维修站”,只要是他店里卖出去的商品,都可以享受他的“亚华电器服务中心”的售后服务。如今,黄光裕的汕头国美企业总公司在北京有7个分公司,年营业额达数千万元之巨,而他本人也早已是腰缠百万的富人了。
 
 2、从流浪汉到实现梦想
 
 冯志久原是一名流浪汉,到处漂泊,虽历尽艰辛,却穷得叮当响。1990年,冯志久跟随数百万淘金者涌到珠江三角洲,却发现这里早已人满为患,他想到工厂打工,但因年龄大,无技术,工厂不收他。冯志久百无聊赖,便在各工厂区转悠,看到工人们下班后都端着饭盒往街上的小店子跑,还有那在街上饥渴的盲流,他脑子一转,怎么不再开一个供打工者吃饭的小店呢
 
 于是,他心一横,租了一间民房作厨房,每天中午和晚上担起两桶饭菜,往流浪的人群中推销,一天下来能挣30元,很快他凑足37000元资金,在广州黄埔大道边租了一间5平方的店铺,办了执照,把鞭炮一放,快餐店开张了。冯志久的小饭店一开张,就象鲜花引蝶似的引来了众多的顾客,他经营主要的绝招,就是收费低。那时广州的饭店快餐时价最低是2元,而他却一律为1元。没有本钱的创业,1元钱吃饭谁不来!冯志久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结帐之后,除了开支,竟赚了2000元。后来他又增添了桌凳餐具,雇了临时工,扩大门面,每天早餐卖粉中晚餐卖饭,一律一元一份。
 
 这样,每天的顾客少说也有500多人,最多达0多人。他获利的奥妙在于薄利多销。每份1元的饭菜其实是没有挣头的,但打算的好,也可以赚几角钱,如果每天能卖0份,就可挣300元,一个月就是9000元。一个流浪汉变得如此精于经营。几年下来,冯志久已身家上百万元,直到现在他的快餐仍是1元价。人称他“1元钱大享”。
 
 3、白手起家的女大学生
 
 李素儿斯文、温馨,一副学者的面容,镇定而善良。她是中山大学物理系科班出身,曾经是学生会副主席。满怀理想,准备走学术的道路,以科学献身民族,希望将来造福人类。但是,1957年,内地的政治风暴使她心灵上受到了重大的创伤,家庭受到了伤害,耿直的丈夫居然一夜之间沦为“右派”,她自己又被封为“右倾机会主义”。
 
 从此,无尽的折磨降临到她身上。1958年,她带着四元港币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土地,来到香港。照理,她可以得到在美国的父亲的支持。但是,两地相隔,一言难尽。没有本钱的创业,她,以一个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坚持奋斗。她,温文中寓着刚毅的个性,从白手成家到兴家,从最低下的工作做起。一位怀抱科学家理想的年青人走进了工厂女工的行列。科学是踏实的,她也是默默而踏实的。人生总有风浪,潮头也有高低,连科学实验也要经过千百次才能成功。居里夫人百折不挠的精神鼓舞她做工,晚上补习,读上英专,又考上工专。五年之后,丈夫也来团聚了,以后,她的三个孩子也都长大,懂事了,也同妈妈一样坚强,不怕困难,埋头创业。她搞工厂从基础做起,早年开加工厂,创业维艰,她从租用几百平方米的地方开始,到今天厂房7000平方米,厂房增加近10倍。当年生产玩具、洋娃娃衣服,又为美国名厂加工,以车缝为主。三年后,她开始建立自己的工厂。她开的是五金厂,从制造家用普通制品(如钉)开始,逐步朝优质制品发展。没有本钱的创业,到今天,她已成为华文实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兼总经理。她的产品有不少从原理到外形都达封申请专利水平,可见她产品原创性甚高。多年来,她坚持生产家庭制品,近年又扩展业务至生产家庭电器制品。产品远销欧美各国。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3
 
 1、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
 
 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却运用他的聪明才智和高EQ,两年就赚到这笔钱。创业如何选项目?他叫潘文伟,2007年刚来广州时口袋里只有200元,而现在他已经是有楼有车的大老板。因生意繁忙,潘文伟曾一度想退学,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农村不起眼的小生意,却大有商机,农民靠此买车买房!点击查看:农村不起眼的商机
 
 初来乍到做家教卖T恤赚外快,当年只有22岁的潘文伟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的工人家庭,原来一家五口全靠在供电局当技术工的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计。2007  年,潘文伟考入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创业如何选项目?来到广州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潘文伟不但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还四处找机会赚钱。
 
 当他揣着荷包里勤工助学赚下、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准备闯世界时,百货大楼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滨江东“天价”的楼盘让他顿时蒙了,“我到底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在这个城市容身?”于是在很多同学还在尽情享受大一优哉游哉的校园生活时,潘文伟开始赚外快,做家教、推销信用卡、卖T恤……
 
 小试牛刀从院服开始,他就意识到了里面有钱可赚,2007年底,学校公开招投标一些院系的院服订做项目,潘文伟看到了商机。潘文伟首先“摸查敌情”。他从学生会的“哥儿们”那里弄到了参与招投标公司的名单,并扮成顾客挨个儿打电话到那些公司问出不同质量服装的底价。然后,他直接在网上查出一些生产商的地址,主动上门与厂家谈生意。
 
 学校的院服投标价和货源确定后,潘文伟私底下向学院有理有据地分析自己代理的服装在价格和质量上的优势以博取印象分。投标当日,他更一人以5间公司的名义巧妙地参与投标。最后,他这个“初哥”竟然赢了做了几十年生意的行家,投下学校的院服项目。虽然第一个院服生意只赚了2万元,但这却让他在创业路上找到了感觉。
 
