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工业和中船的重工各自的造船特点是什么?不少于两百字,谢谢!

2024-05-14 22:18

1. 中船工业和中船的重工各自的造船特点是什么?不少于两百字,谢谢!

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是由原中船总分拆而成的造船行业两个个大型国有集团公司,大体上讲中船工业以南方船厂为主(不含武船),中船重工以北方船厂、武船加上船用设备配套厂(主机、辅机、甲板机械,船用电器、水中兵器等)以及中国舰船研究院。
目前来看,中船工业的造船能力,要大于中船重工,亮点是可以建造天然气船、海洋平台以及大部分的驱逐舰、护卫舰。而中船重工虽然造船能力小于中船工业,但产业链完善,配套能力强,亮点是超级油轮,航母,核与常规潜艇,海洋平台,特种船,以及少量的驱护舰艇。
中船工业由于目前船市低迷且产品单一,经营情况受累较大,近年一直处于微利状态。而中船重工由于提前大抓非船产业及受惠于军品订货(不仅本集团的军品,连中船工业的军、民船所用配套产品也要由中船重工供应),近年在国资委的考评成绩一直不错。

中船工业和中船的重工各自的造船特点是什么?不少于两百字,谢谢!

2. 按照船舶的发展历史,写出各种船的名称

船的发展 

说起航海,不能不提及船。最早期的船是独木舟(即把一块大木头的中间挖空)和皮筏(用动物皮缝制),加上橹或桨。慢慢地,人们发现在木制桅杆上加上一张动物的皮做帆,船借助风力跑起来更快,但当时只懂得顺风走。渐渐地,人们又通过调整帆的角度,船也可以逆风行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的进步,造船工艺也随之改进,船也就越造越大,先是有木头的,后来发展成有钢铁的、水泥的、玻璃钢的等等。海运业的发展,推动了港口和码头的建设。蒸汽机的发明,给航海带来了一场彻底的革命,包括后来内燃机及核动力在船上的应用,使海船能够造得越来越大。海船也由过去靠人工或借助风力来推动,改为动力推动。 

船有了动力,还得配上一个有效的推进器,才能使船动起来。最早的推进器是装在船两边的叶轮,这种船跑得很慢。后来才使用螺旋桨。关于螺旋桨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早在1752年,有个瑞士科学家就设想过螺丝一样的螺旋桨,但一直没能付诸试验。70年后,才有人按这种设想去设计船用螺旋桨,但航速最快也只能达到七节半(一节即一海里=1.85公里),可惜这条创记录的船在一次试航中机器发生爆炸,试验就此中断。到了1838年,一个名叫佩蒂特·史密斯(Francis Pettit Smith)的英国人,在试验他的一条船时,把船开到最高时速4节,突然,船底下传来一声巨响,史密斯赶紧关掉机器下去查看,原来是用来作为螺旋桨的那根长长的螺丝绞到了一个玻璃瓶,被弄断了一大截。史密斯想,无论如何,船还是得开回去。所以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重新发动了机器,没想到船飞快地跑了起来,时航竟然达到了13节。史密斯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短的螺旋桨要比长长的螺丝状的螺旋桨更有效,更能产生推力。 

在茫茫大海中航行,认准东西南北至关重要。以前林彪讲过一句话,叫作“大海航行靠舵手”。其实这是外行话,大海航行不是靠舵手,因为开大船不象开汽车,舵手是听命于驾驶员的舵令而操作的。如果真要说出靠什么的话,我认为是靠罗经。罗经可以说是大海航行中最重要的设备。罗经有两种,一种叫磁罗经,一种叫陀螺罗经或叫电罗经。磁罗经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一事实中国人最清楚。电罗经是德国人于1908年发明的。磁罗经利用地球磁极相吸和相斥的原理,而电罗经则是利用地球本身的引力场和旋转以及陀罗仪自身的特性而工作的。 

船在大海上,有动力可以前进,有罗经可辨别方向,但这样还不够。当肉眼观测不到周围物体的情况下(如夜间或雾天),驾驶员又是怎样避开障碍物的呢?雷达的发明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据说发明雷达的灵感来自于蝙蝠的启示。雷达是利用无线电脉冲波对目标进行探测和测距的设备。其测定的方法是将参考信号与所测目标的反射信号相比较,从而得出距离和方位。应该说,雷达也是航海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船上有了雷达比人有了眼睛更管用,可以全天候地时刻注视周围的一切。 

