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经济中,投资–储蓄恒等式与均衡收入条件的区别?

2024-05-02 03:18

1. 两部门经济中,投资–储蓄恒等式与均衡收入条件的区别?

  储蓄与投资恒等式
  国民经济中实际存在四个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外。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和厂商)
  这里所说的两部门是指一个假设的经济社会,其中只有消费者和厂商,因而不存在企业间接税。为使分析简化,再省略折旧,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在量上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都用Y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收入的构成为: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
  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总收入,总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当作储蓄(S)。
  从供给方面看,国民收入=工资十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
  由于C+I=y=C+S,就得到I=S,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和政府部门)
  在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部门引了进来,用T表示政府的净收入(总税收一转移支付),用G表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国民收入的构成为: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即:y=C+I+G.
  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总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先要纳税,然而,居民一面要纳税,一面又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税金扣除了转移支付才是政府的净收入。这样,从收入方面看国民收入的构成是:y=C+S+T.
  C+I+G=y=C十S+T.
  公式两边消去C,把G移到右边,就得到:I=S+(T-G)。
  以上等式中的(T-G)为政府储蓄,因为T是政府净收入,G是政府购买性支出,二者差额即政府储蓄,它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这样,I=S+(T-G)表示三部门经济中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和投资的恒等。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政府部门和外贸交易)
  四部门经济中,由于有了对外贸易,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
  公式表示:Y=C+I+G十(X-M)
  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y=C+S+T+Kr,这里,C+S+T的含义和三部门经济中的含义一样,Kr则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例如,对外国遭受灾害时的救济性捐款,这种转移支付也来自生产要素的收入。
  于是:C+I+G+(X-M)=y=C+S+T+Kr,公式两边消去C,则得到:I+G+(X-M)=S+T+Kr.
  这一等式可以转化为:I=S+(T-G)+(M-X+Kr)。
  等式里的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而(M-X+Kr)则可代表本国用于对外国消费和投资的那部分储蓄。这样,I=s+(T-G)+(M-X+Kr)表示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恒等。
  必须明确的是,上述“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来的。只要遵循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难以一致,造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均衡,引起经济的收缩和扩张,这就要求政府发挥积极的作用,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使经济达到均衡。
  归纳: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和厂商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和政府部门
  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政府部门和外贸交易

两部门经济中,投资–储蓄恒等式与均衡收入条件的区别?

2. 两部门储蓄投资恒等式

  1、两部门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包括消费和投资,其中投资是指对厂房和设备等资本品的购买,但是存在一个特殊情况,即存货投资,这是宏观经济学的通俗做法,是一种规定,学习的时候要记住。
  2、2万元的产品,其中18000的产品被消费,另外2000没有卖出去,那它就成了企业今年的存货投资,所以支出法核算GDP等于18000的消费+2000的存货投资,即20000元。
  3、收入法核算GDP等于各生产要素的提供者的报酬之和,包括工资(劳动力)、租金(土地)、利息(资本)和利润(企业家才能),即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其中工资收入为18000,另外的2000元存货是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三种生产要素的成果,它是物化的收入,将来会转化为货币收入,所以也得计入GDP。因此总收入也等于20000。
  PS:搞清GDP的核算最好的方法就是弄清GDP三种核算方法的定义,深刻理解。千万不要自己拍脑袋,想当然。

3. 两部门储蓄投资恒等式

哈哈,要考经济师了。下周六就考试了,你研究这个干麻呢,经济师只考广度不考深度,何必纠结呢。 记住I=S 就得了 
我不是老师也不是专家,分析一下: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两部门麻,没有生产税净额 企业生产2万元的产品,这里面就含有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所以收入法总值=2万是对的。
但是你的18000是怎么算出来的呢。18000是销售后的现金,2000存货与现金同属流动资产,应含有营业盈余里面,你为什么扣出去呢。

两部门储蓄投资恒等式

4.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并用公式表示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在这种情况下,从支出的角度看,由于把企业库存的变动作为存货投资,所以国内生产总值是等于消费加投资,即GDP=Y=C+I.
  同时,从收入的角度看,由于把利润看做最终产品的售价超过工资、利息和租金的余额,所以,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总收入.总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其余部分都作为储蓄.于是,从供给方面看,国民收入的构成就是:GDP=Y=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
  由于C+I=C+S,所以I=S.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
  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来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于是,就可以得出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无论经济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通货膨胀状态,还是处于均衡状态.

5. 求解: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恒等式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使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情。

求解: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恒等式

6. 简述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指厂商、居民户、政府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是通过税收与政府支出来实现的。政府通过税收与支出和居民户及厂商发生联系。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AD=C+I+G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
AS=C+S+T

7. 三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式储蓄函数怎么求

c+i+g=c+s+(t-tr),所谓储蓄函数就是其中的S,等式左边相当于总支出,右边为总收入,总支出=总收入,则国民收入均衡

三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式储蓄函数怎么求

8. 三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式储蓄函数怎么求计算题

c+i+g=c+s+(t-tr),所谓储蓄函数就是其中的S,等式左边相当于总支出,右边为总收入,总支出=总收入,则国民收入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