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的人物评价

2024-05-10 18:11

1. 施一公的人物评价

2008年2月,已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毅然辞职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在海外华人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国际知名神经科学家鲁白说:“他是海外华人归国的典范和榜样”。 由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等主办的“2013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推选活动2014年1月24日晚正式揭晓,施一公为10位获奖者之一。“他是闻名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2013年,他的科研小组研究进展不断:首次在RNA剪接通路中取得重大进展,为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他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为开发新型抗癌、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2013年也是他收获荣誉的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双院外籍院士。他在科研中不忘育人之心,他深受学生爱戴。他就是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施一公。” 在美国生活了18年的施一公,2008年初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后来还放弃了美国国籍。他的归来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

施一公的人物评价

2. 如何评价施一公 知乎

施一公是我国非常有名的结构生物学家
在世界也是很出名的
2008年2月,已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毅然辞职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在海外华人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国际知名神经科学家鲁白说:“他是海外华人归国的典范和榜样”。 由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等主办的“2013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推选活动2014年1月24日晚正式揭晓,施一公为10位获奖者之一。 “他是闻名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2013年,他的科研小组研究进展不断:首次在RNA剪接通路中取得重大进展,为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他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为开发新型抗癌、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2013年也是他收获荣誉的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

3. 如何评价如何评价施一公

1.施一公是一个被生活和自己逼出来的生物学家,个人能力的确很强,但生物领域的现状并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轻易撼动的,从小到大的好胜心也对他的行事风格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施一公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长大,父亲是哈工大的毕业生,但因为种种原因到乡下当起了农民,家庭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足,施一公小时候就随父母来奔波;
  
 3.父亲虽然做了农民,但在生活中仍处处展现出非常优秀的能力,算得上是全能,这种优秀被施一公刻在了心底,也导致了他以后对自己的高标准以及很强的好胜心。

如何评价如何评价施一公

4. 如何评价施一公院士?

社会评价较高首先来介绍一下施一公,196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在198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获得国外多个学会和科学院院士。目前是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目前主要从事细胞凋亡及膜蛋白两个领域的研究。
一,首先是杰出的生物学家
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等奖项。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较多的相关奖项,被国外多个科学院评委院士。当之无愧杰出的科学家。

二,充满爱国情怀
施一公院士在国外时已是国际上著名的生物学家,美国著名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有很大的发展前途。但是他丝毫不顾及这些,放弃所有优厚的待遇,全身心回到祖国。投身清华大学的发展。他的归来大大增加了我国生物学方面的科研实力。可以看出施一公院士是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人,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
三,优秀的导师
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同时继承了一些老师的优秀特质,大多学成归国。从事相关研究。同时学术精湛。许多重要蛋白的结果都是他以及他的学生解出来的。可谓桃李满天下。

四,充满社会责任感
施一公无论是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还是后来的西湖大学校长。告诫学生要有学术的学术的追求。将个体生命投到社会利益和公众价值当中去。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再到自己学成归国。可以看出施一公院士充满了社会责任感。不愧为我代楷模。

5. 如何评价施一公院士?

社会评价较高
介绍一下施一公,196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在198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获得国外多个学会和科学院院士。
目前是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目前主要从事细胞凋亡及膜蛋白两个领域的研究。

一,首先是杰出的生物学家。
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等奖项。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较多的相关奖项,被国外多个科学院评委院士。当之无愧杰出的科学家。
二、充满爱国情怀。
施一公院士在国外时已是国际上著名的生物学家,美国著名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有很大的发展前途。但是他丝毫不顾及这些,放弃所有优厚的待遇,全身心回到祖国。投身清华大学的发展。他的归来大大增加了我国生物学方面的科研实力。可以看出施一公院士是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人,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
三、优秀的导师。
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同时继承了一些老师的优秀特质,大多学成归国。从事相关研究。同时学术精湛。许多重要蛋白的结果都是他以及他的学生解出来的。可谓桃李满天下。

如何评价施一公院士?

6. 施一公教授结婚了吗?

施一公只有一个妻子,叫赵仁滨。
施一公教授家庭背景不简单
施一公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里,他的父母亲都是国内重点大学毕业出来的知识分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施一公越来越优秀。
一、施一公妻子:赵仁滨
施一公的妻子名为赵仁滨,她也是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系,是施一公的学妹,赵仁滨和施一公在美国求学期间相遇相知,走到了一起。
施一公教授的妻子赵仁斌身份“不简单”,她是哈市的高考状元,在生物学领域也有着不错的研究成果,在人生抉择的关键性一刻,她选择放弃了在美国的发展机会,跟随施一公教授回国发展,成为了施一公“背后的女儿”,为他生儿育女,也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施一公。
二、施一公的爷爷:施平
施一公的家庭背景确实不简单,他的爷爷施平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曾先后担任国2所985大学的校长,施平对于施一公的教育是相当严格,也非常器重他,当年,施一公在犹豫是否回国发展的时候,施平对自己的孙子施一公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你在美国呆那么久了,早该回来了,赶快回来吧!”
施平在科教事业上贡献不小,给施一公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施一公最后决定回国发展,多少也是受到了爷爷的影响。
向优秀的人看齐,让自己也变得优秀
施一公教授的学海生涯也是一部“奋斗史”,不管是搞学术还是做科研,他总是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在生物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给我们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懂得向优秀的人看齐,向他们学习,让自己也变得越来越优秀。在教育君看来,施一公教授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支持祖国科教事业的发展,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优秀的海外学子们有一天能够回归祖国,为国家的科教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果你喜欢教育君这篇文章,你的点赞,是对教育君最大的鼓励,你的转发,是对教育君的支持,你的收藏,是对教育君的肯定,你的留言,教育君会及时回复。”

7. 如何评价施一公教授?

