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思考快与慢》03

2024-05-02 21:04

1. 共读《思考快与慢》03

共读第三天,开始检视阅读序言,课前复习主动阅读方法。
  
  感悟:老师让我们课前复习主动阅读,还要我们说出来,是为了强迫自己能真正的了解主动阅读是什么,而不是只是“知道”有主动阅读这个概念而已。回想起前一晚自己阅读序言,也只是进行了普通阅读,而没有进行主动的阅读。 
  
 
  
  
  part 1 
  
 知识点:大多数印象和想法都是从意识经验中得来的,而人们感知不到这一过程的。(注意前一句但是...,),part 2作者会说明为什么。
  
 说了本书的主要内容:直觉的成见的相关内容
  
 目的:给读者提供丰富精确的语言来讨论他人乃至自己在判断和决策上得失误,提升发现和理解这些失误的能力。(XIV 倒数最后)
  
  part 2 
  
  
 关键词:判断,决策,直觉性统计,成见,启发,可得性法则,概率赋值,对未来预测,对假设评估,对频率预估,
  
 老师举了个例子怎么把知识点应用于实践当中:但老板问你:这个问题你怎么看?你会怎么回答?
  
 part 3
  
 简单说明了快思考,慢思考的一些区别,
  
 关键词:判断启发法,熟练,启发法,直觉性判断,决策,专家式,启发式,直觉启发法,
  
 part 4
  
 介绍了本书的框架和主要内容,还有本书的三个区别。
  
 1、慢就是快
  
 早上共读之后,把一些知识阻塞的概念、知识点给标记出来,然后反复阅读,对比,终于把一些概念的关系弄懂了。
  
 例如:启发法是什么,它是我们用过去的经验去判断>>启发法(经验法则)必然会造成预测带有成见>>成见为启发性判断提供了依据;
  
 2、联系实际
  
 看完序言的当晚,成甲老师正好推送一片关于怎么用印象笔记的文章,里面正好提到“启发法”这个观点。
  
 瞬间眼前一亮,也迅速明白成甲老师要说明的内容。这是一次认知得到提升的体现,不仅能快速学习吸收新知识,而且这样也是印证《思考快与慢》“启发法”的观点。
  
 
  
  
  如果你想逃避 ,问问自己逃避判断的原因是什么? 
  
 1、事情困难,不知道怎么着手去做
  
 2、拖延
  
 3、怎么做都做不好,怕做错
  
  如果已经逃避了,做出逃避决策的假设是什么? 
  
  
 1、下次还会有机会去做
  
 2、等着学会了再去做
  
  我为什么从来没有放弃“放弃”?
   
  
 1、遇到困难的事情,不知怎么去做
  
 2、对于时间管理不足,做事没有条理,分不清楚轻重缓急。
  
 3、放弃是一个最简单的思考方式,
  
  我为什么在放水这件事情里从来没有放水? 
  
 1、把事情放低标准,一直处于舒适区里学习,容易获得满足感。
  
 2、不敢跳出舒适区,

共读《思考快与慢》03

2. 第六期共读书:《思考 快与慢1》

01 作者简介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普林斯顿大学尤金·希金斯心理学荣誉退休教授,普林斯顿的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及国际事务学院荣誉教授。凭借着与阿莫斯·特维斯基对决策制定问题的开先河之研究,卡尼曼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02 本书介绍 
  
 本书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通过双系统(系统1和系统2)进行判断与做出决策的基本原理。
  
 系统1的运营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快思考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慢思考
  
 第二部分对判断启发法的研究作了更新,还探索了一个难题,即为什么很难具备统计型思维。
  
 第三部分描述了我们大脑有说不清楚的局限:我们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确信不疑,我们显然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无法确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
  
 第四部分的重点是在决策制定的性质和经济因素为理性的前提下讨论经济的原则。
  
  03  书中有好多小测验,大家来玩一下,看到题你多久能得出答案? 
  
 1、球拍和球共花1.10元,球拍比球贵1元,问球多少钱?
  
 2、如果5台机器能在5分钟生产5个小零件,那么100台机器生产100个小零件需要多长时间?
  
