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政策底”已现 四季度楼市将如何演绎?

2024-05-03 13:29

1. 房地产“政策底”已现 四季度楼市将如何演绎?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洁)讯,经过数月等待,房企终于在政策方面迎来些许“曙光”。
近期,随着央行接连释放积极信号,以及哈尔滨救市政策得到中央默许,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调控将不会继续收紧,房地产“政策底”已现。
“政策至暗时刻已过,未来边际改善可期。”国金证券分析师杜昊旻表示,央行三季度会议透露出3点信号,分别是按揭投放会加快,开发贷断贷困境将有所缓解,地方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配合度将有所提高。
不过,“政策底”的出现,并不意味“市场底”会同时到来。由于政策普遍存在滞后效应,以及在“房住不炒”主基调下政策松绑幅度有限,四季度楼市延续下跌态势将是大概率事件。
最关键的信贷政策适度纠偏
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信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近一年,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政策,重塑了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格局。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多地楼市步入深度调整,部分经营管理不善的房企曝出楼盘交付困难、债务违约等事件。
“政策端对房企融资以及按揭贷款额度的控制,给房企现金流造成较大压力。企业拿到销售回款时间明显延长,引发了诸多连锁反应,包括到期债务的偿还、新拿地资金的来源问题等。”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房企高层告诉记者。
10月15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部分金融机构对于30家试点房企“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也存在一些误解,对要求“红档”企业有息负债余额不得新增,误解为银行不得新发放开发贷款,企业销售回款偿还贷款后,原本应该合理支持的新开工项目得不到贷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企业资金链紧绷。
此外,邹澜还表示,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已于9月底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指导主要银行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此次会议将有利于当前房地产市场情绪的修复,预计四季度房企整体资金流动性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贝壳研究院分析师潘浩称。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四季度在执行方面,银行既有政策将有所纠偏,各大银行也将更为灵活地把握“三道红线”尺度。
不过,财联社记者从多家房企了解到,9月底央行指导金融机构加快落实“两个维护”要求后,目前开发贷未现明显松动。
“没有感觉到开发贷放松,目前按揭贷款略有松动。”一家闽系房企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几日前,财联社曾报道,上海、广州地区部分银行房贷额度出现放松迹象,房贷放款周期有所缩短。上海地区一位房产中介表示,银行对新房房贷政策有所放松,放款时间由此前的半年缩短为3至4个月,但二手房房贷没有变化。
业内人士认为,预计后续房贷投放有望适当加速,额度亦有望迎来改善,这将带来销售端逐步触底反弹。
四季度楼市或将进一步下探
尽管信贷政策出现边际放松,但对于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楼市走向,多位专家均认为将延续调整态势。
“从政策的方向来看,整体并不会持续放松,更大可能是阶段性、区域性、有针对性的调整,目标是保持房地产市场整体稳定。”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告诉记者。潘浩也认为,政策端虽不会继续收紧,但也不会大范围放松,预计仅会适度松绑。
受下半年市场整体降温、销售业绩增速放缓的影响,截至9月末有近半数房企目标完成率不及70%,四季度面临较大去化压力。
“四季度债务偿还成为重点,房企会千方百计促回款。” 前述总部位于北京的房企高层表示。
在预期方面,亿翰智库一位分析师表示,近期房地产企业暴雷消息不断,令购房者产生了不稳定心理预期,楼市需求释放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一家房企营销人员告诉记者,国庆假期不少楼盘的折扣力度较大,加剧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
“叠加重点城市第二批土拍市场降温明显,市场预期趋于理性,四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或继续下降。”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陈文静表示。
分城市来看,张波认为,四季度各地市场的变化力度也将差异化,预计市场成交量快速下滑的城市,四季度政策调整的节奏会有所加快,尤其在信贷层面,由于实际的成交量减少,亦会导致房贷审批提速。
对于明年上半年楼市走势,潘浩分析,由于高基数因素,从数据层面看,明年上半年将继续保持回调,但市场信心或将逐步回升。

房地产“政策底”已现 四季度楼市将如何演绎?

