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的发展历史

2024-05-07 09:42

1. 灯塔的发展历史

 公元前约270年,托勒密二世委派希腊建筑师、尼多斯的索斯特拉图斯在法罗斯岛东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灯塔,既可以为进入亚历山大港的船只指引方向,又可成为展示复兴的埃及君主显赫名声的巨大标志。法罗斯灯塔因而成为了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观之一。古罗马人建造了一系列灯塔,从而创建了最早的灯塔网络体系。这一体系中最早的灯塔始建于公元50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下令在罗马的港口城市奥斯蒂亚建造的一座灯塔。该港原有一条长320英尺、宽65英尺的废旧木船,船上垒以石块和粘结物,形成一座人工小岛,灯塔就建在小岛上,共有4层。奥斯蒂亚灯塔一直留存到公元15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印度人和中国人也都学会了这种用以保障海上行船安全的方法,在各自的周边海岸建造了灯塔。中国第一座灯塔是民间集资建于福建惠安县的崇武灯塔(1387年)。明代永乐十年(1412年),官府在长江口浏河口东南沙滩上筑起一座“方百丈、高三十余丈的土墩,其上昼则举烟,夜则明火”,指引船舶进出长江口。这是中国由官府出资建设航标的先例。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规定:“通商各口分设浮桩、号船、塔表、望楼,由领事官与地方官会同酌视建造”,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灯塔建设的。  18世纪末至19世纪相继出现有反射镜的发光器、透镜灯塔、电力灯塔等。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由于现代的导航设备已经非常先进,人为操作的灯塔数量大大减少,全世界只剩下1,500个依然操作的灯塔。灯塔的光源被称为“灯”(无论是电动或油燃料),长期以来采用明火点燃的方式,其后由蜡烛代替。1781年,欧洲开始采用圆筒芯灯泡和抛物面反射镜。在美国,鲸油被用作固体光源灯芯,1810年,温斯洛·刘易斯引进了圆筒芯灯和抛物面反射镜系统。19世纪50年代初,美国人开始用菜籽油代替鲸油作为燃料。50年代中期,又以猪油替代。19世纪70年代开始,煤油逐渐开始取代猪油,至80年代末完成了全部替换。20世纪初,电力和电石乙炔气开始取代煤油,并借由达伦光得以进一步发展,使得黄昏时塔灯能自动点亮,黎明时自动熄灭。

灯塔的发展历史

2. 灯塔的发展历史

 
   公元前约270年,托勒密二世委派希腊建筑师、尼多斯的索斯特拉图斯在法罗斯岛东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灯塔,既可以为进入亚历山大港的船只指引方向,又可成为展示复兴的埃及君主显赫名声的巨大标志。
  法罗斯灯塔因而成为了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观之一。
  古罗马人建造了一系列灯塔,从而创建了最早的灯塔网络体系。
  这一体系中最早的灯塔始建于公元50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下令在罗马的港口城市奥斯蒂亚建造的一座灯塔。
   
  该港原有一条长320英尺、宽65英尺的废旧木船,船上垒以石块和粘结物,形成一座人工小岛,灯塔就建在小岛上,共有4层。
  奥斯蒂亚灯塔一直留存到公元15世纪。
  以后, *** 人、印度人和中国人也都学会了这种用以保障海上行船安全的方法,在各自的周边海岸建造了灯塔。
  中国第一座灯塔是民间集资建于福建惠安县的崇武灯塔(1387年)。
  明代永乐十年(1412年),官府在长江口浏河口东南沙滩上筑起一座“方百丈、高三十余丈的土墩,其上昼则举烟,夜则明火”,指引船舶进出长江口。
  这是中国由官府出资建设航标的先例。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规定:“通商各口分设浮桩、号船、塔表、望楼,由领事官与地方官会同酌视建造”,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灯塔建设的。
   18世纪末至19世纪相继出现有反射镜的发光器、透镜灯塔、电力灯塔等。
  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
  由于现代的导航设备已经非常先进,人为操作的灯塔数量大大减少,全世界只剩下1,500个依然操作的灯塔。
  灯塔的光源被称为“灯”(无论是电动或油燃料),长期以来采用明火点燃的方式,其后由蜡烛代替。
  1781年,欧洲开始采用圆筒芯灯泡和抛物面反射镜。
  在美国,鲸油被用作固体光源灯芯,1810年,温斯洛·刘易斯引进了圆筒芯灯和抛物面反射镜系统。
  19世纪50年代初,美国人开始用菜籽油代替鲸油作为燃料。
  50年代中期,又以猪油替代。
  19世纪70年代开始,煤油逐渐开始取代猪油,至80年代末完成了全部替换。
  20世纪初,电力和电石乙炔气开始取代煤油,并借由达伦光得以进一步发展,使得黄昏时塔灯能自动点亮,黎明时自动熄灭。
  
