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全球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

2024-05-07 20:00

1. 谈谈全球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

世界金融业综合化发展趋势 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 

  自从20世纪末(1999年11月4日),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消了已实行大半个世纪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从而标志着美国金融业从立法上告别了“分业经营”的历史,迈向“混业经营”的新历程。时至今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业现已全部走上了“混业经营”的综合化发展道路。目前我国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经营体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展业务创新。这是我国金融管理当局几年来始终恪守的指导性原则。但混业经营毕竟是一种潮流,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中国在进一步改革开放,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应如何进行金融体制的调整和改革,是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值得深思与探索。 
  一、关于我国金融环境的客观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自我约束机制及内部控制机制仍不成熟和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中心,银行类机构的资金占我国全部金融资产的90%以上。而目前国有企业总体经济效益较差。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风险意识薄弱,内控较差。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混业经营”,在证券投资业务高收益回报的驱动下,难以避免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二)我国证券市场规模有限,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有待于优化。我国国民经济证券化率较低,证券市场规模狭小,容量有限,市场运行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各种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尚未获得发展,投资风险相对较大;市场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比重还很低,而以散户为主的股市市场波动大,投机成分大,稳定性差,此时若允许银行资金入市势必引起股价异常波动和“泡沫”经济现象,埋下金融风险隐患。 
  (三)我国金融法制建设虽已取得较大成就。近年相继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等一系列法规条例,但这些仅是金融市场行为的基本依据,仍属于框架性文件,对实际操作的规定过于粗疏,有待细化。如果现在急于依照美国模式进行金融自由化,放松管制,当金融机构在松动的管理环境下违规冒险时,监管机构和监管政策将显得被动和无力。 
  由此可见,我国的宏观金融形势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别,盲目效仿将会带来很大风险。但是,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将尽,纳入世界经济潮流后,制度上的落后必将影响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能力。那么,权衡利弊,在稳健与效率之间如何进行博弈呢? 
  二、关于我国“分业经营”体制的再思考 
  (一)目前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分业经营”体制还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在我国金融业发展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分业经营”建立起各业间的隔离带,避免由于各业的不完善而带来的“交叉感染”,是保证我国金融业健康稳步发展的现实选择。无论是银行业的经营机制、内控机制的不完善,还是证券市场的不发达,以及信托、保险业的粗放经营,都容不得各业间的相互冲击,在市场不均衡,各业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条件下,若推倒“防火墙”,撤销隔离带,那么,在利益的驱使下,各业资金将肆意横流,打破原有的资金格局,使得社会经济各界得不到应有的资金保证,影响我国经济合理、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混业经营”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的需要,金融活动则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社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更有效的金融活动为之服务。“分业经营”是我国目前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下的现实选择,但它毕竟阻碍了市场效率,限制了竞争也影响了我国金融业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欲追求“高效率、低成本、创新性”的全方位业务经营,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和金融服务效率,实行“混业经营”体制将是必然选择。 
  (三)“分业经营”→“混业经营”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前述提及,“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并非绝对不相融,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混业经营”的取向应在稳健与效率两要素的动态效用中以总效用最大化来实现。因此,“分业经营”→“混业经营”是在金融环境不断改善条件下的一个渐进过程。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首先通过开展中间业务和业务创新逐步过渡。其次,让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成立金融控股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在银行、证券、保险和资产管理领域开展分业经营,在此基础上逐步走上融合的发展道路。 
(资料来源:金融时报)

谈谈全球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

2.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是随着国际经济交易的发展与扩大而产生与发展的。它从最早的国际清算中心,到最早的国际金融市场,直至今天极具特色的欧洲货币市场等,历经了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1.国际金融市场的萌芽2.最早的国际金融市场3.二次大战后的国际金融市场

3.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进行国际性的资金借贷、黄金、外汇、股票、债券及相关衍生产品发行和交易的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依靠的是国际金融中心。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经济快速发展,从海外殖民地取得巨额利润,资金实力雄厚,英镑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结算货币,伦敦率先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二战后,美国实力猛增,美元取代了英镑的霸主地位,纽约成为与伦敦同样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经济恢复发展,逐渐形成了法兰克福、卢森堡、东京、香港、新加坡等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4. 简述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金融市场国际化是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之一。金融市场发展超越国界的限制,与世界金融日益融合,逐渐趋向全球一体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和加速。主要表现在:
①金融机构跨国化。不仅发达国家在世界金融中心设立了大批的跨国银行,而且发展中国家也在境外设立了一批离岸金融中心和金融机构。
②金融资产经营国际化。欧洲货币市场、欧洲债券市场和全球性股票市场的建立,使人们可在离岸市场上经营世界任何一国的货币金融资产。
③货币国际化。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已经蜕化,人们可以通过国际汇兑来转移各国间的货币购买力。不仅美元、德国马克、英镑、日元可作为国际结算货币,而且还有大批中等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也逐渐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朝着世界货币的方向发展。

