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个长期主义者

2024-05-06 17:41

1. 如何做个长期主义者

《道德经》里说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任何事物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我们要想做成一件事,就要抱着长期主义的心态。
  
 写作就是一个需要慢慢修炼的过程。有个朋友说过:看不到结果的这个过程叫做扎根。非常喜欢这句话。
  
 如何做个长期主义者呢?
  
 1.明确的目标
  
 设立目标,就有明确的方向。减少“诱惑”,减少生活中不紧急不重要事情的影响。比如好看的热播电视剧,就很容易让你在有时间写作的时候却追了剧,熬了夜。
  
 2.接受现实
  
 我们只有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有了清晰的认知,接受现在毫末、累土的自己,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才能静心去做好“扎根”这件事。
  
 3.坚定的信念
  
 你要相信现在的状况只是暂时的,努力一定会看到结果。很多人无法坚持,就是忍受不了黎明前的黑暗。偶尔自己也会犹豫,到底现在的坚持是不是有意义的。今天学习了道德经里的这段话,古人都如此说,就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
  
 4.好的方法
  
 作为长期主义者,不能盲从,一定要用对方法。比如早起,看似简单,你却要知道如何保证睡眠质量,如何更科学的早起,否则是无法坚持的。我们通常四种学习的方法:读书;以人为师;行走的力量;培训班。
  
  
 我们提倡长期主义,因为要想做成一件事,就得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自我认识,坚定的信念以及好的方法策略。

如何做个长期主义者

2. 什么是长期主义

你听说过“长期主义”吗?

“长期”究竟是多久呢?
巴菲特的答案是:我希望我的长期是永远。
你眼中的“长期”是多久?

到底什么是“长期主义”?

所谓“长期主义”,是一种持续地、长期地守住目标的行为模式。

长期主义,做一件事,长期地去做,持续地去做。

过去,我们都把长期主义理解成了坚持。

其实,长期主义是指持续地不被诱惑,一旦中断,前功尽弃。。

什么叫“持续地”?
时间碎片化了,你也把自己碎片化了。那时间怎么会和你做朋友呢?

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

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力量强弱,放眼于足够长的时间,你都可以通过长期主义这种行为模式,积累成奇迹。

长期主义是一个放大器

巴菲特财富增长图
30年,长不长?
复利
1.01
0.99
1.02

如何在生活中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一方面是对别人,要做事留一线。“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另一方面是对自己,不要为一时得失,在当下乱了阵脚。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最好的方式就是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转眼,2019 年就结束了。我趁着周末把2018年罗振宇跨年演讲重新听了一遍,原来认为那么重要的内容,却仅仅只是“听听而已”,根本没有任何行动。

罗振宇说:
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力量强弱,放眼于足够长的时间,你都可以通过长期主义这种行为模式,成为时间的朋友。

美国有座山,是德克萨斯州的西部山脉。
山里有个洞,是一个直径约4米、深约150米的垂直隧道。
洞里有个「万年钟」:顾名思义,一个能运行10000年不停的钟。

这座钟,每一年秒针跳一格,每一百年分针动一次,每一千年有一只报时鸟出来报时,整个钟的设计寿命是一万年。人类生来便与无穷无尽的时间抗衡,想方设法地延续着卑微的文明,而如果人类能够活到10000年后,这座钟则无疑是对未来最好的交代。

身家已达1238亿美元的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为了这个钟他直接砸下4200万美元。

人生不过百年,千年尺度上的事太虚无了。但是,你还真别这么看。

其实,在中国西部甘肃省的群山中,就有这么一个万年钟,已经走了1600多年。你们很多人都看过。

1600年前,有一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来到敦煌。在一座山脚下停下来休息时,夕阳照在对面的三危山上,刹那间金光万道。

他被眼前的情景极大地感染了,便决定留下来,请人在山上开凿石窟,用以修行。这是敦煌的第一座石窟,这是这座万年钟走出的第一格。

此后,这座钟就走起来了,走了一千多年,无数后继者效仿乐尊的模式,继续开凿石窟,雕塑佛像,绘制壁画。

当地人管这里叫千佛洞,全世界都知道这里是中华艺术瑰宝、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当我们说莫高窟是中华艺术瑰宝的时候,你不觉得奇怪吗?莫高窟那些传世作品的创造者,其实只是普通的工匠。

他们画的每一笔,他们刻的每一刀,本来是要被湮没的呀。如果不汇入这条长期主义的大河,所有的努力都会随风而逝。

而现在,虽然工匠们的名字没有留下来,但他们活着时候的努力,成了中华艺术瑰宝,他们也成了中华艺术瑰宝的创作者。

所谓的伟大,有时候就是这么回事。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时间帮助了他们,他们成为了时间的朋友。

说到这里你可能还是觉得抽象,这和我的人生有什么关系?什么一千年一万年?能不能教我一个短平快就能见效,但又符合长期主义精神的方法?