 白手起家  创业点子  白手起家创业点子
 
 潘文伟灵活的头脑能够见机行事,去年初,潘文伟无意间认识了一名做安全监控设备的商人朋友,而他此时又得知中学“死党”家中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正好在招标安检设备,于是潘文伟充当了双方谈判的桥梁促成了这一单生意,竞标成功后,他一下就赚了50万元。
 
 赚到这笔钱后,他第一时间给父母汇去了10万元,吓得母亲惊恐地在电话中问了10多次“钱从哪里来的”。几年间潘文伟陆续做了外墙砖生意、与朋友合伙开酒吧,并开始投资股票并利用“第一桶金”继续生财。今年3月,潘文伟还投资了50万元在大学城开了间网络公司。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4
 
 1、人口红利
 
 我国人多,所以在我国的第一大机会是,围绕着13亿人口出现的金融、旅游、教育、医疗、物流、生活服务、招聘等等,这些统统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意。十三亿人中有五六亿的农民工,这里也有巨大的机会。
 
 彩色树  种植  
 
 林枫读的是林业,很多人认为这个专业毕业后同农民也差不了多少。但林枫的选择更出人意料,从北京毕业后回到浙江老家,承包了一个苗圃,扦插、嫁接,甚至用上了组织工程,大规模种植,专门进行日本红枫、美国红枫、黑橡胶树等进口彩色树的引种。
 
 生活个性化照片小礼品
 
 如今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些爱拍照,爱留念的生活习惯,人们对智能设备的使用也已经非常的普及了,有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值得留念的照片该放在哪里呢?很多人可能会说去影楼做成相册但是太贵,而放在空间网盘里时间长了却会慢慢的变得模糊了,具有意义的照片真的无法保存吗?当然不是!如今的手机里的照片都可以做成书了,只要是生活中值得留念的照片都可以做成自己的喜欢的书册相册,手机壳钥匙扣挂件摆件,打火机衣服水杯,等等值得留念的个性化的生活小礼品,如果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上网看看看艺美团队创始人,毕竟现在的人对拍照留念都已经成为了生活习惯,未来的市场前景还是不错的。A208678
 
 上一段文末数字就是我的伟显好喽,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找我聊一下。为什么要选择做生活小礼品呢?如今互联网的时代,有很多人依靠互联网的工作让自己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但是我们选择一个项目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希望选择一些比较新颖的,潮流的,市场空白的,未来前景好的项目来做,希望能够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而个性化生活小礼品符合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比较符合时代的潮流,能够迎合人们对个性化的需求,所以还是很不错的。
 
 那么这个市场空白的时期也是最好的时候,你好友圈几乎还没人在做如果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上网看看艺美团队创始人,做护肤或者衣服的人到处都是,你还在自己打包寄货?为几块钱快递磨耗时间吗?而这个在手机动动手指下单,产品直接由厂家来负责并发货;无需囤货实打实的生活必需品永远不过时不被淘汰。
 
 农村超市
 
 我的朋友在村子里干了一个超市,从县城进货经营这土产日杂以及水果蔬菜,生意十分红火。
 
 农村的水煎包
 
 在农村的集市上也是相当火爆的,这种小生意,投资少,亲民,并且利润非常的高,因此很适合农村人经营,是农村人致富不可或缺的新商机。
 
 每个月为了生计而不得不拼命奔波却始终碌碌无为,总想着努力工作几年就可以有一个质的飞跃,然后多年后你发现当你认真的做了很多件事后,命运却总是把机会给了你身边那些不如你的人,而你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期望!
 
 为什么呢?
 
 人生是一个逐渐做减法的过程,
 
 站在高点,我们习惯眺望远方
 
 海纳百川,认为存在即是合理,所有的观点和现象都有它的可取之处!
 
 坠落低谷,我们开始低头思索
 
 慧眼识路,学会洞察事物本质,逐渐发现真正属于这个世界的一些真理!
 
 以下五点真理,越早知道越好,不要真正等到人生谷底的时候才幡然悔悟!
 
 1.你的周边都是富人,你不一定会变富;你的周边全是穷人,你一定会很穷;
 
 人类是一种有很强的心理暗示的动物,我们会被周边的环境和变量极快的影响到,而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应该坚持一种人生  口号  :
 
 我们不仇富,我们仇的是他们富的如此容易!我们不歧视穷人,我们歧视的是他们穷的如此心安理得!远离你身边的穷人圈子,不是鼓励大家去告别穷人伙伴,而是去忘却那种心安理得接受命运的穷短志气!
 
 2.同事没有开口的时候,不要主动去指教别人;
 
 能人很多,不一定有你;自认为很能的人更多,希望没有你。
 
 别人没有开口,就请把你那份跃跃欲试的蓬勃热情收起来!人生中,学习说话只用了3年,但是却要花一辈子学习“闭嘴”!
 
 3.熟人不会买你的产品的,真正的利润都来自于陌生人;
 
 马云曾说过:熟人买卖,你卖给他多少钱,都会觉得你挣他钱,卖给他多便宜也不领情!你的成本、时间、运输人家都不看在眼里,宁愿被别人骗,让别人挣钱,也不支持认识的人,因为他心里总是在想,你到底挣了他多少钱?而不是你帮他省了多少钱!
 
 4.领导是个好人,领导是个好企业家,二选一的话一定要选后者;
 
 好企业家有可能是好人,但是好人一定做不了好企业家!“慈不掌兵、义不理财”亘古  名言  ,  职场  发展,只靠嘘寒问暖、人情关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希望自己的bos是一个见识丰富、果毅力行、远见卓越的人,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奋斗方向!
 
