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与幼儿全面发展是怎样的关系

2024-05-08 18:01

1.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与幼儿全面发展是怎样的关系

“一会儿说目标必须在前,一会儿又说目标可以在过程中生成,到底怎么回事?”这一问题里前后提到的“目标”其实不是同一个概念。所谓“必须在前”的目标明显是教育目标之义,而“在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则是课程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是两个关系密切但却存在区别的概念,他们分属教育目标体系中的不同层次,课程目标作为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在教育目标的制约下,具体体现课程开发与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它构成了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亚目标,它直 接决定着课程的性质和方向。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所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它是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在幼儿园阶段的具体化,是我国所有幼儿园必须遵循的。这一目标当然是在教育之前即已确定,这是没有疑义的, 没有目标指引的教育活动是不存在的。
 
    教育目标的特点是普遍性、模糊性、概括性,要让其实现,需要经过复杂的、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课程目标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课程目标是一定的教育目标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桥梁。由于课程开发者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在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来源—— 社会的需要、儿童的需要、学科的要求上各有偏重,便产生出了“社会本位”、“儿童本位”、“学科本位”等典型课程观及其他种种折衷性质的课程观,同时也产 生出多种相应的课程目标形式。这些课程目标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或呈现方式,如有的是规定性的,在课程之前预先定下课程结束后儿童应发生的可见行为的变化,这 就是行为目标;而有的是唤起性的、非规定性的,不表明学生在学习后会产生什么行为,而宛如是学习的主题或情景,学生围绕它展开个性化的各种反应,如表现性 目标;有的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如生成性目标等等。同时,在不同课程目标下的课程实践也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多种多样的模式,如 行为目标对应的“目标模式”,生成性目标对应的“过程模式”等。
 
    应当看到,教育目标转化为明确的课程目标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工作,决不是一个简单推演的过程,它需要对儿童、对社会、对各学习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缺少任 何一方面,课程目标的制定都不可能成功。有时看来没有争议的教育目标,一旦具体化,却看法不一。比如,谁都承认幼儿要全面发展,然而对体、智、德、美的内 涵却往往理解各异,为此,幼儿园课程目标以及展开的教育活动常常五花八门。除质的问题之外,课程目标的量也需要一个恰当的“度”,如过多过细,将捆住教师 和儿童的手足,但过于概括、泛化,则让教师无从把握。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与幼儿全面发展是怎样的关系