还真有,哪怕时间短到一个月,你也可以运用长期主义的策略,达成自己的目标。你信不信?一千年有一千年的干法,一个月有一个月的干法。

给你分享个真事:我有一个前同事,和他们办公室的一个女孩处于关系的暧昧期,双方都处在互相试探的阶段。

有一次男孩出差,回来之后就跟女孩说:“我知道你喜欢哈利·波特,出差给你带了一个小礼物,看到后随手给你买的。”女孩没啥心理负担,就笑纳了。

第二周这男孩又悄悄跟女孩说:“其实我还给你带了一个,这周再送给你。”

第三周又来一个,第四周还有一个。分了四次,把他给女孩选的礼物,送给了对方。

体会一下,这个时候女孩心里被撩动的程度。一次性送个很贵的礼物,希望出手快、效率高,谁都会,但这未必能打动一个好女孩。

但是,挺便宜的小礼物,很用心地分几次连续送出去,把时间这个变量加进来,把长期主义这个算法加进去,你会发现,它的力量是不一样的。

在2017年的跨年演讲上, 罗振宇介绍了一个人生算法的公式:

一个人的成就,来自一套核心算法乘以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

这其实就是长期主义的原则,做一件事,长期地去做,持续地去做。

3. 什么是长期主义

那么:什么是长期主义?如何做才算是长期主义?
  
  一、什么是长期主义? 
  
 第一种“长期主义”,是识别事物在时间线的“走向”。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为长期主义者,首先得学会夺势,必须能看穿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脉络,才能选择正确的方向坚持走下去。
  
 如果一个长期主义者选错了赛道,时间越长,结果越糟糕。
  
 第二种“长期主义”,是区分“大周期”和“小周期”。一个漫长的时间周期,是由无数个上下波动的小周期组成的,这些小周期常常会让你误判,让你分不清大周期的拐点到底在哪里。
  
  二、长期主义,不是坚持重复一件正确的大事,而是坚持改进一件件小事。 
  
 做为普通的我,事物的走向判断基本是随大流,不会太错,但也抢占不了先机。可是我也想坚持的做一件自己认为对的事,持续反复的做,一点一滴的积累,从陌生到熟练,不断的学习、实践、纠错,只等时间给我答案。
  
  三、纯粹的坚持做一件事。 
  
 坚持的困难在于功利心。谁不想少投入多收获,短期内看不到收益往往容易放弃,不停的试着新的事情,锻炼新的能力,可距离能挣到多一点的钱总是有一段距离。
  
 坚持的困难在于反复的枯燥。做上一段时间,慢慢的熟悉,初始的新鲜感消失,重复的去做就成了索然无味,倦怠开始,很容易停止不前。
  
 坚持的困难在于重复,无提升。想要进步,除了学习、实践,还要不断的总结,不断的试错,不断的改进。每一天,每一地,每一时,持续改进。可是,我们总是无法看到小小的进步,不愿每一天主动的去思考、总结错误,改进方法。
  
 坚持的困难还在于我们身处在随波逐流的环境,别人也是这么做的,享受着当下,而我要给自己定一个前进的目标,往往还看不到我与别人好在什么地方。工资不高,财富不多,似乎差不多在一个水平。
  
 可是,我还是想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每天尽量坚持读点书,写下思考,积累点知识。还想给自己点希望,积累点财富,让自己变的更有价值,努力的向着财务自由的目标迈进!

什么是长期主义

4. 如何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前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十年前种的树,只要不死,总有一天可以乘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或者自己种树自己乘凉,这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为什么很少有人在学习、运动、特长等方面,为自己种一棵可以长达十年的树?
  
