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热点话题

2024-05-01 18:15

1. 现在的热点话题

【核心提示】在2013年最初的几天,“黄灯”成为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争议起自1日开始实施的被民间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一条规定——“闯黄灯扣6分”。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 卢国强 刘景洋)在2013年最初的几天,“黄灯”成为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争议起自1日开始实施的被民间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一条规定——“闯黄灯扣6分”。
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指出,机动车闯黄灯同属不按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的违法行为,将被罚扣6分。而中国驾驶证持有者在一个计分周期内(12个月)只有12分的违规扣分额度。
政府部门认为,通过严格管理可以提高交通行为的文明程度。一部分公众则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一规定不尽合理,而且处罚过重。甚至有网友调侃称新交规违反牛顿第一定律,没有考虑到车辆行驶的惯性。
中国大型社交网络新浪微博发起的“你如何看待新交规闯黄灯罚6分规定”的网络调查中,认为“不合理,难控制易造成更多违章和事故”的人占七成。
“开了10年车,现在不知道路口该怎么走。”北京出租司机林先生说,2日下午,一辆轿车在绿灯变黄灯的瞬间紧急刹车,令他猝不及防,险些追尾。急刹车往往导致连锁反应,从1日开始就不断有各地的司机通过微博发布自己被追尾或追尾别人的经历。
如果不想紧急刹车造成危险,就要在进入路口前选择:是加速通过还是索性等待红灯过后的下一个绿灯。在北京的一些路口,由于有车辆选择减速以躲避“闯黄灯”,使得车流速度明显下降。
面对网友和驾驶者对新交规部分规定合理性的质疑,中国公安部交管局回应称,新规的目的在于“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交通事故”,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抢黄灯”和追尾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中国驶入汽车社会仅仅数年,交通违法造成的恶性事故时有发生。“有的车在路口开得飞快,就为了抢在红灯前通过路口,撞车、撞人的事故还少吗?”北京市民李丽娟说。支持者认为,新规有效约束司机在经过路口时减速慢行,避免因抢行发生交通事故,促进礼让的文明行车习惯。
数据显示,近10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2012年保有量达2.4亿辆,新增机动车1510万辆。同时,交通事故仍处于高发、多发期,2012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近20万起,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而据官方统计的数据,北京、天津、南京、杭州、济南等城市新交规实施首日接报的交通事故起数分别比前日下降了9.3%、23%、26.7%、18.4%、29.8%,未发生因违反交通信号指示造成的恶性交通事故。
面对争议,还有一些地方选择结合实际情况对“新交规”进行柔性执法。中国最北省会城市哈尔滨4日宣布,由于当地严寒多雪、路面结冰,暂缓对“闯黄灯”处罚。这是继深圳之后,第二个明确表示暂缓处罚“闯黄灯”的大城市。
“这非常人性化,路这么滑,如果强制执行,只能引发更多不满。”驾驶小型轿车的哈尔滨市民岳其松表示支持。
新交规的争议或许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培养公众交通安全意识或许需要更漫长的历程。长期研究交通安全的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刘攀教授认为,近年来中国经历了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王国的转变,但多数人交通安全意识、交通文明还没有真正建立,“这让很多人看起来像在‘骑着汽车’”。
专家还指出,造成争议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新规缺乏足够的调研和听证。根据相关规定,对于此类行政法律、法规的出台,必须充分吸纳各方的意见。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涉及亿万驾驶人,摒弃固有陋习,适应新规范,有些驾驶人难免出现不适,“拍砖”“吐槽”可以理解,将进一步加快交通信号灯设置和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的整改力度。



望采纳

现在的热点话题

2. 当前的热点话题是什么

  政治话题: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反腐;加速建成小康社会进入7年倒计时攻坚阶段…… 
  经济话题:加大民生投入;放缓增长,调整结构,保持稳中有升;努力消除世界性经济动荡带来的不景气,规避危机;推行混合制经济;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房市政策调整;不动产登记……
  社会话题:构建和谐社会;加大减贫脱贫力度;扩大社会保障;遏制暴恐事件……
  文化话题:核心价值观;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文化产业…… 
  军事和国防话题:反 恐 处 突任务艰巨,周边环境有所劣质化,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3. 当前有什么热点话题?

