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一辩陈词

2024-05-07 13:30

1. 辩论赛一辩陈词

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同学们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个人命运由个人掌握  首先让我分析今日的辩题,所谓个人,是指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有自我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具有感情的,对自己的各方面都有之深刻了解的个体生物;命运是指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社交方式以及工作方向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人在一步步成长的过程中自己选择的;个人掌握,由个体本身的主管意思,包括有意思和无意思,通过对外界的环境因素和自身的条件进行衡量后进行的选择,并且可以成功。  所以,我方将从以下三点进行论述:  第一: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对自己更加了解,知道自己的爱好和所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没有必要由社会来给我们掌握。有句名言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虽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家庭,但是我们拥有足够的时间把握自己的人生,决定自己的命运。随着时间流逝我们从一个柔弱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少年,自我意识慢慢增强,我们开始学会独立,不再事事依赖父母,有了主见,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事,掌握自己的命运。毛主席说过,人定胜天,外部环境能影响一个人的成才,但内因是关键,是决定力量,人的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其他人,更不是社会。倘若真是由别人或社会来掌握我们人的命运,我们的人生岂不是太没有意义了。  第二:社会只能给我们一个环境伊苏,他只不过是我们人生道路中的一个影响因素,不会在各方面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讲到这里,我想再次强调一下,我们这次的辩题是个人命运由谁掌握的问题。社会是人得集合体,没有了个人,社会自然也不能存在。根据则学历的内外因理论,人是社会的个体,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其源动力在于自己,而非别人。外因及社会是否起作用,要看他是否能够对内因产生影响,如果你是一个执着而坚定的人,那你会依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前行,那么你就会发现,命运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人是行为的主体,社会及一切外界因素都是客观条件,认识主观行动者,人可以改变社会因素使自己走向成功或者失败。所以说,社会因素只是对个人命运的一种影响,换句话说,社会因素对个人命运只是外部原因影响,其决定性还是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人命运最终是由个人掌握的。  第三:命运不是从生下来就注定的,是由双手打拼出来的,正所谓人定胜天,人是主观的,社会是客观的,只有具有主观能动性,才能掌握一些东西,社会则不具有。人的命运只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掌握在社会手中。如果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社会掌握的话,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所有人的命运都应该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在秦朝末年,只有一个刘邦起义成功,建立起新政权;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只出现了一个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可以领导中国。所以,个人命运只有个人才能够掌握,社会只能够影响到人的做法,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于人自己。我方承认人是社会中的一份子,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社会这个大的环境中,社会只能对人的造成一定的影响。  纵观建国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了,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切,都是中国人民把握自己命运的结果。假如我们一直把国弱民穷看作是“命中注定”或者是“神的安排”,从而不进取,不敢与之抗争,那里会有今天的好日子?  所以我方坚信,个人命运掌握由个人掌握! 谢谢大家

辩论赛一辩陈词

2. 辩论赛一辩陈词

1、称呼问好: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2、陈述自己一方的观点:我方认为……(正方是正方、反方就陈述反方)
3、阐述支持己方的理由、依据、事例,一般一辩比较全面,3分钟内陈述完毕(这个看双方的约定了。)
4、小结自己陈述,再次指明自己的观点。
5、结束。我的陈述完毕,谢谢大家!
 
一般是这样的格式,理由嘛,多是自己根据论点需要,从理论到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去分析为什么啦。主要原因分析得到,论证就会有力,二辩可以针对对方的陈述反问其不足,使其落败。
 
就说这么多啦,希望对你有些启发,祝愿你辩论获胜!