  
 
  
                                          
 很久前,看到一则新闻,国外有一个人,每天给自己拍一张照片,一拍就是十年,这条新闻被很多主流媒体报道,传播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
  
  
 我们系统有一个单位,每天的《人民日报》都留存了下来,十多年来一张不少,在全国范围受到表扬。
  
  
 这两个故事,一个是个人、一个是单位,看上去简单得像个“1”,貌似谁都可以做到,但现实是很少人能做到。
  
  
 每天读10页书,这件事也很简单,最多也就半小时,一年下来相当于读了十几本书。这句话对一年读书不到两本的来说,就是一句鸡汤。
  
  
 选定一个极小的领域,刻意的练习,坚持十来年就可以在这个领域成为专家,甚至成为顶尖的人物,但是很少有人去做。
  
  
 每天坚持运动,比如跑步、器械、瑜伽、游泳等,十年以后一定会有巨大的回报,但是很少有人会坚持一项长达十年的运动。
  
  
 读书、学习、运动,只要长期坚持就会有结果,还有很多简单的事情,只要重复去做就会有成绩。这种看得到的成功,低垂的果实,为什么很多人不去摘取?
  
  
 最近,我结合自己的成长,以及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了“长期主义”这个词潜藏的秘密和能量。
  
  
 
                                          
  长期主义者,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不是人人都知道。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高估了自己一个星期的努力,而忽略了十年的努力。 
  
  
 我的一个直接领导,他讲的一个观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有的人三年盖了一栋楼,有的人三年盖了一片茅草房,还是东一块、西一块。三年干一件事,并且干成一件事情,真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短视是人的天性 。刷抖音和嗑瓜子是一个道理,就是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抖音刷不停,瓜子嗑不停。
  
  
 人的本性是喜欢短期主义的,挣块钱多好,今天努力明天成功,跳过春耕、夏耘直接到秋天收获。
  
 但这种好事,不是人人都能碰上,碰上其实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需要延时满足的时候,很多就没有了耐性,到嘴的肥肉先吞下去再说,胖不胖是后话。
  
  
  短视是一种欲望,这种欲望很多人控制不了。 
  
 躺在被窝里,当然比起来跑步舒服;看电视、闲聊天当然比读书要轻松,很多人就是在这种天性中,失去了长期主义。
  
  
  越是物质贫穷、越是精神匮乏的人,越没有长期主义。 
  
 当一个人无法把握明天时,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把握好今天。这也就是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活在当下。
  
  
 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让很多人失去了长期主义。十年前种的一棵树,前提是不要死,才可以乘凉。一棵小树苗小的时候,可能会被牛给踩了,再大一点可能会被风雪给弄断,还不到十年的时候可能会被人给砍伐。
  
  
 这也就是大部分的人,有一年的计划,但是很少有十年的规划。因为时代变化太快,对多年后的事情缺乏自信。
  
  
 世界上最穷的人,也知道送孩子上大学带来的好处。现实是,很多贫穷人家的孩子,初中毕业后就去打工了。我读完初中后,班上三分之二的人都南下打工,因为上高中需要学费,家庭负担重,早点打工可以早点为家里减轻负担。
  
  
 在穷人的眼里,脚下的六个便士比天上的月亮珍贵。一个朝不保夕的人,踏踏实实过好今天,比什么都强。
  
  
 穷人把大部分的资源都放在当前,他没有多余的时间、金钱去投资未来,这样导致越穷人的越穷。
  
  
 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同样有贫富差距。精神匮乏的人,追求短期的感官快乐。精神富足的人,追求长久的心灵享受。 
  
 
                                          
  人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自然变得厉害。因此,长期做一件事,也不一定能够成为长期主义者。 
  
  长期主义不是简单的重复。 就像吃了一辈子饭你也不是美食家,说了一辈子话也不是演说家,读了很多的书也不一定明白浅显的道理。长期主义也不是简单的迭代,从理论上讲,一个鸡蛋可以变成养鸡场,蛋生鸡、鸡生蛋,越来越多,但在实际生活中是走不通的。
  
  长期主义不是简单的累加。 有的人说,如果十年前我每天背记10个单词,现在一本字典都记下来了,看似一件小事,但是在时间面前,很少有人可以做到。
  
  
  长期主义者需要知道,长期做一件事是很难的,哪怕是一件极小极小的事 。
  
 没有任何一个目标可以一蹴而就。我们要积极,但不要着急,在此状态下,保持着持之以恒的努力,目标总能实现。没有这点清醒的认知,不要去谈自己如何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
  
  
 我很喜欢摄影,因为他能够把时间定格,从照片中能看到时间的痕迹。有一次参加解海龙的摄影课,他给我们讲拍摄希望工程大眼睛姑娘苏明娟的案例,他还拍摄很多类似的照片,他在拍摄的时候就打算要做十年后的回访,后来我们看到这些小孩考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还有成家立业。
  