 5.日常理财很重要!
 
 这是一个不需要任何解释,只需要你年过三十就会立马无比认可的一个事情!如果你还没到三十,请赶紧开始部署自己的理财计划!
 
 早知道,早认可,早判断,早行动,让人生远离低谷,让钱包不要干瘪!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5
 
 1、健身教练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爱上了健身。健身既可以增强自己的体质,而且可以让体型越来越美观,吸引异性的注意,如今健身房已经成为了很多年轻人最常出没的场所之一。但是,很多初学者连怎么使用健身器材都不明白,因此就出现了健身教练。
 
 健身教练不但可以教初学者怎么使用健身房器材,而且可以教他们一些动作要领,让初学者更快地步入锻炼的正式轨道。这样看来,健身教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他们的收入也是不菲,在一些一线城市,一名普通的健身教练月收入就能达到2万元。
 
 2、跑腿服务
 
 科技的发展水平越高,人也就越懒,如今的科技产品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生活中依然有许多不便的地方,比如说下楼拿快递、取外卖,比如说大学里给人送礼物。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亲自去做这些事情,这时候就需要专业的跑腿公司了。
 
 在我们上班不方便收家里快递的时候,跑腿公司会帮我们签收并暂时保管包裹,等下班时再给我们送过来。在我们想送给别人礼物又不好意思亲自送的时候,跑腿公司会为我们完成这个任务。想想看,在未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时候,是不是很乐意花点钱让跑腿公司帮我们完成这些事情?
 
 3、自媒体
 
 虽然如今自媒体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自媒体依然是最好的白手起家  创业项目  之一。只要你保持每天更新的热情,持续吸引粉丝,最后肯定就能成功。自媒体行业讲究的是粉丝经济,只要能让粉丝持续不断地关注你,等到粉丝基数大了就能予以变现。需要注意的是,自媒体创业很注重文章内容的原创,只有那些有持续原创能力的自媒体创业者,才能受到平台的推荐和粉丝的关注。
 
 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只有靠自己人格的魅力,才能吸引一批与你志同道合、愿意跟随你的人,因为你出不起高工资去招募到合适人才。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_白手起家创业案例五篇

4.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案例(2)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案例篇二   
      创业征途上每迈出一步,都提前周密部署。这个弱小的闽南农村女孩精心“设计”着自己早教创业的每一个步骤。林留芳的创业经历,似乎少了些冲动,但毫无疑问她的规划意识却不同于其他人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会给青年创业者带来不少启示。
   
      屡屡转折萌生创业冲动
   
      从一个按部就班的大学生“转身”成为一位激情澎湃的创业者,虽然有些偶然,但林留芳三年内的三次“转折”,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定,她坚信自己所熟稔的艺术专业就是自己创业的方向。
   
      在读大二时,就读音乐教育专业的她接到这样一份兼职家教:要将一个毫无基础的小男孩送上电子琴大赛赛场,而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在她的精心调教下,这个男孩子最终获得大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毫无疑问,这大大增强了从小就向往教师职业的林留芳对自己  教学     方法   的信心。从此,她开始更多地接触音乐兼职家教,也愈发感觉到艺术培训市场极为广阔,开始有一种朦胧的创业冲动。
   
      然而,仅有的那点冲动显然没将林留芳推向创业浪潮。大学毕业那年,经过为期三个月、“20∶1”的残酷竞争,她进入厦门一家知名的教育机构,成为幼儿部的一名教师。但是,因为感觉到全封闭的教育模式束缚了自己的思路,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岗位出现脱节,三个月后,她果断放弃了月薪超过3000元的第一份工作。旋即,进入了泉州本地的一家琴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她每天重复着接电话、接待学生、打扫卫生这样的工作,不仅感到枯燥,而且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培训机构有不少都存在经营不规范的现象。她再次主动“下岗”。
   
      日日走访“生”出创业好项目的计划
   
      积蓄了足够的创业冲动能量,和其他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主人公不同的是,林留芳却一点也不冲动。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首先应该对泉州的艺术培训市场有一个理性的认识。2004年年底,她开始酝酿周密的  创业计划  。接下来的日子里,市区的大街小巷总是能看到一个个头矮小的小姑娘蹬着一辆自行车来回穿梭。走过每一条街道,钻进每一个巷子,  拜访  每一所学校、闯入每一个小区,在跟保安聊天的过程中掌握小区的入住率、学校的就学率。白天在外调查,晚上分析数据。悄无声息的三个月后,她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前期的  市场调查  ,撰写了一份厚厚的计划书。
   
      一个饭后的夜晚,林留芳将这本计划书递向父亲。作为长女,在父母眼中,她的能力不容置疑,她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女儿。多年经营菜摊子,家里虽然有一定的积蓄,但是创办一个艺术培训中心所需要的启动资金不是一个小数字。那一夜,父女俩有了一次长谈。“孩子,这就当是提前给你的嫁妆吧。”最终,父亲将一张有 20万元存款的银行卡慎重地交到林留芳的手中。
   
      攥着父母劳作大半辈子的全部积蓄,林留芳告诉自己:创业只许成功。从此以后也拉开了这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的序幕。
   
      “步步为营”赢得持续运作
   
      然而,20万元启动资金并不是创业的全部,创业更需要一种谋略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为了租到自己花了两个月才找到的颇为看好的办公场所,林留芳三番五次找到房东的办公室。可对方张口就要她将整幢5层楼全部租下来,压根没将她这个黄毛丫头看在眼里。10多次推门而入,每次都被“请”到门外。然而,“认死理”的她还是赖在门口,拉着对方的员工分析:自己先租下部分楼层,必将带动整幢楼走向热租。最后对方被她的合理分析所打动,双方签下合约。
   