3. 辩论赛总结陈词 四辩

四辩的总结,总结的是什么?是你们队伍的所有论点和正常成果。因此,四辩陈词是以你们的立论和比赛的发挥为基础的。比赛的发挥现在还不可知,要靠当场进行记录和归纳,但是立论是可以准备的。 如果你们已经有立论,只要把这个立论的逻辑重新串联一遍给观众听就可以,如果没有,可以参考我下面建立的立论。
  
一切题目拿到手,先弄清楚定义:
 自觉: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
  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
 管理:1、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  2、经管,料理
3、约束;照管
 这里应取第三个意义。
  
也就是说,这个辩题讨论的是在交通安全中,人们对交通安全有所认识而主动保持不触犯交通法规重要呢,还是执法部门加强约束重要。
  
在这里,我们必须给“重要”定一个标准:若AB同时导致一个结果,当A起的作用比B大,则A重要。或,若需要达到同一个目的,若A方法更具优势,则A比B重要。
  
对题目的审查完成后,我们可以尝试建立逻辑链了。
 第一:从逻辑上我们看需要讨论的这两个目标:自觉,意思是人们从意识重视交通安全,在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前就杜绝了发生问题的可能。而管理,一方面是在道路上添加各种标识,一方面是立法和执法,确实,这些做法是可以增加交通安全性。但很多标识或者法规,本身就是在事故发生后才想到设立的,这种不断补漏的做法,怎么可能做到预防新地段新情况下的事故呢?再者,管理的重要手段就是对违反交通法规的人进行处罚,试问,这个人已经违反交通法规,该发生的后果都已经发生了,管理对交通安全的作用又表现在哪呢?有人说,因为处罚,让大家畏惧,所以主动不触犯法规,那么这种说法是不是从另一方面论证了:通过处罚也是在让人们产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目的呢?
 由此,我们看到,自觉遵守,可以从源头杜绝交通事故。而管理,更多的只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进行补救,甚至是为了激发人们的自觉意思而进行的措施。
  
第二:从事实上看,一个人没有发生事故,是因为有交警一直指导他怎么走路呢,还是因为他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斑马线”呢?很显然,在我们整个交通运行中,发生事故只是很偶然的情况,大部分情况下,人们都是安全出行的。而从第一个疑问句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没有发生事故,根本是因为我们懂得并且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或者说我们心里重视交通安全: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没有人会横穿马路,而是主动寻找地道和天桥。即使在没有红绿灯的地方,我们开车也会注意行人,行人也会小心车辆。在这大多数安全的人群中,管理基本没有发挥其作用。只有在一小部分不自觉的人当中,才需要管理来规范其行为,保障其安全。而最多的情况下,管理只在有事故发生的时候才会充分发挥出来。
  
那么也就是说,在交通安全的情况下,管理的作用远远小于自觉。
  
第三:一个时代的辩题,就要有这个时代的意义。当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科教水平稳步提升的现代,人们的素质无疑会越来越高。这种素质不仅仅包括文化素质,也包括道德情操。在交通安全方面,也会越来越自觉。自觉的作用在之前已经证明,只有一小部分不自觉的人才更依赖管理,而在我们可以看到的未来,这一小部分不自觉的人将越来越少,也就是说,“管理”在交通安全上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小。
  
第四:这一点我不赘述,在这里可以说是你作为四辩最大的发挥点,那就是价值战。所谓价值战,就是在道德和价值观上,赞美和宣扬自己的观点。这里不需要多少推理和逻辑,只需要你发挥你煽情的本事就好了。比如:“朋友们,只要我们都稍微重视自己的安全,稍微尊重他人的生命,交通安全不难达到。可是对方却一位强调管理是何其重要,在他们眼里,似乎交通警察已经如此辛苦的工作还需要增加强度;在他们眼里,人人都喜欢闯红灯和酒后驾车;在他们眼里,似乎我们的人性不足以约束我们自己去尊重生命!在这里我已经不想再去驳斥对方那些荒谬的观点,朋友们,我只想得到你们的回答:如果你们在十字路口仅仅30秒的等待,就可以避免7W无辜生命的消逝(截止今年7月,10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6.7W),就可以换来你们自己的生命安全,你们愿意吗?”
  