 3、湖中有一片睡莲叶子,这片叶子以每天增长一倍的速度向外扩散。如果48天后莲叶就能覆盖整片湖面,那么其覆盖湖面一半的面积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1:0.05   ;答案2: 5分钟;  答案3: 47天)
  
 我是文文心儿,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喜欢生活中一切新奇的事。喜欢记录生活、记录故事。喜欢分享走过的旅程、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努力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其它专题链接: 
  
  游记专题 
  
   亲子专题  
  
  故事、随笔 
  
  读书、观影 
  
 感谢耐心看完此文的你,喜欢就帮我点亮左下方的小桃心❤️吧。您的关注和点赞都是对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3.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20190306

2019/3/6 Blue文 读书打卡
  
  
 书名:《思考,快与慢》
    
 章节:第24章〈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
  
 书摘心得:
  
 如果你性情乐观,就应该既乐观又谨慎,因为乐观偏见可能有益,也可能带来风险。当个人或是机构自愿承担重大风险时,乐观偏见都发生了作用,甚至起到了主导作用。当需要采取行动时,即使略带妄想,乐观主义也是件好事。性情乐观的一个好处是它使我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但是这种坚持可能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一般来说,个体经营的财务收益属于中等:同等条件下,人们通过向雇主出售自己的技能得到的平均回报要比经营自己的企业更高。这表明乐观主义是普遍、执拗且代价,昂贵的。即使大多数风险承担者最终总是收获失望,但那些因乐观而承担的风险,企业家毫无疑问都归为激发社会的经济活力作出贡献。
  
 人们倾向于用愿望思维来解释企业家身上的乐观主义,但是情感只是乐观主义产生了一部分原因。认知偏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系统1的其中一个特征,既眼见即为事实:
  
 1.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锚定我们的计划,却忽视了相关的基础比率,导致规划谬误。
  
 2.我们只关注自己想做的和能做的,却忽视了他人的计划和技能。
  
 3.在解读过去和预测未来时 ,我们强调了技能的因果角色,却忽视了运气的影响。因此我们产生了“控制错觉”。
  
 4.我们只重视自己已知的,却忽视自己未知的,因此我们对自己的信念过度自信。
  
 新公司的成绩更多取决于其竞争者、市场的变化以及自身的调控。然而,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也起到了一部分作用,企业家会自然而然的将注意力放在他们最为了解的地方-他们的计划、行为、最直接的威胁和机遇等。他们对竞争者所知较少,也就自然的认为竞争者与公司未来没多大关系。
  
 "竞争忽略"人们只在决策时没有将竞争因素考虑在内,因为困难的问题再次被简单的问题替代了。
  
 一些创新型企业的失败,标志着新的市场需要更有能力的竞争者。这些创新型企业,为“乐观主义烈士”,对经济有益,对投资者有害。
  
 "过度自信"是眼见即为事实的一种表现:在估测质量时,我们会依赖大脑呈现的信息,并构建一个是估测合理的、具有逻辑的解释。一个人不可能采用自己没有想到的那些信息,也许是因为他们从来就不知道这些信息吧。
  
 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了解不足,必然会导致经济行为人承担本可避免的风险。然而,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股票市场中,乐观主义极其重要。个人及企业会奖励那些提供了冒险且有误导性信息的人,而不是说真话的人。总有一段时间,专家间和企业间的竞争会造成大家对风险和不确定性视而不见。对不确定性的无偏见评价是理性的基石,但这并不是个人或机构想要的。当支持夸张乐观主义的情感因素、认知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共同作用时,有时就会导致人们承担一些风险,且这些风险在他们知道胜算的情况下是可以避免的。
  
 对决策高度乐观带来的影响是好坏参半的,但乐观对顺利进行的影响肯定是积极的。乐观的主要益处是使人有了从受挫中复原的能力。“乐观的解释风格”通过捍卫自我形象使人产生复原力。
  
 "事前验尸"部分克服乐观偏见的方法:
  
 克服过度自信的乐观偏见的主要障碍在于,主观自信是由人们构建的连贯的故事决定的,而不是由支持他的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的。
  
