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操纵案例

2024-04-28 15:39

1. 盈余操纵案例

利润高的年份,多找可能减值的对象(多计减值、折旧等),冲减利润。利润不好的年份,多找可能盈利或掩盖亏损的办法而已,

盈余操纵案例

2. 盈余操控手段的案例分析(近三年的)

你看上市公司年报(公开的),不少都有这样记载。你也可以自己编数,道理就是那个道理。利润高的年份,多找可能减值的对象,冲减利润。利润不好的时候,多找可能盈利或掩盖亏损的办法而已。

3. 利润操纵 案例

  企业常见利润操纵方法的会计分析
  CFO视野

  企业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都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本文就试图对企业常见的利润操纵方法予以简单的会计分析,从而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一个更加清醒、正确的认识。
  1、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
  按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发生的该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尤其是为了使当期盈利,则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之目的。
  1.1应收账款尤其是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帐。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因它是企业的销售业务也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一般而言,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对企业业绩影响很大。但对于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按规定应转入坏帐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规定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转为坏账的话,有人曾计算过,1997年深沪市上市公司亏损数将由42家改为114家,亏损面将由5.2%扩大至14%。由此可见,应收账款对收益的影响极大。
  在现实中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即企业为了虚增销售收入的需要而虚列应收账款,因此,对于由于“应收账款”科目而导致的利润操纵一定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1.2 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这种损失是由于当期某种原因造成的,应在当期处理,但若有意不在当期处理,使当期费用减少,从而达到虚增利润之效果。
  1.3 在建工程长期挂帐。这主要体现在大部分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都会对外部分融入资金。而借款需按期计提利息,按会计制度规定,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没有办理峻工手续之前应予以资本化。如果企业在建工程完工了而不进行峻工决算,那么利息就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费用减少(财务费用减少),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旧,这样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
  1.4该摊费用不摊。对于企业来说,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实质上是已经发生的一项费用,应在规定期限内摊入有关科目,计入当期损益。但一些企业则为了某种目的少摊、甚至不摊。
  2、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
  企业对固定资产正确地计提折旧,对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中,折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两项指标还比较容易确定,但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上却较难把握。事实上,固定资产折旧除有形磨损外还有无形磨损,而且企业和行业不同,磨损情况也不相同,因此,企业往往有足够的理由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
  例如某公司从1995年起对固定资产折旧由加速折旧法改为一般折旧法。折旧方法变更后,折旧率综合下降3%,折旧方法变更增加的税前利润估计约966万元。其实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制造电冰箱,电冰箱的升级换代较快,从正确地计算损益来讲,电冰箱生产线使用加速折旧方法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此外该公司1995年销售退回2400万元未在当年入帐,导致销售利润虚增约265万元。以上两项虚增利润之和1231万元,略大于当年利润总额1214万元。也就是说,该公司若在1995年不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并且将销售退回按会计制度规定入帐的话,公司当年则亏损无疑。
  同时,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只会影响会计利润却不会影响应税利润。因为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及标准不同。税法对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另有规定,企业降低折旧率只会增加会计利润却不会增加应税利润,对企业现金流量也不会产生影响。
  3、通过非经常性收入进行利润操纵
  3.1其他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零星的收支业务,其他业务不属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但对于一些公司而言,它对公司总体利润的贡献确有“一锤定千斤”的作用。比如吉轻工,1997年主业亏损4292万元,可“庆幸”的是,其在1997年内兼并了长春轻工业机械厂,该厂于1997年11月进行了一项土地使用权转让,净利达5198万元,吉轻工也由此当年转亏为盈,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3%。
  3.2投资收益
  我国投资准则将投资定义为: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把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因此,投资通常是企业的部分资产转给其他单位使用,通过其他单位使用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创造的效益后分配取得的,或者通过投资改善贸易关系等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当然,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实际上是对购入证券的投资者投入的所有现金的再次分配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价差收入,以使资本增值。
  但企业往往利用投资收益使之成为掩盖企业亏损的重要手段。例如四川峨铁,1997年进行法人股转让,以每股3.1元价格卖掉1000万股“乐山电力”法人股,使其当年扭亏为盈,每股收益为0.007元
  3.3 关联交易引致的营业外收支净额
  关联交易是指存在关联关系的经济实体之间的购销业务。倘若关联交易以市价作为交易的定价原则,则不会对交易的双方产生异常影响。而事实上,有些公司的关联交易采取了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在关联公司之间转移。
  例如,1997年广电股份1.13亿元的营业外收入主要来自两处:一是土地开发补贴4000万元;二是将其全资子公司上海录音器材厂有偿出让给自己的国家股大股东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双商协商收购价9414万元,从而使广电股份获得净收益7960万元。因此,在注册会计师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明确指出:该项业务虽已经产权交易所鉴证,但未经过资产评估确认价值,并指出此项关联交易对其1997年损益产生了重大影响。