2. 房地产“政策底”已现 四季度楼市将如何演绎?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洁)讯,经过数月等待,房企终于在政策方面迎来些许“曙光”。
近期,随着央行接连释放积极信号,以及哈尔滨救市政策得到中央默许,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调控将不会继续收紧,房地产“政策底”已现。
“政策至暗时刻已过,未来边际改善可期。”国金证券分析师杜昊旻表示,央行三季度会议透露出3点信号,分别是按揭投放会加快,开发贷断贷困境将有所缓解,地方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配合度将有所提高。
不过,“政策底”的出现,并不意味“市场底”会同时到来。由于政策普遍存在滞后效应,以及在“房住不炒”主基调下政策松绑幅度有限,四季度楼市延续下跌态势将是大概率事件。
最关键的信贷政策适度纠偏
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信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近一年,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政策,重塑了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格局。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多地楼市步入深度调整,部分经营管理不善的房企曝出楼盘交付困难、债务违约等事件。
“政策端对房企融资以及按揭贷款额度的控制,给房企现金流造成较大压力。企业拿到销售回款时间明显延长,引发了诸多连锁反应,包括到期债务的偿还、新拿地资金的来源问题等。”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房企高层告诉记者。
10月15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部分金融机构对于30家试点房企“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也存在一些误解,对要求“红档”企业有息负债余额不得新增,误解为银行不得新发放开发贷款,企业销售回款偿还贷款后,原本应该合理支持的新开工项目得不到贷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企业资金链紧绷。
此外,邹澜还表示,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已于9月底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指导主要银行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此次会议将有利于当前房地产市场情绪的修复,预计四季度房企整体资金流动性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贝壳研究院分析师潘浩称。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四季度在执行方面,银行既有政策将有所纠偏,各大银行也将更为灵活地把握“三道红线”尺度。
不过,财联社记者从多家房企了解到,9月底央行指导金融机构加快落实“两个维护”要求后,目前开发贷未现明显松动。
“没有感觉到开发贷放松,目前按揭贷款略有松动。”一家闽系房企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几日前,财联社曾报道,上海、广州地区部分银行房贷额度出现放松迹象,房贷放款周期有所缩短。上海地区一位房产中介表示,银行对新房房贷政策有所放松,放款时间由此前的半年缩短为3至4个月,但二手房房贷没有变化。
业内人士认为,预计后续房贷投放有望适当加速,额度亦有望迎来改善,这将带来销售端逐步触底反弹。
四季度楼市或将进一步下探
尽管信贷政策出现边际放松,但对于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楼市走向,多位专家均认为将延续调整态势。
“从政策的方向来看,整体并不会持续放松,更大可能是阶段性、区域性、有针对性的调整,目标是保持房地产市场整体稳定。”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告诉记者。潘浩也认为,政策端虽不会继续收紧,但也不会大范围放松,预计仅会适度松绑。
受下半年市场整体降温、销售业绩增速放缓的影响,截至9月末有近半数房企目标完成率不及70%,四季度面临较大去化压力。
“四季度债务偿还成为重点,房企会千方百计促回款。” 前述总部位于北京的房企高层表示。
在预期方面,亿翰智库一位分析师表示,近期房地产企业暴雷消息不断,令购房者产生了不稳定心理预期,楼市需求释放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一家房企营销人员告诉记者,国庆假期不少楼盘的折扣力度较大,加剧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
“叠加重点城市第二批土拍市场降温明显,市场预期趋于理性,四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或继续下降。”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陈文静表示。
分城市来看,张波认为,四季度各地市场的变化力度也将差异化,预计市场成交量快速下滑的城市,四季度政策调整的节奏会有所加快,尤其在信贷层面,由于实际的成交量减少,亦会导致房贷审批提速。
对于明年上半年楼市走势,潘浩分析,由于高基数因素,从数据层面看,明年上半年将继续保持回调,但市场信心或将逐步回升。

