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率的解释

2024-05-13 11:45

1. 收益率的解释


收益率的解释

2. 收益率的解释


3. 投资收益率的作用意义

投资收益率反映投资的收益能力。当该比率明显低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时,说明其对 外投资是失败的,应改善对外投资结构和投资项目;而当该比率远高于一般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时,则存在操纵利润的嫌疑,应进一步分析各项收益的合理性。

投资收益率的作用意义

4. 必要收益率的定义

必要收益率,也称最低必要报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表示投资者对某资产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在确定债券内在价值时,需要估计预期货币收入和投资者要求的适当收益率(称“必要收益率”),它是投资者对该债券要求的最低回报率。必要收益率,也称最低必要报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表示投资者对某资产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典:应用版》

5. 收益率的关系

对收益率的研究实质是揭示收益率对收入的作用。如上述,中国的收益率还有许多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一个方面是收益率的递增现象还比较明显。而相应的是中国人口的总体收益率水平比较低,特别是较高层次收益率(大学)的人口比例更少,那么,这对收入差异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一个基本的假设是,如果收益率是正的或递增,那么,如果高层次收益率仅由少数人获得,收益率获得水平的不平等程度会提高,这样就会导致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提高。近年来的几项研究关注了这一问题。利用1988-99年中国六个省的城市居民的个体数据,Park等人(2002)研究了中国城市职工工资的不平等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他们首先发现这期间中国城镇职工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呈上升的趋势,收益率的收益率在不断提高,而且初中收益率有所下降,而中专、特别是大学收益率的收益率提高幅度最大,也超过了前者(也参见Zhang等人,2002)。随后,他们通过建立一个分解影响收入不平等因素的模型,在该模型中,包括了同时把收益率数量和收益率两个变量引入模型中,结果发现收益率对收入总不平等的贡献超过了10个百分点,仅次于地区差距的贡献。也即是说,收益率的提高加大了城市居民的收入不平等。在农村地区是否也是如此呢?利用华北和东北地区农村的家庭调查数据,Benjamin等人(2000)研究了农村收益率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首先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判断之上:农村村庄内的收入的不平等对总不平等的贡献要高于村与村之间的不平等的贡献;收益率的收益率是正的,在收益率上村与村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村内收益率水平的不平等与村平均收益率水平负相关。通过把收益率水平和收益率不平等(以村Gini系数表示)及交互作用项引入到收入不平等模型中,结果发现,收益率对降低不平等的作用很低,收益率水平的分布与收益率的收益存在着正的交互作用,即收益率越高,收益率水平的不平等程度也越高。这样,收益率越高的话,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也越高。而且,如果村的平均收益率水平越低的话,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也越高。以上结果似乎说明,收益率的正值及其随时间提高的趋势“帮助”了中国收入的不平等程度的提高,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较高收益率水平的个体比例较少的原故,因而,政府通过加大在收益率上的投资,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更高水平的收益率,不仅会提高他们的收入,而且还会降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