    以上,可以说逻辑都已经齐全了,你的四辩稿子只要把这些串起来就基本成型。
  
    至于数据,善于运用搜索引擎和图书馆吧。
  
最后提醒一点:
 这类辩题有个新手经常忽略的地方,凡是辩题中有“何者更重要”“何者是关键”“何者为先”,就是一个比较性质的题目,也就是说论证中有两个方面被限制了:
 第一是不可以做缺失性比较,也就是说,二者的比较必须是二者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立下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对双方进行权衡,如果拿掉其中的一个,剩下一个东西,比较也就无从谈起了。拿“才和德何者更重要”说吧。如果你说“没有才能,光有品德有什么用呢?”那对方也要反问“那光有才能,没有品德又有什么用呢?”于是这个问题就没有终结了。辩场上要注意不要图一时口快就做缺失性比较哦。
 第二是切忌“等号”,比如一番论证完了以后来句“可见才能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意味着你承认“品德重要,才能也很重要”,完了哪个更重要就得不到结论了。因此要紧紧把握住“更”字,所谓比较就是要看出天平哪边重,千万不能说两边都很重,那是极其不专业的。
  
    ---------------------------
 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到百度辩论学吧发帖询问,我们可以给你进行更互动和针对性的帮助。

辩论赛总结陈词 四辩

4. 辩论赛一辩陈词

总  结  陈  词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表现为的是多样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高度分工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

         首先,分工需要专才。社会的发展需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最关键的一点是提高效率。如果大家都追求通而忽视专,就会造成人才的重叠,降低效率。提高效率,就必须重视社会分工,培养精通本专业的专门人才,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深入钻研、刻苦研究,提高工作的效率。

        第二,现代社会的整合必须以专才作基础。分工不等于分裂,分工的结果是更加有效的整合。就如同一颗树、一条河,没有根、没有源,就不会高耸入云、就不能源远流长,只有首先在自己的领域有深入的研究,成为某个领域的专才,才可能通过有效的合作实现有效的整合。

       第三、现实可能性的限制。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知识大爆炸的社会特征集中变现为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深化,这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投入的能力和精力有着更加高的要求。我们根本不可能同时在几个领域,都进行深入的钻研,亚里士多德那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现代社会只能是一种奢望。对于我们来说更有意义的是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一个领域上,努力成为这个领域的专门人才,参与到社会化的大生产中去,促进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

       基于以上三点,我方认为,现代社会对专才有着无比的渴望,专才的培养也成为了必然的需要。只有专才,才能适应这样的社会需求;只有专才,才能够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因此我方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谢 谢

5. 辩论赛一辩陈词

  93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辩题正方:台湾大学队 人性本善
               反方:复旦大学队 人性本恶 
        主席:黎学平 
        时间:1993年8月29日下午
  
  主席:谢谢吴淑燕同学,接下来请反方第一位代表姜丰同学表明立场和发言,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姜丰:谢谢主席,大家好!我先要指出一点的是,康德并不是一个性善论者。康德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恶折磨我们的人,时而是因为人的本性,时而是因为人的残忍的自私性。”对方不要断章取义。另外对方所讲到的种种善行,那完全是后天的,又怎么能够说明我们命题当中的“本”呢?神话归神话,现实归现实。对方同学请你们摘下玫瑰色的眼镜看看这个现实的世界,就在你陈辞的这三分钟当中,这个世界又发生了多少战争、暴力、抢劫、强奸。如果人性真是善的话,那么这些罪恶行为到底从何而来呢?对方为什么在他们的陈辞当中,自始至终对这个问题避而不答呢?我方立场是:人性本恶。
  第一,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属性则是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后天属性。我们说人性本恶当然指的是人性本来的、先天的就是恶的。
  第二,提到善恶,正如一千个观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目当中也许会有一千个善恶标准。但是,归根到底恶指的就是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地扩张,而善则是对本能的合理节制。我们说人性本恶正是基于人的自然倾向的无限扩张的趋势。那个曹操不是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吗?那个路易十五不是也说过:“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还有一个英国男孩,他为了得到一辆自行车竟然卖掉自己三岁的妹妹。这些对方还能说人性本善吗?
  第三,虽然人性本恶,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人欲横流中毁灭掉,这是因为人有理性(时间警示)。人性可以通过后天教化加以改造。当人的自然倾向无限向外扩张的时候,如果社会属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澜,那么人性就会更加堕落;相反,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倡导扬善避恶,那么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也不正说明了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是何等重要吗!对方辩友,如果真的是人性本善的话,那么孔老夫子何必还诲人不倦呢? 今天,对方辩友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以理想代替现实,以价值评判代替了事实评判。从感情上讲我们同所有善良的人一样也是希望人性是善的。但是历史、现实和理性都告诉我们,人性是恶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只有正视这个事实,才有可能扬善避恶。(时间到)。谢谢各位!(掌声)
 
