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潜艇在海底最害怕遇到断崖?

2024-05-13 06:23

1. 为什么说潜艇在海底最害怕遇到断崖?

海底断崖”便是潜艇在海底的噩梦。所谓海底断崖并不是真的如山体悬崖般突然断开,而是上层与下层的海水突然出现极大的密度差,上层的海水密度远大于下层的海水,而密度差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会将导致潜艇下坠,并且无法通过常规的排水方式上浮,便如同坠入断崖,在下坠深度超过潜艇的极限深度时,后果可想而知。在全球海军历史上,因海底断崖而导致的悲剧不止一二。

海军潜艇潜航于水下,是潜艇的通常航行状态,但热带,亚热带海水盐分由于天气原因有些海水盐份分布不均匀,浮力怱高忽低,形成了水下断崖,明明航速均匀的潜艇正在吹好了水箱配重的200米深的水下航行。突然前面水中盐份密集度大量下降,(还有洋流因素影响),潜艇大头朝下,突然丧失浮力,掉深。

如果潜艇急剧下沉而不能得到控制,那么当潜艇调到安全深度以下,巨大的海水压力就会压破潜艇的耐压艇壳,给潜艇带来灭顶之灾。因此,“掉深”被列为潜艇最怕遇到、最难处置的危险情形之首。

对潜艇而言,反应时间很短,潜艇要立刻排水增加浮力,等一系列操作完,都掉上百米都有可能。一旦超过安全潜深,那么就是致命的,导致艇体被巨大的压力挤破,完全没有施救的可能。二战以来各国海军出现过数次海底断崖事件,而我国的327潜艇却成功地度过了此次灾难,不得不说是奇迹和传奇。

为什么说潜艇在海底最害怕遇到断崖?

2. 有人说潜艇最怕遭遇海底断崖,到底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

潜艇可谓是当今世界上最为神秘的武器之一了,当其噪音降低到90分贝左右的时候,就可以隐匿于海中,声纳都无法侦测。正因如此,潜艇担任了各国海军的重要职责,这样极具战略地位的武器在海中是否真得无所畏惧呢?

其实潜艇最怕的有三样东西,一是反潜直升机,二是海底断崖,再一个就是局座的海带。今天我们只说题主所提出来的海底断崖。
海底断崖是什么?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惑。其实海底断崖是一种海水跃层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不管是生物或者是仪器到这里的时候正浮力变成负浮力,所以一般生物或者潜艇到达这里的时候会迅速的下坠,仿佛落入断崖之中,最终的结果大多是毁灭!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称号,海底断崖或者是海中断崖。

海军潜艇潜航于水下,是潜艇的通常航行状态,但热带,亚热带海水盐份由于天气原因有些海:水盐份分布不均匀,浮力怱高忽低,形成了水下断崖,明明航速均匀的潜艇正在吹好了水箱配重的200米深的水下航行。突然前面水中盐份密集度大量下降,(还有洋流因素影响),潜艇大头朝下,突然丧失浮力,掉深严重时水兵来不及做出反映,就能突然下沉几百米。艇毁人亡。

在历史上,就有发生过多起潜艇遭遇海底断崖的案例。其中在1963年4月的一天,美国一艘排水量近5000吨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在一次深潜试验中失联。最终长尾鲨号的残骸在2600米深的海底被发现,此时艇上129名官兵全部罹难,其所携带的22枚核弹也不知所踪。此次事故最后被认定为潜艇遭遇了海底断崖。

3. 为什么潜艇最怕遭遇海底断崖?

为什么海水会形成断崖,而且潜艇最怕遭遇到?今天可算知道了

为什么潜艇最怕遭遇海底断崖?

4. 有人说潜艇最怕遭遇海底断崖,断崖是什么?有何实例?