3. 今年来发布超450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多地楼市成交回暖

近期多个城市的楼市政策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多地楼市成交出现好转。6月以来,一线城市成交率先复苏,多数二三线城市成交量环比有所放大。业内人士指出,预计下半年楼市成交将呈现逐月修复态势,同比降幅有望不断收窄。
成交环比上升
中指研究院指出,6月以来,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环比上升。上海、北京、广州成交量环比增幅居前。二三线城市中,有超过八成的城市成交量环比上升,苏州涨幅显著。
从库存量指标看,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7个代表城市库存总量平稳。福州、广州、北京地区的库存环比有所下降,深圳、温州、杭州、南京库存环比略有上浮。6月以来,重点城市总体供应量环比有所增加。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5月以来,重点监测的50城二手房成交量连续出现环比增长。二季度成交量整体比一季度增长约15%。长三角地区中,南通、合肥等地成交率先复苏。杭州、成都、南京、苏州等强二线城市发布楼市调整政策后,二手房成交明显增长,政策效果持续性较强。
对于房价走势,贝壳研究院预计,今年8月普通二线城市房价有望企稳,年底部分低能级城市房价也将有所企稳。
稳楼市政策持续增多
从近期各地发布的稳楼市政策看,政策调整涉及的内容较多。
近日,六安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在六安市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双职工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60万元提高到70万元;单职工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40万元提高到50万元。执行时间自2022年6月23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
《通知》指出,缴存职工在六安市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可提取其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父母、子女)的住房公积金。职工所购新建商品房是一次性付款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父母、子女)合计提取金额不得超过购房总价;职工所购新建商品房办理住房按揭贷款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父母、子女)合计提取金额不得超过商品房备案合同记载的首付款金额。职工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手商品房的,贷款期限加房龄由最长不超过30年调整到最长不超过40年。
龙岩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出台政策支持职工合理住房需求及提高二孩以上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对第二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的职工家庭,首付款比例由不低于40%下调为不低于30%。提高二孩以上家庭首次公积金贷款额度,对于生育、抚养两个及以上未成年子女的职工家庭,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在符合其他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条件下,其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可贷额度增加10万元。职工家庭在住房公积金缴存所在地无自有住房的,租房提取限额由每月600元提高至700元。
部分地区接连出台稳楼市政策。近日,合肥再次优化楼市政策,外地户籍可补缴社保,取消企业购房限制。6月24日起,非合肥户籍的外地居民家庭通过补缴社保、个税即可购房,企业法人以及非法人组织也可以购买市区范围内的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此前,合肥市对瑶海区、新站区以及经开区新桥产业园取消限购;其他区域外地户籍家庭在合肥2年内累计正常缴纳6个月社保(不能补缴),即可购买一套房;合肥市户籍家庭可在限购区域购买第三套二手房,新房仍限购。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6月以来,发布稳楼市政策的地区数量持续刷新纪录。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数量已经超过450次,稳楼市政策内容不断升级。
拿地积极性提高
从房企近期披露的拿地情况看,不少房企拿地积极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有的房企一日之内披露多则拿地公告。以合肥城建为例,公司6月24日晚间分别披露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孙公司竞得土地使用权的公告。
合肥城建公告显示,公司于2022年6月24日参加了长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活动,通过竞拍方式取得合肥市长丰县CF202213号地块。土地使用权出让总金额约为5.69亿元,由公司自筹资金解决。公司全资子公司工业科技于2022年6月24日参加了长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活动,通过挂牌方式取得合肥市长丰县CF202211号地块,土地使用权出让总金额约为4.1亿元,由公司自筹资金解决。公司控股孙公司高新创投于2022年6月22日参加了肥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活动,通过挂牌方式取得合肥市肥西县FX202233-2号地块,土地使用权出让总金额为2615.3万元,由公司自筹资金解决。
在此之前,苏州高新、天地源、南山控股、招商蛇口、卧龙地产、城投控股、城建发展等房企接连在近期披露拿地公告。
部分房企2021年全年都没有拿地,近期恢复了拿地热情。以卧龙地产为例,2022年6月7日,公司在浙江省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系统举办的网上交易活动中,以总价7.68亿元竞得越城区PJ-06-7-15地块(石泗东侧地块)土地使用权。公司2021年全年没有披露拿地公告。
有的房企竞得的单宗地块金额较高。城建发展近日公告,2022年5月31日,公司收到《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成交确认书》,公司以22.6亿元的价格竞得北京市昌平区六环路土城出口土城新村改造土地一级开发项目A-07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项目总用地规模9.68公顷。
(原题为《政策力度加大 多地楼市成交回暖》)

今年来发布超450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多地楼市成交回暖

4. 下半年,地产政策将迎来质变,对购房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下半年,地产政策将迎来质变,对购房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网友们对这个新闻是比较关注的,因为下半年可能会对贷款利率进行下调,这样能够让消费者所负担的利息费用会降低很多,这对于购房者来说能够减轻很多的经济压力,同时也能够让很多经济有限的人能够买得起房,同时也能够让很多人在这项政策的调整之中缓解经济压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资金,然后买到房子,所以对于购房者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很多网友也比较疑惑,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呢?因为大家都知道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经济下滑是非常严重的大家的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很多人处于一个高负债的状况,根本就没有自己买房子,但是如果长期处于一种这样的状态之下,对于我们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房地产行业通过这项政策的改变,能够带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这样能够让购房者有房住,还能够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确实是一项利好的政策。

反正这项政策网友们关注度非常的高,但是这几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如果大家的经济实力确确实实比较紧张,不要盲目的跟风买房子,因为这样会给自己造成比较大的经济压力,一旦出现后期还不上房贷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希望很多人在面对优惠政策的时候能够足够的理性,一定要客观的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实允许自己去购买房子,大家可以抓住这次利好的政策,如果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实是有难度的,就不要盲目的去卖房,因为这样能够让自己陷入到一个不良的循环之中。

5. 当地在售楼盘二十多个,上月出台16项房地产政策!能带来哪些利好?

