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智能手机上应用,未来会取消实体SIM卡吗?

2024-05-18 06:06

1. 工信部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智能手机上应用,未来会取消实体SIM卡吗?

引言:生活中有部分的网友会有丢失手机的情况,而更换手机内的通信卡是最麻烦的过程。因此很多年轻学子开始研究这方面的技术,相信不久之后这种通信卡会从手机上消失,而装载这些卡片的卡槽也会随之被填补。这项技术是非常有必要,而且可以完成的。下面小编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各位读者可以提前有一个了解。

首先,因为现在各种装备都以虚拟科技为主。所以这些SIM卡可能会被设计成内置程序相似的软件安置在手机之中。相信很多网友都对这种功能非常感兴趣。因为大多数网友在更换手机装置的时候,所以这些通信卡很有可能会被遗漏,而且这些卡片会与各种登录设备相互联合在一起。一旦我们失去这种卡片,很有可能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麻烦,因此只有把这些实体装置变成虚拟设计,才能够让手机变得更加方便。

其次,是因为部分网友根本用不到该卡片的功能。因为大多数网友会选择上网的方式来了解功能,这时候SIM卡的存在显然没有太大的价值。之后这些SIM卡应该会融于各种官方软件之中。而且各大通讯平台也有相似的技术,同时也会推动其他的产品,这样也使得手机卡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作用,并不会成为人们的必需品。

此外,是因为这种通讯卡一般很难快速补办。如果设计成虚拟的通讯卡并且放置在官方的应用之中,人们只需要登录手机即可重新获取新的手机卡,这样在挂失以及办理的时候都非常的方便。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人,居民不需要离开家中即可完成手机上各种应用的加载,而且这会节省数码产品的空间。

工信部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智能手机上应用,未来会取消实体SIM卡吗?

2. esim是否会被普及应用?

 一、运营商层面


SIM卡制作成本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比如补办一张卡就需要20元左右的成本分,而且现在许多家庭套餐都采用的是主副卡组合,一张副卡从主卡分享流量,按常理并但放眼全国,或许有几亿张副卡,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此外,苹果主推的eSIM卡,可以让用户自由在各个运营商之间切换,而在SIM卡方面,这还需要用户对携号转网提交申请,申请通过后才能转网,这对于运营商而言,不管是计费模式、运营商运营流程,还是维系客户,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会导致运营商陷入被动局面,用户手机上点几下就能转网,他们能不紧张吗?


二、安全方面的争议


在eSIM激活、联网设置过程中,很可能会泄露个人的隐私,并且管控难度也不在一个层面。在国内市场,管控SIM卡其实做好对三大运营商的管控即可,但eSIM卡普及之后,就需要管控成百上千家智能终端企业,而且不同厂家技术实力的不同,esim芯片的安全等级很难做到统一控制。而且我们又不能放松对海外企业的警惕,尤其是海外eSIM芯片供应商刻意保留“后门”的行为。


要知道,许多海外情报机构是无孔不入的,只要有存在“后门”的可能,必然有那些人的身影。另外,如果一些智能手机厂家在eSIM卡方面设置点对点加密,虽然能保护用户的通话隐私,却助长了违法犯罪行为。


当然,不普及eSIM又会给外国人来中国带来许多麻烦,比如美国iPhone14用户到国内,即便能办理SIM卡,也不能插进手机里,届时将会带来更多的额外支出。

3. 比eSIM更先进的iSIM技术,或将彻底变革运营商

 
   1991年,当最初版的数字移动电话标准(GSM标准,也就是俗称的2G)才刚刚制定出来,全世界的“大哥大”们还普遍用着又厚又重的第1代模拟移动电话的时候。为了能够方便管理已经开始日益增长的手机用户,一个全新的手机“配件”就这样被发明了出来,这就是SIM卡。
   
