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的评估模型

2024-05-05 02:48

1. 财税的评估模型

纳税评估模型是纳税人申报信息产生的涉税指标基础,实现行业指标和涉税指标有机结合,并互相制约的具体行业数据模型。通过行业代表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测算出企业单位产品耗能、辅助材料消耗量、计件工资等指标参数,再采用投入产出法、关键部件控制法、单位产品耗材耗能测算法、计件工资控制法等方法,推算出产品产量或销售额的线性公式或表格 ,由此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规律和对各要素的依赖程度,全面准确的进行科学分析和行业指标监控。作为国家税务骨干企业,航天信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通过选取具备生产经营规律的行业企业,选准计算产品产量或销售额的关键指标,建立纳税评估模型进行量化分析,进一步提高税源企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税务会计进行纳税评估时,在企业实地采集电费、原材料耗用量等相关信息输入模型,准确计算出企业产品产量或销售额,避免重复无效劳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模型运用激发财税人员加强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生产工艺提高,评估模型有关参数将发生改变,这就要求税务会计不但学会应用模型分析,还要加强对数学、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的学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模型参数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纳税评估的准确性。

财税的评估模型

2. 什么是财务分析模型?

严格意义上的财务分析,是在企业经济分析、财务管理和会计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学组织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全面翔实的进行财务分析应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企业战略分析(Enterprise's Strategy analyses)、会计分析(Accounting analysis)和财务报表分析(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对以上三种进行全面落实的分析,即SAS财务分析。

  SAS财务分析模型

  1。企业战略(Enterprise's Strategy)分析

  在明确财务分析目的的基础上,企业战略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起点。战略分析的实质在于通过对企业所在行业或企业拟进入的行业的分析,明确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应该采取的竞争战略,以权衡收益和风险,了解并掌握企业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企业价值创造或赢利方面的潜力。企业战略分析通常包括行业分析和企业竞争策略分析。企业战略分析是企业会计分析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和导向,通过企业战略分析,分析人员能深入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济环境,从而进行客观、正确的会计分析和财务报表分析。

  2。会计分析(Accounting analysis)

  会计分析实质上是明确会计信息的内涵与质量,即从会计数据表面揭示其实际含义。分析中不仅包含对各会计报表以及相关会计科目的内涵的分析,而且包括对会计原则与政策变更的分析、会计方法选择与变动的分析、会计质量和变动的分析等等。

  3。财务报表(The financial Statements)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其绩效作出判断、评价和预测。财务报表分析是在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和利用财务信息,是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如下图

  SAS财务分析模型的评价指标

  1。企业战略分析指标

  企业战略分析通常包括行业分析(现有企业的竞争程度——行业增长速度、行业集中程度、差异程度和代替成本、规模经济性、退出成本分析、新加入企业竞争威胁;市场议价能力分析)和企业竞争策略分析(低成本竞争、产品差异等)。

  2。会计分析的具体指标

  会计分析的作用在于提供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假设——会计报表的数据是真实、可靠、具有可比性等的。所以会计分析可以利用会计报表以及相关会计科目的内涵的分析,而且包括对会计原则与政策变更的分析、会计方法选择与变动的分析、会计质量和变动的分析等等。

  3。财务报表分析的操作

  财务报表分析操作包含的内容主要是:财务能力分析、财务结构分析、财务预算分析、财务信用和风险分析、财务总体与趋势分析等。财务报表分析在实践中形成的操作方式和方法比较多,比如杜邦分析法、沃尔综合评价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

  案例:武商集团2000年中期报告财务分析

  在本案例中,我们主要从投资人的角度,对集团2000年中期财务报告中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进行分析。

  (一)企业战略分析

  1、行业分析。武商集团是一家以商业零售业为主,集房地产、物业管理、餐饮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武汉是国内少有的四足鼎立的零售业局面,竞争异常激烈;行业集中,产品差异程度较低,市场议价能力较差。所以企业在这种商业竞争环境中必须充分重视管理,利用这种软资源创造优势竞争力。

