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2024-05-06 10:45

1. 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全面爆发,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而且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随着股市暴跌和信贷收缩,投资者信心崩溃,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陷入衰退,世界经济步入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明显上升。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及相关行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出口导向型产业、周期性行业和耐用消费类产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冲击。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准确判断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如何深入了解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风险因素,如何全面分析我国各类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经营趋势,是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十分关注的课题。
 
  针对广大银行客户的实际需求,机构将于近期推出《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以及银行授信策略研究报告》,该报告将通过对金融危机的详细解读,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产业发展的深度分析,为商业银行制订信贷业务策略和行业授信方案提供最具价值的决策参考。


〖 目 录 〗


第一部分  世界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一章  目前的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一、美国次债机制的形成
(一)什么是次贷
(二)次贷的形成、传递及放大
二、美国次债形成的根源
(一)宽松的货币政策
(二)从全球经济失衡的角度看次贷危机
(三)金融创新带来的大量衍生产品
三、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和根源
(一)美国房市的调整
(二)贷款风险的产生
四、世界金融危机的形成
(一)次贷危机向全球的传导和蔓延
(二)世界各国的救市政策和成效
(三)当前危机的严重性和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  金融危机下的全球经济2009年走势分析
第一章  美国经济2009年走势分析
一、美国经济现状分析
(一)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
(二)消费下滑,经济增长放缓
(三)通货膨胀(CPI、PPI高涨,大宗商品价格飙升)
(四)出现信贷紧缩现象
(五)美元持续走弱
(六)就业状况有恶化趋势
(七)资本市场遇到冲击
(八)金融机构清盘
二、美国经济2009年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章  欧盟经济2009年走势分析
一、欧盟经济现状分析
(一)房地产
(二)经济增长情况
(三)物价情况
(四)信贷情况
(五)汇率情况
(六)就业状况
(七)资本市场情况
(八)金融机构情况
二、欧盟经济2009年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章  日本经济2009年走势分析
一、日本经济现状分析
(一)房地产
(二)经济增长情况
(三)物价情况
(四)信贷情况
(五)汇率情况
(六)就业状况
(七)资本市场情况
(八)金融机构情况
二、日本经济2009年发展趋势预测
第四章  亚洲经济2009年走势分析
一、亚洲经济现状分析
(一)房地产
(二)经济增长情况
(三)物价情况
(四)信贷情况
(五)汇率情况
(六)就业状况
(七)资本市场情况
(八)金融机构情况
二、亚洲经济2009年发展趋势预测
第五章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2009年发展预测
一、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综述
二、2009年全球经济走势预测
 
第三部分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第一章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机构已经造成的损失
二、中国出口持续下滑所受到的损失
三、中国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带来的损失
四、对宏观调控构成压力
五、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较大损失(几十个案例)
第二章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中国如何保证不会发生次贷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屋抵押贷款市场的启示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启示
四、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第四部分  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分析
第一章  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企业的途径
一、外需减少导致销量降低
二、人民币升值带来汇兑损失
三、海外资产缩水
四、外汇投资损失
第二章  金融危机引发中国部分行业出现调整
一、部分行业显现出产能潜在过剩风险
二、出口导向型产业遭受重大冲击
三、周期性敏感产业受经济周期下行拖累
四、耐用消费类产业出现负增长
第三章  金融危机引发中国产业格局变化
一、金融危机有利于西方制造业向中国转移
二、金融危机显著减轻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
三、金融危机加速了中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程
 
第五部分  危机对中国主要行业的冲击及2009年前景分
(一)目前行业的景气周期
(二)行业经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2009年趋势判断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钢铁市场的影响
(一)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2. 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

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3. 金融危机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有哪些启示?