      如果说租场地靠的是“步步为营”以理服人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广告位“争夺大战”似乎靠的是胆识。林留芳的艺术培训机构入驻后,果然一家又一家的公司搬了进来,整幢楼被抢租一空。随之而来的是,外墙广告位变得炙手可热,费用水涨船高。由于费用偏低,对方向林留芳提出要撤换她的广告。虽然遭到拒绝,但仍有一家相当强势的企业乘虚而入,派5个工人偷偷地将艺术培训机构的广告“摘”了下来。闻讯火速赶到现场的林留芳也丝毫不示弱,一边脚踩广告牌讨要说法,一边报警求助。当时,一个体重不过40公斤的弱小女子与5个大男人怒目相视。经过协调,她保住了其中一个广告位。林留芳感叹,当时斗胆做点挣扎,保住的不仅仅是一个广告牌,更为关键的是守住了自己的阵脚。
   
      同时,一股不言败的坚韧劲让她克服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创业危机。精打细算,折腾了几个月,培训机构的牌子终于挂起来了,可林留芳已经是身无分文,她不得不精心筹划着每一分钱的开销。房租和工资的支付,全指望收取的培训费。可是因为名不见经传,出现招生难,刚起步时她的培训机构里老师比学生还多。这些老师都是她好不容易从各地挖过来的,深谙艺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她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也要将人留住。本来就很要面子的她,不得不四处举债。
   
      正是靠着自己规划意识和敢拼的韧劲,她的培训中心已经从雏形迈向机构化运作,创业的路子越走越宽敞。如今,已经有356名学生从她的艺术培训中心走出来,走进艺术的海洋。
   
      林留芳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冲动,有规划有韧劲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案例篇三   
      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却运用他的聪明才智和高EQ,两年就赚到这笔钱。创业如何选项目?他叫潘文伟,2007年刚来广州时口袋里只有200元,而现在他已经是有楼有车的大老板。因生意繁忙,潘文伟曾一度想退学,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初来乍到做家教卖T恤赚外快,当年只有22岁的潘文伟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的工人家庭,原来一家五口全靠在供电局当技术工的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计。2007 年,潘文伟考入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创业如何选项目?来到广州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潘文伟不但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还四处找机会赚钱。
   
      当他揣着荷包里勤工助学赚下、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准备闯世界时,百货大楼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滨江东“天价”的楼盘让他顿时蒙了,“我到底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在这个城市容身?”于是在很多同学还在尽情享受大一优哉游哉的校园生活时,潘文伟开始赚外快,做家教、推销信用卡、卖T恤……
   
      小试牛刀从院服开始,他就意识到了里面有钱可赚,2007年底,学校公开招投标一些院系的院服订做项目,潘文伟看到了商机。潘文伟首先“摸查敌情”。他从学生会的“哥儿们”那里弄到了参与招投标公司的名单,并扮成顾客挨个儿打电话到那些公司问出不同质量服装的底价。然后,他直接在网上查出一些生产商的地址,主动上门与厂家谈生意。
   
      学校的院服投标价和货源确定后,潘文伟私底下向学院有理有据地分析自己代理的服装在价格和质量上的优势以博取印象分。投标当日,他更一人以5间公司的名义巧妙地参与投标。最后,他这个“初哥”竟然赢了做了几十年生意的行家,投下学校的院服项目。虽然第一个院服生意只赚了2万元,但这却让他在创业路上找到了感觉。
   
      潘文伟灵活的头脑能够见机行事,去年初,潘文伟无意间认识了一名做安全监控设备的商人朋友,而他此时又得知中学“死党”家中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正好在招标安检设备,于是潘文伟充当了双方谈判的桥梁促成了这一单生意,竞标成功后,他一下就赚了50万元。
   
      赚到这笔钱后,他第一时间给父母汇去了10万元,吓得母亲惊恐地在电话中问了10多次“钱从哪里来的”。几年间潘文伟陆续做了外墙砖生意、与朋友合伙开酒吧,并开始投资股票并利用“第一桶金”继续生财。今年3月,潘文伟还投资了50万元在大学城开了间网络公司。
   
