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夫书院的历史

2024-05-04 14:09

1. 逸夫书院的历史

1985年5月,邵逸夫爵士答允捐款1亿1000万港元予香港中文大学以成立第四所成员书院。大学校董会遂议决将新书院命名为“逸夫书院”,并由邵逸夫爵士担任书院创办人。同年,大学成立专责小组,处理筹备逸夫书院的事宜。1986年7月30日,当时的香港立法局正式通过“香港中文大学(宣布成立逸夫书院)条例”,赋予逸夫书院法定地位。1987年1月12日,逸夫书院在校园建筑工地举行奠基典礼,主礼嘉宾为书院创办人邵逸夫爵士与时任署理港督钟逸杰爵士;后来,书院校董会议决将每年的此日(1月12日)定为院庆日。同年,时任医学院精神科学系讲座教授的陈佳鼐教授获委任为书院首任院长,马临教授则获选为书院校董会主席。1990年3月3日,书院校园正式落成启用,并由时任港督卫奕信爵士和书院创办人邵逸夫爵士主持书院的开幕典礼。

逸夫书院的历史

2. 逸夫书院的五大支柱

诚意正心为学做人,首重“修德”。逸夫书院院训“修德讲学”,正是训勉同学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然后讲习学问。《礼记‧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先决条件。秉持高尚的品格、关怀他人的情操,才德兼备,立己达人,与书院的口号“臻善存德,居高怀仁”,互为表里。 服务社群同学努力学习,期望以所学专长,回馈社会,为群体及有需要人士服务。书院除鼓励同学自发参与发展社会服务项目外,由同学主导的社区服务计划和扶轮服务团等活动,院方皆善加辅导及提供资助。今后亦将继续策划组织团队,积极带动和增强同学对社会关怀的意识,并已开办与社会企业、扶贫等创新学科,纳入通识教育课程。 关怀祖国内地经济急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扮演日渐重要的角色。香港地理位置优越,背靠祖国,正好利用这个优势以达致双赢目标。同学应该做好充份准备,关怀祖国,加深了解国情,增进对内地各方面的认识,把握机会与内地师生沟通交流。书院则会善用与内地院校的联系网络,探讨彼此合作的前景,拓展具现代意义的互动计划。 放眼世界学生作为世界公民,需要放眼世界。书院设有杰出访问学人计划,邀请海外知名学者来校演讲,同学可从中学习而获益。书院与多所海外友好院校已建立了伙伴关系,目标是促进双方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同时继续发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和交换计划。 致力环保最基本的环保要从个人内心出发,主动致力于节约能源,珍惜资源,爱护公物等行动的推广,而书院则会鼓励同学及同仁参与更多的校园环保活动,并将因应需求,举办不同类型活动,提升同仁、同学和校友的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支持环境保护的持续发展。

3. 逸夫书院的介绍

逸夫书院(Shaw College)是香港中文大学第四所成员书院,创立于1986年,创办人为邵逸夫爵士。逸夫书院坐落于中文大学校园西北部,面对吐露港。

逸夫书院的介绍

4. 逸夫馆的建筑特色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舍由联成一体的东部老馆和西部新馆两部分组成。全馆总建筑面积27820平方米。新馆与旧馆风格基本一致,浑然一体,是建筑工程中的杰作之一,曾多次获国家各类优秀建筑奖,曾被评为“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筑”。另外邵逸夫先生捐款建造的很多图书馆,都被命名为逸夫馆。逸夫馆由清华大学关肇邺院士设计,与老馆浑然一体,曾多次获国家各类优秀建筑奖。逸夫馆建成后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27820平方米,阅览座位2500余席。

5. 逸夫教学楼的建筑背景

香港广播电视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邵氏影业公司董事长邵逸夫先生自1985年以来连年向内地教育事业捐赠巨款,用于学校建设。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邵逸夫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为此多年来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1月7日,邵逸夫捐助中国内地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达25亿元,捐助项目超过3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几年来邵逸夫还不顾耆耋之躯,多次亲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视察捐赠项目。此外,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30亿元。