   

3. 灯塔村的历史

灯塔村位于丽水市城关镇北偏西。1949年8月属城关区,1950年5月为城关区第三、四行政街,1951年2月为丽阳镇三街、四街;1956年3月为灯塔社,属城关镇;1958年后为灯塔生产队,灯塔大队;1983年3月为灯塔村。1992年,全村761户,1982人。其中,汉族1933人,畲族49人。有124个姓氏,其中80人以上的有陈、杨、张、李、周、徐6姓,大多祖籍青田。

灯塔村的历史

4. 灯塔计划的灯塔历程

2001年至今,灯塔计划已走过了十余年历程。义工主要分布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药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等华南地区院校。截止至2014年7月,灯塔计划通过招募和专业的培训利用寒暑假、黄金周及其他时间,先后组织了16批在校大学生及6批在职人士,共3000多人次,多次到达肇庆、清远和广西、湖南的偏远地区19所中小学开展下乡义教及师资培训工作,前后服务时间逾730000小时,受益学员多达7000人次。仅2014年,灯塔义工的服务时数为36640小时,志愿者服务300人次,服务对象约1200人,并在义教点所在的学校和地区建立起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假期下乡义教”之风浮躁盛行时,在教育NGO面对着质疑时,在乡村教育亟需另一股力量支援时,灯塔计划,安静地,慢慢地,坚定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这不只是荣誉,更是公众的认同。对灯塔的认同,对义教活动的认同。

5. 亚历山大灯塔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280年秋 ,一艘埃及的皇家喜船,在驶入亚历山大港时,触礁沉没了,船上的皇亲国戚及从欧洲娶来的新娘,全部葬身鱼腹。这一悲剧,震惊了埃及朝野上下。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下令在最大港口的入口处,修建导航灯塔。经过40年的努力,一座宏伟的灯塔竖立在法洛斯岛的东端。它立于距岛岸7米处的石礁上,人们将它称为“亚历山大法洛斯灯塔”。当亚历山大灯塔建成后,它以400英尺的高度当之无愧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它的设计者是希腊的建筑师索斯查图斯。1500年来,亚历山大灯塔一直在暗夜中为水手们指引进港的路线。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笔记中这样记载着:“灯塔是建筑在三层台阶之上,在它的顶端,白天用一面镜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导船只。”公元700年,亚历山大发生地震,灯室和波西顿立像塌毁。关于此事,传说东罗马帝国一位皇帝企图攻打亚历山大,但惧于其船队被灯塔照见,于是派人向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进言,谎称塔底藏有亚历山大大帝的遗物和珍宝。哈里发中计下令拆塔,但在黎民百姓的强烈反对下,拆到灯室时便停止。880年,灯塔修复。1100年,灯塔再次遭强烈地震的破坏,仅残存下面的第一部分,灯塔失去往日的作用,成了一座瞭望台,在台上修建了一座清真寺。1303年和1323年的两场地震摧毁了灯塔,1480年,当埃及国王玛姆路克苏丹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使用灯塔遗留下来的石料在灯塔的遗址上建造了盖特贝城堡。埃及独立之后,城堡改成了航海博物馆(Naval Museum)。1996年11月,一组潜水员在地中海深处发现了据说是亚历山大灯塔的遗留物。

