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历史作用

2024-05-18 10:17

1. 怎样评价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历史作用

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 Easing)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当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央行收购时,新发行的钱币便被成功地投入到私有银行体系。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也较长。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
在经济发展正常的情况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一般通过购买市场的短期证券对利率进行微调,从而将利率调节至既定目标利率;而量化宽松则不然,其调控目标即锁定为长期的低利率,各国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即量化宽松下,中央银行对经济体实施的货币政策并非是微调,而是开了一剂猛药。

怎样评价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历史作用

2. 如何解读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

关注我学习更多金融知识!

3. 怎样正确理解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


怎样正确理解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

4. 美国为什么采取量化宽松政策?

量化宽松是一货币政策,由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1],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2]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3]以纾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当银根已经松动,或购买的资产将随着通胀而贬值(如国库债券)时,量化宽松会使货币倾向贬值。由于量化宽松有可能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政府通常在经历通缩时推出量化宽松的措施。而持续的量化宽松则会增加通胀的风险。
[编辑] 刺激贷款

在部分准备制下,银行保持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其余的资金可作贷款之用。从量化宽松的过程中增加的存款,银行可通过借贷,再创造出更多的货币供应,即存款倍数效应(deposit multiplication)。例如,假设存款准备金的要求是10%,量化宽松每创造$10,000,可产生的最终货币供应为$100,000。

量化宽松向本土银行同业市场提供充足流动资金,大大降低借贷成本,最终期望所有借款人都能受惠,以支持整体经济运作。一般来说,量化宽松可支持整体经济,并“有助纾缓或遏抑经济逆转的影响。”[4]

虽然被形容为“开机印钞票”,但量化宽松通常只是调整电脑帐目。[1]一个国家要实行量化宽松,必须对其货币有控制权;所以,举例,欧元区个别国家不能单方面推出量化宽松政策。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美元贬值,这样其他货币兑美元相应的升值,而是美国所欠的外债缩水,从而得到好处。

5. 美国放弃量化宽松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量化宽松其实说的通俗点就是印钞票

对世界的影响就是美元贬值

但由于美元的世界货币的特殊地位,美元的贬值带来的后果是由全世界美元持有人承担的。

举例子吧,世界上本来是有10000美元的,其中5000美元是美国人自己持有,另外5000美元是其他国家持有。本来这10000美元是可以买回10000美元的货物的。好了,现在美国人开始印钞票,再印10000美元的钞票出来,那么,美国人持有15000美元,另外其他国家持有5000美元,但这20000美元依然只能换回10000美元的货物。所以,美国人实际上的购买力变成了7500美元,其他国家变成了2500美元,美国人通过印钞票,不仅没有损失,反而赚钱了,但其他国家就亏死了。

这就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说的不好听点,叫吸其他国家的血。

美国放弃量化宽松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6.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法律分析:1. 增加中国的贸易顺差和GDP;
2. 加大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3. 导致中国的货币数量增加。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第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银行业监督管理应当保护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

7. 我国如何应对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美国此次采取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将导致过度流动性流向包括中国、巴西等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国家,面对滥发货币,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应对呢?

  当务之急不是降低本国银行杠杆率问题,而是想尽办法挡住跨境资本热钱流入,阻止这些热钱冲击经济。目前关于全球金融治理的制度框架未必是全面的,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不完善、不确定情况下,要看到改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发展中国家应尽可能处理好自己的政策,来构筑防止外部冲击的“防火墙”。

  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得根本原因是美国长期低利率政策。而美国长期低利率是有其制度基础的,那就是为维持美元国际地位,要想根本上解决危机,仅仅依靠制定更严格的监管措施是不够的。

  发展中国家不能满足于目前国际社会相关治理政策,而是应以更积极姿态,呼吁并参与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行动,约束美元对内政策目标和作为国际货币应尽义务的不对称行为,寻求大国货币间的汇率稳定机制。

  此外,在金融监管上,中国既不要引领世界潮流,也不要简单尾随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要学会“以我为主”式的思考。当然,在国内流动性过多、调控难度大的特殊时期,不排除可以采取对信用杠杆放大进行暂时性强约束的制度。

  我国货币政策应回归常态

  中国应逐步回归常态、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此前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将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

  历史上,我国货币政策共有稳健、适度从紧、从紧和适度宽松四种提法,2008年底,为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我国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变为“适度宽松”。

  此番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是因为非常时期的非常规政策已经完成使命。货币政策应回归常态主要基于五方面考虑:一是我国经济增长得到进一步巩固,二是反映物价水的CPI指数呈现上升态势,且仍有进一步上涨可能,三是我国失业率水平已降至全球金融危机前水平,四是国际收支趋于平衡,我国贸易顺差增速由负转正,贸易平衡状况持续改善,此外,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不断回落,资产拨备覆盖率大幅上升。
  明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将面临较大改变,全球经济增速有望加快,同时通胀形势仍面临不确定性,央行对此不能掉以轻心,不能让长期的负利率侵蚀居民储蓄资产。
  美国量化宽松会引发外资流入,央行要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信贷适度增长。此外,关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明年的货币政策对此也将有所侧重。

我国如何应对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

8.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有什么启示

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应属于重大利好,而非利空。
首先,美国经济复苏和增长,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是美国开动印钞机,大量印刷美元,由于美元属于世界货币,因此,大量发行美元的后果是必然导致美元贬值,使得世界商品价格上涨,世界资金充裕;且由于世界新兴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经济增长强劲,资金向这些国家流动,从而导致这些国家货币升值的压力增加。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目的不在于要搞垮世界经济,而是为了促进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增长,而由于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只要美国经济复苏和增长,就必然会带动世界经济的增长,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为此,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有利,对世界经济增长也是有利的,因此,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股市、欧洲股市的反应都是积极的,美国股市又创三年来的新高,欧洲股市也强劲上涨,因为他们的股市才是真正的经济晴雨表,中国的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而是政策的晴雨表,而在解释政策的时候,往往解释错了,用黑色眼镜看东西永远是黑的,用利空的观点看问题,永远是利空。
其次,美元贬值,资金向中国流动,对中国股市有利。美元贬值,世界资金充裕,而资本总是逐利的,必然要向新兴经济国家流动,而中国是新兴经济国家的代表,因此,世界资金必然会大量流入中国。资金流入,对股市肯定是利好,怎么成了利空呢?!睁着眼睛说瞎话。为了减小资金大量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国中央银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冲资金流动性,这是正常的,可我们往往把它的负作用夸大了,为什么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就是流动性过大吗?资金流动性大,对股市不是利好吗?怎么成了利空了?只要中国股市走好,资金就会流入股市。
再次,美元贬值,商品价格上涨,不完全是利空。美元贬值,导致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中国输入性通货膨胀,而物价上涨温和,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通货膨胀总比通货紧缩要好,这两年物价上涨较快,而经济增长也不慢,经济强劲增长,对股市应属于重大利好,可惜,中国的股市总是脱离经济基本面,没有能真实地反映经济,没有成为经济的晴雨表,这是中国股市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