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可吞吴"的"三千越甲"是什么意思

2024-05-17 07:23

1.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可吞吴"的"三千越甲"是什么意思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可吞吴”的“三千越甲”意思是越国的军队。三千,虚指。古代常用三,九,千,万虚代数量。越,古国名,吴越均是古国名。甲,甲士。带甲的兵卒。泛指军队。
出自清代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译文:
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的百二秦关都归于楚;
有苦心的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
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
公元前478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卧薪尝胆
参考资料来源: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可吞吴"的"三千越甲"是什么意思

2. 三千越甲可吞吴,灭掉吴国的只有三千人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关于这段历史,很多人说越王勾践励精图治,最后,终于三千越甲吞没了吴国!
  这事儿,不对!事实上其实是这样的。
在勾践和范蠡经过吴国惨无人道的奴隶生活归国后,因为范蠡在吴国的时候与勾践的共患难,范蠡毫无争议地成为了越国第一谋臣。而吴国的贫困经历也让范蠡明白了一个道理:让广大的越国人民饿着肚子去跟吴国交战是不可能的,要想富国强民,必须搞活经济。
  越王勾践回国之后,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就是铸钱,后世称之为“蚁鼻钱”,而范蠡借助大量的蚁鼻钱搞活了对外贸易。生意范围那是相当的广(“南则楚,西则晋,北则齐”),业务项目更是几乎囊括了一切赚钱的生意。
  唯独对吴国,只做一种生意,以蚁鼻钱高价收购粮食。
  公元前472年,吴国正好赶上旱灾,最后国人连稻田里的野生大闸蟹都吃光了。这时候越国仍旧表现出了信诚守道的精神,为吴国提供粮食。
  勾践对此非常反感,对范蠡说:“我和你一起谋划反击吴国,你总说时机不成熟。现在又反过来资助吴国粮食,究竟是什么时候才可以出兵呢?”
  范蠡回答说:“天灾和人事必须相配合,我们的粮食并不能维持吴国的战斗力,倒是吴国自身的力量至今仍未消耗干净,他们如果作垂死挣扎,我们未必能胜。”
  上天没有让范蠡多等,就在为吴国提供粮食的当年九月,夫差再次不顾国内饥荒,率兵奔赴黄池与楚国决战。当时吴国军队的粮食供应几乎全靠越国。
  没有粮食,防备空虚,如何能抵挡越国的三千兵马?其实真正进攻吴国的并不是三千越国勇士,而是范蠡前期如流水般花掉的蚁鼻钱。
  这一次,范蠡率兵攻入吴国都城姑苏,并在海上断掉了吴王夫差的后路,夫差兵败自刎。

3. 蒲松龄的<三千越甲可吞吴>,全部诗剧是什么??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出处: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自勉联。
译文: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的百二秦关都归于楚;苦心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

扩展资料
关于这幅自勉联的历史典故
1、《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
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与命运同甘共苦,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2、《三千越甲可吞吴》
越国本已亡国,但凭着勾践等君臣忍辱负重、从大处着想,结果非但越国得以保全,最后一雪前耻,率领越军(此处“三千越甲”为虚数,并不一定是指3000名越国士兵)反灭了吴国。
并挟灭吴的余威渡淮北上,与诸侯会盟,终于成就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越国臣民的坚忍得到最终的成果。

蒲松龄的<三千越甲可吞吴>,全部诗剧是什么??

4. "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含义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秦军消灭六国, 独吞天下, 军力之强大可想而知。但项羽自幼立志复国(楚), 甚至希望取秦而代之。 他召集了以前楚国的遗民(江东父老)而组成军队, 几经转折, 最后背水与秦兵死战。 项羽破釜沉舟, 表明了「有进无退」的决心, 结果军心大振, 上下一心, 於钜鹿一战全歼秦军二十万。 其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就是说越国本已亡国, 但凭著勾践等君臣忍辱负重、从大处著想, 结果非但越国得以保全, 还在最后一雪前耻, 反灭了吴国。「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越国臣民的坚忍得到最终的成果。

5.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苦心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
出自这是蒲松龄对联,原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翻译:
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后的百二秦关都归属于楚国。
苦心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
释义是:一个有志气的人,做事情是一定会成功的!

扩展资料:
《三千越甲可吞吴》
越国本已亡国,但凭著勾践等君臣忍辱负重、从大处著想,结果非但越国得以保全,最后一雪前耻,率领越军(此处“三千越甲”为虚数,并不一定是指3000名越国士兵)反灭了吴国。并挟灭吴的余威渡淮北上,与诸侯会盟,终于成就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越国臣民的坚忍得到最终的成果。
《百二秦关终属楚》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流传至今。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注:后楚怀王熊心)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了。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什么意思

6. 三千越甲可吞吴,真的只是三千越甲吗?……

三千肯定不止,三千是精锐,另外有酱油部队(总数不会超过5万人),当时越国的人口是无法组织起与吴军数量相当的军队的(越国主要在浙江北部,浙江耕地极少,多为山区,人口绝对不超过40万人),但是越军有山区人的特点,非常强悍,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尤其个人素质很高,以当时的战斗力看,吴军没有两倍数量的军队是无法战胜越军的,越军战斗前连续3次阵前自杀,你说这战斗力能差吗。即便越国被楚国打败,但是越王室还是在浙南与福建建立了瓯越与闽越,秦统一六国后,开始征服百越,但是战斗甚至比统一六国时还艰难,直到汉代中原文明仍未彻底征服百越,以安抚形式统治这些地区

7.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下一句是什么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吴恭亨(清)《对联话》记载,此联为抗清名将金声(字正希)所作:
金又有题书室联云:……,精气四射,咄咄逼人。后日之起兵与清军战,此联即其张本。
邓文宾(清)《醒睡录》记载,此联为前明孝廉胡寄垣所作:
初入学,试下等,愤甚,即登楼读书,不下梯者三年。自题联:……,后数年遂中。

上联含义:有志的人,事情终竟能做成,像项羽一样,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于属楚国。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全部)引兵渡河(黄河),皆沉船,破釜(锅)甑(zèng,蒸米饭等用的炊具),烧庐舍(房屋),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后遂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百二秦关,《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指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要)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相距。县,xuán,同“悬”)千里(指地盘大),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裴骃集解引苏林说:“得百中之二。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司马贞索隐引虞喜说:“言诸侯持戟百万,秦地险固,一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大概,大约)言秦兵当二百万也。”因此,“百二”为“以二敌百”或“百的一倍”的意思,形容秦关山之险。楚,指项羽。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
下联含义:苦心的人,上天不违背他的意愿,像勾践一样,卧薪尝胆,以三千披甲的越兵消灭吴国。苦心人,怀有某种愿望而尽心竭力期于实现的人。
负,违背,背弃。卧薪尝胆,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国俘虏,被放还后,为报吴仇,以柴薪为床,苦身焦虑,置苦胆于座,吃饭时即尝之,使自己不忘败辱之耻。
(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后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三千,泛言数目之多。甲,甲士,披甲的兵士。吞,消灭,灭掉。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下一句是什么

8. 三千越甲可吞吴出自哪里?

这是一副对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意思是,有志向的人,事情一定能做成,项羽破釜沉舟,秦朝的百十座城池都归了楚国。用心刻苦的人,老天不会辜负他,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国士兵打败了吴国。
蒲松龄为了激励自己不断发愤读书和创作,在压纸用的铜尺上刻上了此联,后悬置于书屋聊斋书房。

扩展资料
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去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已到,假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当初未听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践,死前,他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蒲松龄
百度百科-百二秦关终属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