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鲁迅

2024-05-05 10:29

1. 走近鲁迅

翻开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册,举目所见尽是连绵不绝的苦难与挣扎。被奴役被侵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华民族被淹没在一片死亡般的黑暗中,然而在这深沉的黑暗中,却总有簇簇闪动的火光,在试图点燃这片沉默的土地,让一个民族湮没已久的热情与斗志复苏,重拾昔日的荣光。鲁迅,便是这火光中最为明亮的一簇。
  
   “鲁迅”这个名字似乎代表了太多太多,民主战士、思想家、文学家……这些漂亮的名词都太过空泛,使我看不清鲁迅真实的面目。于是,我在历史中寻找,在记忆中寻找,在《呐喊》中寻找,在《彷徨》中寻找,寻找那个举着投枪,要刺破黑暗的战士。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历经太过久长的忍耐,太过深重的苦难,国民似乎习惯了顺从与卑微,在狰狞的统治者与侵略者脚下颤抖而如蝼蚁般地生存着,失掉了所有的尊严与理想,也失掉了灵魂,只剩下一具具行尸走肉,日复一日地在世上奔波。鲁迅看透了这一切,并因此而痛苦愤怒。他决心用自己的.笔去拯救这些愚弱的国民,用自己声嘶力竭的呐喊唤醒沉睡的人们,这些即将成为亡国奴却浑然不觉的人们。“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和凝聚的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

走近鲁迅

2. 走进鲁迅

    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地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火光 。 我相信每个人  心里都有一个鲁迅  。 百年以来,吹捧者、打杀者、赞美者、唾骂者不知有多少。鲁迅或愤怒、或沉默、或奋起还击、或听之任之——依然故我,本色不改。正如激流漩涡之中心,看上去永远那么安宁。评价鲁迅,我不得不先把他从某些人架设的神坛上请下来,我和他平起平坐,促膝而谈。鲁迅本就是属于人间的,为人的鲁迅,才是真的鲁迅。 他吞吐着烟雾,倔强的须发正如他倔强的个性。看上去有点老了,也有点倦了,只有他的双眼仍然放出慑人的神采,仿佛千年以来即是如此。看穿你,看穿一切世故人情。我知道,这就是那个贴身藏着匕首的男人。 他其实只是个普通人,但决不平凡。有人曾说他是个守夜者,是的,因为他足够警醒,足够敏感。思想和情感的'触须本就可以生的这么细,伸的这么远。可往往过分的敏感反而导致了沟通的困难,像是凭空造出了一堵穿不透的墙,所以他叹息:“人和人的灵魂,是不相通的……” 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棒打落水狗。”所以狗都怕他。狗本就应该怕人,人本就不应该怕狗。 他是一把双刃剑,在刺向黑暗与不公的同时也在割伤自己。所以他总在流血,他不怕流血,可他有时很无奈。“英雄的血,始终都是无味的国土里的人生的盐,而且大抵是给闲人们作生活的盐,这倒实在是很可诧异的。”他可能有时很怀疑自己的血是否值得再流下去,可我们真的在他淡淡的血痕中开始觉醒了。 “我愿意这样,朋友——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才是不孤独的。

3. 回忆鲁迅先生的鲁迅简介

鲁迅,清朝光绪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初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
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后弃医从文学(详见《藤野先生》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青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剪掉了辫子,他在“断发照”上题诗一首:“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表达了他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地反映了青年报国之志。可以说,鲁迅一生都在践行他的这个爱国志向。
鲁迅在战斗的道路上经历过痛苦和苦闷,在苦苦求索中寻找国家的新的出路。十月革命对鲁迅思想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从这时开始,他热情支持新文化运动,用自己的文学创作,“与前驱者取同一步调”,同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融合在一起,在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后来,通过他对中国社会的深沉观察,同时革命者的鲜血也擦亮了他的眼睛,使他从一个进化论者进到阶级论者,从一个民主主义者成长为共产主义者。

回忆鲁迅先生的鲁迅简介

4. 关于走进鲁迅的内容怎么写?

走进鲁迅的范文如下:
当我们走近伟人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是那么的渺小。——题记。
在十一月三十日的下午,我们小荷文学社集体去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馆。那天是星期五,车很堵,原本计划用一个小时到那,但实际时间远远不止这些。幸运的是我们终于在闭馆前赶到了那。
走进鲁迅纪念馆,首先看见的是一个巨大的鲁迅雕像。它的表情是严肃的,却又有那么一点亲切。我们匆匆在它身前留了影,接着就上楼了。
“瞧,是《阿Q正传》!”一阵欢快的叫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抬起头,只见电视里正播放着《阿Q正传》。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鲁迅通过对贫苦、不觉悟的农民阿Q的描写与刻画,写出了国人的灵魂。他揭露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和传统思想文化造成的中国国民性的特点。值得讽刺的是文中的那个阿Q,被别人打了还说是儿子打老子,这就是众所皆知的阿Q精神胜利法,多么可笑且又可悲啊!


在往前走去,是一段有关于三味书屋的介绍。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的一个私塾,位于绍兴鲁迅故居附近,距“百草园”不远。鲁迅曾在文章里称它是“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说塾师寿镜吾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也是在三味书屋中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接着我们参观了一个铁屋子。开始我并不知道这铁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后来老师告诉我们:“鲁迅先生把旧社会比喻成一个封闭的铁屋子,把无知,愚蠢的人们比作在铁屋子中熟睡的人,把正直的人比作铁屋子中清醒的人。
清醒的人是非常痛苦的,而熟睡的人则是麻木不仁的,感觉不到死亡的逼近。如果把熟睡着的人叫醒,他们也会变得痛苦,但是同样,他们也许能找到打开铁屋子的方法。”
告别了铁屋子,我们继续往前走。一路上我们看了不少有关于鲁迅的东西,比如说鲁迅的妻子许广平,百草园等。
到了最后,我们突然看到了一个醒目的鲁迅雕像,旁边写着鲁迅1936年10月19日因病在上海逝世,我们的心情一下子从轻松变得沉重了。是的,鲁迅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作家,他致力中外文化交流,竭力画出国人的魂灵,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的死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参观鲁迅纪念馆的时间是短暂的,很快我们便走出了鲁迅纪念馆。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依依不舍的表情。
仰望天空,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鲁迅先生的样子,他正在对着我们笑,笑得那么的亲切。

5. 鲁迅介绍


鲁迅介绍

6. 鲁迅介绍

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7. 鲁迅介绍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问题描述: 
  
 quick!!!quick!!!
 
 quick!!!quick!!!
 
   解析: 
  
 百度百科里对鲁迅有非常详细的介绍,你可以参考一下
  baike.baidu/view/2004
 
 鲁迅生平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期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翟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 *** 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鲁迅介绍

8. 鲁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