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实体经济疲软,直接造成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形势,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此时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和外包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及其冻结招聘;其次国内为国外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当然会影响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影响较大。政府救市政策出台,会刺激建筑业的需求,从而带动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恢复,但是见效果有一个滞后时间,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还不一定能感受到政策的效果。2009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达600多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受影响较大的是财经类专业,因为企业业务萎缩,首先减少的是财经类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建筑、能源、机械、 IT类专业会受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有哪些启示?

4.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增速放慢 
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减速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美国经济减速或衰退不仅降低中国的出口增速,而且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统计表明,美国经济增长降低1%,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降低4%。另外,中国许多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速也会因美国经济减速而下降。以对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比重20%左右计算,美国经济增速下降1%,中国的总出口增速大致下降2%。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实际出口增速下滑。9月以后的中国出口月度实际增长率已经从上半年的约20%左右降至10%以下。今年一季度,出口实际增长率已经下降到3%。前七个月,美国的进口需求急剧下降,中国对美国出口增幅下滑8.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由去年同期的16.2%下降至目前的12.8%。

5. 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改变?

众所周知,最近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在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那么从这一次危机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我国经济和中国的企业受到了什么影响?对我们而言,中国企业到底是机遇大还是挑战大? 首先,对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侯玉成表示,美国本次金融动荡最终转化成危机,是由价格泡沫所引起,价格泡沫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美国将问题转移到金融衍生品是在混淆概念,其根本问题就是房地产泡沫过渡膨胀,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施慧洪博士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还在于美国的金融机制,即信用衍生产品,普通的债券本金和利益都是可以预期的,衍生化后,本金变化了,利率也变化了。如利率可以与汇率挂钩,利率可以跟很多因素挂钩,这样就使风险更加扩大化。尤其是期货,利率一高,亏损的数字就成了天文数字,这使整个经济分为两极,一方是巨大的盈利,一方是巨大的亏损,经济体系就无法平衡。 面对这种局面,目前各国政府都在尽力挽回金融危机局面,但究竟有多大效果?而对于农业甚至与农相关的整体领域,可能是我国未来加强内需发展的一个点。下一步我国很可能在科学、技术行业给予适当扶持和推动,一方面发展科学技术基础,另一方面试图从这个领域制造出新的消费热点。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早在2005和2006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中小企业,很多是没有科技实力,像服装、鞋帽、五金、玩具,这些恐怕有上万家企业都撤资了,像东莞,都转到了广西省那里去了,那是一个新的经济区。这样要想中小企业有个大发展,目前难度比较大,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企业之所以有这些状况,是因为原材料上涨导致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优势变小,同时国家采取信贷紧缩政策导致的。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多少自有资金,要靠信贷。以前珠江三角洲很多地方,企业拖欠工资后可以渡过他的难关,现在随着2007年中央出台的一些民生保护政策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拖欠工资的现象处罚非常严重,而且对雇工签合同以及解聘,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既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对企业不利的一面。多方面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困难,赚不到钱。 像上海很多中小企业,有不少是韩国的、日本的,一看赚不到前马上不干了,这要想改变的话,恐怕有一定难度,主要措施可能是目前在营业的,通过放松银根、减税等措施,使这部分坚持下来的企业,让他们首先生存下来,如果这个做到了,不致恶化,那么形式经过一年或者半年之后,形势会好转。 金融危机的中国机遇 从我对各方面的了解,这次美国经济问题对我们国内经济情况影响很大,一方面在出口领域,我们知道我国贸易顺差接近一多半,主要来自于美国,如果对美国出口市场出现大的萎缩,理所当然会对我国出口驱动经济的轮子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一些金融领域,涉及一些购买美国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债券的影响比较大,近几天大家也能知道,披露出来中投在美国的亏损非常大,这些都是我们国内的损失。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近期也一直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些研究,我感觉应该对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总的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我想可能反而是一次大的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有几个背景大家可以一起探讨。第一个背景,包括美国逼迫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的措施,我想只要外面环境允许我们以正常行为规则发展的话,我想中国是相当充裕的。短期内可能初级性的加工产品出口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时候反而可以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只要在这种外围市场情况下有这种趋势,我相信国内中小企业,包括大企业肯定能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当然可能需要时间的缓冲,这就引出第二块问题。从中央以及各方面,宏观决策层会很好的把握这个时机,同时争取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包括大型出口商,提供缓冲的时机。我们发现,今年7月中旬,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开始停止,而且出现了适度贬值,这就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这一点可以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防止了8月8日美元大幅度升值给我国汇率改革带来的冲击。我们可以翻阅历史发现,很多汇率改革的国家,包括日本,包括韩国、德国,从历史来说都可以发现,往往在汇率改革的第一阶段,当该国兑美元从升值转向贬值,大部分会出现致命冲击,日本、韩国、德国都经历过。我们国家,从各方面横向对比来说,应该是第一例,就是使美元反向升值对于人民币反向贬值交错的风险,我觉得产生很大的缓冲释放作用。近8月美元大幅度升值,包括国际上石油、农产品价格等大幅度暴跌情况下,我国汇率反而比较稳定,这点在我国汇率改革路上是里程碑;第二个作用,我们也知道这个时期人民币升值减缓,对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可以说给了一个很大的缓冲作用,一个喘息之机。