亚历山大灯塔的历史沿革

6. 灯塔从古至今有哪些变化

公元前约270年,托勒密二世委派希腊建筑师、尼多斯的索斯特拉图斯在法罗斯岛东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灯塔,既可以为进入亚历山大港的船只指引方向,又可成为展示复兴的埃及君主显赫名声的巨大标志。法罗斯灯塔因而成为了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观之一。   古罗马人建造了一系列灯塔,从而创建了最早的灯塔网络体系。这一体系中最早的灯塔始建于公元50  
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下令在罗马的港口城市奥斯蒂亚建造的一座灯塔。该港原有一条长320英尺、宽65英尺的废旧木船,船上垒以石块和粘结物,形成一座人工小岛,灯塔就建在小岛上,共有4层。奥斯蒂亚灯塔一直留存到公元15世纪。   以后,阿拉伯人、印度人和中国人也都学会了这种用以保障海上行船安全的方法,在各自的周边海岸建造了灯塔。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广州建伊斯兰教怀圣寺,寺内建光塔,可视作中国最早的灯塔。   18世纪末至19世纪相继出现有反射镜的发光器、透镜灯塔、电力灯塔等。   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由于现代的导航设备已经非常先进,人为操作的灯塔数量大大减少,全世界只剩下1,500个依然操作的灯塔。
塔灯演变
  灯塔的光源被称为“灯”(无论是电动或油燃料),长期以来采用明火点燃的方式,其后由蜡烛代替。   1781年,欧洲开始采用圆筒芯灯泡和抛物面反射镜。 
灯塔(16张)  在美国,鲸油被用作固体光源灯芯,1810年,温斯洛·刘易斯引进了圆筒芯灯和抛物面反射镜系统。   19世纪50年代初,美国人开始用菜籽油代替鲸油作为燃料。50年代中期,又以猪油替代。   19世纪70年代开始,煤油逐渐开始取代猪油,至80年代末完成了全部替换。   20世纪初,电力和电石乙炔气开始取代煤油,并借由达伦光得以进一步发展,使得黄昏时塔灯能自动点亮,黎明时自动熄灭。
编辑本段实际用途
护航照明
  灯塔是建于航道关键部位附近的一种塔状发光航标,是一种固定的航标,其基本作用是引导船舶航行或指示危险区(常用来标志危险的海岸、险要的沙洲或暗礁以及通往港嘴的航道)。  
地理坐标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雷达应答器、DGPS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综合导航体系的建立,灯塔的导航作用越来越被弱化,导航价值在日益减少,但其拥有着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了各国追捧的人文地理坐标。
军事防御
  灯塔有海上烽火台之说,过去也被用于军事用途,用以进行海防瞭望和防范偷渡。一般与灯塔临近的还有炮台、城堡等防御设施。   另外,灯塔也能起到心理战的作用。   爱妓峰灯塔位于朝韩边境,距离朝鲜只有3公里,其历史要追溯到1954年。当时,为了向朝鲜居民传达圣诞的喜悦,把一颗大松树装饰成了圣诞树。1971年,这里建设了在老远也能看到的30米高的圣诞灯塔,灯塔上装饰了几百个小灯泡,每年到了12月就点亮了圣诞灯塔。据说灯塔的灯光在距离2、3公里外的朝鲜开城市区也能用肉眼看到。 一直以来,朝鲜就强烈要求韩国拆除爱妓峰的圣诞树,对点亮爱妓峰的圣诞树提出了严重抗议。2004年6月,南北韩举行了将军级军事会谈,朝鲜方面对此提出了严重抗议,后来在会谈中就停止军事界线一带的宣传活动达成了协议,其中包括停止点亮爱妓峰的灯塔。但随着朝韩交恶,2010年底,韩国又重新点亮了爱妓峰灯塔。
宣誓主权
  在争议海域,灯塔、哨所、界碑等都常常被当成是主权的象征。   2010年底,中国在东海海域的领海基点上建造了领海基点石碑和灯塔式领海基点标志,这为中国领海基线的划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日本早前也在所谓的“冲之鸟岛”上竖立了灯塔,用来宣誓主权。

7. 灯塔乡的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时期,隶属望奎县海丰镇区管辖。东北沦陷后,隶属信义村和横山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海丰区。1956年4月,撤区划乡,设置信三乡。1958年9月,改为灯塔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称灯塔乡。

灯塔乡的历史沿革

8. 灯塔乡的历史沿革

灯塔是藏语译音,意为沟口,因灯塔寺院而得名。 1956年为一区(任玉区),1959年改为任玉公社,1963年分设灯塔乡,1968年改为灯塔公社,1984年改设灯塔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