2. 幼儿教育发展指南有几个发展目标

 一、健康领域:
  (一)、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1、通过适宜有效的活动,使幼儿情绪稳定,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愿意来幼儿园。
  2、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接纳幼儿,使幼儿感到温暖、安全,逐步建立起与教师的依恋关系。
  3、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与家庭密切配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用餐方法,使用小勺独立进餐,喜欢吃健康的食物,养成经常喝水的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引导幼儿学习如厕,养成定时大便,不憋尿的习惯。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逐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洗脸方法,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与漱口,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学习早晚刷牙,使用自己的毛巾、水杯和清洁的手绢或纸巾。
  (三)、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1、随时关注幼儿的情绪状态,鼓励、教育幼儿知道身体不舒服时告诉成人,配合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接种。
  2、随时关注并教育幼儿不用脏手揉擦眼睛,不将异物放进嘴、鼻、耳里。
  3、教育幼儿知道外出时不离开成人。不接爱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4、教育幼儿不做危险的事情,知道不攀爬阳台,不玩火,不动电源、开水壶、煤气灶等。
  5、引导幼儿有秩序地上下楼梯以及玩大型运动器械。
  (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1、充分利用多种自然物、运动游戏材料开民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感受运动游戏的愉快。、
  2、引导幼儿做模仿操、培养幼儿做操的兴趣。
  3、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在走、跑、跳、投、钻、爬、攀登的游戏中,能平稳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4、鼓励幼儿玩球、包、小车等多种中、小型运动器材。
  二、语言领域:
  (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时自然、礼貌。
  在生活中鼓励幼儿愿意用语言与别人交往,喜欢应答。
  (二)、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和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
  1、引导幼儿能够注意倾听他人讲话。
  2、帮助幼儿听懂日常用语,并能做出相应反应。
  (三)、敢于当众讲话,能清楚地进行自我表达。
  引导幼儿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如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的需要。
  (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理解其中的内容,并有初步的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
  1、用适当的方式吸引幼儿喜欢听故事、儿歌,理解其大意。引导愿意跟读儿歌,复述故事的一部分或短小的故事。
  2、吸引幼儿喜欢和成人一起看图书,并愿意自己看熟悉的、感兴趣的图画书。
  3、引导幼儿一页一页地翻看图画书;鼓励幼儿发现、指认、讲述画面中感兴趣的人或物。
  4、萌发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初步学习收放图书。
  5、在日常生活和多种活动(绘画、涂色等)中,鼓励幼儿学习正确的握笔方法。
  (五)、学习和运用普通话。
  引导幼儿逐步学说普通话。
  三、社会领域:
  (一)、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1、创造机会,使幼儿使用自己的姓名,知道自己的性别、年龄。
  2、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穿脱衣服、收放玩具等,从而感爱独立做事的快乐和满足,对自己有信心。
  (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1、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示范的方法,使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成人打招呼。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知道同伴的名字,并创造条件,使其初步学习与同伴分享玩具和图书。
  (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1、利用生活环节(如漱洗、如厕等)引导幼儿学习轮流,体验规则的作用,初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2、教育幼儿不侵犯别人,用适宜的行为与同伴交往(如不打人、不咬人、不抓人等),能判断一些简单行为的对与错
  (四)、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1、在幼儿遇到挫折、困难时,鼓励其不要害怕,会寻求帮助。
  2、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使幼儿能坚持做完一件事,获得成功。
  (五)、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喜欢来幼儿园、喜欢老师和同伴,并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让幼儿记住父母姓名,了解他们喜欢做的事,感受他们对自己的爱,知道不打扰父母的工作和休息。
  3、引导幼儿认识经常接触的成人,感知他们对自己的关爱,初步懂得尊重自己服务的人

3. 一个教育工作计划中涉及儿童发展的教育目标有哪些

加强班级工作的管理力度。强化班主任的管理意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决策水平以及协调水平,以良好的班级形象、优质的服务态度、全新的工作理念,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尊重每个孩子的选择,善于找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2、幼儿与幼儿的互动:善于培养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努力朝着让孩子“开心、开口、开窍”方向发展。
3、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善于指导家长的育儿知识等工作,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高质量地做好孩子的成长档案;每学期一次家长开放日;每周用书面的形式向家长反馈一次幼儿发展情况和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期末进行一次家长问卷,了解家长的意见、建议,向家长进行展示活动。
4、创设师、幼人人讲普通话的环境,在一日活动中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及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
5、提高托班教师的教养水平及托班教养工作质量,加强师生、家园间的互动,促进婴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一个教育工作计划中涉及儿童发展的教育目标有哪些

4. 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有哪些

幼儿教育的任务可以总结如下:

一、幼儿教育中心的转移
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幼儿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  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
二、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8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8至11岁。 在美国,人们对幼儿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三、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幼儿教育机构
各国幼儿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许多国家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幼儿教育盲点
1 、第一个方面从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关系,
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
都是一贯主张对孩子严格要求,强调纪律性,
强调孩子听话、努力学习、刻苦学习。
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实际起作用
的还是管和被管的关系。
而在西方,父母之间、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的关系。
孩子所处的小环境比中国孩子所处的小环境要宽松自由得多。
在西方,父母强调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
学校老师和孩子平等和谐地相处。
2.第二个方面的差别,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从社会传统来看,我们中国是提倡集体主义的国家,
这种集体主义不是政治上的集体主义,
而是传统的。
日本、朝鲜和新加坡都是属于这种传统的集体主义国家。
中国强调共性的、同性的传统文化;
而西方强调个别文化、强调个性和区域性,认为每一个人是独立人,
完整的人,有价值的人。
打个比方:中国人愿意买一样的东西。
如经常会听到人说:“你的衣服在哪买的?挺好看,我也买一件。”
而西方商场里很少有一样的东西,住的房子也是不一样的,
没有两座房子是相同的。
3.强调每个人是集体的一份子,强调集体的荣誉感。
比如说家庭是一个集体,
那么每个家庭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为家里增光。
家长经常问孩子:“你今天做得怎么样?老师对你怎样评价的?
你是不是班上最好的孩子?”
我发现中国的小学生心里都非常明白的一件事就是班里谁是最好的,
谁是第二,谁是第三,谁是最差的。
在美国,老师不表扬每一个人,特别不当众批评某一个人。
美国的教育体制不允许老师当众羞辱孩子。
4.从德育角度。
我们今天的教育对孩子是不成功的。
毫不客气的说,道德沦丧。
认为西方教育制度很好。
人与人之间相互独立。
相互之间很“自私”,
公、私分明。我说的自私不是指损人的意思。
在西方的道德里面没有自私这种说法,
他们提倡诚实、公正,互相帮助。
他们认为爱护自己的东西是应该的,
在爱护自己东西的基础上爱护别人的东西;
不爱护公家的财务是违法的,
这是外国人从小对孩子灌输的思想。
中国人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
所以导致有时公私不分,接纳外国的思想不适应,
西方人又不能接受中国的道德,导致中西方的差距很大。  
认为在孩子进入大卖场式的公立学校之前,
孩子必须要有相当的知识和良好的个人习惯。
并不建议把孩子过早的进入寄读学校,
在没有完全培养孩子自给安全感之前,让孩子在父母身边久一些。
但是,千万不要过渡溺爱,你的孩子。
我送了4年的毕业生,要是从小过渡溺爱的孩子,
没有一个能上中等以上的高中。
不要帮孩子埋怨中国现行教育制度!
因为改变不了的现实,必须适应。
否则,害得是自己。

5. 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有哪些?

你好!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2、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有哪些?

6. 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分析幼儿教育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对比现时的幼儿教育供给状况,可以清晰地发现“需求—供给”之间的差距,分析这些差距,有助于明确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我国幼儿教育供给体系的突出问题有以下七个。 
  
    (一)入园难问题又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出现 
  
    十五期间,我国企事业单位改制全面推进,这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我国事业单位效率是必要和迫切的,然而,企事业单位改制却对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企事业单位办福利制度的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是我国幼儿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在企事业单位剥离社会福利功能后,旧的幼儿教育供给体系中一个重要部分被打破了,而替代性的供给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新、旧体系交替过程中出现供给缺失,再加上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育高峰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在一些城市,入园难的问题又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出现。 
  
    和20年前入园难相比,此次的入园难并不表现为绝对数量的不足,而在更大程度上表现为民众在所能够负担的水平上找不到合适的幼儿园,或为子女的幼儿教育支付了不合理的价格。由此也决定了要解决目前入园难的问题,有效率的解决方案是调整结构和价格管理,而不是盲目铺摊子。 
  
    (二)幼儿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责任定位不清,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缺乏制度基础 
  
    我们现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根本特征决定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方式和事业发展模式还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同时,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又非常狭隘,不熟悉市场调控手段的边界和作用机制,对于过渡时期市场手段的不完美和过渡时期的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有利可图的事业,政府和民间资本都纷纷拥进,而对于无利可图的工作则希望赶快撤退,政府的作风有时和资本的“品行”非常相似。在确定工作时,不考虑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而主要考虑是不是负担,甚至有没有好处。其实,“市场经济”不等于“市场社会”,市场失灵的地方才恰恰是政府应该存在的地方。政府在“退”与“进”之间的选择,反映了政府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 
  
