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世界文明瑰宝的敦煌,对于世界文化研究有哪些作用?

2024-05-05 15:26

1. 身为世界文明瑰宝的敦煌,对于世界文化研究有哪些作用?

敦煌,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西端和东端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历史上非常重要。在中国和亚洲历史的许多时期,它标志着中国直接行政控制和军事权威的西方界限。

虽然敦煌及其地区的历史与内亚其他城市的历史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其区别在于其中的一部分 在敦煌的生活记录的程度。 大多数文献仅在二十世纪初由Aurel Stein和其他人的探险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 特别是莫高窟,这是一个由数百个佛教圣地组成的综合体,其中许多都包含了大约五世纪后期(CE)的保存完好的宗教艺术品。在1900年的莫高窟,一位当地看守僧侣发现了一个手稿和绘画的宝库,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斯坦因和其他人购买或以其他方式获得后进入欧洲收藏品。 在二十世纪中叶,开始对洞穴中的艺术和铭文进行系统研究,提供有关当地文化和历史的更多信息。 除了莫高窟的证据外,在汉代时期的防御工事遗址中也发现了大量关于该地区早期历史的书面材料。

文化因为交流而丰富文明因为互相借鉴而精彩。季羡林也曾经说过:敦煌和新疆地区是世界上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再没有第二个了。敦煌文化因充分融汇了四大文化体系渐趋壮丽辉煌。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和不断加深,虽然敦煌文书本身回归中国的路还是很长,但是缩微胶卷、高清晰文书图版的不断出版,极大改善敦煌文书信息的条件。敦煌学蓬勃发展的事实证明,敦煌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

身为世界文明瑰宝的敦煌,对于世界文化研究有哪些作用?

2. 你认为怎样保护敦煌?清谈一谈文物保护的问题。

您好,关于保护敦煌:
一:减少客流量。减轻当地环境压力,保持其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含量长久稳定二:获得各方面资金支持,加大原生环境保护力度,
三:建立网上博物馆,通过3D图像让人足不出户即可欣赏到当地美景
四:建立防护栏,严厉禁止游客手触壁画雕像,违者予以重罚
文物保护: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它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

加强文物保护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文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日用品坏了,可以再生产制造,文物却不同,它不能再生产,再生产出的东西不是文物,是仿制品或赝品,是没有任何文物价值的。文物一旦损坏,就永远不能复原。没有众多的文物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

保护文物是社会发展必然的一个选择。虽然文物在自然的法则下无法逃脱最终毁灭的命运,但是我们文物保护工作是很唯心的一门技术,我们希望这些文物可以存在的时间更长一些,长到足够让我们的后代也看到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过怎样的伟大创举,就像现代人到处留言到处做纪念到处建立地标性的建筑一样。

3. 对“敦煌文明”的介绍有哪些?谢谢、

敦煌,一个神圣的名字。 
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 
敦煌是艺术的殿堂。那些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敦煌又是文献的宝库。在这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粟 特文、梵文,文种繁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民族、民俗、语言、历史、科技等广泛领域。 
1900年农历5月26日,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这个藏经洞,那些古代文献赫然堆满整个窟室。由此,产生了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敦煌学"。 
1910年,敦煌藏经洞劫余文献运藏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而今,藏经洞发现已经整整一百年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世界上收藏敦煌遗书最多的单位,以其丰富的馆藏,为敦煌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举办的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专题文献展览,旨在揭示敦煌遗书的流散历史,展示敦煌遗书的风采及内涵,介绍敦煌遗书的保护与研究现状。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敦煌学的研究;对于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敦煌文化遗产,带动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以及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敦煌是全人类的敦煌。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对“敦煌文明”的介绍有哪些?谢谢、

4. 在敦煌研究院所有的文创活动中要贯穿什么的文化意蕴与世界共识共享

慈悲能承载、智慧能沟通、美能成就。

敦煌壁画文创产品的灵感源泉:
敦煌壁画:“哈喽大家好,我是敦煌壁画。我的总面积有5万多平方米,含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等522个石窟的历代壁画。”“在北魏晚期时,我的洞窟里就出现了持节扬幡的方士,人首龙身的神兽、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神话形象。”
“此外,神与人之间的活动、形象与关系等,壁画里也有呈现 ,这些图画起到了暗示、寄托良愿、安抚心灵的作用。”“启发欣赏者要心怀敬畏和期许——敬畏历史、敬畏天地、敬畏人生;期许后世、期许成就、期许圆满。”

文创产品:橘朵X敦煌博物馆联名化妆套装。设计团队:敦煌博物馆-丝路手信团队橘朵设计团队。设计元素:敦煌壁画中的瑞兽元素。产品介绍:橘朵二十色瑞虎眼影盘
“设计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中的瑞虎,配色源自常用的矿物颜料——敦煌色彩修复时常用的颜色、敦煌壁画的配色,以展现敦煌壁画千年的生命力。”“包装上展翅飞天的霸气白虎直上青云,为你带来事业好运气,这就是我!”
说到这里,筒子就不得不提一下白虎这个文化元素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被称为四象,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四象之中,白虎是西方之神。
《事物异名录·仙道部》云:“西方之神,系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组成虎像,位于西方,色白,故称白虎”。