简单来说,潜艇就相当于是一种在水下航行的船只,且拥有极高的私密性和安全性,相信潜艇的威力有多大不用我这个外行人多说。但是,你知道潜艇最害怕遭遇海中断崖吗?而液体海底又为什么会影响水下潜艇、水上船只的安全航行,并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

海底断崖不是海底山
不少人在听到海底断崖这个词的时候,都误以为是海底山形成的悬崖,但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地球上体型较大的海底山都已经在人类的信息库里,我们准确的知道它们每一个的位置,自然也就无法对潜艇构成未知威胁。

目前人类发现的海底山大约有30000座的样子,它们的高度都超过了1000米,而位于新西兰和萨摩亚群岛之间、高度达到8690米的海底山,则是全球范围内最高的海底山,而它的形成始于死火山。相对而言,西太平洋海底分布的海底山相对更多,并蕴藏了诸多矿产资源。
事实上,海底断崖、深海断崖和海下断崖这样的名字,都不过是海中断崖的别称。海底断崖不是实实在在的山崖,而是因为上层和下层海水密度存在巨大差异。具体来说,也就是海水上层的密度比海水下层密度大很多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无形的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中断崖的出现就意味着海水浮力会呈现出从上到下急剧减小的趋势。

为什么潜艇最怕遭遇海底断崖?
在海下航行的潜艇,一旦遭遇海底断崖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整个身体的浮力和平衡被打破,然后快速一直朝着海底的方向往下掉落。要知道,潜艇在设计和制造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该潜艇能承受的最大海下潜入深度值。

就目前的公开数据来看,一般的常规潜艇都只能潜入300米的样子,只要游艇的潜入深度超过了它的设计限度就会陷入失控的局面。当潜艇快速下掉的时候,增加的不仅有其所处位置的深度,还有其身体要经受的压强也急剧增大,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国家都发生过海中断崖所导致的失事事件。

而在所有“掉深事件”中,美国的“长尾鲨号”潜艇沉没海底应该最为著名。因为,它从1960年下水到163年沉没,不仅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第一艘沉没海底的潜艇,也因为其耀眼登场之后仅服役了不到2年的短暂时间。尽管该潜艇沉默的原因至今都存在诸多争议,但官方调查结果还是认为,从遗留在海底的潜艇碎片等情况来看,它在当时遭遇了海底断崖的可能性较大。

当然,即便潜艇的功能很强大,而绝大多数潜艇在遭遇海底断崖的时候都难以幸免,这也是为什么海底断崖会成为潜艇最怕遭遇到的情况。但是,你知道吗?我国的372潜艇就曾成功克服了海底断崖造成的“掉深”险情,甚至创造了全球潜艇史上的重大奇迹,因为在那么多海中断崖经历主角中,只有我们的372潜艇自救成功了。

为什么液体海底不仅会影响潜艇航行,还会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虽然海底世界中海水的密度有一个大致规律,比如,海水的温度和密度会分别沿着赤道到两极的方向降低和增大,而相同位置海水的密度大小则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进一步变大。但是,这样的特征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现实情况,要知道,当海水的深度一旦超过1500米的时候,其密度会受到深度影响的程度就变得越来越小。

也就是说,当达到一定的海水深时,水深这个属性对海水密度的影响就变得不明显了,反而是海水的反常温度和盐度会给该处海水的密度带来较大变化。当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突增的时候,科学家们将其称为密度跃层,正是这个密度跃层会导致声波在传播的时候出现折射的情况,所以,潜艇如果能在航行的时候找到这样的特殊地带,就能避免躲在密度跃层下的自己被人发现。

这个五行的密度跃层,就像是一个液体一般的海底,如果潜艇停歇在它的上方,还能够有效的节省燃料呢。而密度跃层的形成原因除了刚刚说到的盐度和温度以外,很多时候还跟海上突然掀起的大风大浪有关,因为这个过程导致的上下水层温度变化容易形成密度跃层。

而之所以不少海洋生物会在这个过程中死去,则是因为密度跃层会导致不同层海水之间难以循环。要知道在海底生活的鱼儿也同样是离不开氧气的,而密度跃层就暂时将它们所在空间中的溶解气体体量限定了,所以,一旦无法及时补充足够的溶解气体补充,就会导致位于密度跃层之下的海洋生物窒息而亡。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特别有经验的渔民,一般都会直接避开时常出现密度跃层的特殊海域,因为这些地方一般都没有到少鱼可以被捕捞。

5. 海底断崖是潜艇最怕的,海底断崖是什么?

