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有保障!全国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

2024-05-11 17:17

1. 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有保障!全国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

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财政部给出“定心丸”。
在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财政改革与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在哪个省,在哪个市县,都能确保及时足额发放,都有保障。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表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资金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余缺,有利于发挥基金的规模效应,这项工作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测算资金调拨规模,合理调剂地区间基金余缺,加强对地方实施工作的跟踪指导,及时调整完善政策举措。
什么是全国统筹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在2月22日人社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上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从县级统筹起步,逐步提高统筹层次。2018年7月,建立实施了基金中央调剂制度,适度均衡了省际之间养老保险基金负担,迈出了全国统筹的第一步。2020年底,各省份都实现了基金省级统筹统支,解决了省内地区间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2018-2021年,中央调剂制度实施四年间,共跨省调剂资金6000多亿元,其中2021年跨省调剂的规模达到2100多亿元,有力支持了困难省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年1月开始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应该说开启了一个过渡期。
他指出,全国统筹工作的终极目标主要有三个标志,第一是参保人的缴费基数上限和下限全国统一,第二全国所有参保人退休金的计算公式中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也应该是全国统一的,第三个标志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大一统,以及中央政府统收统支。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全国统筹,确保全国特别是老工业基地养老金发放,对于全国劳动力统一市场的发展也有帮助。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仍然分散在各省,全国的资金池还没有完全构建起来,由地方政府掌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还不能形成投资管理的规模效应。将来实现了全国统筹,由中央政府统收统支,整个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就会形成一个全国的大水池进行统筹管理,发挥应有的规模效应,来提高养老金的管理效率,降低养老金的管理成本。”董登新说。
为何要全国统筹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尽管长期来说,随着老龄化比例的增加,养老金缺口或会逐渐增加,但短期来说全国范围并不存在养老金缺口。
“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养老金区域间的不平衡,但这和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有关。”钟辉勇说。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首席分析师叶凡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我国的中度老龄时代即将来临,社会化养老已是大势所趋。未来十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持续加速,203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或将达到25%左右,2055-206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现阶段生育政策调整短期作用有限,“未富先老”和地区的不均衡性加大了应对老龄化的难度。
叶凡表示,通过对比美国、日本、荷兰的养老金制度及资金运作经验,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养老金体系存在结构、统筹、账户管理等问题。同时,养老金投资范围过窄,资金高额沉淀,整体投资收益率偏低等也无法很好实现养老金的增值诉求。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近日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前不久,江苏省人社厅印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创新规定了推迟退休政策,其中提到,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同意,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参保人员可推迟退休,推迟退休的时间最短不少于一年。此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国社科院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在过去几十年里,有些发达国家在对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或建立改革委员会时常常使用“拯救社会保障制度”的口号,而且在这些国家的改革政策组合中,使用最普遍的一个做法就是提高退休年龄。
他表示,我国男女平均法定退休年龄原本已经很低,只有55岁左右,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道德风险在内,每年男女平均实际退休年龄仅为54岁左右。
“退休年龄太低对参保人本人不是很有利,它将降低养老金的金额或说降低替代率,例如,如果男女平均退休年龄提高到62.5岁,增加的8.5年缴费可提高每月统筹养老金好几百元(各地平均水平不一样,提高额度也不尽相同),账户养老金也有很大提高,二者合计每年可增加好几千元。”郑秉文说,另一方面,退休年龄太低对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也很不利,并且退休年龄越低,对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影响越大。
杨志勇也表示,要适当延长退休年龄,进一步增加全国社保储备基金。
郑秉文指出,实施延迟退休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延迟退休是缩小赤字缺口乃至未来维持收支精算平衡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改革措施。
提高养老金管理效率
除了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养老金的管理效率也很重要。
董登新指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现在已经步入市场化管理的阶段,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三大基金,都已经步入市场进行入市投资。一方面,希望通过进入资本市场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另外一方面,也将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叶凡表示,2022年,养老金制度改革将着重调整三大支柱比例,提高二、三支柱占比,从制度建设、金融产品供给、养老金账户管理、人员建设四个方面综合推进。
“我国养老金融产品主要包括保险机构养老金融产品、公募基金养老金融产品、银行养老金融产品以及信托养老金融产品。目前存在发展经验尚不足、供给较为有限,产品较为同质化等问题。全球比较来看,未来国内养老金融产品需要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完善税收激励机制、科技赋能开发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养老金融产品以及提供综合性养老金融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打造不同金融机构的养老金融产品互联互通的平台。”叶凡说。
郑秉文提出,要发挥精准预测的科学性,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到21世纪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压力必将逐年加大,这就需要尽快建立精算报告制度。
此外,他还表示,改革路径选择要具有前瞻性。“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在养老金制度下‘人为创造人口红利’的手段,但是退休年龄的延迟终究是有生理极限的,毕竟受制于一定社会环境的约束。长远看,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百年之虑,从2050年到21世纪末,建立起一个资产型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百年大计,应尽快将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扎扎实实落实中央提出的‘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预期下,‘投资红利’和‘资本红利’将是最佳的替代性改革方案。”郑秉文说。