      经商关键点:小本钱并不一定不能成就大事业,关键在于你的思路。

5.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南京龙腾运动家素质教育 创始人 顾兴龙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6.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必看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或许下面这六个白手起家  创业     故事   能够给你启发。下面由我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1、采用“排炮战术”轰出一名千万富翁 
         10年前,一家取名为“壹加壹”的制衣店在广州悄然诞生,老板是20岁的陈展鸿。10年后,陈展鸿由一个个体户变成了拥有20多家企业的大老板,资产达几千万元,每年仅出口服装就创汇1500万美元左右。
         发展如此迅速显赫,除天时、地利、人和之外,高超的操纵市场的技巧亦不可低估。如何在迅捷的交替中把准市场的脉搏是至关重要的。陈展鸿说,他采用的是“排炮战术”,即每设计出一种新颖服装,必是放一排“排头炮”投放到市场检测一下市场的需求情况,再根据第一排炮的轰动效果,决定第二批、第三批的投放量。
         一种产品是一次性的,但商标则是长期的。没有本钱的创业,如果对“壹加壹”商标”腻味”了,以后的市场则难以打开,所以“壹加壹”在每一种新产品最畅销时,下一个新品种又成熟了,这样,就可以不停地以“快”和“新”轮番轰炸市场。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2、埋头苦干打造第一品牌 
         1800多年前,诸葛亮在湖北襄阳提出,魏蜀吴必将三分天下;180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襄阳人的他大胆预测:培训、托管、一对一,中国课外  教育  市场必将三分天下!
         他本是一名失学少年,在庄稼地里干了半年农活后,却又通过读书吃上了商品粮;他本是学习如何造化肥的中专  毕业  生,却一出校门就进报社成了编辑记者;笔耕十余年,他当上了发行量百万份省级报纸的头版责任编辑,却主动辞职离开省城到地市开办了一所民办教育培训学校,从教书匠开始了自己的  创业之路  ;当新东方、学大、安博等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相继美国上市,许多人纷纷看好教育培训业之际,他又盯上了谁也瞧不上眼的小学门口最常见的“小饭桌”,实现了创业的新一轮转型。
         今年38岁的他,名叫窦昆,他一手创立的学生托管品牌,叫做“晋级”。他身边的人一致评价他:真是一个不停折腾自己的人。采访中,他对记者发出最多的感慨是:“人生就是要不断超越进取,有机遇坚决抓住,没有机遇就要努力创造机遇,总之要追求晋级!”
         “窦总的吃苦精神确实一般人比不了!”窦昆手下的老师们个个佩服。他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就住在教室里,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从没有给自己放过一天假,大年初一还忙着编写教材,在2015年8月,他还面对校长、老师连续演讲15天。
         超乎常人的吃苦精神,加上突出的个人能力,使他很快拥有了自己的学校,并从襄阳开到北京、西安、武汉、长沙、深圳、黄石等地。他用了两年时间,牵头编写了用于  作文  、数学培训的全套30本教程,
         人生就像攀登,窦昆一直在路上,脚步坚定有力。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3、借鸡生蛋 
         现代经济活动中,自身经济实力不足却又要发展事业,许多人也会来个“借鸡生蛋”“借得钱来,投资生产,赚回钱来,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这种经营谋略,也叫“负债经营,无钱走遍天下。”然而,时至今日,当人人都懂得借鸡生蛋时,“鸡”就不那么好借,就得讲究许多技法。给人“信”字,这是借鸡技法中的根本大法。
         在广州,有一位数百万元资产的私营企业主岳亚贤,当年家里穷得叮当响。靠做不做都36元的工资,别说摆脱个穷字,连生计也难,他下决心要做番事业。没有本钱的创业,想到邻居潘婶有好几个儿子在香港,就向其借钱。开始借10元,讲好一礼拜还,但他根本没动那钱,只是锁在箱里,到期准时归还。过了个把月,他又向潘婶借20元,她讲定归还日,他一样不用,到期原钱加息奉还;如此一次次借了还,还了借,大半年时间过去了,还真的没动用过所借用过的任何一分钱。待潘婶一再夸其“有信用”时,岳亚贤顺水推舟地向她讲了自己的打算办个”方便居民生活小卖店”的想法和难处。潘婶也真爽快,笑着安慰他:“放心,你亚贤要办店,借你个万儿八千没问题。”就这样,岳亚贤凭着良好的“信誉”筹到创业资本。
         钱,是投资创业的硬资本,对于无钱或财力不足的人来说,能借到钱,就可心想事成。中国银行有2000多个亿个人存款,如果你这个商人有信誉,就永远不必为缺钱而发愁。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4、腰缠百万的富人 
         22岁的广东汕头小伙子黄光裕是做家电批发的,老家那地方商行林立、竞争剧烈,他觉得生存余地大小,一口气向北,直跑到内蒙古。转悠了一年,没做成多少生意,却从内蒙人的厚诚人格中学到了赚钱的窍门。1987年  春节  前,他从内蒙古转道北京回汕头的家里过年,因为春运车票紧张滞留了几天,闷着没事,就在北京城里逛电器行,遇到和气的店员,老板,就试着联系点业务。
         凭着厚诚人格,黄光裕不“黑”不该赚的钱,把利润最大限度地让给客户。没有本钱的创业,连黄光裕自己也没料到,三天逛下来,竟然得到了100多万元的订货单。真是喜从天降。黄光裕感到自己摸到了生意的窍门,也摸到了财富的大门。转过年来,黄光裕说干就干,与北京人合资在牛街创办国美电器商行。虽然谈不上多大的实力,黄光裕却端得出真正的大家风度,他进最好、最俏的货,卖的却是全市最低的价,没过多久,京津一带的同行们都知道了牛街有个不“黑”人的黄光裕。黄光裕凭的是厚诚,博得是信誉,做的是买卖。他的批发业务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5、从流浪汉到百万富翁 
         冯志久原是一名流浪汉,到处漂泊,虽历尽艰辛,却穷得叮当响。1990年,冯志久跟随数百万淘金者涌到珠江三角洲,却发现这里早已人满为患,他想到工厂打工,但因年龄大,无技术,工厂不收他。冯志久百无聊赖,便在各工厂区转悠,看到工人们下班后都端着饭盒往街上的小店子跑,还有那在街上饥渴的盲流,他脑子一转,怎么不再开一个供打工者吃饭的小店呢
         于是,他心一横,租了一间民房作厨房,每天中午和晚上担起两桶饭菜,往流浪的人群中推销,一天下来能挣30元,很快他凑足37000元资金,在广州黄埔大道边租了一间5平方的店铺,办了执照,把鞭炮一放,快餐店开张了。   冯志久的小饭店一开张,就象鲜花引蝶似的引来了众多的顾客,他经营主要的绝招,就是收费低。那时广州的饭店快餐时价最低是2元,而他却一律为1元。没有本钱的创业,1元钱吃饭谁不来!冯志久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结帐之后,除了开支,竟赚了2000元。后来他又增添了桌凳餐具,雇了临时工,扩大门面,每天早餐卖粉中晚餐卖饭,一律一元一份。
         这样,每天的顾客少说也有500多人,最多达1000多人。他挣钱的奥妙在于薄利多销。每份1元的饭菜其实是没有挣头的,但打算的好,也可以赚几角钱,如果每天能卖1000份,就可挣300元,一个月就是9000元。几年下来,冯志久已身家上百万元,直到现在他的快餐仍是1元价。人称他“1元钱大享”。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6、白手起家的女大学生 
         李素儿是中山大学物理系科班出身,但是,1957年,内地的政治风暴使她心灵上受到了重大的创伤,家庭受到了伤害,耿直的丈夫居然一夜之间沦为“右派”,她自己又被封为“右倾机会主义”。
         她搞工厂从基础做起,早年开加工厂,创业维艰,她从租用几百平方米的地方开始,到今天厂房7000平方米,厂房增加近10倍。当年生产玩具、洋娃娃衣服,又为美国名厂加工,以车缝为主。三年后,她开始建立自己的工厂。她开的是五金厂,从制造家用普通制品(如钉)开始,逐步朝优质制品发展。没有本钱的创业,到今天,她已成为华文实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兼总经理。她的产品有不少从原理到外形都达封申请专利水平,可见她产品原创性甚高。多年来,她坚持生产家庭制品,近年又扩展业务至生产家庭电器制品。产品远销欧美各国。
           相关  文章  :
       1. 创业故事,6个成功创业故事 
       2. 5个不为人知的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3. 5个你一定要知道的成功人士创业故事 
       4.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创业故事 
       5. 一个俄罗斯小伙的淘宝创业故事 
       6. 90后大学生创业致富事例 

