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国国防给予我们的启示

2024-05-10 06:54

1. 讨论中国国防给予我们的启示

奥运会、亚运会的举办为民众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为社会创造了多少就业机会?成本回收了吗?
中了帝修反的奸计,为了洋大人的虚拟光环和掌声,每年都是以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10来举办国际体育盛事,将国防经费用于虚假无谓的文化形式,消弱国防实力和工程技术装备制造业,举国体制去培养运动员,浪费社会资源,国家基础工业建设受到重大冲击!
外国人怎么样看待亚运会(奥运。 世博就算了)花那么钱的啊?(是不是感到超S B) 就中国人S B钱多? 倾一国之力、办如此声势浩大、绚丽奢华的盛会?
没有制衡邪恶势力、在国际上没有国防战略打击力量的垄断优势,不能与其相对抗的决定性制衡的军事力量,才是最令人担忧地。
中国国防这两年是不是发展很快 
不济了,在奥运、世博、亚运的烧钱冲击下,今不如昔啦,官员说体育金牌对于外国侵略者有威慑力!能够兵不血刃!退敌于千里之外!能够将入侵的导弹“照”下来!能够“荡”沉敌人的潜艇!能使敌方卫星坠落!刘翔、姚明就能毁灭美国的全部战略军事力量!
文章提交者:ID被锁 
我早已经相信,中国是一个真心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花费巨资在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上,足以制造出数十艘航母,但在大片领土、海岛都被人侵占着的情况下,中国宁可将巨资烧掉也没有用到军事和民生上,爱好和平到如此SB境界的国家,如果再被人说成什么“中8国8威8胁8论”,真的是没有天理了 
红网1月1日讯(潇湘晨报记者王路 龙玲 彭淇雯 展娟娟 夏江怡)经历了五年的历练后,“跨年晚会”已成了各大电视台的“兵家必争之地”。作为2011年第一声“枪响”的跨年之战,据统计,今年十几家卫视的“火拼”将烧掉不下2亿人民币。

讨论中国国防给予我们的启示

2. 国防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国防历史启示:
1、国防强大的基础是经济实力的强大:现代国防与古代国防具有极大的共同性,所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战略方针,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这一策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2、巩固国防的根本是政治昌明: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就必须深得民心,政治昌明。
3、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军民一致是强大国防的保证和关键: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军民上下团结一致是一个国家自强的根本,是国防力量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筑起国防真正的钢铁长城,才能让任何侵略者望而却步。 

扩展资料: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和优良作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一支伟大战略力量的我国国防后备力量,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关心后备力量建设,各级军事机关狠抓后备力量建设,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后备力量建设的可喜局面。

3. 中国国防历史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国防历史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 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 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
丘吉尔有 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从中我们可以发 现,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翻开中华名族悠悠的历史长卷,我的国防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 
大约公元前 21 世纪, 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 出现了 国家。从此,作为抵御外来侵犯和征伐别国的武备——国防的雏形便函产生了。随后的几千 年征战中,为保家卫国,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 各诸候国之间连年征战, 使国防观念迅速得到强化, 虽然当时的诸子百家在政治和哲学主张 方面各放异彩,诸如“义战却不非战”“非攻兼爱却不非诛” 、 “富国强兵”“以正治国,以 、 奇用兵”“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对武备和国防的重视,而且国防思 、 想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全面奠定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 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这个时 期已经基本成熟。
历史进入秦、汉、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国防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间开始全面整理兵书,初步形成古代军事学术体系。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整理,战略思想趋 于成熟,战略防御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宋朝至清朝前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没落时期, 但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发展,大量军 事著作面世,军事思想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总体上来说,夏朝至前清,古代国防理论不断发 展和完善,形成较为完整的古代国防理论体系。

中国国防历史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4. 国防的启示

1、强大的国防,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2、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建设强大国防的重要前提;3、科学技术是建设强大国防的根本动力;4、人民群众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力量源泉;5、坚持党的领导和建立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现代化革命军队是建设强大国防的根本保证。6、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7、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8、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5. 试论中国国防给予我们的启示

新军事变革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国防科技呈现出重视基础建设,优先发展国防关键技术,更加重视新概念武器研究的主要趋势。国防科技基础条件是国防科技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物质保障,是保障国家安全、满足武器装备需要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系统。因此,国防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在各军事强国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认真总结国外在加强国防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经验,对于搞好我国国防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 
   