  3.4 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在利润表中,“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反映的是企业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事项而对本年利润的影响额。因此,一些公司也因此而“置之死地而后生”。例如耀华玻璃在1997年度出现业绩严重滑坡,利润总额仅有143万元。但在利润表中,却出现了高达3434万元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对此公司也给予了充分的解释:根据地方财政的有关文件对部分负责科目进行清理。一是“玻璃熔窑之一九机窑停产清理,不存在更新及大修理问题”,经批准将以前年度“预提的熔窑复置金扣除清理费用的余额1180万元冲销”;二是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公司所欠的财政委托贷款利息就地核销,故将以前年度已计入财务费用的应核销利息进行调整,计1574万元”;三是“因1997年度公司经营效益欠佳,根据公司统一实行的工效挂钩办法,按年终财政部门清算的工资下浮额相应调整下浮工资,调整以前年度累计计提的效益工资计680万元。”
  3.5 补贴收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地方政府为了不让本地的上市公司失去宝贵的上市资格,也往往运用“看得见的手”,对上市公司进行补贴和帮助,一些公司也因此得到巨额补贴而实现了扭亏目标。例如,南通机床1997年获得补贴收入1088万元,是利润总额的5.6倍,里面含有已收取的增值税退税收入、安置特困企业费用补贴、地方所得税已退抵征、贷款银行利息核销等内容。
  4、通过变更投资收益核算方法进行利润操纵
  4.1企业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一般使用两种方法核算投资收益:一是成本法;一是权益法。
  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
  (2)不准备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
  (3)被投资单位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
  4.2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但事实上一些企业却违犯法律、法规的规定,肆意变更投资收益核算方法,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例如某公司1996年对深圳光大木材有限公司的长期投资所持股权为7.31%,远未达到当时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对被投资单位持有25%以上股权时方能以权益法核算长期投资。因此,对被投资单位持有7.31%的股权并不符合采用权益法的条件,公司对被投资单位也未拥有经营控制权。但当年该公司却对投资收益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导致当期投资收益增加687万元。1996年其主营业务利润本是巨额亏损,可由于该会计方法变更和其他保留事项虚增的利润,竟然最终变亏为盈。
  将长期投资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投资企业就可以按照占被投资企业股权份额核算投资收益(即是实际上没有红利所得)。同时,所得税法则是根据投资企业是否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红利及红利多少来征税的。因此,在被投资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将投资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一方面可以虚增当期利润,另一方面却无须为这些增加的利润缴纳所得税,真是一举两得,生财有度。
  5、其他方法的利润操纵
  5.1 存货计价不当
  企业对存货成本的计算若采用不适当的方法或任意分摊存货成本,就可能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润。如按定额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将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按比例在期末在产品、库存产成品和本期销售产品之间进行分摊,但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定额成本差异只在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分摊,本期销售产品不分摊产品定额成本差异,从而达到虚增本期利润的目的。
  也有一些企业任意改变存货发出核算方法,如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把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以期达到高估本期利润的效果。更有甚者,故意虚列存货,或隐瞒存货的短缺或毁损。
  5.2 费用任意递延
  如把当期的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列为递延资产,从而达到减少当期费用以进行利润操纵。
  5.3 对外负债的不当计算
  一些企业通过对外欠款在当期漏计、少计或不计利息费用或少估应付费用等方法来隐瞒真实财务状况。
  5.4 非真实销售收入
  一些企业通过混淆会计期间,把下期销售收入提前计入当期,或错误运用会计原则,将非销售收入列为销售收入,或虚增销售业务等方法,来增加本期利润以达到利润操纵之目的。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既然企业有充分的空间来操纵利润,因此,对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来说,不仅要看利润表的数据,而且要看利润的计算过程;不仅要看利润的数量,而且要看利润的质量。
  6.1 分析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关系。从损益表中的一些数据,检验企业获利能力与经营成果。如以主业利润除以主业收入,可得出企业的主业利润率,凡较高的,说明企业的主业有较高创利能力,能抵御经济波动与市场风险,企业的成本费用低,盈利水平高,经营有方;又如,主业利润除以总利润,接近1的,说明公司主营业务的“主体性”。数值远离1的,就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缺乏效益。大于1的,说明发生了其它业务、投资收益的亏损或营业外收支不抵。
  6.2 分析财务指标。如取流动资产数除流动负债数得出流动比率,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除以流动负债得出速动比率,可以分析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与变现能力,一般地说,以流动比率接近2,速动比率接近1为宜;以净利润分别除以总资产、净资产、可以得出公司的资产贡献与净产收益率,从而反映公司真正的投资价值。
  6.3 强化对企业会计信息时间序列的应用研究。利润操纵是利用了会计应计制的特点,但在较长时间内,有些利润操纵手段将失去效用,如推迟确认费用必然引起下期费用升高;提前确认收入和利润就会引起下期收入和利润降低。因此扩大信息观察的时间范围就能缩小利润操纵的应用空间。
  6.4 计算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不良资产
  年度末普通股总数
  其中不良资产为: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
  及待处理财产损失。
  这种计算意味着截止报告期末,对可能存在的潜在损失全部视
  为损失,从股东权益中扣除以求得基本反映公司实际状况的净资产额,以判断公司经营业绩的虚实和差异。
  6.5 结合运用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的流
  入和流出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动态情况,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能够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能够分析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也能够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6.6 注意、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通过阅读审计报告,
  可以了解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如发表非标准的无保留审计意见,则要引起警惕,关注可能发生的利润操纵。

