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的劣势

2024-05-04 07:27

1. 小米造车的劣势

您好,小米通过多年的手机业务,软硬件兼得,但在造车行业,并没有核心技术,即使有部分汽车相关的专利,也是边缘化技术。相对于其他行业的开源化,汽车界的先进核心技术很难得到,吉利收购了沃尔沃多年才受益。

汽车的制造业远比手机负责:成本优势,质量控制,工艺制造,管理体系等等绝非一日之功,代工可能是小米近期的唯一出路;

资金:很多人不认为小米缺钱,雷军宣称2020年小米账面1000亿,相对其他造车新势力可能稍好,但新能源造车的回报周期过长;大众当年因燃油事件被处罚300亿美元;所以,绝不是1000亿的问题【摘要】
小米造车的劣势【提问】
您好,小米通过多年的手机业务,软硬件兼得,但在造车行业,并没有核心技术,即使有部分汽车相关的专利,也是边缘化技术。相对于其他行业的开源化,汽车界的先进核心技术很难得到,吉利收购了沃尔沃多年才受益。

汽车的制造业远比手机负责:成本优势,质量控制,工艺制造,管理体系等等绝非一日之功,代工可能是小米近期的唯一出路;

资金:很多人不认为小米缺钱,雷军宣称2020年小米账面1000亿,相对其他造车新势力可能稍好,但新能源造车的回报周期过长;大众当年因燃油事件被处罚300亿美元;所以,绝不是1000亿的问题【回答】

小米造车的劣势

2. 小米确定造车?不靠谱

车东西(公众号:  chedongxi  ) 
  
  作者   |  六毛
  
  编辑   |  晓寒
  
 车东西2月19日消息,刚刚,据《晚点LatePost》爆料,小米集团已确定造车,并将造车视为战略级决策。但另一方面,小米造车的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仍然可能出现变数。
  
 知情人士透露,小米造车这件事可能会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
  
 消息传出后,小米集团就造车传闻向媒体回应,给出的说法是“等等看看,暂时没有”,更多消息则暂不回应。
  
 换句话说,小米其实并没有把话说死,给出的结论是“暂时没有”。仍存在小米下场造车的可能。
  
  小米确定造车的消息被爆出后  15  分钟,其当日股价上涨了  10%。 
     
 小米造车消息传出后,股价上涨10%
  
 
  
 小米确认要造车的消息被曝出后,车东西第一时间联系了多位接近小米和雷军的人士,对方均表示未听到小米要造车的消息。
  
 一位接近小米的人士更是直接表示,小米造车完全没有理由。他讲到了如下几个关键点:
  
 (1)小米在手机市场还有大把机会。华为芯片断供后手机产量不足,给国内空出了不小的市场。同时在欧洲,华为也处于大幅收缩态势,小米手机的销量在中外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小米应该优先抓自己的核心市场。
  
 (2)小米与百度不同,在自动驾驶、车联网领域并没有什么积累,在最关键的 汽车 智能化上,没有核心竞争力。
  
 (3) 汽车 没有完整的代工体系,自建工厂造车跟造手机难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小米在手机制造领域的经验难以复用。
  
 (4)现在开始造车,最快也得到2025年上市。届时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的电动车大军已经扑面而来,新品牌很难与传统车企抗衡。而小鹏、蔚来、理想等新造车玩家则靠抓住了时间机遇,在传统车企没有王牌电动车的时候,率先抢占了一定的市场。
  
 最后,他也强调,如果小米非要造车,小米更多的可能是通过收购一家车企来切入,从头自研的可能性很低。
  
 
  
 在终于决定自己上场造车之前,小米其实已在陆陆续续在 汽车 领域进行过布局。
  
 2014年,小米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年、2016年,雷军通过顺为资本先后对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和小鹏 汽车 进行投资,但都是以跟投为主。
  
 此后,顺为资本又在2019年对小鹏 汽车 进行了投资。
  
 另外在2019年,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中国研发中心与小米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达成合作。
  