  一、国外国防科技基础 
  条件建设的主要做法 
   
  1.在战略谋划上制定体现国家意志的发展规划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防科技水平,世界各大军事强国都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和合理配置,制定体现本国利益意志的面向21世纪的国防科技发展战略。作为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的美国,更是将国防科技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威慑能力的高度,首次把国防科技基础作为三大战略力量之一,将原来的“三位一体”战略威慑体系——洲际核导弹、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潜艇,调整为由灵活反应的基础设施、核和非核打击能力、主动与被动防御能力构成的“新三位一体”的体系,其突出的特点是国防科技基础能力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突出和加强。 
  2.加大重点实验室、试验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一些国家还设立了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基金 
  美、日、英、德等国认为,加强研究基地与基础设施建设是抢占战略制高点、在世界范围内争夺研究人才、增强和保持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物质保证。美国已建有世界上最精良的科技基础条件,但美国政府依然认为,“随着我们迈向21世纪,在一些重要的科学前沿领域,美国的设施已经落后了。”因此,长期以来发达国家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基地与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美国能源部每年支持其所属的30个国家实验室的经费达70亿美元,美国陆军每年用于基地设施维护运行和通信设施建设的投资高达24亿美元,国家科学基金会2004年的预算中安排了25%的资金支持研究条件建设和改善。英国政府2002年决定把加强一流科技基础设施作为最为优先的任务,计划从2005年开始每年增加125亿英镑用于发展科学研究基础设施。 
  加拿大设有加拿大创新基金和新机遇基金以支持国家科研设施的建立,为促进较小机构的科技创新研究还设立了大学研究发展基金和学院研究发展基金。英国为科技发展设立了专项基金“前瞻联系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对英国未来发展有关键意义的科技项目。同时英国有很多公共基金计划支持机构也对基础研究进行投资,其中最大的是共同基础设施基金,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基础建设。2000年7月,英国政府与威康信托联合设立科研设施建设基金,用于2002~2003年和2003~2004年两个财政年度支持大学和科研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印度政府为加强和改善大学及其他院所现存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环境,启动了科技基础设施改善基金。 
  3.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建设一流的实验设施,并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设施 
  美国十分重视提高实验室的技术装备条件和实验基地的试验能力。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新的试验和实验设备;(2)应用高科技改造原有设施;(3)开发和建设新的基地试验设备;(4)加大计算机网络在试验和实验中的应用。 
  为了适应美国军队以未来战斗系统为核心的新型装备的要求,美陆军的试验室和实验基地正在大力建设新型的试验设备和实验设施,重点发展先进通信技术、指挥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武器平台技术等技术领域的试验和实验能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美国和日本为了掌握对发展科学技术具有战略重要性的研究手段,纷纷建立超级计算机系统,开展大规模高性能数值模拟计算。另外,为通过加大计算机网络在实验和试验中的应用来提高实验室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试验基地的试验能力,美国陆军积极开展虚拟试验场的研究,并为此投入大量资金。美国有多个试验基地进行了虚拟试验的研究,阿伯丁、红石技术试验中心、白沙导弹靶场等试验基地都在不同的试验领域开展了虚拟试验场的应用研究,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均采取积极措施,大量应用信息技术来改造现有的试验和实验设施,对老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以提高现有设备的基础条件能力。例如,为了加强军事核工业基础设施,增强军品研制的生产能力,确保禁试新形势下核威慑力量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各有核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应用高科技改造原有设施,并新建了一批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世界最先进的科研设施。例如,美国在压缩核弹头生产能力的同时,新建了现代化的核弹芯生产设施、氚生产与分离设施、铀离心浓缩设施、铀钚贮存新设施。建设了一批世界最先进的科研设施,如国家点火装置、先进流体力学设施、大型计算设施和满足保密安全要求的计算机网络设施等。在航空航天领域,美国为保持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不断投资兴建新的风洞和改造老龄风洞。美国航宇局在20世纪90年代初投资了3亿多美元对其19座风洞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工作。这些风洞成为近年来美国发展新型飞行器及开发新型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 
  4.通过资源共享,加强集成创新 
  集成是指系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依据要素间的内在联系而形成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有机体的过程。这种集成系统的功能要远远大于单个要素的功能。西方各军事强国通过加强建设、改进、完备本国的国防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以设施共享和相互协作的方式,发挥并逐步提高本国国防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的整体力量。 
  例如,在能源部科学管理局的管理和协调下,美国主要核国家实验室的世界级科研设施、巨型计算机和设备可以实现共享。这种设施共享和相互协作的方式使这些国家实验室的整体力量远远超过了它们的单一力量之和。美国近年来在国家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强集成创新,实施了“科技中心计划”,又称“集成伙伴计划”。它不是由一所大学组建的研究中心,而是由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的多所研究机构共同组建的研究中心,把原有的优势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更大的跨单位、跨部门的研究中心。这种新型的研究中心实际上是一种新概念的国家实验室,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欧盟由于其共同利益的关系,对此方面的建设更为重视,体现在其对三个大型客机设施和研究基地的建设上,即其直属的联合研究中心、欧空局和尤利卡中心。 
  5.在积极创造网络科技环境方面,为科学研究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 
  国外近年来在网络科技环境建设方面有4个突出重点:(1)建设基于高速互联网的网络科技环境;(2)建设网络协同环境;(3)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服务质量;(4)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例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网络技术在科技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雄心勃勃地安排了诸如e-Science之类的计划,力图把科学观测仪器系统、实验仪器系统、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联结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与远程使用。美2002年提出全球信息栅格(GIG)计划。GIG将实现全军信息共享,为网络中心战、信息优势、决策优势和最终全面主宰提供实现的基础,从而提高战斗力。2002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网络安全研究和发展法案(CSRDA),计划投资10亿美元用于计算机安全研究。美国众议院同意向2003财年新的计算机安全计划拨款1057亿美元,并且在2007财年增加到229亿美元。