   简单地来说,SIM卡就像是手机的“身份证”:只要有了SIM卡,手机本身就无需和号码绑定——使用者可以任意换机,只要把旧的SIM卡插进新机里,号码就不会改变,电话和网络等通信功能也可以正常使用(手机和基站之间可以正常鉴权)。特别是在如今智能手机硬件进步越来越快,消费者一两年就需要换机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可能都正享受着SIM卡“换机不换号”的便利而不自知。
   
   当然,正如所有的事物都有正反两面,SIM卡本意是为了便于管理号码、降低消费者换机成本,但二十多年前的发明者们显然没有想到,当手机步入全民智能时代之后,SIM卡本身反倒成为了制约设备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SIM卡(体积)太大了!
   众所周知,尽管近些年来的智能手机在屏幕尺寸上相比过往已经膨胀了很多很多。但既然是作为手机,那就意味着不管再如何“大屏”、如何“全面”,终究还是有一个便携性制约的体积极限。一般认为,智能手机的屏幕应当以7吋作为界限——超过的话,就已经不能算作便携了。
   
   但是,与此同时,在智能手机的内部,性能更高的主控、规模更大的散热器、容量更大的电池、再加上HiFi模块、大尺寸扬声器、变焦镜头、NFC功能、红外发射……这些功能模块随着一年年的技术进步不断涌现。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或许只看到了它们带来的体验提升,但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机身内“塞”进更多、更强的功能,却一直都是个老大难问题。
    eSIM是个创新,但它却并不太受待见 
   2011年,苹果提出“nano SIM”标准,这当然不是SIM卡第一次“瘦身”,但nano SIM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 历史 上第一次由手机厂商先于标准制定组织自行改革SIM卡外观。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的SIM卡设计已然落后于智能手机内部结构设计,成为了手机发展的阻碍。
   
   当然,经常看我们三易生活文章的朋友都知道,面对这种情况,SIM卡协会也算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舍弃了传统可替换SIM卡的外形,推出了仅有一小颗芯片大小的eSIM(嵌入式SIM卡),在大大缩减SIM卡体积的同时,也相当于将SIM卡槽彻底地淘汰进了 历史 的垃圾堆。
   除了体积减小之外,eSIM还有很多好处,比如说它由于是直接焊接在手机主板上,因此再也不会出现传统SIM卡因为反复插拔、触点氧化而导致的接触不良问题;与此同时,因为eSIM彻底不需要卡槽和卡托,这也意味着它不仅可以大大节省手机内部空间,还能一定程度上简化防水设计。当然,最重要的是,eSIM可以通过软件由用户自行换号、换运营商,再也不用去线下营业厅看客服的脸色~
   
   当然,正因为eSIM本身对于运营商的客户黏性、对于运营商底层职工的就业情况实际造成了威胁,这使得它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罪”了不少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运营商们都在以“安全性”或者“技术原因”拖延eSIM的普及脚步。
    iSIM诞生:运营商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 
   然而,技术的进步是不会停止的。如果说,eSIM还仅仅是将SIM卡做成了一颗单独的小芯片,还是需要手机厂商们去主动购买、安装到手机内才有意义的话。那么,全新的“iSIM”技术就直接彻底终结了SIM卡作为手机内独立零部件的 历史 ,并且将eSIM潜在的自带“携号转网”、终结线下营业厅的破坏力进一步地以无可抗拒的方式放大了。
   
   因为,所谓“iSIM”,其实就是直接利用了现有手机芯片内嵌的加密模块,将SIM卡的加密、鉴权和存储功能直接整合到了手机主控内部。如此一来,相比于此前的eSIM,iSIM就又多了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iSIM本质上是用手机处理器的安全模块直接“模拟”了一个SIM卡出来,彻底消灭了独立的SIM芯片,更进一步为智能手机主板腾出了空间。其次,也正因为这点,采用iSIM不会给智能手机带来额外的成本,理论上只需要软件上更新一下,现有的许多手机就能直接获得“iSIM”的能力,获得软件上“携号转网”的潜力。不仅如此,由于iSIM方案比eSIM提出得更晚,它天生就在一些技术细节上更为先进。比如说,根据SIM卡相关技术厂商金雅拓的说法,最新的iSIM已经完全符合3GPP组织对于“5G SIM卡”的技术要求,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提供比现有实体SIM卡更高的安全性、隐匿性、甚至还具备专为5G时代设计的省电技术,能有效降低5G手机的通讯功耗。
   