5. 敦煌文化的人文价值

  敦煌莫高窟的人文价值
  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现存491个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0平方米壁画。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财富。
  自从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五万多卷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敦煌艺术震惊了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莫高窟地处中国西北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的鸣沙山,风景名胜区境内的鸣沙山东麓岩泉河崖壁上,上下五层,高低错落,鳞次相比,石窟南北长1600米,石窟大小不一,小的37窟,刚能把头伸入进去;大的16窟,面积为268平方米,高的96窟,从山脚到山顶,高50米。石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东晋太和元年,即公元366年),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十个朝代,连续营造达千年之久。现存壁画和彩塑的洞窟500多个,其中珍存北凉至元各朝代制作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这些壁画和彩塑技艺造诣之深,想象力之丰富,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的伟大宝库,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画廊之一。

  敦煌石窟位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植被稀少的温带干旱气候区域内,周围是一片连绵起伏的茫茫荒漠景观,分布着温带荒漠植被类型。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敦煌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敦煌石窟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遗产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建筑艺术 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

  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

  彩塑艺术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采,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壁画艺术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敦煌艺术 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在16窟北壁发现砌封于隐室中满贮从三国魏晋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文书,织绣和画像等约5万余件。文书除汉文写本外,栗特文、佉卢文、回骨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等各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文书内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门杂文的宗教文书,文学作品、契约、账册、公文书函等的世俗文书。

  敦煌艺术的发现,名闻中外,它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莫高窟是中国从十六国至元代开凿的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的鸣沙山东麓。莫高窟开凿在南北长l680米的三危山上。在高l5米到30米的崖面上,现存洞窟有750多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3000多身,木构窟檐5座。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古代东方文化艺术的灿烂明珠。l96l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悠久的开凿历史

  公元前l39年和公元前1l9年,张霉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横贯亚洲大陆、勾通中西文化经济交流的“丝绸之路”。敦煌,地处“丝绸之路”交通枢纽,东来西往的文化都在此交汇,极大地促进了它的繁华。“教”意为“大”,“煌”意为“盛”。
  佛教,就是通过敦煌从西域传人内地的。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到了隋和唐代前期,莫高窟的开凿进人鼎盛时期。到宋时,西北的西夏仍有兴造修聋,但这时,由于经济萧条和陆上丝绸之路失去重要作用,莫高窟已经衰落。元代以后就停止了开凿,逐渐冷落荒废,鲜为人知。


  莫高窟的发现


  清代康熙年间,莫高窟逐惭被人注意。光绪二十六年(l900年),道士王圆篆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里面完好保存着历代文书、写经、文物4万余件。这一发现被称为本世纪世界文化史上最有价值的发现。它轰动了世界。于是,英、法、日、俄、美等国的冒险家陆续前来,窃取莫高窟的珍宝和文物。l943年,莫高窟被收归国有,在该地设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开始了对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


  珍贵的艺术宝库

  莫高窟的精华是彩塑和壁画。彩塑共有3000余身,大的佛像高达30多米,小的彩塑仅有十几厘米高。壁画如果按自身高度连接起来,长达30干米,其内容包括佛本生故事、经变、尊像、供养人像和装饰图案等。其历沿革自十六国至元代,长达l000多年。其中,隋唐时期的作品数量约占一半以上。中国古代艺术的主流是佛艺术。佛教传播的必然产物是佛教造像和壁画。遗憾的是,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许多佛教艺术品我们今天已无法看到了。敦煌地处气候干燥的西北沙漠,衰落后人迹罕至,所以彩塑、壁画保存完好,使我们可以一睹在别处已很难见到的佛教艺术鼎盛时期的辉煌杰作。这正是敦煌莫高窟在艺术史上占有极其显要地位的原因。

敦煌文化的人文价值

6. 敦煌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且在现代甘肃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它会变成一个具有更加广泛含义的文化

     C         试题分析:敦煌具有历史价值,在现代文化事业发展中,应创造它的现代样式,表明对待文化的传承应的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正确;AD说法本身错误;B表述不如C更符合题意。点评:该题着重考察学生对文化传承的理解。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对该题的选项进行逐个分析,不难排除错误选项。难度一般。    

7.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 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 产。 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 观点分析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 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
游客增多 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 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 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 进的。
应坚持“两点论”和“重 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 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 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 合理利用中保护。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 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 产。 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 观点分析

8. 他以什么样的精神竭尽全力保护敦煌这座伟大艺术宝库

您好,我是西北旅游包车姜师傅,保护莫高窟做得最好的是原莫高窟研究院院长-常书鸿。他在几十年的艰苦生活中,经历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种种不幸和打击,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仍然义无反顾,为保护莫高窟默默地奉献。
在他辛勤工作的几十年中,组织修复壁画,搜集整理流散文物,撰写了一批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他还临摹了大量的壁画精品,多次举办大型展览,出版画册,向更多的人介绍敦煌艺术,他的奉献精神得到了高度赞扬,为保护和研究莫高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还有一位非常优秀的院长-樊锦诗。40余年来,樊锦诗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撰写的《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是对20世纪敦煌石窟研究的总结和思考。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她樊锦诗实地考察敦煌壁画群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管理等领域的开拓创新,让世界同行为之骄傲。"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敦煌如今展现的灿烂文化,是先辈们用无数心血保护下来的。
希望可以对您有一点帮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