试论中国国防给予我们的启示

6. 中国的国防历史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军队文职考试:中国的国防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原则以及历史启示

7. 中国国防历史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这一观点抓住了国防强大的根本所在。我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王朝,无不强调富国强兵。秦以后的汉、唐、明、清各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由于经济的衰落导致政治腐败和国防孱弱所至。无数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是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

  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最终造成对外作战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国防历史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8. 试述中国国防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

  反思历史 抗战胜利给我们的三个启示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这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结束。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黄河边上的硝烟已随风飘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但是,从卢沟桥头卷起的那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殇,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正如一位青年评论家所指出的:“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付出。”
  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
  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
  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68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枪炮声震惊了卢沟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枪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觊觎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大陆政策”,在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10年后又在我国东北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满清政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进入大陆”的迷梦、畸形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害中国最深的国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抛出了对华侵略总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趾高气扬的日本,已掩饰不住要彻底奴役中国的野心。
  上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地区,挑起侵华序幕,随后将枪口瞄向内蒙古、华北,步步进逼;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热河省。
  回顾近代中日关系史,国防大学徐焰教授认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具体战斗在某一地点发生可能有其偶然性,但同日本进行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大战却是必然的!
  中日两国之间为什么会开战?这背后的根源在哪里?一个岛国为什么能一步步地侵吞国土面积数十倍于它的大国?历史学家的评论一针见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其军国主义扩张野心不断膨胀的结果。
  战争是两国实力的对抗
  战争是精神的较量,更是物质的对抗。“七七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然而,虚弱的国力,有国无防的现实,没有做好开战准备的民心士气,让西方的观察家们在惊讶于中国人顽强战斗意志的同时,也预言中国人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厮杀中前景黯淡。
  让我们来看一看开战之时,中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中国为1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旧中国没有重工业基础,年产钢不过4万吨,年产弹药几千吨,武器主要靠进口。
  就军队装备而言,日本海军吨位为190万吨,是中国0倍~30倍。日本作战飞机有2700架,而中国仅有305架。拥有近百万之众的中国陆军只是数量上的优势。日本1个师的武力装备,在战争之初相当于中国1个师武力装备的3倍;而在战争的中后期,已经相当于中国的8倍~9倍。
  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队让欧美列强也不敢轻视,而中国只有一个虚弱的中央政府和数十个各自为政的地方政府,经济结构、组织形态和技术水平都还停留在“前现代”的状态。谁都知道,一个软弱乏力的国度与一支如狼似虎的现代化军队开战意味着什么。  淞沪战场长达3个月的鏖战中,中国方面共投入70多万兵力,伤亡20余万人。史料记载,当时的正面战场整营整连阵亡不是罕见之事,每日经由兵站送往后方的伤员常在万人以上。从西部内地行军赶到东南、华北前线的川军官兵们没有见过坦克车,一些战士所拥有的武器还是大刀、长矛。他们上战场就像是羊入虎口,甚至还没见到敌人就战死疆场。据统计,仅仅是中央军校1929年至1933年毕业的25000名年轻军官中,就有10000名牺牲在全面战争爆发的前4个月,阵亡的比例高达40%。
  回顾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历史,我们除了对血肉拼搏的感动,更有对实力不济的无奈。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但总呈现出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周总理曾对那场战争感慨: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政策,对付帝国主义却不能不讲实力。只有在国家总体实力包括军事实力方面能追赶上世界水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日本的侵略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可谓创巨痛深。侵略战争使中国的现代化至少延误了50年时间。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积累的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财富丧失殆尽。
  一项不完全统计表明,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掠夺钢铁3350万吨,煤5.86亿吨,粮食5.4亿吨,木材1亿立方米。要知道,1000亿美元,相当于国民党政府277年的财政收入、26年的工业总产值,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索要赔款总数额的数十倍。
