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是按季报还是按月报

2024-05-12 20:09

1. 印花税是按季报还是按月报

印花税变了!取消按月申报!改成季报
7月1日开始执行的印花税法有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明确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原印花税暂行条例关于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的规定并不明确,此次印花税法明确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1、印花税按季、按年或者按次计征,证券交易印花税按周解缴。实行按季、按年计征的,纳税人应当自季度、年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申报缴纳税款;实行按次计征的,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十五日内申报缴纳税款。
2、纳税人为单位的,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印花税;纳税人为个人的,应向应税凭证书立地或纳税人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不动产产权发生转移的,纳税人应向不动产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
附加: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等有关事项的公告同时规定:
印花税按季、按年或者按次计征。应税合同、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可以按季或者按次申报缴纳,应税营业账簿印花税可以按年或者按次申报缴纳,具体纳税期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结合征管实际确定。

印花税是按季报还是按月报

2. 印花税是按次、月还是按年征收


3. 印花税按季度申报怎么算

一般情况印花税按季、按年或者按次计征。按季、按年计征的,纳税人应当于季度、年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申报并缴纳税款。1、按次计征的,纳税人应当于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5日内申报并缴纳税款。2、证券交易印花税按周解缴。证券交易印花税的扣缴义务人应当于每周终了之日起5日内申报解缴税款及孳息。3、已缴纳印花税的凭证所载价款或者报酬增加的,纳税人应当补缴印花税;已缴纳印花税的凭证所载价款或者报酬减少的,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印花税税款。

印花税按季度申报怎么算

4. 印花税季度申报是三个月总和吗

季报是累计三个月数据吗?季报是累计三个月的财务数据。企业在季报的时候,就是把企业这个季度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然后依照企业的初始数据,编制企业的财务报表。当然,有的企业规模大、业务量大,也是需要按月申报财务报表的。举例说明:虎说财税公司的规模不是很大,财务报表季报的。这样虎说财税公司只需要在季度结束的次月申报财务报表即可。就像2021年6月,虎说财税公司就不需要申报财务报表。等到2021年第二季度结束以后,即到了7月份再申报2021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表即可!【摘要】
印花税季度申报是三个月总和吗【提问】
亲!是的哦【回答】
季报是累计三个月数据吗?季报是累计三个月的财务数据。企业在季报的时候,就是把企业这个季度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然后依照企业的初始数据,编制企业的财务报表。当然,有的企业规模大、业务量大,也是需要按月申报财务报表的。举例说明:虎说财税公司的规模不是很大,财务报表季报的。这样虎说财税公司只需要在季度结束的次月申报财务报表即可。就像2021年6月,虎说财税公司就不需要申报财务报表。等到2021年第二季度结束以后,即到了7月份再申报2021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表即可!【回答】
季报需要申报的税种?企业季报的时候,涉及的税种还是很多的。基本上需要涉及的税种有: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及附加、消费税、个税、关税、城建税以及印花税等。毕竟我们国家现在征收的税种有18个,虽然企业不能都涉及,都是只要在季度内有涉及的就需要按时申报。这里比较特殊的是工会经费和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一般都是年报。当然,现在对于一些规模小的企业也是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企业在申报的时候,也是需要注意。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一般都是年报。当然,现在对于一些规模小的企业也是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企业在申报的时候,也是需要注意!【回答】

5. 印花税是按月申报吗

印花税申报是税务师考试中的常考知识点,赶紧来学习一下具体处理办法吧!