作为一名海外学生,碰巧了解史教授的历史,说一些你没有提到的事情。基础学科的学生有两个基本的选择:当教授,或转到一个受欢迎的学科。美国和中国是不同的。很容易改变职业,申请一个热门专业的硕士学位,所以很多人都转行了。最受欢迎的专业是计算机、统计学等。回国后,我们大多数人会先回到我们的国家,把我们的妻子和孩子留在美国,这样我们就可以回来,以防情况出现问题。这是一些背景知识。

任何在美国学习过的人都知道这一点。现在,我想告诉你,史教授已经把自己的电脑变成了一台电脑,后来发现他的研究做得很好,而且他还在生物学上。当教授回来的时候,他离开了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在美国。等待直到你站稳脚跟。当教授去中央党校时,他是一个美国人。对施教授来说,2011年的大选是一个大新闻。一些学者评论说这是因为他是美国人。史说他是中国人。那么发生了什么?事实上,联邦登记册,一个叫做联邦公报的网站,公布了一份美国人的名单,他们每个季度都要离开美国。
根据该网站,施正荣教授于2011年第三季度与美国离婚(截止9月30日)。可以想象,施教授应用程序成员选择,突然发现,外国不能在最后一刻,籍贯的电线,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回到2008年2月,在美国当教授,院长,把这个美国人送到中央党校,就选择想要的(不是早期,在第三季度)同时放弃我们。当然,放弃美国并不容易。国税局要检查你,看看你是否有税收。史教授可能错配了,所以他错过了这次旅行。当我们说这个的时候,我们禁不住要说些什么。我们的政府说每天都是透明的。我不得不说美国的信息是透明的。

如何评价施一公教授?

8. 施一公的人物经历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小郭庄。1972年,离开小郭庄,全家搬往200公里之外的驻马店镇。1984年毕业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并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河南省第一名)。
保送至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89年提前一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
随后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年—2008年,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讲席教授。
2008年,婉拒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HHMI)研究员的邀请,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2013年4月25日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4月30日 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3年12月19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 。
2014年12月9日施一公以校长助理身份,会见匈牙利罗兰大学校长巴纳·德布勒森一行。2014年12月11日证实,施一公教授已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
2015年08月,施一公拟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2015年09月,施一公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2016年3月25日,施一公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16年6月2日,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第九届全委会第一次会议,施一公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8年1月9日,施一公已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筹建西湖大学。 2018年4月16日,施一公当选西湖大学首任校长。 

扩展资料:
奇迹诞生的根源:瞄准最前沿的世界课题早在2008年,《纽约时报》就这样报道施一公的回归:“施一公和其他顶尖科学家的回归是一种信号,中国在拉近和发达国家科技鸿沟的时间上,比许多专家预期得要快。”
如今,施一公和他的同事们,以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科研成果,让这个预言变成了现实。仅仅是一个月之前,清华生命科学学院的年轻教授颜宁刚刚在同一地点发布了另一个世界级的科研发现。
首次破译人体能量转运通道,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奇迹,为什么能接二连三地出现在中国科学家的实验室里?
施一公说,今天所有的成就,是他自己在回国前都“始料未及”的。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毅然回国的他,被很多人认为“疯了”,“连我在美国的亲戚都觉得我脑子有问题。”
可他说,自己现在的心情却“前所未有的舒畅”,“当时也有过很多担心,担心学生质量,担心科研设备。但现在,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实验室的总体水平、做科研的深度、系统性等。
已经全面超过我在普林斯顿最鼎盛时期的水平。”事实上,6年来,施一公在科研上的贡献显而易见: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科从只有40多个独立实验室增加到了120多个。
被他引进到清华全职工作的世界范围的优秀人才多达70余名。他自己也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国际顶级的期刊上发表了15篇学术论文。
总结自己、团队和同事的成功,施一公认为有三条:一是有一批优秀、努力的学生;二是不再囿于论文、课题的压力,瞄准的全部都是最前沿的世界级课题;三是得益于良好科研环境的支持。
如今的他,尽管已经站在了全世界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制高点上,却仍然时刻保持着拼搏的警醒和担当。“我们的目标是得到更高分辨率γ分泌酶复合物的结构,这样就可以精细地解释。
任何一个引起老年痴呆症突变的氨基酸突变是如何导致γ分泌酶复合物切割A42的肽段,这样就可以根据结构来设计药物分子,这是一种愿景吧。”
“不能只把眼光盯在现在的成功上。别忘了,中国的整体创新力还只排在世界20多名。要是在所有的科研领域都能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那我们的国家就真得不得了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