利润操纵 案例

4. 求 企业利润操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急)

国外专门对利润操纵(包括合法的盈余管理和不合法的会计造假)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但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却很多。如黑利1985年[52]、莫叶1988 年[53]、斯威尼1994 年[54]、马德方和派克1997 年[55]分别关于企业管理人员奖金计划、政治成本、负债契约、总经理变更等与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而迪舟、所罗安和斯威尼则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原因和结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后发现:被 SEC 起诉高估收益的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重要动机是试图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外部融资和逃避负债契约的限制;产生盈余操纵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薄弱的治理结构;盈余操纵行为一旦被发现和披露,则公司的资金成本将显著上升。
波因顿等2002 年在《会计研究杂志》发表了题为“盈利管理与公司可选择最低税收”一文。该文针对美国1996 年税收改革法案中公司可选择最低税收(Corporate alternative minimum tax,简称AMT)账面条款而可能做出的盈利管理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公司的纳税与会计报告盈利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纳税至少常常被企业视为其计算报告盈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此过程中,盈利管理是一个可以使用的工具。企业根据其纳税需要,对主观应计部分进行上调或下调,以得到所需的报告盈利。
1.4.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会计界专门研究上市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利润操纵相关问题的文献较多。如刘锋 2001 年对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违法造假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以四川红光实业公司的案例为分析对象,从我国现有制度安排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现有的制度安排本身排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诱发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不仅仅是一部《会计法》或相应的会计技术规范所能解决的,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才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举;林钟高等1999 年关于大型国有企业会计信息造假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私营企业大都表现为虚减利润,以达到税负最少的目的,而国营企业则大都表现为虚增利润,以形成代理业绩好的经营形象;黄世忠教授在其讲稿《会计报表粉饰及其识别方法》中认为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主要包括:①为了业绩考核而粉饰会计报表,②为了减少纳税而粉饰会计报表,③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而粉饰会计报表,④为了政治目的而粉饰会计报表,⑤为了发行股票而粉饰会计报表,⑥为了推卸责任而粉饰会计报表;王性玉教授 2002 年在其博士论文中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时,将博弈论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工具,分别建立静态及动态的博弈模型来进行分析。尽管他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的,但他们的研究结论及分析问题的方法对进行中小企业利润操纵的研究有着诸多启示。
国内关于中小企业利润操纵相关问题的研究比较零星、分散。首先,祝立宏等 2002 年认为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动因一般可区分为最终动因和中介动因两个层面,获取私人利益(经济的或非经济的最大化)是盈余管理的最终动因,中小企业盈余管理具有多样化的中介动因,具体表现为:筹资动因、避税动因、政治成本动因、债务契约动因。而关于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他们提出了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以及从加强外部监督和加大监管力度三个方面做了简单的论述。其次,钟秋绮 2005 年认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原因有:利益驱动、逃避税收、融资困难、违规成本过低、外部环境影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以及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几个方面,并且也从加大会计违法犯罪的处罚力度、加强外部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以及狠抓会计诚信建设等几面入手来探讨治理对策。最后,田钊平等 2005年认为我国民营企业会计造假的重要诱因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的诚信缺失,外部原因是政府监督部门对民营企业管理监督不力,内在原因是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的先天不足和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淡漠,并认为治理民营企业会计造假的有效途径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与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提高会计机构的独立性以及搞好会计诚信建设几个方面。
2006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原因也是利益驱动、融资困难等原因,对经济活动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应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完善核算办法,加强监督力度,狠抓会计诚信建设,避免假账出现。2006 年2 月15 日,为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情况下,新会计准则在多次反馈和修改中应运而生,确定于2007 年1 月1 日在上市公司中首先推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使用,而大部分中小企业也使用的新会计准则,由于新会计准则刚刚推出使用不久,所以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现象不是很严重,当前重点任务是防止企业借新旧会计准则转换“钻空子”造假。

5. 上市公司如何操纵利润,具体案例分析

给你说个简单的,第一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全额计提...这样第一年就巨额亏损,
然后,第二年计提的损失再转回,账上就会出来盈利...这叫冼大澡....

上市公司如何操纵利润,具体案例分析

6. 管理层通过哪些会计科目来实现盈余操纵

楼主你好!
必须是企业有利润才可以实现盈余操作;
正常情况下每年年末,在未分配利润科目中:
1.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借 盈余公积
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同时,按照公司自己的意愿,可以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通常比例2%,分录同上。
在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本50%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再提取。
3.盈余公积可以转增资本,不过要验资。分录为
借 实收资本
贷 盈余公积

7. 近三年上市公司造假的案例及分析


近三年上市公司造假的案例及分析

8. 急求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的上市公司的案例!

难题,呵呵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