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跻身新一线城市后发展潜力大吗?

2024-05-17 09:01

1. 合肥跻身新一线城市后发展潜力大吗?

2020年上半年,排名靠前的主要大城市GDP基本都正式公布了!其中,跻身“新一线城市”行列的安徽省合肥市完成的GDP约为4419亿元,低于江苏省无锡市(约5516亿元)、浙江省宁波市(约5487亿元)、福建省泉州市(约4668亿)。


同时也低于江苏省南通市(约4664亿元)、山东省济南市(约4529亿元)……。按经济总量来看,上半年合肥市未能排进全国前20强。但在城市类别划分中,合肥市却与成都、重庆、武汉、杭州、天津、苏州、南京等市一起被归为“新一线城市”。
而经济总量更高的无锡、宁波、泉州、南通、济南等市却被归为“二线城市”。那问题来了,与这几个城市相比,合肥市的领先优势很大吗?为什么能跻身为新一线城市呢?
首先,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并且是安徽省的经济、政治、文教等诸多领域的核心城市,拥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等称号,并且是长三角地区的副中心。


从这个角度来看,合肥市拥有较高的地位,是其他二线城市难以媲美的。虽然,当前合肥市的经济总量并不十分突出,但战略地位较高,经济增长潜力较高,其综合实力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虽然济南市也是省会城市,宁波属于国家计划单列市,泉州和南通的经济发展也较快。但从发展潜力,区位优势,科研实力以及产业链完整程度来看,合肥市不仅占据了现有优势,而且增长潜力更大。


其次,对人口、人才的吸引力。长三角城市群将安徽省纳入进来,不仅给上海、江苏和浙江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基地,而且也扩大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腹地”。加上合肥市的科研实力较强。
使得近年来合肥市常住人口增加较快,已经由以前的人口净输出地区转变成人口净输入地区。此外,合肥市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优质企业入驻,同时还是许多国家重点项目的科研攻坚基地,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幅提升。
第三,评判的标准不是基于GDP,或者说经济只是其中的一个标准。作为“后起之秀”,合肥市的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等诸多产业在近年来获得了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品生产基地。


最后就是名额限制了。15个新一线城市名单如下: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毕竟江苏省已经有了苏州、南京两市,浙江省有了杭州市,山东省当选了青岛市。
全国那么多的省份,那么多的城市,除了考虑经济问题外,还需要统筹各项因素。加上合肥市本身的综合实力以及发展潜力,入选“新一线城市”这是实至名归的。

合肥跻身新一线城市后发展潜力大吗?

2. 合肥发展怎么样 》?

未来五年,合肥要集中力量重点打造和初步建成科教先导、创新驱动的文化实力城市,开明开放、机制完善的文化活力城市和繁荣旺盛、特色鲜明的文化魅力城市,并立下目标: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00~600亿元,占全市GDP的8~10%,成为合肥市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地位得到确立。

“十二五”期间,合肥将重点发展出版发行、广播影视、工艺品制造、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数字动漫、广告会展和娱乐休闲等八大产业。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为文化布点留空间,不为文化建设留遗憾,真正做到城市规划建设到哪里,文化布局就到哪里。

图书馆将越来越多

在发布的合肥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记者看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被提到重中之重,一个个文化建设大工程将“亮相”,建滨湖电视观光塔,打造合肥文化地标;按照适度超前的要求,高起点建设合肥市博物馆,让很多在合肥本土挖掘出来、至今没能与市民见面的“合肥文物珍宝”重见天日。

“十二五”期间,合肥市还将建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届时将以滨湖中心图书馆为核心,盘活公共图书馆、单位与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建立图书馆网络,覆盖合肥市街道、乡镇,到时候家门口都能享受到图书馆资源,同时,还将建设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展览)馆、体育馆、多功能影剧院和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