热点话题:金融危机
热点话题背景:2008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行趋势,股市节节下跌。面对逆境,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应对危机。11月5日推出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宣布将投资40000亿元人民币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并大幅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他还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等。这些措施注重打基础,强民生。此外,为了扩大消费,还提出继续提高农民收入及离退人员离退休费等五大措施。
十二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首要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世界经济大格局中,中国将尽全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而中国保持发展繁荣,就是对世界的贡献。

当前有什么热点话题?

4. 最近的热点话题是什么??

2011年
   1月14日,总奖金额为618,000美元的WTA顶级巡
    李娜晋级澳网女单四强(20张)回赛澳大利亚悉尼站,李娜在首盘0:5落后的情况下奋起直追最终以7:6 6:3两盘击败赛会三号种子、前世界第一克里斯特尔斯(终结对手自复出以来决赛胜率100%的记录),首次获得WTA顶级巡回赛冠军。
   2011年1月25日,在四大满贯之一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1/4决赛上,赛会9号种子李娜再次大放异彩,仅耗时80分钟就以6:2 6:4 击败赛会30号种子佩特科维奇(佩特科维奇在上轮击败14号种子莎拉波娃)连续第二年杀入澳网四强,这也是中国金花第一次连续两年杀入大满贯的单打四强。
    WTA顶级巡回赛悉尼站决赛(13张)娜的WTA排名将重返前10。她的水平已达到中国乃至亚洲的最高境界,成为第一个杀入冠亚军的亚洲选手。
   2011年1月27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进入到第十一日争夺。女单半决赛中,中国一姐李娜表现强势,在首盘3-6失利,第二盘4-5落后的不利局势下上演救赛点惊天逆转,最终以3-6、7-5和6-3逆转世界排名第一的沃兹尼亚奇,历史上首次闯进大满贯决赛,为中国网球开辟了新的篇章。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亚洲女子网球选手第一次杀入大满贯女单决赛。凭借着这场胜利,李娜的世界排名也至少来到TOP7,已经再次刷新个人和中国的WTA最高排名。决赛李娜将迎战刚刚在悉尼赛决赛上战胜过的赛会3号种子克里斯特尔斯。若夺冠李娜世界排名将历史性的来到TOP5!
    2011澳网亚军
    2011年1月29日, 中国女子网球选手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中,以6:3、3:6、3:6不敌比利时名将、前世界第一克里斯特尔斯,获得亚军,与个人职业生涯的首个大满贯冠军擦肩而过。不过虽屈居亚军,但李娜已经创出了亚洲女子单打选手在大满贯中的最好成绩,这是亚洲球员历史上首次杀入大满贯决赛。李娜的世界排名将在接下来的WTA排名中来到第7位,这也是亚洲女子球员的第2高排名(最高的为日本选手伊达公子的第4位),李娜的表现没有令中国人失望,创造了奇迹!
   2011李娜获得由凤凰卫视联合海内外十余家知名华文媒体和机构共同评选的2010-2011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2011年澳网晋级之路

5. 近期的热点话题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五大副主题
  
  
 从发端之日起,城市就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关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识别性。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面临着来自多方的冲击。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多元文化同时意味着历史和未来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一个兼顾了历史和未来,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以及融合之中的个性,即鲜明的文化识别(cultural identification),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城市经济的繁荣
  
   最早的城市是从集市发展而来的。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城市的集聚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创业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基于其研究实力,但更多来源于人与人之间富有创造性的互动。创业能力固然和城市的财富有关,但其实更多地植根于鼓励创业的文化传统,而城市是否具备优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备吸引一流人才的能力,又直接关乎一个城市的经济前途。此外,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服务业,也是城市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
  
   毋庸讳言,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存在冲突。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倡导减少生产中的资源利用(reduce)、产品反复多次使用(reuse)、以及废弃物再利用(recycle)的3R原则,最终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总之,未来城市的经济将更充满活力,而这种活力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的,一是市民的创新和创造力,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是人类科技创新的巨大舞台。城墙之内,各种创新要素汇聚交融,创新思想由于人们的密集沟通和互动而得以迸发。与此同时,城市的研发和生产设施又使得创新的火花快速转化为技术,进而变成造福人类的产品和服务。
  