在科技日益发达今天,人类似乎已经变得无所不能:超级计算机可以模拟核爆炸,人工智能可以随时掌握每个人的兴趣习惯,登上月球甚至飞往火星都成为现实,人类的想象力早已突破三维世界进入了洪荒宇宙的黑暗森林,但实际上,人类对于自己家园的了解,却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深刻。

大海是咸的,但不像菠菜汤那样上下一体,它像蛋糕,由一层层的水体构成。正常情况下,上层海水密度低,随水深增加,密度不断变大,呈正梯度变化。就像油水混合,油在上层,水在下层。上层海水密度低,下层海水密度高,就形成“液体海底”。潜艇在密度跃变层界面处,浮力大于重力,就像坐底一样在液体海底上坐潜,可关闭发动机,隐蔽接近目标。

以色列一艘载有69名艇员的达喀尔号潜艇遭遇海底断崖失踪。直到31年后才在3000多米深的海底被发现。当时由于事发突然,艇上官兵连求救信号都没来得及发出。上世纪80年代,苏联的K142号潜艇也因遭遇海底断崖,导致艇上全体成员遇难。遭遇海底断崖能够逃脱的少之又少。我国的372潜艇便是其中少有的幸运者。2014年年初,372艇遭遇了水下掉深险情。由于艇上官兵沉着应对,处置得当,在潜艇8分钟掉深70.6米之后开始上浮。6分钟之后潜艇成功浮出水面。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至今这样的事故已经发生了数十起。目前有报道的是只有中国南海舰队372潜艇,掉深150米,自救上浮。这是一个世界军事难题,希望光大吃瓜群众,群策群力,放弃打麻将、看A片的宝贵时间,发挥自己的脑洞,提出宝贵的建议。对潜艇而言,反应时间很短,潜艇要立刻排水增加浮力,等一系列操作完,都掉上百米都有可能。一旦超过安全潜深,那么就是致命的,导致艇体被巨大的压力挤破,完全没有施救的可能。

海底断崖是潜艇最怕的,海底断崖是什么?

6. 有人说潜艇最怕遭遇海底断崖,断崖是什么?有何实例?

简单来说,潜艇就相当于是一种在水下航行的船只,且拥有极高私密性和安全性,相信潜艇的威力有多大不用我这个外行人多说。但是,你知道潜艇最害怕遭遇海中断崖吗?而液体海底又为什么会影响水下潜艇、水上船只的安全航行,并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

海底断崖不是海底山
不少人在听到海底断崖这个词的时候,都误以为是海底山形成的悬崖,但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地球上体型较大的海底山都已经在人类的信息库里,我们准确的知道它们每一个的位置,自然也就无法对潜艇构成未知威胁。

目前人类发现的海底山大约有30000座的样子,它们的高度都超过了1000米,而位于新西兰和萨摩亚群岛之间、高度达到8690米的海底山,则是全球范围内最高的海底山,而它的形成始于死火山。相对而言,西太平洋海底分布的海底山相对更多,并蕴藏了诸多矿产资源。
事实上,海底断崖、深海断崖和海下断崖这样的名字,都不过是海中断崖的别称。海底断崖不是实实在在的山崖,而是因为上层和下层海水密度存在巨大差异。具体来说,也就是海水上层的密度比海水下层密度大很多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无形的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中断崖的出现就意味着海水浮力会呈现出从上到下急剧减小的趋势。

为什么潜艇最怕遭遇海底断崖?
在海下航行的潜艇,一旦遭遇海底断崖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整个身体的浮力和平衡被打破,然后快速一直朝着海底的方向往下掉落。要知道,潜艇在设计和制造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该潜艇能承受的最大海下潜入深度值。

就目前的公开数据来看,一般的常规潜艇都只能潜入300米的样子,只要游艇的潜入深度超过了它的设计限度就会陷入失控的局面。当潜艇快速下掉的时候,增加的不仅有其所处位置的深度,还有其身体要经受的压强也急剧增大,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国家都发生过海中断崖所导致的失事事件。

而在所有“掉深事件”中,美国的“长尾鲨号”潜艇沉没海底应该最为著名。因为,它从1960年下水到163年沉没,不仅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第一艘沉没海底的潜艇,也因为其耀眼登场之后仅服役了不到2年的短暂时间。尽管该潜艇沉默的原因至今都存在诸多争议,但官方调查结果还是认为,从遗留在海底的潜艇碎片等情况来看,它在当时遭遇了海底断崖的可能性较大。

