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危机对于国际安全的影响

2024-05-10 06:51

1. 石油危机对于国际安全的影响

 石油危机为世界经济或各国经济受到石油价格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危机。196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主要成员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国,而石油输出国组织也成为世界上控制石油价格的关键组织。迄今被公认的三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 
1973年能源危机 - 原因∶石油输出的主要力量为阿拉伯国家,他们因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而采取石油禁运。
1079年英国石油抗议活动 - 原因∶英国油税已高居不下,而原油价格却又上扬。
1979年能源危机 - 原因∶伊朗革命爆发。

石油危机对于国际安全的影响

2. 影响中国石油进口安全因素分析

矿产资源供应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重要性正日益增加[113-116]。由于矿产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与国家的经济安全联系在了一起,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就涉及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领域,必然要站在国家所处世界范围的高度去认识该问题。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对矿产资源的争夺和控制,实质上是国家利益的争夺。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利益,而且包含政治利益和安全利益[117]。至此,从矿产资源的角度讲,国家资源安全是指一国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矿产资源,尤其是战略资源的供给得到有效保障,避免供给中断或价格异常波动而对经济产生突然打击。它既包括国外矿产资源的供应保障,也包括国内矿产资源的安全。国家资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118]。
从2000年到现在,国内许多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出版了许多研究成果。表6-11所列的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研究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研究者不少,大多数研究者站在矿产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和风险管理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影响矿产资源安全的因素从来源和内容看,至少可分为国内、国际两大类7个方面。即国内因素的资源禀赋状况、生产和供应状况、消费需求方面和安全措施方面;国际因素包括世界资源状况、国际供求关系和世界政治经济[50]。
也有从国家战略油气储备体系管理角度进行相关研究的。认为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进口来源地数量、运输通道形式、备用生产能力、库存水平、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情况,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等[119]。

表6-11 主要研究成果统计

(据参考文献[120-127])
根据中国石油进口安全性的影响范围可以分为宏观因素、石油市场因素和微观因素。市场营销理论认为宏观因素包括人口、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自然条件和技术因素。微观因素包括公司、竞争者、中间商、公众等[54]。
因此,本研究认为,影响中国石油进口安全性的因素是指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油及天然气产品过程中所受到的制约因素,包括对订单生成过程、采购过程、运输过程等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既有来自国外的也有来自国内的,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因素类型。
本次研究仅限进口原油,同时假设国内因素处于稳定状态下。因此,研究重点划定为来自于中国以外对中国石油进口安全的因素影响问题进行研究。
从影响的直接程度可以分为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影响中国石油进口安全的宏观因素是指整个世界石油市场所面临的世界宏观的经济状态、政治格局及稳定性、世界整体科学技术条件(不包括开采油气的技术)等。
中观因素是指影响能源市场的因素。包括其他能源资源情况(如煤、地热等)、世界石油资源总储量及分布、需求结构等。而由于石油这种产品维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石油市场又是一个垄断市场,国家垄断的成分很大;并且石油不仅与国际贸易相联系,还与金融、国家的外交密切相关。则导致石油供应的安全性就不得不从国家层面考虑,政治法律等因素的影响程度将会比一般因素大很多。
石油进口安全的微观因素应该站在国家层面理解,则有石油供应国的储量、生产量、油气资源开采利用技术、供应国的稳定性、所在地理位置等,以及石油的运输条件、运输规模、运输距离、运输成本等。归纳总结可得表6-12。

表6-12 中国石油进口安全影响因素

另外,油气价格也是一个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既包括油气市场整体价格趋势,也包括油气某一次交易的价格状态等。1976年至2000年间国际油价变化频率(即价格波动率)平均每年约10%,最高达到上涨130%,最低下降53%。如果将供应量因素考虑进去,可以认为石油价格在一定时间内上涨30%左右就可视为价格上涨含义下的石油供应中断。则1997、1999和2000年都可以认为是价格上涨含义下的石油供应中断状态;而且通过对1993年至2000年GDP、石油进口量、价格波动综合分析以后认为,国际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则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0.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