当地在售楼盘二十多个,上月出台16项房地产政策!能够进一步促进该地区房地产市场存在平稳发展的状况,给更多购房补贴来,提高消费信心,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带来经济效益。

面对房地产行业不断萧条,人们买房信心和资产等多种原因导致不愿买房,所以县政府就针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对1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0多个楼盘进行参观展示,活动持续三天对房源也达到1万多套,认为领导要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售卖。并且提出相关购房补贴通过补贴来吸引消费者加大对房地产销售数量而且激活市场活力,对于此项政策,广大网友是非常支持和赞同,买房是很多人必要条件但受到经济和其他因素影响,所以这一政策是值得发展。


湖南常德石门县县委书记号召加大,买房买了三套之后可以买4套这一事件引发广泛网友关注和热议,一位身穿白色衬衣的男子说到,要各位领导带头进行购买房产,买了一套买两套不断买更多套房产。通过对该事件了解,得知县政府提出实施购房补贴等16项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的政策,为了保障全社会的消费能够持续升温,所以采取为了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事业的均衡发展政策措施。石门县本身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县城,常住人口达到55万,并且有着柑橘之乡和早熟蜜桔等多种称号,作为柑橘是该县城最大支柱产业。
加大对房地产需求的策略提供,增加实施购房补贴来提高消费者信心,对整个房地产事业活力也不断增加。面对各个产业如果出现下调情况,要提出相应对策进行改正。

当地在售楼盘二十多个,上月出台16项房地产政策!能带来哪些利好?