 这之后,小米在 汽车 领域还参与到车载系统服务厂商博泰的B轮融资中,并注册了“小米车联”的商标。
  
 当前,智能电动 汽车 大势已至,特斯拉和新造车公司风头正盛,苹果、谷歌、亚马逊、百度等 科技 和互联网巨头都在积极布局,以制造业起家的小米更是很难不为所动,所以才会不时传出小米造车的消息。
  
 但趋势面前,如何抓住趋势才是关键。正如上述接近小米的人士所言,目前手机市场仍有大好机会,并且造车时机的第一波机遇已过,小米到底要不要亲自下场,还需要雷军和小米高层们仔细揣摩。
  
 所以才会看到官方这样回复:暂时不造,等等看看。

3. 赌上全部声誉的小米造车,33亿花在哪了?是否有成效?

小米造车把33亿都花在了自动驾驶项目上,而我认为小米这么做,并不会收获任何成效。
虽然小米造车计划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但是小米造车却并没有大家想象当中那么成功,要知道造车计划被雷军认为是小米未来发展的核心业务,然而在我看来,想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小米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小米把33亿资金都花在了自动驾驶项目上。由于小米非常看好自动驾驶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所以为了提前掌握足够的市场份额,也为了占据先机,小米也在自动驾驶项目上投资了33亿。只不过从目前来看,小米在自动驾驶项目上,并没有收获到任何成果和效益,这也使得很多人对于小米投资自动驾驶技术感到十分的担忧。
二、小米投资自动驾驶项目不会收获任何成效。随着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项目,在未来必然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不过小米在投资了这么多钱之后,小米并没有收获到丰厚的回报,这也使得小米的自信心遭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因为自动驾驶技术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才能够收获成效,很显然小米目前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
三、小米投资自动驾驶不会收获成效,是因为小米投资依旧太少。虽然小米在自动驾驶项目上投资了三十三亿,但是整个自动驾驶项目如果想要收获回报,就必须要投资几百亿的资金。很显然,小米目前根本无法承担如此大的投资费用,也不可能拿整个公司的发展做赌注,这是由于小米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投资太少,所以才导致小米目前处于两难的处境。
如果小米未来不好好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那么小米未来就很有可能出现发展上的危机,所以我希望小米应该要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选择。

赌上全部声誉的小米造车,33亿花在哪了?是否有成效?

4. 小米造车会成功吗 难度反正是不小

小米在三月的一场发布会上表示十年投资100亿来造车,这一举动轰动了整个汽车界,很多人对小米造车这一事看法不一,虽然有着很好的资本,但造车真没那么容易。
 
 
 
 2021年3月30日,小米宣布,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发布会上,小米汽车负责人、小米创始人雷军称,在过去75天里,小米管理层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进行了极为严谨详尽的调研与论证,才做出了这个小米史上最重大的决定。
 
 
 
 雷军把这次创业造车比作又一次刷ROM。因为正如其他人劝他们时所提到的,汽车行业非常复杂,投入按百亿计,周期特别长,很容易掉坑里,外行更难。而且别人已经干了五六年,现在干太晚了。“电动汽车,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但是,如何做,这是个更大的问题。资质,这个初入汽车行业的敲门砖,小米还没有拿到。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像生产智能手机一样,小米将把汽车组装包给代工者。
 
 
 
 从专利来看,其专利主要积累在于智能座舱(当然这或许与小米多年来在智能手机领域对用户体验形成的独特洞察力有着密切关系),但在事关智能电动汽车核心竞争力的自动驾驶技术积累上,小米相对于百度、蔚来、小鹏、理想们而言,有着差距,缺乏落地实践。
 
 
 
 对比来看:百度有Apollo,拥有完整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测试里程超700万公里,无人驾驶仅在北京、长沙两地的测试里程已超过5.2万公里。这些积累,有助于其车企合作伙伴以及百度的造车公司集度,获取最佳的自动驾驶能力;蔚来有NIO Pilot,行驶里程累计已超过1亿公里;小鹏有NGP,用户使用里程也在25天内也突破百万公里;华为拥有强悍的5G能力。
 
 
 