    除了在提供幼儿教育服务问题上政府要确定好自己的界限外,提供基本的法律、规章和标准是政府两大职能之一。就幼儿教育来说,在建立新的幼儿教育供给体系的过程中,政府、个人、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要发生变化。企事业单位改革,要把过去承担的幼儿教育责任转移出来,怎样转移,需要政府给出一个基本的规章。企事业单位剥离幼儿教育服务,包含资产的流转和人员的安置。资产流转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但要按照资产流转的程序和该部分资产的用途进行有序流转。由于幼儿园涉及金额小,往往不受重视,使得部分人员在幼儿园转制问题上大做文章。在人员安置问题上,企事业单位办中小学已经有成熟的做法,但对幼儿园往往以非义务教育阶段为由,予以推辞。同属教师,在转制面前待遇不同,造成幼儿教师严重的心理落差。 
  
    同样,随着新的幼儿教育供给体系的建立,过去政府没有承担的要承担哪些,过去政府承担过多的要出让什么,幼儿园准入标准、幼儿园质量、价格管制怎样制定……由于缺乏基本的法律和法规,对政府责任和角色缺乏新体制下的重新界定,制度的缺失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出现种种混乱的根源。 
  
    (三)幼儿教育经费匮乏,投入体制不顺,严重制约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幼儿教育经费缺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除了总量不足外,过渡期内,我国幼儿教育投入的主要问题还是体制不顺,投入和事权没有统一。从目前看,有限的幼儿教育经费都沿着现行的政府、事业单位、教育部门预算的渠道拨付,政府办园的经费预算列支在政府办公经费中,事业单位和教育部门办园也分别列支在各自的预算中,不属于这个体系的幼儿教育机构缺乏纳入预算的渠道,真正为一般民众服务的幼儿教育机构,如街道幼儿园、小区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等无法得到政府的资助。即使增加幼儿教育投入,如果没有理顺体制,则增加部分仍然很难到达政府应该支持的地方。 
  
    (四)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问题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城镇化过程中,小区配套幼儿园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增量,它既考验城市发展过程中,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也是消化企事业单位剥离幼儿园后解决体制转换,重新布局幼儿教育供给体系的契机。然而,小区建设中配套幼儿园的问题却暴露了我国整体推进制度建设能力的缺陷。城市发展以小区建设为主要方向,然而,小区的配套幼儿园是交由政府还是由民办教育机构承担,怎样决定……都缺乏足够的研究和协调,各个职能部门对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重视不够,在涉及产权、收费等问题上相互扯皮,与民争利,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协调赶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公共服务的思想极度缺乏。关于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问题迫切需要协调各个部门,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和条例,以免新的体系问题成堆后再调整。 
  
    (五)农村地区幼儿教育举步维艰 
  
    在现行的预算体制下,农村幼儿园是得不到财政支持的,在村提留难以支付办园经费的情况下,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完全靠自收自支维持。自收自支的办园行为缺乏规范和管理,质量、安全、卫生都存在隐患,事业发展缺乏调控,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危机。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政府行为以责任为导向还是以利益为导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表现。 
  
    (六)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但缺乏有效管理 
  
    民办幼儿教育基本集中在幼儿教育服务的两端。一端是为城市中上层服务,服务质量比较高,收费也很高;另一端集中在为城市中下层,特别是为中小城市中下层提供日托服务,收费非常低,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目前,两端的民办教育都出现了一些管理问题,主要是价格管理和质量信息问题。为高端服务的民办幼儿园常常以一些时髦而又让人琢磨不清的内容高收费,例如,双语教育、感觉统合、蒙台梭利教学……究竟什么标准才能够称为双语、 感觉统合和蒙台梭利,则不予解释。这些利用专业信息抬高收费价格的做法引起民众不满。低端的托儿服务往往以家庭为单位提供,规模小,数量大,恶性竞争普遍。在有些地方,民办园平均每园仅有24名幼儿,每月收费只有10元,为抢生源竞相压低收费标准。这种恶性竞争导致民办园的办园条件差,师资水平低,克扣幼儿伙食现象普遍,严重影响在园幼儿身心健康,隐藏各种危机。 
  
