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炼金术》(读书笔记,2021.09.06)

2024-05-03 21:04

1. 《金融炼金术》(读书笔记,2021.09.06)

《金融炼金术》
  
  
 
  
 
  
 新版导论
  
 
  
 一、对流行范式的批判
  
 
  
 (一)反身性理论的概念
  
 
  
 在任何包含有思维参与者的情境中,参与者的思想和现实情况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反身性与经济学理论
  
 
  
 合理预期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对金融市场的解读不符合实际。
  
 
  
 (三)人类不确定性原则
  
 
  
 人们对于他们生活的世界的认识是不可能同时满足真实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在人们的思维受到现实限制的情况下,思维不足以做出完美的决策;而当思维干扰了决策的情况下,思维就无法控制现实的走向。
  
 
  
 人类不确定性原则对于现实和思维都有影响。它在保证了思维有时的不连贯性和永远的不完整性的同时,在事件过程中加入了与随机性不同的实实在在的位置元素。
  
 
  
 (四)社会与自然科学
  
 
  
 科学方法的标准流程是基于自然科学的成就的。卡尔·波普尔宣布了统一科学的原则,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两个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一方面是研究主题,另一方面是科学家所处的角色。首先,反身性理论和人类不确定性原则与人类行为的可预知性是相违背的;其次,有关人类行为的理论能够且一定会影响人类的行为。
  
 
  
 二、自我批判
  
 (一)术语
  
 (二)权力
  
 (三)负面处理方式
  
 
  
 三、新范式
  
 
  
 我们必须意识到思维是构成事实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真实世界不能被分离且独立的陈述所表达。
  
 
  
 现实永远超出我们的理解能力范畴。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在运算学中为这一点提供了证据。
  
 
  
 我们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方法来处理实际情况,更精确地说是包含有思维参与者的那部分实际情况。我们必须用一个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包括陈述和实施的反身性现象。由于思维和现实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似乎采取一个集成的方法而不是分析的方法更为明智。比起寻找一个永久的普遍有效的法则来认知社会的情况,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以及我们不完美的理解,在管理社会中发挥着作用。
  
 
  
 (一)“鞋带”与“拉链”理论
  
 
  
 新范式必须以反身性理论和人类不确定性原则为基础。
  
 
  
 我们需要将真实看作包含着思维和现实这些元素的集合体。
  
 
  
 历史的拉链理论,就是现实由过程决定的另一个说法。
  
 
  
 (二)理解现实
  
 
  
 现实是充满瑕疵的。某种思维方式称为主流的事实并不意味着它是有效的;这种制度的存在其实并不意味着它建立得很完善。
  
 
  
 (三)将金融市场当作实验场所
  
 
  
 缺陷和偏见在独立的繁荣/萧条序列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缺陷和误解,市场剩余额应该能在短期内自我调节;但是当所谓的供需关系易受这些波动影响时,这个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就会被损坏,并变成最初自我强化但最终自我瓦解的过程。自我调节的市场是单调的,像日常事件一样;繁荣/萧条序列是历史事件,因此供求关系和参与者的看法都无法与它们最初的状态保持一致。在这些案例中谈平衡都没什么意义,这就是为什么“远离平衡状态”这个词如此合适。
  
 
  
 我用幽默的方式,比较了汇率政策和婚姻政策,无论什么政策占主流,与此相反的情况仿佛都更有吸引力。
  
 
  
 政策的纰漏让它的对立面显得更吸引人,但是这不会使它的对立面完美;当对立面的政策占主导时这些纰漏会变得日益明显。它拥有无限的改进空间。既然完美不可得,未来的一代就不会被剥夺改善世界的机会。但是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解决方式;所有的进步都必须被当作主流政策来考量。那些认为掌握了永恒不变的真理的说法都是假命题。
  
 
  
 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我是根据“所有的投资都是有瑕疵的”这个假设来操作的。
  
 
  
 什么是成功和什么是真实之间是有差别的。这是反身性理论带给大家的一个伟大的观点,它对于金融市场和政策都有效。
  
 
  
 (四)寻找次优方案
  
 
  
 对于自然科学的盲从和模仿已将经济学理论引入歧途。
  
 
  
 既然最优条件是根据不可靠性原则且只有可能得到次优方案,流行范式不仅是不真实的,而且其实是有误导性的,因为它是用于支持市场原教旨主义政策的。
  
 
  
 我当然不是提倡拆除经济学分析的这栋大厦。我看到了一些行为经济学的优点,并且我觉得进化博弈理论有更多的优点,我觉得后者能成为反身性的一个实践性的探索。
  
 
  
 (五)适应行为
  
 
  
 适应行为是一个经验概念,它不预设任何的结论。实事求是是探索的主题。这种探索引出了进化博弈理论和进化系统理论——两种理论都将行为当作是过程决定的,并且不一定内部人士一致。
  
 
  