 铁流认为,小米选择造车,如果是学恒大玩资本运作,或者是玩粉丝经济割韭菜,虽然能收获不菲的收益,但最后只能在电动车市场被边缘化,靠粉丝经济展示存在感。如果学传统车企造车,那么,小米将被五菱、长安、长城、比亚迪、上汽、吉利等传统车企打的落花流水。
 
 
 
 总的来看,小米造车路上任重道远,对于小米而言,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软件能力是其优势领域,在该领域闯出名堂来是很有可能的,但自动驾驶技术并不是其当下能力强项,还需一定的积累。

5. 小米造车能否成功可能不是钱的事儿

几年前雨后春笋般诞生的造车新势力已经死了大半,但造车这条“不归路”似乎仍然极具诱惑力,或许在各界大佬眼中,造车就好比是在十年前盖楼,是趋势所向,必定会赚的盆满钵满。 
  
  没卖出一辆车的恒大 汽车 已经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车企,FF也要重新步入正轨,但很快,它们被小米抢了风头。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 
     
  事实上,关于小米造车早有不少传闻,但每一次小米都迅速辟谣,甚至就在前不久小米还辟谣了与长城 汽车 合作造车的传闻,不过,这一次小米不请自来。针对小米立项造车,小米也在官微上表示,这是雷军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他愿意押上人生全部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小米为何要造车? 
  
  此前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曾表示,针对是否进军造车行业困扰了很久,而如今做出造车的决定更是经历了75天的大量调研,不过,既然最终选择造车,那么调研的结果显然是造车具备可行性。 
  
  值得一提的是,抛开已经消亡的造车新势力不谈,凡仍旧活着的大多都过得很好,譬如蔚来、理想、小鹏,虽然目前它们并未盈利,但是财报逐渐向好,而超越诸多“百年老店”的市值也令人垂涎欲滴。 
  
  的确,新势力造车是极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小米或许也看重了这一点。 
     
  其次,小米有钱,在小米官宣造车的发布会上,雷军曾透露道,至2020年底,小米集团拥有1080亿的现金流,手机已经成为主流,衍生的各类生态家电也已经步入正轨,如此庞大的资金如何用掉也是一大难题。财大气粗的小米居然花钱都成了难题,的确,总不能存在银行吃利息。 
     
  而对于造车,小米也与其他新势力不同,它不需外界的融资,它是一家全资子公司,雷军在发布会上霸气的坦言,造车,我们亏得起。可以肯定的是,1080亿元完全足够造车,无论是蔚来、理想还是小鹏,曾经起步期的它们都在为数十亿,甚至几亿元的融资搞得焦头烂额,和它们相比,小米 汽车 完全是一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它的高起点甚至超过了造车第一股特斯拉。根据小米 汽车 的规划,其将在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而首期的投资额便有足足100亿人民币。 
     
  除了造车深受资本市场青睐以及有钱没处使,选择造车或许也是雷军的执念。 
  
  雷军称,自己早在2013年便对电动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雷军还在2013年发布文章称特斯拉是个不得了的企业,而他口中的不得了则指的是彼时特斯拉刚刚用一年时间将市值翻了超过7倍,达到200亿美元,再看如今特斯拉的市值,或许雷军也会觉得自己当初用词不当,这哪里是不得了,分明是了不得。 
     
  雷军绝不是键盘侠,只说不做不是他的风格,汽势Auto-First了解到,在过去的数年间,他也投资过近十家造车新势力,更是蔚来的首批投资人,显然,他对造车是极其看好的,或者他希望有谁能帮助他再缔造一个特斯拉。不过,似乎没有谁做得到,于是雷军急了——投资别人不如自己造。更重要的是,曾经的小米是一个相对“草根”的企业,它也在一步步的创业,摸索,但如今,财大气粗的小米是时候爆发了。 
     
  汽势Auto-First注意到,与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不同,在一场几乎全部都关于造车的发布会上,小米居然并未发布 汽车 品牌,更没有确定未来量产的车型是什么类型,在雷军看来,造车是很漫长的一件事,即便是相对简单的电动车也需要最少3年的研发、生产周期,这意味着3年之内小米不会有车型问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小米刚刚官宣造车之后,央视网发布了一则“梦想弯道超车,小心中途翻车”的评论,尽管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很明显,意在小米,当然也包括许多和小米一样的造车新势力,小米造车会“翻车”吗? 
     