  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发展需要安定。这,就是那段屈辱与悲壮同行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最为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二:凝聚民族精神
  民族存亡关头,我们万众一心
  抗日战争,被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伤痛、悲惨、哀怨,更有抗争、胜利、尊严。我们经历了落后挨打的耻辱,我们更证明了众志成城的民族力量。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中国为何饱受列强欺凌,丧权辱国,除了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落后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阀割据、内部分裂,中国一盘散沙。正如毛泽东在抗战之初所指出: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中华民族的灾难深重到了极点,中华民族的浴血反抗也沸腾到了顶点。然而,蒋介石却在东北奉行不抵抗主义,在全国继续贯彻“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西安事变”张学良兵谏蒋介石。民族大义面前,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在“卢沟桥事变”翌日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抗战。危急存亡之秋,蒋介石最终发表讲话,认可团结救国的必要。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誓与日寇抗争到底。
  的2 “卢沟桥事变”后,全国军队总动员。到1945年夏,正面战场共进行24次大的会战和数以万计的较小规模的战役、战斗。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一场场会战,一次次粉碎了侵略者“速亡中国”的迷梦。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在漫长的战线和持久的作战中,顽强抵抗,他们以血肉之躯和敌人作拼死搏斗,伤亡320万人,表现出中华儿女为抗击外敌侵略而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
  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迅速挺进敌后,构成对侵华日军两面夹击的战略布局。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黄土岭一战,让日军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雁翎队、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如同一把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日本侵略者的面前,中华民族凝结成了一股绳,海内外华人一条心,在民族存亡的最后关头,爆发出了民族的最强音。因为,所有的中国人都懂得“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变成钢”的道理。一旦中华民族攥紧拳头,就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
  自我牺牲精神浩然长存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是抗战时期后方人民的一个响亮口号。各地民众自发组织义勇军等武装队伍,投入对敌斗争;青年学生们请愿示威,投笔从戎;社会上层人士呼吁团结对敌;新闻和文化界人士为抗日奔走呼号;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与祖国大陆息息相通,患难与共。抗日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抗战中访问过重庆的尼赫鲁对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自传里写道:“我想不出有任何不幸的命运能够摧毁这个有古老历史而现在又很年轻的民族的精神。”
  伟大的抗战,中华民族作出了空前的民族牺牲。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共牺牲3500余万军民,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8%。面对装备处于优势的敌人的进攻,中国军队不断出现整师整团殉城的情况。在湖南常德保卫战中,一支8000人的中国军队,只有83人生还。而闻名中外的台儿庄战役,中国军民牺牲近10万人。多少热血青年,多少中华才俊,多少优秀儿女,都倒在了日本军队的枪炮之下。他们有父母,有妻儿,有理想,也有追求,但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们挺身而出,义无反顾。
  抗日联军司令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二小放牛郎,是千百万抗日军民不畏牺牲、血战到底的缩影。除了这些为后人传诵的英雄,更多为国捐躯的是普通士兵。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留下遗骸,甚至没有留下名字。在华夏大地上,他们已化作青山,化作河流,化作风雨过后的每一道彩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经历了百年屈辱后,中华民族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站了起来,终于赢得了她的地位、自信和尊严。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民族精神浴火重生
  有一位西方哲人说过,战争是一个民族自我淘汰的过程。没有一个民族喜欢战争,但每个民族遭遇战争的时候,都会把它作为对自我的考验和挑战。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有的民族无法应对残酷的战争,在异族入侵的压力下灭亡了;有的民族则在战争的血与火中洗掉自身的污垢,像凤凰涅盘一样获得了重生。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凝聚,不仅是抗战的胜利之源,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写到:“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这种荣誉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之后才得到的,这种荣誉是数以百万计的抗日将士用生命换来的。
  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中华民族洗去了一百年的屈辱,挣脱了一百年的锁链,赢得了抗日战争辉煌的胜利,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由衷的尊敬。
  启示之三: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
  战争是人类共同的灾难
  反思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当我们回顾过去,不能不深刻思考和平的重大意义。只有和平才有发展,只有和平才有进步。中国人民遭受侵略、战祸之苦,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1945年8月15日,日本不得不接受可耻的失败。历史再次证明,将国内矛盾转嫁给他国的侵略战争注定要失败。任何民族企图把自己的繁荣长久地建立在对其他民族的侵略扩张之上,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国际关系上,日本只有告别过去,才能拥有未来。
  然而,战后60年来,日本政府,特别是右翼势力反省意识太弱、反思成果太小。当周边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努力以最大的善意来对待日本的时候,日本右翼势力却不断制造事端伤害那些被侵略国人民的感情。在日本,极右翼分子一直在为军国主义者招魂,在教科书中篡改侵略历史,日本的一些领导人不断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