 反身性理论在建立新范式时是被需要的,因为第一,它的目的是揭穿合理预期和有效市场假说;第二,它是行为经济学和进化博弈理论合适的基石。
  
 
  
 合理预期理论只有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极端条件下才是可持续的。相反,反身性理论不提供我们期望从科学理论中得到的严格的结果,但它确实能更好地符合金融市场的真实情况。
  
 
  
 (六)繁荣/萧条模型
  
 
  
 存在着一种反身性的关系,其中股票价格取决于两个因素——基本趋势和主流偏见——这两者又反过来受股票价格的影响。股票价格和这两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存在常数关系。
  
 
  
 如果股票价格的变化增强了基本趋势,我们称这个趋势为自我增强的,当他们作用于相反的方向时,则称为自我毁灭的。
  
 
  
 (七)致新范式
  
 
  
 繁荣/萧条模型不能像科学理论一样被认可,因为它无法被认定真伪。
  
 
  
 反身性理论是一个元理论,一个概念框架。
  
 
  
 我被迫总结说反身性理论目前还不能被当作一个新范式。这是一个哲学理论,不是一个科学理论。它能和经济学研究的新学派相联系,并能与之相容,就像行为经济学和进化博弈理论。意识到反身性的存在能启发新的发现。将他们汇总就能形成一个新的范式:反身性理论破坏老的范式,同时新的学科帮助建立新的范式。
  
 
  
 旧范式依赖于解方程;新范式则更依赖于电脑程序中的脚本运行以及在生活中的实践。
  
 
  
 
  
 四、一个成功投机商的秘诀
  
 
  
 我的竞争优势在于我认识到游戏规则的改变。
  
 
  
 专注于反身性的变化让我承受着巨大的时间压力。我不得不让自己在短时间内熟悉一些特定的产业和国家。我仅仅对于足以做出决策的信息感兴趣,剩下的只会混淆问题。
  
 
  
 我还制定了“先投资后研究”的实践方法。
  
 
  
 信贷的使用,无论是对市场看涨还是看跌,都使一个对冲基金变成三维的。
  
 
  
 在处理存在主义的不确定性上我是完全胜任的。如果不得不将我的资格进行概括,我将会用一个词:生存。
  
 
  
 在我还未意识到自己财务状况中的破绽时,才是我应该担心的时候。
  
 
  
 我从反身性理论和人类的不确定性原理中获得的主要洞见,就是所有的人类构建(概念、商业规划或制度安排)都是有缺陷的。这些缺陷可能只有在构造进入生活时才会暴露。这是理解反身性过程的关键。当一个假说成为现实时,意识到可能出现的缺陷会让你处于领先地位。
  
 
  
 由于时间因素,情感常常优先于理性;决策常常不得不在匆忙之间做出,并且较少有时间去权衡所有相关的考虑,直觉和最初的情感所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
  
 
  
 理性与情感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而且人类行为无法被完全理性地理解。
  
 
  
 反身性理论把积极的市场参与者看作是它的起点。
  
 
  
 我对自己目标的定义是在自己的判断和主流观点之间完成套利。我不能忽略现代风险和绩效管理技术,即使我认为他们是有缺陷的。我必须理解它们是怎样运作的,因为,与合理预期理论相比,它们能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过去并不能成为未来的可靠向导。我只愿意为我的利润冒险,而不是我的本金。逃跑的人才能活下来对抗新的一天。我通过每天计算将跌幅控制在资金达到的最高点的20%以内,在上涨时则没有类似的限制。
  
 
  
 
  
 一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将自己等同于他所销售的商品。如果你不将自己与你的工作关联起来,你就能在自己被拒绝时加倍努力,并且如果你成功了一次你就胜利了。
  
 
  
 
  
 自我掌控感伴随着成功。
  
 
  
 我意识到,如果我死了我就是一个失败者,并且这个想法削弱了我对基金的兴趣。我决定花更多精力在我自己身上,少些在基金上。……我意识到基金的潜在行情是逐渐恶化的,因为我正在不断消耗自己的投资理念的储备;早晚我将陷入困境。
  
 
  
 我从主动管理中退出,并思考什么是我真正在乎的。这次深刻的自我反省带来了《开放社会》和本书。
  
 
  
 不言而喻,我对真理的追求将远高于其他的想法。我对真理的爱是我个人的事。我不用为它牺牲一切,就如我作为一个销售员证明的,但是我沉浸其中时我感到很开心。
  
 
  
 以我对真理的热忱为起点,我能据此构建两个有趣的观点。一个将展示金融市场作为一个追求真理的实验室的优势,另一个将赞美哲学的功绩。
  
 
  
 (一)将金融市场作为实验室
  
 
  
 玩转金融市场靠的是尽可能地贴合现实情况。当然实际结果和预期之间肯定存在差异,但是实际结果就是这么残忍。金融市场对于自我意识来说是很不友好的:那些总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的人,需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事实证明,对于真理的兴趣是在金融市场成功的重要品质。
  