  
 我想,谢海龙就是有这种时间的思维,他是站在明天看今天,站在高处看人生。
  
  
 战略定力再往上走,就是信心、信念。你在长期主义的这条路上,只有一个走下去得理由,但是会遇到一千种阻拦和借口。
  
  
 长期主义者必须要有清晰的目标,持久的奋斗。中共一大13人,最后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就剩下毛泽东、董必武两人,王尽美、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李汉俊、李达先6人后牺牲,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刘仁静、包惠僧5人先后叛变或脱党,后面这5个人想必肠子都悔青了,为什么不走到底。
  
  
 国民党溃败后,刘仁静留在了大陆,1982年,在北师大操场旁,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结束了这个老人的生命,也许那个司机也不曾想到,他撞死了当时唯一健在的中共一大代表。
  
  
 建国后,包惠僧回到了北京,研究党史。
  
  
 还好,这两个人迷途知返,只是重新再来的时候,长期主义这条船已经走远。
  
  
 1600年前,有一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来到敦煌。便决定留下来,请人在山上开凿石窟,用以修行,这是敦煌的第一座石窟。
  
  
 此后,一千多年,无数后继者效仿乐尊的模式,继续开凿石窟,雕塑佛像,绘制壁画。当地人管这里叫千佛洞,这也就是举世闻名的莫高窟。
  
  
 莫高窟那些传世作品的创造者,其实只是普通的工匠。但是,普通的工匠,他们画的每一笔,他们刻的每一刀,如果不汇入这条长期主义的大河,所有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
  
  
 我身边一些有所成就的人,你如果将他们的生活分解到每天,其实和普通人过得也差不多,都是工作、吃饭、睡觉。
  
  
  日子如果过得没有目标,就是几段散乱的岁月,当我们把努力都凝聚到每一天,去实现一个目标,散乱的日子也就积累成了生命的永恒。

5. 什么是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不是简单的坚持,而是一种穿越小周期、看透大周期的能力。
  
 长期主义也不是长期重复一件事,而是看准方向,不断试错改进,最终穿越一个个小周期,赢得大周期。
  
  
 坚持长期主义不是长期重复一件正确的大事,而是坚持改进一件件小事,校对方向持续向前,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也不是忍受枯燥,而是面对各种不确定性作好万全的准备。

什么是长期主义?

6. 怎样才能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呢

看过之后有点惊喜又有点心虚。

想起自己刚开公众号时就是以写“没有自觉力”的人如何正确树立flag的姿势吸引的第一批读者,而后便开始在各大热点事件上“小放厥词”,再也没提过有关flag的事。

以至于突然听到有新来的读者说因为看了我之前的文而对自己逐渐清晰时顿生惊喜,同时也觉得有点惭愧。

惊喜自不必多说,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好的影响是我写东西最大的乐趣,说到惭愧,那也真的是有点心虚。

我在最早的两篇文里就提到过自己会把计划以数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于自我审视和检讨。很显然,数据不会说谎。

今天再延伸一点,不管是做计划还是定目标,都要坚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在现代社会很多职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达到“财务自由”。

前阵子看了高晓松给某大学生的一封回信,里面的主要内容都没记住,光是记得提到的一点,

“于是在45岁高龄涌进了阿里巴巴,心里总算踏实了。在阿里五年来,比我年纪大的基本都退休了,比我年纪小的也有不少财富自由退休了。作为现任年龄最大的高管之一...”高晓松


看到这差不多了,一想,原来这些职场前辈们努力奋斗的终极目标也是为了早日实现财务自由回家钓鱼种菜。要不是看高晓松写的我还以为这些职场大佬天生就是工作狂,劳碌命,喜欢996,热爱劳动呢。

当然我并没有找到什么快速实现财务自由的办法,如果你有的话求你后台私信我。

但如果你也同样抱有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那就得早做打算,准备好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我们总说现在的人很浮躁,其实浮躁背后一大原因是“焦虑”。而焦虑的重要原因则又是因为急于求成。