当然,即便潜艇的功能很强大,而绝大多数潜艇在遭遇海底断崖的时候都难以幸免,这也是为什么海底断崖会成为潜艇最怕遭遇到的情况。但是,你知道吗?我国的372潜艇就曾成功克服了海底断崖造成的“掉深”险情,甚至创造了全球潜艇史上的重大奇迹,因为在那么多海中断崖经历主角中,只有我们的372潜艇自救成功了。

为什么液体海底不仅会影响潜艇航行,还会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虽然海底世界中海水的密度有一个大致规律,比如,海水的温度和密度会分别沿着赤道到两极的方向降低和增大,而相同位置海水的密度大小则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进一步变大。但是,这样的特征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现实情况,要知道,当海水的深度一旦超过1500米的时候,其密度会受到深度影响的程度就变得越来越小。

也就是说,当达到一定的海水深时,水深这个属性对海水密度的影响就变得不明显了,反而是海水的反常温度和盐度会给该处海水的密度带来较大变化。当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突增的时候,科学家们将其称为密度跃层,正是这个密度跃层会导致声波在传播的时候出现折射的情况,所以,潜艇如果能在航行的时候找到这样的特殊地带,就能避免躲在密度跃层下的自己被人发现。

这个五行的密度跃层,就像是一个液体一般的海底,如果潜艇停歇在它的上方,还能够有效的节省燃料呢。而密度跃层的形成原因除了刚刚说到的盐度和温度以外,很多时候还跟海上突然掀起的大风大浪有关,因为这个过程导致的上下水层温度变化容易形成密度跃层。

而之所以不少海洋生物会在这个过程中死去,则是因为密度跃层会导致不同层海水之间难以循环。要知道在海底生活的鱼儿也同样是离不开氧气的,而密度跃层就暂时将它们所在空间中的溶解气体体量限定了,所以,一旦无法及时补充足够的溶解气体补充,就会导致位于密度跃层之下的海洋生物窒息而亡。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特别有经验的渔民,一般都会直接避开时常出现密度跃层的特殊海域,因为这些地方一般都没有到少鱼可以被捕捞。

7. 据说潜艇最怕遭遇海底断崖,断崖究竟是怎样可怕的存在?

潜艇遇到海底断崖就是九死一生。

随着当今技术的发展,人类似乎已变得无所不能。超级计算机可以模拟核爆炸,人工智能可以随时掌握每个人的兴趣和习惯,并且登上月球甚至飞向火星已成为现实。人类的想象力已经被打破。三维世界已经进入了洪水泛滥的黑暗森林,但实际上,人类对家园的理解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深刻。仅仅谈论这个蔚蓝的星球上浩瀚的海洋,就会有太多太多的未知数,因此,全能的人类可能会茫然无措,而且往往只能归因于自然的魔力。实际上,海底悬崖是海底潜艇的噩梦。所谓的海底悬崖并不是像山崖那样突然被切断,而是突然出现了上,下海水密度的突然差异。上部海水的密度远大于下部海水的密度。结果,潜水艇无法通过常规排水方法掉落并上升就像掉进悬崖一样。

如果下落深度超过了潜水艇的极端深度,就可以想象其结果。在世界海军的历史上,由海底悬崖引起的悲剧有1个或2个以上。美军开发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花费了5000万美元。在那之前,那个可以用无与伦比的无敌来说明。但是,在海里做实验的时候,在悬崖上遭遇了噩梦。他们运来的22枚核弹也填满了深海。无独有偶,俄罗斯的冷战目标是俄罗斯的k - 142潜水艇,但由于海底的悬崖,在80年代悄然消失,其成员无一生还。冷战期间,双方在海上展开了重战,很多潜艇的消失与海底的悬崖有关。1967年,以色列潜水艇达喀尔号也因海底悬崖沉没。找到69名以色列船员花了31年的时间。最终,在3,000米的海底被分割成三个部分,发现69人死亡。

在这里所谓的海底悬崖不是由海床的地质结构形成的悬崖,而是由洋流或其他因素影响下的海水形成的低盐度海水层。当潜水艇驶入低盐度海水区域时,由于海水的浮力降低,它将急剧下沉。一旦潜水艇遇到这种情况,就没有生存的希望,因为潜水艇将很快沉入其极限深度,并会被海水的强大压力压碎。这种现象也称为潜艇掉落。在历史上,有许多潜艇遇到海底悬崖的案例。 1963年4月的一天,在一艘深潜测试中,一艘排水量将近5000吨的鲨鱼型鲨鱼长核潜艇失去了联系。最终,长尾鲨的残骸被发现在2,600米的深度。此时,机上所有129名官兵被杀,他们携带的22枚核弹也丢失了。

据说潜艇最怕遭遇海底断崖,断崖究竟是怎样可怕的存在?