7. “借”来的成功:五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借”来的成功:五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下面是我整理的“借”来的成功:五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我有足够能力和想法,但没有资本、没有关系、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所以我无法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我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但落在一个不优秀的团队,所以我只能随波逐流。这可能是很多人的想法,甚至抱怨。看完下面这些故事,或许你会意识到。自己不能实现梦想,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不够有能力、不够有想法,或者不够有勇气。当然,勇气其实也是能力的重要一种。
     王嘉廉:透支信用卡作为启动资金 
    王嘉廉是全球第一个把软件公司做到10亿美金营收规模的人,也被称为是华人软件业中唯一能和比尔?盖茨并肩挑战的人。
    作为移民后代,王嘉廉很早就开始为将来的生计考虑。念书时,他看到《纽约时报》整整两页半篇幅的招聘广告都是在招聘电脑程序员。觉得市场上一定是很需要程序员,于是去学了电脑程序开发。
    毕业后,王嘉廉进入标准数据电脑公司工作,既编程又推销,学到了一身本事。不久,一个机会点燃了王嘉廉的创业梦想:一家叫CA的瑞士公司来到美国寻找销售代理。王嘉廉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个事情。但很遗憾,他没钱去成立公司。
    “我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王嘉廉在接受全球华商名人堂采访时说。而且,他想出了办法。自己钱不够,他找来几个合伙人一起凑,还不够,他们申请了能够申请到的所有信用卡,一起透支出最高金额作为补充。他们还想尽一切办法节约成本:比如,找了一个需要劳动力的房东,通过为房东干活儿抵消房租。
    “这个月的收入进来我们再去还上个月的信用卡,然后再透支。好几个月,我们都靠这笔信用卡透支周转。”因为有这段经历,后来有人问王嘉廉,你和比尔?盖茨的区别是什么?他说:“比尔不知道饥饿的滋味。”
     陈江和:您搞定关系,我干好事情 
    曾经问鼎印尼首富宝座的陈江河17岁创业。从给石油公司卖零件,慢慢拓展生意,直到成为石油公司的工程承包商,后来又进入原木加工行业,创办夹板厂。
    起初,陈江和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和能力做生意。后来他希望进入更多行业,比如棕榈种植把公司做更大时。他感到力量的不够。当时,印尼政治经济环境复杂,搞棕榈种植,把公司做更大需要社会关系,需要有后台撑腰。但他没有。
    困难面前,陈江和同样没有选择不做。他说,关系不是天生的,没关系,他就去找关系。多翻周折后,他找到当时在印尼关系和后台都很硬的华人企业家林绍良,主动献上自己的项目邀请林绍良合作。“我告诉老人家说,我没有关系,但我能干,能做好生意。你有关系,你不用亲自干,替我摆平场面上的事情。我们合作,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大。”在接受全球华商名人堂采访时,陈江河回忆说。
    林绍良欣赏陈江和的能力和勇气。爽快地答应了合作计划。他们的棕榈油项目也创造了印尼种植业的奇迹,在短短5、6年间,就赚到了10多亿美金。
     包玉刚:借钱出海成为世界船王 
    包玉刚是20世纪香港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他的创业也是从借开始的。
    他先是向朋友借钱买了一条破船。然后,他又用这条船去银行抵押贷款。用贷款,再买第二条船。依此类推,他用朋友那笔不需要抵押的借款,滚动发展,快速壮大的自己的生意。最经典的是,有一次,他竟然不用抵押就贷款买到一条新船。
    怎么办到呢?他先和日本船厂下了造船的定单。拿着造船定单加上自己的信用,他和一家日本货运公司签订了把这艘船租给对方的出租协议。最后,他把这两个事情同时告诉银行。“我在日本订购了一艘新船,价格是100万。同时,我也和日本的一家货运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船协议,船造好后,他们租下这条船,每年租金是75万。他们可以为此担保,只要船出来,租金不会有问题。因此,我想请贵行支持,给我贷款100万,让我造好这条船?”
    银行一听100万造船,每年有75万的租金,不需2年就可以还清贷款。而且还有人担保这75万租金,当然可以放款给他。于是,包玉刚这个美梦就成真了。
     陈正财:你的热情和气力,就是你的财富和关系 
    陈正财是马来西亚陈大金属桶有限公司创办人兼董事长,也是马来西亚白手起家获得成功的华人企业家之一,是很多世界级大公司的金属包装品供应商。
    陈正财的父亲育有11个孩子,他排行第七,靠一间小杂货店养活一大家人,少时生活非常艰难。他创业时,也是没有钱,没有关系。东拼西凑一点钱,他买了台小货车,做起个体生意。但这个不能满足他的梦想,他希望做更大的生意。
    没有钱,没有关系,如何做更大的生意?陈先生的办法是,用力气建立关系,用关系去找钱找生意。他在接受全球华商名人堂采访时回忆说,当时,一些学校、社团、商会、工会经常招募义工。他平时一有机会就去义务劳动,还经常开着自己的车去免费帮忙运东西等等。时间一长,很多人都认识了陈正财,喜欢上了陈正财,继而有人给他介绍生意,有人问他是否需要帮忙,有人则借钱给他,投资给他,甚至主动带他,给他干股,带他做新生意。继而。生意越做大。
