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元宵节的来历

2024-05-07 17:59

1. 有关元宵节的来历


有关元宵节的来历

2. 和元宵节有关的有哪些传说

  点彩灯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另有一说是元宵[1]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传说
  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袁世凯与元宵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3. 关于元宵节的问题有哪些?

1.《减字木兰花·乙亥上元》宋朝·刘辰翁
无灯可看。雨水从教正月半。探茧推盘。探得千秋字字看。铜驼故老。说著宣和似天宝。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2.《柳梢青·己未元夕》宋朝·吴潜
好把元宵,良辰美景,暮暮朝朝。万盏华灯,一轮明月,燕管秦箫。何人帕坠鲛绡,有玉凤、金鸾绣雕。目下欢娱,眼前烦恼,只在今宵。
3.《元宵不出》宋朝·虞俦
东风摇荡玉奁冰,车马从人唤不应。赖有麴生来入座,了无魔女与分为。夜深月色明如洗,寒在梅梢瘦不胜。却笑少年行乐地,华胥枕上太瞢腾。
4.《元夕·不夜城中陆地莲》宋朝·范成大
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初破月初圆。新年第一佳时节,谁肯如翁闭户眠?
5.《元夕风雨》宋朝·陈著
明日又元日,村祠一哄人。溪山浑是雨,镫火若为春。忍见饥成鬼,痴将饱望神。谁知生意处,官好自忧民。

关于元宵节的问题有哪些?

4. 与元宵节有关的传说


5. 历史上的元宵节都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

  元宵节,作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西汉时期便已成为固定节日,关于它的起源也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按照道教的说法,天、地、水三官分别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降临人间,因此,元宵节由迎接上元天官的祭祀活动演化而来,故有“上元节”之称。
  道教祖天师张道陵亦被认为是在农历正月十五(公元34年2月22日)降生的,在我国历史上,元宵节除了是张天师的诞辰,还发生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
  一、元宵节前夕 正月十四
  ▶322年2月16日 王敦起兵反晋
  王敦出身于魏晋时期门第最高的士族——琅琊王氏,在西晋末年,他接受堂弟王导的邀请,帮助渡江南下的司马睿立足称帝建立东晋。
  


  司马睿作为皇室远亲,自知势单力薄,只有依靠琅琊王氏才能立足,早年便与王导结交,并视其为心腹,甚至在公元317年举行登基大典之时,直言要与王导共坐天下。
  不过在称帝之后,为了加强皇权,司马睿开始重用刘隗、刁协等人,有意联合其他士族削弱琅琊王氏,并疏远了一心辅佐自己的王导。
  宠辱不惊的王导对此不以为然,而骄横恣肆的王敦则甚为不满,遂于公元322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四)在武昌起兵反晋,史称王敦之乱。
  在这场叛乱中,司马睿曾言:“想要夺我的位置,只须早点说明,何苦牵连百姓。”可见晋朝皇权在世家大族面前的无奈。
  王敦在攻入建康(南京)之后,原想废黜元帝,篡权夺位,后因王导阻止,而选择退回武昌,遥控朝政。
  ▶1898年2月4日 清政府印造昭信股票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举借外债以支付战争赔款,但巨额的筹本还息反而加重了财政负担,在这种困境之下,涌现出了一批著书立说传播西方财政学、公债学的有识之士。
  如晚清“四大买办”之一的郑观应就认为举借外债不如贷之于民,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考虑筹借微息的外债。
  最先上书奏请发行自强股票的黄思永也在奏折中表达了对西方财政手段的赞赏,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债券发行思路。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之下,清政府于1898年2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准奏发行国内长期公债,名为“昭信股票”。


  但“昭信股票”的发行并没有经过科学调研,发行面额极不合理,大大超过了认购人的负担能力,如股票面额最低为一百两白银,而当时普通百姓的人均年收入只有6两左右,根本无力认购。
  同时在发行过程中存在强制摊派的现象,无论大小官员都要领票缴银,认购负担最终转移至底层农民身上,成为一种“苛捐杂税”,以失败收场。
  ▶1923年3月1日 孙中山重建大元帅府
  袁世凯去世,张勋复辟失败之后,重新掌控中央政权的皖系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旧国会。


  军阀割据形势图
  将“约法”和国会视为共和国象征的孙中山因此发起护法运动,依靠桂、滇军阀,在广州组建了护法军政府。
  军政府成立后决议实行党、政、军权合一的大元帅制,并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原想利用护法运动掌权的桂系对这一结果非常不满,于1918年推动军政府改组,将大元帅制改为总裁合议制,剥夺了孙中山的实权。
  眼见护法失败的孙中山于5月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1920年,粤军击败桂系军阀夺回广州之后,请孙中山回广州主持政局。随后,孙中山在广州重组了护法军政府,任大总统一职,并在1921年5月5日的就任仪式中称:“傥徐世昌舍其非法总统,自己亦愿同时下野”。
  1922年,直系在战胜奉系之后,为了能控制北方政府,强令徐世昌辞职,推黎元洪为总统,并恢复了旧国会,以此来打击南方护法政府的合法性。
  妄图独霸两广的陈炯明,趁此时机,于1922年6月围攻总统府,以徐世昌已辞去总统之位为由,要求孙中山总统兑现与徐世昌同时下野的承诺。
  护法运动再次失败,孙中山被迫避居军舰,由香港赴上海。
  陈炯明控制广州后,纵兵淫掠,致使民怨沸腾,孙中山在上海令北伐军改编为讨贼军,于1923年1月将陈炯明逐出了广州。


  1923年3月1日 (农历正月十四),孙中山在广州重组海陆军大元帅府,并担任大元帅一职,而这一政权机构就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前身。

历史上的元宵节都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

6. 有没有关于元宵节的

  编辑本段简介
  北京上元灯会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1]。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  元宵节美食——元宵
  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编辑本段节日历史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节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编辑本段相关传说
  点彩灯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另有一说是元宵[2]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传说
  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袁世凯与元宵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7. 有关元宵节的内容是什么?

有关元宵节的内容如下:
一、元宵节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二、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三、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四、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五、元宵节传统习俗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有关元宵节的内容是什么?

8. 关于元宵节的问题有哪些?

1.《减字木兰花·乙亥上元》宋朝·刘辰翁
无灯可看。雨水从教正月半。探茧推盘。探得千秋字字看。铜驼故老。说著宣和似天宝。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2.《柳梢青·己未元夕》宋朝·吴潜
好把元宵,良辰美景,暮暮朝朝。万盏华灯,一轮明月,燕管秦箫。何人帕坠鲛绡,有玉凤、金鸾绣雕。目下欢娱,眼前烦恼,只在今宵。
3.《元宵不出》宋朝·虞俦
东风摇荡玉奁冰,车马从人唤不应。赖有麴生来入座,了无魔女与分为。夜深月色明如洗,寒在梅梢瘦不胜。却笑少年行乐地,华胥枕上太瞢腾。
4.《元夕·不夜城中陆地莲》宋朝·范成大
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初破月初圆。新年第一佳时节,谁肯如翁闭户眠?
5.《元夕风雨》宋朝·陈著
明日又元日,村祠一哄人。溪山浑是雨,镫火若为春。忍见饥成鬼,痴将饱望神。谁知生意处,官好自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