8. 潜艇为什么最怕遭遇海中断崖呢,有哪些实例?

简单来说,潜艇就相当于是一种在水下航行的船只,且拥有极高的私密性和安全性,相信潜艇的威力有多大不用我这个外行人多说。但是,你知道潜艇最害怕遭遇海中断崖吗?而液体海底又为什么会影响水下潜艇、水上船只的安全航行,并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


海底断崖不是海底山
不少人在听到海底断崖这个词的时候,都误以为是海底山形成的悬崖,但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地球上体型较大的海底山都已经在人类的信息库里,我们准确的知道它们每一个的位置,自然也就无法对潜艇构成未知威胁。


目前人类发现的海底山大约有30000座的样子,它们的高度都超过了1000米,而位于新西兰和萨摩亚群岛之间、高度达到8690米的海底山,则是全球范围内最高的海底山,而它的形成始于死火山。相对而言,西太平洋海底分布的海底山相对更多,并蕴藏了诸多矿产资源。
事实上,海底断崖、深海断崖和海下断崖这样的名字,都不过是海中断崖的别称。海底断崖不是实实在在的山崖,而是因为上层和下层海水密度存在巨大差异。具体来说,也就是海水上层的密度比海水下层密度大很多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无形的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中断崖的出现就意味着海水浮力会呈现出从上到下急剧减小的趋势。


为什么潜艇最怕遭遇海底断崖?
在海下航行的潜艇,一旦遭遇海底断崖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整个身体的浮力和平衡被打破,然后快速一直朝着海底的方向往下掉落。要知道,潜艇在设计和制造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该潜艇能承受的最大海下潜入深度值。


就目前的公开数据来看,一般的常规潜艇都只能潜入300米的样子,只要游艇的潜入深度超过了它的设计限度就会陷入失控的局面。当潜艇快速下掉的时候,增加的不仅有其所处位置的深度,还有其身体要经受的压强也急剧增大,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国家都发生过海中断崖所导致的失事事件。


而在所有“掉深事件”中,美国的“长尾鲨号”潜艇沉没海底应该最为著名。因为,它从1960年下水到163年沉没,不仅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第一艘沉没海底的潜艇,也因为其耀眼登场之后仅服役了不到2年的短暂时间。尽管该潜艇沉默的原因至今都存在诸多争议,但官方调查结果还是认为,从遗留在海底的潜艇碎片等情况来看,它在当时遭遇了海底断崖的可能性较大。


当然,即便潜艇的功能很强大,而绝大多数潜艇在遭遇海底断崖的时候都难以幸免,这也是为什么海底断崖会成为潜艇最怕遭遇到的情况。但是,你知道吗?我国的372潜艇就曾成功克服了海底断崖造成的“掉深”险情,甚至创造了全球潜艇史上的重大奇迹,因为在那么多海中断崖经历主角中,只有我们的372潜艇自救成功了。


为什么液体海底不仅会影响潜艇航行,还会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虽然海底世界中海水的密度有一个大致规律,比如,海水的温度和密度会分别沿着赤道到两极的方向降低和增大,而相同位置海水的密度大小则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进一步变大。但是,这样的特征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现实情况,要知道,当海水的深度一旦超过1500米的时候,其密度会受到深度影响的程度就变得越来越小。


也就是说,当达到一定的海水深时,水深这个属性对海水密度的影响就变得不明显了,反而是海水的反常温度和盐度会给该处海水的密度带来较大变化。当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突增的时候,科学家们将其称为密度跃层,正是这个密度跃层会导致声波在传播的时候出现折射的情况,所以,潜艇如果能在航行的时候找到这样的特殊地带,就能避免躲在密度跃层下的自己被人发现。


这个五行的密度跃层,就像是一个液体一般的海底,如果潜艇停歇在它的上方,还能够有效的节省燃料呢。而密度跃层的形成原因除了刚刚说到的盐度和温度以外,很多时候还跟海上突然掀起的大风大浪有关,因为这个过程导致的上下水层温度变化容易形成密度跃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