  在汽势Auto-First看来,小米造车大概率会大获成功,其一、小米现金充沛,毕竟雷军曾表示:“1000亿对于小米来说真的是个小目标”:其次、小米有目前国内最好的生态系统,能够将智能 汽车 与家电做到更大的融合,小爱同学在手,启动也将说走就走;最后、小米是“搅局”专业户,从手机到家电,小米的价格常令米粉惊呼“万岁”,如果说特斯拉造车更像苹果,那么小米造车或终将是我们熟悉的小米。 
  
  不过,造车是一场豪赌,没有绝对的成功,一切也都是未知的,资金、理念固然重要,但产品也须要过硬,普通消费者不会赌上一年甚至多年的薪水为激情埋单。

小米造车能否成功可能不是钱的事儿

6. 豪掷100亿,小米终下决心要造车

   
        
    “谣言”果然成真,靴子终于落地! 
     
    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正式确认了造车的消息。公告披露,小米集团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超65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而就在当天晚上举办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也亲口宣布,小米将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 
     
        
     “没有退路的选择”  
     
    近两年,关于小米造车的传闻从未间断过,但小米官方一直采取辟谣的态度。 
     
    去年底,因为一张“造车,我们是认真的”的海报,小米造车传言发酵。事后,这张营销海报被澄清只是一款玩具电动车的宣传图。小米原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当时对外称:“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今年2月,小米造车传闻再起。小米集团当天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电动 汽车 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在3月24日小米2020年财报发布会当天,小米联合创始人王翔对于造车这样回应:“造车这个事,在我们给联交所的报告中已经有了很明确的阐述,我没有更新的信息,我想大家可以参照前述报告。” 
     
    3月26日,外媒曝出“小米将联合长城合作生产电动 汽车 ”的消息。徐洁云又在其微博上辟谣,称这是“完全扯淡的假新闻”。 
     
    对于小米是否造车,掌门人雷军对外呈现的也一直是犹豫、观望的态度。虽然雷军从2013年起两度拜访埃隆·马斯克,并成为了特斯拉车主,期间还投资了近十家电动 汽车 相关的企业,但在其被外界问及是否会造车时,他也曾表示:“未来三五年内都不会造电动车,不是不看好,是精力有限。” 
     
        
    多番犹豫,为何却在此时毅然下了决心?面对外界疑惑,雷军将其解读为:“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下没有退路的选择。” 
     
    作为蔚来和小鹏的投资人,雷军也非常清楚造车的风险,动辄上百亿投资,3-5年才能见效。但,雷军更清楚的是,智能 汽车 是绝对风口。 
     
    智能生态时代,智能出行已是民心所向,智能 汽车 也因此站上风口。特斯拉和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都成为资本传奇,特斯拉股价一年上涨近十倍,市值一度逼近万亿美元,而小米投资的蔚来也一度以千亿美金市值超过小米。反观小米主营的智能手机市场,却已连续多年萎缩。此时小米若从手机行业跨界到 汽车 行业,虽然在时间方面略有弱势,却能在最大程度上享受到 汽车 行业的红利。 
     
    与此同时,曾经与小米并肩而行的 科技 巨头们也纷纷开启了在智能出行领域的布局:百度、富士康分别联合吉利造车,阿里联手上汽打造智己 汽车 ,苹果将造车计划提上日程,华为布局了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等众多领域、志在成为智能 汽车 时代的世界级Tier 1供应商...... 
     
