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名人事迹

2024-05-10 06:17

1. 求一些名人事迹

爱迪生小时家贫, 
买报做童工养家, 
在火车上试验失败后, 
买扇了一记耳光导致耳聋。 

为研究出合适的金属作灯丝, 
爱迪生失败了999次,被人嘲笑。 

诺贝尔发明火药是失败了N次, 
自己的家都被弄没了。 

战胜挫败战胜残疾的巴雷尼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廖昌永——这一响铛铛的名字,为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歌唱家中搏得了地位,你可知道他原来是农民的儿子,廖昌永7岁那年,父亲病故了,这对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廖昌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上学后,廖昌永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他对音乐的最初了解,来自于农村的大喇叭,每天清晨村头电线杆的喇叭里传出的歌声,如同细雨一样,滋润着他那颗热爱音乐的心。从此,廖昌永不放弃任何学习音乐的机会。虽然他也曾失败过,但音乐那优美的旋律一次次漫湿了他枯干的心灵,最终他从阴影中走出来了,成为一个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你一定久仰过著名作家——张海迪的大名吧!她是怎样从一名残疾人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人呢?她是怎么克服困难与挫折的呢?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吧…….。 
在五岁时,这个只能用画笔来描绘一串串梦想的时候,厄运就无情地降临在他身上,残酷的剥夺了她的自由。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从此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她的美好人生就从此毁灭了吗?不!我们的张海迪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圆了她的轮椅梦!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孙膑被庞涓谋害挖去双膑,在断腿之痛中崛起而不是沮丧,最终成为著名军事家。 

南朝的祖冲之,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一遍又一遍,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司马迁:经受宫刑和牢狱之灾的磨难,却没有自暴自弃,写出了名垂千古的历史巨著《史记》。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居里夫妇 
比埃尔·居里(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生于巴黎一个医生家庭里。在他的儿童和少年时期,性格上好个人沉思,不易改变思路,沉默寡言,反应缓慢,不适应普通学校的灌注式知识训练,不能跟班学习,人们都说他心灵迟钝,所以从小没有进过小学和中学。父亲常带他到乡间采集动、植、矿物标本,培养了他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学到了如何观察事物和如何解释它们的初步方法。居里14岁时,父母为他请了一位数理教师,他的数理进步极快,16岁便考得理学学士学位,进入巴黎大学后两年,又取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80年,他21岁时,和他哥哥雅克·居里一起研究晶体的特性,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1891年,他研究物质的磁性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居里定律:顺磁质的磁化系数与绝对温度成反比。他在进行科学研究中,还自己创造和改进了许多新仪器,例如压电水晶秤、居里天平、居里静电计等。1895年7月25日比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结婚。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生于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华沙,父亲是中学教员。16岁她以金质奖章毕业于华沙中学,因家庭无力供她继续读书,而不得不去担任家庭教师达六年之久。后来靠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姐姐的帮助,于1891年去巴黎求学。在巴黎大学,她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地学习,经过四年,获得了物理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 
居里夫妇结婚后次年,即1896年,贝可勒耳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现象,引起这对青年夫妇的极大兴趣,居里夫人决心研究这一不寻常现象的实质。她先检验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化学元素,发现了钍和钍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进一步检验了各种复杂的矿物的放射性,意外地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纯粹的氧化铀强四倍多。她断定,铀矿石除了铀之外,显然还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 
 居里以他作为物理学家的经验,立即意识到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从事的晶体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寻找新元素的工作中。不久之后,他们就确定,在铀矿石里不是含有一种,而是含有两种未被发现的元素。1898年7月,他们先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没过多久,1898年12月,他们又把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为了得到纯净的钋和镭,他们进行了艰苦的劳动。在一个破棚子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了四年。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的刺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由于发现放射性,居里夫妇和贝可勒耳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比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逝世,年仅47岁。比埃尔·居里去世后,居里夫人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接任了她丈夫在巴黎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职位,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她继续放射性的研究工作。1910年,她和法国化学家德别爱尔诺一起分析出纯镭元素,确定了镭的原子量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她还测出了氡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系统关系。由于这些重大成就,又荣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仅有的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居里夫妇亲自体验了镭的生理效应,他们曾不止一次地被镭射线烫伤。他们与医生一起研究将镭用于治疗癌症,开创了放射性疗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为了自己的祖国波兰和第二祖国法国,参加了战地卫生服务工作,组织X光汽车和X光照相室为伤兵服务,还用镭来治疗伤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战结束后,居里夫人回到巴黎她创建的镭学研究所,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培养青年学者。晚年完成了钋和锕的提炼。居里夫人在无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从事了35年的镭元素研究,加上大战期间四年建立X射线室的工作,射线严重地损害了她的健康,引起她严重贫血。1934年5月她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实验室,并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 
居里夫妇一生淡泊、谦虚,不喜欢世俗的恭维与赞扬,不关心个人的名利与地位。在发现镭和提炼成功以后,他们不请求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他们向全世界公开他们的提镭方法。对他们花费十几年制备出来的、约值十万美元的一克多镭,全部交给了镭学研究所,不取分文。对美国妇女界捐赠给她的一克镭,也不据为私有,一半给了法国镭学研究所,一半给了华沙的镭学研究所。在将镭用于治疗癌症时,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商定,不要他们的发明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他们辛勤劳动的目的,是为人类从新发现中获得幸福。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人以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说。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决不止于四五种。18世纪,科学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种,如金、银、铁、氧、磷、硫等,到19世纪,已发现的元素已达54种。 
人们自然会问,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揭开了这个奥秘。 
原来,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原子量相等或相近的,性质相似相近;而且,元素的性质和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的变化。 
门捷列夫激动不已。他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原子量和性质排列成一张表,结果发现,从任何一种元素算起,每数到8个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他把这个规律称为“八音律”。 
门捷列夫是怎样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呢? 
1834年2月7日,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诞生于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父亲是中学校长。16岁时,进入圣彼得堡师范学院自然科学教育系学习。毕业后,门捷列夫去德国深造,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学。1861年回国,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 
在编写无机化学讲义时,门捷列夫发现这门学科的俄语教材都已陈旧,外文教科书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而迫切需要有一本新的、能够反映当代化学发展水平的无机化学教科书。 
这种想法激励着年轻的门捷列夫。当门捷列夫编写有关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章节时,他遇到了难题。按照什么次序排列它们的位置呢?当时化学界发现的化学元索已达63种。为了寻找元素的科学分类方法,他不得不研究有关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研究某一学科的历史,是把握该学科发展进程的最好方法。门捷列夫深刻地了解这一点,他迈进了圣彼得堡大学的图书馆,在数不尽的卷帙中逐一整理以往人们研究化学元素分类的原始资料…… 
门捷列夫抓住了化学家研究元素分类的历史脉络,夜以继日地分析思考,简直着了迷。夜深人静,圣彼得堡大学主楼左侧的的门捷列夫的居室仍然亮着灯光,仆人为了安全起见,推开了门捷列夫书房的门。 
“安东!”门捷列夫站起来对仆人说:“到实验室去找几张厚纸,把筐也一起拿来。” 
安东是门捷列夫教授家的忠实仆人。他走出房门,莫名其妙地耸耸肩膀,很快就拿来一卷厚纸。 
“帮我把它剪开。” 
门捷列夫一边吩咐仆人,一边动手在厚纸上画出格子。 
“所有的卡片都要像这个格于一样大小。开始剪吧,我要在上面写字。” 
门捷列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在每一张卡片上都写上了元素名称、原于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筐里逐渐装满了卡片。门捷列夫把它们分成几类,然后摆放在一个宽大的实验台上。 
接下来的日子,门捷列夫把元素卡片进行系统地整理。门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时间的教授突然热衷于“纸牌”感到奇怪。门捷列夫旁若无人,每天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纸牌那样,收起、摆开,再收起、再摆开,皱着眉头地玩“牌”…… 
冬去春来。门捷列夫没有在杂乱无章的元素卡片中找到内在的规律。有一大,他又坐到桌前摆弄起“纸牌”来了,摆着,摆着,门捷列夫像触电似的站了起 
来,在他面前出现了完全没有料到的现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质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从上到下地逐渐变化着。 
门捷列夫激动得双手不断颤抖着。“这就是说,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有关系。”门捷列夫兴奋地在室内踱着步子,然后,迅速地抓起记事簿在上面写道:“根据元素原子量及其化学性质的近似性试排元素表。” 
1869年2月底,门捷列夫终于在化学元素符号的排列中,发现了元素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同年,德国化学家迈尔根据元素的物理性质及其他性质,也制出了一个元素周期表。到了1869年底,门捷列夫已经积累了关于元素化学组成和性质的足够材料。 
无影周期表有什么用呢?它可非同一般。 
一是可以据此有计划、有目的的去探寻新元素,既然元素是按原子量的大小有规律地排列,那么,两个原子量悬殊的元素之间,一定有未被发现的元素,门捷列夫据此预付了类硼、类铝、类硅、类锆4个新元素的存在,不久,预言得到证实。以后,别的科学家又发现了镓、钪、锗等元素。迄今,人们发现的新元素已经远远超过上个世纪的数量。归根到底,都得利于门氏的元素周期表。相信在广大青少年朋友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新的化学家,进一步打开微观世界之谜。 
二是可以矫正以前测得的原子量,门捷列夫在编元素周期表时,重新修定了一大批元素的原于量(至少有17个)。因为根据元素周期律,以前测定的原于量许多显然不准确。以铟为例,原以为它和锌一样是二价时,所以测定其原子量为75,根据周期表发现钢和铝都是二价的,断定其原子量应为113。它正好在钙和锡之间的空位上,性质也合适。后来的科学实验,证实门氏的猜想完全正确。最令人惊异的是,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宣布发现了新元素镓,它的比重为4.7,原子量是59点几.门捷列夫根据周期表,断定镓的性质与铝相似,比重应为5.9,原子量应为68,而且估计镓是由钠还原而得.一个根本没有见过镓的人,竟然对它的第一个发现者测定的数据加以纠正,布氏感到非常惊讶,实验的结果,果然和门氏判断极为接近,比重为5.94,原子量为69.9,按门氏提供的方法,布氏新提纯了镓,原来不准确的数据是由于称中含有钠,大大减少了它本身的原子量和比重。 
三是有了周期表,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的思维方面有了新飞跃。例如,通过周期表,有力地证实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定律,原子量变化,引起了元素的质变。再如,从周期表可以看出,对立元素(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在对立的同时,明显存在统一和过渡的关系。现在哲学上有一个定律,说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 
式上升。元素周期表正是如此,它把已发现的元素分成8个家族,每族划分5个周期,每个周期、每一类中的元素,都按原子量由小到大排列,周而复始。 
元素周期律一举连中三元,使人类认识到化学元素性质发生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把原来认为各种元素之间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观点彻底打破了,使化学研究从只限于对无数个别的零星事实作无规律的罗列中摆脱出来,从而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航天精英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 
交大。1935年赴美留学,1938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著名专家冯•卡门指导下获博士学位。1943年,他与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美国40年代研制成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其设计思想被用于“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导弹的实际设计中,所获经验直接导致了美国“中士”地对地导弹的研制成功,并成为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北极星”、“民兵”、“海神”导弹和反弹道导弹的先驱。 
此后,钱学森又在超高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方面对航空工程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和卡门一起提出的高速音速流动理论,为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以他和卡门名字命名的卡门一钱学森公式成为空气动力计算上的权威公式,并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 
由于他对火箭技术理论卓有建树,并于1949年提出核火箭的功能设想,因而在当时被公认为火箭技术方面的权威学者。 
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当局的层层阻挠回到了祖国,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1956年2月17日,他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建立我国国防工业意见书》,最光为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同年10月,他又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 
接着,他长期担任航天研制的技术领导。在他的参与下,1960年11月我国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火箭,1964年6 
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5年钱学森建议制订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并列人国家任务,最终使我国第一颗卫星于1970年到太空邀游。 
在50年代初,钱学森把控制论发展为一门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为飞行器的制导理论提供了基础。他还创立了系统工程理论,并广泛应用。 
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颁发了小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 
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 
一七八七年四月,一位年青人前往维也纳拜见当时的大音乐家莫札特。此人其貌不扬,短小精明,在莫札特面前大展钢琴身手,连被誉称神童的莫札特亦为之惊叹。立即向在场的朋友说:“此年青人必为乐坛掀起狂澜。” 莫札特的预言不到十年立即应验,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贝多芬。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亲约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时代贝多芬毫无幸福可言。 