现代人心里大多是速成主义者,这也就是为什么市面上总是出现什么“量子阅读”,“三个月学会一门外语”,“Java从入门到精通”之类的产品,依我看是从入门到删库跑路还差不多。甚至我觉得连“21天养成一个习惯”都是不太普遍的,心理学上指的21天养成一个习惯是说“至少”需要21天。很多人以为只要21天就一定能养成一个好习惯,在鸡汤的加持下拼了老命终于坚持了21天,到了22天发现还是没这习惯,于是乎大骂一声“骗子”,然后放弃。如果你真的学会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就不必去在乎是不是21天能养成习惯,我更推荐你相信“一万小时理论”,想要养成习惯则至少需要坚持3个月去做一件事。我之前就说过要把自己的战线拉长,拉长战线并不是说光光拉长了deadline,给自己拖延找到借口,而是说不但要为自己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其中更再要细分到每天的任务然后像机器人一般去执行。

作为长期主义者因为对自己,对现实,对未来有着更加清晰的认定,更可以避免“急于求成”给自己带来的焦虑感。有一个老的掉牙的引例:贝佐斯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巴菲特回答:“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现代人中两种人是最多的,一种是前面提到的“速成主义者”,有成功的迫切心里,却没等待成功的耐心。还有一种是“麻木主义者”,日子过一天是一天。

速成主义者功利性十足,往往充满焦虑,更容易因为速成的心里走上歧路,“麻木主义者”或许要等着65岁拄着拐杖去上班打卡。我在这里说这些其实并不是要提倡大家每天打着鸡血去做什么事,正好相反,我反对一切鸡汤式的鸡血主义,做长期主义者,就是要像是溪流一般,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如果你现在已经获得一些小成就,那么不用高兴太早,你的小成就无法保障你一生无忧,如果你现在仍一穷二白,也不用太灰心,从现在开始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和时间作朋友。胜利,终将属于长期主义者。

7. 怎样才能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呢?

看过之后有点惊喜又有点心虚。

想起自己刚开公众号时就是以写“没有自觉力”的人如何正确树立flag的姿势吸引的第一批读者,而后便开始在各大热点事件上“小放厥词”,再也没提过有关flag的事。

以至于突然听到有新来的读者说因为看了我之前的文而对自己逐渐清晰时顿生惊喜,同时也觉得有点惭愧。

惊喜自不必多说,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好的影响是我写东西最大的乐趣,说到惭愧,那也真的是有点心虚。

我在最早的两篇文里就提到过自己会把计划以数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于自我审视和检讨。很显然,数据不会说谎。

今天再延伸一点,不管是做计划还是定目标,都要坚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在现代社会很多职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达到“财务自由”。

前阵子看了高晓松给某大学生的一封回信,里面的主要内容都没记住,光是记得提到的一点,

“于是在45岁高龄涌进了阿里巴巴,心里总算踏实了。在阿里五年来,比我年纪大的基本都退休了,比我年纪小的也有不少财富自由退休了。作为现任年龄最大的高管之一...”高晓松


看到这差不多了,一想,原来这些职场前辈们努力奋斗的终极目标也是为了早日实现财务自由回家钓鱼种菜。要不是看高晓松写的我还以为这些职场大佬天生就是工作狂,劳碌命,喜欢996,热爱劳动呢。

当然我并没有找到什么快速实现财务自由的办法,如果你有的话求你后台私信我。

但如果你也同样抱有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那就得早做打算,准备好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我们总说现在的人很浮躁,其实浮躁背后一大原因是“焦虑”。而焦虑的重要原因则又是因为急于求成。

现代人心里大多是速成主义者,这也就是为什么市面上总是出现什么“量子阅读”,“三个月学会一门外语”,“Java从入门到精通”之类的产品,依我看是从入门到删库跑路还差不多。甚至我觉得连“21天养成一个习惯”都是不太普遍的,心理学上指的21天养成一个习惯是说“至少”需要21天。很多人以为只要21天就一定能养成一个好习惯,在鸡汤的加持下拼了老命终于坚持了21天,到了22天发现还是没这习惯,于是乎大骂一声“骗子”,然后放弃。如果你真的学会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就不必去在乎是不是21天能养成习惯,我更推荐你相信“一万小时理论”,想要养成习惯则至少需要坚持3个月去做一件事。我之前就说过要把自己的战线拉长,拉长战线并不是说光光拉长了deadline,给自己拖延找到借口,而是说不但要为自己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其中更再要细分到每天的任务然后像机器人一般去执行。

作为长期主义者因为对自己,对现实,对未来有着更加清晰的认定,更可以避免“急于求成”给自己带来的焦虑感。有一个老的掉牙的引例:贝佐斯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巴菲特回答:“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现代人中两种人是最多的,一种是前面提到的“速成主义者”,有成功的迫切心里,却没等待成功的耐心。还有一种是“麻木主义者”,日子过一天是一天。