   20世纪以来,科技的突飞猛进令大规模城市化成为可能。同时,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提高在城市得到集中体现。科技大大改进了人类的日常生活,而这种物质生活命也在人类的文化精神生活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未来城市中,科技将在保护不可再生资源、集约利用能源、保护物种多样性、创造可持续的人居模式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城市社区的重塑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人最通常生活空间形式。健康的“细胞”才能造就健康和谐的城市。文化融合、经济繁荣,无不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实现的。
  
   城市社区的建设和重塑一直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最直接的任务。如何才能让贫困社区从城市的社会地图上消失,曾经是城市发展史上最鲜明最持久的困惑。当今时代,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结构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空前增长令这项任务更为繁重。联合国人居组织在其《千年宣言》中提出了建设“无贫民窟城市”的目标,力争在2020年使世界城市中的一亿贫民区内居民的生活获得重大改善。
  
   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21世纪城市社区的重塑意味着必须创造“均衡社区”,而“均衡社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合理的居民构成、合理的房屋所有权结构、完善的基础设施、宜人的居所环境,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以及深厚的社会凝聚力。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自从城市诞生的那天起,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就是相互依存的。农村居民通过向城市销售产品谋生,而城市的繁荣也依靠了农村腹地的资源和需求。
  
   城市的扩张给不可再生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规划的新思想、建筑和能源科技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这种压力。同时,大量农村人口的流入给城市管理提出了艰难的课题。一方面,城市社区的建设和改造将赋予城市化人口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另一方面,小城市和集镇的建设,也能有效减轻大城市所承受的人口和就业压力。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一些国家的农业地区丧失了竞争优势,良好的城乡互动能够帮助农民成功地转换经营、重谋生计,或者重塑农业生产结构,恢复农业的竞争力。如何协调在城乡间的人员流、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与城乡能否和谐同步发展紧密相关。
  
   目前全世界人口的近一半生活在农村,发展中国家城乡间的差异促使有关国际组织呼吁充分利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互补作用和相互联系,在设法消除城市贫困的同时,努力消除农村贫困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近期的热点话题

6. 聊聊当前热点话题

综合消息,五中全会公布放开全面两孩之后,这一政策具体如何实施成为近来民众热切关注的焦点。二孩何时可以生?政策实施之后相关配套政策能否跟得上? 国家卫计委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热点话题进行解读。   多数群众希望能生两个孩子 80%希望有儿有女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今日指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从中国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一是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生育意愿,促进家庭的幸福与社会和谐。当前,多数群众希望能够生育两个孩子,据调查,20-44岁已婚人群平均理想子女数是 1.93个,农村是2.1个左右,城镇是1.8个左右。还有80%的人希望有儿有女。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群众的生育意愿。从长期看,政策调整后,家庭规模有所扩大,有利于构建稳定的亲缘关系网络,增强家庭的代际支持、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发展。   二是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减缓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历史性转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1年的23.3‰下降到2014年的5.21‰,妇女总和生育率由5.4下降到1.5-1.6,有效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性保障和支撑。   进入本世纪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总量惯性增长的趋势明显减弱,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人口开始减少,群众生育意愿发生了重大变化,少生优生已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据预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2050年可增加3000多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到2050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与不调整政策相比降低2个百分点,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三是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短期看,将直接带动住房、教育、健康、家政及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刺激扩大相关领域投资,增加就业。长期看,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更为显著。虽然近期会略微推高人口抚养比,但是新增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后,将降低人口抚养比,使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约0.5个百分点。   《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左右,这样一个目标已经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预留了空间。因为政策落地以后,预测到2020年总人口是14.3亿,还不到14.5亿,所以说预留了空间。政策调整后,对资源环境压力略有增加,但不影响国家既定资源环境战略目标的实现。   回应“全面两孩”何时落地:明年普遍实施   王培安介绍,2004—2006年,国家组织了一个规格比较高、规模比较大的300多人的专家队伍,进行了两年多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这个基础上,中国提出了“三步走”的思路。   第一步,双独两孩,夫妇两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孩。第二步,单独两孩,2014年普遍实施。第三步,全面两孩,是今年作出的决策,明年才能普遍实施。   在全面放开两孩政策之后,有人质疑我国以往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取得的成效,王培安指出,中国的计划生育历程可以概括为“起于忧患”、“行于艰难”、“成于均衡”。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创造了较长的人口红利期,也为世界人口发展和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回应“为什么不能完全取消生育限制”时,王培安指出,人口众多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目前人口总量是13.68 亿,到2020年将是14.3亿,到2030年将是14.5亿。到了峰值以后缓慢下降,到2050年还有13.8亿。中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长期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将长期存在。   “国家的发展竞争力主要不在人口的多少上,也不是说人口众多就是强国,现在发展的关键是人的素质,就是要下大力气把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本强国,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他说。