6. 今年楼市近600次调控:政策底显现,风险事件有望减少

2021年已经进入岁尾。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房企变局”“密集调控”“政策底显现”等是这一年的关键词。
这一年,房企“三条红线”和“集中供地”等政策在2021年年初正式实行,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重大的变化——过去行业的高杠杆、高周转、高回报的模式已经不在。
这一年,伴随着全国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房地产行业销售也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11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继续高位,单月高达56次房地产调控,年内累计房地产调控次数高达586次。
展望未来,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定”是明年楼市的主基调,年末各种调控政策的指向就是稳定楼市,这也代表了政策见底。另一方面,政策有望将围绕“三稳”任务,因城施策、供需两端发力;同时,适度加快长租房市场发展,推进保障房建设。
政策底显现
2021年年初,涉及房企融资、拿地的政策接连出台,其中包括备受市场关注的“三条红线”监管新政。
实际上,早在去年8月20日,住建部、人民银行等就明确了12家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将在当年9月1日进行试点,也就是业内称之为的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政策,该政策从今年初开始正式实行。
三条红线政策实施以来,房企普遍加速了降低有息负债的进程,尤其是龙头房企。
据海通证券统计,2021年上半年,部分龙头房企杠杆率有所下降。截至2021年上半年底,除绿地控股、首开股份、华发股份、金融街、光明地产、鲁商臵业以外,其统计的部分龙头A股上市公司三道红线(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小于70%;净负债率小于100%;现金短债比大于1)全部达标。
进入2月,一份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流出,文件要求重点城市住宅用地实现“两集中”:集中发布出让公告,且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3次;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其中,重点城市包括4个一线城市,18个二线城市。
集中供地政策改变了房企的拿地节奏,也被业内视为2021年房地产最大市场变化之一。
“2021年,土地市场在上半年高位运行后,下半年整体土地市场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调迹象,随着房地产市场成交降温,房企资金链压力越来越大,拿地房企积极性越来越低。”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集中供地改变了房企原有的开发节奏。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而冷热不均,2022年集中供地政策有望继续调整。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也显示,截止11月,2021年年内全国热点的100个城市卖地金额为4.05万亿,同比2020年同期出现了下调,下调幅度为7.4%,从土地市场数据看,热度持续降低已经成为了趋势,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来,土地市场持续低迷。
此后,各类限价、限售、限购等政策密集出台,地产行业调控加码信号不断被释放。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2021年1~8月累计房地产调控次数超过400次,刷新了历史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来,房地产政策开始逐渐转暖成为业内共识。
9月底,央行在第三季度例会上提出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10月,哈尔滨等部分城市出台了相关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12月,高层会议提出要“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并首次提出要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
在张大伟看来,楼市防止下调过快有望成为未来的政策趋势,“稳定”是明年楼市最确定的关键词。“近两年来,楼市调控越发严格。一边是对热点城市的新房、二手房的限价令,另一边是全国多个城市新房的限跌令,房价大涨会放大金融风险,而房价断崖式下跌也同样不是稳定,也会波及金融系统。年末各种调控开始稳定楼市,全国超过20个城市开购房补贴,都代表了政策的见底。”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也对记者表示,房地产调控稳字当头,各地因城施策,落实“三稳”任务。“不能让房价非理性上涨,房企无序加杠杆,同时,也不能让房地产过冷,房地产市场过热与过冷都是有害的。”展望未来,政策仍将围绕“三稳”任务,因城施策、供需两端发力,根据区域具体房地产市场供需情况,对调控政策一定预调微调;同时,适度加快长租房市场发展,推进保障房建设。