 
 
以上可以说得上是范文啦!
针对你的辩题:向别人学习更重要。
人生而知之的事情很少,一般都是在后天习得的。这一优势让你站在了不败之地。
试想婴儿初生,知道什么是独立思考吗?只是在不断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磨合,慢慢的领会这个世界的规则,学习说话,学习走路,最终成为社会人。试想一下没有这段向别人学习的过程……

辩论赛一辩陈词

6. 求辩论赛一辩陈词

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先陈述我方观点:
 
我方的观点是:中学生幸福多于压力
 
首先,我们分析什么是幸福?
    西方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善就是知,知就是德,德就是福。因此,苏氏主张: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后是一位幸福之人。
    中国儒家思想提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向内修身养性,形成仁、义、礼、智良好的道德品质。向外要齐家、治国、平天下,求取功名,行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处理好人际关系等,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那么什么是压力?
汉语词典中“压力”有三个意思,分别是:
(1) [pressure]
(2) 物体所承受的与表面垂直的作用力
(3) 情况的紧迫或紧张;社会或经济负担的增加
    我想我们这里的压力应该不是第(1)和(2)个,应该是第(3)情况的紧迫或紧张;社会或经济负担的增加;或者根据这个衍生来的心理医学名词:心理压力。
    心理学压力的意思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stress)是一个外来词,来源于拉丁文“stringere”,原意是痛苦。现在所写的单词“Distress(悲痛、穷困)”的缩写。有“紧张、压力、强调”等意思,压力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早已被公认。
 
由两个词语的本意我们已经看出来了。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什么阶段?
    读书学习,想苏格拉底说的那样求知;通过学习修德行善,正处在一个做幸福人的过程,有什么大的压力?
    而压力?对于中学生来说无非是信息发达了,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要面对的知识越来越多,要提高的越来越多。面对这些,我们或许感到紧张,但是紧张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还小,还没有那么多自信,担心自己一时间掌握不了,但是绝对不是痛苦,不是悲痛啊!同学们,我们所想的这些担心、紧张,在我们掌握了学习方法、投入精力去学习之后,都不是问题。只有经历这些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有知识,有能力,长大面对工作、面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而这些在真正的哲学家、大思想家眼里才是真正的幸福!
    对方辩友,希望你们在仔细分析辩题之后,能够正视面对困难,努力学习,真心实意的投入到伟大的为人民、为社会谋福利的崇高境界中,勇于面对目前,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微乎其微的压力,实现自身价值。
  并且,仔细体会此时此刻的幸福之感吧!!!!

7. 辩论赛四辩陈词

主席,评判,在座各位大家好。
首先,理在我方的立场为道理,理据,我方之所以认为以理服人重要,原因有二。
一,所有国家都会用法律来治国,从来没有国家会以礼貌治国。假如这世上所有人都不服从法律,试问这世上还有道理吗?我们常说道理道理,道是指道德道义,理是指理由理据,如果没有理据去说服人家,请问道德道义何在呢?
二,如果要以礼貌服人,请问为何所有国家都要立法呢?
三,假如我杀了人,请问友方同学认为,我要是说句对不起就了事,你会怎么想?
总的来说,以理服人肯定比用礼貌更能说服人。谢谢

辩论赛四辩陈词

8. 辩论赛四辩陈词

任何竞争都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合作,竞争力从哪里来?你可以直接问你的对方辩友,他们是不是他们部门为这次辩论在内部竞争出来的佼佼者,如果回答是,那么你可以先恭维他们,然后问他,他们今天这么强,是不是来自于他们部门同事的合作,他们几个辩手的合作呢?我就不信他敢说不。你就可以谢谢他支持你方观点,合作是竞争的基础了。万事基础最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地基是不行的。所以合作高于竞争。如果你在问他们是不是部门内竞争出来的,他说不是竞争出来的是自己报名的,那你问他们在比赛前是不是一起研究的,现在是不是一起在合作和我们在辩论。你说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没竞争,但有合作,也充分应证了合作高于竞争啊!!! 