~惨遭鞭笞的童年声声疼~ 

他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第二个神童,以便靠他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强迫他学习钢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这样凄惨痛苦命运下,贝多芬渡过了童年。 贝多芬天赋过人,再加上后天刻苦的磨练,程度愈来愈高,连他的老师都自叹弗如。十二岁时贝多芬受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也负起了养家责任。在宫廷中贝多芬遂渐受到重视,但他心怀远大,在一七八七年远赴维也纳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亲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亲就去世了。这对贝多芬打击甚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为了实现理想,贝多芬於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维也纳。此次华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为了报答,贝多芬日后写出了钢琴奏鸣曲作品五十三献给了华德斯坦。到了维也纳,贝多芬受教於海顿门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兹贝格与萨里耶里等名师求教,尤其是后者,他学了有十年之久。 

~挣脱束缚 追求自由~ 

一七九五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当时他亲自弹奏自己写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维也纳市民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闻遐迩。他的「第一号交响曲」是后来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钢琴三重奏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与作曲家的双重声誉。此后五年,他又写作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以及第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一七九九年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他凭著神奇的想像力,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在这些作品中,弥漫著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而且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札特都束缚的严格形式。贝多芬在一帆风顺之际,声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运降临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聋的疾病。 







~听不见声音的巨人~ 

这是很残酷的打击,为了怕人发觉他耳聋,贝多芬逐渐离群索居,自己变得愈来愈孤僻。而在此时,他与一名十七岁少女朱丽叶塔.古奇阿帝相恋。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他们相恋的作品。 
一八零二年贝多芬迁到离维也纳车程一小时的海利金宁静村庄作曲,他在那里完成了第二号交响曲。但耳疾恶化使他痛苦万分,因而他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书,陈述悲惨遭遇与不幸。后来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学观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头苦干」。此时他回到维也纳,乐思泉涌,一八零三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号「英雄」交响曲。此曲原想献给拿破仑,但因拿破仑加冕称帝,贝多芬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称为「英雄交响曲」。同年,贝多芬又写作了极出色的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隔年又接著完成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与独一无二的歌剧「费黛里欧」。在这一连串作品中他表现出真正的功力,如「华德斯坦」与「热情」使世人如痴如醉。一八零六年他又作出「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八零八年贝多芬同时发表了第五号交响曲「命运」与第六号交响曲「田园」。一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杰作。 

~藏著热情的火山~ 

贝多芬的内心蕴藏著无穷的感情,细腻、超凡、和谐、十全十美。贝多芬有意将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号「命运」,一开始的主题动机就是命运之神用力敲门,第六号「田园」更可察觉出贝多芬有意对大自然的描绘第一乐章他即标明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乡间」字眼。一八零九年拿破仑攻占维也纳,王子公孙纷纷逃难,贝多芬经济陷入困境。在战火弥漫的日子里,他依然留在维也纳,苦心创作,他的「皇帝」协奏曲就是在隆隆炮声中写出的。由於「命运」与「田园」首次演奏并未获得维也纳人民的青睐,贝多芬有心离去前往德国,但因鲁道夫公爵、罗伯高维兹王子与金斯基公爵三人极力挽留,他才留下。日后,贝多芬写作「大公钢琴三重奏」题献给这些恩人。 

~乐声飞入平常百姓家~ 

自法国革命后欧洲空气为之一新,个人自由与人权因而确定。贝多芬亦把音乐平民化了,将音乐从贵族中带入全民化。贝多芬的成就,功垂百世。拿破仑兵败,维也纳又恢复欢乐的气氛。一八一二年贝多芬在伤兵救济音乐会上首演「第七号交响曲」与「第八号交响曲」,非常轰动。他又博得维也纳人民的尊敬。 贝多芬从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间,肉体蒙受失聪的惨境,但在这十一年的岁月里,他的创作丰富,历史价值 
史无前例。他写出了人类音乐宝藏中光芒万丈的珍品。他的「第七号交响曲」没有标题,华格纳认为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徵,尤其是热情奔放的终乐章。「第八号交响曲」是他九大交响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曲子,以达观而超然的态度浏览人生。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一八一五年。那时他已届壮年对人生有更透彻的领悟,此后写作的音乐,除了震古铄今的第九号交响曲「合唱」和「庄严弥撒曲」外,全是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这全是有内在的与深邃的精神意境。 

~乐圣不擅人间事~ 

由於弟弟卡尔一八一四年去世,贝多芬又负起了监护养育侄儿的责任。但领养过程与事后侄儿给他带来的问题让他吃了不少苦头。总之他无法将爱心转移到他侄儿身上。贝多芬对与人如何相处的道理完全崩溃。乐圣贝多芬变得更加消沈,同时身体状况更加严重,经济十分拮据。那时他正全力创作两大作品--「庄严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尤其前曲是为了鲁道夫被任命为大主教登基典礼时演奏的使用。正因责任重大,他花了约五年的时光,在一八二三年完成。隔年五月七日他的「第九号交响曲」首演,将他的声望又推到新顶点。「第九号交响曲」的「快乐颂」合唱是采自席勒的诗「快乐颂」。他早年就有此念头,经过了三十二年终於达成心愿。「第九号交响曲」的成功为他带来了一生最大的荣耀与欢欣。「第九号交响曲」预演时贝多芬亲自指挥,但因耳聋无法进行,秩序大乱,因此正式公演时由乌姆劳夫指挥。 贝多芬仍在舞台上背对听众指导。当全曲演奏甫毕,听众深受感动,高声欢呼,掌声如雷,但贝多芬毫无知觉,还是经过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场面,含泪答礼。这是贝多芬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他在不知不觉下患了肝病,时日就度过在病情益渐严重的日子里。他那即将远离尘世的心灵,反而趋於宁静。这时贝多芬好像在稀薄,纯净的高空中,俯视自己即将抛开的世界。写作了五首最后的弦乐四重奏曲。这些室内乐是他最后的作品,也是贝多芬留给世人的遗嘱。对万世证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 

~最后的春雷响起了~ 

贝多芬的余生已经不多,单是一八二六年就动了四次手术,但病情未见好转。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维也纳突然下了一场大风雪,伴著震耳欲聋的春雷,此时贝多芬握紧右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根据古老的记录,贝多芬的葬礼在三月二十九日举行,约有两万名以上的维也纳市民参加护送到举行追悼弥撒的雅瑟尔教堂......

