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的东方红三号:中国卫星通讯的中坚

2024-04-30 23:26

1. 东方红的东方红三号:中国卫星通讯的中坚

进入80年代,世界各国在太空领域的角逐日益白热化。自1986年2月中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发射成功以来,我国共成功发射了5颗通信卫星,共14个转发器。到90年代初期,这5颗卫星的寿命全部到期,为了保证国内的通信和电视传输,只得租用和购买外国的卫星应急。 同时,国外卫星通信事业发展迅速,最先进的通信卫星的容量在80年代中期已达到24个转发器,工作寿命长达8年以上,而我国的东方红二号甲卫星上只有4个转发器。截止到1988年全世界已发射近900颗通信卫星,其中200多颗是民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而属于中国的,仅有5颗……在经历了围绕着广播通信卫星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和近4年的“买星还是造星”之争后,1986年3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航天部关于研制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方案。 经过中国航天人8年的拼搏奋战,人们期盼已久的大容量、长寿命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终于在1994年9月15日踏上了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征程,并于11月30日顺利升空。卫星经过多次成功的变轨飞行后进入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后,由于泄漏造成燃料耗尽,未能成功定点。 卫星专家和设计师们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对故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模拟仿真试验,确定了故障发生的原因和部位,采取了各项措施,进行了彻底的改进,更换了不可靠的部件和器件,进行了全星热试车考核。为进一步提高卫星的可靠性,还根据其他型号所反馈的质量信息,举一反三开展全面的质量复查,杜绝一切隐患,确保卫星质量。第二颗星于1996年11月出厂,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了多次技术区、发射区的各种检测,于1997年5月12日发射升空,并于5月20日定点成功。 该星比东方红二号甲卫星有了新的技术跃进,采用三轴稳定方式,装有24个C频段转发器,卫星设计工作寿命8年以上。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已纳入中国卫星通信业务系统,主要用于电话、数据传输、电视传输等。该星的发射成功和投入使用,极大地缓解了国内通信卫星市场转发器短缺的矛盾,仅公众通信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省数千万美元。“东方红”三号卫星是我国新研制的一种中容量广播通信卫星,采用全三轴姿态稳定技术、双组元统一推进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等先进技术,是中国当时发射的通信卫星中,性能最先进、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卫星,达到了国际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东方红”三号卫星卫星改善了我国的国际通信以及西部边远山区的通信状况。目前“东方红”三号的服务舱部分已设计成公用平台,加上不同的有效载荷即可组成各类功能的卫星。 东方红三号卫星在轨运行期间,设计人员一直对其精心“呵护”,日夜监视着卫星的电源切换,收集数据,随时排除异常状况,使卫星经受住了太阳风暴、流星雨、黑子大爆发等恶劣空间环境的严峻考验,保证了卫星的正常运行;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卫星运行经验,为后续星的改进设计、提高卫星的可靠性打下了坚实基础。2000年先后发射的中星22号、鑫诺三号、嫦娥一号、北斗导航卫星等都采用了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至今均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证明“东三”卫星平台已经成熟,适用于各种用途的通信卫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卫星项目还获得了国际科技进步一等奖。 东方红三号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通信卫星,卫星设计瞄准了当时8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历时十年的研制中,世界航天技术又有了迅猛的发展,这颗原来称为“大容量”的通信卫星已变成了“中容量”卫星。但是因为该星采用了许多世界先进技术,因此,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技术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卫星上所采用的许多先进技术和主要成果为今后研制更先进、更大容量的通信广播卫星奠定了技术基础。 东方红三号卫星的研制、发射和定点成功,对于缓解我国目前卫星通信的紧张状况,促进我国卫星通信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威望,巩固我国在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的地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东方红的东方红三号:中国卫星通讯的中坚

2.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


3. 东方红三号卫星的介绍

东方红三号卫星是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主要用于电视传输、电话、电报、传真、广播和数据传输等业务。卫星上有24路C频段转发器,其中6路为中功率转发器;其它18路为低功率转发器。服务区域包括:中国大陆、海南、台湾及近海岛屿。在地影期间,全部转发器工作。卫星寿命末期输出功率≥1700W:卫星允许的有效载荷质量达170kg。