 "事前验尸"的做法及优点:当一个机构即将做出一个重要决策,但还没有正式下达决议时,召急对这个决策有所了解的人开一次简短的会议。在会议之前有一个简短的演说:"设想我们在一年后的今天已经实施了现有计划,但结果惨败,请用5~10分钟简短写下这次惨败的缘由。”两个主要优点:决策快要制定好时,许多团队成员会受到集体思考的影响,而事前验尸则扼住了这种影响。另外,它还激发了那些见多识广的个人的想象力,并将他们的想法引导到最需要他们的方向。
  
 事前验尸的主要优点是它引发了怀疑。另外它还助长了支持决策的人去探寻他们先前没有考虑到但却可能存在的威胁。这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计划的损失。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20190306

4. 《思考快与慢》-1

《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他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而得奖。丹尼尔·卡内曼将心理学研究的视角与经济科学结合起来,成为这一新领域的奠基人。
  
 第12章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读到什么?
  
 可得性启发法是从记忆中搜寻这类问题的实例,如果搜寻过程既轻松又顺畅,这些事情的发生概率就会被判断为很大。
  
 可得性启发法定义为通过“实例呈现在脑中的轻松程度”来判断概率的过程。
  
 在系统1的基本特点中,其中一点就是这一系统具有设定预期的能力
  
 假如有人要求你列12件自己表现得果断的事(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很难列出这么多件事)。你对自己果断程度的判定会有所不同吗?
  
 施瓦茨和他的同事观察到列举事件的任务可能会通过两种不同方式加强对特点的判断:
  
 1)能回想起的事例数量。
  
 2)事件在脑中呈现的轻松程度。
  
 列举12个例子的要求使得两个决定因素相互排斥。一方面,你刚想起了几件自己做得很果断的事;另一方面,你想起前三四件果断的事可能很轻松,可说出12件就要挖空心思了,回忆起来也没有那么顺畅。哪个更重要呢,提取的数量还是提取的轻松感和顺畅性?
  
 两个因素间的较量谁是赢家一目了然:那些列举了12件事的人认为和只列举了6件事的人相比,自己不够果断。而且,列举出自己表现不够果断的12件事的那些受试者最终却认为自己非常果断!如果无法轻松地想起懦弱的事例,你可能就会说自己一点也不懦弱。自我评估是由事件呈现在脑海中的轻松度来衡量的。
  
  自我评估是由事件呈现在脑海中的轻松度来衡量的,轻松地想起某件事的体验比想起事情的数量更重要。
  
 事件在脑海中呈现的轻松程度体现出系统1的启发作用,然而当系统2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时,受试者关注的就不再是提取记忆的轻松度,而是回忆起来的若干事例的内容了。
  
 各种各样的证据都指向统一结论,即那些跟着系统1走的人更容易受可得性偏见的影响,比那些警惕性更高的人受影响的程度更大
  
 示例:“因为上个月发生了两架飞机相撞事件,她现在更愿意坐火车。这真是愚蠢,风险其实并没有真正降低,这就是可得性偏见”
  
 想到什么?
  
 让我想到了在规划2022年度财务规划时,开始是轻松的,随着要思考的内容越来越多,就没有那么顺畅了,包括现在写阅读笔记也是,开始写是很轻松的,再多写就需要深入思考。
  
 微行动/微习惯?
  