印花税是按月申报吗

6. 印花税是按次、月还是按年征收?要详细的。

印花税根据不同征税项目,分别实行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征收方式。  印花税下调
(一)从价计税情况下计税依据的确定。(1)各类经济合同,以合同上记载的金额、收入或费用为计税依据;(2)产权转移书据以书据中所载的金额为计税依据;(3)记载资金的营业账簿,以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项合计的金额为计税依据。   (二)从量计税情况下计税依据的确定。实行从量计税的其他营业账簿和权利、许可证照,以计税数量为计税依据。
编辑本段税额计算
  按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按定额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应纳税额=凭证数量×单位税额
编辑本段计税方法
  印花税以应纳税凭证所记载的金额、费用、收入额和凭证的件数为计税依据,按照适用税率或者税额标准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数额=应纳税凭证记载的金额(费用、收入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额=应纳税凭证的件数×适用税额标准   (四)免税   下列凭证可以免征印花税:   (1)已经缴纳印花税的凭证的副本、抄本,但是视同正本使用者除外;   (2)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政府、抚养孤老伤残人员的社会福利单位、学校所立的书据;   (3)国家指定的收购部门与村民委员会、农民个人书立的农副产品收购合同;   (4)无息、贴息贷款合同;   (5)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国家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所书立的合同;   (6)企业因改制而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   (7)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   (8)个人出租、承租住房签订的租赁合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经营管理单位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有关的凭证,廉租住房承租人、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人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有关的凭证。   下列项目可以暂免征收印花税:   (1)农林作物、牧业畜类保险合同;   (2)书、报、刊发行单位之间,发行单位与订阅单位、个人之间书立的凭证;   (3)投资者买卖证券投资基金单位;   (4)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或者批准进行政企脱钩、对企业(集团)进行改组和改变管理体制、变更企业隶属关系,国有企业改制、盘活国有企业资产,发生的国有股权无偿划转行为;   (5)个人销售、购买住房。[1]

7. 7月印花税不能按月

7月印花税不能按月申报吗?是的,7月印花税不能按月申报。印花税法取消了按月申报,也就是说从2022年7月1日后,理论上是不能按月申报了,当然,这是以税款所属期为准,也就是7月份你申报6月所属期的税款还是可以按月申报。但是7月及以后所属期,就只能按季申报了,那么我们一般就是10月份申报第二季度(7-9月所属期)的印花税。你登录自己的电子税务局,税种核定查询,可以看到电子税务局已经自动把你以前按月申报的核定信息更改为按季申报从7月1日开始执行。

7月印花税不能按月

8. 怎么看印花税是按月还是按次

答:简单来说,按月申报是将企业同一个月内签订的合同等应税凭证按不同税目归类后汇总缴纳,而按次申报则是每签订一份合同等应税凭证就要办理一次纳税申报。      纳税人选择按期(月)申报的,必须先做税种认定;做了税种认定后,未发生纳税义务也要做零申报;税款所属期可以选择一个月;
      纳税人选择按次申报的,可以不做税种认定,未发生纳税义务可以不申报,税款所属期只能选择某一天,即应纳税凭证书立(领受)的日期。
      之前税务局也要核定按次申报的印花税,如图:
      现在基本不核定了,按次申报的你可以直接在电子税务局申报。纳税人可以同时存在部分印花税税目按期(月)申报,部分印花税税目按期次申报。查询公司印花税是按期(月)申报还是按次申报流程:      答:纳税人可登录“电子税务局-我的信息-纳税人信息-登记信息-税(费)种认定信息,即可查看。
如何选择按期(月)申报或按次申报?      答:纳税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采用按月申报或按次申报。      如果企业家大业大、订单爆棚,当然是选择按月申报,或者每月都有发生应税行为甚至单月签订两次以上同一税目应税凭证的,也建议选择按月申报。如果业务少,一年下来也没签订几份应税凭证,那按次申报就行了。      一些经常都有的可以申请核定按期申报,比如购销合同等,一些不经常发生的,比如资金账簿就没必要申请按期申报,否则你没有的时候,每个月都要零申报。按期(月)申报印花税如何办理?      答:可以电话联系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按期(月)申报印花税认定。已办理按期(月)申报印花税,为什么税源只有购销合同税目,其他税目增加不了?      答:应该是你只办理了购销合同的按期申报。印花税按期(月)申报认定具体到税目,所以在按期(月)采集税源时,未做认定的税目无法在按期(月)申报增加,只能在按次申报增加。如果想要在按期(月)增加,需要做该税目按期(月)申报认定。      印花税税目目前有13个包括:购销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财产租赁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仓储保管合同、借款合同、财产保险合同、技术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注:印花税法税目变化了,但是要2022年7月才开始实施)如果决定按期(月)申报印花税,零申报是否做税源采集?      答:是。财行税合并申报后,税源采集是申报的前置条件,未做税源采集无法申报。
      按期(月)申报印花税的,进入税源采集界面, “纳税期限”会带出“按月”选项。录入税款所属期,系统会显示当期应申报的征收品目(税目),默认计税依据为零,点击保存-确认后即可跳转申报。      未做按期(月)申报印花税认定,进入税源采集界面,“纳税期限”不会带出“按月”选项。      文章来源:部分内容来自税来税往,财税早知道,二哥税税念,小陈税务,会计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