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有保障!全国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

2. 实现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法律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将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3. 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有保障!全国统筹启动,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

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财政部给出“定心丸”。
在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财政改革与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在哪个省,在哪个市县,都能确保及时足额发放,都有保障。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表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资金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余缺,有利于发挥基金的规模效应,这项工作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测算资金调拨规模,合理调剂地区间基金余缺,加强对地方实施工作的跟踪指导,及时调整完善政策举措。
什么是全国统筹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在2月22日人社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上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从县级统筹起步,逐步提高统筹层次。2018年7月,建立实施了基金中央调剂制度,适度均衡了省际之间养老保险基金负担,迈出了全国统筹的第一步。2020年底,各省份都实现了基金省级统筹统支,解决了省内地区间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2018-2021年,中央调剂制度实施四年间,共跨省调剂资金6000多亿元,其中2021年跨省调剂的规模达到2100多亿元,有力支持了困难省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年1月开始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应该说开启了一个过渡期。
他指出,全国统筹工作的终极目标主要有三个标志,第一是参保人的缴费基数上限和下限全国统一,第二全国所有参保人退休金的计算公式中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也应该是全国统一的,第三个标志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大一统,以及中央政府统收统支。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全国统筹,确保全国特别是老工业基地养老金发放,对于全国劳动力统一市场的发展也有帮助。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仍然分散在各省,全国的资金池还没有完全构建起来,由地方政府掌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还不能形成投资管理的规模效应。将来实现了全国统筹,由中央政府统收统支,整个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就会形成一个全国的大水池进行统筹管理,发挥应有的规模效应,来提高养老金的管理效率,降低养老金的管理成本。”董登新说。
为何要全国统筹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尽管长期来说,随着老龄化比例的增加,养老金缺口或会逐渐增加,但短期来说全国范围并不存在养老金缺口。
“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养老金区域间的不平衡,但这和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有关。”钟辉勇说。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首席分析师叶凡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我国的中度老龄时代即将来临,社会化养老已是大势所趋。未来十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持续加速,203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或将达到25%左右,2055-206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现阶段生育政策调整短期作用有限,“未富先老”和地区的不均衡性加大了应对老龄化的难度。
叶凡表示,通过对比美国、日本、荷兰的养老金制度及资金运作经验,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养老金体系存在结构、统筹、账户管理等问题。同时,养老金投资范围过窄,资金高额沉淀,整体投资收益率偏低等也无法很好实现养老金的增值诉求。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近日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前不久,江苏省人社厅印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创新规定了推迟退休政策,其中提到,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同意,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参保人员可推迟退休,推迟退休的时间最短不少于一年。此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国社科院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在过去几十年里,有些发达国家在对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或建立改革委员会时常常使用“拯救社会保障制度”的口号,而且在这些国家的改革政策组合中,使用最普遍的一个做法就是提高退休年龄。
他表示,我国男女平均法定退休年龄原本已经很低,只有55岁左右,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道德风险在内,每年男女平均实际退休年龄仅为54岁左右。
“退休年龄太低对参保人本人不是很有利,它将降低养老金的金额或说降低替代率,例如,如果男女平均退休年龄提高到62.5岁,增加的8.5年缴费可提高每月统筹养老金好几百元(各地平均水平不一样,提高额度也不尽相同),账户养老金也有很大提高,二者合计每年可增加好几千元。”郑秉文说,另一方面,退休年龄太低对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也很不利,并且退休年龄越低,对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影响越大。
杨志勇也表示,要适当延长退休年龄,进一步增加全国社保储备基金。
郑秉文指出,实施延迟退休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延迟退休是缩小赤字缺口乃至未来维持收支精算平衡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改革措施。
提高养老金管理效率
除了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养老金的管理效率也很重要。
董登新指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现在已经步入市场化管理的阶段,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三大基金,都已经步入市场进行入市投资。一方面,希望通过进入资本市场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另外一方面,也将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叶凡表示,2022年,养老金制度改革将着重调整三大支柱比例,提高二、三支柱占比,从制度建设、金融产品供给、养老金账户管理、人员建设四个方面综合推进。
“我国养老金融产品主要包括保险机构养老金融产品、公募基金养老金融产品、银行养老金融产品以及信托养老金融产品。目前存在发展经验尚不足、供给较为有限,产品较为同质化等问题。全球比较来看,未来国内养老金融产品需要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完善税收激励机制、科技赋能开发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养老金融产品以及提供综合性养老金融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打造不同金融机构的养老金融产品互联互通的平台。”叶凡说。
郑秉文提出,要发挥精准预测的科学性,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到21世纪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压力必将逐年加大,这就需要尽快建立精算报告制度。
此外,他还表示,改革路径选择要具有前瞻性。“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在养老金制度下‘人为创造人口红利’的手段,但是退休年龄的延迟终究是有生理极限的,毕竟受制于一定社会环境的约束。长远看,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百年之虑,从2050年到21世纪末,建立起一个资产型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百年大计,应尽快将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扎扎实实落实中央提出的‘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预期下,‘投资红利’和‘资本红利’将是最佳的替代性改革方案。”郑秉文说。