逸夫教学楼的建筑背景

6. 逸夫楼在全国各地的很多学校都会有,你了解背后的故事吗

我了解背后的故事。
邵逸夫出生在上海,祖籍是浙江宁波人,邵逸夫一生经历非常传奇,不仅创办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而且还与内地合作振兴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人。
邵逸夫是在2014年逝世的,在自己生前邵逸夫每年都向内地捐款超过1亿元,在内地总共有超过3万座逸夫楼拔地而起,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邵逸夫在年轻时就非常有志向,虽然自己出身贫寒,但是自己却胸怀志向,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在1930年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创办了邵氏兄弟公司,从此打开了香港电影业的大门。
邵逸夫从年轻时就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和教育事业,因为自己在年轻的时候饱受教育之苦,虽然自己出身贫寒,但是自己一直渴望学习,由于战争和家庭变故,让自己没有接受到很好的教育,这个成长经历成为邵逸夫心中的痛。

当自己开始有了一定事业和积蓄之后,邵逸夫便开始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去投资自己的慈善和教育事业,因为邵逸夫认为只有真真正正实现教育的公平,才能真真正正去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自己从商几十年的人生中,邵逸夫不仅捐款超过百亿,而且以自己命名的逸夫楼数量超过3万座,成为当之无愧的慈善家,教育家。

我从邵逸夫的个人经历中学习到了很多精神,也为邵逸夫坚持自己教育事业的公益心而感动。
因为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下长大,接受最好的教育条件,相对比前人我们现在的条件可以说无比优越,不用因为战争而耽误学习,不用因为吃不上饭而耽误学业,虽然对比其他地区还有一定的不足,但是对比从前,我们这个时代所处的教育环境无疑是最好的。

邵逸夫的执着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教育不仅是支撑一个人前进和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支撑一个人信心的重要来源。我们每个接受教育的人都知道,如果自己在没有接受教育之前,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是非常浅薄的,但是自己在接受了教育之后,我认为一个人对于这个时代将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从而可以改变自己的一生。
邵逸夫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坚持并执着追求的梦想。我们也要向这些热衷于公益,热衷于慈善的人学习。

7. 逸夫楼在全国各地的很多学校都会有,你了解背后的故事吗?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邵逸夫这个名字,即便没有听过那也应该知道邵氏兄弟影业,如果还是没有听说过,那么逸夫楼这三个字估计每一个人都不陌生。逸夫楼数量非常多,散布在全国各地,不管在哪个城市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而且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等众多领域,尤其是学校,数量更是庞大。

逸夫楼是由邵逸夫出资捐建,据统计,截至2012年邵逸夫基金在中国内地学校一共捐建了6013个项目,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由邵逸夫在教育领域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让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他的恩惠,同时也让很多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中国的整个教育行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邵逸夫先生是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他从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从事影视业,30年代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方创业,到了1958年在香港成立邵氏电影公司,此后和他旗下的公司TVB一起主导着香港影视业的发展。

随着邵逸夫挣到的钱越来越多,他开始想要把钱用在更好的地方,他“我的认为财富是取之于民、应用之于民”。因此他一直从事慈善公益活动,到了1985年的时候,他通过邵逸夫基金和教育部合作,开始向中国内地捐建学校、图书馆、科技楼、体育馆、电教中心、培训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科研活动的场所。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先生去世,民众纷纷在网上晒出“逸夫楼”的图片,根据地图显示出来的“逸夫楼”数量达到3万多栋,几乎遍布了整个中国。

邵逸夫很重视师范教育,他曾经说过“培养师资刻不容缓,一个先生可以教50个学生,10个教500个,这样的作用就更大。”所以在他捐助的项目里面,80%都是以教育为主。也正因为有邵逸夫先生这样的慈善家,中国教育才能更好,中国才能更加强大。中国教育发展,需要像邵逸夫这样无私奉献的慈善家。

逸夫楼在全国各地的很多学校都会有,你了解背后的故事吗?

8. 为什么学校都有逸夫楼?

学校都有逸夫楼的原因是逸夫楼在中国大学中往往有着特殊的地位,而对于读过大学的人来说,也有着特别的情结。在高校基础设施落后的上世纪90年代,逸夫楼往往是一座学校里最现代化的建筑。而因为其往往是教学楼或者图书馆,学生又有着很高的使用率。


逸夫楼的起源
逸夫教学楼,也简称逸夫楼,是由香港电影大王、邵氏影业的创始人邵逸夫先生捐款建造的建筑物。从1985年开始,邵逸夫在中国大陆地区持续捐资办学。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1月,邵逸夫先生捐助内地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达25亿元,捐助项目6013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受惠学校超过千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