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改变?

6.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实体经济疲软,直接造成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形势,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此时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和外包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及其冻结招聘;其次国内为国外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当然会影响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影响较大。政府救市政策出台,会刺激建筑业的需求,从而带动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恢复,但是见效果有一个滞后时间,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还不一定能感受到政策的效果。2009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达600多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受影响较大的是财经 类专业,因为企业业务萎缩,首先减少的是财经类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建筑、能源、机械、 IT类专业会受影响

7. 谈谈金融危机情况下如何发展经济

首先,稳定基本生活资料消费品,适当增加这类商品的生产储备。从原材料、科学技术、新能源方面的研发,到食品、用品、或是农产品的附加产品等产业链方面的产业拓展。
其次,适应和跟随政策指向,关注国家有关经济方面的政策性调控。从货币、汇率方面获得从国外的商机,到学习外国先进经营管理技术并结合自身特色相协调,作为发展契机。
再次,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大力发掘地区特色产业,利用地区优势,同时沟通当地政府招商引资,采取优惠政策。
最后,考虑自身优势,摒弃劣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以上均是个人考虑的参考方面,还可以关注更多的细节拓展思维。

谈谈金融危机情况下如何发展经济

8. 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经济形式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步入2009年,主要发达国家的GDP均呈现负增长态势,新兴国家也将深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比2008年进一步放缓,但政府已经发出积极政策信号有助于重振市场信心,而注重促进居民消费与重点设施建设的经济方案较之单纯地增加制造业产能,更有利于中国达成中期目标。  (中经评论·北京)一、前言
  
  近几个月来,世界经济形势逐步恶化。因金融机构公司以及家庭对其资产负债表中潜藏的超额风险进行“去杠杆化”操作,由美国次贷危机而起的全球金融动荡对全球经济发展已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步入2009年,主要发达国家的GDP均呈现负增长态势,预计明年经济将继续保持负增长。发达国家在经济低迷时,对新兴经济体的进口需求将下降:另一方面,它们的金融体系正经历一个痛苦的重组过程,流向新兴经济体的资金将减少,因而新兴国家不可能与世界经济“脱钩”,也将深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
  
  受国内及外部市场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放慢。2008年第三季度,房地产投资额大幅下降,波及钢铁、水泥等相关行业,GDP增速跌至9%(环比)。2008年11月数据表明,构成总需求的其他一些行业仍保持相对强劲,非地产类投资及零售业增长相对较大;尽管出口大幅下降,但由于进口降幅更大,净出口表现尚可。然而,近期公布的经济指标表明,2008年四季度经济增长的步伐已经显著放慢,预计2009年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延续。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投入大量资源以应对经济放缓。11月9日,中国宣布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表明其促进经济增长的愿望。同时中国还采取了放宽信贷、促进房地产市场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加快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等相关措施。这些举措有助于减缓经济低迷带来的影响。相对于单纯增加产能而言,这些措施更关注刺激消费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中国中期的经济增长预期更为有益。展望2009,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紧缩程度远超预期,贸易伙伴对进口设置保护壁垒,中国部分行业出现的过剩产能将使某些生产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压力。
  