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有保障!全国统筹启动,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

4. 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有保障!全国统筹启动,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

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财政部给出“定心丸”。
在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财政改革与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在哪个省,在哪个市县,都能确保及时足额发放,都有保障。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表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资金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余缺,有利于发挥基金的规模效应,这项工作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测算资金调拨规模,合理调剂地区间基金余缺,加强对地方实施工作的跟踪指导,及时调整完善政策举措。
什么是全国统筹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在2月22日人社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上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从县级统筹起步,逐步提高统筹层次。2018年7月,建立实施了基金中央调剂制度,适度均衡了省际之间养老保险基金负担,迈出了全国统筹的第一步。2020年底,各省份都实现了基金省级统筹统支,解决了省内地区间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2018-2021年,中央调剂制度实施四年间,共跨省调剂资金6000多亿元,其中2021年跨省调剂的规模达到2100多亿元,有力支持了困难省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年1月开始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应该说开启了一个过渡期。
他指出,全国统筹工作的终极目标主要有三个标志,第一是参保人的缴费基数上限和下限全国统一,第二全国所有参保人退休金的计算公式中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也应该是全国统一的,第三个标志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大一统,以及中央政府统收统支。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全国统筹,确保全国特别是老工业基地养老金发放,对于全国劳动力统一市场的发展也有帮助。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仍然分散在各省,全国的资金池还没有完全构建起来,由地方政府掌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还不能形成投资管理的规模效应。将来实现了全国统筹,由中央政府统收统支,整个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就会形成一个全国的大水池进行统筹管理,发挥应有的规模效应,来提高养老金的管理效率,降低养老金的管理成本。”董登新说。
为何要全国统筹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尽管长期来说,随着老龄化比例的增加,养老金缺口或会逐渐增加,但短期来说全国范围并不存在养老金缺口。
“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养老金区域间的不平衡,但这和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有关。”钟辉勇说。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首席分析师叶凡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我国的中度老龄时代即将来临,社会化养老已是大势所趋。未来十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持续加速,203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或将达到25%左右,2055-206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现阶段生育政策调整短期作用有限,“未富先老”和地区的不均衡性加大了应对老龄化的难度。