 
  
 (二)哲学案例
  
 
  
 最后,我想重申哲学是所有知识和智慧的源泉。
  
 
  
 问题永无止境。这些问题是人类不确定性原则中的固有因素。只要这个原则有效,我们就不能停止疑问。一个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开放社会的基础。
  
 
  
 我们需要时刻注意,不要因为无限的疑问而让答案远离现实。卡尔·波普尔觉得哲学应该解决实际问题,我的论证支持波普尔。
  
 
  
 
  
 结束语
  
 
  
 经济价值之所以能够在西方以及西方化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这本身就是我们经济成功的结果。价值的演化也遵循反身性的模式,经济活动已经产生积极结果这一事实,加强了我们眼中经济价值的分量。
  
 
  
 反身性过程必然导致过度失衡。但要定义什么是过分的界限却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涉及价值问题是根本就无所谓标准,也许接受价值主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干脆将价值的非现实性作为讨论的出发点。
  
 
  
 我们自以为是什么同实际上我们究竟是什么,此二者之间的联系是能否获得幸福的关键,换句话说,它规定了生活的主观意义。
  
 
  
 任何一种人类行为都是有缺陷的。如果坚持因为有缺陷而抛弃每一种选择,我们将一无所有。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尽人力之所及,否则就只好拥抱死亡。在各种名义下追求完美和不朽的徒劳努力,都无异于放弃生活选择死亡。逻辑的结论是,生活的意义包含了思想上以及在实践思想时的各种缺憾,生活本身就是荒谬的沃土。
  
 
  
 反身性的观念直接通向开放社会的概念。至此,在几个主要要素之间已经完成了一个霍夫斯塔特或许会称之为“递归环”的结合体,它们构成了我平生的追求:反身性观念、金融市场以及献身于开放社会的理想。

《金融炼金术》(读书笔记,2021.09.06)

2. 金融炼金术的作者简介

乔治·索罗斯也许是有史以来知名度最高和最具传奇色彩的金融大师。1993年,他利用欧洲各国在统一汇率机制问题上步调不一致的失误,发动了抛售英镑的投机风潮,迫使具有300年历史的英格兰银行(英国中央银行)认亏出场。1997年2月,他旗下的投资基金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大量抛售泰铢,这一行动被视为是牵连极广、至今尚未平息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开端。当然,索罗斯也并非无往而不胜。在1987年美国股灾中,索罗斯亏损4-6亿美元,而他在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中的亏损更高达30亿美元之巨。尽管如此,他所经营的量子基金并未因损失惨重而清盘,索罗斯也一如既往地在纽约中央公园旁的办公室里评判市场,不断发表令市场为之震颤的独家观点。

3. 《金融炼金术》这本书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金融炼金术乔治·索罗斯》一书的作者是乔治·索罗斯。
以下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最喜欢的部分 1:
“一篇论文是有缺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其他人相信它,我们就不应该投资它,因为还有很多人需要说服。”这一点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的,他把股市比作一场选美比赛,在这场比赛中,获胜者不是最漂亮的选手,而是被大多数人认为漂亮的人。在这里我有一些重要的补充是指出,它值得寻找缺陷;如果我们找到了他们,我们就领先了,因为当市场也发现了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时,我们就可以限制我们的损失。只有当我们不知道哪里可能出错时,我们才会担心。”
最喜欢的部分 2:

“科学方法寻求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而炼金术寻求产生人们所期望的事物状态。”换句话说,科学的主要目标是真理,即炼金术,即操作上的成功。”
最喜欢的部分 3:
“我的出发点是,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有缺陷的:如果我们抛弃所有有缺陷的东西,那就什么都不剩了。”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我们所拥有的;另一种选择是拥抱死亡。这是一个真实的选择,因为死亡可以以多种方式拥抱;对一切表现形式的完美和永恒的追求,就等于选择了死亡的观念而不是生命的观念。如果我们按照这条论证来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由一个人的观念上的缺陷以及对此缺陷所采取的措施构成的。生命可以被视为一个肥沃的谬论。”
最喜欢的部分 4:

“价值与自我的概念密切相关——如果曾经有过自我概念的话,这是一个反身性的概念。我们的想法对我们自身的影响比对我们周围的世界的影响更大。“我们是什么”不可能与“我们认为我们是什么”相对应,但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一种双向的相互作用。随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断前进,我们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进化。我们所认为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之间的关系是幸福的关键——换句话说,它提供了生活的主观意义。”

最喜欢的部分 5:
经济理论致力于研究均衡地位。均衡的概念很有用。它让我们专注于最终的结果,而不是导致结果的过程。但这个概念也很具有欺骗性。它带有某种经验主义的光环:既然调整过程被认为会导致平衡,那么在我们的观察中似乎隐含着一种平衡状态。那不是真的。均衡本身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被观察到——市场价格有一个臭名昭著的波动习惯。”

《金融炼金术》这本书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