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人才是否已经饱和?行业前景如何呢?

2024-05-17 14:36

1. 金融行业人才是否已经饱和?行业前景如何呢?

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金融行业非常广泛。里面的人员构成结构复杂。金融行业里面也有 会计,也有销售,也有后台服务各种各样的职位。单独说金融行业的话是肯定没有问题的,金融是一种特殊行业,只要社会发展就离不开。即使更朝换代一样会有金融。所以这个行业到何时都没有问题。发展前景靠的还是自己,不是行业。 热门行业就会人多竞争多。
中国金融行业高级人才需求趋势
一级市场投资:
纵观整个行业,虽然竞争态势严峻、优质标的争夺激烈,但市场新设机构数、新发基金量依旧保持快速增长,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趋向于高级人才的竞争,投资人的个人视野、背景、影响力成为决定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聚焦到投资方向的高级人才需求上,中大型机构(50人以上规模)目前对金融背景的人才需求较低,在财务分析方向的人才储备较丰富,其需求的重点集中在拥有深厚产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上,特别是时下热门的新经济领域,像TMT中的AI、云计算、区块链,医药行业中的生物工程等等。中小机构,除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外,对具有单体过亿项目投资经验的人选也比较看重;相关人才一般集中在比较有知名度的机构中,这类人才往往具有更为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项目承做经验。
二级市场投资:
二级市场投资上,股、债两个市场18年的高级人才行情整体会延续17年的平稳增长态势。传统大型公募、资管机构的需求主要以填补空缺为主,在平淡市场环境下研判优秀投资经理的标准逐步聚焦到16、17年的投资业绩上。传统优势机构虽然表面平静但也暗流涌动,大佬“奔私”的消息依然不绝于耳,私募机构凭借灵活的体制、以及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对行业中的高级人才保持着强大的吸引力。
相比公募,私募行业仍旧是生机勃勃,大佬涌入、资管规模猛增,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私募机构纷纷加速扩充自身的人才储备,市场不仅对经验丰富的投研人员抛出橄榄枝,而且对中后台的高级人才,例如品牌建设、IT人才也有很强烈的需求。
投资银行:
券商投行高级人才需求在18年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市场行情以及新规政令拉高了行业门槛,令中小券商受到冲击。最近一年新成立券商、包括准备申请投行保荐牌照的券商不断增加,市场对成建制变动的股权业务团队需求量大增,有丰富项目资源的业务团队话语权比往年更大;传统业务方面,无论是IPO还是再融资,项目审核条件会越来越严苛,对从业者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券商都以股权类项目为主,对具备丰富项目经验的承做人员求贤若渴。CPA和律师职业资格证只是最基本的条件,行业更青睐有完整、成功项目经验的人选。
目前投行业务已延伸至覆盖企业成长路径的财务顾问、IPO、融资、并购、产业整合、资产证券化等综合服务。新投行业务渴求着新生力量,拥有并购重组、可转债、可交换债等相关经验、或者混合项目经验的候选人最受市场欢迎。此外,未受新规影响的标准化ABS市场被普遍看好,资金流可能会向此方向倾斜。预计18年券商标准化ABS职位空缺较大,特别是前端承揽人员。
强监管背景下,券商投行将向平稳发展、结构调整的方向前进。竞争向精细化转变,更加注重项目质量,令质管、风控方面的人才缺口放大,投行内部也频频任命内核出身的候选人走上高管岗位。
券商经纪业务:
18年券商经纪业务仍处于改革与创新并举之年,“新零售”概念的发酵正对行业产生着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具备前瞻性的“互联网金融思维”已经成为了经纪业务领域高级人才的必备核心能力之一。
财富管理在18年成为券商大力发展的方向,各家机构纷纷加大了其财富管理中心的规模。熟悉企业融资业务相关产品、集合理财产品,以及拥有高净值客户服务体系相关工作经验的候选人将受到普遍欢迎;另外,股票质押方向人才在2018年也会迎来不少机遇,特别是有资深背景、有大平台管理经验的人选。中后台方向的亮点集中在基金托管牌照陆续放开所带动的估值核算、清算、投资监督等专业人才需求。
二级市场研究:
伴随资管规模的增大,以及投资者结构的不断变化,各类资管机构对A股以及海外研究的需求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在这一趋势下,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买方不断扩充自主研究团队的实力,研究转投资的职业发展轨迹对卖方研究员群体保持强烈吸引力;另一方面,主流卖方研究所持续在研究“深度”上发力,围绕“新财富”加大团队的搭建和人员规模的维持,以稳定在排行榜上的地位。具体需求上,新财富上榜研究员依旧强手,此外背景优秀的宏观研究、量化、FOF研究人才也很受追捧。