“预计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短期信贷政策对首套、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撑力度将不断放大,地方将响应中央要求因城施策,对地产相关链条不顺畅的问题采取针对性举措,加快落地扶持类政策,除加大购房补贴外,降低贷款利率、减免部分交易税额等政策亦存微调预期。”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陈文静告诉记者。
风险事件有望减少
在今年房企融资环境持续趋紧的大背景下,不少知名民营房企在下半年出现债务违约现象或苗头。
2021年7月,蓝光发展发布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公告;8月,阳光100也表示未能支付到期的可转换债券。9月,恒大集团理财停止兑付的消息传出,这一事件引发了恒大自身的流动性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后续其他房企可能出现债务风险。
10月以来,包括花样年、当代置业、新力控股等出现美元债务兑付困难的情况,这也导致地产美元债大幅下跌。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进入10月以来,已先后有绿地控股、阳光城、佳兆业、雅居乐、绿城中国、合生创展、新城发展、禹洲集团等多只地产美元债出现大幅下跌。中资地产美元债普遍出现近20%的跌幅。其中,2021年到期的债券受到的冲击最大,其次是2022年到期债券,2023、2024、2025年到期债券跌幅较为平缓。
“背后核心原因还是房地产调控,特别是三条红线抑制了房企融资渠道,而销售收紧又导致企业回款困难,开发贷、按揭贷款双收紧,使得房企还债能力锐减。”张大伟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房企也在通过瘦身、融资等方式积极自救,房企风险事件有望减少成为业内共识。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对记者表示,随着行业对流动性风险的重视,部分处在危险边缘的房企开始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变卖资产、股东借款、增发配股等方式补充资金,对缓解短期债务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融资相关政策基本见底,保障正常融资、政策纠偏成为监管的主要方向,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正在得到满足。因此综合来看,未来房企的风险事件会逐步减少。”
房企积极谋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也被业内高度关注。
据国家统计局12月15日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5.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8%,比2019年1~11月份增长6.2%,两年平均增长3.1%;销售额方面:2021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额为16.2万亿元,同比增长8.5%,比2019年1~11月份增长16.3%,两年平均增长7.8%。
不过,就单月来看,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已经连续多个月处于下降态势。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1月,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下降14.0%和16.3%,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下降,但受信贷环境边际改善等因素影响,降幅较上月分别收窄7.7和6.3个百分点。
“受前期调控发力和银行按揭额度紧张等因素影响,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增加,市场整体降温,个别房企出现违约事件,购房者观望情绪上升,进一步拖累市场活跃度下降,房企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出现下滑。”
在陈文静看来,上半年房企加大营销力度,销售面积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整体表现超预期。三季度市场明显降温,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转降。
从短期市场趋势看,房企销售下滑,短期偿债压力加大成为共识,在此背景下,不少房企们选择开源节流。
以万科为例,11月17日,万科在内部倡议,提出要转变黄金时代的惯性思维方式,将经营理念贯穿始终,对不产生价值的动作和开支做减法,花小钱办大事等工作要求。
张大伟认为,除了开源节流,保持流动性,安心赚小钱,房地产商更要转变思路,着眼于打磨产品品质。“接下来是房企大洗牌的时刻,谁的品质更好,就更能吸引用户,在收缩的房地产市场中分一杯羹。认清形势,加速转变,才能有机会熬过行业冬天,赢得下半场竞争的门票。”
另一方面,房企的转型也在今年常被提及,不过业内提示要谋定而后动。刘水认为,房地产行业整体的利润率持续下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房企切忌盲目,毕竟跨领域是有门槛和资金投入的,不能为了转型而转型,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谨慎调整发展战略。
(原题:《楼市近600次调控 政策底显现 “稳定”成2022年主基调》)

