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关系和当今形式

2024-05-13 05:30

1. 如何理解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关系和当今形式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已经有不少定义,在我看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般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描述的是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的趋势,经济活动在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趋势。然而单纯从善良的正面去了解经济全球化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特点,以及正负效应,而且要理解反全球化运动的特点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处于激烈博弈中的世界经济态势,并选择和实施中国之最佳对策。 
    当今全球化成因与特点 

    从资本主义国家开拓世界市场,向外扩张,并推行各种殖民主义措施开始,经济已经在渐渐全球化了。那么,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有什么动因和特点呢?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与知识经济,尤其是信息技术相适应的。在全球化的国际经济关系中,不仅有货物、劳务和资本的大规模国际交流,而且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便捷无比的国际交流手段,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紧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全球化。这部分地可以解释,为什么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小的是美好的”说法,把一些大型公司分解了,而90年代又重新掀起大规模的并购高潮。因为信息技术使跨国公司内外部的信息成本和管理费用降低了。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以多元的行为主体来构成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除国家之外,企业,尤其是现代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作用日趋增大。它们把自己的生产、投资、销售等活动的场所遍布全球各地,实行全球经营战略。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形成了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空前巨大和严密的全球网络,把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都包罗在内。据统计,眼下全世界有40%的产品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市场体系和市场经济体制来沟通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的。不仅国际货物贸易空前扩大,资本流动成百倍地增长,而且国外直接投资、劳务贸易、科技贸易、信息传播、人员流动、国际旅游等领域都有了迅猛的发展。这些领域互相促进,互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完整的发达的市场体系。这个世界市场体系和市场体制把各国的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发生着广泛的各个领域的经济关系。二战后,以“经互会”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世界市场体系,90年代已不存在了。因为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倒退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和越南转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古巴等仍被封锁和制裁,难以参与经济全球化。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最有竞争力的西方强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垄断和霸权,力图将自身的生产方式逐渐扩展到所有的国家。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正如吉登斯所说,“美国深刻而突出地影响了新的全球秩序的形成。从某些方面看,……它企图把美国的宪法条款推及全球”。 

    ——当今经济全球化同经济区域化和经济集团化并存。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出现了144个区域性经济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数为68个;而日本贸易振兴会推算数为101个。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公布的数字则显示,从1948年到1994年全世界先后出现过109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90年代的产物。目前至少已经有14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以上各种形式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在集团化方面,迄今出现的经济集团有,七国集团、七十七国集团、二十四国集团等。全球化和区域化并存的一个印证是,随着全球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区域的内部经济流通也在加快。如1993年,北美、欧盟和东亚三个地区占全球出口贸易总量的76.8%。目前,欧盟国家有1/3的对外贸易是在其内部进行的,亚洲国家的一半外资也是来自其他亚洲国家。 

    经济全球化的正负效应 

    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它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可能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作为全球经济组成部分的各个国家,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在资本实力和科技上的优势,要比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大的利益。 

    其次,它使得世界市场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统一的整体,客观经济规律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这自然是以各国市场经济体制部分趋同为基础的。在统一的世界大市场中,各国面对着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必须努力改善生产经营活动,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生产。这一切都会有效地扩大世界的总产出水平。同时,激烈的国际竞争还会刺激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使科技成果在世界范围内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刺激全球经济的增长。 

    再次,它加速了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导致世界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当然,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能够继续保持在这方面的优势地位。 

    最后,它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可能提供有利的条件。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是各国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倘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能充分认识到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就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理解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关系和当今形式

2.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世界的关系?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了世界经济体系的深刻影响。两次工业革命使西方工业文明崛起,而此时的中国依然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所以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烙上了深深地殖民化的印记。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近代化离不开西方的工业化,离不开当时的世界经济体系。
望采纳

3. 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A(明清时期):关系: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
阐释:明末清初,统治者为防范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禁海”。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
B(近代前期):关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阐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同时大量从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把中国变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新中国成立初期):关系:被孤立、被封锁。
阐释:新中国成立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严重对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使新中国隔绝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
D(改革开放以来):关系:对外开放、积极参与。
阐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积极与各国发展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促使中国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对内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接轨。