 在买股票前先做犇犇的股票分析表,全部填好再建仓
  
 重点是要说到做到

5. 《思考快与慢》第四部分的前二章的读书笔记

 理论的第1个问题是在不同的简单风险之间和在有风险与确定的事情之间,究竟是什么规则操控了人们的选择?简单的风险问题(比如有40%的概率赢得300美元)。
   过去有个理论叫 期望效用理论 ,有一个例子:   如果你对苹果的好感多于香蕉,那么你也愿意以10%的概率赢得一个苹果,而不是以同样的概率赢得一根香蕉。   我对这个理论的理解是,不管你得到多少或者失去多少给你带来的效用,或者说感觉都应该是一样的。这是理性人的选择,得到很多课程中都讲到过,我们从长期的角度上看,要选择概率稍微大一点的事情去做。比如开赌场的老板,他的胜利概率只是大那么3~5%,足以维持他的生意兴隆。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并不会按照这个模式进行选择呢?   德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费希纳提出的心理物理学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对听觉视觉等各种感觉维度来讲,其功能是对数的。比如声音的单位分配值就是将声音的功率取对数。那么财富的效用同样也要做这些工作。   这就是伯努利的财富效用理论。人们的各种选择并非基于金钱价值,而是基于各种结果的心理价值,也就是他们的效用。如此说来,一个风险的心理价值就不是对可能会得到的金钱收益量的平均加权,而是这些收益效用的平均值,每项收益都要乘上自身的概率。    伯努利的财富效率论 比起前面的期望效率论有一点改善或者进步的地方,就是取对数值和心理价值。   但是伯努利理论无法解释大家对损失的厌恶。同样的情况下,一个规避风险的决策制定者会选择一件低于预期值的确定事情,实际上就是拿出额外费用,避免不确定的事情发生,我理解这是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大家都不喜欢冒险,第二这也就是买保险的行为,穷人和富人对于风险和确定性的要求不同。
   因此作者卡尼曼和阿莫斯提出了更人性化的 前景理论 ,确定的损失肯定会令人反感,会使人们更加愿意冒险。对人性中损失厌恶的发现是前景理论相对于伯努利理论的一个补充和进步。简单讲,前景理论的核心内容有三个认知特征,第一评估是与参考点相关的,第二,对财富变化的评估和人类大脑对感觉维度变化的评估是一样的,第三就是损失厌恶。   人们对损失厌恶比对盈余的反应要大得多,通常是两倍,大家称之为损失厌恶系数在1.5~2.5之间。   但是前期理论无法应对令人失望的事。我倒是觉得这个可以用机会成本来评估。将机会成本4个字改成机会收益。   从先进理论上讲下面的例子:   问题1,选择有90%的机会赢得100万美元,还是选择肯定会得到50美元?   问题2,选择有90%的机会赢得100万美元,或者选择肯定会得到15万美元?   在问题2中,如果没有得到那100万美元,选择者会更加后悔自己贪婪的决定,这就是后悔和失望。因为问题2的机会收益更大,损失的代价更大。
   最后的想法,我们要尽力成为理性人,能尽可能多使用系统2的思考,避免系统一带来的厌恶,损失情绪感受,避免我们做出一些不恰当的选择。我们对于长期来讲还是要使用期望效用理论来做自己的选择。但是对于其他人的选择,我们可以用伯努利理论以及前景理论进行解释揣摩和评估。

《思考快与慢》第四部分的前二章的读书笔记

6.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5

本部分为《思考快与慢》第5部分读书笔记整理。本书在此引入2个新的概念“记忆自我”、“经验自我”,和前面提及的“系统1”、“系统2”完全不同。
  
  记忆自我: 我们脑海中储存的,对过去每1件事情的回忆所构成的自我。
  
  经验自我: 当下此时此刻的自我。
  
 这两个自我有很大不同,两者没有共性。以幸福感来说,使经验自我幸福的事情,不一定使记忆自我幸福,我们追求幸福要同时满足两个自我。
  
  我们来看1个例子,帮助理解: 
  
 两个病人同时动手术, 我们使用两种方法来评估痛苦程度: 
  
 1、患者手术时 痛苦程度-时间 的函数图;(此时此刻的自我-经验自我)
  
 2、手术结束后,患者对手术过程进行总体评估;(记忆自我)
  
 用0-10分表示,0分表示没有痛苦,10分表示非常痛苦,进行试验。在方法1中,每隔1分钟就让病人说出自己此时此刻的痛苦,结果如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显然的,患者B不仅在持续时间长于患者A峰值上,并且在峰值上为8,也不低于患者A。即我们可以得出,患者B的痛苦是大于患者A的。
  
 然而,采用方法2,术后询问两位患者手术期间痛苦程度的总体评估时,患者A表示比患者B更痛苦。
  
  这种让人困惑的矛盾情况,根据对记忆研究的统计数据,可以用2个原则来解释: 
  
  1、峰终定律: 整体的回顾性评级可通过将最糟糕时期和最后时刻的疼痛程度的平均加权而评估出来。
  
  2、过程忽视: 过程的持续对所有疼痛的评估没有任何影响。
  
 将2条原则,应用到患者A和患者B的情况中,我们就可以解释这种矛盾。最糟糕的评估(8~10)对这两位患者来说是相同的,但患者A在过程结束前的最后评估是7,而患者B只是1。因此,对于患者A来说,峰终的平均值是7.5,而患者B只有4.5。正如预期的那样,患者A在此期间比患者B更痛苦。对于患者A来说,结束时也是个糟糕的体验,这真的很不幸,完全没有愉快的记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记忆自我和经验自我的一些区别: 
  
