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理解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的三个维度

2024-05-02 06:09

1. 多角度理解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的三个维度

我儿子中午经常不愿意午睡,经过一天的亢奋,几乎每到下午5、6点左右,就特别容易起情绪,时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嚎啕大哭、蛮不讲理。这个时候,我通常会抱着他任由他先发泄情绪,我知道他是太疲乏了。
  
  
 如果你从我身边经过,看到这个场景,我儿子大喊大叫、大哭大闹地纠缠我的样子,八成会猜测这是一个缺乏教养的“怪”孩子。但是,如果你与我儿子有过交往,就会发现他有不足,但是闪闪发光的优点更多。原来这个孩子是如此的可爱、活力四射,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有创意,肯冒险又不鲁莽,运动协调能力超级棒,游戏中时常带给你惊喜……
  
 很多家长,不能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期待孩子能够一如既往地表现稳定和良好。这不能不说是父母的一种妄念,也暴露了父母对儿童整体发展概念的模糊。你怎样理解儿童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养育态度和行为。
  
 第一,生理发展。指身高、体重、大脑、激素水平等的变化,也包括动作技能的变化。
  
 第二,认知发展。这是智力上的发展,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第三,社会性与情感的发展。指人际交往的发展、情感的发展等方面,包括认识自我与他人、人际关系技能、情感的交流、友谊、道德和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我们养育孩子,就是要促进孩子这三个维度的均衡发展。
  
 很容易理解,就像孩子不可能只长身体,而不发展心智和情感等一样。这三个维度不是独立发展,而是相互促进、彼此交织、共同发展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脑的发育是生理维度的发展,这些生理上的发展又是孩子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情感发展的生理基础。正因为大脑的发育,5岁孩子的注意力比2岁孩子有大幅度提高,情绪调整能力也比2岁孩子更好。注意力属于认知发展维度,而情绪调整能力属于社会性与情感发展维度。所以,我们无法割裂地去看待一个孩子的发展,不可能这个月专门培养认知发展,下个月突击培养社会性与情感发展。
  
 再比如,孩子学说话从表面上看是语言发展,但实际上,语言发展是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与情感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学说话,首先要具备正常的生理条件,并且需要认识一些事物,理解一些概念,这是认知发展。同时,学说话必须跟人交流,说话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交谈,这是社会性与情感发展。所以,孩子学说话也是发展的三个维度相辅相成的过程,缺一不可。
  
 理解三个维度的发展,对父母来说非常重要,将直接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看法和态度。我们断章取义阅读一段文字,很可能是曲解这篇文章的整体意思的。就像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理解从整体看一个人会更客观理智,懂得了这些道理,在对待孩子方面,可能就容易跳出思维的陷阱,只盯住孩子的某一个或几个所谓的缺点和不足了。
  
 如果说儿童的发展像一棵树,那么我们要关注的是这一整棵树,而非其中的一根枝丫。如果我们只是盯住某个枝丫,用力修剪,这非但无益于孩子的进步,反而可能阻碍孩子的发展。所以,我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更多看到孩子的发展全貌,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从孩子的幼童期,可以做以下努力:
  
 1.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家庭成为孩子的安全港湾,为孩子有勇气探索未知的世界,给足底气和爱。
  
 2.在不同的年龄段,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获得充足的掌控感和能力感。
  
 昨天下午,我带着4岁的儿子和6岁的侄子外出活动。我在后面跟着,儿子骑着自行车,侄子骑着滑板车。过马路的时候,儿子主动负责带领。有车辆的时候,或者路况不好的时候,我只是偶尔提醒“左边有车”,“前方下坡”……儿子的警觉性很高,安全意识很足,不用我说怎么做,他会提前调整。玩冒险攀登的时候,儿子负责讲规则。
  
 在休息的时候,我们一起吃零食,儿子都是亲力亲为去自己开包装等。侄子感慨,问弟弟说:“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我感觉侄子的潜台词是“弟弟,你怎么能做这么多事”)当时,听到侄子这样说话,我内心感到无比自豪。
  
 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我会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时常退在儿子的身后,让他亲自去体验。当我这个妈妈不再是无所不能的时候,我放手让儿子去做,我负责做好安全的后盾,准备好儿子需求时随时的支援。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时候儿子收获自己独立做事的成就感和能力感,而我这位甩手掌柜也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育儿的道路上,你是否做着盲人摸象的事情?祝开心。