一条船有了机器、螺旋桨、罗经和雷达,再配上船员,似乎可以出海了。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应该不会忘记SOS这一求救信号吧。为确保船与人命的安全,船上还需要配备通信工具。船与岸上的联系以及船与船之间联络靠的就是电报。电报是由意大利科学家发明的。船上的电报主要采用莫尔斯信号(Morse Code),即按约定的规则给每个字符赋予固定的编码,用长短无线电声号来发送。

3. 一般运输船舶是由组成

轮船主要由船体、船舶动力装置、船舶舾装和其他装备构成。
船体骨架是由龙骨、旁龙骨、肋骨、龙筋、舭龙骨、船首柱和船尾柱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船舶骨架。龙骨主要承受船体的纵向弯曲力矩。旁龙骨承受部分纵向弯曲力矩,并且提高船体承受外力的强度。
肋骨承受横向水压力,保持船体的几何形状。龙筋和肋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以便固定船侧板,并能增大船体的结构强度。舭龙骨能减弱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时的摇摆现象。

一般运输船舶是由组成

4. 船舶运输的概念

船舶运输是使用船舶通过水路运送旅客或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可以分为沿海运输和远洋运输。通常把国内沿海港口间是海上运输称为沿海运输,而将本国港口与外国港口之间或外国港口与外国港口之间的海上运输称为远洋运输。

5. 运输船舶的发展

运输船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舟筏、木帆船(见帆船)和蒸汽机船三个阶段,现在处于以柴油机为基本动力的钢船时代(见运输船舶发展史)。早在史前时期,人类已经利用舟筏作为水路运输工具。从古埃及时代到19世纪初叶的漫长历史时期内,木帆船一直是主要的水路运输工具。蒸汽机发明后,运输船舶于19世纪初进入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时期,造船材料也逐渐以铁代木。早期的蒸汽机船,是靠安装在两舷的巨大明轮推进的,因此机动船在中国通常称为轮船。19世纪中叶以后,螺旋桨逐渐代替了明轮,造船材料也从用铁发展到用钢,船舶的吨位不断增大。19世纪末,汽轮机和柴油机相继问世,又为船舶提供了新的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柴油机动力渐居主导地位。现在,几乎所有的运输船舶都以柴油机为动力。19世纪70年代,英国在大西洋上开辟专门从事客运的定期航线。在此以前,运输船舶是客货混装的。从那以后,航运发达国家竞相建造设备齐全、豪华舒适的大型客船。20世纪60年代起,海上长途客船逐渐为远程喷气客机取代,但吨位较小、以旅游为目的的旅游船以及能同时载运私人汽车的汽车客船等则发展起来。早期的蒸汽机货船都是杂货船。20世纪初开始出现油船。40年代,散货船又从杂货船中分离出来。油船和散货船按吨位计算在世界商船队中占有很大比重;传统的杂货船在艘数上仍居首位。从60年代起,运输船舶进一步专业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船种,如集装箱船、液化气船、滚装船、载驳船等。集装箱船发展最为迅速,发达国家的件杂货运输已基本上实现了集装箱化。

运输船舶的发展

6. 船舶运输能力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

首先,航运中只有年运输量的计算,要是算运输额的话,你得说明你想知道的是货值还是运费收入。

估算年运输量需要知道以下几个条件。
1、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2、船舶航行速度。
3、在港口装卸的速度,或者需要的时间。
4、船舶每年因检修等的非营运天。
5、船的载重吨。
6、是单向运输还是往返运输。

在计算时,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除以船的日航行速度,再乘以2,然后加上在装港和卸港的作业时间,得出一个航次(往返)所需时间;用365减去检修需要的非营运天,得出一年内的营运天数;用营运天除以航次所需时间,得到一年可以进行几个航次;用航次数乘以载重吨(一般实际承载数要小于载重吨,但是内河船舶的超载现象很严重),得出年货运量(如果是往返运输就在乘以2)。

