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泡沫

2024-05-18 20:10

1. 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泡沫

个人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一件与时俱进的事情。互联网只是工具,金融本身就是有风险的。互联网因为快速,对风险有放大作用,使得问题会短时间内爆发出来。其实任何行业的发展成熟都是一步步试错试出来的。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的风险性:
第一是信用违约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能否实现其承诺的投资收益率。例如,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当前的收益率低于5%,且余额宝的性质是货币市场基金。但百度百发的预期收益率高达8%,这就不由得让我们想问,百发最终投资的基础资产是什么?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国内制造业存在普遍产能过剩、国内服务业开放不足、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逐渐显现的背景下,如何实现8%的高收益?除了给企业做过桥贷款、以及给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外,还有哪些高收益率的投资渠道?
第二是期限错配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是期限较长的,而负债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负债到期不能按时滚动,就可能发生流动性风险。当然,金融机构的一大功能就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因此金融机构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期限错配,而其中的关键是错配的程度。联想到百度百发给出的承诺是允许投资者随时赎回,这无疑最大程度地加剧了流动性风险。既要允许随时赎回,还能给出8%的预期收益率,这当然令缺乏经验的投资者欢欣鼓舞,但也会令富有经验的投资者疑虑重重。
第三是最后贷款人风险。如前所述,尽管商业银行也面临期限错配风险、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面临信用违约风险与期限错配风险,但与互联网金融相比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商业银行最终能够获得央行提供的最后贷款人支持。当然,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价的,例如商业银行必须缴纳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自有资本充足率必须高于8%、必须满足监管机构关于风险拨备与流动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目前面临监管缺失的格局,因此运营成本较低,但如果缺乏最后贷款人保护,那么一旦互联网金融产品违约,最终谁来买单?互联网金融企业有能力构筑强大的自主性风险防御体系吗?
除上述传统风险外,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还面临一系列独特风险,以下笔者将按照重要性由高至低的排序来依次梳理这些风险:
其一是法律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尚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这导致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是理财产品)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区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高压线。例如,前段时间湖北省的天力贷在运行半年后被挤兑、停止运转后,就是被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立案的。
由于缺乏门槛与标准,导致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鱼龙混杂,从业者心态浮躁、一拥而上,一旦形成互联网金融泡沫,并出现较大幅度违约的格局,就很容易导致中国政府过早收紧对互联网金融的控制,从而抑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应避免重蹈当年信托业、证券业发展初期的乱象。
其二是增大了央行进行货币信贷调控的难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创新使得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虚拟货币(例如Q币)是否应该计入M1?再如,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受法定存款准备金体系的约束,这实际上导致了货币乘数的放大。又如,如何来看待传统货币与虚拟货币之间的互动与转化?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削弱了中央政府信贷政策的效果。例如,如果房地产开发商传统融资渠道被收紧,那么很可能会考虑到通过互联网金融来融资。事实上,最近一年来中国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大发展,其宏观背景就与中国政府收紧了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控,导致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商等市场主体不得不寻找新的融资来源有关。
其三是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风险。首先,由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之用于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此举是否合理合法?其次,通过上述渠道获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确地衡量被评级主体的信用风险,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选择性偏误与系统性偏差?
其四是信息不对称与信息透明度问题。如前所述,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那么,谁来验证最终借款人提供资料的真实性?有无独立第三方能够对此进行风险管控?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监守自盗行为?毕竟,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互联网P2P类公司中,有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的仅占两成左右。
其五是技术风险。与传统商业银行有着独立性很强的通信网络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开放式的网络通信系统中,TCP/IP协议自身的安全性面临较大非议,而当前的密钥管理与加密技术也不完善,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体系很容易遭受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目前考虑到互联网金融账户被盗风险较大,阻碍了不少人参与互联网金融,这其中绝非没有专业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联网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交易系统、数据系统等进行持续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这无疑会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行成本,削弱其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成本优势。
综上所述,既然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起步阶段就面临如此之多的风险,那么是否就应该以此为由放慢甚至扼杀这一宝贵的金融创新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小财迷有关各方应该在充分考虑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推动互联网金融的稳步、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的相关建议包括:第一,应充分加强行业自律。用行业准入来替代政府审批,通过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有助于规范行业的发展,并避免政府的过度介入。
应该加强投资者教育,充分向投资者提示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面临的风险,且这一风险显著高于投资类似的传统金融产品的风险;第三,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管
理,从更高层次上来防范黑客攻击导致的系统瘫痪;第四,监管机构应该构建灵活的、富有针对性与弹性的监管体系,既要弥补监管缺位,又要避免过度监管。

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泡沫

2. 互联网金融到底是创新还是泡沫

互联网金融可以肯定的一种发展趋势,算是一种创新,不是泡沫。
举个例子:一个超市供应链上游是供应商厂家、下游是终端店铺超市;以一个B2B的平台作为供应链的对接平台,上游供应商要找厂家采货,但大量的资金被账期等压着,他们缺钱;
下游超市虽然可以用账期的形式压一些货,但运营成本高,又要还供应商的货款,银行贷款利息高还不好贷,销售情况又不好时,他们的资金链就很紧张,进货没有钱,所以互联网金融对于他们来说,是刚需,这个刚需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所以说互联网金融不是泡沫,而是确实的需求。
希望可以采纳,谢谢!