    “年轻人一定要记住,你不是什么都没有。你有热情,有真心,有力气,有智慧。但你要先奉献。奉献出来你的心,你的能力,让人家认识你,了解你,然后给你机会。”陈正财说,“我年轻的时候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现在,还在这样做。我们没有钱,那我们就把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光阴奉献出来。很简单的,只是需要花一点时间。我们诚恳,我们衷心对待,最后,机会就会主动来找我。”
     吴惠权:工友们让我做了老板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新国际集团董事长吴惠权,出生在广东河源龙川县新田镇双柳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逃难一样到了香港。
    在香港,吴惠权进入一家牛仔服装厂做杂工,每月工资500元港币。这对当时的他来说,是很高的薪水了。他非常珍惜,努力工作并得到老板赏识,从洗衫工开始,一步步做到其他位置成为多面手,工资也一路涨高,到2700港币一个月。
    时间久一点后,尤其是追求一个女孩子却被以大陆来的穷打工仔羞辱之后,吴惠权有了自己做老板的理想。一次,他看到一个小厂招聘经理,薪水比自己已经有的水平还要低很多,但还是义无反顾去应聘。“做人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一两年少挣一点,甚至不挣钱都没关系。你做了经理,平台不一样了,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得到更多的锻炼,将来做老板的机会就大了。这是一辈子的事情。”他说。
    招聘方很犹豫,担心他做不好,但吴惠权很坚决,说自己做不好,不拿工资。最终,老板被打动,把机会给他。吴惠权知道,要创业,不光要有钱,还要有人,要有一拨人。于是,做经理的时候,他就开始为未来培养人。“我和员工打成一片。他们工资低,我工资稍微高一点,就借钱,给钱给他们。有钱一起花。他们伙食不好,有时候加班,老板都不请他们吃饭,我自己出钱改善伙食。”吴惠权说,时间一长,这些人和他的关系比和老板的关系还要好。
    吴惠权说,他对大家好,要说不想要回报,那是假的。“我就是想,将来要是我有困难,需要他们,他们肯定也会帮助我。但我不是一定要他们回报,因为大家在一起做事情就是缘分。人不能只是为利益交往。”
    吴惠权的回报比他想的还要来得快。1984年中英谈判期间,许多人担心香港的未来,纷纷变卖工厂、商铺,移民到国外定居。吴惠权的老板也是害怕的人之一。一天,他找到吴惠权,神色严重地说,“阿权啊,你和工友们辛苦了,但因为形势所迫,我们要关闭工厂,解散工人……”
    吴惠权不忍心让工友们就此失业,找大家商量怎么办。工友们一致推荐,请他把工厂盘下来。吴惠权说,我没有钱啊,各位。工友们说,没关系,权哥,我们可以几个月不要工资,只要有饭吃就行,而且我们还可以给你出一些钱。
    就这样,吴惠权自己找了一些钱,然后加上工友们的钱,接管了这个工厂,因为大家心齐,这个工厂很快就做起来了,做大了。
     拓展阅读:白手起家的创业点子 
     1、特色小吃 
    在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吃快餐的'时候,店面小吃面食已满足不了人们。现在越来越多的特色小吃产生。一辆手推车就能够搞定像卖早点、宵夜、烧烤、都是很好的,这种小本生意需要起早贪黑,需要商家不怕苦不怕累、但是其实它的利润率是很高的,只要你够勤奋,赚钱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再将店开在大中小城市中的夜市、学校附近、繁华路段,那么赚钱的几率还会大大提高。
     2、出售果树产权 
    日本东京郊区农民与市内超级市场联营,开办了“果树当年产权预售”活动。如一棵苹果树叫价2500日元,该树当年产量的所有权即归买主,买主可随时去果园采摘苹果。如果买主不愿下乡,果农们也可将苹果摘下包装好,送货上门,但买主要另付劳务费和运输费。当然,果农要保证水果的产量和质量。
     3、出售鸡鸭所有权 
    顾客可在鸡鸭幼龄期购买下鸡鸭的所有权,然后让禽农们替其饲养,待家禽生长成熟育肥后,由禽农宰杀、洗净,并送至顾客家中。这样既方便了顾客。禽农又为自己饲养的鸡鸭从小就找到了买主,当然不愁销不出去了。创业指导。
    点评:这是两个不错的白手起家创业点子,无须资金,只要你有果树,养了有鸡鸭牛羊就能够利用起来,当然,要吸引到顾客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过,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农民能够利用微博、微信、QQ等工具,完全能够找到目标顾客,当然,具体经营还是有技巧的。
     4、能长出瓜果的“书” 
    在日本各地商场和书店均有“瓜果书”出售。诸如“番茄书”、“黄瓜书”、“茄子书”等应有尽有。这些貌似书本的产品表面包装着防水纸,其内塞有石绒、人造肥和种子等。人们购回后按照附赠的种植说明书只要每天浇水,便能长出手指粗细的黄瓜、弹丸似的番茄、拳头大的茄子等。一般情况下,一本“番茄书”经培育可长出150~200个“迷你果”,一本“黄瓜书”可结出50~70条“袖珍瓜”……因为集观赏性和食用性于一体,菜农们也就竞相出售,以增加收入。
     5、返鲜花生 
    是比较实用的新技术,开拓了四季鲜食花生的先例,极具市场潜力,而且煮鲜花生的营养优于油煎炸或爆炒。
    返鲜花生的市场价格在每公斤4元左右,实际利润应该在一倍左右。如果是加工好的熟花生,做成麻辣的、甜香的、五香的等等口味后,价格就能够卖到每公斤6元左右。每天销售熟花生50公斤,利润是200元。如果采用黑花生和彩色花生效益更高。
  ;