收益率的关系

6. 收益率的影响

计量方法对估算明瑟收益率的影响主要是指测量方法的缺陷造成的估计的值偏离真实值。其依据是,由于基本的明瑟收入函数是用OLS估计的,这样,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看,由于解释变量的复杂性和样本的选择问题而造成的偏差(bias)都会削弱这一估计方法的有效性,这会使得估计的收益率与真实值有较大的差距。对中国的研究绝大部分使用了该方法,这样,OLS估计本身的问题和较低的估计值使得一些研究者从计量方法上考察对收益率估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些研究者认为,中国的收益率之所以出现较低的值,可能是方法上的原因造成的。计量方法对明瑟收益率的影响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与样本选择有关的样本偏差问题,第二类是与明瑟收入函数自身的缺点有关,第三类是变量的测量误差。1.样本偏差样本偏差包括样本缺乏代表性以及截取样本(CensoredSample)问题。没有代表性的样本会使收入和收益率之间的测量关系变得更为模糊(Brauw&Rozelle,2002)。这在许多文献中都出现了这一问题,如一些研究的样本仅限于经济中某个部门(如,Meng,1996;Gregory&Meng,1995;Hoetal.,2001),这显然是没有代表性的。Becker(1964)曾警告说,如果仅仅是用一特定的样本估计收益率的收益率,其值将会是比较低的。截取样本主要是指一些样本的被解释变量的信息无法被观测到,这部分样本在估计时被简单的排除在外。比如我们研究城镇个体的收益率,我们知道的是那些有工作个体的实际工资,但是不知道没有工作的个体的工资(“保留工资”)。这一问题更多的体现在农村收益率的估计上。由于农村个体的生产活动方式有多种选择,他/她们的“保留工资”更难以观测到,而大部分研究使用的是仅有工资收入(或劳务收入)的样本。在这两个例子中,因变量(工资收入)是被截取的:没有这部分样本的因变量的信息。样本选择偏差会使估计模型是有偏的。而且,截取样本偏差更可能高估收益率的收益率。这一点也成为解释女性收益率高于男性的原因。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通常采用Heckman(1979)提出的标准步骤来纠正这一偏差。2.明瑟收入函数的缺点明瑟收入函数自身的缺点有多种,这些缺点多是忽略了模型中的一些变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变量主要包括能力因素和学校质量因素。在估计模型中忽略能力因素而造成的有偏估计称为能力偏差(abilitybias)。一般认为,个体的能力往往是天生的,天生能力的差异会导致个体受收益率水平的不同,两者的关系是,能力越强,则收益率水平越高,因而传统的方法从理论上会高估收益率的收益率。忽略学校质量因素对个体收益率水平的影响也会造成有偏的估计。这里的关系是,学校质量与个体收益率水平是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那些进入质量比较高的学校的个体的收益率水平要高于质量低的学校的个体,因而,忽略学校质量因素也会高估收益率的收益率。此外,传统的明瑟收入函数还忽略了收益率与收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如果某级收益率(如初中)后的收益率高于该级收益率以前的收益率,那么结果会被低估。克服能力偏差的影响的方法是在模型中直接加入能力的代理变量(ProxyVariable)或在计量模型上用工具变量法(IV),这些变量通常是些家庭背景变量,如父母收益率、兄弟姐妹的收益率等。3.测量误差测量误差会低估收益率的收益率。它首先表现在对因变量的测量上。传统的明瑟收入函数中的因变量是指个体的收入,然而,它却未指明收入的衡量单位。一般认为,对收入的衡量根据时间单位可分为小时工资率、日工资、月收入和年收入。由于精确度不同,因而采用不同的衡量单位会得到不同估计结果。特别是一些研究认为,收益率程度低的人比收益率程度高的人每天以小时计的工作的时间可能更长,这样,相对于小时工资率而言,因变量中采用日工资、月收入或年收入都会低估收益率,原因是小时工资不会受个体每天或每月中决定工作多少小时的影响。此外,由于中国的经验比较复杂,个体的收入由于有多种来源,如正式收入、非正式收入、实物等,这都会对测量个体收入的精确性产生影响,从而会影响收益率的估计值。测量误差的另一个方面表现在收益率变量的测量上。在多数研究使用的数据中,收益率年数是根据个体报告的收益率程度结合中国的学制进行估计的,而并没有准确的报告受过多少年收益率的数据,这样由于相同收益率程度的个体,收益率年限可能会不同,因而就会产生测量误差问题。文献中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来准确的解决这一问题。4.研究结果究竟上述各类测量偏差对估计收益率的真实值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近几年来的一些文献对此做了实证检验。前面提到,对样本选择偏差问题的解决主要是用Heckman提供的标准步骤,即首先用probit模型估计一个劳动参与方程,然后计算出逆Mills比率,最后将这一比率纳入到收入方程中。Zhang等人(2002)把这一方法应用到估计农村个体的收入方程中,结果发现,收益率的系数变得不显著且为负值,不过他们的模型中还加入了收益率年限的平方。朱农(2003)的研究方法与此相类似,但是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异,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收益率年限在参与方程和收入方程中都取得比较高的值。Brauw&Rozelle(2002)对标准的明瑟函数做了一些修改,他们首先在收入方程中使用了Mills比率,因变量采用小时工资率,结果得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收益率(6.4%),这一结果在所有应用农村样本估算的收益率中值是最高的。为了进行对比,他们还分别采用其他一些研究使用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重新估计,并与他们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前者的收益率平均为3.8%,而后者平均为6%,这为计量方法对收益率的影响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此外,Brauw&Rozelle还选择了35岁以下的样本,把学校质量因素和能力的代理变量纳入收入方程(能力偏差),结果发现,没有这些变量的方程中收益率的系数要比有这些变量的系数高1个百分点,说明能力偏差可能有微弱的影响。此外,为了考察收益率与收入的非线性关系,他们还把样本分成小学程度以上和以下两类,结果发现小学程度以下样本的收益率要低于小学以下。在Maurer-Fazio&Dinh(2002)研究中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说明若忽略收益率与收入的非线性关系,会低估收益率的收益率。Li&Luo(2002)的研究重点考察了测量误差和能力偏差的影响,并对两者的效应做了对比。他们应用的方法是工具变量法,结果发现,用OLS估计的明瑟收益率要显著的低于用工具变量估计的收益率,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在于测量误差(会低估收益率)的影响要大于能力偏差(会高估收益率)的影响。在Li(2003)的研究中,以年收入为因变量的收益率比以小时为因变量的约低1个百分点左右。然而,在Li&Urmanbetova(2002)研究中,却没有发现以上这些偏差对估计农村收益率显著的影响。这说明,对计量方法对收益率的研究的影响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尽管如此,从以上研究来看,测量误差的存在可能是导致中国农村收益率比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五、经济转型与收益率从事经济转型与收益率收益之间关系研究的学者关注的问题是,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收益率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者收益率的收益率是否会提高?这种变化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对这一关系研究的基本假设来自于Nee(1989,1991,1996)的市场转型理论,Nee指出,经济转型过程基本的变化既包括了更多的社会财富从再分配者(政府)向生产者的转移,也包括机会结构和激励机制的变化,同时,不断强大的私营和混合经济部门与企业家创造了新的机会结构,在这个结构中,经济活动逐渐的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政府的控制则逐渐弱化。在收益率与收入关系上,这一理论一个流行的假设是,市场改革越深入,人力资本(收益率和经验)就越重要,同样,越直接地参与市场经济,人力资本也就越重要(Bian&Logan,1996)。Xie&Hannum(1996)以及Zhao&Zhou(2001)根据转型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把这一假设概况成以下四个有待验证的基本经济转型一方面是一个制度不断变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增长的过程,基于此,许多研究者应用时间序列数据对上述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Xie&Hannum(1996)的研究首先发现了相反的情况。通过建立地区异质性模型,他们比较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地区的收益率,结果发现在经济增长较快的城市里,并没有发现较高的收益率,对此的解释是中国城市地区还缺乏真正的劳动力市场。然而,他们数据的年份是1988年,因而这一结论推论到以后还有一定的限制。事实上,就如上文中对收益率随时间的变化特点的描述中那样,此后的多数研究都验证了转型理论的基本假设。Meng(1995)的研究就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变革,收益率在决定生产力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因而决定工资差异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Wei等人(1999)研究结果支持了市场化改革程度较深的地区的收益率越高,收益率与收入的关系越强的假设。Zhao&Zhou(2001)详细的分析了制度变迁与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改革期间,收益率确实在稳步的提高,特别是在市场机制作用更强的非国有经济部门收益率的收益率更高。Li(2003)把样本分为三类,分别是1980年以前参加工作者、1980-87年参加工作者、1988-95年参加工作者,结果发现这三类样本的收益率依次递增,说明了中国转型过程中收益率在不断的提高。应用农村样本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证实了转型理论的假设。Li&Zhang(1998)的研究说明了制度特点对收益率的影响。他们应用1978年和1990年两个省农村的数据,分析了农村改革前生产队制度下与改革后的农村收益率的差异,结果发现,改革后的收益率要高于生产队制度下的收益率,对此他们的解释是,由于1977年和1990年样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条件相似,其他社会经济条件背景也相似,因而,收益率提高主要是由于制度改革而不是技术革新造成的。Yang(2000)的研究认为,在农村改革过程中,收益率在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家庭中收益率程度高的成员能把更多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到非农活动,更善于把握政策变化带来的机会,而且可以应用更多的技能以充分发挥收益率的生产力效应,这些都对家庭收入的增加起到积极的作用。Zhang等人(2002)也认为,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上,收益率的回报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提高,一般是在改革的初期,收益率对农村家庭收入的作用可能影响不大,而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作用会逐渐提高。然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如Li(2001)以及Li&Urmanbetova(2002)就认为经济转型的对收益率与收入关系影响最大是城镇地区,而在农村,由于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没有形成,转型过程对农村收益率的影响并不大。农村收益率低于城镇的现实也表明,制度变革对农村中收益率对收入的作用影响程度可能要低于城镇地区。看来中国的农民不仅在其他方面,而且在收益率投资的收益上也要低于城镇居民。