多角度理解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的三个维度

2. 儿童发展的四个维度

发展心理学把儿童发展分为三个维度,即: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情感发展。
   
 我国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则把学龄前儿童的发展为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其内容也涵盖了生理和认知、社会与情感等方面。
   
 一是动作(运动能力)。
   
 单脚站立10秒以上
   
 会原地跳跃和翻跟头
   
 会打秋千和攀爬,可能会跳绳。
   
 二是手和手指能力。
   
 能描摹三角形和其他图形。
   
 可以画带身体的小人。
   
 能写出一些字母。
   
 可以自己穿脱衣服。
   
 会用叉子和勺子。
   
 可以自己上厕所
   
 三是语言发展。
   
 能记住故事部分内容。
   
 会用5个以上的词组成的句子。
   
 会讲更长的故事。
   
 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地址。
   
 四是认知发展。
   
 可以数出至少10个物体。
   
 正确认出4种以上颜色。
   
 对时间概念有更好的理解。
   
 了解家里常用的物品。
   
 五是社交能力。
   
 想讨好朋友。
   
 想和朋友一样。
   
 更有可能服从一些规矩。
   
 喜欢唱歌、跳舞和表演。
   
 带回独立,可以自己去邻居家玩。
   
 六是情感发育。
   
 有性别意识。
   
 能够分清想象和现实。
   
 有时很难带,有时很乖。

3. 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具体是怎样的,你知道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动作思维阶段
         桌上放着一个苹果,宝宝矮小够不着,怎么办呢?这时候宝宝发现他旁边有凳子,于是把凳子搬过来,自己爬上去,成功地把苹果拿到手。孩子学会借助别的 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从不断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的。 不到三岁的孩子以动作思维为主,思维在动作中进行。孩子最初的动作往往是杂乱无章、漫无目的的,以 后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了解了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三到六岁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这也是为什么用数字加减,孩子反应不过来,但是用实物举例子,就容易理解。在这个阶段 ,家长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经验,丰富孩子的词汇,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在孩子拆装玩具或积木时,帮助他们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和孩子玩图片分类和比较游 戏,让孩子从具体中学会归纳和抽象,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经常向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和现象等。有些家长和老师片面地、刻板地教孩子多识 字、写字、计算等,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并没有好处。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六到十一岁是培养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程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一只狗有4条腿,两只狗有8条腿,三只狗有 多少条腿?像这些问题,就是属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题。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给孩子现成的答案。
         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思维品质,是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培养儿童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其思维与能力的突破口。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五个方面。
         (1)小学儿童思维敏捷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思维敏捷性表现在运算速度在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儿童的运算思维的敏捷性是可以培养的,合理的教学与要求可以适当地加快敏捷性发展的进程。
         (2)小学儿童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灵活性表现在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增加;不仅能一题多解,而且解题正确;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不断提高。
         (3)小学儿童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
         (4)小学儿童思维独创性的发展
         思维独创性表现在独立性、发散性和有价值的新颖性。其发展的趋势表现在:
         一从对具体形象材料加工发展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研究发现,四年级是思维独创性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二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最后发展到独创性。
         综上所述,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年龄特征。思维品质既是统一的整体,其发展存在着一致性,又在思维品质的不同成分中具有其年龄特征。
         发展儿童思维的绕口令         单韵母练习
         1、坡上立着一只鹅,坡下就是一条河。宽宽的河,肥肥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2、山上五棵树,架上五壶醋,林中五只鹿,箱里五条裤。伐了山上树,搬下架上的醋,射死林中的鹿,取出箱中的裤。
         3、山前有只虎,山下有只猴。虎撵猴,猴斗虎;虎撵不上猴,猴斗不了虎。
         鼻韵母练习
         1、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2、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饼,饼碰盆,盆碰饼。
         3、任命是任命,人名是人名,任命不能说成人名,人名也不能说成任命。
         4、山前有个严圆眼,山后有个严眼圆,二人山前来比眼,不知是严圆眼的眼圆,还是严眼圆比严圆眼的眼圆?
   