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

4.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全球到目前为止还是以美元为贸易结算单位的一个市场体系。这是既定的,从二战以后就已经既定的一个世界货币体系。原因是二战以后全球97%的黄金都沉淀再美国土地上面了。所以美元代替黄金充当一般等价物再1972年就成为了一个铁定的事实。而金融市场的大发展也因此而开始了。——我讲到这点,是希望投资的朋友了解到一些货币发展的历史格局,从而来再审视今天的金融投资领域。
欧元的诞生是打破了一个美元统治的格局,标志着区域性经济体的独立特性的时代开始降临。我们中国人讲究论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一样适应这个事件。欧元是个变数,人民币何尝不是一个变数。这就是金融市场发展起来的一个必然趋势。未来的市场就是这样区域性经济特征将主导世界经济格局,这样才会出现稳定磨合,相互制约,协作发展的大格局。
美国这个20世纪的超级大国,发展到如今已经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经济体。他的经济特征和我们想象的不同,是以消费为主题的一个经济体。也即使说他们消费的程度越大,经济增长反而越强。——这个特殊的经济现象,是这个国家而战后的经济格局所决定的。通过大力发展后的美国金融市场触角几乎覆盖全球。一旦美国经济出现问题,全球就会连锁反映。这就是美国的先天优越性所在。所以他可以是超级霸主的形象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但同时这种优越性发展到极致,也有病灶——80年代的日本经济崛起,却被一场通货膨胀,搞掉多年积累。罪魁祸首正式全球硬通货美元。当美元大量从日本本土撤离的时候,就是带走了日本人多年的资本积累。美元从此成了一把双刃的剑。同时也刺激了全球货币格局的反思潮。新世纪以来的欧元诞生就是这样一个背景下的产物——区域性经济特征的大融合,将会构成一个个抗衡美元体系的新事物。这是个大课题。新旧观点自然会产生历史大碰撞。所以现今市场很动乱,金融战争再全球爆发,金融侵略再全球蔓延。美国被这些历史因素推到了前台。是无奈也是必然。
人民币再不断升值,但我们国人要看清楚,我们中国经济的特色再哪里——我认为中国经济的特色在于资源丰富——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这个经济特征是本质的,是区别与美国,区别于欧洲,也区别于日本。这样的一个经济体就好比一座蕴藏丰富的大山,你要一边开采,又要一边保持生态健康,否则一旦山崩地裂,失去平衡造成的灾难就是全球性灾难。
美国是消费性的一个经济大国,中国代表的是一个生产性的经济体。可以这样看待未来这两个国家一个是做强虚拟经济,一个将做强实体经济。这样才能形成互补。问题是在于虚拟资本对实体经济的侵占性太强烈。要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几乎不会产生可能。资本的国际间流动性增强则同时影响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所以现在全球投资者都在十字路口观望。到底怎么运行这个世界经济的新格局啊?——我还是那句话,没有研究历史,不是真正的投资者。答案都在历史里。我觉得我国应该思考怎么做到以实体经济对抗虚拟经济的策略。古人讲刚柔相济。柔能克刚。现在中国经济面对的世界经济格局确实面临的就是被虚拟资本的“柔”牵制住了。唯一化解之道应该就在以柔克柔上面下功夫了。——所以中国经济必须转型。融入世界经济体。充分发挥我们国家稳健的,可以包容万物的经济特征。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吐故纳新,推成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国度。治国如此,做学问也如此,做生意也是如此。虽然我不赞成前些年中国生意人大面积造假的运动,但是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没有因为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发展而消失,我也很经常的偷偷在笑。但也很感慨,我们快失去自己的根了。没有根的人,怎么和人家的经济融合,只能被人家兼并!该是我们深刻反省一下的时候了。经济有时候和人文是密切联系的。搞经济的人应该要被迫做学问了。

5. 全球经济化与中国经济

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  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正是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问题。    一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货币、资本在全球大量流动,  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日益互相依赖的经济现象。      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自身所面临的困难具有了新的意义,像债务、人口、能源、环境这样的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关系整个世界资  源合理分配及合理使用的问题。    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  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可以肯定,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有  利的一面,也是新的发展机遇。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吸引外资。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    3.有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既有消极不利的一面,也是严峻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全球化为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国际资本开拓了寻求更高利润的地域和  空间。    2.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国家构筑以其为中心的国际经贸基础,。    3. 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    4. 经济活动从来都不是孤立进行的。  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下,如何应对成为关键。      在这一艰难的实践进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适度保护,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条件地参加经济全球化。    3.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 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促进经济区域化。    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进程,是不可逃避的。对于发展中的中  国,参加经济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只是要通过经济全球化的手段,来  达到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全球经济化与中国经济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