求一些名人事迹

2. 名人的事迹有哪些(求…)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牛顿年轻的时候,就相信开普勒提出的行星按照一定轨道运动的理论。但为什么会这样运动呢?他感到一定有种隐藏着的力量在牵着这些行星,使它们不致于脱离轨道,在天空中乱飞。月亮绕着地球运转,一定是有种力在牵着它;一件东西向地面落下,也是因为被这种力吸向地面。经过深入地思考和研究,牛顿发现任何物体都具有吸引力。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就是:宇宙中的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各个物体间吸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牛顿还把这个定律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后来它成为天文学上的基础定律,极大地推动了对天体运动的研究。同时,它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都有普遍意义。

3. 求名人事迹大全,越多越好。

爱迪生小时家贫,
买报做童工养家,
在火车上试验失败后,
买扇了一记耳光导致耳聋。

为研究出合适的金属作灯丝,
爱迪生失败了999次,被人嘲笑。

诺贝尔发明火药是失败了N次,
自己的家都被弄没了。

很困就想了一点,
见谅!

居里夫妇
比埃尔·居里(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生于巴黎一个医生家庭里。在他的儿童和少年时期,性格上好个人沉思,不易改变思路,沉默寡言,反应缓慢,不适应普通学校的灌注式知识训练,不能跟班学习,人们都说他心灵迟钝,所以从小没有进过小学和中学。父亲常带他到乡间采集动、植、矿物标本,培养了他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学到了如何观察事物和如何解释它们的初步方法。居里14岁时,父母为他请了一位数理教师,他的数理进步极快,16岁便考得理学学士学位,进入巴黎大学后两年,又取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80年,他21岁时,和他哥哥雅克·居里一起研究晶体的特性,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1891年,他研究物质的磁性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居里定律:顺磁质的磁化系数与绝对温度成反比。他在进行科学研究中,还自己创造和改进了许多新仪器,例如压电水晶秤、居里天平、居里静电计等。1895年7月25日比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结婚。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生于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华沙,父亲是中学教员。16岁她以金质奖章毕业于华沙中学,因家庭无力供她继续读书,而不得不去担任家庭教师达六年之久。后来靠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姐姐的帮助,于1891年去巴黎求学。在巴黎大学,她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地学习,经过四年,获得了物理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
居里夫妇结婚后次年,即1896年,贝可勒耳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现象,引起这对青年夫妇的极大兴趣,居里夫人决心研究这一不寻常现象的实质。她先检验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化学元素,发现了钍和钍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进一步检验了各种复杂的矿物的放射性,意外地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纯粹的氧化铀强四倍多。她断定,铀矿石除了铀之外,显然还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
 居里以他作为物理学家的经验,立即意识到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从事的晶体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寻找新元素的工作中。不久之后,他们就确定,在铀矿石里不是含有一种,而是含有两种未被发现的元素。1898年7月,他们先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没过多久,1898年12月,他们又把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为了得到纯净的钋和镭,他们进行了艰苦的劳动。在一个破棚子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了四年。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的刺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由于发现放射性,居里夫妇和贝可勒耳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比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逝世,年仅47岁。比埃尔·居里去世后,居里夫人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接任了她丈夫在巴黎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职位,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她继续放射性的研究工作。1910年,她和法国化学家德别爱尔诺一起分析出纯镭元素,确定了镭的原子量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她还测出了氡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系统关系。由于这些重大成就,又荣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仅有的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居里夫妇亲自体验了镭的生理效应,他们曾不止一次地被镭射线烫伤。他们与医生一起研究将镭用于治疗癌症,开创了放射性疗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为了自己的祖国波兰和第二祖国法国,参加了战地卫生服务工作,组织X光汽车和X光照相室为伤兵服务,还用镭来治疗伤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战结束后,居里夫人回到巴黎她创建的镭学研究所,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培养青年学者。晚年完成了钋和锕的提炼。居里夫人在无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从事了35年的镭元素研究,加上大战期间四年建立X射线室的工作,射线严重地损害了她的健康,引起她严重贫血。1934年5月她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实验室,并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
居里夫妇一生淡泊、谦虚,不喜欢世俗的恭维与赞扬,不关心个人的名利与地位。在发现镭和提炼成功以后,他们不请求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他们向全世界公开他们的提镭方法。对他们花费十几年制备出来的、约值十万美元的一克多镭,全部交给了镭学研究所,不取分文。对美国妇女界捐赠给她的一克镭,也不据为私有,一半给了法国镭学研究所,一半给了华沙的镭学研究所。在将镭用于治疗癌症时,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商定,不要他们的发明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他们辛勤劳动的目的,是为人类从新发现中获得幸福。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人以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说。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决不止于四五种。18世纪,科学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种,如金、银、铁、氧、磷、硫等,到19世纪,已发现的元素已达54种。
人们自然会问,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揭开了这个奥秘。
原来,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原子量相等或相近的,性质相似相近;而且,元素的性质和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的变化。
门捷列夫激动不已。他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原子量和性质排列成一张表,结果发现,从任何一种元素算起,每数到8个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他把这个规律称为“八音律”。
门捷列夫是怎样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呢?
1834年2月7日,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诞生于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父亲是中学校长。16岁时,进入圣彼得堡师范学院自然科学教育系学习。毕业后,门捷列夫去德国深造,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学。1861年回国,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
在编写无机化学讲义时,门捷列夫发现这门学科的俄语教材都已陈旧,外文教科书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而迫切需要有一本新的、能够反映当代化学发展水平的无机化学教科书。
这种想法激励着年轻的门捷列夫。当门捷列夫编写有关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章节时,他遇到了难题。按照什么次序排列它们的位置呢?当时化学界发现的化学元索已达63种。为了寻找元素的科学分类方法,他不得不研究有关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研究某一学科的历史,是把握该学科发展进程的最好方法。门捷列夫深刻地了解这一点,他迈进了圣彼得堡大学的图书馆,在数不尽的卷帙中逐一整理以往人们研究化学元素分类的原始资料……
门捷列夫抓住了化学家研究元素分类的历史脉络,夜以继日地分析思考,简直着了迷。夜深人静,圣彼得堡大学主楼左侧的的门捷列夫的居室仍然亮着灯光,仆人为了安全起见,推开了门捷列夫书房的门。
“安东!”门捷列夫站起来对仆人说:“到实验室去找几张厚纸,把筐也一起拿来。”
安东是门捷列夫教授家的忠实仆人。他走出房门,莫名其妙地耸耸肩膀,很快就拿来一卷厚纸。
“帮我把它剪开。”
门捷列夫一边吩咐仆人,一边动手在厚纸上画出格子。
“所有的卡片都要像这个格于一样大小。开始剪吧,我要在上面写字。”
门捷列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在每一张卡片上都写上了元素名称、原于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筐里逐渐装满了卡片。门捷列夫把它们分成几类,然后摆放在一个宽大的实验台上。
接下来的日子,门捷列夫把元素卡片进行系统地整理。门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时间的教授突然热衷于“纸牌”感到奇怪。门捷列夫旁若无人,每天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纸牌那样,收起、摆开,再收起、再摆开,皱着眉头地玩“牌”……
冬去春来。门捷列夫没有在杂乱无章的元素卡片中找到内在的规律。有一大,他又坐到桌前摆弄起“纸牌”来了,摆着,摆着,门捷列夫像触电似的站了起
来,在他面前出现了完全没有料到的现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质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从上到下地逐渐变化着。
门捷列夫激动得双手不断颤抖着。“这就是说,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有关系。”门捷列夫兴奋地在室内踱着步子,然后,迅速地抓起记事簿在上面写道:“根据元素原子量及其化学性质的近似性试排元素表。”
1869年2月底,门捷列夫终于在化学元素符号的排列中,发现了元素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同年,德国化学家迈尔根据元素的物理性质及其他性质,也制出了一个元素周期表。到了1869年底,门捷列夫已经积累了关于元素化学组成和性质的足够材料。
无影周期表有什么用呢?它可非同一般。
一是可以据此有计划、有目的的去探寻新元素,既然元素是按原子量的大小有规律地排列,那么,两个原子量悬殊的元素之间,一定有未被发现的元素,门捷列夫据此预付了类硼、类铝、类硅、类锆4个新元素的存在,不久,预言得到证实。以后,别的科学家又发现了镓、钪、锗等元素。迄今,人们发现的新元素已经远远超过上个世纪的数量。归根到底,都得利于门氏的元素周期表。相信在广大青少年朋友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新的化学家,进一步打开微观世界之谜。
二是可以矫正以前测得的原子量,门捷列夫在编元素周期表时,重新修定了一大批元素的原于量(至少有17个)。因为根据元素周期律,以前测定的原于量许多显然不准确。以铟为例,原以为它和锌一样是二价时,所以测定其原子量为75,根据周期表发现钢和铝都是二价的,断定其原子量应为113。它正好在钙和锡之间的空位上,性质也合适。后来的科学实验,证实门氏的猜想完全正确。最令人惊异的是,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宣布发现了新元素镓,它的比重为4.7,原子量是59点几.门捷列夫根据周期表,断定镓的性质与铝相似,比重应为5.9,原子量应为68,而且估计镓是由钠还原而得.一个根本没有见过镓的人,竟然对它的第一个发现者测定的数据加以纠正,布氏感到非常惊讶,实验的结果,果然和门氏判断极为接近,比重为5.94,原子量为69.9,按门氏提供的方法,布氏新提纯了镓,原来不准确的数据是由于称中含有钠,大大减少了它本身的原子量和比重。
三是有了周期表,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的思维方面有了新飞跃。例如,通过周期表,有力地证实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定律,原子量变化,引起了元素的质变。再如,从周期表可以看出,对立元素(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在对立的同时,明显存在统一和过渡的关系。现在哲学上有一个定律,说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
式上升。元素周期表正是如此,它把已发现的元素分成8个家族,每族划分5个周期,每个周期、每一类中的元素,都按原子量由小到大排列,周而复始。
元素周期律一举连中三元,使人类认识到化学元素性质发生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把原来认为各种元素之间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观点彻底打破了,使化学研究从只限于对无数个别的零星事实作无规律的罗列中摆脱出来,从而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航天精英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
交大。1935年赴美留学,1938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著名专家冯•卡门指导下获博士学位。1943年,他与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美国40年代研制成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其设计思想被用于“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导弹的实际设计中,所获经验直接导致了美国“中士”地对地导弹的研制成功,并成为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北极星”、“民兵”、“海神”导弹和反弹道导弹的先驱。
此后,钱学森又在超高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方面对航空工程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和卡门一起提出的高速音速流动理论,为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以他和卡门名字命名的卡门一钱学森公式成为空气动力计算上的权威公式,并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
由于他对火箭技术理论卓有建树,并于1949年提出核火箭的功能设想,因而在当时被公认为火箭技术方面的权威学者。
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当局的层层阻挠回到了祖国,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1956年2月17日,他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建立我国国防工业意见书》,最光为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同年10月,他又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
接着,他长期担任航天研制的技术领导。在他的参与下,1960年11月我国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火箭,1964年6
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5年钱学森建议制订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并列人国家任务,最终使我国第一颗卫星于1970年到太空邀游。
在50年代初,钱学森把控制论发展为一门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为飞行器的制导理论提供了基础。他还创立了系统工程理论,并广泛应用。
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颁发了小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
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
一七八七年四月,一位年青人前往维也纳拜见当时的大音乐家莫札特。此人其貌不扬,短小精明,在莫札特面前大展钢琴身手,连被誉称神童的莫札特亦为之惊叹。立即向在场的朋友说:“此年青人必为乐坛掀起狂澜。” 莫札特的预言不到十年立即应验,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贝多芬。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亲约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时代贝多芬毫无幸福可言。