  2、企业竞争策略分析——围绕商业主业大面积扩张、寻求新项目多元化投资。2000年中期财务报告中企业集团披露其竞争策略调整集中在:

 

3. 什么是财务分析模型?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
       财务分析模型就是通过一些财务指标建立一些模型,使得复杂的财务信息通俗易懂。财务分析模型包括很多的财务指标。举个其中的例子,
      比率分析法相关指标  
     1、变现能力比率 (包括两个指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 
(1)流动比率 
  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 流动负债合计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 
  意义: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分析提示:低于正常值,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2)速动比率 
  公式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 流动负债合计 
  保守速动比率=0.8(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 流动负债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 
  意义: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因为流动资产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低于1 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 
  变现能力分析总提示: 
  (1)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可以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 
  (2)减弱变现能力的因素: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 
        财务分析是一门很专业的课程,要想理解更多的话你自己还是得深入的学习才行。不是别人说个答案你就搞懂,这是不现实的。注:答案的部门摘自百度百科。

什么是财务分析模型?

4. 什么是财务估价

财务估价是指对一项资产价值的估计。这里的资产可能是金融资产,也可能是实物资产,甚至可能是一个企业。这里的价值是指资产的内在价值,或者称为经济价值,是指用适当的折现率计算的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财务估价的基本方法是折现现金流量法,该方法涉及三个基本的财务观念:
 
 1、时间价值:是指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2、现金流量:是投资项目在其整个寿命期内所发生的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的全部资金收付数量;
 
 3、风险价值:是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
 
 下面我们用实例来了解财务估价:
 
 【例】假设把 500元存入银行,银行年利率为 4%,计算三年后该笔资金的实际价值。
 
 500*(1+4%)³=562.432。
 
 【例】假使你第4年末得到800元的存款利息,银行按年利率 5%计息,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本金?
 
 设本金为 X 则。
 
  X*(1+5%)^4=800 。
 
  X=800/(1+5%)^4。
 
 X≈658.162。

5. 公司估值模型和资产定价模型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区别如下:
1、原理不同
估值模型的原理是现金流量折现,或者用同类型的公司进行对比,资产定价模型是根据风险收益对等的原则计算股票的收益率。
2、算出结果不同
公司估值模型算出的是绝对价值,资产定价模型算出的相对价值。

扩展资料:
公司估值有利于我们对公司或其业务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进行正确评价,从而确立对各种交易进行定价的基础。同时,公司估值是投资银行进行勤勉尽责调查(due diligence)的重要部分,有利于问题出现时投资银行的免责。
对投资管理机构而言,在财务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公司估值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而且是从业人员的一种基本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
将对行业和公司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投资建议;
预测公司的策略及其实施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深入了解影响公司价值的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判断公司的资本性交易对其价值的影响;
强调发展数量化的研究能力。

公司估值模型和资产定价模型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6. 财务分析模型主要有哪几种?

财务分析模型主要有3种:一、企业战略分析模型:在明确财务分析目的的基础上,企业战略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起点。二、会计分析模型:会计分析实质上是明确会计信息的内涵与质量,即从会计数据表面揭示其实际含义。三、财务报表分析模型: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其绩效作出判断、评价和预测。拓展资料:1、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现金平衡原则、收益风险原则以及利益协调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财务管理是集团各成员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又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分配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2、在财务管理中坚持系统性原则,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它具体要求做到三点。第一点是整体优化,只有整体最优的系统才是最优系统。第二点是结构优化,任何系统都是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层级系统,在企业资源配置方面,应注意结构比例优化,从而保证整体优化,如进行资金结构、资产结构、分配结构优化。第三点是环境适应能力强,财务管理系统必须保持适当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3、现金平衡原则是指在财务管理中,贯彻的是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客观上要求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做到现金收入(流入)与现金支出(流出)在数量上、时间上达到动态平衡,即现金流转平衡。保持现金收支平衡的基本方法是现金预算控制。现金预算可以说是筹资计划、投资计划、分配计划的综合平衡,因而现金预算是进行现金流转控制的有效工具。4、收益风险原则是指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获取收益,总得付出成本,而且面临风险,因此成本、收益、风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收益、风险三位一体的观念,以指导各项具体财务管理活动。5、利益协调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离不开处理与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内容各部门、债务人、被投资企业、国家(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财务管理过程,也是一个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过程。利益关系协调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契约(合同)、企业章程及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均是企业处理财务关系的规范。