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4.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宝宝出生后,所有的本来都是一点一点学会的,而且是到了一定的阶段才可以学会的。就如宝宝7个月开始长牙,10个月开始站立等,以下认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1  1、感知觉运动阶段(0~2岁)。这时的孩子仅仅通过感觉来建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他感知到的就认为存在。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时孩子还没有建立真正的逻辑运算能力,只能学会初步的形而上学认知,所以往往显出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时孩子开始建立具体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学会理性地分析事物。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这时的孩子开始学会抽象的运算,不需要实物也能作逻辑思考,学习进入成年人的思维模式。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生的四种变化 
  1、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首先对事物提出一些假设,然后从假设推演出某些逻辑结论。
  2、能够进行命题逻辑思维:能够在摆脱实际内容的情况下,对一系列推理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在不受命题性质束缚的情况下建立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
  3、能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完全分开:他们的认识能超越于现实本身,无需具体事物作为中介,把握抽象概念,进行形式推理。
  4、能够形成两种形式运算的认知结构:一是组合系统;二是四群运算。儿童到了这个阶段,已经能够用这些结构形式来解决各种逻辑问题,表明他们的思维已经接近或基本达到成人的成熟水平。
  以上分享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儿童认知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方面已经有专家做了详细的总结。其实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出,孩子的发展都是一点一点成熟的,没有出现过跳跃式发展,及时是比较聪明的孩子,也只是发展的早一些而已。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2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2~6、7岁) 
  这个时期,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以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皮亚杰指出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
  (1)泛灵论。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
  (2)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儿童认知的自我中心倾向。
  (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通过要求儿童考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儿童能把握整体,也能分辨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是,当要求他们同时考虑整体和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时,儿童多半给出错误的答案。这说明他们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皮亚杰称之为缺乏层级类概念(类包含关系)。
  (4)思维的不可逆性。思维的可逆性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运算活动。思维的可逆活动有两种,一种是反演可逆性,认识到改变了的形状或方位还可以改变回原状或原位。如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幼儿会认为,香肠变大,大于球状了,却认识不到香肠再变回球状,两者就一般大了。另一种是互反可逆性,即两个运算互为逆运算,如A=B,则反运算为B=A;A>B,则反运算为B

5.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有哪些阶段

      发散思维,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一种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下面我为你整理儿童认知发展规律阶段,希望能帮到你。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4个阶段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2-7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此阶段的主要特点:
         (1)相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赖表象进行思维,但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
         (2)不可逆性。
         (3)自我中心性。
         儿童只能站在他的经验的中心,只有参照他自己才能理解别的事物,而认识不到还有他人或外界事物的存在,也认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故又称为自我中心思维阶段。
         这一阶段分为两个小阶段。
         2-4岁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即儿童开始出现凭借语言符号象征游戏、延迟模仿等示意手段表征外在客体的能力,但此时思维具有前概念性,徘徊于概念的一般性与组成部分的个别性之间。
         4-7岁为直觉思维阶段,即儿童此时已开始从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阶段过渡,但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自动调节的限制。此阶段的思维既没有运算的可逆性,也没有守恒的基本形式,尚停留在半象征性的思维状态之中。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的能力,先后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7岁左右的儿童能够在心理上对珠子进行运算,并认为把珠子散开和埃紧是两个相反而又互补的运动,重新排列珠子可使它恢复到起始状态。这说明此时儿童的思想开始又较大的易变性,出现可逆性,能解决守恒问题,可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识逻辑关系。但是,这种运算仍有其局限性。其一是这一水平的运算还不具有足够的形式化,尚脱离不了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其二是运算还是零散的、孤立的,不能组成完整的系统。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始于青春前期,约11、12岁,接近于成人的思维。这一阶段儿童不再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与具体运算阶段相比,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发生了四种变化:
         1.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首先对事物提出一些假设,然后从假设推演出某些逻辑结论。
         2.能够进行命题逻辑思维:能够在摆脱实际内容的情况下,对一系列推理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在不受命题性质束缚的情况下建立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
         3.能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完全分开:他们的认识能超越于现实本身,无需具体事物作为中介,把握抽象概念,进行形式推理。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有哪些阶段