~惨遭鞭笞的童年声声疼~

他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第二个神童,以便靠他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强迫他学习钢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这样凄惨痛苦命运下,贝多芬渡过了童年。 贝多芬天赋过人,再加上后天刻苦的磨练,程度愈来愈高,连他的老师都自叹弗如。十二岁时贝多芬受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也负起了养家责任。在宫廷中贝多芬遂渐受到重视,但他心怀远大,在一七八七年远赴维也纳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亲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亲就去世了。这对贝多芬打击甚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为了实现理想,贝多芬於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维也纳。此次华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为了报答,贝多芬日后写出了钢琴奏鸣曲作品五十三献给了华德斯坦。到了维也纳,贝多芬受教於海顿门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兹贝格与萨里耶里等名师求教,尤其是后者,他学了有十年之久。

~挣脱束缚 追求自由~

一七九五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当时他亲自弹奏自己写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维也纳市民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闻遐迩。他的「第一号交响曲」是后来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钢琴三重奏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与作曲家的双重声誉。此后五年,他又写作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以及第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一七九九年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他凭著神奇的想像力,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在这些作品中,弥漫著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而且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札特都束缚的严格形式。贝多芬在一帆风顺之际,声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运降临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聋的疾病。


~听不见声音的巨人~

这是很残酷的打击,为了怕人发觉他耳聋,贝多芬逐渐离群索居,自己变得愈来愈孤僻。而在此时,他与一名十七岁少女朱丽叶塔.古奇阿帝相恋。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他们相恋的作品。
一八零二年贝多芬迁到离维也纳车程一小时的海利金宁静村庄作曲,他在那里完成了第二号交响曲。但耳疾恶化使他痛苦万分,因而他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书,陈述悲惨遭遇与不幸。后来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学观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头苦干」。此时他回到维也纳,乐思泉涌,一八零三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号「英雄」交响曲。此曲原想献给拿破仑,但因拿破仑加冕称帝,贝多芬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称为「英雄交响曲」。同年,贝多芬又写作了极出色的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隔年又接著完成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与独一无二的歌剧「费黛里欧」。在这一连串作品中他表现出真正的功力,如「华德斯坦」与「热情」使世人如痴如醉。一八零六年他又作出「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八零八年贝多芬同时发表了第五号交响曲「命运」与第六号交响曲「田园」。一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杰作。

~藏著热情的火山~

贝多芬的内心蕴藏著无穷的感情,细腻、超凡、和谐、十全十美。贝多芬有意将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号「命运」,一开始的主题动机就是命运之神用力敲门,第六号「田园」更可察觉出贝多芬有意对大自然的描绘第一乐章他即标明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乡间」字眼。一八零九年拿破仑攻占维也纳,王子公孙纷纷逃难,贝多芬经济陷入困境。在战火弥漫的日子里,他依然留在维也纳,苦心创作,他的「皇帝」协奏曲就是在隆隆炮声中写出的。由於「命运」与「田园」首次演奏并未获得维也纳人民的青睐,贝多芬有心离去前往德国,但因鲁道夫公爵、罗伯高维兹王子与金斯基公爵三人极力挽留,他才留下。日后,贝多芬写作「大公钢琴三重奏」题献给这些恩人。

~乐声飞入平常百姓家~

自法国革命后欧洲空气为之一新,个人自由与人权因而确定。贝多芬亦把音乐平民化了,将音乐从贵族中带入全民化。贝多芬的成就,功垂百世。拿破仑兵败,维也纳又恢复欢乐的气氛。一八一二年贝多芬在伤兵救济音乐会上首演「第七号交响曲」与「第八号交响曲」,非常轰动。他又博得维也纳人民的尊敬。 贝多芬从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间,肉体蒙受失聪的惨境,但在这十一年的岁月里,他的创作丰富,历史价值
史无前例。他写出了人类音乐宝藏中光芒万丈的珍品。他的「第七号交响曲」没有标题,华格纳认为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徵,尤其是热情奔放的终乐章。「第八号交响曲」是他九大交响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曲子,以达观而超然的态度浏览人生。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一八一五年。那时他已届壮年对人生有更透彻的领悟,此后写作的音乐,除了震古铄今的第九号交响曲「合唱」和「庄严弥撒曲」外,全是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这全是有内在的与深邃的精神意境。

~乐圣不擅人间事~

由於弟弟卡尔一八一四年去世,贝多芬又负起了监护养育侄儿的责任。但领养过程与事后侄儿给他带来的问题让他吃了不少苦头。总之他无法将爱心转移到他侄儿身上。贝多芬对与人如何相处的道理完全崩溃。乐圣贝多芬变得更加消沈,同时身体状况更加严重,经济十分拮据。那时他正全力创作两大作品--「庄严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尤其前曲是为了鲁道夫被任命为大主教登基典礼时演奏的使用。正因责任重大,他花了约五年的时光,在一八二三年完成。隔年五月七日他的「第九号交响曲」首演,将他的声望又推到新顶点。「第九号交响曲」的「快乐颂」合唱是采自席勒的诗「快乐颂」。他早年就有此念头,经过了三十二年终於达成心愿。「第九号交响曲」的成功为他带来了一生最大的荣耀与欢欣。「第九号交响曲」预演时贝多芬亲自指挥,但因耳聋无法进行,秩序大乱,因此正式公演时由乌姆劳夫指挥。 贝多芬仍在舞台上背对听众指导。当全曲演奏甫毕,听众深受感动,高声欢呼,掌声如雷,但贝多芬毫无知觉,还是经过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场面,含泪答礼。这是贝多芬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他在不知不觉下患了肝病,时日就度过在病情益渐严重的日子里。他那即将远离尘世的心灵,反而趋於宁静。这时贝多芬好像在稀薄,纯净的高空中,俯视自己即将抛开的世界。写作了五首最后的弦乐四重奏曲。这些室内乐是他最后的作品,也是贝多芬留给世人的遗嘱。对万世证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

~最后的春雷响起了~

贝多芬的余生已经不多,单是一八二六年就动了四次手术,但病情未见好转。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维也纳突然下了一场大风雪,伴著震耳欲聋的春雷,此时贝多芬握紧右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根据古老的记录,贝多芬的葬礼在三月二十九日举行,约有两万名以上的维也纳市民参加护送到举行追悼弥撒的雅瑟尔教堂......