7. 今年楼市近600次调控:政策底显现,风险事件有望减少

2021年已经进入岁尾。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房企变局”“密集调控”“政策底显现”等是这一年的关键词。
这一年,房企“三条红线”和“集中供地”等政策在2021年年初正式实行,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重大的变化——过去行业的高杠杆、高周转、高回报的模式已经不在。
这一年,伴随着全国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房地产行业销售也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11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继续高位,单月高达56次房地产调控,年内累计房地产调控次数高达586次。
展望未来,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定”是明年楼市的主基调,年末各种调控政策的指向就是稳定楼市,这也代表了政策见底。另一方面,政策有望将围绕“三稳”任务,因城施策、供需两端发力;同时,适度加快长租房市场发展,推进保障房建设。
政策底显现
2021年年初,涉及房企融资、拿地的政策接连出台,其中包括备受市场关注的“三条红线”监管新政。
实际上,早在去年8月20日,住建部、人民银行等就明确了12家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将在当年9月1日进行试点,也就是业内称之为的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政策,该政策从今年初开始正式实行。
三条红线政策实施以来,房企普遍加速了降低有息负债的进程,尤其是龙头房企。
据海通证券统计,2021年上半年,部分龙头房企杠杆率有所下降。截至2021年上半年底,除绿地控股、首开股份、华发股份、金融街、光明地产、鲁商臵业以外,其统计的部分龙头A股上市公司三道红线(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小于70%;净负债率小于100%;现金短债比大于1)全部达标。
进入2月,一份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流出,文件要求重点城市住宅用地实现“两集中”:集中发布出让公告,且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3次;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其中,重点城市包括4个一线城市,18个二线城市。
集中供地政策改变了房企的拿地节奏,也被业内视为2021年房地产最大市场变化之一。
“2021年,土地市场在上半年高位运行后,下半年整体土地市场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调迹象,随着房地产市场成交降温,房企资金链压力越来越大,拿地房企积极性越来越低。”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集中供地改变了房企原有的开发节奏。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而冷热不均,2022年集中供地政策有望继续调整。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也显示,截止11月,2021年年内全国热点的100个城市卖地金额为4.05万亿,同比2020年同期出现了下调,下调幅度为7.4%,从土地市场数据看,热度持续降低已经成为了趋势,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来,土地市场持续低迷。
此后,各类限价、限售、限购等政策密集出台,地产行业调控加码信号不断被释放。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2021年1~8月累计房地产调控次数超过400次,刷新了历史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来,房地产政策开始逐渐转暖成为业内共识。
9月底,央行在第三季度例会上提出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10月,哈尔滨等部分城市出台了相关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12月,高层会议提出要“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并首次提出要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
在张大伟看来,楼市防止下调过快有望成为未来的政策趋势,“稳定”是明年楼市最确定的关键词。“近两年来,楼市调控越发严格。一边是对热点城市的新房、二手房的限价令,另一边是全国多个城市新房的限跌令,房价大涨会放大金融风险,而房价断崖式下跌也同样不是稳定,也会波及金融系统。年末各种调控开始稳定楼市,全国超过20个城市开购房补贴,都代表了政策的见底。”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也对记者表示,房地产调控稳字当头,各地因城施策,落实“三稳”任务。“不能让房价非理性上涨,房企无序加杠杆,同时,也不能让房地产过冷,房地产市场过热与过冷都是有害的。”展望未来,政策仍将围绕“三稳”任务,因城施策、供需两端发力,根据区域具体房地产市场供需情况,对调控政策一定预调微调;同时,适度加快长租房市场发展,推进保障房建设。
“预计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短期信贷政策对首套、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撑力度将不断放大,地方将响应中央要求因城施策,对地产相关链条不顺畅的问题采取针对性举措,加快落地扶持类政策,除加大购房补贴外,降低贷款利率、减免部分交易税额等政策亦存微调预期。”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陈文静告诉记者。
风险事件有望减少
在今年房企融资环境持续趋紧的大背景下,不少知名民营房企在下半年出现债务违约现象或苗头。
2021年7月,蓝光发展发布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公告;8月,阳光100也表示未能支付到期的可转换债券。9月,恒大集团理财停止兑付的消息传出,这一事件引发了恒大自身的流动性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后续其他房企可能出现债务风险。
10月以来,包括花样年、当代置业、新力控股等出现美元债务兑付困难的情况,这也导致地产美元债大幅下跌。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进入10月以来,已先后有绿地控股、阳光城、佳兆业、雅居乐、绿城中国、合生创展、新城发展、禹洲集团等多只地产美元债出现大幅下跌。中资地产美元债普遍出现近20%的跌幅。其中,2021年到期的债券受到的冲击最大,其次是2022年到期债券,2023、2024、2025年到期债券跌幅较为平缓。
“背后核心原因还是房地产调控,特别是三条红线抑制了房企融资渠道,而销售收紧又导致企业回款困难,开发贷、按揭贷款双收紧,使得房企还债能力锐减。”张大伟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房企也在通过瘦身、融资等方式积极自救,房企风险事件有望减少成为业内共识。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对记者表示,随着行业对流动性风险的重视,部分处在危险边缘的房企开始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变卖资产、股东借款、增发配股等方式补充资金,对缓解短期债务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融资相关政策基本见底,保障正常融资、政策纠偏成为监管的主要方向,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正在得到满足。因此综合来看,未来房企的风险事件会逐步减少。”
房企积极谋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也被业内高度关注。
据国家统计局12月15日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5.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8%,比2019年1~11月份增长6.2%,两年平均增长3.1%;销售额方面:2021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额为16.2万亿元,同比增长8.5%,比2019年1~11月份增长16.3%,两年平均增长7.8%。
不过,就单月来看,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已经连续多个月处于下降态势。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1月,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下降14.0%和16.3%,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下降,但受信贷环境边际改善等因素影响,降幅较上月分别收窄7.7和6.3个百分点。
“受前期调控发力和银行按揭额度紧张等因素影响,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增加,市场整体降温,个别房企出现违约事件,购房者观望情绪上升,进一步拖累市场活跃度下降,房企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出现下滑。”
在陈文静看来,上半年房企加大营销力度,销售面积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整体表现超预期。三季度市场明显降温,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转降。
从短期市场趋势看,房企销售下滑,短期偿债压力加大成为共识,在此背景下,不少房企们选择开源节流。
以万科为例,11月17日,万科在内部倡议,提出要转变黄金时代的惯性思维方式,将经营理念贯穿始终,对不产生价值的动作和开支做减法,花小钱办大事等工作要求。
张大伟认为,除了开源节流,保持流动性,安心赚小钱,房地产商更要转变思路,着眼于打磨产品品质。“接下来是房企大洗牌的时刻,谁的品质更好,就更能吸引用户,在收缩的房地产市场中分一杯羹。认清形势,加速转变,才能有机会熬过行业冬天,赢得下半场竞争的门票。”
另一方面,房企的转型也在今年常被提及,不过业内提示要谋定而后动。刘水认为,房地产行业整体的利润率持续下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房企切忌盲目,毕竟跨领域是有门槛和资金投入的,不能为了转型而转型,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谨慎调整发展战略。