    (七)办园体制、教育体制的调整带来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部分低素质人员进入幼儿教师队伍 
  
    计划经济时期,除公办幼儿园教师纳入教师编制管理外,企事业单位办园和农村幼儿园教师均未纳入教师系列,其工资待遇由主办单位解决。体制改革中企事业单位幼儿园与原单位剥离后,幼儿园被推向市场,实行自收自支。企事业单位幼儿教师变成单位性质不明确,社会保障无着落的群体,心理落差大,情绪激烈。更为严重的是,幼儿园迫于生存压力,一味降低成本,靠压缩教师编制、增加班额、降低教师工资等方式维持生存,造成大量低素质人员进入幼儿教师队伍,而正规的幼儿教师却大量流失,1995~2003年间,幼儿教师减少26万,减少24%。 
  
    农村的幼儿教师也面临着和企事业单位幼儿教师大体相同的状况。长期以来,农村幼儿教师虽从事教师工作,但一直没有教师身份,工资低,待遇差,绝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随时面临着被挤占和被任意辞退的可能。 
  
    农村和城市企事业单位办幼儿教师身份问题,从短期看表现为社会转型期的矛盾,但从长期看则大大降低了基层幼儿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留不住,更难以吸引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加入,转而由一些低素质、低准备,乐于接受低工资的人员充当。 目前,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机制调整,幼儿师范学校要么合并到师范大学,要么升格为专科和本科的学院,为广大城市基层和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培养教师的机构不见了,转而由职业高中的幼师班来替代,虽然这反映了高等教育规划不力,致使幼儿教师培养层次断档,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基层幼儿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连幼儿教师的培养机构都不愿培养这个层次的幼儿教师。因此,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幼儿教师问题不解决,扰乱了整个基层幼儿教师的供—需链条,如果不能打破“低待遇——低素质教师——低待遇——低素质教师”的恶性循环,则意味着基本幼儿教育服务与中上层幼儿教育之间在人员素质和质量上的差距会固化和加大。 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型人才需要从小培养。幼儿充满着好奇心和想象力,这个阶段正是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期。开发幼儿创造力,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因此,想像树幼儿创造力开发课程把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作为首要任务,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颇有成效的结果。作为幼儿创造教育事业中的一员,我们有一种信念,就是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贡献到创造型人才培养中去,贡献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7. 幼儿教育的职业发展目标是什么?要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决定的

在幼儿园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呢?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
可爱的宝宝们
1、 社会性教育总目标:
① 在幼儿园能快乐地生活,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活动,有好奇心,有活力并充满自信;
② 乐于与人交往,信任父母教师等成人,友好地与同伴相处;
③ 逐渐形成自我概念和积极的自尊感,并有基本的控制能力;
④ 能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逐步理解基本社会行为规则,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⑤ 了解本民族文化,同时对我国少数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感兴趣并乐意接纳;
⑥ 能认识、分辨基本的情绪,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也能理解他人的情绪;

幼儿教育的职业发展目标是什么?要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决定的

8. 幼儿教育目标包括哪些方面

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前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呈现 ,是国家对学前教育机构提出的总体要求 ,明确了全国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活动的具体方向 。
我国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总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 、智 、德 、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
具体内容表述如下 :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增强体质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
发展幼儿智力 ,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增进对环境的认识 ,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
萌发幼儿爱家乡 、爱祖国 、爱集体 、爱劳动 、爱科学的情感 ,培养诚实 、自信 、好问 、友爱 、勇敢 、爱护公物 、克服困难 、讲礼貌 、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以及活泼 、开朗的性格 。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园保教目标的确定 ,规定了幼儿培养的规格和要求 。 它为幼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教育过程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依据 ,也为检查和评价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衡量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