求名人事迹大全,越多越好。

4. 关于名人的事迹


5. 名人事迹

爱迪生小时家贫,
买报做童工养家,
在火车上试验失败后,
买扇了一记耳光导致耳聋。

为研究出合适的金属作灯丝,
爱迪生失败了999次,被人嘲笑。

诺贝尔发明火药是失败了N次,
自己的家都被弄没了。

很困就想了一点,
见谅!

居里夫妇
比埃尔·居里(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生于巴黎一个医生家庭里。在他的儿童和少年时期,性格上好个人沉思,不易改变思路,沉默寡言,反应缓慢,不适应普通学校的灌注式知识训练,不能跟班学习,人们都说他心灵迟钝,所以从小没有进过小学和中学。父亲常带他到乡间采集动、植、矿物标本,培养了他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学到了如何观察事物和如何解释它们的初步方法。居里14岁时,父母为他请了一位数理教师,他的数理进步极快,16岁便考得理学学士学位,进入巴黎大学后两年,又取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80年,他21岁时,和他哥哥雅克·居里一起研究晶体的特性,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1891年,他研究物质的磁性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居里定律:顺磁质的磁化系数与绝对温度成反比。他在进行科学研究中,还自己创造和改进了许多新仪器,例如压电水晶秤、居里天平、居里静电计等。1895年7月25日比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结婚。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生于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华沙,父亲是中学教员。16岁她以金质奖章毕业于华沙中学,因家庭无力供她继续读书,而不得不去担任家庭教师达六年之久。后来靠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姐姐的帮助,于1891年去巴黎求学。在巴黎大学,她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地学习,经过四年,获得了物理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
居里夫妇结婚后次年,即1896年,贝可勒耳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现象,引起这对青年夫妇的极大兴趣,居里夫人决心研究这一不寻常现象的实质。她先检验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化学元素,发现了钍和钍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进一步检验了各种复杂的矿物的放射性,意外地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纯粹的氧化铀强四倍多。她断定,铀矿石除了铀之外,显然还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
� 居里以他作为物理学家的经验,立即意识到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从事的晶体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寻找新元素的工作中。不久之后,他们就确定,在铀矿石里不是含有一种,而是含有两种未被发现的元素。1898年7月,他们先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没过多久,1898年12月,他们又把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为了得到纯净的钋和镭,他们进行了艰苦的劳动。在一个破棚子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了四年。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的刺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由于发现放射性,居里夫妇和贝可勒耳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比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逝世,年仅47岁。比埃尔·居里去世后,居里夫人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接任了她丈夫在巴黎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职位,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她继续放射性的研究工作。1910年,她和法国化学家德别爱尔诺一起分析出纯镭元素,确定了镭的原子量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她还测出了氡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系统关系。由于这些重大成就,又荣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仅有的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居里夫妇亲自体验了镭的生理效应,他们曾不止一次地被镭射线烫伤。他们与医生一起研究将镭用于治疗癌症,开创了放射性疗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为了自己的祖国波兰和第二祖国法国,参加了战地卫生服务工作,组织X光汽车和X光照相室为伤兵服务,还用镭来治疗伤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战结束后,居里夫人回到巴黎她创建的镭学研究所,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培养青年学者。晚年完成了钋和锕的提炼。居里夫人在无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从事了35年的镭元素研究,加上大战期间四年建立X射线室的工作,射线严重地损害了她的健康,引起她严重贫血。1934年5月她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实验室,并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
居里夫妇一生淡泊、谦虚,不喜欢世俗的恭维与赞扬,不关心个人的名利与地位。在发现镭和提炼成功以后,他们不请求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他们向全世界公开他们的提镭方法。对他们花费十几年制备出来的、约值十万美元的一克多镭,全部交给了镭学研究所,不取分文。对美国妇女界捐赠给她的一克镭,也不据为私有,一半给了法国镭学研究所,一半给了华沙的镭学研究所。在将镭用于治疗癌症时,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商定,不要他们的发明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他们辛勤劳动的目的,是为人类从新发现中获得幸福。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人以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说。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决不止于四五种。18世纪,科学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种,如金、银、铁、氧、磷、硫等,到19世纪,已发现的元素已达54种。
人们自然会问,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揭开了这个奥秘。
原来,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原子量相等或相近的,性质相似相近;而且,元素的性质和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的变化。
门捷列夫激动不已。他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原子量和性质排列成一张表,结果发现,从任何一种元素算起,每数到8个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他把这个规律称为“八音律”。
门捷列夫是怎样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呢?
1834年2月7日,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诞生于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父亲是中学校长。16岁时,进入圣彼得堡师范学院自然科学教育系学习。毕业后,门捷列夫去德国深造,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学。1861年回国,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
在编写无机化学讲义时,门捷列夫发现这门学科的俄语教材都已陈旧,外文教科书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而迫切需要有一本新的、能够反映当代化学发展水平的无机化学教科书。
这种想法激励着年轻的门捷列夫。当门捷列夫编写有关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章节时,他遇到了难题。按照什么次序排列它们的位置呢?当时化学界发现的化学元索已达63种。为了寻找元素的科学分类方法,他不得不研究有关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研究某一学科的历史,是把握该学科发展进程的最好方法。门捷列夫深刻地了解这一点,他迈进了圣彼得堡大学的图书馆,在数不尽的卷帙中逐一整理以往人们研究化学元素分类的原始资料……
门捷列夫抓住了化学家研究元素分类的历史脉络,夜以继日地分析思考,简直着了迷。夜深人静,圣彼得堡大学主楼左侧的的门捷列夫的居室仍然亮着灯光,仆人为了安全起见,推开了门捷列夫书房的门。
“安东!”门捷列夫站起来对仆人说:“到实验室去找几张厚纸,把筐也一起拿来。”
安东是门捷列夫教授家的忠实仆人。他走出房门,莫名其妙地耸耸肩膀,很快就拿来一卷厚纸。
“帮我把它剪开。”
门捷列夫一边吩咐仆人,一边动手在厚纸上画出格子。
“所有的卡片都要像这个格于一样大小。开始剪吧,我要在上面写字。”
门捷列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在每一张卡片上都写上了元素名称、原于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筐里逐渐装满了卡片。门捷列夫把它们分成几类,然后摆放在一个宽大的实验台上。
接下来的日子,门捷列夫把元素卡片进行系统地整理。门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时间的教授突然热衷于“纸牌”感到奇怪。门捷列夫旁若无人,每天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纸牌那样,收起、摆开,再收起、再摆开,皱着眉头地玩“牌”……
冬去春来。门捷列夫没有在杂乱无章的元素卡片中找到内在的规律。有一大,他又坐到桌前摆弄起“纸牌”来了,摆着,摆着,门捷列夫像触电似的站了起
来,在他面前出现了完全没有料到的现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质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从上到下地逐渐变化着。
门捷列夫激动得双手不断颤抖着。“这就是说,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有关系。”门捷列夫兴奋地在室内踱着步子,然后,迅速地抓起记事簿在上面写道:“根据元素原子量及其化学性质的近似性试排元素表。”
1869年2月底,门捷列夫终于在化学元素符号的排列中,发现了元素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同年,德国化学家迈尔根据元素的物理性质及其他性质,也制出了一个元素周期表。到了1869年底,门捷列夫已经积累了关于元素化学组成和性质的足够材料。
无影周期表有什么用呢?它可非同一般。
一是可以据此有计划、有目的的去探寻新元素,既然元素是按原子量的大小有规律地排列,那么,两个原子量悬殊的元素之间,一定有未被发现的元素,门捷列夫据此预付了类硼、类铝、类硅、类锆4个新元素的存在,不久,预言得到证实。以后,别的科学家又发现了镓、钪、锗等元素。迄今,人们发现的新元素已经远远超过上个世纪的数量。归根到底,都得利于门氏的元素周期表。相信在广大青少年朋友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新的化学家,进一步打开微观世界之谜。
二是可以矫正以前测得的原子量,门捷列夫在编元素周期表时,重新修定了一大批元素的原于量(至少有17个)。因为根据元素周期律,以前测定的原于量许多显然不准确。以铟为例,原以为它和锌一样是二价时,所以测定其原子量为75,根据周期表发现钢和铝都是二价的,断定其原子量应为113。它正好在钙和锡之间的空位上,性质也合适。后来的科学实验,证实门氏的猜想完全正确。最令人惊异的是,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宣布发现了新元素镓,它的比重为4.7,原子量是59点几.门捷列夫根据周期表,断定镓的性质与铝相似,比重应为5.9,原子量应为68,而且估计镓是由钠还原而得.一个根本没有见过镓的人,竟然对它的第一个发现者测定的数据加以纠正,布氏感到非常惊讶,实验的结果,果然和门氏判断极为接近,比重为5.94,原子量为69.9,按门氏提供的方法,布氏新提纯了镓,原来不准确的数据是由于称中含有钠,大大减少了它本身的原子量和比重。
三是有了周期表,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的思维方面有了新飞跃。例如,通过周期表,有力地证实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定律,原子量变化,引起了元素的质变。再如,从周期表可以看出,对立元素(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在对立的同时,明显存在统一和过渡的关系。现在哲学上有一个定律,说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
式上升。元素周期表正是如此,它把已发现的元素分成8个家族,每族划分5个周期,每个周期、每一类中的元素,都按原子量由小到大排列,周而复始。
元素周期律一举连中三元,使人类认识到化学元素性质发生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把原来认为各种元素之间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观点彻底打破了,使化学研究从只限于对无数个别的零星事实作无规律的罗列中摆脱出来,从而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航天精英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
交大。1935年赴美留学,1938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著名专家冯•卡门指导下获博士学位。1943年,他与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美国40年代研制成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其设计思想被用于“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导弹的实际设计中,所获经验直接导致了美国“中士”地对地导弹的研制成功,并成为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北极星”、“民兵”、“海神”导弹和反弹道导弹的先驱。
此后,钱学森又在超高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方面对航空工程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和卡门一起提出的高速音速流动理论,为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以他和卡门名字命名的卡门一钱学森公式成为空气动力计算上的权威公式,并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
由于他对火箭技术理论卓有建树,并于1949年提出核火箭的功能设想,因而在当时被公认为火箭技术方面的权威学者。
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当局的层层阻挠回到了祖国,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1956年2月17日,他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建立我国国防工业意见书》,最光为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同年10月,他又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
接着,他长期担任航天研制的技术领导。在他的参与下,1960年11月我国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火箭,1964年6
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5年钱学森建议制订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并列人国家任务,最终使我国第一颗卫星于1970年到太空邀游。
在50年代初,钱学森把控制论发展为一门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为飞行器的制导理论提供了基础。他还创立了系统工程理论,并广泛应用。
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颁发了小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
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
一七八七年四月,一位年青人前往维也纳拜见当时的大音乐家莫札特。此人其貌不扬,短小精明,在莫札特面前大展钢琴身手,连被誉称神童的莫札特亦为之惊叹。立即向在场的朋友说:“此年青人必为乐坛掀起狂澜。” 莫札特的预言不到十年立即应验,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贝多芬。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亲约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时代贝多芬毫无幸福可言。