今年楼市近600次调控:政策底显现,风险事件有望减少

8. 楼市一天迎来三大调控消息,3月房地产调控政策有望继续升级

“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这是很危险的。”在3月2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喊话和警示炒房者。
同日,无锡出台楼市新政。
一天之后的3月3日,住建部发声,上海、杭州出击,楼市一天迎来三大调控消息。住建部调研督导杭州和无锡楼市
3月3日晚间,据住建部主管的中国建设报消息,近日,住建部副部长倪虹带队赴浙江省杭州市、江苏省无锡市调研,会商督导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落实情况。
倪虹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好预期,坚决遏制投机炒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下旬,倪虹就带队赶赴了上海、深圳等地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倪虹在当时也强调了要毫不动摇坚持“房住不炒”,坚决遏制投机炒房。
“住建部此次督导工作继续说明房地产政策从紧的导向,也是后续政策预判方面需要关注的内容”,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对于近期多地再次出手“摁房价”,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总监曹晶晶分析认为,2月恰逢春节假期,多数房企调整供货节奏,受“就地过年”倡导以及多数售楼处春节期间“不打烊”影响,部分重点城市购房需求有所释放,楼市表现与往年相比较为活跃。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对100个城市的全样本调查,2021年2月,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均价1588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20%,涨幅较上月收窄0.17个百分点;百城二手住宅均价15585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28%,涨幅较上月收窄0.04个百分点。
“在各地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的影响下,2月百城房价涨幅有所收窄”,曹晶晶说,短期内部分热点城市楼市政策或存继续收紧可能。
严跃进也认为,住建部此次调研强调了“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或意味着后续各地细分的政策会增多,尤其是基于“一城一策”的相关政策会增加,值得大家的关注。
杭州出台楼市新政,法拍房限购
3月3日,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提出对法拍房限购,严查经营贷、消费贷等要求。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参与本市限购范围内住房司法拍卖的竞买人,须符合本市住房限购政策”,这是对杭州楼市炒房投机的又一次精准打击。
杭州这一举措的直接导火索是近期杭州诞生了多个高价法拍房,甚至出现高出市场价格的50%以上的情况。
“过去此类房源不纳入限购,使得部分购房者加快认购此类房产,也造成了一些新的炒作。”严跃进表示,“现在杭州对此类住房限购,客观上使得司法拍卖房交易市场的降温。”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认为,此次杭州出台调控政策,还是在“住房不炒”的大前提下,目的是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对可能引起过热的市场行为都进行相应的限制。
实际上,杭州本次楼市调控,距离上一轮调控仅时隔1个多月。1月27日,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就曾发文,从住房限购、住房限售、税收调节、无房家庭认定标准及高层次人才优先购房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调控。
2020年下半年以来,杭州已先后6次加码楼市调控,整体效果初步显现。据贝壳研究院统计,杭州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指数保持稳定,特别是进入2021年1月以来,杭州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指数收窄至2020年以来最低点。
上海加码楼市调控,实施住房限售
3月3日,上海市多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房地产市场管理的通知》,标志着上海正式进入个人购房限售城市行列。
通知明确,实施住房限售,对按照优先购房政策购买的新建商品住房,在购房合同网签备案满5年后方可转让。
这次调控也是上海对此前政策的一次升级。据潘浩介绍,2016年上海出台调控政策中,只强调了企业购置的住房3年后才能再次交易。“这一点其实是配合了此前积分购房政策等内容的,此前积分购房客观上使得一些购房者可以获得优先购房权。”严跃进说,“所以此次上海的做法也是充分考虑到此类购房的实际,通过限售,进一步限制此类住房的炒作,使得相关楼盘降温。”
据贝壳研究院统计,上海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指数目前仍保持2020年以来较高水平,因此,调控加码势在必行。
“从近期部分大城市密集出台政策的情况看,今年全面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的调控战正式打响了”,严跃进说。
热点城市楼市调控或继续升级
除了沪杭两地,近日来还有多个城市接连出手。
3月2日,住建部此次调研督导的另一个城市——无锡发布了《关于规范我市二手房交易秩序的通知》,提出要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顿工作。规范二手房信息发布行为,建立二手住房价格信息发布机制。
之前,2月27日,东莞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也明确进一步完善二手住房网签交易价格发布机制。
“实际上,从今年调控风向看,二手房市场的管控将趋严”,严跃进介绍,深圳、东莞、无锡等都已经出台过相关的房源挂牌交易和价格公示政策,此次杭州实际上也有类似的特征。
“通过对二手房市场的管控,能够真正夯实调控工作,促进二手房交易的稳定。这也要求中介等机构近期关注政策风向,对于高价的挂牌项目应该及时撤销”,严跃进说。梳理显示,此轮楼市调控,“长三角”“珠三角”“二手房”成为关键词,为何?
诸葛找房数据显示,环比看,2月份有2个区域市场均价环比下滑,6个区域市场均价环比上涨,其中长三角经济圈环比涨幅继续居首。同比看,2月2个区域市场均价同比下跌,6个区域市场均价同比上涨,其中珠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稳居涨幅一、二。
“2021年楼市小阳春比往年更早,一二线城市热导致房地产打补丁政策创纪录”。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本轮多城市升级调控,有利于抑制热点城市楼市虚火,避免市场短期失控,但后续还要针对资金无序进入房地产进行约束,否则调控政策的力度可能会被稀释。
“住建部主导的调控也可能继续扩大城市数量,预计3月房地产调控政策有望继续升级。”张大伟说。
(原题:《楼市一天三大重磅消息!炒房者要小心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