  1、记忆并没有那么可靠 ,在该例子中,更加痛苦的患者B,在实际的回忆中却没那么痛苦,因为结束时的痛苦程度只有1,还可以接受。
  
  2、2个自我对痛苦和快乐的偏好不同。 
  
 “记忆自我”不管我们的快乐和痛苦持续多久、频率多高,在具体的回忆过程中,我们只关注最深刻的回忆和结束时的回忆。比如让我们评价大学生活,我们直觉式的会想到大学巅峰体验、和离校时的体验,从而忽略实际的大学生活中,也有许多快乐、悲伤的片段。
  
 但我们“经验自我”,我们大脑在此时此刻运作时,我们对时间长度很敏感,不会忽略过程,强烈的渴望快乐变得更长、痛苦变得更短。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我们对幸福的测量同样是针对两个自我的,需要分类,就有两种测量方法: 
  
  1、问卷调查, 从各方面考虑,你对目前的生活满意程度;(针对记忆自我)
  
  2、昨日取样法 ,在今天立刻对昨日某些固定时刻给出评价;(针对经验自我)
  
 我们已经知道记忆自我存在2个原则,因此作者对经验自我进行测量。首先,需要对“幸福”有准确定义,单一的幸福价值很抽象,很难代表某一时刻或场景的经历。我们通过积极感受、消极感受来描述它。
  
  积极感受: 喜爱、快乐、投入、希望、乐趣等...
  
  消极情绪: 生气、羞愧、忧郁和孤独...
  
 尽管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可能同时存在,但将生活中大多数时刻区分为完全积极和完全消极还是有可能的。通过比较积极与消极的形容词的等级,我们可以辨别出令人不悦的场景。 如若在某个场景中,某种消极感受比所有积极感受都要强烈,我们就认定这个场景是令人不悦的。  我们将个人处于不愉快状态的时间比称为“U指数”。 
  
 例如,某个人在16个小时醒着的时间内,有4小时处于不愉快状态,其U指数就是25%。U指数并不是基于评定量表,而是基于对时间的客观测评。各种活动的U指数也可以被测量。例如,我们可以测量出人们在交谈、工作,或是与父母、爱人、孩子交流时处于消极情绪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通过对几千位美国、法国、丹麦女士的测量,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美国中西部城市的1000位女士来说,晨间交流的U指数是29%,工作时交流的U指数是27%,照顾小孩时是24%,做家务时是18%,社交时是12%,看电视时是12%,做爱时是5%。工作日的U指数会比休息日高6%左右,主要是因为人们在周末会更少将时间花在他们不喜欢的事情上,也不用承受与工作相关的紧张和压力。
  
  4个降低U指数的方法: 
  
  人在任何时刻的心情都由他的性情和整体的幸福感决定,但情绪上的幸福也会在一天/一周内有巨大波动。 我们的情绪状态绝大部分取决于我们关注的事,我们通常会关注正在进行的活动以及直接环境。注意力是关键,因此人某时刻的心情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情景。整体来说,我们的幸福受5个因素影响,因此也是 5个改变经验自我幸福的方法: 
  
  补充 :今天刚看到一篇文章,记录跑马的心路历程,发现对方的困惑可以由2个自我很好的解释,可见有些知识是相当有用的

7. 阅读《思考,快与慢》

《思考,快与慢》的作者叫丹尼尔·卡尼曼,他是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人类有诺贝尔(奖)以来,第一个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研究的主题是非理性。
  
 这是一部学术型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有一个很好玩的峰终定律,举了一个医院做肠镜检查的例子,一个人评价东西的痛苦程度,最重要的是看他结束时候的感受,或者叫作过程忽略,就是中间所承受的过程,人们会忽略掉,而最重视的是开头和结尾。在结尾的时候,所承受的那个痛苦量才是真正决定他对这个事判断的一个依据。
  
 通过这本书,你会不断地吃惊自己如此地不了解自己。
  
  
 我们的大脑当中有两套思维的体系,丹尼尔·卡尼曼给它起名字,叫作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的控制状态,就是自动驾驶。
  