享用图书馆的不仅仅是大人,孩子们的暑假也将有了好去处,根据规划,合肥市少儿图书馆新馆也在计划之列,有望达2万平方米,免费向社会开放。同时,合肥还将建设市文化馆。

文化遗产都进数据库

合肥地方文化是我们的集体记忆、精神特质和文化底色。“十二五”期间,合肥要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编制合肥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建立合肥市文物和非遗数据库,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上,合肥市将开展非遗保护人才培训,资助非遗传承人,制作非遗影音资料,组织非遗展演,政府采购民间文化产品,储备省和国家非遗保护项目,命名民间文化艺术乡村(社区),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合肥还将实施文化遗产挂牌保护,并开展普查,制定相应保护利用措施。合肥有哪些民间故事传说?合肥流传着哪些民间歌谣?这些文化资源都将被纳入合肥“四大文化典籍出版工程”。即将开展的庐剧振兴与创新行动将让庐剧迎来发展的春天,不仅将推出一批德艺双馨艺术人才,还将推出5台新戏。

将测评居民幸福指数

“十二五”期间,合肥市力争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合肥首次提出建设社会“文明细胞”,同时,开展十大类文明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对于一个文明城市来说,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很关键,合肥也将启动“城市文明指数”和“居民幸福指数”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开展相关建设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改善的问题,提升居民幸福感。对于爱读报的人来说,今后,在小区里也可以用LED电子阅报亭读报了,合肥市计划“十二五”发展居民小区LED电子阅报亭文化终端,推广社区、乡村宣传橱窗和阅报橱窗。

在城乡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上,合肥市将基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肥市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网络化、智能化的公共文化数字中心、家庭文化数字终端

3. 合肥为何会崛起?


合肥为何会崛起?

4. 合肥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

诚然,与周边省会相比,合肥的确是落后了。仅从GDP看,除了与南昌差距较小外,其他周边省会城市都是合肥的2─3倍。众多网友把合肥的落后说成是地理环境因素,特别是不靠长江的因素。所以网上要求迁移省会的呼声比较高。我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在 我看来,濒临长江没有多少优势可言,内河航运在现代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落再落,日渐式微了,而长江更成为南北交通一大屏障,障碍了南北交流和经济的发展。
所以合肥的落后就要另寻原因了,如果排除领导因素,我认为合肥落后的症结在于缺乏国家干线铁路。可以先环顾一下四周,郑州是京广和陇海铁路的交汇处,济南、南京位于京沪铁路上,武汉在京广铁路上,南昌位于京九、浙赣铁路上。这些城市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处在国家干线铁路上,南北向的交通十分发达,东西向的交通也可由支线铁路或内河航运填补,譬如济南有胶济铁路可达青岛,南京有宁芜—皖赣铁路和长江航运解决了东西向的交通问题,武汉东西向的交通也可通过武九和汉渝铁路及长江航运,而郑州、南昌本身就位于东西南北向铁路干线上。所以这些城市的东西南北向的交通都十分发达。再看看合肥,以前只有一个淮南线,支线铁路不说,还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跨过长江,后来又建了一个地方铁路合九线,合肥始终没有国家干线铁路,两条支线铁路联接的是合肥梦寐以求的国家两大动脉——京沪和京九铁路。 城市的竞争不是从现在开始的,它有深厚的历史原因。合肥的落后不是从现在开始的落后,而是从建国就开始了。缺乏干线铁路是合肥落后的基因。计划经济年代里,工业布局在资源城市和铁路交通优势突出的城市里,合肥因为缺乏国家干线铁路,东西南北向的交通落后,获得的国家投资就相当少,而周边省会城市却得到了国家的大量投资,武汉成为钢铁、汽车基地,南京成了石化大本营,济南建有炼油厂、重汽厂、钢铁厂,合肥却没有什么大型的工业企业,所以从历史积累上合肥就与周边省会城市拉开了差距。同时缺乏干线铁路,也意味着缺乏人流、物流,这种劣势在市场经济年代更加明显,合肥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市场,三没有交通优势,不能通过交通的优势辐射其他地区,那么外商内商谁还愿意来,这进一步造成了合肥与其他省会城市的差距。 芜湖长江大桥通车和西安-南京铁路的修建给合肥带来绝对利好消息,前者使合肥打通南向交通,同时提升了淮南—皖赣铁路作用。后者是国家东西向的铁路干线,但前提是合肥-南京段必须尽快上马,这样可以进一步拉进合肥与长三角的距离,同时使合肥成为西部与长三角之间的桥梁。这样一来,合肥的东西南北向铁路交通已经打开,合肥终与周边的省会城市平起平坐。 现阶段,高速公路的兴起改变了铁路交通一枝独大的局面,所以修建安徽的高速公路网,特别是打通合肥与长三角的高速公路、争取国家干线高速公路经过合肥,对合肥的发展至关重要。 虽然合肥补上了铁路交通的劣势,在交通方面与其他省会城市打个平手,但由于历史上的亏欠,合肥在城市规模、市场效应等方面不如人家,从综合方面考虑还是处于下风。所以合肥只有通过软环境的改善来取得优势,合肥目前已经有了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更令人欣慰的是,合肥出台了一个“千亿规划”,对于这个规划我的理解是这样:第一,合肥承认自己落后,因为现在很多城市的GDP早已超过千亿,合肥提出2010年GDP超过千亿,不是噱头,不是炒作,而是实实在在地图发展。第二,合肥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围绕经济作文章,围绕千亿作文章。我想一个城市如同人一样,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有了压力。围绕着“经济”和“千亿”,城市的头头、部门的头头或是出于动力,或是迫于压力,会使劲各种办法,出台总总举措,毕竟上面压着,老百姓盯着,这样利于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就可能建立起来。所以我还是看好合肥的。