叶凡表示,通过对比美国、日本、荷兰的养老金制度及资金运作经验,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养老金体系存在结构、统筹、账户管理等问题。同时,养老金投资范围过窄,资金高额沉淀,整体投资收益率偏低等也无法很好实现养老金的增值诉求。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近日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前不久,江苏省人社厅印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创新规定了推迟退休政策,其中提到,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同意,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参保人员可推迟退休,推迟退休的时间最短不少于一年。此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国社科院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在过去几十年里,有些发达国家在对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或建立改革委员会时常常使用“拯救社会保障制度”的口号,而且在这些国家的改革政策组合中,使用最普遍的一个做法就是提高退休年龄。
他表示,我国男女平均法定退休年龄原本已经很低,只有55岁左右,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道德风险在内,每年男女平均实际退休年龄仅为54岁左右。
“退休年龄太低对参保人本人不是很有利,它将降低养老金的金额或说降低替代率,例如,如果男女平均退休年龄提高到62.5岁,增加的8.5年缴费可提高每月统筹养老金好几百元(各地平均水平不一样,提高额度也不尽相同),账户养老金也有很大提高,二者合计每年可增加好几千元。”郑秉文说,另一方面,退休年龄太低对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也很不利,并且退休年龄越低,对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影响越大。
杨志勇也表示,要适当延长退休年龄,进一步增加全国社保储备基金。
郑秉文指出,实施延迟退休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延迟退休是缩小赤字缺口乃至未来维持收支精算平衡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改革措施。
提高养老金管理效率
除了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养老金的管理效率也很重要。
董登新指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现在已经步入市场化管理的阶段,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三大基金,都已经步入市场进行入市投资。一方面,希望通过进入资本市场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另外一方面,也将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叶凡表示,2022年,养老金制度改革将着重调整三大支柱比例,提高二、三支柱占比,从制度建设、金融产品供给、养老金账户管理、人员建设四个方面综合推进。
“我国养老金融产品主要包括保险机构养老金融产品、公募基金养老金融产品、银行养老金融产品以及信托养老金融产品。目前存在发展经验尚不足、供给较为有限,产品较为同质化等问题。全球比较来看,未来国内养老金融产品需要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完善税收激励机制、科技赋能开发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养老金融产品以及提供综合性养老金融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打造不同金融机构的养老金融产品互联互通的平台。”叶凡说。
郑秉文提出,要发挥精准预测的科学性,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到21世纪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压力必将逐年加大,这就需要尽快建立精算报告制度。
此外,他还表示,改革路径选择要具有前瞻性。“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在养老金制度下‘人为创造人口红利’的手段,但是退休年龄的延迟终究是有生理极限的,毕竟受制于一定社会环境的约束。长远看,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百年之虑,从2050年到21世纪末,建立起一个资产型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百年大计,应尽快将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扎扎实实落实中央提出的‘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预期下,‘投资红利’和‘资本红利’将是最佳的替代性改革方案。”郑秉文说。

5. 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有保障!全国统筹启动,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