  二、全球经济形势及展望
  
  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会降至3.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8年11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计09年将进一步降至2.2%。增速放缓现象集中在发达国家,据估计,这些国家的GDP增长率将低于其趋势增长率,且偏离程度将是1982年经济萧条以来最大的一次。2009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预计均为负增长.其中美国为-0.7%,欧洲-0.5%,日本则为-0 2%。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经济增长减速的问题,整体增长5%,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金砖四国及其他国家经济正逐步放慢,即便如此,中国仍将一如既往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单一经济体.正如它近几年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世界经济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迄今为止各国政府宣布的财务援助与重组方案是否能与目前我们碰到的这个难题相抗衡还不得而知。同时,企业与消费者信心已跌至历史性低位,金融市场还不稳定,劳动力与住房市场有可能进一步疲软。这也加大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恶性循环的风险,因为金融行业的疲软削弱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导致就业下降、产量减少,消费者与企业偿还贷款的能力也相应下降,使得金融体系变得更为脆弱,如此循环往复。另一个风险来自于保护主义,当本国面临经济与失业问题时,政府会设置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企业.使其免受外国企业的不公平竞争,这会导致世界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崩溃,就像19世纪30年代那场恶名远扬的“贸易战”一样。
  大约一年以前还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新兴经济体与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是“脱钩”的。这个观点显然是极不可信,因为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里,各个国家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金融动荡与宏观经济的影响力确实是“全球性”的。以亚洲为例,金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它们的经济,诸如出口压力、资本外流、金融市场疲软、企业与消费者信心动摇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08年11月出版的《亚太区经济展望》中,预计该地区经济增长将由2007年的9.5%下降到2008年的7.7%,2009年则跌至6.5%。此外,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以及主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形势的不明朗,经济下行的风险再次加大。而且这些年来亚洲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是出口,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内需的增长速度是否足以抵消出口下降造成的影响。
  国际性组织正在采取多项措施对世界经济施以援手。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并在国际收支方面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财务支持,包括对冰岛、匈牙利、巴基斯坦和乌克兰都提供了迅速、高额的财务援助,对其他可能有此需要的国家我们也愿意提供帮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密切关注这场危机对低收入国家的影响.对许多类似国家已加大了支持力度。为确保贷款工具、货款条件、贷款额以及货款期限能满足其成员在新形势下的需求,对这些面临困境的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深入研究了具体的贷款方式。作为研究成果的一部分,2008年10月面世的“短期贷款工具”,专为那些拥有良好的政策记录而又受流动性问题困扰的国家设计,贷款无需条件,资金几乎能立即拨付。同时,其他组织也在向经济处于动荡的国家予以援助。
  
  三、世界经济何以走到这一境地?
  