产业金融:
产融结合,产业为本,金融为用,在产融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出现了更多以“金融”为核心的发展诉求:洞悉经济政策、扩充融资渠道、并购做大主营业务、投资产业链抢占制高点等,传统金融人才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展望18年,我认为宏观经济学家、结构化融资、投资并购类高级金融人才将持续受到产业资本的青睐,同时将得到较传统金融机构更高的薪酬溢价。
互联网金融:
18年受政策影响,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时代已经过去,整体人才需求紧缩。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发展的大方向,在管理、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政策完善后,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会有提升。相较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更重视营销与推广,重视产品体验和金融科技,会成为金融IT人员、大数据专业人员、区块链、量化分析等人才的重要选择。
银行业:
随着金融去杠杆持续,银行依靠规模扩张提升收益的时代渐行渐远,行业的发展步入新时期。新时期下,战略的调整决定了银行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改变。2018年流动性紧张和监管趋严的困局尚难改变,特色化和差异化经营成为变革主方向,具体到变革较大的几大业务领域上,洞察如下:
在资产管理业务范畴,重点关注资产端 - 同业业务,这一商业银行最具创新进取的业务模式,然而近年来受到监管关注,要求规范发展,在同业总资产规模整体被压缩的背景下,18年传统同业人才需求总量大幅萎缩;与传统人才形成对比,在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后,银行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大类资产配置,这一变化带动了权益类的投资与研究、以及产品研发方向高级人才需求;在投行方向,专业的ABS承揽、承做人才依旧有较强的需求。
在零售业务范畴,18年仍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看点。17年以来,众多银行与互联网巨头的结盟促使银行业进一步拥抱Fintech,18年在“新零售”思维的大潮下,更多的创新应用会应运而生,银行对于Fintech相关的产品设计、数据分析、风险控制类高级人才需求仍在进一步加剧。伴随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消费模式的转变,个人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加,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与之相关的市场营销、金融产品设计人才得到更多关注。在财富管理领域,拥有一定客户资源、并且能够谙熟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之道的营销人才在18年仍然是各大银行的需求重点。
金融行业高管:
2017年仅券商就有超过10家更换总裁与董事长,基于长期对金融机构高管的跟踪,认为18年主流牌照类金融机构高管的流动率会持续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受宏观政策影响,金融行业去杠杆、监管严格、金融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然而实体行业已枯木逢春,金融机构的掌门们站高望远,会更早察觉到“时势”;越来越多金融机构高管选择顺势而为、“华丽转身”进入实业,操盘金控平台,参与资本运作。另一方面,早一批金融从业者已有近30年从业经验,已到“二线”的年龄,或将变身董事长、监事长等位高权重但不需具体参与实际运营的角色。还有一小部分的流动源于大股东不满于当前业绩,更换主帅。
以上这些金融高管,除了进入“实业兴邦”的领域,其余大部分将投身VC、PE圈,落地手中资源,衔接人脉;当然,告别职场移民退休也是一部分人的选择。
以下几类人士将成为这些岗位的有力竞争者:
1. 监管机构出身的人才: 他们熟读监管政策,稳健,不会踏进“雷池”,无论是与政府、监管机构良好的关系,还是手中的同业优质人脉,都是雪中送炭。
2. 业绩优秀的少壮派:成立时间较短的金融机构更相信“英雄不论出处”,不惜血本挖角同业高管人才。在变革时期,这类机构如果踩对了节奏,确实可以达成弯道超车的结果。金融行业的发展靠人才来驱动,业绩晋升速度最快的机构,往往是引进人才速度最快的机构。
3. 大股东的“红人”:原因简单,可信赖,目标高度统一。

