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证券化的定义

2024-05-08 08:07

1. 金融证券化的定义

金融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或一般企业透过特殊目的机构(可分为公司型态或信托型态)之创设及其隔离风险之功能,从其持有之各种资产如住宅贷款、信用卡应收帐款等,筛选出未来产生现金流量、信用品质易于预测、具有标准特性(例如类似的期限、利率、债务人属性等)之资产作为基础或担保,经由信用增强及信用评等机制之搭配,将该等资产重新组群包装成为单位化、小额化之证券型式,向投资人销售之过程。
金融资产证券化商品种类甚多,分类说明如下:
   以证券化标的资产来作区分:企业贷款债权、房屋贷款债权、现金卡债权、信用卡应收帐款、汽车贷款债权、一般企业应收帐款、债券债权、租赁债权等。以证券化标的资产来作区分:企业贷款债权、房屋贷款债权、现金卡债权、信用卡应收帐款、汽车贷款债权、一般企业应收帐款、债券债权、租赁债权等。
以受偿顺位来区分:分为优先顺位(信用评级较高、本金利息受偿可能性较高)、次顺位受益证券(反之)。以受偿顺位来区分:分为优先顺位(信用评级较高、本金利息受偿可能性较高)、次顺位受益证券(反之)。
   以发行期限来区分:分为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受益证券(一般期限多在1年至7年间)及1年期以下短期受益证券。以发行期限来区分:分为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受益证券(一般期限多在1年至7年间)及1年期以下短期受益证券。
   以发行方式来区分:分为公开招募(对不特定多数人销售)、或私募(销售对象、人数、转让限制有一定规定)。以发行方式来区分:分为公开招募(对不特定多数人销售)、或私募(销售对象、人数、转让限制有一定规定)。
  相较于一般金融商品,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整体架构庞大,牵涉的机构相当多,分工负责各个环节,用意在一方面是透过各个机构的专门知识专责进行,另一方面并有互相监督辅佐、风险分散之机制。以下再针对受托机构及服务机构详细解释。
   依据金融资产证券化条例,台湾的金融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两大架构:特殊目的的信托(SPT: Special Purpose Trust)与特殊目的公司(SPC: Special Purpose Company),其皆是以经营资产证券化业务为目的,惟组织形式之差异,特殊目的信托可由经营信托事业,如银行的信托部,来从事资产证券化之信托关系,其发行之证券化商品称为受益业证券;特殊目的公司则由金融机构组织设立,为一人股东之有限公司,专责进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行之证券化商品称为资产基础证券,特殊目的公司在专案结束后即行解散。目前由于台湾信托组织较为完备,大多数进行案件皆采特殊目的信托架构。
   受托机构之负责事项如下:
   1.负责证券化计画之申请,
   2.提供公开说明书或投资说明书,
   3.信托资产之管理及处分,
   4.选任信托监察人,
   5.召开受益人会议,
   6.备置特殊目的信托契约书之副本或誊本及受益人名册,
   7.于每营业年度终了及资产信托证券化计画执行完成后四个月内,做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信托财产管理及运用报告书,向信托监察人报告,并通知各受益人。
   受托机构得将信托财产之管理及处分,委任服务机构代为处理,亦即服务机构负责向债务人催收应收帐款,并将收取之款项依照契约之内容,给付予证券投资人。由于服务机构须处理大量的帐款相关事务,必须拥有运作大量业务之体制及实际运作组于,因此通常都是由创始机构担任。创始机构兼任服务机构,除可透过收款、付款及其他服务,与其原来顾客维持往来关系外,尚可因为提供服务而获得额外之收入。信用评等机构在对证券化商品从事评等时,除参考资产之实际绩效及整个证券化架构外,服务者之管理能力及管理体制,往往亦列为重要评比项目之一。

金融证券化的定义

2. 金融证券化对我国经济有什么重要影响

重要影响有:  直接发行证券的形式在市场上筹集资金既便利融资,成本又低,还可享受发行证券本身的许多好处。对社会公众而言,有价证券在流动性和收益率方面比银行存款更有吸引力。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公司融资证券化趋势的形成。
证券证券化背景如下:
A:资产证券化的金融背景是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和业务创新。以美国为例,20世纪七八十年代储蓄机构由于资产负债在利率、期限和流动性方面的不对称以及自身管理问题导致的储蓄业危机,使得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面临困难。这迫使它们开拓新的业务领域;而六十年代中后期以后,对金融业的管制不断放松,使得这两类金融机构能够参与证券市场,这促使它们也加快向证券市场渗透。B:资产证券化的最初形式就是将期限和利率大致相同的同质住宅抵押贷款等金融资产聚集成一个集合基金,然后发行以集合基金直接担保的抵押担保证券。比较典型的适合于证券化的资产还有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款、租赁收款等。资产的证券化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加速了资金周转,增加了收益。

3. 金融证券化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积极意义?