7. 估值模型和资产定价模型的联系和区别

1、计算方法不同
估值模型的原理是现金流量折现,或者用同类型的公司进行对比;资产定价模型是根据风险收益对等的原则计算股票的收益率。
2、价值意义不同
估值模型算出的是绝对价值,资产定价模型算出的相对价值。
3、联系关系
两者都是对价值的估计。

扩展资料:
资产定价模型计算方法
当资本市场达到均衡时,风险的边际价格是不变的,任何改变市场组合的投资所带来的边际效果是相同的,即增加一个单位的风险所得到的补偿是相同的。按照β的定义,代入均衡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得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E(ri)=rf+βim(E(rm)-rf)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说明如下:
1、单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由两个部分组成,无风险利率以及对所承担风险的补偿-风险溢价。
2、风险溢价的大小取决于β值的大小。β值越高,表明单个证券的风险越高,所得到的补偿也就越高。
3、β度量的是单个证券的系统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没有风险补偿。
其中:
均方差分析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E(ri) 是资产i 的预期回报率
rf 是无风险利率
βim 是[[Beta系数]],即资产i 的系统性风险
E(rm) 是市场m的预期市场回报率
E(rm)-rf 是市场风险溢价(market risk premium),即预期市场回报率与无风险回报率之差。

估值模型和资产定价模型的联系和区别

8. 浅谈财务估价几个方法

方法有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其各自的适用条件有所不同。
收益法与成本法比较分析
收益法的基础是经济学中的预期效用理论、一项资产的价值是利用它所能获取的未来收益的现值、其折现率反映了投资该项资产并获得收益的风险的回报率。使用收益法时评估人员必须以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为基础,对企业的资产总量、管理水平等要素进行综合的分析,能够全面体现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盈利素质。在企业价值评估实务中,评估人员利用投资回报和收益折现等技术手段计算被评估企业的价值,反映的是企业资产整体的获利能力或称企业本金化的价格,所以评估结果对于交易双方能够接受。同时这种方法从资产经营的根本目的出发、紧扣被评估企业的收益进行评估、更加符合企业价值评估的根本要求。
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重建或重置评估对象,在企业价值评估业务中,任何一个精明的潜在投资者,在购置一项资产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建造一项与所购资产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所需要的成本。在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成本法使用起来比较简单,只要把组成企业的各个单项资产按照成本法单独评估之后,将其评估结果进行简单的相加即可。当被评估企业缺乏必需的财务数据和可靠的市场对比数据时,成本法就是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最客观、最方便的方法。
如果类似的资产在交易价格上存在较大差异,则在市场上就可能产生套利交易的情况,市场法就是基于该理论而得到应用的。使用市场法时,由于进行评估所需要的参数、数据等都是来于公开市场,相对其他方法来讲,评估结果比较能够反映市场的现实价格,所以评估出来的价格对于交易双方比较容易接受。市场法成为了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在资本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得到充分的应用。
市场法和成本法比较分析
使用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前提与局限性。在运用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投资主体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评估价格;二是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够合理地预测,企业未来收益的风险可以客观地进行估算;三是被评估企业应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
对于目标企业而言,如果目前的收益为正值,具有持续性,并且在收益期内的折现率能够可靠地估计,则运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是最好的选择。基于收益法的应用条件,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收益具有周期性特点的企业、拥有较多闲置资产的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以及风险问题难以合理衡量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使用收益法评估是不合适的。
使用成本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前提与局限性。在运用成本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投资者购置目标资产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具有相同用途所需的替代品所需的成本;二是进行价值评估时目标企业的表外项目价值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三是资产负债表中单项资产的市场价值能够公允客观地反映所评估资产的价值
在运用成本法进行评估时,是把组成企业的各个单项资产按照成本法单独评估之后,将其评估结果进行简单的相加而得出的结果。这样做虽然简单和客观,但却无法把握一个持续经营企业价值的整体性,也难衡量企业各个单项资产间的工艺匹配以及有机组合因素可能产生出来的整合效应。因而,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不宜单独运用成本法进行价值评估。