5. 说说合肥这个城市的优点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于合肥市。 


位于安徽省中部(北纬32°、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


淝水穿城而过,环城公园似翡翠项链;逍遥古津、教弩梵钟、包河秀色、蜀山春晓,徜徉其间,吊古论今,令人留恋忘返。中国科技大学落户合肥,更使这座“千年古邑”享有了“中国科技城”的美誉。 在2007年底,由国家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正式认定合肥市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成为中国第12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GDP连续20多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经初步核算,去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3.57亿元,增长16.9%;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5.27亿元,比上年增长36.4%;财政收入达到130.88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57.64亿元,增长28.3%;全年实现海关进出口总额4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出口27.94亿美元,增长2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4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3207元,增长11%。2006年底,合肥GDP突破1000亿,2007年底GDP突达到1334亿。预计2010年底,GDP总量突破2250亿,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

说说合肥这个城市的优点

6. 安徽省会合肥未来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吗?

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
第一,合肥现已成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是二线城市的前列,也是国家重点教育文化城市。
安徽属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并且合肥正好在长三角构成了一个附属的城市中心,目前从合肥的GDP来看,已经可以算上全国前列,去年依靠8000多的GDP成功超越昆明南昌等实力派省会,在全国城市排名名列第17位,单从这些数字来看,合肥绝对有实力成为未来的一线城市,并且合肥市的产业链比其他地方更有结构和层次分明,合肥现在已经是我国最强的教育科技文化城市,相比其他地方来说,产业链发展更加完善,合肥省的旅游业和科研教育是整个省的GDP主要收入,并且在省内也有大量的重工业基地,另外合肥有极度发达的第三产业和相关正在崛起的新兴科技企业,因此在这些方面合肥省占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未来转型升级方面面临的压力较小,当然从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合肥成为一线城市还要好几年,但是合肥可以依靠最新的科技产业链不断积累转型的优势,将自身的地区分工和产业链更加完善,在未来承接其他机会和产业链方面也更加具有优势。
另外,合肥市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发达重地,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优势。
合肥市境内多种地形其中低丘陵和平原占主要面积,在未来这些开发成本较小的平原和丘陵,会为合肥省的工业发展和相关的产业链引入提供巨大的机遇,并且合肥市处于中轨带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在宜居程度和发展方向上更吸引人才,从历史方面看合肥一直都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城市,在历史上也是作为重要的经济强市,现在依靠优秀的地理位置和发展积累,可以支持着本省的教育科技发展,因此在未来合肥市是有一定的实力和能力成为新的一线城市。

7. 合肥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和区域是什么?