金融行业人才是否已经饱和?行业前景如何呢?

2. 金融行业是不是已经人才饱和了?还有学习的必要吗?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金融行业人才已经很饱和了。
首先,金融是人工智能替代性很高的行业,据牛津大学的Frey和Osborne两名学者做了一项研究:金融行业的人工智能替代概率平均高达69%!
除了信贷员以外,分析师、保险人、会计、税务员等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超过90%。

回答第二个问题:关于学习金融的必要性,要看自身条件与兴趣等方面来定。
如果家境非常优越,或者是清华北大,常青藤等世界大学毕业,金融行业依然是个好选项。
如果是家境一般,又是普通大学就读,入行后大概率是做重复性的工作为主,而且哪怕工作经验很丰富后,金字塔的塔尖依然极难上去,而职业危机是很大的,因为重复性的工作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当然如果很喜欢很喜欢金融行业,那就做好最坏的打算后勇敢上路吧。

3. 中国金融行业趋于饱和,为何还是很多人想踏入?

可能在很大学生的眼里,一提到金融想的就是投行、行研、资管、基金投行等核心岗位,不得不说这些金融机构核心岗位的需求确实没那么的大。

似乎是个学金融的问他求职目标是什么,10个人有9个人就是上述这些之一,导致大家在求职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压力是巨大的。
其实除了券商基金的核心岗位,还有很多可以选择的金融岗位。

比如银行里面的众多岗位,这块其实是大部分国内985、211及财经院校学生的就业大户,总行确实非常的困难,硕士及名校本科生不少去处是分行。
当然,其他的很多人去的是支行。此外就是信托,信托的岗位需求其实不是那么大,这个行业过去的爆发让10年左右进入的人获得了不菲的收入,但近两年由于监管的因素业务难度也提升了不少,但整体看还是非常的不错。
保险,保险岗位在很多人看来是排在比较后面的选择,但保险公司里面也有很多如精算、保险资管及保险投资岗。
券商,券商里面除了投行、行研,还有不少其他的岗位。除了狭义的投行,还有资本市场部、三板部(这两经常也在投行序列里面)、自营、固收、风控、内核、分公司的业务岗等等。
除了公募基金,这几年已注册的私募基金数量众多,也有非常大的人才需求。此外,还有FA、租赁公司(金租、产商租赁、外商租赁等)、企业的投资岗,还有包括一些例如证代的岗位。

所以,如果把基于面放广一点,其实金融行业的需求还是非常庞大。提升自己的实力之后选择面还是很宽的。
这个行业非常的大,每年会有很多机会提供。但不得不说国内求职非常的激烈,因为名校的同学不仅教育背景好,还特别的努力。
这点个人的感触是非常的明显的,硕士去了更好的学校之后,发现大家对自己的定位跟要求都更高,读硕士期间大家都是疯狂的实习、考证跟学习。
所以,如果你是名校,你就提前去准备更多吧!
对于海归来说,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一下国内的金融市场,包括具体的行业情况、岗位的需求特点。
准备一下目标岗位工作的基本技能,比如最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材料写作能力、数据分析及财务功底,此外就是一些对应的法律知识。
如果你求职时候是一问三不知,那路直接堵死了。
有时间的话,多做点实习吧,不要跟别人说你学习能力多强,给我个机会我很快就会学会,更多要的是我已经学会了,我做了很多相关的实习我也掌握了相关的技能,你能不能给我个机会。
国内金融求职,还是建议尽量考虑读个硕士,你去看看不错岗位的求职,大部分都是要求硕士的。
这点可能没法改变,因为金融行业涉及的资金面、专业知识面及人脉圈的需求都不低,整个人才的供给推升了对教育背景提升的需求。
MBA不是很简易,待了几家券商,国内还是招硕士为主,MBA相对来说比较少,估计他们已经过了来金融机构底层搬砖的阶段吧。
当然,优秀的本科生也有不少不错的选择。
此外,就是建议你提前做一些实习跟项目训练吧,过去相关调研里面也提了国内求职对实习需求的情况,2-3份匹配实习是简历通过的一个门槛。
还有就是证书,CPA、司考、CFA、保代考试这些有时间尽量去考一下吧。

中国金融行业趋于饱和,为何还是很多人想踏入?

4. 从事金融行业压力是不是很大,这个行业现在还缺人才么

  不管做什么行业,要上升和发展都会有压力。金融业也是如此,尤其做大项目,压力会更大。人才一直都稀缺,因为每年会被淘汰掉很多人,会有很多人离开。只要够聪明肯干,又有名校的背景,学习力强,在这行业成长的很快。

  如果在市场经济,一般是责任越大,压力越大,待遇越好。金融行业是平均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如何能进去的问题,而不是压力大不大的问题。任何职位,都存在压力。但如果是做市场销售或者背负任务指标而自己拓展不力的人,可能会压力山大。如果你不喜欢挑战,完全可以避开这些职位,职场中大部分职位都是日常性的比较容易适应的。

  金融业指的是银行与相关资金合作社,还有保险业,除了工业性的经济行为外,其他的与经济相关的都是金融业。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

5. 为何名校金融毕业的学生都想去做已经如此饱和的金融服务业?

名校金融毕业的学生都想去做已经如此饱和的金融服务业,其实更多的是因为金融服务行业认识到的人不一样。他们所认识的圈子的话可能更多的是一些社会名流,并且自己的圈子也会变得很高端,而且对于金融行业的话可能收入也是不菲的,所以面对这样的事情来说,大多数的学生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也会选择金融服务行业,金融服务行业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金融,更多的是全球金融的这种扩展性和领域性,大多数的人有这种思想意识和服务意识的话,那么他们所对接的这些人其实也都是高技术和高新人才,他们会有更多的渠道去拓宽自己的人脉和认识不一样的人,也会让自己开拓更多的眼界。
面对大多数的这种金融服务行业的人,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和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说我们在看到大多数的金融行业的时候,不要以一种不屑的态度去看他们其实也是有自己的真本领的。
我们所看到的这种形象或者是这种情况之下,金融服务行业更多的是面对着大多数的有钱的人。他们所接触的是一群社会精英是另外一个层次的人,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这种金融服务行业里面的人本身就已经很有能力了,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才是更重要的。
其实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这种服务金融行业,而是有一种更加高端和更加先进的服务金融行业,对于这种服务金融行业的话可能会让我们对我们的金钱认知能力发生改变,这就是我们服务金融行业所能够带来的革新和更多的领域。对于名校金融毕业的学生都想去做已经饱和的金融服务行业,其实更多的是因为金融服务行业认识到的人不一样,他们的圈子也是不一样的。

为何名校金融毕业的学生都想去做已经如此饱和的金融服务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