6. 儿童认知的发展的4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

儿童是我们祖国的花朵也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儿童的发展与健康是我们应该重视和密切关注的。儿童认知的发展4个阶段有: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和动作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在9-12个月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消失时,儿童知道客体并非不存在,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客体不存在,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更高层次认知活动的基础,表明儿童开始在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事物,但还不能用言语和抽像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能运用表象和符号思维,即儿童能用某一事物代表或表征其他事物来描述外部世界。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思维中形成了守恒概念,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钟摆实验”儿童能够独自完成“钟摆实验”则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形式运算阶段。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还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扩展资料:
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在西方文献中,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发展”,以及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在意义和范围上基本相同。儿童心理学著作有按年龄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体系,这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学著作采取的体系;有按心理过程排列的体系,如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也有将上述两种排列混合编制的体系。
在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工作。他们提出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新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了儿童发展的研究。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为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7.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智力(sensorimotorintelligence)。从出生一直持续到第18个月。这个阶段以日益复杂的感觉和动作图式为特征,这些图式能够使儿童组织并练习控制环境。


第二阶段,前运算思维(preoperational thought〉。从儿童学习一种语言开始持续到大约5岁至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语言、模仿、想象、符号游戏和符号绘画来发展符号化的表征图式。他们的知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知觉。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思维(concreteoperationalthought)。从6、7岁到青少年早期大约11、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领会特定因果关系的逻辑基础。他们能够领会类别、归类系统和团体中的等级结构。相对于产生纯哲学和抽象概念的假设,他们在解决与物理现实有

明显关系的问题时更容易取得成功。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思维(formaloperationalthought)。从青少年期持续到成人期。这一时期的思维水平可同时加工多个相互作用的变量。个体能够创建一套解决问题的法则。形式运算思维反映了智力的性质,这种智力正是建立科学和哲学的基础。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8.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孩子有几个发展阶段,相信党当家长的是非常想了解自己的孩子,20世纪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当代三大心理学巨人之一——让·皮亚杰构建了认知发展阶段论,可以更好的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认知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意义建构.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来解释这一过程。二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一般在9-12月,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
    ⒉、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特征,尚未获得守恒的概念.存在泛灵论的思维。
    
    ⒊、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⒋、形式运算阶段(1l~15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可逆和补偿。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2    第一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为从出生到2岁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通过器官感、知认识世界,通过用手抓、嘴的吮吸来探索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经验。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一般为2到7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阶段,认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一定喜欢,这个阶段的儿童给妈妈买礼物多数会买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妈妈。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其他人。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为7到11岁的儿童,不同于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为去自我中心阶段,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买礼物会买妈妈喜欢的而不是自己喜欢的,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理解一些具体的事物。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为11到16周岁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够理解一些抽象的事物,能够去学一些物理等一些抽象的知识。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3    皮亚杰觉得因为认知结构的不一样,个人的认知能力发展趋势可划分为四个环节,各自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四个环节是依照固定不动不会改变的次序来出现的。
    每一个环节全是前一个环节的当然拓宽,也是后一个环节的必定前提条件,发展趋势环节既不可以超越,也无法反转,逻辑思维一直向着必经之路的方式往前发展趋势。感知运动阶段的认识主题活动主要是根据探寻感知觉和姿势中间的相互关系来得到姿势工作经验。
    这一时期的标示是小孩在9-12个月慢慢得到了行为主体永恒性,即当某一行为主体从少年儿童视线消退时,少年儿童了解行为主体并不是不会有,在此之前,少年儿童通常觉得没有眼下的行为主体不会有,而且不会再寻找。行为主体永恒性是更高端认知能力主题活动的基本,说明少年儿童逐渐在在大脑选用标记来表现事情,但还不能用语言和抽像标记为事情取名。
    
    进到前运算阶段,少年儿童能应用现象和符号逻辑思维,即少年儿童可用某一事情意味着或表现别的事情来叙述外部世界。但这一时期的少年儿童还能不错的把握定义的抽象性和一般性。具体运算阶段少年儿童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发生了去以自我为中心。
    说白了去以自我为中心,就是指少年儿童慢慢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难题。伴随着儿童年龄的提高,她们慢慢可以接纳他人的建议,调整自身的观点,去自身中心主义是少年儿童社会认知发展趋势的主要标示。
    形式运算阶段少年儿童的思想已超过了对实际可认知事情的依靠,使方式从信息中抽身出去,进到方式计算环节,最具备象征性的探讨是“钟摆实验”少年儿童可以单独进行“钟摆实验”则说明他的认知能力发展趋势水准已处于方式计算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