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财政部给出“定心丸”。
在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财政改革与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在哪个省,在哪个市县,都能确保及时足额发放,都有保障。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表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资金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余缺,有利于发挥基金的规模效应,这项工作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测算资金调拨规模,合理调剂地区间基金余缺,加强对地方实施工作的跟踪指导,及时调整完善政策举措。
什么是全国统筹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在2月22日人社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上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从县级统筹起步,逐步提高统筹层次。2018年7月,建立实施了基金中央调剂制度,适度均衡了省际之间养老保险基金负担,迈出了全国统筹的第一步。2020年底,各省份都实现了基金省级统筹统支,解决了省内地区间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2018-2021年,中央调剂制度实施四年间,共跨省调剂资金6000多亿元,其中2021年跨省调剂的规模达到2100多亿元,有力支持了困难省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年1月开始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应该说开启了一个过渡期。
他指出,全国统筹工作的终极目标主要有三个标志,第一是参保人的缴费基数上限和下限全国统一,第二全国所有参保人退休金的计算公式中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也应该是全国统一的,第三个标志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大一统,以及中央政府统收统支。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全国统筹,确保全国特别是老工业基地养老金发放,对于全国劳动力统一市场的发展也有帮助。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仍然分散在各省,全国的资金池还没有完全构建起来,由地方政府掌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还不能形成投资管理的规模效应。将来实现了全国统筹,由中央政府统收统支,整个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就会形成一个全国的大水池进行统筹管理,发挥应有的规模效应,来提高养老金的管理效率,降低养老金的管理成本。”董登新说。
为何要全国统筹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尽管长期来说,随着老龄化比例的增加,养老金缺口或会逐渐增加,但短期来说全国范围并不存在养老金缺口。
“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养老金区域间的不平衡,但这和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有关。”钟辉勇说。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首席分析师叶凡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我国的中度老龄时代即将来临,社会化养老已是大势所趋。未来十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持续加速,203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或将达到25%左右,2055-206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现阶段生育政策调整短期作用有限,“未富先老”和地区的不均衡性加大了应对老龄化的难度。
叶凡表示,通过对比美国、日本、荷兰的养老金制度及资金运作经验,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养老金体系存在结构、统筹、账户管理等问题。同时,养老金投资范围过窄,资金高额沉淀,整体投资收益率偏低等也无法很好实现养老金的增值诉求。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近日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前不久,江苏省人社厅印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创新规定了推迟退休政策,其中提到,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同意,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参保人员可推迟退休,推迟退休的时间最短不少于一年。此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国社科院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在过去几十年里,有些发达国家在对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或建立改革委员会时常常使用“拯救社会保障制度”的口号,而且在这些国家的改革政策组合中,使用最普遍的一个做法就是提高退休年龄。
他表示,我国男女平均法定退休年龄原本已经很低,只有55岁左右,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道德风险在内,每年男女平均实际退休年龄仅为54岁左右。
“退休年龄太低对参保人本人不是很有利,它将降低养老金的金额或说降低替代率,例如,如果男女平均退休年龄提高到62.5岁,增加的8.5年缴费可提高每月统筹养老金好几百元(各地平均水平不一样,提高额度也不尽相同),账户养老金也有很大提高,二者合计每年可增加好几千元。”郑秉文说,另一方面,退休年龄太低对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也很不利,并且退休年龄越低,对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影响越大。
杨志勇也表示,要适当延长退休年龄,进一步增加全国社保储备基金。
郑秉文指出,实施延迟退休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延迟退休是缩小赤字缺口乃至未来维持收支精算平衡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改革措施。
提高养老金管理效率
除了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养老金的管理效率也很重要。
董登新指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现在已经步入市场化管理的阶段,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三大基金,都已经步入市场进行入市投资。一方面,希望通过进入资本市场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另外一方面,也将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叶凡表示,2022年,养老金制度改革将着重调整三大支柱比例,提高二、三支柱占比,从制度建设、金融产品供给、养老金账户管理、人员建设四个方面综合推进。
“我国养老金融产品主要包括保险机构养老金融产品、公募基金养老金融产品、银行养老金融产品以及信托养老金融产品。目前存在发展经验尚不足、供给较为有限,产品较为同质化等问题。全球比较来看,未来国内养老金融产品需要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完善税收激励机制、科技赋能开发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养老金融产品以及提供综合性养老金融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打造不同金融机构的养老金融产品互联互通的平台。”叶凡说。
郑秉文提出,要发挥精准预测的科学性,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到21世纪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压力必将逐年加大,这就需要尽快建立精算报告制度。
此外,他还表示,改革路径选择要具有前瞻性。“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在养老金制度下‘人为创造人口红利’的手段,但是退休年龄的延迟终究是有生理极限的,毕竟受制于一定社会环境的约束。长远看,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百年之虑,从2050年到21世纪末,建立起一个资产型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百年大计,应尽快将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扎扎实实落实中央提出的‘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预期下,‘投资红利’和‘资本红利’将是最佳的替代性改革方案。”郑秉文说。

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有保障!全国统筹启动,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

6. 养老金好消息,随着财政部这4项举措实施,养老金将更加充裕!