3. 互联网泡沫严重吗

从这两个月的网站运营来看,国内互联网泡沫异常严重,从3个方面来看。
1、几个会点php的高中生或中专生,写了一个系统,bug比基本功能多,就嚷着要找VC,说很有前途。
2、中国互联网技术很弱,互联网从业人员工资高,不是因为他真的值这个价,不是因为他技术好,而是整个行业的确很赚钱,所以当然工资也高,对于百度来说,百度的不是一个技术公司,更多的是一个内容制造公司,搜索引擎没有什么用户体验可说,唯一可说的就是旗下的文库、知道、贴吧等。
3、中国的电脑小白还是很多,所以百度联盟哪些“扬韦”“澡蟹”的广告点击量异常大,国内垃圾站网站异常多,就如软件下载站,找到一个真正的下载链接太难了。跟做垃圾站的朋友交流,只要复制粘贴,在懂点SEO,把百度欺骗一下,月入1w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以上是个人看法,欢迎拍砖

互联网泡沫严重吗

4. 金融泡沫的破灭历史

 发生的地点也不同,但它们的成因、演变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经济学家对历次金融泡沫有过详尽的探讨,并总结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纵观历次金融泡沫的演变过程,难免让人们得出历史在不断地重复自我的结论:1、大多数人包括经济学家、中央银行官员均无法准确地预测股市暴跌。例如,作为20世纪美国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的欧文·费雪,在1929年股市暴跌之前14天还在预测股票会继续上涨。格林斯潘也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中央银行行长之一,当道琼斯指数在1996年达到6000点的时候,他曾经泼过冷水,认为投资者存在着“非理性的过分乐观”情绪,但在此后他改弦易辙,再也没有提出类似的警告,听任股票攀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在暴跌之前往往弥漫着过于乐观的情绪,投机盛行。市盈率是衡量股市是否偏离均衡价值的基本指标之一。从美国历史上看,市盈率一般在8-20之间,平均为15,而到了2000年初,美国标准普尔500股票的市盈率超过了40,即便在股市下跌40%的现在,市盈率仍然超过了20。此外,有人认为一个国家股票市场的市值不应超过GDP的70%,而美国股市在最高潮的时期达到了140%。这些传统的经验指标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警示运用。投资者变成了投机行家,尽管他知道股票价格已经过高,但仍然决定买进,因为他相信股价会继续上升,能够把股票卖给下手。经济学家把此时的投资者行为形象地比喻为“更大的傻瓜理论 (greater fool theory)”。3、股市暴跌发生时的私人部门(个人与企业)债务比率往往很高。举债意味着信心,而不切实际的信心意味着过度消费与不明智的投资。据经济学家统计,美国私人部门净储蓄额占GDP的比重在 1960-1995年期间平均为1.4%,而2000年却降到-6%左右。4、股市暴跌往往发生在宏观经济状况看起来很好的时候,这往往会让大多数投资者猝不及防。在2000年初股票开始下跌的时候,世界经济状况很好,而美国正在进行着其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经济增长期,看不出任何走下坡路的迹象。谁也不会想到泡沫破灭就在眼前。统计表明,在被深度套牢的投资者之中,大多数是在1998年之后入市的。

5.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兴起,
 
 根源在于传统金融服务的供给不足,
 
 以及金融管制带来的套利机会。
 
 在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一个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兴起。互联网金融的准确概念,应该叫做“中国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在美国和其他国家早有发展,P2P,众筹,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第三方支付,都出现过,但是规模都很小,也就几十亿,与庞大的传统金融行业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兴起,根源在于传统金融服务的供给不足,以及金融管制带来的套利机会。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一个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兴起。其实,互联网金融的准确概念,应该叫做“中国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让互联网金融大兴,目前铜板街是我用过比较靠谱的理财平台,楼主可以尝试一下哦
  互联网金融能够在中国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联网金融的出现有其必然的原因。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首先是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熟悉互联网,并且很依赖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信息获取和社交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次,随着电商的发展,支付渠道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安全,很多交易和投资可以安全的通过互联网进行。再次,投资渠道的狭窄、融资难,也早就了互联网金融出现的原因。最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行业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我国互联网金融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国内对尸体金融管制太严导致国内金融投资渠道太少,民众手里的热钱没有更多的办法去理财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兴起原因是什么  
 银行利率降低,缺乏吸引力
 
 股灾刚过,人们对股市丧失信心
 
 互联网技术成熟
 
 民众手中闲钱较多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传统金融的发展遇到瓶颈,老百姓从中获得收益实在是太低了。而且由于传统投资渠道受限。
  中国互联网金融爆发原因是什么  
 利益驱使。最主要还是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加之老百姓确实是有这方面需求。谢谢。
  有哪些因素影响互联网金融  
 影响P2P平台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是来自于群众对金融意识的差异、一个是来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当然影响一个行业,一个事物的因素,绝不仅仅在于这两点,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只不过这两个因素所起到的影响比较多罢了。所以P2P平台想要在未来保持可持续发展一定要综合考虑以上的几大因素,政策影响是大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实体金融会面临改革
 