~惨遭鞭笞的童年声声疼~

他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第二个神童,以便靠他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强迫他学习钢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这样凄惨痛苦命运下,贝多芬渡过了童年。 贝多芬天赋过人,再加上后天刻苦的磨练,程度愈来愈高,连他的老师都自叹弗如。十二岁时贝多芬受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也负起了养家责任。在宫廷中贝多芬遂渐受到重视,但他心怀远大,在一七八七年远赴维也纳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亲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亲就去世了。这对贝多芬打击甚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为了实现理想,贝多芬於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维也纳。此次华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为了报答,贝多芬日后写出了钢琴奏鸣曲作品五十三献给了华德斯坦。到了维也纳,贝多芬受教於海顿门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兹贝格与萨里耶里等名师求教,尤其是后者,他学了有十年之久。

~挣脱束缚 追求自由~

一七九五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当时他亲自弹奏自己写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维也纳市民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闻遐迩。他的「第一号交响曲」是后来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钢琴三重奏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与作曲家的双重声誉。此后五年,他又写作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以及第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一七九九年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他凭著神奇的想像力,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在这些作品中,弥漫著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而且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札特都束缚的严格形式。贝多芬在一帆风顺之际,声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运降临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聋的疾病。


~听不见声音的巨人~

这是很残酷的打击,为了怕人发觉他耳聋,贝多芬逐渐离群索居,自己变得愈来愈孤僻。而在此时,他与一名十七岁少女朱丽叶塔.古奇阿帝相恋。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他们相恋的作品。
一八零二年贝多芬迁到离维也纳车程一小时的海利金宁静村庄作曲,他在那里完成了第二号交响曲。但耳疾恶化使他痛苦万分,因而他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书,陈述悲惨遭遇与不幸。后来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学观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头苦干」。此时他回到维也纳,乐思泉涌,一八零三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号「英雄」交响曲。此曲原想献给拿破仑,但因拿破仑加冕称帝,贝多芬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称为「英雄交响曲」。同年,贝多芬又写作了极出色的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隔年又接著完成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与独一无二的歌剧「费黛里欧」。在这一连串作品中他表现出真正的功力,如「华德斯坦」与「热情」使世人如痴如醉。一八零六年他又作出「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八零八年贝多芬同时发表了第五号交响曲「命运」与第六号交响曲「田园」。一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杰作。

~藏著热情的火山~

贝多芬的内心蕴藏著无穷的感情,细腻、超凡、和谐、十全十美。贝多芬有意将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号「命运」,一开始的主题动机就是命运之神用力敲门,第六号「田园」更可察觉出贝多芬有意对大自然的描绘第一乐章他即标明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乡间」字眼。一八零九年拿破仑攻占维也纳,王子公孙纷纷逃难,贝多芬经济陷入困境。在战火弥漫的日子里,他依然留在维也纳,苦心创作,他的「皇帝」协奏曲就是在隆隆炮声中写出的。由於「命运」与「田园」首次演奏并未获得维也纳人民的青睐,贝多芬有心离去前往德国,但因鲁道夫公爵、罗伯高维兹王子与金斯基公爵三人极力挽留,他才留下。日后,贝多芬写作「大公钢琴三重奏」题献给这些恩人。

~乐声飞入平常百姓家~

自法国革命后欧洲空气为之一新,个人自由与人权因而确定。贝多芬亦把音乐平民化了,将音乐从贵族中带入全民化。贝多芬的成就,功垂百世。拿破仑兵败,维也纳又恢复欢乐的气氛。一八一二年贝多芬在伤兵救济音乐会上首演「第七号交响曲」与「第八号交响曲」,非常轰动。他又博得维也纳人民的尊敬。 贝多芬从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间,肉体蒙受失聪的惨境,但在这十一年的岁月里,他的创作丰富,历史价值
史无前例。他写出了人类音乐宝藏中光芒万丈的珍品。他的「第七号交响曲」没有标题,华格纳认为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徵,尤其是热情奔放的终乐章。「第八号交响曲」是他九大交响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曲子,以达观而超然的态度浏览人生。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一八一五年。那时他已届壮年对人生有更透彻的领悟,此后写作的音乐,除了震古铄今的第九号交响曲「合唱」和「庄严弥撒曲」外,全是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这全是有内在的与深邃的精神意境。

~乐圣不擅人间事~

由於弟弟卡尔一八一四年去世,贝多芬又负起了监护养育侄儿的责任。但领养过程与事后侄儿给他带来的问题让他吃了不少苦头。总之他无法将爱心转移到他侄儿身上。贝多芬对与人如何相处的道理完全崩溃。乐圣贝多芬变得更加消沈,同时身体状况更加严重,经济十分拮据。那时他正全力创作两大作品--「庄严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尤其前曲是为了鲁道夫被任命为大主教登基典礼时演奏的使用。正因责任重大,他花了约五年的时光,在一八二三年完成。隔年五月七日他的「第九号交响曲」首演,将他的声望又推到新顶点。「第九号交响曲」的「快乐颂」合唱是采自席勒的诗「快乐颂」。他早年就有此念头,经过了三十二年终於达成心愿。「第九号交响曲」的成功为他带来了一生最大的荣耀与欢欣。「第九号交响曲」预演时贝多芬亲自指挥,但因耳聋无法进行,秩序大乱,因此正式公演时由乌姆劳夫指挥。 贝多芬仍在舞台上背对听众指导。当全曲演奏甫毕,听众深受感动,高声欢呼,掌声如雷,但贝多芬毫无知觉,还是经过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场面,含泪答礼。这是贝多芬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他在不知不觉下患了肝病,时日就度过在病情益渐严重的日子里。他那即将远离尘世的心灵,反而趋於宁静。这时贝多芬好像在稀薄,纯净的高空中,俯视自己即将抛开的世界。写作了五首最后的弦乐四重奏曲。这些室内乐是他最后的作品,也是贝多芬留给世人的遗嘱。对万世证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

~最后的春雷响起了~

贝多芬的余生已经不多,单是一八二六年就动了四次手术,但病情未见好转。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维也纳突然下了一场大风雪,伴著震耳欲聋的春雷,此时贝多芬握紧右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根据古老的记录,贝多芬的葬礼在三月二十九日举行,约有两万名以上的维也纳市民参加护送到举行追悼弥撒的雅瑟尔教堂......