7. 近期的热点话题

2011年   1月14日,总奖金额为618,000美元的WTA顶级巡 李娜晋级澳网女单四强(20张)回赛澳大利亚悉尼站,李娜在首盘0:5落后的情况下奋起直追最终以7:6 6:3两盘击败赛会三号种子、前世界第一克里斯特尔斯(终结对手自复出以来决赛胜率100%的记录),首次获得WTA顶级巡回赛冠军。   2011年1月25日,在四大满贯之一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1/4决赛上,赛会9号种子李娜再次大放异彩,仅耗时80分钟就以6:2 6:4 击败赛会30号种子佩特科维奇(佩特科维奇在上轮击败14号种子莎拉波娃)连续第二年杀入澳网四强,这也是中国金花第一次连续两年杀入大满贯的单打四强。 WTA顶级巡回赛悉尼站决赛(13张)娜的WTA排名将重返前10。她的水平已达到中国乃至亚洲的最高境界,成为第一个杀入冠亚军的亚洲选手。   2011年1月27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进入到第十一日争夺。女单半决赛中,中国一姐李娜表现强势,在首盘3-6失利,第二盘4-5落后的不利局势下上演救赛点惊天逆转,最终以3-6、7-5和6-3逆转世界排名第一的沃兹尼亚奇,历史上首次闯进大满贯决赛,为中国网球开辟了新的篇章。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亚洲女子网球选手第一次杀入大满贯女单决赛。凭借着这场胜利,李娜的世界排名也至少来到TOP7,已经再次刷新个人和中国的WTA最高排名。决赛李娜将迎战刚刚在悉尼赛决赛上战胜过的赛会3号种子克里斯特尔斯。若夺冠李娜世界排名将历史性的来到TOP5! 2011澳网亚军 2011年1月29日, 中国女子网球选手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中,以6:3、3:6、3:6不敌比利时名将、前世界第一克里斯特尔斯,获得亚军,与个人职业生涯的首个大满贯冠军擦肩而过。不过虽屈居亚军,但李娜已经创出了亚洲女子单打选手在大满贯中的最好成绩,这是亚洲球员历史上首次杀入大满贯决赛。李娜的世界排名将在接下来的WTA排名中来到第7位,这也是亚洲女子球员的第2高排名(最高的为日本选手伊达公子的第4位),李娜的表现没有令中国人失望,创造了奇迹!   2011李娜获得由凤凰卫视联合海内外十余家知名华文媒体和机构共同评选的2010-2011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2011年澳网晋级之路

近期的热点话题

8. 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

1、目前大家对健康问题都非常的关心,都希望能够吃到安全的东西,这说明在现在,食品安全问题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另一方面,大家对盐的生产和销售过程都不够了解,以为盐都是海盐,而海盐要被核污染,所以就都去抢了,这说明大家喜欢一哄而上,没有非常理智的分析判断,看到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这样就显得整个事件没有秩序了。
2、世界就像是一个大森林,各个国家就像是森林里的动物,森林奉行的是弱肉强食的政策,谁有力量,谁强大,就听谁的。而且,每一只动物都会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努力抢食物,抢水,或者去攻击别人。由于森林没有一个规则,所以这一切都会发生。世界目前也没有一个规则,还不是谁强大谁说了算,在利比亚的事件上,多个国家都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着一个光明的旗号,却是为了争夺自己的好处,比如石油,也比如对北非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