如果你知道货物的运价,就拿运价乘以年货运量,这样就可以算出年运费收入。用年运费收入减去税费、港口使费、保险费、船舶折旧、人工成本、燃油费、滑油费、物料备件费等,就可以算出年净利润。

7. 以船舶作为交通工具,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历史最悠久

以船舶作为交通工具,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历史最悠久当然就是独木舟。
船的发展
说起航海,不能不提及船。最早期的船是独木舟(即把一块大木头的中间挖空)和皮筏(用动物皮缝制),加上橹或桨。慢慢地,人们发现在木制桅杆上加上一张动物的皮做帆,船借助风力跑起来更快,但当时只懂得顺风走。渐渐地,人们又通过调整帆的角度,船也可以逆风行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的进步,造船工艺也随之改进,船也就越造越大,先是有木头的,后来发展成有钢铁的、水泥的、玻璃钢的等等。海运业的发展,推动了港口和码头的建设。蒸汽机的发明,给航海带来了一场彻底的革命,包括后来内燃机及核动力在船上的应用,使海船能够造得越来越大。海船也由过去靠人工或借助风力来推动,改为动力推动。

船有了动力,还得配上一个有效的推进器,才能使船动起来。最早的推进器是装在船两边的叶轮,这种船跑得很慢。后来才使用螺旋桨。关于螺旋桨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早在1752年,有个瑞士科学家就设想过螺丝一样的螺旋桨,但一直没能付诸试验。70年后,才有人按这种设想去设计船用螺旋桨,但航速最快也只能达到七节半(一节即一海里=1.85公里),可惜这条创记录的船在一次试航中机器发生爆炸,试验就此中断。到了1838年,一个名叫佩蒂特·史密斯(Francis Pettit Smith)的英国人,在试验他的一条船时,把船开到最高时速4节,突然,船底下传来一声巨响,史密斯赶紧关掉机器下去查看,原来是用来作为螺旋桨的那根长长的螺丝绞到了一个玻璃瓶,被弄断了一大截。史密斯想,无论如何,船还是得开回去。所以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重新发动了机器,没想到船飞快地跑了起来,时航竟然达到了13节。史密斯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短的螺旋桨要比长长的螺丝状的螺旋桨更有效,更能产生推力。

在茫茫大海中航行,认准东西南北至关重要。以前林彪讲过一句话,叫作“大海航行靠舵手”。其实这是外行话,大海航行不是靠舵手,因为开大船不象开汽车,舵手是听命于驾驶员的舵令而操作的。如果真要说出靠什么的话,我认为是靠罗经。罗经可以说是大海航行中最重要的设备。罗经有两种,一种叫磁罗经,一种叫陀螺罗经或叫电罗经。磁罗经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一事实中国人最清楚。电罗经是德国人于1908年发明的。磁罗经利用地球磁极相吸和相斥的原理,而电罗经则是利用地球本身的引力场和旋转以及陀罗仪自身的特性而工作的。

船在大海上,有动力可以前进,有罗经可辨别方向,但这样还不够。当肉眼观测不到周围物体的情况下(如夜间或雾天),驾驶员又是怎样避开障碍物的呢?雷达的发明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据说发明雷达的灵感来自于蝙蝠的启示。雷达是利用无线电脉冲波对目标进行探测和测距的设备。其测定的方法是将参考信号与所测目标的反射信号相比较,从而得出距离和方位。应该说,雷达也是航海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船上有了雷达比人有了眼睛更管用,可以全天候地时刻注视周围的一切。

一条船有了机器、螺旋桨、罗经和雷达,再配上船员,似乎可以出海了。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应该不会忘记SOS这一求救信号吧。为确保船与人命的安全,船上还需要配备通信工具。船与岸上的联系以及船与船之间联络靠的就是电报。电报是由意大利科学家发明的。船上的电报主要采用莫尔斯信号(Morse Code),即按约定的规则给每个字符赋予固定的编码,用长短无线电声号来发送。

以船舶作为交通工具,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历史最悠久

8. 运输船舶可分为几个时代?

人类使用船舶,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我国于1956年在浙江省出土的古代木桨,据鉴定是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说明舟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运输船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即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