   当然,最关键、也最“要命”的一点在于,iSIM并不需要新的处理器。事实上,目前旗舰手机普遍采用的骁龙855主控就已经具备了对iSIM的完全兼容能力。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过去因为运营商表态不愿意支持eSIM技术,于是手机企业出于成本考量,自然也就不会主动在手机里集成eSIM芯片。这样一来,运营商反过来可以以“eSIM在手机上尚不普及”为由进一步拖延新技术的落实。但是,如果现有的手机处理器经过软件更新之后,突然一下集体具备了更先进、完全符合5G技术要求的“iSIM”能力呢?这就相当于当前一大批旗舰手机突然无中生有地集体内置了“携号转网”功能、而且还是兼容5G网络的携号转网功能一样。
   
   如此一来,对于运营商而言,其用户粘性必然进一步下降,为了留住客户“提速降费”也必然更为积极频繁。不仅如此,正如我们三易生活曾经预言的那样,一旦在手机上通过软件开卡、改号、转网、改套餐成为“主流操作”,那么传统的线下营业厅将会进一步失去其存在价值,运营商的基础设施属性、“流量管道化”将进一步加速。而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
     

比eSIM更先进的iSIM技术,或将彻底变革运营商

4. eSIM技术在国内发展如何?

 苹果、三星纷纷采用esim功能,国产手机不取消SIM卡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在安全、管理和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障碍。
       据媒体报道,eSIM就是电子化的SIM卡,eSIM是一个数据文件,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到移动终端。有了eSIM,各种电子产品就能连接上网、接拨电话,以及收发短信等,而在具体的使用功能上,eSIM与普通SIM卡无任何差异,也就是说,任何可接入移动网络的设备,都可以使用eSIM。

       小伙伴们知道,eSIM并非是实体的SIM卡,它通过直接集成进芯片的方式,可以实现以往SIM卡提供的功能,而小伙伴们目前使用的SIM卡,则是通过机卡分离的方式,实现通信安全与加密密钥等方面的功能,其特点是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eSIM相比SIM卡的优势,首先,相比于实体SIM卡,eSIM卡直接嵌入到手机芯片上,这一技术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节省手机内部空间,能够有效提升手机电池续航时间,这种便捷性,是以往SIM卡所不具备的;其次,eSIM改变了原有SIM卡一对一的联网限制,可以实现在不同运营商之间进行自由切换,不仅便捷,还会为小伙伴们节省不菲的漫游费用;再次,由于eSIM是一个数据文件,通过网络下载到移动终端,并非是实体的SIM卡,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并不需要相关设备进行技术支持和支撑,从而能够有效缓解目前手机厂商所面临的诸多困惑和难题。

        苹果、三星纷纷采用esim功能,而国产手机不取消SIM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安全、管理和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一是在安全性方面。目前,相比于传统SIM卡来说,由于eSIM实际使用时间不长,在安全防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隐患和漏洞,如在eSIM激活、联网设置等的操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泄密,或被某些黑客组织从中窃取涉密资料等问题;而SIM卡由于运营多年,相关监管部门、运营商,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在日常管理中,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泄密监管体系;二是在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目前,国内SIM卡用户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等四家运营商分别进行运营管理,目前,国内eSIM使用场景,主要应用局限还在智能手表等穿戴设备上,而在手机eSIM卡应用上,还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性管理办法,在技术上还不完全成熟,而且如果eSIM在四家运营商应用,还将涉及到网络间互通互联,以及esim芯片的安全等级统一控制等诸多技术及管理等问题。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认为,短期内,也许eSIM在国内手机上被广泛使用的可能性也许并不大,但随着国家积极引导,以及组织相关单位研发推进eSIM应用,预计eSIM的落地已成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