使用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前提与局限性。在运用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有一个公开活跃的市场,这个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代表交易资产的行情,即可认为是市场的公允价格;二是在评估人员进行评估时,必须要在这个公开市场存在与评估对象相同或者相似的参考企业或者交易案例;三是能够收集到与评估相关的信息资料,同时这些信息资料应具有代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运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评估对象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与参考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在正常市场情况下是不同的,所以评估人员想要找到与评估对象绝对相同或者类似的可比企业难度较大;其次,对价值比率的调整是运用市场法极为关键的一步,这需要评估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技术能力。
三种方法的实用性比较分析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明显看出,不同的评估方法,在企业价值评估具体实务中的运用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成本法忽视企业整体获利能力,难以体现企业价值内涵。由于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组织,盈利性是其主要特征之一,所以企业重建并不是对被评估企业的所有资产的简单复制,而是对其生产能力和获利能力的重建。所以,运用成本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很难体现企业作为一个持续经营和持续获利的经济实体的价值,其评估得出的结果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体现企业的价值,这就决定对企业价值进行的评估,运用成本法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估企业作为盈利个体的价值。
市场法虽然能够体现企业价值内涵,但适用条件很难满足。只有在公开市场上存在与被评估企业相类似企业或类似交易事项的相关财务数据,才可以使用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与收益法相比,少了很多必要复杂的假定,技术性处理的要求也相对较低,简单易行是其最大的优点,可以迅速获得被评估企业的价值。当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可靠数据时,并且这些数据是有效和公开的,那么运用市场法是最为合理的。但是,在现实市场中,由于企业的唯一性和产权交易的有限性,想要在市场中找到与目标企业完全一致的参照企业或交易案例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国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并且相对于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来讲,比较混乱,相关法律也不是很健全,市场有人为操纵的情况。因为这些弊端,我国的股市还不具备反映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绩效的功能。在使用市场法对企业进行评估时,投资银行和投资者使用最广泛的是市盈率,市场上存在很多非理性波动,这些非理性波动使股票价格未能完全体现公司真正的内在价值,从而也动摇了市场法的运用基础,限制了市场法的使用。
收益法是进行企业价值评估首选的方法。收益法根据企业未来收益和未来所面临的风险评估企业价值,收益法关注的是目标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所以是三种评估方法中最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在理论上也是比较成熟的方法。收益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揭示企业的内在价值,正确地体现企业价值的内涵。企业价值是由各种不同的因素共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且这些创造价值的因素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产生效果。因此,企业价值不是单项资产简单组合,而是各项单项资产的整合,如果整合成功,应该产生“1+1>2”的效果,即企业价值一般大于单项资产的组合。企业之所以存在是想要在未来获利,只要企业未来获利,企业就可以持续经营下去,企业就有存在的价值。
我国资本市场正在以很快的速度发展着,也在不断地被完善。逐步优化的经济环境进一步为未来收益的预测和折现率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经济学家们普遍预测中国经济在未来较长时期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快速增长。由于经济增长可以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同时增长的速度会比较稳定,所以对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测是可以持续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沟通交流越来越方便,运用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所需要的资料获取变得容易许多。在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很多大型的投资银行和投资者都把一些重要的数据放在网络上进行共享。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地发展,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相关的一些法律也会逐渐地增多,用来约束和管理我国的经济环境。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已初具规模,上市公司持续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为行业平均收益率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这些有利的环境都为折现率的确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