名人事迹

6. 名人事迹有哪些

1、马云
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通过自已的努力,最终成功了。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2、柏拉图
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3、爱迪生
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4、李白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5、梵高
梵高的执着的绘画梦想,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是人的欣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画自己想画的画,这也着实非常人所能的。

7. 名人事迹

1、赵旭:
  (1812-1866),字石知,号晓峰,清朝贵州桐梓县人。幼年丧父,青年时代随其叔至山东腾县祖父官署居住。先后游学吴楚,阅历学识极富。回桐梓后,曾九次乡试不第。长期居家课读,与"西南世儒"郑珍、莫友芝情谊深厚。曾任桐梓、荔波教谕。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任荔波县教谕时,以实绩加翰林院孔目衔兼署都匀府教授。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农民起义军攻破荔波县城,旭受重伤后投江死。赵旭博学多才,关心桑梓的文化事业,曾采访桐梓掌故,编成《桐鉴》6卷、《被桐鉴》1卷、又编成《桐梓耆旧诗抄》1卷、《桐梓艺文志》4卷、《文学尔雅注》1卷、《琴鹤堂先泽拾遗》1卷、《蜀碧补遗》6卷。赵旭一生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著有《播川诗抄》8卷,选诗500余首。又有《播川全集》50集。一生坎坷,长期居住在农村,对贫苦农民的生活较了解。他写的诗,多反映贫苦老百姓的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大胆揭露清军的腐败的社会的黑暗。语言朴质无华,通畅明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汪承潮:
  字小瀛,号祖龙坑外人,贵州贵阳人。画家。工山水人物,能写真。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曾为麟庆《鸿雪因缘图记》绘黔中名胜。
  3、王立中:
  清朝贵州平越(今福泉县)人。清朝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进士,入翰林院。
  4、 安淦辛:
  清朝贵州水西人。奢香后裔。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他禀请为奢香立碑于墓前,又修奢香祠于墓侧,立"奢香夫人故里"石柱标志于路旁。
  5、陈钰:
  (1814-1869),字二如,号一指山人,清朝贵州贵阳人。贵州籍指画名家自幼不喜科举,醉心水墨绘画,未到中年画名即已遍黔中,因用心过度,40度后双目失明,经数年治疗,重见光明。擅长指画,画人物、山水、花鸟、尤以人物最精。书画造诣甚高,可惜局于黔疆,无缘与海内外名家交游,难显其名声。陈钰的人物画,到民国年间仍有为其族人保存者。计有《一指山人行乐图》、《十八罗汉册》等。贵州省博物馆收藏有其画数种,有《钟馗破扇图轴》、《墨笔山水花卉散页》(十页)等。
  6、何德胜:
  (1814-1867),字安国,本姓刘,呼为刘二、何二,清朝贵州黄平木老坪人。农民起义军黄号军首领。生性倔强,好打抱不平,对清政府滥征捐税,强行"折征"的政策极为不满。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在瓮安天文组织起义,用黄布扎头,史称黄号军。建立有上大坪、轿顶山等根据地。九年(公元1859年)十月攻入开州,十年(公元1830年)四月拟攻贵阳,已进占乌当,击毙守备戴雨先,因提督田兴增援,遂退至开州、平越、贵定等地与官军进行争夺战。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相继击毙后补道赵国澍、守备袁学先、千总孙德胜、副将何显士、知府戴鹿芝、知县白婪蟾,游击商肇淮、郭开贵等文武官员,攻占修文,与另一农民起义军潘名杰联合拟再次攻贵阳,已进兵至小关、茶店等地。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又攻破长顺、长寨、定番、其势力达到安顺、安平,击毙守备王三锡、游击田庆宜、黄德正、都司李洪林、唐万全、千总苏一相等。同治四至六年(公元1865-1867年),又破清镇县,入息峰,击毙副将叶有贵、倪朝荣等。征战黔境十三年,纵横数百里,队伍发展到十余万人,使清政府为之震慑,视为"腹心之患"。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十月,病逝于轿顶山军中,其起义队伍由其妻领导继续坚持斗争。由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清朝廷调集大军前来镇压,黄号起义军最后失败。
  7、舒光富:
  (1814-1855),乳名舒大,民间称他舒裁缝,清朝贵州遵义人。幼读私塾,成年随父业盐商。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二月参加独山杨元保农民起义,拉开了贵州咸丰同治年间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起义失败后回家。是年八月,与桐梓九坝场杨龙喜率千余人起义,攻占桐梓县城,以"除暴安民"为宗旨,建立了以赛波府(九坝场)为中心,包括兴州(桐梓)、新开(仁怀)、遵义城周围的根据地,尊舒光富为江汉皇帝,杨龙喜为都督大元帅,改咸丰四年为江汉元年,开仓赈贫,得到了广大农民拥护,队伍发展很快,壮大到两万多人。后率军南下,攻娄山,战板桥,占仁怀,并准备攻打遵义,并出击黔西、绥阳、正安等。因朝廷派云南总督罗绕典率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官兵围剿。起义军失利,南退归化(紫云)、罗斛(罗甸)、都匀、独山、麻哈(麻江)、平越(福泉)、瓮安、余庆、石阡等地。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4月,杨龙喜举家殉难于石阡的葛彰河边。舒继续率队奔松桃,过思南,回桐梓,后在遵义土窑失败被俘,壮烈就义。此次起义,对川楚震动极大,为贵州各族人民咸同大起义起到了奠基作用。
  8、 谌厚光:
  清朝贵州织金人,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进士。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任山西大同府知府,勤奋有为,玉河涨水时他组织修堤护城,平市商限息调剂,其盈虚缓急定为每年三限,商民称信。至仕归。
  9、胡万育:
  字仁山,清朝贵州黎平人。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贡生。遵义黎柏容为开泰校官时,胡万育与之唱和颇多。著有《容膝山房诗集》二卷。
  10、何开瀛:
  字莱仙,清朝贵州清镇人。书画家。生活于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曾为贡生,善书画,尤精兰竹。
  11、赵钟域
  字省三,又字友莪,清朝贵州普定人。画家。生活于道光年间(1821-1850年),曾为廪生,善画蛱蝶鱼虫。
  12、杨沂秀:
  字鲁川,贵州镇远人。为果勇侯杨芳之侄。系清朝道光年间进士,曾任陕西鄂县知县等。其女儿杨林贞工书画。
  13、田溥:
  字雪樵,清朝贵州绥阳人。画家。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年间贡生,工水墨山水画,师法董、巨。
  14、徐樗:
  清朝贵州铜仁人。清道光(1821-1850年)中监生。《黔诗纪略后编》录有其诗,并称善画。
  15、史荻洲:
  字胜书,清朝贵州黔西州(今黔西县)人。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与黔西诗人、书法家张琚结"桐荫诗社"。十五年(公元1835年)中举人。他与清镇诗人戴粟珍同为黔西知州、著名诗人吴嵩梁之学生,二人结下终身情谊,不仅诗赋文章出类拔萃,而且情同手足,二人同赴京城任职,同到吉林大安从政。当地称诗者,赞誉戴、史二人"才名不相上下,交情亦最深"。后来荻洲客死辽宁任上,粟珍安葬荻洲后,每岁必以荻洲名义为荻洲之母致书奉遗金,及至史母仙逝时也不知儿子已死。这种至深至厚的情谊至今传为美谈。史、戴的诗,曾载于都中,后刊于黔。史荻洲著有诗集《秋灯画荻诗抄》。
  16、任必达:
  字裴然,清朝贵州清平县(今凯里)人。生活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初参幕务,后杜门不出,居家著述。著有《清平县志稿》四卷。又工诗文,书法亦重笔墨外间韵味,远近识者,无不赞赏。
  17、杨开秀:
  字实田,号云卿,贵州绥阳县人。应乡试久不中,直到五十岁才中举人。一生以教书为业。道光末年到遵义禹门寺设私塾,各乡学生多慕名来读书,寺中房舍全住满。黎庶焘、庶番、兆铨、光普和庶昌等都是他的学生。黎庶昌为文,多得力于杨先生。此时的禹门寺私塾盛况足以与乾隆年间黎安理执教时相辉映。晚年力学古文奇字,撰有《古文异训》,成一家言。惜未完成而逝,终年67岁。
  18、郭超凡:
  (?-1858),字小袁,贵州清镇人。幼时聪明好学,十七岁时就很有文名,学者徐光文给他起名"超凡"。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中进士。先在贵州兴义府任教授六年,兴修试院,擢拔人才,张之洞皆出其门下。鸦片战争后,于道光廿四年(公元1844年)调广东作官,历任饶平、东莞、香山知县和广州知府。他不畏强暴、不惧洋人,平息地方械斗,擒杀海盗"天公大王",矫正考场弊端,多次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欺凌和攻打,从而使当地的社会秩序得以安定。刘訚誉其为"名儒"、"名将"。只因广东总督叶名琛忌才,被其压抑,不能大展雄才。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5月30日,终因积劳成疾,抑郁早逝。死后,朝廷赠"太仆卿