    智能生态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雷军清楚,智能 汽车 已成绝对风口,必须要思考小米何去何从。 
     
        “押上所有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在小米官微的一项调查中,2万人参与,92%的人希望小米造车。除了米粉的支持为雷军传达了信心,在小米内部,针对造车一事也是多番研讨。 
     
    雷军表示,从1月15日立项,过去的75天里,密集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和沟通,与两百多位人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举办了四次管理层深度的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董事会。 
     
        
    “经过了如此复杂的过程,终于迎来了一次小米 历史 上最重大的决定。”很显然,小米造车并非贸然入局,而是雷军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这一回,我决定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做出这个决定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这意味着我要做好再全力冲刺至少5-10年的准备。我们将以巨大的投入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这个全新的市场。”雷军豪迈表态。 
     
    耐心需要时间考验,但巨大的投入首先体现在资金上。蔚来 汽车 董事长李斌曾说过,没有200亿元,不要造车。为此,雷军为小米 汽车 准备了100亿美元。与此同时,雷军透露,截至2020年底,小米现金余额1080亿元。 
     
    “我们拥有这样的现金储备,我们不认真打一仗的话,有点愧对小米米粉的支持。”除了现金流外,雷军认为,小米造车的基础还在于强大的研发团队,“今天的小米不是十年前的小米,当时只有三五个人七八条枪,现在的小米,有一万多人的研发团队,今年预计还会增加五千人。” 
     
        
    雷军强调,小米造车是小米全资投入,不引入任何外部资本。与此同时,经过反复考虑,雷军认为,只有和小米的手机、生态链等产品全部打通,才能提供无所不在的智能 汽车 体验:“过去11年里面,小米已经做成了非常多款产品,已经拥有行业最完善的智能生态,大家相信小米有能力做一款能让大家惊喜的好车。”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用户群体极为庞大。小米财报显示,截至2020 年12月,MIUI 系统月活用户已达3.96亿,且用户黏性很高。“我们有充足的现金流、优秀的工程师团队,还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说实话,我们亏得起。”雷军自信地说。 
     
    至于未来小米 汽车 将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是自建工厂还是选择贴牌代工,官方并没有透露。对于外界传闻的与长城等企业谈判代工的传闻,也没有做出回应。 
     
    无论如何, 科技 企业争相在 汽车 领域发力已成为趋势,对于小米来说,此时进入 汽车 这样一个投资大、产业复杂、周期长的行业,不仅将有望迎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7. 小米又要造车了?这次能行吗?