7. 收益率的结论

对中国收益率的研究不仅揭示了收益率与收入及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变化特点,而且从方法上进一步丰富了收益率研究和经济学理论,如计量方法、收益率与收入关系的变化特点等等。综上述,主要得出了如下基本结论:1.根据1997年以前的数据估算的中国城镇收益率还低于世界和亚洲平均水平,之后的研究结果已经接近或开始超过这一水平,说明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的程度在逐渐完善。2.相比之下,农村的收益率还比较低,低于城镇约3-4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年来有扩大的趋势。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农村生产技术条件的落后造成的。农村收益率的低下有可能会对农村居民的收益率需求产生负面的影响,对于这一结论,还需进一步的实证检验。3.在中国,发现了收益率的递增现象,由于这一现象有可能是由于经济发展上的结构性扭曲和收益率投资体制上的扭曲造成的,它将引起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因而需要政策上足够的重视。4.在收益率估算的其他方面,女性的收益率要高于男性,西部地区的收益率要高于东部地区,收益率随时间的变化逐渐提高。5.制度因素仍旧影响着中国居民收益率投资的回报,市场机制在90年代中期以前劳动力资源配置中起的比较弱的作用解释了这一时期中国收益率的低下。6.研究表明,中国转型期的收益率逐渐提高,这种变化的内在机制主要归因于面向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变迁。一些研究还发现,中国收益率的上述特点还可能加大了收入不平等。

收益率的结论

8. 什么是收益率

收益率是指投资的回报率,一般以年度百分比表达,根据当时市场价格、面值、息票利率以及距离到期日时间计算。对公司而言,收益率指净利润占使用的平均资本的百分比。收益率研究的是收益率作为一项个人(以及家庭)和社会(政府公共支出)投资的收益率的大小,可以分为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主要关注的是前者。

收益率(rate of return)是指投资的回报率,一般以年度百分比表达,根据当时市场价格、面值、息票利率以及距离到期日时间计算。对公司而言,收益率指净利润占使用的平均资本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