第一. 合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性的合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性",而相互遏制、消耗,以争胜为目标的竞争则是人"兽性"的表现。我方一再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基本法则是生物学的概念,人,不仅是自然界的人啊!人的社会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人要在这个星球上生存、发展就必须遵循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也只有这样基于人类发展意义上的合作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啊!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是合作让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相反地,是对土地、人口和生存空间的竞争让流血和屠杀的惨剧一次次上演;是社会的资源共享和分工合作让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无数价值财富,而又是对世界霸权的向往和相互之间的遏制和无聊竞争让追求和平的人类承担起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社会倒退!对方同学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我想,不会不知道这些道理吧。竞争、并且必须是良性的合理的基于社会福利的竞争,在这个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仅仅是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社会进步的速度而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意义上的合作尚且是"皮之不存",那肤浅表面的竞争又"毛将焉附"? 

第二. 合作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我方认为,从合作定义的角度讲,社会形态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资源共享程度的日益提高和社会福利的日益改善。合作的存在是社会分工细化的要求和结果,也是推动社会分工进一步合理化的重要依据,而竞争、尤其是不以合作为前提的恶性的极端化的竞争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胜者为王、是弱肉强食、是吞并、是垄断、是一言堂、是家天下。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提倡的经济、政治、精神文明的要求,与国际经贸的全球化和国际社会的多级化发展趋势无疑都是相悖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对方辩友想必比我们更清楚逆历史发展潮流而动的结果会是什么。 

第三. 竞争必然带来范围内一定程度的相互遏制和消耗,造成有限资源的挤占、浪费。而合作则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几年以前全国各地高数量、低质量的重复建设的产生不就是因为地区之间没有相互协调的合作机制而只是一味地追求形式主义面子工程而不惜血本地相互竞争导致的吗?竞争是把双刃剑,没有合作这只有力的手,最后受伤的将很有可能是自己啊!难道我们还没有吃够内部低级、恶性竞争、消耗和不团结、不合作的亏吗?我方在刚刚的辩论中一再请教对方辩友,竞争带来的相互遏制和消耗以及对社会资源的挤占和浪费等问题如何解决如何改进,可对方辩友就是没有正面回答。 

第四. 就对方所提竞争带来的"优胜劣汰",从而优化社会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理论,我方认为,这的确是竞争的优势,但这个优势仅仅适用于自然界。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是社会进步,属于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范畴,自然界对于物种进化、筛选乃至无情淘汰的的法则并不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对于一些已经很难在现代社会的自然条件下繁殖延续的濒危珍惜物种比如大熊猫,我们尚且不能任由其"优胜劣汰"地"自生自灭",更何况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按对方辩友作为人类社会进步"优胜劣汰"法则的逻辑,难道我们要把那些因为个人能力有限而无法占有一定社会资源或者说即将被社会无情淘汰的人"革除"人籍吗?照这样的社会进步竞争推动论,生活在现实社会最底层、最缺乏竞争力的中国8亿农民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不是被一笔抹杀?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岂不是遥遥无期?公民权利的尊重和社会民主、法制的建立健全岂不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还有现在面临着重大生存挑战甚至危机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不也将成为对方所谓"竞争推动论"的牺牲品?以一个群体的牺牲淘汰换取另一个群体的"优胜",难道这就是对方所谓的推动社会进步?难道在这种近似屠杀的悲剧竞争中,社会就真的能进步?这样进步、发达的社会,温情何在?感性何在?生存的权利和生命的平等又何在?如果这样优胜劣汰的"竞争推动论"不幸成立,那我宁可社会不要进步不要发展了罢! 

最后,我想说,竞争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抹杀着人类生存发展最本质的一些东西,当我们为了竞争不惜工本不择手段还要冠之以推动社会进步之名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当有那么一天,我们在竞争大获全胜而不再竞争同时也无从合作的时候,我们会是何等的孤单!马克思告诉我们,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最高层次,而共产主义是古代氏族在自由平等博爱的进步社会的一次复活,而且是高层次的复活。正如《礼运·大同篇》所言:天下为公,是为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