  小米,又被爆出要造车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根据多个消息源,小米集团确定造车,并将造车计划定为战略级决策。并且,造车这件事情,很有可能是由雷军带队。 
       在造车消息被报出来之后15分钟,小米集团的股价就迎来了超过10%的涨幅。虽然随后涨幅下降,但在收盘时还是有着超过6%的涨幅,可见现在资本市场对造车是有多追捧,热度是有多高。 
    而这次,小米集团给予媒体的回复也不像以前那么坚决,说没有造车计划或者是谣言之类的。反而是“等等看看,现在没有”这个说法,并没有直接否决掉可能性。 
    看来,这次小米造车是有戏了。 
     关于小米造车的一些信息  
    其实,早在2014年,小米就已经开始在 汽车 相关领域布局。 
    2014年,小米投资地图导航厂家凯立德。当时凯立德在地图导航方面还是有一席之地,引入投资的时候还说明是为了实施车联网战略、拓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做好资金和资源的准备。 
       2015年,小米通过顺为资本投资了蔚来 汽车 ,参与其A轮投资。并且小米在同年申请的专利当中,有与 汽车 相关的部分,比如定速巡航、补能、车辆操控、导航、辅助驾驶等,总计10项。 
       2019年,小米参与了小鹏的C轮融资,并成为新晋战略伙伴。同年,小米小爱语音助手与奔驰达成合作,可在车内通过语音助手对家中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2020年6月,小米继续玩梗。当时小米微博发布一则微博,图片上配有文字“造车,我们是认真的”,并且图中也是有一辆车的模样。虽然最终产品只是一辆遥控玩具,整件事情只是小米的营销手段,但当时引起的热议也是证明了各路人马对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产生了期待。 
       最后一次“爆料”,则是2020年12月,当时有传言说小米发起蓝天计划,并和比亚迪一起打造“年轻人第一台敞篷车”,配上的海报还有板有眼,连关闭敞篷和打开敞篷的图片都有,甚至还有部分技术参数说明。 
    虽然最终小米官方称并无造车计划,比亚迪也进行了辟谣。但以现在的时间节点来看,这可以说是苍蝇不叮无缝蛋。有些东西,传着传着就变成真的了。这台敞篷车可能不是真的,但小米造车不一定是假,小米造车可以说是大概率事件。 
     为什么会选择造车  
    这个问题不只针对小米,还针对其它后入场的新势力。答案简单一个成语可以概括:有利可图。 
    实际上,前不久百度也宣布了自己的造车计划。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 汽车 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亲自下场,参与到这股大潮流当中。 
       其中,吉利控股集团是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提供浩瀚SEA架构,而百度则负责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产业链。顺带的,百度自身在人工智能、互联网 科技 、自动驾驶的积累也会应用在车辆当中。 
       百度这种由原有整机厂提供基础框架,自己负责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的造车方式,很可能是以后其它企业跨界进场的选择之一了。 
       如果是比较老的手机玩家,在经历小米手机1以及第一款红米手机诞生的时候,应该对一个词不陌生:ODM。这个词与另外一个词OEM非常相像,OEM生产可以说是现在很多家电品牌、数码品牌常用的生产方式,简而言之就是所有的生产都根据上游提供设计图来进行生产,实际生产商只是一个“帮助加工”的身份,蔚来、小鹏在生产初期都有选择代工方式。 
    而ODM不一样的地方就是,OEM是委托制造,ODM是委托设计,前者,委托方是就是设计方,对能力要求较高;后者,委托方可以说是产品经理,关键部分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可以节省不少研发成本。 
       可以说,由于特斯拉这条鲶鱼入局,现在国内电动 汽车 相关产业链的布局已经是非常完善的了。只要有钱有心,各个关键总成直接委托相关的零部件商来进行匹配开发。甚至,只要你能给出足够的报价,直接让整机厂给专门给你定制一款车都行,滴滴出行之前和比亚迪联合推出的D1专车就是这样的一个产物。滴滴出行不需要知道电机怎么生产怎么标定,车辆总线怎么布局怎么连接,也不需要知道悬挂的几何运动,甚至连不同部件要怎样整合都不需要知道,只需要提出相关需求就行,而比亚迪则负责将滴滴出行提出的种种需求实现。 