东方红三号卫星的介绍

4. 东方红的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卫星

1957年秋,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紧接着在1958年初春,美国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向政府提出了研制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的建议。当时的毛泽东主席对这个建议很重视,并在中共八由届二中全会上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中国卫星研制工作开始于上世纪世纪50年代末期,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为了使中国人造卫星早日上天,中国科学院组织我国著名科学制订了一个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第一步,实现卫星上天;第二步,研制回收型卫星;第三步,发射同步通信卫星。 当时不但国家工业基础薄弱,世界各国还对我进行技术封锁,加上当时我国又处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频发的动荡时期,因此,科学研制工作在异常艰难和曲折中进行。但是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最大的优越性就是能够做到大力协同。只要国家出面,把全国各部门的优势集中起来,我国的通信卫星就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搞上去。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从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为近似球形的72面体,质量173千克,直径约1米、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转速为120转/分,外壳表面由按温度控制要求经过处理的铝合金为材料,球状的主体上共有四条2米多长的鞭状超短波天线,底部有连接运载火箭用的分离环。卫星升空后的飞行轨道为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为倾角68.5度的近地椭圆轨道,运行地球一圈周期为114分钟,“东方红一号”卫星除了装有试验仪器外,同时还以20.009兆赫的频率发射《东方红》音乐。“东方红”一号卫星肩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设计工作寿命20天(实际工作寿命28天),期间把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至同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 在《东方红》乐曲响彻浩瀚宇宙的同时,所有炎黄子孙都深深感受到自豪与光荣,中国也开始向技术更新、技术更全面、应用内容更广泛的新型卫星方面开始全面进军。

5. 东方红二号卫星的介绍

于1984年4月8日首次发射成功。由“长征”3号运载火箭发射。共研制和发射3颗东方红二号卫星,从1970年开始研制到第三颗星发射,经历了近16年。

东方红二号卫星的介绍

6. 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性能

中功率通道的EIRP≥37dbW,低功率通道的EIRP≥33.5dbW。卫星工作于地球静止轨道,位置保持精度,东西和南北均为±0.1°;天线指向误差为:俯仰和滚动均为±0.15°,偏航为±O.5°。卫星工作寿命8年,寿命末期单星可靠度为0.66。卫星可与多种运载火箭相接口(ZC-3A、ARIANE-4等),卫星平台采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公用平台(基本型),可作为中型的多种应用目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具有国际同类卫星(中型容量)的先进水平,其主要技术特点为:先进的卫星公用平台设计概念和模块化、舱段化总体构型设计技术,卫星分为推进舱、服务舱、通信舱,使平台能适应不同有效载荷的需要;中心承力筒加壁板的结构形式,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轻型结构;大质量液体晃动和柔性部件影响的全三轴姿态轨道控制方案;先进的双组元统一推进系统;一次展开式太阳电池阵与镉镍蓄电池联合供电及双独立调节母线方案;有效载荷的频率复用、波束成形技术;高热耗散和热流密度的热控设计;国际C频段统一载波测控体制;总控加专检设备的先进自动化测试系统;整星级EMC试验和不带工质的环境试验技术。

7. 东方红2号成为世界上第几个掌握卫星通讯能力的国家

“东方红”2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卫星通讯能力的国家。
东方红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属中国通信广播卫星系列。包括“东方红”2号试验型和“东方红”2号甲实用型两类,均由“长征”3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东方红”2号试验型卫星。用于电话、电报、电视和广播传输试验,共发射2颗,分别于1984年4月8日和1986年2月1日发射,定点于东经125°和103°。
“东方红”2号甲实用型卫星。在“东方红”2号试验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寿命提高到4年,起飞质量约1040千克。共发射4颗,前3颗分别于1988年3月7日、1988年12月22日和1990年2月4日发射,定点于东经87.5°、110.5°和98°,在轨运行良好。第四颗星于1991年12月18日发射,但因火箭故障未能入轨。

东方红2号成为世界上第几个掌握卫星通讯能力的国家

8. 东方红二号卫星的结构

东方红二号卫星的主体为圆柱形,高为3.6米,直径为2.1米,重441公斤。卫星上装有4个C波段转发器,等效全向辐射功率为36分贝瓦。卫星采用自旋稳定,其轨道保持精度为:南北±1°,东西±0.5°。东方红二号A卫星则采用抛物面通信天线,置于星体上部;采取机械消旋装置,以保持通信卫星天线始终定向地球;表面贴有近2万片太阳能电池片以提供卫星工作的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