扩展资料从整体来看我对于未来金融市场都是保持乐观的态度,从未来五年看来金融市场的驱动力十足,制造业升级和相关的改革将持续获得产业发展和政策的支持,金融去杠杆与金融监管作用下,货币流动性基本维持中性偏紧基本格局,随着去产能、脱虚入实相关措施的见效,风险有望得到有效改善,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区域协同发展等结构性力量在活跃发力,金融内生结构也在发生积极变化。
参考资料凤凰财经网 金融市场发展

5.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格局有何特征

世界金融格局未变。纽约、伦敦、东京、香港等依然牢牢占据第一梯队,欧美传统老牌金融中心依然优势明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继续引领第二梯队。世界格局也在变。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性在不断喷发,欧洲国际金融中心依然饱受债务危机困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日新月异。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格局有何特征

6. 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看法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市场所容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政府、银行及工商企业发行的短期信用工具,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和风险小的特点,在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上被置于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之后,称之为“准货币”,所以将该市场称为“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的购成 
  一个有效率的货币市场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度、深度和弹性的市场,其市场容量大,信息流动迅速,交易成本低,交易活跃且持续,能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和投机者参与。货币市场由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证券市场四个子市场构成。 
  货币市场的功能 
  货币市场就其结构而言,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证券回购市场等。货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初始动力是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它借助于各种短期资金融通工具将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应者联系起来,既满足了资金需求者的短期资金需要,又为资金有余者的暂时闲置资金提供了获取盈利的机会。但这只是货币市场的表面功用,将货币市场置于金融市场以至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可以发现,货币市场的功能远不止此。货币市场既从微观上为银行、企业提供灵活的管理手段,使他们在对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相统一的管理上更方便灵活,又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以调控宏观经济提供手段,为保证金融市场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短期资金融通功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经济行为主体客观上有资金盈余方和资金不足方之分,从期间上可分为一年期以上的长期性资金余缺和一年期以内的短期性资金余缺两大类,相对于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为中长期资金的供需提供服务,货币市场(Money Market)则为季节性、临时性资金的融通提供了可行之径。相对于长期投资性资金需求来说,短期性、临时性资金需求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最基本的、也是最经常的资金需求,因为短期的临时性、季节性资金不足是由于日常经济行为的频繁性所造成的,是必然的、经常的,这种资金缺口如果不能得到弥补,就连社会的简单再生产也不能维系,或者只能使商品经济处于初级水平,短期资金融通功能是货币市场的一个基本功能。  资本市场,亦称“长期金融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资本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一年以上的长期证券。因为在长期金融活动中,涉及资金期限长、风险大,具有长期较稳定收入,类似于资本投入,故称之为资本市场。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资本市场 capital market。金融市场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进行长期资本(即股票和债券)交易的市场。长期资本指还款期限超过一年、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公司债务和股东权益——股票。与调剂政府、公司或金融机构资金余缺的资金市场形成鲜明的对照。    资本市场按融通资金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     若以金融工具的基本性质分类,资本市场可区分为股权市场及债券市场,前者是指股票市场,后者则指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上主要流通的凭证即为公司股票,持有股票的股东,除非是公司结束营业,其股权资产只有每年的股息收入,对公司资产不能有立即请求权。债权市场内流通的各债务工具,包括各种债券、商业本票、存单及贷款等,其基本特点为有一定期限、有较确定的收益率、具有全额请求权。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它包括所有关系到提供和需求长期资本的机构和交易。长期资本包括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如股票、长期公债、长期公司债券、一年以上的大额可转让存单、不动产抵押贷款和金融衍生工具等,也包括集体投资基金等长期的贷款形式,但不包括商品期货。    资本市场是一种市场形式,而不是指一个物理地点,它是指所有在这个市场上交易的人、机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就其细节而言对资本市场的见解有不同的定义。有些金融学家只将有证明的物件之间的交易看作资本市场的内容,而将无证明的贷款交易另分为贷款市场。其他金融学家则将两者均看作是资本市场。公认的是长期性的资本是这个市场与其它金融市场如衍生市场、货币市场之间的区别。  资本市场作为公开便捷的公众投资场所,具有将社会储蓄转为长期投资的功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不仅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市场主体的投、融资需求,同时还有效地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政策鼓励的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促进了投资、消费、出口,对于正在复苏中的中国经济起到了加速器和助推器的作用。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好转反过来又为股市上涨提供了动力,新股源源不断发行上市也为市场提供了新的活力,为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健康发展提供了外在条件,两者形成良性互动。

7. 国际金融市场的特点

(1)无形市场,一般无固定场所,也有有形市场。(2)机构众多,复杂(银行、金融机构),世界范围。(3)通过现代化电讯网络开展业务。

国际金融市场的特点

8.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条件

1.政局稳定。这是最基本条件。2.有较强的国际经济活力。对外开放,贸易具有一定规模,对外经济交往活跃。3.外汇管制少,基本上实现自由外汇制度,管理很松,征低税或免征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较松,较优惠。4.国内发达的金融市场。机构、信用、体制、设施、通讯。5.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完善。6.国际金融人才。高素质能提供高效率服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