    所以,摆在小米面前的造车方式其实有好几种。可以像蔚来、小鹏一样亲自进行设计整车,各个方面加大投入,以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也可以像百度一样,由别人提供基础框架,自己在这基础上来完成其余设计;当然,滴滴这方法也是一条路,委托设计+委托生产可以减少很多前期的投入。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现在电动车的研发生产门槛比起以前纯燃油车时代已经是低太多了,相关的前期投入也要比之前少很多,这也是近些年有各种新势力诞生的原因之一。 
       另外,前期投入低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哪怕投入再低但不能产生相关收益的话,商人也是不会花费精力的。相比于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前景来说,现在的发展水平依然是一个非常低级的状态,现在入局,远远称不上晚。更甚至于,以后用车方式是怎样的还不知道,所谓的智能 汽车 所蕴藏的潜在价值可以让小米为之一搏。如果能够趁早入局并能占据一席之地的话,那小米将基本可以提供个人能用得上的大部分东西,智能家居、路由器、手机、平板、电脑等全数提供的话,所产生的个人数据很有可能会带来极大且极其稳定的利润。 
     对小米造车怎么看  
    答案:不喜欢不愿意但无能为力。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蔚斯林”、“特吹”这样的词。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现在的新势力,把用户绑定得太深了,深到我都认为有些到“绑架”的地步。 
       在以前的燃油车时代,补能加油去中石化、中石油。维修保养可以去4S也能去外面维修厂,要买机油有美孚、道达尔、长城、胜牌、壳牌可选,要买滤芯有马勒、韦斯特、博世可选。说实话,只要不是外面没有备件,买台燃油车真可以完全与原厂渠道脱离关系。 
       但是,新势力就不太一样。按照现在的新势力车型来看,官方对车辆的控制程度实在是太高了。比如OTA功能,这功能往好处想,它可以让车辆功能更新,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但往坏处想,这是不是就是一个后门? 
       而且在不用保养之后,新势力车型车主们关于车的日常大概只剩下这么几个:开车用车、充电。而充电这一块新势力们也不约而同进行布局,蔚来有换电站,小鹏也有自己的充电站。可以说,只要新势力愿意,它自身所提供的服务就可以形成一个闭环,这个闭环在成为品牌护城河的同时,也深深地绑住了车主。 
    另外,如果真的用互联网思维去运营用车生活的话,对个人来说可能是个灾难。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大概都是有互联网生活经验的人了,各位对现在互联网的各项产物满意吗?不开玩笑,在国内,部分互联网厂商所谓的底线,真的是低得可怜,无止尽的广告,无止尽的监控,让“个人隐私”不再是隐私。 
       百度李彦宏说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性,这不是我们的选择,而是我们压根没选择。就在刚才,我在打开小鹏APP想截图作为素材的时候,微信就在朋友圈同步向我提供了小鹏 汽车 的广告,我不敢也不能说这其中存在非常大的相关性,因为我没这个能力反编译APP查看用源代码确定相关逻辑,也没能力黑进相关服务器查看数据,但这种滋味,真的不好受。 
             并且,如果各位身边有特斯拉车主和蔚来车主、小鹏车主的话,可以对比一下这三家的APP,特斯拉APP是非常简洁的界面,只有车辆相关功能,而蔚来和小鹏APP则是加入了诸如车友讨论、商城等页面。其用意我相信是有方便车友的成分在,但是,这是不是一定程度上和互联网的“圈地”“流量”等词有所关联呢? 
     总结  
    小米造车也好,不造车也罢,这都是资本的选择,是资本的 游戏 。只不过,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造出来的车,能够纯粹一点。我只希望,在大数据横行的今天,能够在车上真正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小米又要造车了?这次能行吗?