7. 养老金又有“大调整”!新的“制度”即将出炉,所有人都将统一

  自从我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开始,我国也无法避免很多国家如今出现的局面,那就是人口老龄化加速。而如今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了2.6亿人,占到全国人口的18%之多,其中光是65岁以上的老人就占据了1.9亿人,这也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在加速了。 
         按照报道,   在今年3月份,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养老制度,那就是“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构想   ,这个构想其实就是一个以账户为基础,凭借个人自愿参加的项目。并且,这个项目还是要有国家财政给予补贴,以及形成资金市场化运营的,有一点跟社保基金差不多的意思,而没过多久,这个构思的项目也真的出来了。 
       根据9月8日,   银保监会发布的消息显示,我国目前为了 探索 个人养老金业务,同意以工银理财在内的一共17家公司共同组建的一家国民养老保险公司   ,这个公司的注册地是在北京市,并且其注册资金高达111.5亿元,可谓是比起很多公司大多了,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肩负起第三方养老支柱建设。 
    为什么要 探索 新的养老金制度呢?随着今年我国的养老金开始实现了17连涨,按照情况下来,未来几年仍旧每年养老金都在上涨。但是,在未来来看,我国的养老压力会越来越重,很多人的退休养老金多了,那么未来的资金压力会更大,不能总是靠着财政补贴来养育老人,所以要在如今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保制度的情况下,仍旧要研究“个人养老金制度”能否真的有效。 
       虽然说多年来我国的养老金一直都是上涨,但是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   从未来的5到10年里面,我国在养老方面将会出现养老金缺口高达8万亿-10万亿左右,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未来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   而且,按照社科院进行过计算,如果未来没有一定资金支持,那么到2035年,我国的养老金将变成入不敷出,养老金的结余都将是“0”。 
    要知道,社保也不是万能的,随着未来劳动力的逐渐减少,老人不断增多,养老金连年上涨,那么到时候每一年的支出都在增长,但是养老金的收入却没有多少,总归是赶不上的。并且随着每年物价的上涨速度,如果养老金不上涨,到时候老人的养老金都将变成养不起老人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情况下,只能讨论新的养老金制度能否有效,那么到底个人养老金与原来的养老保险的区别呢? 
        所谓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其实就是在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其实是将每个人每个月的工资都存入到个人养老金账户,而社保其实是公司和个人都要缴纳的。   并且,个人养老金账户其实就跟现在的基金账户差不多,你存进去的钱会被专业机构进行长期的投资管理,等你退休后,那么你将连本带利按月领取,并且也不会存在所谓的区别对待,只不过是按照你存入的多少来领取养老金罢了。 
    此外,社保缴纳是不能断缴的,一旦没缴纳满15年,那么你的养老金就不能在退休后领取。而个人养老金则不同,你能投入多少资金全是看你自己,就跟投资基金也是一样的,你投入高那么回报多,投入少回报低,哪怕是断缴也不会影响你退休后领取。 
       并且,你将钱投入到个人养老金账户后,其实也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很多人的钱不知道如何投资,都去拿去炒股、买基金,结果亏损的一塌糊涂,而投资个人养老金则不同,这个其实是专业机构进行投资的,也是有收益的,不像自己投资半年最后还亏了不少。 
    而如今,我国的第三支柱养老金刚刚起步,目前能投资的产品也比较少,可能未来进一步完善后,将出现越来越多能投资的产品。并且按照统计,未来的第三支柱养老金的规模将非常大,所以养老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可以最好是可以赶上脚步。 
    那么,你认为个人养老金可以投资吗? 

养老金又有“大调整”!新的“制度”即将出炉,所有人都将统一

8. 财政部回应养老金减收影响:基本养老金可以按时足额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