“借”来的成功:五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8. 80后小伙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80后小伙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佛山市品一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荣华,是一名"白手起家创业"的80后。2007年,梁荣华进入灯饰生产和销售行业,此前在it界的从业经验让他在传统行业中更早看到了电商带来的机遇。
    梁荣华,一个80后的农村小伙,2013年带领电商团队通过网络销售led灯,创造了6000万元的业绩。同时,通过官方的网站、百度等网上营销平台,带来近4000万元的订单,网上直接间接带来的产品销售近亿元,占销售总额的95%以上,公司也由此走上了接近"零库存"的以销定产模式。而他做电商是怎么成功的呢?有什么法宝?
     网上卖产品库存接近零 
    "头半年时间,我一个人就通过网上销售带来800多万元业绩。"梁荣华透露,当时公司只是个300平方米的作坊式工厂,但公司一创立就建立了企业网站,并在百度做了竞价排名推广。
    "当时做网络推广的还很少,投入几千元就会有很好的效果。"梁荣华说,半年后,公司就搬进了一个两千平方米的工厂。2011年,梁荣华意识到网上卖产品是趋势,于是决定让网销的重心从网上招揽业务转向网上直接售卖产品,从而形成接近"零库存"的以销定产的模式。
    网络平台的推广,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大订单,也让公司走向了国际化。
     杀手锏 1:爆款是最好的广告 
    如今,该公司95%以上的业务都跟网络相关,其中70人左右的团队负责在淘宝、天猫的产品销售,20人左右的团队从事网络订单业务的线下跟进。
    对品一照明公司而言,进入淘宝天猫并不算早,甚至有点晚。2011年,公司才开始进入淘宝,但进行得并不顺利,由于方法不对,两年来在淘宝的销售额一直在百万元左右徘徊。
    "网络营销发展太快,我们不学习就会落在别人的后面。"反思之下,梁荣华意识到,互联网营销,只有花大力气、做得专业才能够生存,于是去一家培训机构学习。2013年初,公司新注册了一家淘宝店,并于6月份上线天猫旗舰店。
    淘宝店及天猫旗舰店在第一年的销售就一鸣惊人,达到4000万元的销售额,与官方的网站的产品销售一起,创造了6000万元的销售额。
    "网销一定要有爆款产品,且至少要进入排行榜的前四名。"谈到销售秘诀,梁荣华认为,90%消费者在天猫搜索时只会看首页甚至是前几名的`产品,进入排行榜前几名的爆款其实是店铺最好的免费广告,比直通车的营销还管用。他根据公司的运营数据分析发现,产品如果排行第六,比排行前四时的流量甚至少了一大半。
    "打造爆款产品要不惜代价。"梁荣华举例,公司有一款led产品仅售9.9元,包邮,如今拿到了天猫销售排行榜的第一名,但其成本价要20元左右,公司每月要为此亏上几万元,但该产品为店铺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关联销售,因此"不惜代价也是值得的"。据他透露,公司的吸顶灯这一大项爆款产品的流量和销量已经占到店铺的60%以上,是销量增长的绝对主力。
     杀手锏2:率先实行两年包换 
    "现在的网络销售进入白热化阶段,服务越来越重要,要能在某方面脱颖而出。"梁荣华总结道,公司网络业务快速发展的另一个杀手锏是在行业内率先实行"两年包换","这高过了当时消费者的一般预期。"
    红利期过后的网络营销该怎么走?梁荣华表示,要由产品的营销进入到情感和个性化的营销阶段。他举例说,公司目前已经针对消费者的不同情境开发出不同的led产品,例如情侣在室内吃饭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手动调整光的亮度和颜色。此外,在互动方面,公司可以根据用户的建议,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并对其进行奖励。
    此外,他认为移动电商将是未来趋势,公司将更加重视微信等移动端的销售。"要真正从产品思维转变到用户思维。"梁荣华认为,移动电商可以借鉴小米的众筹及粉丝经济的玩法,要让用户成为真正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