8. 百亿美元造车,小米真的“亏得起”吗?

  “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所有战绩和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雷军在新机发布会上发出掷地有声的誓言,现场掌声与欢呼雷动。 
    3月30日,多次“辟谣”的小米终于官宣智能 汽车 业务立项。小米表示,将为此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雷军将兼任该业务首席执行官。为此,小米计划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 
    “造车是必然的,3月24日在周受资的送别会上,雷总还在说他在学习 汽车 产业的玩法。”一名小米内部人士告诉搜狐 科技 ,并没有对小米做出造车的决定感到意外。 
    小米造车的优势与劣势在哪?小米与华为 汽车 业务的差异是?造车能为小米带来什么?搜狐 科技 采访了多位行业人士,聊了聊他们对小米造车的看法。 
     路探明了才入局  
    关于造车的具体形式、团队规模等消息,小米还未正式透露,但业界的相关讨论已经非常热烈。一位 汽车 行业从业者告诉搜狐 科技 ,小米选择这个时间点入局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互联网造车不是新概念了,小米显然是等有人把路探明了才入局。” 
      他坦言,刚开始对小米造车有所顾忌,担心造车会导致分心。“手机这场仗还没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 
    小米正式调研造车是从1月15日开始的,在过去的75天内,   雷军称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进行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董事会。  
    小米也早已提前进行了专利布局。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小米集团与 汽车 有关的专利已达834件,相关专利的价值超过1亿美元。小米 汽车 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96%,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 汽车 的零配件专利占比较低。 
     小米“造车”,华为“帮车企造车”  
    同样作为手机Top品牌,小米和华为也均选择发力 汽车 业务,但两者暂时选择了不同的业务模式。 
    小米直接造车,而华为多次强调不造车。华为定位面向智能网联 汽车 的增量部件供应商,涉及车载系统、 汽车 核心零部件等,目的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一位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内部人士告诉搜狐 科技 ,“非常欢迎小米造车,或许我们又多了一个潜在客户”。  
    作为供应商,华为与车厂更多的是合作关系,如果做整车则意味着与行业为敌。有行业人士举例,华为造手机所以其他厂商不敢用鸿蒙,而如果华为自己造车,估计也没车企敢用华为的软件平台。 
    对于两位手机巨头选择的两种模式, 汽车 行业分析师钟师评价称,华为着重做 汽车 业的“大脑”和“耳目”,暂不直接做整车制造。小米一贯是做B2C的终端消费产品,基本不做B2B的中间产品。“他们都选择对自身合适的业务模式。” 
     100亿美金造车算多吗?  
    事实上,对于小米来说,入局的这个陌生领域并不简单,尤其是投入费用高、周期长的 汽车 行业。 
    此前贾跃亭和恒大联合造车,结果贾跃亭半年就耗尽了8亿美元投资,并向恒大提出“再提前预支7亿美元”的要求。 
    作为国产造车新势力中的老大哥,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直言,“知道造车烧钱,但没想到这么烧钱。”亏损是电动 汽车 行业难以回避的困难,三家造车新势力至今未实现盈利。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蔚来 汽车 净亏损53亿元,理想 汽车 2020年净亏损1.52亿元,小鹏 汽车 2020年净亏损为27.32亿元。 
    雷军也表示,非常清楚 汽车 行业的风险,“造车要动辄上百亿的投资,而且至少3-5年才能见效。”但同时,他认为现在的小米已经不是当初的小米,小米有108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储备“亏得起”,并且目前公司研发团队人数过万、手机业务位居全球前三,有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生态。 
    深度 科技 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搜狐 科技 表示,小米造车的优势主要是品牌建设推广和营销包装,主要的挑战是来自于技术积累、团队建设和业务运营,   如何吸纳相关人才、建设 汽车 团队是一个很大的看点。  
    “小米此前对智能 汽车 有投资经验,但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从软件方面来说,智能 汽车 需要底层操作系统,算法,路测数据等方面技术和经验;从硬件方面来说,智能 汽车 需要三电系统、智能芯片,以及硬件制造的技术和经验。“ 
    有小米相关人士告诉搜狐 科技 ,   小米可能更倾向于做贴牌。   “如果小米自己生产 汽车 会造成巨大的固定成本压力,而代工还得看厂家的沟通情况。” 
    钟师认为,目前看小米暂缺乏造车的经历和经验,但这个可以通过吸纳聚集全国的 汽车 人才来解决,只要小米统帅指挥得当。 
    渠道方面,一位从业时间超过5年的 汽车 零售人员告诉搜狐 科技 ,现在   造车新势力和老牌主机厂都瞄上了商圈店,“但是国内核心商圈是有限的,现在入局会是个问题”   。 
     造车为小米能带来什么?  
    手机行业天花板已现,巨头们纷纷想寻找新的增长空间,而智能 汽车 业务则是是风口中的风口,不止小米,华为、苹果等 科技 公司也纷纷跨界涉足 汽车 业务。 
    张孝容认为, 科技 巨头布局新能源 汽车 ,主要原因有二:首先这是未来潮流所在,得 汽车 得天下;其次有政策驱动,这个行业投入巨大,但是有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   况且就算自己做不好,也可以炒炒股价,利多弊少何乐而不为?”  
    在资本层面,造车消息可能对小米股价形成利好,在业务层面,造车可能为小米带来新的盈利点。 
    此前关于小米造车的市场传言一波接一波,小米股价也曾受到明显的消息面利好。比如,2月19日《晚点 LatePost》报道称小米已确定造车,小米股价随之涨幅超10%,3月26日有传言称小米和长城 汽车 合作造车,小米股价随之涨超6%。 
    “手机产业有了天花板,难以进一步突破,而且原先产业过于竞争饱和后,势必盈利率逐年递减。所以必须要开辟新的产业模式来规避潜在的风险。“钟师认为,小米旁开造车一脉可以撬动资本市场,产业结构得以显著升级。 
    综合来看,造车是风险也是挑战。雷军也曾反复纠结,但下定决心之后,他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决心,“我做好了再全力冲刺至少5到10年的准备,我们将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这全新的征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