  
 系统2是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系统1遇到阻碍的时候会向系统2求助,系统2开始运作的时候,它一旦专注地开始工作,就会屏蔽掉别的信息。所以,有一个当年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作“消失的大猩猩”。
  
  
 系统2运行时会关闭对于其他事情的关注,把所有的信息通道全都给到最重要的事情上面来,我们的大脑所执行的是一个最省力的法则,这个换做我们通俗的话讲就是,人的大脑特别懒,叫能不动脑就不动脑。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容易被人骗,容易被人洗脑。
  
  
 用本能来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那么就只能够在原来的生活圈子和层次上不断地徘徊,你没法升级。因为系统2几乎很少被调动,所以,能不用脑就不用脑,这是所有人共同的通病。为什么呢?因为用脑真的是会损耗能量。
  
  
 延伸出的心理学的曝光效应也很好玩:如果你希望一个人对你产生感情,如果你希望一个人同意你的看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你经常出现在他面前,曝光效应,看得多了,慢慢地熟悉了。他对你产生了认知放松,就把你当成自己人了。
  
  
 还有锚定效应:在营销谈判中经常用到,当双方还没有就一个价钱达成一致,在进行谈判的时候,往往是先提出锚定数字的人会更加占优势,因为他会把锚定往上调,此时最好的办法是拍案而起,摔门而出,下次再来谈,因为你已经被他锚定了,所以今天不要谈了。
  
  
 以色列培训飞行员案例表明:真正能够培训一个人不断成长的过程,最重要的手段是表扬。你要肯定他做得对的时候,这时候才能够让他把表现变得越来越好。
  
  
 此外还有一个回归平均值的现象,在没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是回到平均值的,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表现,比如事后诸葛亮,就是非常典型的一种状。
  
 当一个复杂问题你没法解决的时候,你就会认为他如果做到这几条简单的东西,就能够得出那样的结论,这是人类心理的一个bug。
  
  
 医生、运动员、消防员这些专业人士,他们的预测是会比正常人有效得多的,因为他是可以训练的,而且有规律可循。但是,反过来像股票,像政治,像房价,像人的发展,像算命这样的事情就属于非常难以预测的东西,所有我们觉得有效的东西往往是由于对于回归均值的不了解。
  
  
 这本书犹如一扇窗户,让我们了解了非理性的世界,让我们变得比其他人更加清晰,明白,认识你自己,看完书,我们依然有可能会犯很多非理性的错误的决策。但是没关系,我们至少知道了自己对在哪儿,错在哪儿。

阅读《思考,快与慢》

8. 能能读书《思考快与慢》第38章 思考生活

能能读书《思考快与慢》第38章 思考生活
  
  
 thinking about life
  
 你对生活的满意度如何?
  
 很多简单问题的答案,都能由对生活的总体评估所替换。
  
 你对婚姻的满意度如何?
  
 刚结婚或马上要结婚的人被问到对生活的整体评价是很有可能会想到结婚这件事。人们在结婚前后一两年的生活满意度都非常高。
  
 但是通过昨日重现法的研究,有伴侣的女性和无伴侣的女性的经验自我的幸福感,大体上并没有不同。
  
 经验自我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在总体上取决于性情的遗传。
  
 目标不同,结果也会有很大不同。
  
 当写下富裕的目标,19年后,很多人都实现了这个愿望。
  
 聚焦错觉
  
 聚焦错觉会产生一种偏见,这种偏见会导致人们更看好本身就能令人兴奋的事物或经历,即使这些事物或经历最终也会失去吸引力。
  
 人们忽视时间,致使维持人们长久的注意力价值的经验很少受到关注,至少比这种经验应得的关注要少。
  
 幸福是各个方面的综合体,必须把记忆自我和经验自我的感受都考虑在内。
  
 如何提升记忆自我的满足感,书中提到的,就设定一个非常难以实现的目标。
  
 书中说对生活不满的成年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设定非常难以实现的目标。
  
 年轻人的目标会影响他们将要经历的事、他们的未来,以及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抓抓落实
  
 从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的角度去提升幸福感。经验自我关注时间,要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见自己喜欢的人。
  
 记忆自我需要一个大目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