速成主义者功利性十足,往往充满焦虑,更容易因为速成的心里走上歧路,“麻木主义者”或许要等着65岁拄着拐杖去上班打卡。我在这里说这些其实并不是要提倡大家每天打着鸡血去做什么事,正好相反,我反对一切鸡汤式的鸡血主义,做长期主义者,就是要像是溪流一般,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如果你现在已经获得一些小成就,那么不用高兴太早,你的小成就无法保障你一生无忧,如果你现在仍一穷二白,也不用太灰心,从现在开始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和时间作朋友。胜利,终将属于长期主义者。

怎样才能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呢?

8. 什么是长期主义?

大部分人理解的长期主义=坚持。
  
  
 跑步是长期主义吗?
  
 写作是长期主义吗?
  
 拆细了,远没那么简单!
                                          
 这张图(图1),是对「长期主义」最好的解答:
  
 一枚硬币,你只抛五次,正面的概率,可能是80%。但你抛一万次,正面的概率一定是50%。
  
  长期主义告诉我们,只有把时间拉长,我们才能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 
  
 莎士比亚就说过一句“长期主义”的话: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这话什么意思?
  
 用一个小故事就可以解释:
  
 有一个人从小就想当飞行员,
  
 好消息是,他终于当上了飞行员,
  
 坏消息是,他第一次飞行就出事了,
  
 好消息是,他带了降落伞,
  
 坏消息是,降落伞打不开,
  
 好消息是,他的下方是一片厚厚的草垛,
  
 坏消息是,他的正下方有一把向上的铁叉,
  
 好消息是,他刚好落在了铁叉旁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长期主义”地看,不要一惊一乍。因为一切都可能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长期主义必须具有确定性。
  
 比如,明天是什么天气?
  
 天气预报也不一定准确。
  
 但我明确地知道,7月会很热。
  
 这个就是确定性。
  
  所以,长期主义必须有一个确定的目标。 
  
 再比如,我什么时候死?
  
 不知道,可能随时一场大病,就去了。
  
 但我知道,每天坚持锻炼,一定是对的。
  
  所以,长期主义是盯住一个不变的东西,一直行动。 
  
 不是我们坚持一个事,然后长期不变,
  
 而是,先判断什么长期不变,然后一直坚持。
  
 回到前面的问题:
  
  
 跑步是不是长期主义?
  
 我告诉你,我一个同学坚持跑步10年,结果半月板损伤严重,现在连走路都是问题。
  
 啊?跑步不是「撒丫子跑就完事」了吗?
  
  
 不是!
  
 如果你真的把跑步作为自己“长期主义”的锻炼方式,
  
 那你首先要想办法,把有关跑步的所有环节,都拆解出来:
  
 抬头挺胸,还是微微前倾?
  
 前脚掌落地,还是后脚跟落地?
  
 腿抬多高?
  
 步幅多大?
  
 手臂怎么摆动?
  
 每个部分都要拆开了、揉碎了,想办法做到极致,至少也不能有损伤。
  
 跑步最终目标,当然是为了健康。
  
 但不正确的跑步姿势,只会损害健康,跑的时间越长,损害越大。
  
 所以,长期主义不是盯着“远方”的目标,
  
 而是找到眼下、手头,正在做的,一件件小事,拆解开来,解决问题。
  
 什么是长期?
  
 5年、10年,还是20年?
  
 都不是。
  
 “长期”的定义是:
  
  长期,是指世界上事物发展的“波动周期”。 
  
  
 我有一个朋友,2012年开始写公众号,一直坚持到现在,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他坚持写作这件事,是长期主义吗?
  
 用他的话说,写作是他的爱好,所以他能长期地坚持。
  
 但根本原因,其实是因为公众号有红利期。
  
  长期,是指世界上事物发展的“波动周期”。 
  
  
 所以,只知道坚持写作,并不是长期主义。
  
 只有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在一个长期波动的趋势中坚持写作,并知道如何从这件事里去获益。
  
 这才是长期主义。
  
 坚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应该有确定的回报。
  
 不管是两年,五年还是十年。
  
 如果你一直长期、长期、长期,结果自己都快挂了,都还没有看到自己长期坚持的结果。
  
 只有一种可能,
  
 你坚持的「长期主义」就是错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长期主义没有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