  19、 莫庭芝:
  (1817-1890),字芷升,别号青田山人,清朝贵州独山县人。"西南世儒"莫友芝之弟。从小受父兄和郑珍之教,擅长诗词古文,以教育文学名世。道光廿九年(公元1849年)拔贡生,次年参加京城应礼部试落第。便绝意仕途,专心研究学问。历任永宁州学正、安顺府学训导、思南府学教授、贵州学古书院山长。一生执教四十年,为贵州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他和黎汝谦还编辑了《黔诗纪略后编》三十三卷,为贵州清代诗歌总集,与莫友芝所辑的《黔诗纪略》有双壁之誉。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献。他著有《青田山庐诗钞》、《青田山庐词钞》,黎莼斋在日本为他刻印,风致真朴。工小篆及八分书,自得天趣,与同时书画名家孙竹雅、吴茗香相知,故诗词集中题画之作亦不少。
  20、柳天成:
  (1817-1871),清朝贵州都匀府人。农民起义军领袖。出身贫苦,饱受压迫,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五月在都匀坝固领导苗族起义,进军鸡贾河,建立根据地,众推柳天成为王。柳天成足智多谋,勇敢善战,他领导的义军活动于都匀、独山、荔波、都江、八寨、麻哈、大塘、贵定、平越、瓮安和罗斛等地。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攻战麻哈,击毙提督佟攀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六月,在羊安与贵州提督张文德激战,歼敌近万名,使总兵、副将当场毙命,使张文德负重伤,取得了自张秀眉义军黄飘大捷之后的又一大捷。由于清廷调重兵围攻,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四月,鸡贾河根据地失陷,柳天成退守内外套,不幸被叛徒暗杀身亡,起义失败。
  21、周灏:
  字子纯,清朝贵州贵阳人。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举人,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进士。以知县分发直隶,先后任沙河、定兴(保定)、正定知县。后因遭弹劾落职讲学,昭雪后复职,署甘肃故城。因罹瘟疫,卒于任所。灏性廉爱民,总督刘长佑疏闻,奉旨于正定建专祠。
  22、吴寅邦:
  字清臣,清朝贵州永宁州(今关岭县)人。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拔贡。历任安顺、清镇、贞丰书院讲席,参与纂修了《安顺府志》。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秋,曾亲到贵州关岭县境内红岩碑古迹岩下,将红岩碑再拓了一道,分别分送各处,红岩碑的真面目,始比较容易与社会见面,为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古迹红岩碑的研究作过贡献。
  23、黄国宾:
  号西樵,贵州铜仁人。书画家。道光十二年(公元1837年)拔贡。善书画,喜作米家山水画。
  24、付寿彤:
  (1818-1887),原名华赓、更昶,字青余,清朝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道光廿四年(公元1844年)举人,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进士。入翰林院、历任归德、南阳、开封知府、河南汝光道、河南按察使等。工书法。著作有《孝经述》、《古音类表》、《孔庭学裔》、《淡勤室诗》、《湘漓别志》、《十六国年表》、《吴越游记》、《吴越归程记》、《淡语》、《真录篇》、《古文辞》等。善书法,幼年随宦粤中,服膺许郑之学,乡试时为学使何绍基赏识,何书"实事求是"赠之。寿彤书法师何绍基,四体皆工,中年精研晋草运腕这之妙,尤得道州真传。晚年居长沙,该地书家甚多,而傅氏书名特彰,求书者应接不暇。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卒于长沙,与妻刘氏合葬于浏阳南乡渡头市淡庄。
  25、傅有赓:
  贵州贵阳人。学者。他于清朝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撰写了《三国志音证》。古代南朝刘宋时裴松之编写了一部《注三国志》,成为人们研读《三国志》不可缺少的辅助与参考材料,但它亦非完美无缺。傅有赓的《三国志音证》,为其补缀音义之不及,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
  26、萧尚卿:
  清朝贵州平越(今福泉县)人。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进士,入翰林院。
  27、潘新简:
  (1819-1869),清朝贵州荔波县人。水族农民起义军领袖。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三月发动水族农民千人在九阡、莪蒲起义。提出"不缴粮、不纳税、打倒清朝享太平"的口号,他们吸取了太平军的一些好政策,建立了九阡山根据地,号称辅德王。他们支持战斗十多年,义军发展到四万人,在太平军别遗队余诚义、黄金亮以及都匀柳天成,都江罗光明,张秀眉义军部将高禾、九松等各路义军的积极配合下,转战于黔桂边区,控制了大半个荔波县,曾五占荔波县城,南窥思恩,北图都匀、独山,打死荔波守备更玉麟,千总王代龙等。义军的强大,引起了清廷的不安,派广西、贵州清军围剿,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九阡失守,因叛徒出卖,潘新简被俘,牺牲于桂林。
  28、胡长新:
  (1819-1885),字子和,贵州黎平县人。幼受业于莫友芝、郑珍,学有根柢。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举人,次年进士。以知县分发江苏。因受其父被降官职的影响,淡于荣进,弃知县不就,改任贵阳、铜仁等府教授。学使以学异推荐他,擢升翰林院典簿,又不受。遂辞职还乡,主讲于黎平书院,终老不倦,为家乡的文教事业作出了贡献。著有《籀经堂诗钞》、《籀经堂文钞》等,校刊《三忠合编》,擅小篆,得秦汉古玺遗意。其《闻升京官》诗,描述了作者闻调升京官消息后思想感情的波动和变化,抒发了作者对升迁官职的淡漠,流露了对官场的厌倦,表现了作者恬淡自守的情操。
  29、戴粟珍:
  字禾庄,别名吴兰雪,清朝贵州清镇县人。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举人。他与黔西举人史荻洲同为黔西知州、著名诗人吴嵩梁之学生,因而结下终身情谊,不仅诗赋文章出类拔萃,而且情同手足,二人同赴京城任职。道光中期,二人到吉林大安从政,当地称诗者,赞誉戴、史二人"才名不相下,交情亦深"。后来史荻洲客死异乡,粟珍安葬荻洲后,每岁必以荻洲名义为荻洲之母致书并奉遗金,及至史母仙逝时也不知儿子已死。这种至学至厚的情谊直今传美谈。戴、史的诗,曾载于都中,后刊于黔。粟珍著作有《对床听雨诗》、《诗钞》、《补遗》、《南归草》等。
  30、杨元保:
  (?-1854),清朝贵州独山人。布依族农民起义军首领。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初,杨元保之父带众抗捐被捕入狱,惨死狱中。杨元保怀着深仇大恨,在太平军推动下,于二月份领导布依族、苗族、水族、汉族农民和手工业者数千人在上司起义,提出"顺天成道,打富济贫"的口号,连续击败八寨游击和独山州牧,攻克都匀平舟司,占据通往独山、罗甸、大塘和广西南丹的要道。声震独山、都匀和荔波三地。因贵州巡抚蒋蔚远调集官军围攻,力量众寡悬殊,不到三个月,起义失败。杨元保在广西南丹州属昔里山被俘,在贵阳英勇就义。这次起义点燃了贵州各族人民咸同大起义的烈火。

名人事迹

8. 名人事迹

1)、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 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后来不断的挤出时间,所以他永远有用不完 的实验时间。从而变成了科学家。 (2)、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艺事业30年,视时间 如生命,笔耕不辍。 (3)、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 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 (4)、爱迪生为了科学发明,紧紧抓住每个“今天”,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除 了吃饭、睡觉、活动,几乎没有闲过。每天延长工作时间就等于延长了生命。因此, 当地79岁生日时,便称自己是135岁的人了。爱迪生生活了85岁,仅在美国专利局登 记的发明专利就有1328项,平均15天就有一项发明。 (5)、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坚持每日作画,除身体不适外,从不间断。85岁那 年,一天他一连作画四幅后,又特为昨天补画一幅,并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 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6)、“不教一日闲过”,所有业有所成者莫不为此。请看鲁迅最后一年(1936 年)的生命历程,从一月到十月(10月26日逝世),卧床8个月,还写杂文和其他文 章54篇,翻译《死魂灵》第二部残稿三章并作附记两则,复信270多封,并给不少青 年作者看稿,病中坚持写日记。病逝前三天,还给一翻译小说写序言。在逝世前六年 的时间,鲁迅一直住在上海虹口公园附近,从他的住地到公园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却 从没去公园玩过。这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