合肥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和区域是:
1、规划明确,重点发展化学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体外诊断、医学诊断设备、医用防护及植介入、智慧医疗和医药衍生7大领域产业。



2、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创新药、改良型新药、高端仿制药、三类医疗器械分别注册上市5个、10个、30个、15个;到2025年,企业绿色发展、质量水平明显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企业突破400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的研发服务外包企业10家。


3、根据规划,合肥市将构建以合肥高新区为核心,合肥经开区、肥西经开区为两极,肥东县、长丰县、包河区、庐江县、安巢经开区、瑶海区等县区联动的“一核两极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特色医疗器械、化学高端制剂、智慧医疗及医药衍生产业、中医中药、现代医药流通等六大产业集群。



4、围绕发展目标,该市还将重点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产业精准招商工程、产业强链固链工程、产业创新提升工程、产业人才培育工程、产业提档升级工程6大工程,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5、另外在保障措施方面,规划提到要加大政策支持。按照短期补链延链、中期固链、长期强链的原则,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加大惠企政策宣贯力度,充分运用好国家和省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政策,特别是省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制造强省等政策支持,支持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合肥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和区域是什么?

8. 合肥掉出新一线城市行列,合肥此前是靠什么挤进新一线城市的?

合肥凭借长三角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中科大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进入新一线城市的。其实合肥最早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中部省会城市,没有沿海的资源,交通也不便利,发展非常缓慢。但后期,合肥市政府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引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想象不到,这所重点大学最后会落户的合肥,而合肥也几乎用全部的资源去发展这所重点高校。

而从结果来看,合肥市政府也确实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在远离沿海发达城市的合肥,却能够孵化出科大讯飞中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公司,毫无疑问中科大在这其中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而如今合肥也不满足于一所中科大,开始不断引入更多的优秀大学落户在合肥,可以预想到的是,合肥的未来即将迎来新的起飞。

而合肥的发展除了优秀的大学教育资源外,合肥国资委招商引资的能力,也冠绝全国。在新能源汽车大热之际,合肥能够最快抓住时机,投资了蔚来汽车。并且将蔚来汽车的中国总部迎来合肥,让合肥拥有了一个以蔚来汽车为中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群,这个产业群将彻底带动合肥当地的汽车发展,让合肥市在这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取得先机。

而在城市规划方面,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毫无疑问会收益于长三角的发展。尤其在高铁顺利贯通了,和整个江浙沪,包括杭州,苏州等城市,都能够得以紧密的链接。虽然短期来看,长三角其他城市,例如南京,苏州等地,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发展依然领先合肥。但有着安徽省会城市的光环,和整个安徽的阻力,相信合肥市很快就会再度进入新一线城市的序列,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其最大的爆发点。
参考资料:
安徽进入长三角城市群花费了漫长的时间,安徽最早的皖江城市带发展战略的口号就是“开发皖江,呼应浦东”, 2014年合肥正式成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至此,长三角成了合肥最重要的舞台。

现在的安徽,无论是民生还是经济发展跟江浙的联系都在越来越紧密,安徽的高铁规划越来越偏向于跟江浙互通互联,安徽跟江浙的人员往来也越来越方便,绍兴前段时间才跟阜阳签订的新生儿户口落地异地办理,合肥的地铁也跟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互相通用,这些都在表明合肥乃至安徽正在快速融入长三角。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