 2⃣️更多机遇等待大众的挖掘,因为互联网金融的高回报会吸引大批的投资者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

6. 互联网泡沫

互联网泡沫:
互联网泡沫(又称科网泡沫或dot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的事件。
在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数到达5048.62的最高点时到达顶峰。在此期间,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看到了其市值在互联网板块及相关领域带动下的快速增长。
互联网泡沫的形成:
1994年,Mosaic浏览器及World Wide Web的出现,令互联网开始引起公众注意。1996年,对大部分美国的上市公司而言,一个公开的网站已成为必需品。初期人们只看见互联网具有免费出版及即时世界性资讯等特性,但逐渐人们开始适应了网上的双向通讯,并开启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直接商务(电子商务)及全球性的即时群组通讯。这些概念迷住了不少年轻的人才,他们认为这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将会兴起,并期望成为首批以新模式赚到钱的人。
这种可以低价在短时间接触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人士、向他们销售及通讯的技术,令传统商业信条包括广告业、邮购销售、顾客关系管理等因而改变。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最佳媒介,它可以即时把买家与卖家、宣传商与顾客以低成本联系起来。互联网带来了各种在数年前仍然不可能的新商业模式,并引来风险基金的投资。
参考资料:网页链接

7. 互联网泡沫的消退

在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NASDAQ(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到5048,网络经济泡沫达到最高点。1999年至2000早期,利率被美联储提高了6倍,出轨的经济开始失去了速度。网络经济泡沫于3月10日开始破裂,该日NASDAQ综合指数到达了5048.62(当天曾达到过5132.52),比仅仅1999年的数翻了一番还多。NASDAQ此后开始小幅下跌,市场分析师们却说这仅仅是股市做一下修正而已。股指反转及随后的熊市来临有可能是因联邦政府诉微软案的审理触发的。审理宣布微软为垄断的结果,在正式公布的4月3日的几星期前就开始为外界所广泛猜测。导致NASDAQ和所有网络公司崩溃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大量对高科技股的领头羊如思科、微软、戴尔等数十亿美元的卖单碰巧同时在3月10号周末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星期一)早晨出现。卖出的结果导致NASDAQ3月13日一开盘就从5038跌到4879,整整跌了4个百分点-全年“盘前(pre- market)”抛售最大的百分比。3月13日星期一的大规模的初始批量卖单的处理引发了抛售的连锁反应: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开始清盘。仅仅6天时间,NASDAQ就损失了将近900个点,从3月10日的5050掉到了3月15日的4580。另一原因有可能是为了应对Y2K问题而加剧了企业的支出。一旦新年安然度过,企业会发现所有的设备他们只需要一段时间,之后开支就迅速下降了。这与美国股市有着很强的相关性。道琼斯指数在2000年1月14日收报11722.98点峰值,盘中一度到达了11750.28点,理论峰值到达 11908.50。而标准普尔500种工业指数在2000年3月24日收于1527.46点,盘中峰值1553.11点;更为显著的是,英国的FTSE 100指数在1999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抵达6950.60的最高值。之后在好几个行业开始进行冻结招聘、裁员甚至合并,尤其是互联网板块。泡沫破裂也有可能与1999年圣诞期间互联网零售商的不佳业绩有关。这是“变大优先”的互联网战略对大部分企业是错误的第一个明确和公开的证据。零售商的业绩在3月份上市公司进行年报和季报时被公诸于众。到了2001年,泡沫全速消退。大多数网络公司在把风投资金烧光后停止了交易,许多甚至还没有盈利过。投资者经常戏称这些失败的网络公司为“.炸弹(Boombs)”或“.堆肥(Compost)”。

互联网泡沫的消退

8. 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是哪一年?

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是1995年到2001年。
2000年,只有一半的美国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而现在这个比例是90%。许多人曾对在网上分享信用卡信息持谨慎态度。但现在,却因为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线上购物而导致商场关闭。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1999年至2016年,电子商务在美国零售销售中所占的份额增长16倍至8%,即3890亿美元。

互联网泡沫经济分析
当可以从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巨头处租赁服务器时,谁还会想去购买呢?当可以从WeWork短租工位时,谁还会考虑长租办公室呢?现如今,你不需要雄厚的财力就能像大公司一样获得同样的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创业公司最大的成本可能是营销。很多钱被浪费在产生不确定的投资回报率的活动上。传统的营销手段,如平面广告和广播广告,既昂贵又低效。
而如今创业公司可以自己创造在线广告、并通过Facebook、Twitter、谷歌和LinkedIn瞄准他们的目标销售人群进行投放。可以肯定的是,根据行业的不同,获得客户的成本可能会有所上升。
20年前,一大堆互联网公司上市时,既没有可观的收入,也没有可观的市场份额。当Pets.com在2000年申请上市时,它的终生收入还不到600万美元,而且只运营了一年。这已不再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