  就在两年前,世界经济依然很强劲,甚至有观察家提出持续高增长、低通胀且金融稳定的一个“新时代”已到来。我们是如何从那个繁荣的“新时代”走到目前这个境地的呢7显然主要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它以美国次贷市场动荡为起因,然后蔓延至美国以及更为广泛的全球金融市场。全球金融危机是两股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由于执行宽松货币政策,同时资金又从其他拥有超额储蓄的国家流入,双重作用导致发达国家流动性充足:另一方面是出于鼓励金融创新的考虑而设计得相对宽松的金融监管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无法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
  一旦房产价格下降,经济出现走弱迹象,这种超额风险与杠杆化的可持续性立刻面临压力,直至崩溃,金融体系随即陷入危机。贷款者还贷不再那么轻松,当房产价格低于贷款额时,就选择不再继续还贷。此时银行不得不将资金投放到有利其修复资产负债表的项目上,并减少对消费者和企业的贷款。这反过来进一步削弱了实体经济,形成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互为削弱的恶性循环反馈机制。更为复杂的情形则是“影子银行体系”的瓦解,由对冲基金、银行设立的特别投资工具(SlVS)以及其他类似组织构成的影子银行体系.在许多功能上与银行相似,但游离于标准的金融监管网之外,引发大量风险。影子体系主要依靠承销融资,这一体系的终结对那些与之有往来的大型金融机构又是一个打击。
  至此.危机横扫整个金融体系,尽管次贷市场最先暴露出问题.但不久就发现其他市场也存在严重问题。公司金融市场、各类衍生品市场、债券保险市场、标售利率证券市场甚至银行间借贷市场都依次失灵,对金融体系形成冲击。由于各类金融行为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结果即使是自身情形尚可的金融机构也无法正常运作。另外,目前尚无针对市场混乱的系统解决方案,市场信心仍比较低落。因为针对特定机构的解决方案是事后性的.即只有当它陷入麻烦后才能明确究竟是加以援助还是任其倒闭,所以市场参与者对他们的某位合作伙伴若干个月后是不是仍存在都心存疑虑,许多参与者宁可作壁上观,这使得市场低迷状态将持续一段时间。
  2008年秋季.政策制定者们愈发认识到当务之急是重振市场信心,而这需要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英国政府率先于10月份采取了系统解决措施,对整个金融系统实施一揽子援助方案,而并非对单个金融机构的问题逐一应对。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为金融系统运行提供充足的、基本无条件的流动性,利用公共资金对主要金融机构进行资产重组以及剥离银行不良资产等。目前的方案大体而言是正确的,这已达成广泛共识,然而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是如此之大.市场还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开始较为正常的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调控不得不以财政政策作为主要的应对工具。货币政策是传统意义上应对经济衰退的第一道重要防线.但货币政策作用到实体经济的这一“传导机制”有赖于金融体系的运作,目前金融体系已受重创,因此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许多国家基本已接近零利率水平,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余地不大,财政政策的作用将更为重要。我们需要相当于全球GDP2%的世界性“财政刺激”方案。但各国仍要保持在中期内可持续的融资安排,过去执行稳健财政政策的国家现在将有更多“财政空间”实施其经济刺激方案了。至于具体方案视各个国家具体情况而定,若单一实施财政支出政策或税收政策.有效性可能不确定,最终方案可能是两者的结合。
  
  四、中国经济形势展望
  
  (一)发展与政策
  
  最近几个季度中国经济正在放慢,2008年第三季度主要受房地产行业的疲软及其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实际GDP增速同比下降至9%。2007年末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放缓;2008年初期,房屋销售量同比下降,2008年8月来.主要城市的房产价格开始下跌。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导致对钢铁、水泥和其他相关行业的需求减少,也相应减少了对电力及其他能源的需求。与此同时,在2008年11月,总需求的其他构成部分表现仍然强劲,非房地产固定投资(20%以上),零售业(17%)及净出口均保持高水平增长。11月出口增速(以美元计)为负,但进口下降幅度更大,当月实现贸易顺差400亿美元,创月度纪录。
  但实际上,近期一些指标表明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在加大。11月进口大幅萎缩(下降18个百分点)说明需求在减少;通胀显著下降,11月PPI降至2%(同比),CPI指数降至2.4%,其中部分源自食品价格下降,但同时反映了非食品类物价的下跌;4季度采购经理指数始终在50以下:2008年多数时间盈利保持良好,2007年平均利润率为6.5%,2008年8月降为5.9%但更新迹象表明利润率正在下降。
  不像有些国家的政府会惊讶于此次危机传播速度之快与后果之严重,中国政府在经济增长放缓初期就意识到它的潜在杀伤力并于2008年中开始预见性地转向宽松政策。最初的政策选择权衡了两方面因素,一则需要减缓经济放缓,二则要防止当时仍处于较高水平的通胀预期持续。2008年下半年,通货膨胀率开始向下,关于通胀的担忧得到化解,货币政策变得宽松,信贷控制放宽,利率及准备金率下调。中国政府同时宣布房地产业的支持政策,调减利息税.提高多类出口产品的增值税退税。
  其中力度最大的是未来两年投资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部分已于2008年四季度先期投入。其中中央政府投入预计约1.2万亿元,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及私营部门将投资其余部分。目前尚无完整的方案细节,但这一宣布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意味着中国政府将大量投入资源以应对经济放缓,过去几年中国政府采取审慎态度保持较低的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仅相当于GDF的20%),财政收入逐步增长(占GDF比重从10年前的11%到2007年的21%)。该方案包括10个方面的应对措施,主要关注于基础设施建设,也涵盖了社会服务(如健康、教育、社会保障)、农村经济、增值税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发展举措,其中增值税将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转变为消费型,不再对资本性投入征收增值税,同时对出口实行零税率。
  