金融证券化就是把未来现金流做成可以买卖有价证券, 积极意义如下:
1.可以分散风险 (可以规避‘崩溃风险’所造成灾难性后果,类似于保险公司要找再保险公司)
2.多渠道销售融资(比如说你找一家银行借贷,你的信用程度就是银行全部承受的风险,他需要较高利率才能给你借贷,但是如果说,银行可以把风险转嫁出去,反馈回来的就是给消费者更低的利率)
3.提供市场参与 (比如说你是一个养老保险的基金公司,你的资金本来不能参与到房贷市场,车贷市场这样的市场中的, 因为风险高,但是证券化出现,会给你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参与到这些市场上面的渠道,增加流通性)

金融证券化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积极意义?

4. 金融证券化的意义

    对企业而言,直接发行证券的形式在市场上筹集资金既便利融资,成本又低,还可享受发行证券本身的许多好处。对社会公众而言,有价证券在流动性和收益率方面比银行存款更有吸引力。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公司融资证券化趋势的形成。

5. 金融证券化的介绍

金融证券化是指银行把住宅、汽车、租赁的债权作为担保,发行抵押证券,以供投资者购买,或是企业发行金融债券筹措资金,进行直接融资。

金融证券化的介绍

6. 用金融理论解释资产证券化含义中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由于你是求急,那么我就来简单说明一下。我就拿07年金融危机的美国房地产为例。首先要清楚资产证劵化是指把一些流动性差的东西打包变成证券,使其变为流动性高的东西。比如说我有10个房子,我不住,我把他全部给了房地产公司,他把所有的房子都买了,然后你想买,就去找银行借钱去买他的房子。这是一个很规矩的交易过程,唯一的风险就是你还不起钱。
     但是房地产公司觉得这么赚钱太累了,于是他就把还没卖出去的房子变成债券,这就形成了一种资产证券化,他把债券卖给别人,比如说你同学,你同学买债券的额外收入就是当你拿着银行的钱去还贷款的时候,房地产公司将你的还款分一点给你的同学。这样看也没有什么问题,最多是房地产公司吸收了很多钱,然后他不停的去造房子,将这些房子变成公司债券都卖出去。
     泡沫就来源于这里,大家都觉得房地产市场好了,房价涨的很快,大家都去买房子,于是又有了一个东西的出现,叫做次级抵押贷款,就是银行给一些信用不高的客户房贷。然后他们拿着这些钱去买房子,由于门槛很低,基本只要付很少一部分钱就能完成首付,然后他们都住了进去。大家很开心的时候发现,我擦,哥哥没钱还房贷了,这一段是想象,然后他们就利用各种方法,比如又把这个房子卖给了更加不讲信用的人,那些人也是拿着从银行借来的钱去买房子的,这个银行我们先叫他雷曼吧。他们卖了房子拿着钱可能就去买了房产公司的债券,准备收回点票子。 
      结果,从雷曼那里借了款的人还不了房贷,跑路了,由于还不了房贷卖房的人收不到钱,没办法还钱给房产公司,又跑路了,房产公司收不到钱,又卖出了好多债券,所以破产了,银行也收不到钱,也破产了,那些拿着房产债券的人得不到分红,因为没人还贷了,更收不到成本,因为房产公司垮了,就去上街游行去了,于是整个世界就乱了。
      纯手打,比较简洁易懂,希望楼主满意。

7. 融资证券化的金融影响

融资证券化必然会对金融业产生一系列影响,目前市场及学术界普遍认为,积极推进融资证券化对于解决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拓宽融资渠道,推动投融资本制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商业银行的运营状态,提高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人们支持融资证券化还基于一点基本认识,即融资证券化可以防范金融系统风险、防止金融危机的产生及蔓延。

融资证券化的金融影响

8. 经济金融化的介绍

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始于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广泛发展,90年代迅猛推进,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