  (二)平衡与风险
  
  4万亿刺激方案以及其他应对政策都非常有助于抗击经济下行。如果能迅速有效地实施这些措施,将对经济的反周期运行,防止经济持续下滑起到很大支持作用。但一项经济刺激方案可以有多种设计,不同的设计方式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具有不同意义。为增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中国已经确立了长期目标,由过度依赖投资与出口的增长方式转向促进私人部门消费。即使这场危机结束之后,增长方式仍需要这种转变,经济刺激方案有可能向这一目标前进,也可能与之相反。如果该方案聚焦于促进特定行业的出口或者某些出现投资过热迹象的部门的产能扩张,虽然短期能加速增长,但长期来看产能过剩问题将恶化。
  另一方面,如果侧重于刺激消费与加强重点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短期内提振经济,也会使中国在实现其中期目标时处于有利位置。其他国家的经验是,提供资源给消费意愿强而不是储蓄意愿强的人,是刺激消费的主要手段。这些人通常是信贷受约束者,在低收入人群中,这种现象更为常见。
  中国的情况更复杂。即使是低收入者也有很高的储蓄意愿,由于对医疗、教育、老年收入等将来一些意外事件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覆盖,低收入人群有预防性的货币需求,会把收到的临时性现金存起来而不是用于消费。另一个更为妥当的做法则是把重点放在拓宽社会服务尤其是健康、教育及养老金等服务的渠道,改善服务质量,提升其可预知性,从而降低预防性储蓄需求、鼓励消费。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加大目前已在进行中的证券市场、公司债券市场建设力度,会减少公司对存款的需求。国有企业提高上缴政府的红利也可降低公司储蓄,同时为政府降低税收、扩大生产性支出提供支持。
  中国经济前景仍然面临风险。由于世界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超乎寻常的不确定性影响到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贸易伙伴采取的保护主义行为也对中国不利,尽管这种行为也减少了中国向其进口的可能,这同样也损害了它自身的经济发展。多年来,中国投资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导致某些行业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当国外市场需求旺盛时.过剩产能转化为出口,一旦国际需求下降,就直接表现为产品过剩,价格下跌,生产厂商的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它们的贷款人则出现不良资产。
  
  五、结论
  
  总之,无论是对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而言,未来的一年必定是曲折的一年。2008年4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2009年经济可能进一步放缓。政府已经较早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发出积极信号表明其重振市场信心的政策意图。关注消费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刺激方案较之增加制造业产能的方案更有利于中国达成中期目标,促进增长方式向国内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转变。另外,当前的世界经济调整意味着未来的外需不再像我们近几年看到的那样可以支持出口高速增长。再平衡的方式各异,目前采取的政策可以确保这一过程平稳进行并与中国长期目标保持一致。从这种意义而言,经济下行不仅代表着挑战也是一种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